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疫情防控 > 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论文1500字13篇

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论文1500字13篇

时间:2023-01-01 19:55:03 疫情防控 来源:网友投稿

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论文1500字13篇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论文1500字  处理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开展的关系心得体会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以下是职场为大家整理的处理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论文1500字13篇,供大家参考。

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论文1500字13篇

篇一: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论文1500字

  处理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开展的关系心得体会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以下是职场为大家整理的处理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开展的关系心得体会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送你的阅读。

  常态化疫情要如何防控?经济要在疫情的情况如何开展?这些都是难题,攻坚克难抓落实,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齐头并进我们坚信一定会成功。

  Xx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继续上升,连续5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3.2%,增速比一季度跃升10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4万人,完成全年目的任务的62.7%......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国在短时间内让经济步入稳定复苏轨道,殊为不易。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开展工作获得重大成果,充分彰显了国家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显著制度优势。

  当前,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如何稳固扩大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成果,考验着各地各部门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如何坚持防放并举,树立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运用科学的思维分析^p问题、解决问题,擅长危中寻机、抢占先机、化危为机,正确处理复杂场面,牢牢把握开展的主动权,是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

  善弈者谋势。面对仍然复杂严峻的形势和较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推进经济社会加快重振开展,要以“三个优先”为抓手,立足实际、统筹兼顾,稳中求进、乘势而上。

  科学、系统、精准推进复工复产,要优先保障开展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支持就业的重要力量,关系亿万家庭的就业与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已超过3000万家,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7000万户,奉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可以说,帮扶中小微企业,就是在稳增长、保就业。降低消费经营本钱,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整合资开拓市场,必须想更多方法、出更多实招,让纾困政策加快落地,让“输血”激活“造血”,让更多中小企业扛得住、活下来。

  科学、系统、精准推进复工复产,要优先开展重点产业链。“要进步产业链供给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一系列部署为中国下半年经济工作指明方向。产业链供给链稳定事关我国产业和经济平安。推进经济社会加快重振开展,要围绕建立产业链、补充产业链、强壮产业链,稳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才能。同时,受疫情影响,人们的消费生活方式发生了诸多改变,对企业开展提出了新挑战,也带来了新机遇。市场主体应适应这一开展趋势,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来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科学、系统、精准推进复工复产,要保障一些重点企业、重点产业优先复苏。制造一个商品不难,而打造一个市场那么需要付出长期努力。比方,受疫情影响,一些在湖北消费的国内国际市场商品供给出现短供、断供问题,倘假设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湖北商品就会被挤出局部市场。为此,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只有重点突出,才能带动全方位工作的推进。广东为620家重点企业落实“一对一”效劳,累计助其新招员工超过14万人;北京上半年向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发放贷款408.5亿元......从各地理论来看,推进经济重振,必须从保住市场、稳固市场、壮大市场出发,以政府资金补助、金融政策支持等方式,引导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入安康开展的状态,稳住国内外市场。

  潜力足、韧性强、盘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经过多年高速开展,中国经济发生深入变化,这是中国应对风雨挑战的信心和底气所在。船行中流更奋楫。下好“先手棋”,打好“组合拳”,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一定能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一定能进一步稳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根本趋势。

  

篇二: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论文1500字

  关于疫情后的经济发展优秀范文最新

  1讨论背景2022年末至2022年初,新冠疫情的突然攻击对我国各大产业都造成肯定的影响,尤其是第三产业影响最大。但对其他产业的不利影响也不容小觑。2新冠疫情对中国三大产业的影响2.1疫情对第一产业即农业的影响首先从供应端来说,疫情在冬末春初爆发,众所周知,农业的"春耕'时间即将到来,而受到疫情的影响,一方面交通不便,农夫购买原材料、生产工具的渠道相应变窄,而且很多交易场所也大多数关闭,所以农夫的生产资料不足,难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应对疫情,大多数农村采纳了封村或封路的措施,一些在

  其他村子租用土地的农户难以进行生产活动,另外一些生产大户,需要雇佣大量劳动力,而本村的劳动力不足,不能满意生产需要,无法开展农事活动。而在一些疫情较严峻地区,一些需要由政府或有关部门供应科技等方面救济的农业活动也被迫停止。其次,从流通端来说,疫情导致很多城市"封城',而且很多物流公司停止了运行,这也就导致了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无法运出,同时很多地方也有短缺,农夫将面对较大的损失。很多地区农产品的价格涨跌明显,主要还是封路政策的结果。不过,在近期,三部委联合下达紧急通知,落实农产品"绿色通道'。最终,从消费端来说,有些地区的农产品供应不足,导致价格大幅上涨,虽然疫情的源头尚无定论,但是一些中药材价格必定会应时上涨,一些秋冬季成熟的农产品或者运用大棚种植的反季节蔬菜,原来春季是农夫销售旺盛的季节,但受到疫情影响,很多选购商人削减了选购活动,而相应的物流

  公司也无法供应服务,运销消失严峻问题,有些地区或有些种类的农产品消失了滞销。部分不理智的选购囤积行为,会导致人们的需求远大于市场的供应,价格的提高是必定。但是,也正由于当地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使得农产品的线上销售渠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被需要,肯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销售的转型升级,农夫的农产品有了更大的经济腹地,对农业整体进展有肯定的进步意义。总体来说,农业产品的价格会短暂上升,但是在疫情得到有效掌握后,在政府与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肯定会恢复正常水平。

  2.2疫情对其次产业即工业的影响首先从轻工业的角度来说,主要家电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会受到打击,这属于线下实体店患病的打击,家具行业和电子行业也是这样,尽管现在手机的线上销售已经非常火热,但是我国主流手机品牌销售渠道主要还是靠线下出

  售,有些国产品牌的线上销售占比甚至不到百分之十,国内的oppo、vivo、华为和小米这些大品牌来说,只有小米的线上线下销售占比牵强相当,其他都是线下销售高于线上。从供应端来说,这些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所以都位于制造业大省,但是疫情导致节后劳动力供应不足,成本被迫上升,而且供应也在肯定程度上下降,并且疫情导致假期延长,后续的订单都需要额外的加班才能不违约,无论是基层员工还是管理层,都有着极大的压力,大多数轻工业工厂都面临此问题。并且很多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都因疫情而受到了不利影响,尽管国家与央行已经实行了有利于企业度过疫情的措施,但是由于制造业面临的问题错综简单,所以受到的影响不行谓不大。以服装业举例来说,服装鞋帽针织品零售患病到了打击,由于有线上销售的手段,使得对于这些企业的冲击得到了缓解。但是口罩防护服厂商以及生产无纺布和熔喷布不会受到影响。从

  重工业的角度来说,首当其冲的产业就是与石油有关的产业,由于在不久前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宣布不减产,导致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而中国与石油相关的产业,又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受到的冲击较大,不利于行业稳定。而重工业由于在疫情期间长时间的停工,导致生产不足,资金链断裂,借助国家与央行的关心,大部分企业可以渡过难关,但其不开工对工人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重工业开工是必定的趋势。而且很多需要重工业产品的企业同时也在停工,所以重工业企业也没有收入来源,同时对国外的企业有着不利影响,很多国家的相关企业不得不关停,对中国的外贸出口有很大的不利影响。但由于重工业的收入弹性较大,所以在复工以后,很快就能扭转劣势。而从事原材料开采企业受到的影响尤为突出,首先在疫情期间,以前各劳动力已返乡,劳动力短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过于的依靠,而且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也是人

  传人,所以一旦开工,要把卫生做好足够的预备工作,对于已经长时间没有开工盈利的企业来说,是不小的压力。但是医疗器械生产的产业则会在肯定时期内盈利正增长。总体来说,我国的工业尽管短期内受到了较大影响,但是从总体来看还是向好。短期内工业企业可能会亏损,但是在开工后,会很快得到恢复。

  2.3疫情对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影响(1)消费行业在疫情前期,人们受到恐慌心情的影响,会大量的囤积各种物资,所以短期内消费有所上升,但是由于超市等交易场所始终保持供应,且在政府调整下价格不会有太大波动,所以在恐慌过后,人们前期囤积的物资还未消化完,但交易场所始终保持供应,所以超市等业态会受到不利影响,大量货物无法被消费,造成铺张。疫情期间,人们的消费信念和预期指数会断崖式下跌,但是在疫情过后,会发生报复式反弹。而且第三方电商平台会获

  得好处。疫情期间许多消费场所已经关闭,但是由于政府出台相关方法从各方面赐予商户优待,银行也从贷款和宽松期限等方面赐予关心,为了分摊商户经营压力,万达、龙湖、华润、新城、远洋等超20家房企对本企业地产的租户减免租金,规模达到40亿人民币。(2)餐饮、酒店和旅游,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关产业,且受疫情影响的趋势基本全都,所以一起进行分析。受到疫情影响,人们对于旅游以及餐饮等人群密集的地区会削减需求,所以,这些产业受到的影响是最严峻的,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周边东南亚等游客来源主要为中国游客的旅游地区也会受到重大打击。同时,在疫情结束后,也会迎来报复性增长。当人们可以出门时,这些产业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3)交通运输业。在疫情期间,大路、铁路、民航和水运四个维度都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大路客运与水路客运在春节期间与2022年相比,分别下降13.4%和26.4%。尽管铁路和

  民航下降仅为1.3%和7.7%,但是下降仍旧不行避开。该行业下的企业也都亏损严峻,尽管政府提出了免征民航进展基金,但是状况仍旧不容乐观。(4)物流行业。在交通运输业业绩惨淡的同时,物流行业却异军突起,尽管疫情削减了人口流淌,但是物流行业却逆势而上,在疫情期间,日均寄递和日均投递量都大幅度上升。尤其是运输医疗物资和后勤物资,为物流行业注入了活力。(5)金融行业。尽管疫情对于金融来说是利空的,但是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关心下,中央甚至发放了特别债券,所以金融行业和证券市场并没有像欧美那样大起大落,尽管有所下降,但是稳中向好。(6)嬉戏行业和网络训练行业,这两个行业都是软件行业且是影响较大的行业。疫情期间,嬉戏行业可谓顺风顺水,工人停工、同学停学、嬉戏群体的投入增加,嬉戏行业不行避开的大幅进展。而线上训练平台也站在风口,尽管同学停学,但是网络训练却进展很快,尤其

  是学校开展线上训练之后,一些企业的线上办公也带动了线上办公训练平台的进展。尽管第三产业受到的冲击最大,但是在国家的有力调控下总体向好,个别产业甚至可以逆势上涨。

  3结语总体来说,在疫情期间,三大产业都面临着很大的下跌压力,但是国家和政府出台的相关措施和战略布局有力地缓解了疫情的冲击,所以虽然有所下降,但是总体上稳中向好,在疫情结束之后,都能很快恢复到原来水平。同时,中国疫情已有效掌握,但是国外却开头大面积爆发,这对于中国各大产业之下的企业和个人,在肯定程度上是利好消息,所以中国的经济进展趋势会在短期内震荡,长期向好。

  

  

篇三: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论文1500字

  新冠疫情与经济全球化范文(6篇)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让、服务提供、相互依存和互联互通,超越国界,形成全球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冠疫情与经济全球化的文章6篇,欢迎品鉴!

  经济全球化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__家来说,两者所获得的好处与坏处都不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所获得的就是规则掌控权和顶端职业设置,而坏处就是产业空心化,国内贫富差距越发明显。发展__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能获得是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引进,但弊端就是利润分配不均以及环保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把自身的高污染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尽可能地转让出去,然后在全球寻找最适合的载体,而发展__家则是作为一个承载体而接受。当然,在整个环节中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因为它可以通过吸取各个国家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科技资源及税收资源优势,用最低的成本去发展自身的产业。

  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自20世纪晚期,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成为最时髦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件好事,它可以使我们更加富有。但是,另外一些经济学家持怀疑态度,他们指出,如果经济全球化真的那么好,那为什么国际经济还是如此混乱?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单纯从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角度、

  从提高生产力的标准来看,经济全球化的确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世界产业规模的扩大,会引起生产与消费从结构到地点上的变化,会刺激各种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同样,经济全球化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

  一、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1,经济全球化可使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经济全球化在有效促进国际合作的同时,也加剧了各国间的竞争。竞争的原因,经济上是由于世界资源的有限性和资本的扩张性;政治上则是由于国家的存在,各国都试图通过增强自身的实力来实现别国对自己的依赖,从而较多地获取收益,较少地付出成本。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形成了统一的全球市场,从而推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和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一国的角度看,本国企业将突破本国资源和本国市场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最优配置与有效利用。发达国家可发挥其资金和技术优势,通过资本和技术的输出和转移,不断向发展__家开拓市场,并利用发展__家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以获取利润。发展__家则可通过吸收和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来发展本国家和本民族的经济,以满足人民的物质利益需求,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要素的有效组合,客观上促进了全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发展__家经济的发展,减少或避免了人类社会现有的各种资源的浪费。2,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优质服务的好机会。

  随着市场全球化的发展,物流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世界各国人民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消费需要,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以各种不同方式设置的贸易壁垒和防线将会被逐步取消,国家垄断或个人垄断的局面将一去不复返,以低劣的质量和服务向消费者漫天要价的现象也将结束。

  3,经济全球化将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又是全球化的强大推动力。正是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加速发展推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反之,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要求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进一步完善。世界贸易自由化最重要的内容和核心就在于减少和取消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转后,首次将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非货物贸易也纳入到多边规则之中,使扩大多边自由化的领域以及扩大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个核心职能。此外,投资自由化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投资发展的主流,不仅是发达国家而且越来越多的发展__家也积极采取投资自由化措施。一方面大量引进外资,另一方面又积极进行对外投资,从而使世界直接投资额迅速增加,投资活动遍及全球,全球性投资的规范框架和规则也开始形成。4,经济全球化加速技术转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国际分工的大发展、产业的大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大流动,这对于发展__家弥补国内资本、技术等要素缺口,发挥后发优势,迅速实现产业演进、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对促进经济发展十分有利。跨国公司为了延长技术的生命周期,扩大技术效用以及给自己的技术寻找出路,大大加快了技术转让活动。这种加速转让在客观上有利于发

  展__家的技术发展,有利于发展__家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工业化进程,加速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变。此外,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还加快了发展__家从发达国家引进外资的进程,有助于弥补发展__家资本的不足。再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为发展__家的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世界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且也有助于弥补发展__家市场发育的不足,特别是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愈来愈突破国家的界限,出现了所谓无边界的企业,从而非常有利于发展__家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

  二、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1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使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全球化首先带来的是对发展__家民族经济的冲击,而且这种冲击是建立在不平等关系基础之上的。一方面,国际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世界经济运转的各种原则、制度和秩序都是由他们制定的。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所拥有的经济、技术和管理优势,是发展__家远不可及的。因而经济全球化中获益最大的当然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发达国家,而经济和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__家尽管具有一定的中长期利益,但在近期或较长的时间内,是很少或很难受益的,甚至可能受到很大的损害和冲击,如许多民族企业亏损或倒闭等。虽然,经济全球化客观上能导致全球物质财富的增加,但在市场化的过程中,竞争是首要法则,它在创造高效率的同时,必然导致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

  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加强。现在,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不仅体现在实物产品市场上,更重要的是还体现在金融领域。随着世界各国金融领域的逐渐开放,加快实行自由化以及金融产品的不断衍生,各国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巨大交易网络。在这个网络作用下,全球金融产品的交易额遥遥领先于实物产品的交易额;而且金融产品的交易是全天候的,交易极其迅速,成本极其低廉。金融市场中看不见的手(经济学之父亚当・史密斯《国富论》的核心)更有可能成为肮脏的手。1992年,国际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对英镑发起攻击,结果,英国损失惨重,而他本人却收获了10亿多美元。____年,他又冲击东南亚金融市场,使东南亚经济一夜之间回到了起飞前。3现行的全球经济运行规则不尽合理,大多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客观上需要用规则去加以规范、约束参与者的行为,而规则的制定是以实力为基础的。所谓规则,其实就是对利益冲突的一种界定。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国际经济组织是由欧美等发达国家操纵,因此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主要由发达国家来制定。现存的国际经济规则中虽然有些规则考虑到发展__家的利益,如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但大部分规则却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有些规则还是在发展__家缺席的情况下制定的。某些产业发展规则是在发展__家还没有发展该产业的时候制定的,如信息技术产业协议以及劳工标准等。发展__家一旦发展这些产业就必须遵守他们并未参与制定的规则,并为此而付出代价。此外,尽管发达国家极力倡导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但是各国政府为维护本国利益,

  仍然实施各种贸易壁垒措施。尤其是非关税壁垒措施,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这些由发达国家有意制定的贸易标准往往都是发展__家难以达到的。这些措施客观上阻碍着生产要素在各国间的自由流动,从而使市场导向机制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发展__家所应得到的机会与利益无从保障。因此,目前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所带来的利益是建立在发展__家经济利益及政治利益遭受损失的基础之上的。

  4经济全球化还可能导致发展__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例如,日益蔓延的荒漠化、土地的侵蚀、动植物物种的灭绝、海洋与河流的污染等问题。其中发达国家往往出于本国战略利益的考虑,为了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不受污染,而把大量的污染源工业都建立在海外,既消耗了他国的资源,还污染了他国的环境。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将60%以上的污染企业建立在海外。三、对经济全球化的建议经济全球化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已经被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所证明。如果我们不融入这一发展过程,将永远落后。唯一的办法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使自己成为竞争的强者。1必须坚定不移、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必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潮流,它不是某个国家或者某类国家的政策选择,而是跨世纪国际经济关系变化的总体趋势。如果我们否认乃至拒绝它,既非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闭门自守必然导致落后,我国在这方面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因此,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顺应历史潮流,积极主动

  参与经济全球化。2有序推动国内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使之更适应全球市场规则。无论是在经济全球化中逐利,还是为最终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制度改革

  都是必要的。从发展__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制度变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等。但由于发展__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整体处于劣势,故目前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制度安排,显然不适合处于变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国内经济。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发展的时序性,不能急于求成。例如金融自由化,特别是资本项目的自由化更应该慎重。急于开放金融市场,必然给国际投机势力以可乘之机。事实证明,金融开放与金融自由化存在着重大的风险。无视这些风险,不严加防范,就会给一国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

  3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培育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也是国际竞争重要的组织形式。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甚至一国的国际政治地位,从长期看,取决于是否拥有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和世界级的产品。发展__家参与全球化的迫切任务之一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和扶持有竞争力的企业组建大型跨国公司,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开展竞争。通过培育和壮大本国的跨国公司,以全世界为市场来安排投资、开发、生产、销售,并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以获取全球化的最大利益。经过跨国公司的国外直接投资行为,把对国内市场的消极保护转变为对全球市场的积极参与,并据此分享经济全球化__际分工专业化、精细化所带来的利益。4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对于我国来讲,应注重地缘战略建设,大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

  在西北部,我国已与中亚五国组成上合组织,尽管最初是出于政治和安全的考虑,但随着上合组织的健康发展,各成员国深感加强经贸合作的必要性,并有意将该组织向中亚自由贸易区方向推进;在西南部,已与东盟正式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这可以和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协调起来;在东北部,应大力倡议并促进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协调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区基地战略的实施,由于日本对我国的发展心存疑惧,可考虑先和韩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然后再促使日本也加入到自由贸易区来。有了广泛的贸易基础和影响之后,在亚洲构建货币区,增强亚洲国家和地区抵抗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这对全球的政治和经济稳定都有好处。

  随着世界总GDP的提高,跨境资金流动逐渐壮大,一方面为发展__家提高效率、开展投资、降低风险提供了新机遇,但另一方面也会增加不稳定因素、扩大扭曲局面。通过梳理已有的金融全球化文献,为发展__家如何应对金融全球化挑战提供了指导和借鉴。重点关注两个问题:在何种情况下发展__家无法从更大规模的资本账户开放中获益,以及发展__家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以保护其不受外国货币政策的冲击。

  在开放经济体的新古典模型中,减少或者清除跨境资本流动阻碍对发展__家有两方面的好处:其一,平衡各国间的资本成本水平。典型的发展__家相对资金缺乏,资本跨境流动的成本越低,他的资本成本也越低。而理论上,资本成本的下降,可以吸引更多投资,增强经济运行效率,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其二,提高国内和国外居民分担风险的能力,换句话说,随

  着更多的资产被允许跨境持有,国内消费对国内产出的波动不再敏感,居民个人承担的风险越多,整体的社会福利也越多。相较于发达国家,发展__家国内GDP增速浮动更大。所以,在理论上,发展__家从分担风险中的获益也越大。此外,更强的风险承担能力有利于公司获取更多的投资,也可以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

  除了上述两点外,政治经济学文献也给出了金融全球化促进发展__家发展的原因随着资本流动更加自由,政府作出不利决策的可能性更低,而相对发达国家,发展__家的宏观政策一致性更差,这种政策规范效应对发展__家的帮助更多。

  但是在实践中,跨境资本流动似乎并没有发挥预期作用。作者通过文献整理,总结了四个导致跨境资本流动未尽其用的原因。首先,国内金融市场扭曲,资本无法配置给最优秀、高产出的公司;第二,国际资本市场扭曲,发展__家在国际市场过度借贷,且借款多为短期借款或者集中向某一国家借款;第三,国内劳动力市场扭曲,缩减了资本的收益,提升了在公开资本账户中资本外逃的几率;第四,国内政府机构软弱无能,监管不力。

  金融全球化也会为发展__家货币政策的管理提出了挑战,总结了名义汇率机制和资本流动管理在国际货币冲击传导中所发挥的作用,重点介绍了Han和ma)或者三元悖论(trilemma)的特征。相反,将两者结合起来能更好的解释现象:在核心国家收紧货币政策时,对于不受资本约束的外围国家,浮动利率会辅助其拥有政策自主权;另一方面,当核心国家放松货币政策,他们大多会被对增值的恐惧(fearofappreciation)支配,采用相同的宽松货币政策。

  因此,浮动利率提供了不对称或者不完全的与国外货币政策的隔绝。相比之下,不管是在固定利率还是在浮动利率下,资本约束都为外围国家隔离外国的政策冲击提供了保障。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国内外研究者做过多种表述,从比较严格的经济学角度来定义,一般可以解释为这样一种经济现象:由于世界各国相继取消或放松对商品、劳务、资本和技术等方面国际流动的管制,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日益加深,进而导致全球范围内各种生产要素价格趋同。

  (一)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地位和主要原因进入80年代,伴随着全球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化改革,各国的贸易和投资联系空前加强。

  自1980年至____年,全球贸易规模几乎增长了两倍。全球贸易额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85年占29.8%上升到35%。80年代初至____年,国际资本流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0%,远超过国际贸易约5.5%的年均增长速度。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是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特征之一。____年,全球跨国公司提供了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40%。与此相关,在过去10余年里,世界国际直接投资年均增长近30%。经过大规模的跨国兼并和重组,在许多重要的生产领域,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甚至唯一的生产组织者,它们将整个世界纳入其统一的生产和销售网络。

  可以认为,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是过去____年里世界范围内的技术进步和各国社会经济变革的综合反映。首先,新技术革命的成果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物质基础。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使许多原本并不存在的市场迅速浮现,同时也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机会。特别是80年代以来现代通信业的革命(互联网络的迅速商业化运用),大大降低了国际间

  的通讯费用和交易成本,成为推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其次,全球性的非管制化与市场化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经济全球化的制度障碍。80年代初,整个世界进入了一个更加注重市场作用的非管制化时代,各国在取消贸易和资本流动管制方面迈出了相当显著的步子。1970-____年,取消经常项目汇总管制的国家由35个猛增至137个,其中大部分是80年代以后完成的。另据统计,1991-____年,在世界各地,对管制外国直接投资的条例进行了570次自由化的修改。毫无疑问,无论是各国内部的市场化改革,还是贸易和投资领域管制的解除或放松,都意味着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一个更有利的制度环境。

  再次,国际金融市场的深化与创新,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技术条件。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不仅交易的制度环境日益宽松,且各种新型的金融工具与交易技术不断涌现。这些创新,加上电子计算机远程终端的广泛运用,加快了交易速度,从而为资金在国际间的快速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近____年来,发达国家投资基金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加速了国际资本流动,并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7个主要发达国家机构投资者用于国际投资的资产比重已从80年代末的7%增至90年代中期的10%以上。

  最后,以关贸总协定(后改为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和协调机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始于80年代中期的乌拉圭回合,与过去历次谈判主要限于商品关税减让和非关税壁垒拆除等议题不同,将谈判议题扩大到了包括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市场准入、反倾销规则和建立多边贸易机构等在内的许多新领域。

  经过近8年的艰苦谈判,各国终于在上述方面基本达成一致,从而为更加广泛的贸易自由化确立了基本框架。作为金融自由化的主要倡导和推动者,8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到90年代中期,世界2/3以上的国家已经实现了经常账户项下的可兑换。同时,所有发达国家已完全取消资本交易的汇兑限制,许多发展__家对于资本账户的开放也开始越来越积极。近两年来,对于经济全球化具有重要意义的两项多边协定的谈判业已取得明显进展。其一是《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定》。该协定已从____年3月1日起正式生效,并有首批52个国家宣布加入。其二是世界多边投资协定。这一主要由经合组织成员国参与、被认为是旨在制定单一的全球经济规则的协定,目前正在谈判之中,估计不久也将面世。

  (二)经济全球化的代价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代价之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不少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超过30%,个别国家达到了50-60%。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为外部失衡,进而很快影响到与其具有紧密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国家,最后极有可能将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引入失衡与危机的境地。____年泰国的汇率危机,很快传染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以及韩国和日本,从而形成严重的地区性金融危机。随后又波及俄罗斯和拉美地区(一度包括美国),形成了事实上的全球性金融动荡,便是危机传染效应的最新例证。国际游资的存在是全球经济不稳定的重要根源之一。作为一种超越国界的巨大的金融力

  量,国际游资一次又一次地扮演了全球性金融动荡的制造者或推动者,扮演了危机传染的主要媒介物。在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今天,尽管仍然可以继续探索各种有效监管措施,但对国际游资的完全控制则是不可能的。

  代价之二: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欧盟经济体发展的历程表明,随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经济主权独立性则不断下降。从早期的关税同盟、统一农产品价格、汇率联合浮动,到单一货币欧元出现以后的统一金融政策(____年1月欧元利率区启动),无不说明各成员国的财税和货币主权已逐渐让渡给超国界的欧盟协调机制。而这种经济主权的让渡曾经使许多成员国付出不小的代价,甚至多次危及欧盟经济体的存亡。对于欧盟以外的世界其他国家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其经济主权(特别是在财税和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同样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经济主权的主动让渡。从关贸总协定的历次减税和贸易自由化谈判,到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为了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被迫进行的经济调整,都是一定程度上的主权主动让渡。另一种是跨国私人经济力量对经济主权的侵蚀。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跨国公司。由于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很少会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完全一致,因而,它们对于东道国为了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采取的许多政策措施,经常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抵抗和规避。跨国公司在国际间进行了大规模资金转移,对东道国货币金融政策的消极作用同样是不可低估的。显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量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国家,在这方面付出的代价,是应当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

  代价之三: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如前所述,经济全球化,

  本质上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据世界银行统计,1983年,低收入发展__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高收入发达国家的2.4%,即后者等于前者的43倍;到了1994年,这一比例降低到1.6%,即后者为前者的62倍。造成这种差距扩大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两个因素不容忽视。其一,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不均衡。虽然几乎所有参与全球化过程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从中受益,但并不意味着利益均沾。因为事实上,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这种相对优势,使它们在价格制定方面具有主动权,在与发展__家进行交换时获得更多的利益。其二,名义汇率下降,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值减少。由名义贬值引起的实际贬值,又将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进而在国际交换中付出更大的代价。

  收入、工资、财产:分配不平等的三个维度几年前OECD出版一份研究报告《我们处于分裂之中:为什么收入差距持续上升?》,对15个OECD国家的收入差距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14个国家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平均上升了14%;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____年前后,其中9个国家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出现了上升,只是上升幅度有所减缓。在这些国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美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上升。不同的研究结果都显示,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收入差距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水平,不同收入阶层具有大致相同的收入增长,低收入人群和高收入人群之间收入差距几乎保持不变。可是,从20世纪80年代里根代表的共和党执

  政以来,美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出现了持续上升的过程,至今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最新的一篇文章报道,美国人口普查局测算出美国长期的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经从1968年的0.386上升到____年的0.483。这是一个很大幅度的上升。根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伊曼纽尔赛斯(EmmanuelSaez)教授的研究,____年美国最富的10%的人均收入是其余90%中下层人群人均收入的9倍多;而处在收入分布金字塔顶端的最富的1%和0.1%人群的平均收入是90%中下层人群的39倍和196倍。

  而收入不平等只是经济不平等的一个维度,另一个维度是工资分配的不平等。美国工资差距同时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过程。从相关的研究成果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不同工资组员工的工资增长率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异。有数据显示,在1979____年近40年间,美国工资最低的90%员工的工资实际增长率仅为24%,而工资最高的1%和0.1%员工的工资增长率却高达158%和341%。显而易见,这种高工资人群和低工资人群的工资增长率的不断拉大,最终结果是他们之间工资水平差距的不断扩大,进而推动了收入差距扩大。

  在考察收入分配的变化时,我们不能忽视财产分配的变化。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收入分配与财产分配具有紧密的联系,二者相互强化,更大的收入差距会带来更加不平等的财产分配差距,反之亦然。以美国为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家庭财产占有的不平等程度也在不断上升。根据美国财产分配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沃尔夫(E.erge)不同来源跨国数据时做到准确无误。这也要求我们不时关注一些国家政权和领土变化的状况,确保跨国数据的历时可比性。最后,应将一些广泛被认为是避税天堂的国家

  剔除在分析样本之外,确保研究样本与研究问题相一致。对于全球化进程中的__效应这一重大课题,我们的研究仅仅迈出了一小

  步,希望这一努力让后续研究接踵而至,为构建__对外开放新格局贡献智力支持。

  

  

篇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论文1500字

  内容目录

  引言...................................................................................................................4一、因素1:疫情本身的发展正在变得可控......................................................4二、因素2:中国政策反应及时有效与空间相对较大.......................................8三、因素3:居民部门储蓄率相对较高,但杠杆率攀升过快...........................10四、因素4: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过高.........................................................11五、因素5:中央政府杠杆率偏低,具有较大加杠杆空间..............................13六、因素6:金融部门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较强.........................................15七、结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影响大于长期影响.....................................17

  图表目录

  图表1:国内疫情变化情况(例)..................................................................5图表2:3月社零消费同比-15.8%...................................................................6图表3:3月固定资产投资-16.1%...................................................................6图表4:全球当日新增病例变化情况(例)...................................................7图表5:全球主要国家每日新增病例变化情况(例)..................................7图表6:3月全球制造业PMI收缩区间内继续下行........................................8图表7:2010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率有所下降,但绝对量依然处于较高水平

  .........................................................................................................................10

  图表8:近年来,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攀升过快,是需要注意的风险点(%)

  .........................................................................................................................11

  图表9: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过高,是需要注意的风险点(%)..........12图表10:国有工业企业和私营工业企业杠杆率(资产负债率)从分化走向收敛

  .........................................................................................................................13

  图表11:政府杠杆率较低(%)...................................................................13图表12:中国政府杠杆率在国际中处于较低水平(%)..................................14图表13:中央政府杠杆率稳中有降,具有加杠杆空间(%)...........................14图表14:历史上,外需下行,政府杠杆率上升(%)......................................15图表15:金融去杠杆导致金融部门杠杆率下行(%)......................................16图表16: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较高(%).................................................16图表17: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结构(%)..............................................17图表18:预计2020年经济增长在3%左右...................................................18图表19:2020年经济增长分项预测...............................................................18图表20:美国3MLibor-OIS利差冲高回落.....................................................20图表21:疫情冲击下,VIX指数一度突破2008年高点...................................20图表22:疫情对股市的冲击可以区分为四个阶段..............................................20图表23:中国10年期国债和国开债收益率趋势下行....................................21

  

篇五: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论文1500字

  11是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改善民生财政建设宏观角度上是要求财政建设从社会经济体系架构改革出发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而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在社会保障领域教育领域住房保障领域公共卫生领域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消耗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种不同的社会需求进而达到中国梦与人民梦的相互统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民生基础

  2021形势与政策疫情论文三篇

  对关于民生财政建设做出思考,以找出提高建设水平的可行性策略,对于实现民生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以下是分享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2021形势与政策疫情论文1

  近期,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越海上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南海争端,以及中日领土之争等,让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国家利益,保证我国周边环境安全稳定。

  一、南海海洋权益之争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越南的海上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近期,中越矛盾进一步加大,中越船只相撞,中越边境事端,目前我国已终止同越南的一切贸易,并对边境加强管理和保护。事实上,中国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对此我国一直倡导综合治理,共同开发,合作共赢。日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了一些不正当言论,让中日关系又蒙上了阴影。事实上,中日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我国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海权之争,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转到海上资源。因为南海蕴藏这大量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所以我国周边各国都想来捞一手。

  二、美国"重返'亚太想继续"世界老大'美国战略东移的实际展开,东亚和中亚地区都将成为美国军事部署和战略争夺的重点,这在客观上也势必加大对中国的军事压力。近期美国又在发表一些错误言论,致使中美关系僵化,其责任不在中方。目前,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已经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其军事部署的重点也在随之调整,大量先进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东亚地区。同时,为了控制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美国也加快了谋势中亚的步伐,既和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也对中国形成钳制。中美之间尽管在经济合作领域日益密切,政治对话也不断加强,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决不会改变对中国的防范立场。美国的战略非常注重前瞻性,不是考虑三五年的事情,而是预谋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完全放心,军事上的未雨绸缪是应有之义。在此情况下,中美之间在东北亚、东海和南海以及中亚地区的"战略相撞'难以避免,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失当,不仅会造成中美双方的磨擦甚至冲突,也会影响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

  三、面对复杂的周边环境应采取的对策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继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破解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

  (一)"大周边战略'应强调以下两大原则一是"刚柔并济',周边战略切忌"

  1

  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包括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的自卫反击,应让周边个别国家尽早"清醒'过来,打掉其幻想与错觉,以免其日后因挑衅中国被惩罚而"后悔莫及'。与此同时加快"硬实力'建设,重点提升海空远程防卫打击能力。二是"政经相辅',"政'指政治与安全事务。应正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冲突,美国因此才有机可乘。中国与邻国之间经济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则存在冲突(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等),这些邻国因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在安全上利用美国"制约'中国。破解这一困境须对症下药、"以长补短',经济是中国的优势与"强项',安全则是中国的劣势与"短板',应一面扩大经济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冲突,应将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包括对侵犯中国权益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相关制裁应准确打到对方的"痛处'与要害。

  (二)努力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全球事务和亚洲地区的事务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美国的态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政策。在我国周边许多热点问题的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由于我国被美国认为是最有潜力在未来挑战其主导地位的国家,美国对华政策中防范的一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消失。但美国在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利益,在很多国际事务上,美国需要我国的合作。因此,只要双方做出足够的努力,中美关系可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发展睦邻外交,拓展我国在周边国家中的影响力综合实力的增强,使我国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能力也相应增强。我国虽然在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与我国综合实力相比,两者之间并不相称。现在,我国与很多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支柱还处于经济合作的层面,如何加强我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在政治、战略层面的合作,建立起高度稳定的、经得起国际环境变化考验的战略关系,还是一个需要努力加以实现的目标。放眼未来,周边安全稳定是中国和平崛起必须经历的,也是一道必须迈过的一条路。我们深知中国和周边国家山水相连、利益攸关,将进一步构筑稳定友好繁荣的周边战略依托,打造紧密的周边命运共同体。但面对挑战,我们既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时时警惕、处处防范。同时也要增强周边外交中经济手段和安全政策的协调性,善于将经济手段战略化以实现自身的政治目的。通过发展军事力量加强对国家利益的支撑作用,并适度运用硬实力的威慑力以争取和创造更好的周边环境,维护我国周边安全稳定,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稳定的周边环境。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养殖业面临的饲料供不上、物资运不进、产品销不出、用工回不来等问题愈加突出,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生产和运销。针对当前养殖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解决当前实际困难加快养殖业复工复产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采取疫情防控期间特别的支持帮扶措施,帮助养殖业纾困,推动养殖业立即复工复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央迅速做出疫情防控决策部署,要求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并要求在疫情防控的同时,做好生活必需品生产供应工作。疫情防控初期,由于疫情传播趋势不明朗,人们对疫情的危害程度难以把握,各地都采取了较为严格的防控措施,除了要求人员居家隔离外,多数地方采取了停止跨界长途运输等交通阻隔措施。在封堵病毒扩散的同时,也封停了正常的生产和流

  2

  通。交通受阻对养殖业的影响逐渐显现。对于养殖户来说,饲料短缺威胁着畜

  禽的生存。产品运不出去,压栏严重,养殖户资金收不回,贷款还不上。从市场角度来看,供应不足影响市场稳定。虽然国家分批投放了冷冻储藏肉,以稳定市场供给,如果疫情防控时间再延长,复工复产不及时的话,供给会受到影响。

  养猪业面临的挑战尤为典型。受猪周期下行、非洲猪瘟疫情冲击及一些地方不当禁养限养等因素影响,2021年4月份以来,我国生猪生产遭受重创,猪肉供需矛盾凸显。经过多方努力,去年11月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止降回升,生猪生产恢复形势持续向好。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确保2021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养猪业的产能恢复增添了变数。

  《通知》要求除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外,其他地区要加快饲料企业和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复工复产。处理好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关系,应科学防控,依法防控,不可采取与疫情程度不匹配的激进手段,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生活保障工作。政府应从大局出发,为饲料和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复工创造条件,保障企业对防护物资和水、电、气等的需求,以及采取主动措施安排相关企业用工返程返岗。

  交通运输是养殖业复工复产的"先行官'。《通知》要求将饲料及饲料原料、种畜禽、仔猪禽苗、水产苗种、出栏畜禽、生鲜乳、乳制品、鲜活水产品、冷鲜猪肉等纳入生活必需品应急运输保障范围,切实落实绿色通道政策。除必要的对司机快速体温检测外,确保"三不一优先',便捷快速通行。

  《通知》要求千方百计推进当前养殖业解困。家禽业要突出解决好养殖缺饲料、禽苗运不出和禽肉禽蛋卖难问题。要合力抓好生猪生产恢复发展,确保各地新建和改扩建生猪养殖项目尽快开工复工、投产达产。奶业要督促收购生鲜乳的乳品加工企业用好用足产能,敞开收购生鲜乳。水产养殖要解决好对虾、罗非鱼、小龙虾等产品压塘严重问题。重点解决贫困地区特色养殖产品销路问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确保贫困群众的养殖产品有销路、卖得出。

  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各地要坚决按照中央部署,切实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把复工复产政策落到实处。各地的交通秩序正在恢复,一些省份已经完全恢复。但是,疫情对养殖业的影响还会逐渐显露出来,复工复产后,出栏增加,畜禽产品集中上市,价格会下跌。前期补栏不及时,大量畜禽病死饿死,几个月后又会出现供应不足,市场周期波动明显。因此,保护养殖业要从长计议,把饲料、养殖、屠宰加工和水产品加工等骨干企业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享受国家贴息、减免税、水电气费用缓缴、"五险一金'费用缓缴和阶段性减免等政策,帮助养殖业走出困境。

  民生财政,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财政体系,伴随着我国对民生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民生财政建设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大关注,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生活保障领域、就业领域等重点领域,民生项目的投资更是呈直线增加态势。无容置疑,民生财政建设已成为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重点项目,在当今社会经济体系不断深入改革的今天,我们如何从"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角度出发,对关于民生财政建设做出详细思考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分析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伴随

  3

  着经济的良好发展,社会事务需求也不断增多,与此同时也引发出来越来越多的人民利益诉述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改善民生建设的难度,民生建设改善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要知道,民生财政是"庶政之母',加强民生财政建设能有效缓解社会经济压力,消除社会经济矛盾,确保社会经济得以长久稳定发展。以下就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展开分析。1.1、是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改善民生财政建设,宏观角度上是要求财政建设从社会经济体系架构改革出发,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而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在社会保障领域、教育领域、住房保障领域、公共卫生领域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消耗,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种不同的社会需求,进而达到"中国梦'与"人民梦'的相互统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民生基础。

  1.2、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多方面要素支持,宏观角度上要求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财政分配功能作用与地位,着重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把财政支出向人民群众保障领域转移,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包括公共卫生医疗设备、教育、社会住房等社会服务问题,进一步缓解社会民生矛盾。1.3、是推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具体体现数据表明,2021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普遍增长,且多数地方占到了当地公共财政支出的50%以上。以安徽省为例,据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2021年,安徽省民生支出3161.2亿元,增加553.8亿元,增长21.2%,占全省财政支出近80%。'一系列数据说明了民生支出比重正在不断优化。可见,加强民生财政建设,必须把财政支出重点向人民群众公共需要或公共服务转移,解决公共服务不到位的局面,进一步推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建设。2、民生财政建设面临的问题2.1、管理体制问题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拨款的形式也向复杂化、多样化趋势发展,政府投资形式也更加多元化。然而,财政管理体制中的事权和财权不匹配,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决策权都在上级领导手上,下级领导空有管理头衔,却无法实施正确的管理权限。这种不平衡的决策方式,使得地方政府压力加大,导致很多民生政策无法落到实处。除外,由于财政局财政管理的组织建设不完善、财政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职能分配不明确。财政局在进行财政管理工作时,缺乏健全的财政管理监督与控制体系,甚至出现私自挪用单位内部资金、私设账外账,避开财政监督把单位预算外的收入据为私有,进行公款玩乐等情况,严重影响了财政局的经济利益,民生财政建设受到影响。2.2、财政约束问题从现阶段我国政府的财政决算预算看来,财政管理模式单一,无法精确、完整地反映出政府的债务、资金等情况。从财政局发布的财政预算信息来看,财政报告不够全面,对资金使用细化不到位,存在多方面不足,极容易滋生腐败行为。由于财政资金管理缺乏足够的公开透明度,这种模式下的财政报告也缺乏足够的约束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民生建设工作开展的难度。2.3、资金管理问题首先是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相关的一些民生领域尚未完全向社会资金开放,再加上社会公益、慈善等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健全,使得社会资金流入民生建设领域的渠道单

  4

  一,民生建设支出仍然需要附属财政投入。其次是民生资金使用存在"越位'与"缺位'现象。民生建设项目虽然遍布社

  会各大民生领域,然而发达地区却相比于经济欠发达或者偏远地区更为深入。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较高,在这种经济条件较好的大环境背景

  下,出现"越位'的情况就比较多;而在经济落后地区,由于受到经济限制,一些应用政府承担的民生领域得不到相应的建设,多会出现"缺位或不到位'的状况。显而易见,民生建设现阶段还存在明显的资金管理难题,出现地区建设不平衡现象。

  3、完善民生建设的几点可行性策略民生建设工程意义重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针对当前民生建设工程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加以改变,才能提高民生建设水平,以更好地发挥民生财政对扩内需、调结构,促和谐的多重效应。3.1、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的过快增长。通过把财政支出向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设施等方面转型,凸显社会公共保障在国民经济总值当中的比重,加大公共设备与产品的供给,努力做到经济性公共服务与社会性公共服务相互统一,让民生建设项目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得以服务大众,服务社会。3.2、要以财政改革为先导,强化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实践证明,行政改革与财政建设制度的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财政建设制度的变革会引发行政建设改革同步改革。因此,财政制度改革可以作为先导,现行一步进行改革,引导政府行政改革。例如通过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整合到统一的平台,加强对单位基层和管理层的内部控制,确保财政管理记录、财政报告信息和其他财务管理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在企业岗位设置上,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制定比较合理的,操作性强,有激励性的考核方案,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制约为主体的运作模式,以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3.3、继续改革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照顾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政府。民生建设工作不仅联系着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与处室,与千家万户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当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一些欠发达地区及基层政府事权、财权不匹配,财政财力不足。民生建设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建设。对于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应重点建设,而一些地处偏远,远离中心城区的地区应充分放权,给予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其快速发展。4、结语民生财政建设工作的进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目的不单是为了优化民生管理,同时也是为了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使民生财政建设发挥最大的功能效应,从而改变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对关于民生财政建设做出思考,以找出提高建设水平的可行性策略,对于实现民生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5

  

  

篇六: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论文1500字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论文心得毕业论文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心得论文严防疫情反弹信心始终是

  渠道,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的要求,从防与治两端发力,将疫情扼杀于成灾之前,展现了北京遏制疫情传播的决心和能力。

  这种信心来自于:经过近半年的疫情大考,我们已经构建了系统的防疫抗疫应急管理体制,有充足的应对底气。国家卫健委向北京派出了专家组指导防控工作,并抽调有武汉工作经验的防治专家参加北京市相关工作。此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会议,再次加大对北京市近期聚集性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力度,目的就是要切实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尽快查清传染源,有效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遏制疫情蔓延扩散。

  这种信心来自于:经过近半年的全民战“疫”,我们已经养成了阻断疫情传播的良好习惯,有足够的抗击能力。比如,以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不聚集的方式阻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等等。当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并未减轻,我们绝不能丢掉这些疫情防控的好习惯,尤其是遏制北京聚集性疫情扩散蔓延,再次提醒我们,切不可有任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必须时刻绷紧常态化疫情防控这根弦,一刻都不能放松。

  越是惊涛骇浪,越需从容不迫。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心,是遏制北京聚集性疫情扩散蔓延的必然选择,也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重要力量。以变应变,信心就在我们的脚下,只要

  

  时刻保持积极应战的不懈姿态,切实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该落实的常态化防控措施全部落实到位、坚持到位,久久为功,就能以“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的定力和耐力,消除和化解病毒传播扩散的风险,唱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四季歌、得胜歌。(

  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心得论文--“疫情控制住了”,仍然要严阵以待党员心得体会18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情防控全局。疫情反弹的教训,说明仍然需要立足防大疫、打大仗,沉稳应战、精准施策,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彻底打赢这场硬仗。

  强化疫情防控效果,须突出重点场所。农贸市场、夜市等场所,是重点管理范围。北京市通报的绝大多数确诊病例均有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活动史或与该市场高度关联。农产品市场人员流动性大、辐射面广,当务之急要全面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毒溯源工作,务必精细到每个商户、每个摊位、每块案板,精准筛查出密切接触者,并

  区进口商品的风险监测,开展相关商品全流程抽样检测,不给病毒闯关半点机会。

  虽然疫情有许多不确定性,但真正决定疫情走势的,还是团结的英雄的人民,是应对重大突发疫情所采取的态度、策略,是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和行动力,是人民群众战之必胜的坚强意志。

  战胜疫情既要保持斗志、克服恐慌情绪,又需要克服麻痹思想,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我们近半年抗击疫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按照有行之有效的的总要求,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尽快打赢这场硬仗。

  04-2808:32:ZZ.0“五一”假期检验疫情防控成效210680今日时评/enpproperty-->“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心得论文--

  五一”假期检验疫情防控成效“五一”小长假马上就到来了。人们在“五一”小长假期间的出游,将开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来首次全国范围内的人口大规模流动。“五一”出游高峰,是对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旅游业的一次回补。当然,这些人员流动也是对此前各地疫情防控效果的一次检验。“五一”小长假过后,各地疫情将会发生什么变化,人员流动的范围会据此进一步扩大还是保持原样甚至缩小,都有待小长假过后进行观察和统计。从最近几日的疫情通报看,全国疫情防控态势平稳。这种疫情防控局面,为人们在“五一”小长假放心出游作了必要的铺

  

  垫,创造了基本条件。但是,应该看到,这种局面是在疫情防控措施比较严格,且没有大规模人员流动条件下形成的。旅游高峰的出现,对疫情防控措施的应变提出了新要求。一些游客集中的地方,应该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布置高密度人员流动情况下的疫情防控细节,做好预案并进行充分演练,做到有备无患,保证不出现疫情防控失控情况。

  实际上,不少人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出游问题上,也是抱着矛盾心理。一方面,已经持续3个多月的疫情防控,让许多人倍感疲惫,急需以出游的方式调整心态,青少年就更是如此。不过,另一方面,从世界范围看,新冠肺炎疫情的走向还未定型,

  出了疫情防控下的一些基本要求。按照该通知,旅游景区必须建立预约制度,且景区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推行分时段游览预约,引导游客间隔进入景(园)区、错峰旅游,做到“无预约、不出游”。而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针对“五一”小长假出游给出的建议也正是避免扎堆,以此降低因拥挤带来的病毒传播风险。可以预计,平稳度过“五一”小长假,将为以后其他节假日里的疫情防控增加有益的经验。

  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心得论文--支持中小微企业克服疫情影响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平台企业等145家单位,共同启动“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2020)”,帮助中小微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国家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又一行动。实际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国家一直都在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可避免会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冲击,其中最为脆弱的可能还是中小微企业。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微企业的营业收入明显减少,支出却不能停止。因此,这些企业即便没有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仍然有可能因现金流断裂而面临危机。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贡献了我国GDP的60%以上和城镇就业的80%以上,中小微企业如果出问题,自然会冲击就业与经济增长,“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就很难落地,还会影响群众生活,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可以说,保中小微企业就是保

  

  中国经济基本盘,就是保百姓就业、保社会稳定。正因为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因此,扶持中小微企业一直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在降低政策利率与增加流动性供给的同时,还向金融机构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在财政政策方面,减免税收、补贴利息与缓缴社保缴费等措施接连出台;在地方层面,各级地方政府还推出了减免国有房产租金、减免水电费以及发放消费券等政策。这些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中小微企业的重视与关心,对于稳定中小微企业经营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也要看到,把政策设计转变为政策红利,还需要打通“最后一公里”、畅通传导链条。从融资方面来说,大多数金融机构缺乏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获客渠道与风控手段,贷款利率还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定价,如果不解决融资过程中的风控、责任等问题,金融的源头活水就很难引流到中小微企业。同时还要看到,在国际疫情蔓延导致世界经济前景尚不明朗的前提下,如果企业持续依赖贷款支付工资与其他经营开支,效果也很难预料。正因此,不仅要有金融支持的政策,还应把政策细化,使之能够更好落地。

  同时,扶持中小微企业需要讲究政策协同,由央行提供流动性,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财政兜底。在货币政策之外,还应更好

  

  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已经出台的财政贴息、大规模降费、缓缴税款等政策要尽快落实到企业。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保市场主体,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产业纾困和发展,确保中小微企业有必要的现金流,维持相对健康的资产负债表,确保中小微企业能够克服疫情影响,决不能出现“市场复苏了、但企业不在了”的情况。

  中小微企业,是最活跃的市场主体,每一个具体的中小微企业,都连着普通家庭的就业与生计;无数个中小微企业,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的规模与体量。打好政策组合拳,一定能支持广大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为百姓就业打牢基础,为中国经济蓄积活力。

  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心得论文--科学应对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冲击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项工作难度更大、任务更重、要求更高。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必须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一季度,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2.7%,比全国农村居民平均增速高1.8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下降3.0%,比全国农村居民平均降幅小1.7个百分点。

  

  这表明,疫情对贫困地区的冲击要相对轻一些,这也是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优势所在。但是,由于贫困地区的脆弱性和内生动力不足,也绝不能轻视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延缓了扶贫项目的建设进度。受疫情影响,一些扶贫项目不能按计划开工,处于停工或开工不足状态,建设进度被延缓。二是影响了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疫情防控期间,一些贫困劳动力滞留在家,不能外出务工就业。国际疫情蔓延,出口产业受到较大冲击,而在这些产业就业的人员,不少来自贫困地区以及贫困和低收入家庭。三是对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形成一定冲击。影响较大的主要是鲜活农畜产品销售、休闲农业和旅游业等,其中对贫困地区的旅游业影响最大,导致一些扶贫产业项目效益下滑。四是加大了返贫和致贫风险。在已脱贫人口和贫困边缘人口中,有的增收渠道单一且不稳定,一旦受到疫情冲击,就业和家庭经营收入容易受到较大影响,很容易陷入贫困。

  既要从面上看到疫情的影响,也要聚焦到重点难点。比如稳定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各级政府采取多方面措施,推进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需继续用力。又如增强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层次较低,市场竞争力和抗外部干扰能力不强,这次疫情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其产业脆弱性。一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后续产业扶持也有待跟上。聚焦这些重点难点问题,各项政策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补齐短板。

  

  知道影响所在,明确重点难点所在,加大脱贫攻坚的政策支持就有了针对性。总结起来就是:抢进度、补短板、提质量。“抢进度”,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进度,将疫情期间耽误的时间和进度抢回来。“补短板”,重点针对“三保障”、饮水安全等短板和薄弱环节,对标脱贫目标尽快补齐;抓住国家应对疫情加大投资的时机,加快启动实施一批脱贫致富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提质量”,加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消费扶贫的衔接,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长效富民产业,增强脱贫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源头上消灭造成返贫和新发生贫困的土壤。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消除绝对贫困,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只要坚定信心,付出更多努力、拿出更大力度,就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全国人民一起步入全面小康。

  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心得论文--面对疫情风险升级,我们能升级什么?北京进入非常时期!6月14日,北京市丰台区花乡疫情风险等级升级为高风险地区,西城区金融街街道、丰台区太平桥街道、卢沟桥街道、新村街道、大兴区高米店街道、西红门镇、林校路街道等升级为中风险地区。

  

  面对疫情风险升级,如何阻断疫情传播渠道、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如何消除公众的恐慌情绪,如何安全度过这段非常时期等,成为每个人都很关注、也亟需得到解答的问题。

  为此,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迅速而果断的举措。及时对新发地批发市场封场休市、进行消杀,对周边居民小区等场所实施封闭管理,扩大核酸检测和采样范围--不折不扣地落实“坚决果断处置,坚决阻断疫情传播渠道,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的要求,一定程度上给市民吃下了定心丸。

  为此,所有可能涉及到的人员务必主动报告并配合检查。之前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充分证明,报告越及时越详细,疫情传播路径越清晰,越能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眼下北京疫情防控最重要的工作是进行流调、溯源、检测、排查,及早切断传播渠道,确保不漏一人。所有近期与新发地市场等地方有关联的人,都应如实向社区或单位报告,主动前往相关机构进行核酸筛查,这是为自己和家人好,也是为全北京全社会好。

  为此,每一个人都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自我升级防控意识与方法。科学佩戴口罩,勤通风、勤洗手,不扎堆、少聚集,这些之前在疫情中养成的好习惯千万不能丢;私自隐瞒行程,明知身体不适依然到处走动,造谣、信谣、传谣,这些在之前疫情防控中发生的教训也必须汲取。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都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北京疫情风险升级固然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但只要应对得当,把该升级的防控措施都升级到位了,这次疫情就一定能得到有效控制。

  

  

  

篇七: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论文1500字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心得体会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心得体会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一经放开就吸引大量关注,北京等地具备防控条件的博物馆开始有序开放,全国电影放映场所开始稳步有序恢复营业......7月以来,越来越多的行业陆续复工复产,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正在不断步入正轨。当下,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发展呈现稳定转好态势,靠的是党中央的科学决策,靠的是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指导。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7月3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这一重要要求,为科学处理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与发展的关系提供了重要遵循,为下一阶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划定了目标任务。察势者明,趋势者智。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严重挑战,对未来也将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适应疫情长期存在的新形势,打好疫情防控的主动仗,我们才能变压力为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回正轨。打个比方,过去是无疫状态、“晴天”环境,可以放开手脚干活,今后是常疫状态、“雨天”环

  

  境,必须“一手撑伞,一手干活”。坚持适应常态化防控要求的发展思路,对常态化防控的认

  识必须到位,策略调整选择、防控措施落实、应急工作准备要精准。这其中,推动实现“两个转变”至关重要。

  一方面,对发展环境的认识,要从“无疫状态”向“适应疫情长期存在”转变。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国际交往,风险挑战是常态,风雨兼程是必然。我们需要做的,是从一个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既下好防范风险的先手棋,也用好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在“晴天”转为“雨天”的形势下,无论是国家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出台产业政策,还是企业生产活动、劳动力选择方式等,都必须将疫情防控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运用底线思维做好充足准备。越是环境复杂,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忧患意识,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

  另一方面,对发展方式的考量,要从“无疫发展”向“带疫发展”转变。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人民生活得到有力保障,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上半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积累了重要的制度和实践经验。下一步,我们必须坚持“一手撑伞,一手干活”的原则,将疫情防控措施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加以统筹推进,处理好应急举措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处理好重振经济和完善治理的关系,既要有效防控疫情,又因势利导促进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社会维稳,最大程度减低疫情带来的损失。

  

  越来越多国际人士意识到,中国不仅成为

  

  

篇八: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论文1500字

  浅析新冠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针对2019年末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个方面,以及三大产业的各细分产业理论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影响。从微观各主体角度并且依据微观经济学对其产生影响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对各行各业各微观主体和经济现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依据各经济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新冠疫情;经济形势;三大产业

  1研究背景

  2019年末至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突然袭击对我国各大产业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第三产业影响最大。但对其他产业的不利影响也不容小觑。

  2新冠疫情对中国三大产业的影响

  2.1疫情对第一产业即农业的影响

  首先从供给端来说,疫情在冬末春初爆发,众所周知,农业的“春耕”时间即将到来,而受到疫情的影响,一方面交通不便,农民购买原材料、生产工具的渠道相应变窄,而且许多交易场所也大多数关闭,所以农民的生产资料不足,难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应对疫情,大多数农村采用了封村或封路的措施,一些在其他村子租用土地的农户难以进行生产活动,另外一些生产大户,需要雇佣大量劳动力,而本村的劳动力不足,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无法开展农事活动。而在一些疫情较严重地区,一些需要由政府或有关部门提供科技等方面援助的农业活动也被迫停止。其次,从流通端来说,疫情导致许多城市“封城”,而且许多物流公司停止了运行,这也就导致了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无法运出,同时许多地方也有短缺,农民将面对较大的损失。许多地区农产品的价格涨跌明显,主要还是封路政策的结果。不过,在近期,三部委联合下达紧急通知,落实农产品“绿色通道”。最后,从消费端来说,有些地区的农产品供给不足,导致价格大幅上涨,虽然疫情的源头尚无定论,但是一些中药材价格必然会应时上涨,一些秋冬季成熟的农产品或者运用大棚种植的反季节蔬菜,本来春季是农民销售旺盛的时节,但受到疫情影响,许多采购商人减少了采购活动,而相应的物流公司也无法提供服务,运销出现严重问题,有些地区或有些种类的农产品出现了滞销。部分不理智的采

  购囤积行为,会导致人们的需求远大于市场的供给,价格的提高是必然。但是,也正由于当地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使得农产品的线上销售渠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被需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销售的转型升级,农民的农产品有了更大的经济腹地,对农业整体发展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总体来说,农业产品的价格会短暂上升,但是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在政府与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恢复正常水平。

  2.2疫情对第二产业即工业的影响

  首先从轻工业的角度来说,主要家电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会受到打击,这属于线下实体店遭受的打击,家具行业和电子行业也是这样,尽管现在手机的线上销售已经十分火热,但是我国主流手机品牌销售渠道主要还是靠线下出售,有些国产品牌的线上销售占比甚至不到百分之十,国内的oppo、vivo、华为和小米这些大品牌来说,只有小米的线上线下销售占比勉强相当,其他都是线下销售高于线上。从供给端来说,这些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所以都位于制造业大省,但是疫情导致节后劳动力供给不足,成本被迫上升,而且供应也在一定程度上下降,并且疫情导致假期延长,后续的订单都需要额外的加班才能不违约,无论是基层员工还是管理层,都有着极大的压力,大多数轻工业工厂都面临此问题。

  并且许多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都因疫情而受到了不利影响,尽管国家与央行已经实行了有利于企业度过疫情的措施,但是因为制造业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所以受到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以服装业举例来说,服装鞋帽针织品零售遭受到了打击,因为有线上销售的手段,使得对于这些企业的冲击得到了缓解。但是口罩防护服厂商以及生产无纺布和熔喷布不会受到影响。从重工业的角度来说,首当其冲的产业就是与石油有关的产业,因为在不久前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宣布不减产,导致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而中国与石油相关的产业,又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受到的冲击较大,不利于行业稳定。而重工业由于在疫情期间长时间的停工,导致生产不足,资金链断裂,借助国家与央行的帮助,大部分企业可以渡过难关,但其不开工对工人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重工业开工是必然的趋势。而且许多需要重工业产品的企业同时也在停工,所以重工业企业也没有收入来源,同时对国外的企业有着不利影响,许多国家的相关企业不得不关停,对中国的外贸出口有很大的不利影响。但由于重工业的收入弹性较大,所以在复工以后,很快就能扭转劣势。而从事原材料开采企业受到的影响尤为突出,首先在疫情期间,以前各劳动力已返乡,劳动力短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过于的依赖,而且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也是人传人,所以一旦开工,要把卫生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对于已经长时间没有开工盈利的

  企业来说,是不小的压力。但是医疗器械生产的产业则会在一定时期内盈利正增长。总体来说,我国的工业尽管短期内受到了较大影响,但是从总体来看还是向好。短期内工业企业可能会亏损,但是在开工后,会很快得到恢复。

  2.3疫情对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影响

  (1)消费行业在疫情前期,人们受到恐慌情绪的影响,会大量的囤积各种物资,所以短期内消费有所上升,但是由于超市等交易场所一直保持供应,且在政府调整下价格不会有太大波动,所以在恐慌过后,人们前期囤积的物资还未消化完,但交易场所一直保持供应,所以超市等业态会受到不利影响,大量货物无法被消费,造成浪费。疫情期间,人们的消费信心和预期指数会断崖式下跌,但是在疫情过后,会发生报复式反弹。而且第三方电商平台会获得益处。疫情期间很多消费场所已经关闭,但是由于政府出台相关办法从各方面给予商户优惠,银行也从贷款和宽松期限等方面给予帮助,为了分摊商户经营压力,万达、龙湖、华润、新城、远洋等超20家房企对本企业地产的租户减免租金,规模达到40亿人民币。(2)餐饮、酒店和旅游,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关产业,且受疫情影响的趋势基本一致,所以一起进行分析。受到疫情影响,人们对于旅游以及餐饮等人群密集的地区会

  减少需求,所以,这些产业受到的影响是最严重的,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周边东南亚等游客来源主要为中国游客的旅游地区也会受到重大打击。同时,在疫情结束后,也会迎来报复性增长。当人们可以出门时,这些产业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3)交通运输业。在疫情期间,公路、铁路、民航和水运四个维度都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公路客运与水路客运在春节期间与2019年相比,分别下降13.4%和26.4%。尽管铁路和民航下降仅为1.3%和7.7%,但是下降仍然不可避免。该行业下的企业也都亏损严重,尽管政府提出了免征民航发展基金,但是情况仍然不容乐观。(4)物流行业。在交通运输业业绩惨淡的同时,物流行业却异军突起,尽管疫情减少了人口流动,但是物流行业却逆势而上,在疫情期间,日均寄递和日均投递量都大幅度上升。尤其是运输医疗物资和后勤物资,为物流行业注入了活力。(5)金融行业。尽管疫情对于金融来说是利空的,但是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帮助下,中央甚至发放了特殊债券,所以金融行业和证券市场并没有像欧美那样大起大落,尽管有所下降,但是稳中向好。(6)游戏行业和网络教育行业,这两个行业都是软件行业且是影响较大的行业。疫情期间,游戏行业可谓顺风顺水,工人停工、学生停学、游戏群体的投入增强,游戏行业不可避免的大幅发展。而线上教育平台也站在风口,尽管学生停学,但是网络教育却发展很快,尤其是学校开展线上教育之后,

  一些企业的线上办公也带动了线上办公教育平台的发展。尽管第三产业受到的冲击最大,但是在国家的有力调控下总体向好,个别产业甚至可以逆势上涨。

  3结语

  总体来说,在疫情期间,三大产业都面临着很大的下跌压力,但是国家和政府出台的相关措施和战略布局有力地缓解了疫情的冲击,所以虽然有所下降,但是总体上稳中向好,在疫情结束之后,都能很快恢复到原来水平。同时,中国疫情已有效控制,但是国外却开始大面积爆发,这对于中国各大产业之下的企业和个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利好消息,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会在短期内震荡,长期向好。

  参考文献

  [1][美]格列高里•曼昆.经济学原理[M].梁小民,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周子雅.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J].现代商业,2018(32).

  [3][英]亚当•斯密.国富论[M].高格,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

  

  

篇九: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论文1500字

  疫情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点

  [摘要]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我国经济受到前所未有冲击,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高度不确定性。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会,必须要科学研判疫情冲击,超前谋划化危为机,精准施策重点发力,来应对百年未有的经济大变化和疫情冲击。因此,要实现在全省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必须树立底线思维,科学研判布局,引导市场主体在预期稳定中走出不确定性的困境,推动省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石家庄;高质量发展;着力点

  一、清醒认识疫情下石家庄市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冲击动力系统,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面临严峻挑战石家庄市产业层次偏低,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2019上半年,石家庄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比28.7%,与合肥的48.9%、长沙的49.7%、南京的47.9%、杭州的57.2相距甚远,高新技术产业还未形成战略支撑。在前所未有的疫

  情冲击之下,全国一季度GDP增速同比下降6.8%,石家庄市同比下降5.4%,但是成都、杭州等城市受影响较小(-3%、-4.8%),其原因就是新动能的接续能力较强,成都主要来自高科技和新经济产业的贡献,杭州则主要来自数字经济的贡献。

  (二)冲击中小微企业,稳经济发展底盘任务艰巨石家庄市市场主体数量已经突破100万,中小企业居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低,受疫情影响也最大,目前开工率低于大型企业。即使开工了,也存在“复工难复产、复产难续产、续产难高产”等问题。加上石家庄市巨无霸型大企业数量不多,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未顶天立地,“稳就业”形势异常艰巨。稳住石家庄市经济发展底盘,对中小企业“应保尽保、早保快保”是做好“六稳”落实“六保”的基础。

  (三)冲击产业链,影响石家庄市现代产业发展壮大近年来,石家庄市“4+4”现代产业围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开展精准招商,引进项目和完成投资蹄疾步稳态势良好,但全球疫情冲击产业链,并通过供应链在国内产生涟漪效应,势必影响我市现代产业发展壮大。为此,石家庄市在复工复产进程中应高度关注产业生态,构建产业链生态图谱,既要面向全国全球吸引优质企业,也要目光向内盯紧域

  内培育优质企业,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成为关键。

  二、全面研判疫情下石家庄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此次疫情更加清晰地展示出了一些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和趋势,石家庄市应紧紧把握政策机遇,顺应发展趋势,化危为机,进一步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一)疫情加速“新基建”夯实未来发展根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疫情使经济出现停滞,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提出启动超级刺激经济政策,其中加快“新基建”投资最为亮眼(5G基站、特高压、高铁和轨道交通、新能源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这为地方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要想尽快降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推动经济恢复正常轨道,需要通过狠抓以“新基建”为代表的领域,给予总需求一个回弹力,进而通过需求端的率先复苏,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在“4+4”现代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优势突出,石家庄市还是中国数字经济峰会永久会址,通过狠抓“新基建”可以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

  (二)疫情加速生物医药等大健康产业发展这次疫情凸显出对医疗健康防护产业的极大需求,医用口罩、防护护具、医疗设备、中医药品等出现井喷式需求,产能利用率达到120%。疫情过后,这种需求会比疫情之前增加,国家层面也会补充库存、增大储备。国家和河北省一定会在政策、资金上支持卫生防疫、医药用品制造及采购、科研攻关、技术改造以及防疫物资储备。同时也会加大对从保健、健身到制药、医疗、康养等大健康产业全生命周期产业链的必然需求。石家庄市医药产业基础雄厚势头良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拥有6个诺奖工作站,29个院士工作站,众创空间32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7家、加速器4个,市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共计249家,打造了集“新药研发—孵化—产业化—销售及服务等”为一体的完整生物医药产业链条,促成4家全国医药百强企业、7家上市企业。石家庄市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支持政策,在“4+4”现代产业格局下,根据市场形势调整各产业用力,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支持力度,争取新一轮产业竞争主动权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生物医药健康名城。

  (三)疫情加快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建设防疫实践要求强化商贸物流保障。加强仓储物流整体布局、建设重要节点城市成为关键。石家庄市作为全国唯一被国务院定位为“重要商埠”的省会城市,是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和区域性

  物流节点城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物流中心,发展商贸物流业优势突出。两个月来的经济社会活动的暂缓,积压了大量的物流量需要释放,一旦疫情结束恢复常态,商贸物流将会出现井喷需求,非常有利于石家庄市现代商贸物流业乘势做大做强。

  (四)疫情催生新经济,有利于创新发展在防疫情势下数字经济大放异彩:大数据监测、线上办公、云会议、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成为疫情防控期间中国民众的生活日常,线下消费和服务飞速向线上转移。全民直播一度成为疫情之下新的经济生活图景。人们也体会到这种方式的便利性,这也会成为今后一种发展趋势。根据麦肯锡测算,疫情期间线上消费每增加1个单位,61%为替代原有需求,39%为新增需求。新增需求不仅影响现有业态,也激发出大量新业态,促进生产生活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如果在此次抓住这个发展的有利时机,会使石家庄市经济有一个转型升级的跨越。谁抓住了新出现的需求,谁就掌握了打开未来经济发展的钥匙,谁就会取得未来经济的主动权。石家庄市要加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速《石家庄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落地落实。

  

篇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论文1500字

  关于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按照总书记“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和省委、市委安排部署,我们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县委财经委员会等会议,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度,统筹谋划推进各领域工作,确保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一是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细抓实。时刻保持临战状态,每天适时发布工作提醒找差距、补短板、堵漏洞,

  复产。截至目前,我县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复工生产户,预计3月初全部复工生产。其它采矿、水电建设等项目有户已通过复工审核,即将投入生产,另有户正在按要求补充完善资料和疫情防控预案。

  有序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管理措施的前提下,按照个人申请、部门审核方式,引导商场、便利店等经营实体有序开业营业,目前全县已恢复营业各类经营门店户,基本满足了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需求。教育部门组织骨干教师开展网上备课,2月17日全县所有学校各学段已全面开展网络直播、点播等教学活动,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

  三是深度谋划推进项目建设。系统谋划、梳理印发续建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企业自建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前期项目、祁连山生态保护暨乡村振兴融资项目等项目清单,并实行县级领导联系包抓项目责任制,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联系联项包抓,乡镇部门具体负责,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协调解决一级公路(段)、二级公路、冰川矿泉水等项目复工各类问题,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国开行产业贷款项目前期工作,加大力度协调解决公园投资项目、土地开发等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有关困难和问题,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四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研究下发了《县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一号文件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方案》《县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要点》,集成扶持政策、整合项目资金、推进区域联动,梳理确定大明现代农牧业示范园、裕固风情文化旅游综合体等示范项目个。召开全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会议,对健全防贫返贫动态监测预警机制,边缘户、脱贫监测户等新识别贫困人口认定,持续落实产业扶贫政策,深入开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工程等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确保脱贫攻坚战役圆满收官。针对此次疫情防控中我县暴露出的公共卫生、人居环境、垃圾污水等方面的问题和短板,计划创建“清洁村庄”个,新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个,梯次推进集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年底实现乡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五是全力抓好春耕备耕、接羔育幼和造林绿化工作。坚持疫情防控不松懈,农时农事不耽误,储备种子、地膜、化肥等农资余吨、饲草料万吨,发放春耕备耕小额贷款亿元。组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做好接羔育幼技术指导和畜禽防疫工作,目前牲畜产仔万头(只),成活万头(只),成活率,同步跟进牲畜免疫万头(只)。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园三带”生态示范工程规划部署,紧扣扩绿提质增效目标,及早谋划推进植树造林工作,计划投资万元,造林亩,栽植各类苗木万株、花卉万株。目前,造林绿化方案和施工作业设计已完成评审,工程造林招投标、苗木储备、土地平整、管网架设、义务植树任务分解等工作正稳步推进。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部署要求,积极主动作为,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切实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充分用好对冲疫情影响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篇十一: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论文1500字

 《32952020年社科论文经济管理论文疫情防控心得体会理论文章机,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_经济管理》

  摘要:瞄准教育、医疗、文化娱乐、创意设计等新兴线上服务领域,引进知名平台企业,培育本地平台企业,支持总部型企业平台化发展,当前,我省智能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要把握大势、超前谋划、科学引导,大力发展智能经济,塑造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支持企业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企业上云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智能化解决方案,加快企业智能化转型步伐

  32952020年社科论文经济管理论文疫情防控心得体会理论文章机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当前,我省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善于化危为机,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努力把疫情危机转化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势能。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为线上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线上经济未来可期。我省应抓住消费加速由线下向线上拓展“新一轮行情”,大力发展线上经济,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和质量。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抗疫资源调度、企业快速转产、复工复产、供应链重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了智能经济的显著优势和巨大潜力。要把握大势、超前谋划、科学引导,大力发展智能经济,塑造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对经济社会造成冲击,但全面、辩证、长远地看,危机中同样蕴藏着巨大机遇。疫情的发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命认知和健康理念,强化了网络消费理念和生活习惯,一些传统行业受到较大冲击,但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当前,我省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善于化危为机,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努力把疫情危机转化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势能。

  抓住消费模式加速升级机遇,大力发展线上经济近年来,以电商为代表的线上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引领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此次疫情为线上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线上经济未来可期。我省应抓住消费加速由线下向线上拓展“新一轮行情”,大力发展线上经济,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和质量。一是推动传统商贸业向线上拓展。支持大型商业、连锁商业、专业市场等建设电商平台,加速线下线上业务融合。建设国家级钢铁、煤炭、铁矿石、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网络交易平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价格形成和商品交易中心。二是加快服务行业上线步伐。聚焦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新兴线上消费领域,建设专业化服务体系,鼓励各类服务主体开

  .

  发线上产品、开展线上业务,培育线上品牌,打造线上经济新优势。三是培育发展新商业模式。支持各类商贸和服务企业发展移动电商、社交电商、近场零售、无人零售等新业态,打造线上到线下、消费者到企业等商业新生态。引导大型商场、品牌店、专卖店等开展直播、网红营销,开拓“线下打烊、线上开播”运营新模式。四是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依托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平台,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加快建设中国(石家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动河北自主品牌“走出去”,构建“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跨境电商发展新格局。

  抓住“互联网+”多维度拓展机遇,大力发展平台经济从目前看,“互联网+”正加速从商贸领域向服务领域覆盖,而且凭借其在整合资源、配置要素、协同生产、重构供应链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加速从消费端向生产端拓展,迎来多维度拓展的历史性机遇。我省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上,紧紧扭住互联网经济的“牛鼻子”,大力发展平台经济。一是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聚焦重点工业领域,推动龙头企业搭建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构建面向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搭建特色化专业化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建设跨领域、跨地区的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二是打造特色服务电商平台。瞄准教育、医疗、文化娱乐、创意设计等新兴线上服务领域,引进知名平台企业,培育本地平台企业,支持总部型企业平台化发展。推动大型商贸企业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型,支持专业市场数字化、资讯平台电商化升级,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电商平台。三是加快农村电商平台升级。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农村电商平台,引导农村电商从农产品营销向农业资讯、农资供应、技术服务、农业生产领域覆盖,推动农业投入精准化、生产智能化、过程可视化。依托特色农产品主产区,搭建一批特色化、专业化农业互联网平台。

  抓住人工智能需求快速扩张机遇,大力发展智能经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抗疫资源调度、企业快速转产、复工复产、供应链重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了智能经济的显著优势和巨大潜力。当前,我省智能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要把握大势、超前谋划、科学引导,大力发展智能经济,塑造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一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以中心城市为重点,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布局,推进城市大脑、智慧社区、智能交通建设,开展无人驾驶、无人配送等场景应用示范,打造一批新型智慧城市样板。二是推动企业智能化转型。聚焦重点工业,推动企业生产装备、工艺流程智能化升级改造,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支持企业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企业上云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智能化解决方案,加快企业智能化转型步伐。三是打造智能产业集群。以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为重点,选择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核心企业,打造智能化标杆工厂,引领

  .

  集群智能升级。加强与京津合作,谋划建设智能装备产业园,加快发展机器人、智能传感器、自动控制装备等产业,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智能产业集群。

  抓住生命健康理念转变机遇,大力发展生物经济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发应用为基础、以生命健康产业为核心的新经济形态。这次疫情进一步强化了公众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健康的关注,生物经济必将迎来“井喷式”增长。我省应把握机遇,发挥优势,聚焦生命健康产业,大力发展生物经济,构筑动能转换新支撑。一是塑造核心竞争优势。依托雄安新区,汇聚京津冀乃至国内外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创新资源,加快国家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基地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主动承接首都医疗资源疏解,有序开放医疗服务市场,培育一批高水平医疗服务集团。二是打造优势产业集群。聚焦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康复器具等优势领域,加快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安国中药都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集群。三是大力拓展产业链条。积极发展养老养生、康复医疗、体育健身、健康旅游、健康食品等新业态新模式,面向京津谋划建设一批集医疗康养、休闲旅游功能于一体的大健康产业基地,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生命健康产业链。

  抓住应急需求增长机遇,大力发展应急产业应急产业是伴随突发事件频发而产生的新经济形态,涵盖突发事件监测预警、预防防护、救援处置等相关技术、装备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储备、服务等。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应急产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要看到,在应急保障装备和物资生产、储备、供应、配置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弱项和短板。补齐这些短板,满足日益增长的应急需求,应急产业发展将迎来重要机遇。我省区位特殊,拱卫首都安全任务艰巨,必须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应急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打造龙头企业。聚焦应急安全通信、环境污染监测预警、矿山安全救援等细分领域,实施更有力度、更为精准的扶持举措,打造一批细分领域的行业领袖与隐形冠军。二是建设灾备基地。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应急灾备物资生产、储备、服务保障园区(基地),建立完善重要灾备物资生产、仓储、运输能力数据库、网络图和调度系统,打造京津冀应急灾备保障基地。三是加强项目建设。谋划一批应急灾备重大产业项目,争取更多国家应急灾备能力建设项目在我省布局。四是强化人才支撑。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应急灾备专业,强化应急产业发展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抓住国家政策加力机遇,深入推进军民融合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国民经济动员能力是一次检验,必将进一步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我省要抓住机遇,聚焦关键,创新机制,毫不动摇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一是加强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建设。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参与国家和战区级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建设,遴选一批骨干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建设省级国民经济动员中心。二是做

  .

  大做强军民融合企业。鼓励在冀军工单位设立研发机构、建设产业园区,支持省内企业承接国防高新工程和重大专项,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的军民融合创新型企业。三是加强京津冀协同。深化与在京军工集团合作,积极争取重大军工项目、重大军转民产业化项目在我省布局,谋划建设军民融合技术孵化转化基地和产业园区,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

  

  

篇十二: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论文1500字

 疫情防控心得体会1500字最新3篇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疫情防控心得体会1500字最新3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疫情防控心得体会1500字最新,以供大家参考!

  疫情防控心得体会1500字最新1对于2020年来说,这个数字是非常美好的。可是,肺炎疫情的到来给我们的祖国蒙上了一层乌云,笼罩着中华大地,突然间,天空黯淡,世界阴冷。然而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一群团结友爱、不怕艰难的人民,他们坚守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德,盼望着乌云背后的灿烂的阳光。一马当先,甘当战疫的'探路人。这是一群无畏勇敢的人们,他们不顾安危,奔赴在抗疫一一线。嘴里说着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的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地前往武汉抗击病毒;年后准备举行婚礼的年轻夫妇义无反顾上演战疫最美夫妻档;多日面临着高强度工作的护士全然不知脸上早已布满了勒痕;得知同行好友感染病毒泣不成声的医生毅然决然转身救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然而这些专家学者、白依天使,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为拯救生命,为民族担当,他们是国家的脊梁,更是人民的恩人。

  万众支援,勇做战疫的守护者。我们的祖国在危难之际,有一群无私奉献的人,他们尽己所有捐赠着医疗物资。韩红东奔西走募集捐款约一亿元,众多明星网红纷纷慷慨解囊;有为抗战亲自押送物资的汽车司机;有为抗战抗战甘当志愿的青年战士;有为抗战投笔宣传防疫知识的文人墨士,他们一切行动寄托他们美好的祝愿,爱与善良无关阶层、无关年纪,在灾难面前,他们都是大美之人,都是敢于为国家奉献的人,他们是最美的战疫守护者,我们这个充满爱与力量的国家,在战疫面前,大家精诚团结,万众一心共抗战,众志成城战疫情,无私无畏的大爱续写着中国故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纵使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如同小流,但只要团结起来也可汇成大江大海。

  尽管疫敌再凶再险,但我们团结的力量便可让病毒彻底消灭。零三年的非典挺过来了,零八年的汶川大地震挺过来了,只要我们众志成城,新型肺炎的乌云终会消散,这场防控阻击战疫就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待到春暖花开之际,阳光明媚之时,我们再共同约定,一起行走于祖国的大川南北。

  疫情防控心得体会1500字最新2在战火弥漫的艰苦岁月中,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生取义,带领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在争分夺秒的自然灾害前,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己为

  人,救助受灾群众共克时艰;在没有硝烟的新冠肺炎时,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怕牺

  牲,携手各方力量冲锋在前。这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从不缺乏英雄的时代,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英雄,但英雄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有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都是生活中的平凡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平凡的生活,却做了许多不平凡的事,无形中影响着社会,传递着正能量。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正是这些平凡之辈忠实的履行自己的职责,让疫情一点点向好的态势发展。

  疫情当前,英雄是冲锋陷阵的白衣天使。在疫情发生后,全国各省积极响应,派出医护骨干力量上一线抗疫,他们义无反顾的冲锋在前,日夜奋战向疫情争夺时间,即使在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依旧是乐观积极想对策,利用身边所能用的一切物品进行改造,使之成为防护用品,展现了医者仁心、坚韧不拔的崇高精神。惟其艰难,才更需要勇毅;

  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疫情是一盏聚光灯,聚焦了广大医护工作者的光辉。

  疫情当前,英雄是靠前指挥的党员干部。党员干部下社区,充分利用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行摸底登记、走访排查、心理疏导、发放物资等等,这些都是疫情期间党员干部们实实在在做的工作,除了医护人员,活跃在一线的

  就是党员干部,他们不畏潜在感染风险,不惧任务艰难,把社区建设成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保障了绝大部分群众的生命安全健康。

  疫情当前,英雄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志愿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在疫情期间做了一个完美的诠释,疫情发生后的防疫志愿者招募,广大群众众志成城,踊跃参与,10小时内报名人数突破1万,后续人数持续增加,全覆盖式开展防疫工作,微小之力汇聚起来,便是磅礴力量;

  微弱之光汇聚起来,便是璀璨星河,红马甲们的身影出现在各个地方,他们就像冬日里的阳光,温暖了每个人的心。

  疫情当前,英雄是宅家配合的广大群众。光有好的防疫对策、医疗团队是不够的,还需群众的配合:不添乱、不侥幸、不传谣、科学审慎。疫情考验了人民群众的耐力与辩证思维,宅的住,分辨信息真伪,配合基层工作人员工作,但凡做好这些,都是帮忙、负责的态度。

  真正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远都不只是一种过去式的历史陈迹,而是一种时刻准备着的现在进行时,更是不会断绝回响的将来时。是一种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英勇奋斗,忘我工作的高尚品德,正是这种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们一定能够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疫情防控心得体会1500字最新3

  疫情在全球的蔓延速度之快,威力之猛,使得世界不断聚焦中国防控疫情的成功经验,认为中国采取最勇敢、最灵活和最积极的严格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疫情,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中国战疫的速度、决心和力度是世界的榜样,应当学习中国的应对措施。

  中国有着非凡的基建和制度,迅速组织人力开展大规模的工程、建立发热门诊、迅速隔离感染者、鼓励在线医疗、关闭学校、为隔离在家的人们配送医药和食物等。科学技术成防疫急先锋,救援机器人、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用于防疫。在与新冠病毒抗击的战斗中,中国部署了消毒机器人、智能头盔、配备热像仪的无人机和先进的面部识别软件。一些外卖平台利用机器人将食物从餐厅送到外卖配送员和顾客手上。

  中国的学校停课不停学,数百万学生每天通过直播软件上课。疫情下的许多行业仍然保持繁荣,包括健身、厨艺和音乐等线上课堂。

  

篇十三: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论文1500字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格局作文1000字

  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初爆发以来已过去一年多时间,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国由于防疫措施的差异,受到疫情影响的程度也有较大的不同。那么,该如何看待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这种影响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契机还是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学术界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探讨。朱青(2020)认为,疫情将对我国的整体就业以及中小企业的平稳运行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国家应出台相应的财税政策纾解企业困难。王震(2020)从就业保护与社会保障的角度出发,认为“稳就业”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应当精准锚定目标对象,同时提升治理效能。刘志彪(2020)重点论述了疫情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冲击,并指出防控疫情在中长期内可能会对中小民营企业、市场结构、供应链生态、经济中期走势造成重大打击。廖茂林和张明源(2020)的研究则着眼于疫情对我国总体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如果能够及时控制疫情,那么我国后三个季度的经济将会有所好转,全年GDP增长不受太大影响。张杰(2020)重点论述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美经贸关系可能产生的冲击,认为在当前的情境下,美国可能会利用中国处于“脆弱”时期的机会,进一步遏制和围堵中国,损害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总体来说,目前学术界有关疫情影响的经济研究从财税政策、就业影响、产业链发展、国际经贸关系等多个领域进行了翔实的理论阐述,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学术参考。不过,疫情影响下的世界经济形势瞬息万变,我国由于率先实现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成

  为第一个复苏的世界主要经济体,让我国具备了优于其他国家的先发优势。本文将从我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决定性成果至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消失、全球经济摆脱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间的这段时期称为“后疫情时期”。目前看来,分析这一时期疫情的经济影响的现实前提与疫情初期已有很大不同,具有新的理论研究价值。此外,对后疫情时期经济影响的分析不应忽视社会经济制度因素。从世界各国抗疫的效果来看,我国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基本走出疫情危机,而部分资本主义国家仍旧处于疫情蔓延的时期。可见,疫情造成的经济影响不仅与外生性因素有关,同时也与资本主义的内生性矛盾密不可分。现有文献对疫情危机的分析大部分基于西方经济学视角,缺乏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进行的研究。同时,现有研究中对于疫情危机产生经济衰退的历史性和趋势性分析还有所欠缺。

  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同时,将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相结合,研判后疫情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而论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世界经济格局(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创首先,西方国家疫情反复波动,经济复苏步履缓慢。回顾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疫情蔓延过程,可以发现其新增确诊病例呈现一条清晰的U形曲线。经历了疫情初期严格的封城与隔离措施之后,2020年6月份各国疫情形势均有所好转。然而,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在

  没有完全控制疫情的情况下,西方国家纷纷迫不及待地重启经济,开始了复工复产。由于防控措施不到位,之后疫情开始反弹。目前,欧洲的主要国家如英法德新增确诊人数屡创新高,美国疫情依然呈现扩散态势。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12月26日,美国累计确诊新冠病例1900万例,累计死亡超过33万例,依然是世界上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甚至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夫人均已感染,白宫已出现多起聚集性感染。之前的疫情冲击已经对经济发展造成重创,据统计,2020年前三季度英国GDP同比缩减11.9%,法国前三季度GDP同比下滑9.5%,西班牙前三季度GDP同比下滑11.5%。同时,2020年第二季度美国GDP实际下滑9%,2020年前三季度美国GDP实际萎缩3.8%。目前,西方国家的经济在重创之下已经难以承受再次封闭的打击,控制疫情与保护经济的矛盾难以协调,未来复苏之路遥遥无期。

  其次,此次疫情冲击波及范围广,对经济的破坏力巨大,影响深远。目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均以服务业为主体,在此次疫情冲击中遭受重创,并且影响不会在短期消失。以此次疫情中受创最严重的旅游业为例:据欧盟的估计,2020年旅游业的损失将高达70%,并很可能成为最后复苏的经济部门。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尽管一些国家较好地控制了疫情,但由于经济链条的传导,同样经历了经济衰退。例如,虽然日本疫情防控形势好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但是由于旅游及出口两大经济支柱均遭受毁灭性打击,依然陷入经济衰退的泥沼。据统计,2020年1–8月,日本已有超过35000家企业倒闭或破产,国内失业人口激增。根据已经发布的数据,日本国内生

  产总值(GDP)2020年前三季度实际缩减达到6%。为了挽救经济,西方国家普遍采取了激进的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这些措施不但让这些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而且将导致下一轮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大大提高。

  (二)主要发展中国家长期经济走势呈现不确定性目前,除了美国之外,印度、巴西、俄罗斯是全球确诊人数前四位的国家。总体而言,俄罗斯的疫情已经有明显放缓的趋势,而印度和巴西的疫情还远未看到拐点。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这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政府治理能力不足,医疗设施短缺,未来的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前景更加不容乐观。对于我国而言,俄罗斯和印度是与我国领土接壤的国家,同时也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巴西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进口国之一,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自巴西进口的大豆占总进口的59.64%。因此,要特别警惕目前疫情在这些国家蔓延对我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发达国家做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选择题”不同,这些国家既没能有效控制疫情,同时又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疫情蔓延将直接影响各经济体内部的生产要素供给,进而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转,同时民众对疫情的恐惧和收入的减少会大大降低消费预期。除此之外,疫情防控措施如封城又直接造成许多企业破产和大量失业,过度依赖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导致抗风险能力严重不足,这些因素同时叠加将引发这些国家长期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巴西2020年第三季度出口环

  比下降2.1%,进口环比则大幅下跌9.6%,2020年1–9月GDP同比下跌5%。

  (三)我国已经基本步入经济复苏的轨道首先,我国的经济复苏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复苏。尽管仍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是各行各业都呈现平稳向好的发展趋势。从整体指标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7%,是全世界唯一一个经济增长率为正的主要经济体。从失业率指标来看,2020年7–11月我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7%、5.6%、5.4%、5.3%和5.2%,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从消费指标来看,11月份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增速相较于10月提高0.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投资也在逐渐回暖,2020年1–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提高2.6%,增幅比1–10月提高0.8个百分点。此外,工业和服务业持续复苏,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增速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11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增速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对外贸易也有所好转:2020年1–11月,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8%。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了7.8%,其中出口增长了14.9%。其次,我国的经济复苏源于自身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与广袤的国内市场,在未来有望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目前,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同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即使在当前世界产业链受疫情影响产生断裂、国际贸易受到重大影响的情况下,我国依然能够凭借经济内循环维持自身经济的有效运转,实现经济复

  苏。在后疫情时期,随着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依赖程度的加深,我国经济平稳向好的发展趋势有望持续。

  总体而言,这场疫情危机已经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从产品市场来说,疫情蔓延导致人群失业率升高,收入减少,进而引发消费萎缩,导致再生产无法顺利进行。从金融市场来看,疫情扩散引发市场恐慌,资本外逃。另外,长期的生产停滞和金融紊乱必然会削弱一国的进出口贸易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同时影响该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份额。由于世界各国防疫成果的巨大差异,当下的世界经济格局与疫情爆发初期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应对疫情不力的国家可能会陷入较长时间的经济衰退之中,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必然有所下降。相反,能够早日控制疫情的国家将会率先迎来经济复苏,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将有所提高。

  三、理论分析本次疫情对各国经济形成强大的外生性冲击,它对世界经济体系造成的巨大打击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内生性矛盾密不可分。因此,为了全面分析此次疫情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的成因和影响,同时分析后疫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本文引入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进行分析。(一)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为了说明疫情发生时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的内生性矛盾,有必要对20世纪70年代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加以梳理。从历史逻辑可以发现,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首先是倡

  导自由贸易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之后,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扩大,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相结合,在20世纪初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兴起。1973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滞涨”危机,新自由主义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看来,新自由主义兼有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的部分特质,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化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张,它们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一起构成70年代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典型的三大特征。

  20世纪70年代,面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滞涨”型经济危机,以哈耶克和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将问题归咎于凯恩斯主义长期以来奉行政府干预经济的后遗症,主张回归自由资本主义的传统做法,大肆宣扬“经济松绑”“企业私有”“减少政府干预”等经济举措,他们的观点被称为“新自由主义”。在美国和英国主导下,新自由主义理论形成了一套系统性的经济运行方式、政治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新自由主义以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为核心,主要措施包括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放松金融管制以及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强化资本对劳动的支配权、倡导社会服务和企业部门的私有化等。对于新自由主义国家的实质,大卫哈维曾有过精辟的概括:“(这种国家机器)其根本任务是为国内外资本的高盈利资本积累创造种种条件这种国家所体现的自由,反映的是私人财产所有者的利益、企业利益、跨国公司的利益、金融资本的利益。”⑩可见,新自由主义制度的本质仍旧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

  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制度框架下的政府放松资本管制、倡导自由贸易等举措助长了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化是一组相互联结的范畴,二者互为条件且同时进行。20世纪70年代末,为了解决资本过剩、利润率下滑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两种不同的应对之策。第一种是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从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在全球范围内攫取更多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本投资等方式,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投资设厂,将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外包。发达国家本土的部门总部凭借技术、专利、产权等优势以及资本的所有权参与剩余价值的分割,获取的利润通过货币形式回流本国。西方国家通过资本扩张将发展中国家彻底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实现“经济全球化”。第二种是将多余的资本投入金融市场中,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增殖。英国学者本法因(2019)指出,“金融化是指虚拟资本在深度和广度上的积累,即生息资本在资本积累中的范围增加和程度提高。”金融资本在经济各个领域大肆扩张,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步掌握了全世界的经济命脉(鲁品越和姚黎明,2019)。随着经济金融化的发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1991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就业总数的比重分别为72.07%、67.48%、58.93%、58.68%,而2018年四个国家的服务业就业比例分别增长到78.76%、80.8%、71.41%、72.08%。金融化的过程同时是“去工业化”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兴起“股东价值运动”,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将企业CEO等高管的薪酬激励与股价牢牢绑定。

  企业获取的利润不再投入再生产,而是通过企业并购、股份回购等方式不断推高股价来牟利。同时,为了解决劳动者消费不足的问题,信用经济不断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为消费者提供各种类型的信用贷款刺激消费,以缓解资本主义生产过剩与消费不足的矛盾。最终,发达国家的资本结构彻底趋于虚拟化,国家的经济命脉、企业的主要资本和家庭的主要资产配置基本都聚集在证券市场之中。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指出,价值就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纯粹的流通环节不能产生价值。同时,他也明确地指出了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脱离的倾向:“所有这些证券实际上都只是代表已积累的对于未来生产的索取权或权利证书,它们的货币价值或资本价值,或者像国债那样不代表任何资本,或者完全不决定于它们所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在马克思看来,金融证券天生就具有投机的性质,它们的价格波动是由预期的未来收入决定的。同时,生息资本并未创造新价值,货币资本家得到的剩余价值是通过向产业资本家让渡资本使用权而获得。因此,在当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以金融行业为代表的非生产性行业过度膨胀,并持续与实体经济抢夺资源,这将导致生产的价值进一步减少,最终威胁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上述历史轨迹,致使疫情发生之时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部存在三重矛盾:首先,全球化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生产演变为全球产业链生产,分工的层级和深度大为加深,受到剥削的工人数量

  显著增加,工人遭到产业资本家和货币资本家的双重剥削。同时,在金融化趋势下,由于可以借贷消费,工人被剥夺的程度大大加深,国内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其次,社会化公共服务与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在新自由主义的主导下,西方国家的国有资本逐渐从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领域退出。这些行业原有的公益性、服务性特征逐渐消失,最终沦为私人垄断资本牟利的工具,损害大众利益。最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矛盾。虚拟经济完全脱离实体经济空转,并与实体经济抢夺资源。资本主义的生产从来都不是为了生产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实现资本增殖和吮吸利润。因此,在新自由主义的支配下,资本倾向于从实体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中退出,转而进入金融市场牟取暴利。在这种趋势主导下,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出现了明显的产业“空心化”特征,实体经济不断萎缩。尽管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的倾向进一步加强,却又无法彻底脱离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本身并不能创造财富,只有实体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推动一国的生产力进步。如果虚拟经济过分膨胀,将会使国民经济的泡沫和风险不断增加,并且抵御危机的能力不断下降。

  (二)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于疫情危机下经济衰退的解释既然在疫情爆发前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就存在上述内生性矛盾,那么疫情的到来对资本主义经济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为了解释这一问题,有必要先回顾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论述散见于多本著作之中,从不同角度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他认为,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生

  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必将导致生产过剩,最终产生危机。从供给侧来看,这一矛盾导致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的实际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比例偏离由生产社会化决定的应该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比例,使不同产业部门之间比例失衡成为常态,最终导致生产过剩,形成经济危机。从需求侧来看,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导致资本主义企业一方面不断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另一方面不断进行资本积累,造成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进而造成相对过剩人口,导致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最终导致社会再生产因消费不足而形成的生产过剩。为了应对危机,资本家不得不减少生产使供需平衡。等到社会经济秩序重新步入正轨后,资本家又会在利润驱动下进行固定资本投资,盲目扩大生产,从而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周期。以上便是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逻辑。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理论相比,其本质区别在于:马克思是从根本制度上分析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实质,并把经济危机视为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克服的固有现象(胡莹,2015)。马克思曾指出,资本主义生产中出现的短暂“繁荣”,只是危机风暴的前兆而已。政府和企业采取的应对危机的措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弊端。与之相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要么认为危机根本就不存在,要么认为所谓危机只不过是经济偏离均衡状态的偶然表现,均否认其产生的必然性。在古典经济学家中,李嘉图认为“不存在普遍过剩的可能性”,萨伊提出“供给将创造需求”,否认经济危机的存在。而凯恩斯虽然否定了萨伊定律,但是他认为经济波动主

  要源于人们的心理因素(例如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导致人们不愿消费)。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如哈耶克将危机主要归咎于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而造成的资源错配。由此可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主要将危机归咎于制度之外的因素,导致他们对经济危机开出的药方也与马克思完全不同。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暴力革命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施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最终彻底消除经济危机。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主要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对经济政策进行局部修正,例如,凯恩斯主义倡导政府对经济实施有效干预,扩大有效需求以推动经济复苏;新自由主义主张国家放松对经济的控制,由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和根源,那么,该如何分析此次疫情危机下的经济衰退呢?对此,可以明确的是,此轮经济衰退的直接起因是疫情扩散引起的经济暂停。疫情初期,为了控制疫情,多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居家令”和“隔离令”,暂停大部分经济活动。由此,生产和消费同时缩减,部分企业受到重创,不得不通过裁员等手段控制成本。很多劳动者失业,从而失去了直接收入来源。由于经济全球化,产业链分布于世界各地,所以尽管疫情对各国的影响程度不一,但是全球产业链发生中断,国际贸易受到重创。此时,金融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导致股市和债市暴跌。随着部分国家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经济进入逐步解封的第二阶段。此时,生产逐步恢复,但消费不足仍然存在。许多劳动者由于第一阶段的失业而导致收入来源中断,同时由于长期借贷消费而无新增收入

  周转。因此,人们消费欲望普遍下降。同时,由于疫情仍在部分国家蔓延,产业链无法彻底恢复,制造商因为缺乏订单无法开工,加之社会消费不足导致再生产过程再次中断。此时,实体经济缺乏投资机会,而金融市场脱离实体经济存在牟利可能,因此国家释放出的流动性可能会被资本家重新投入金融市场获取利润,从而不利于实体经济复苏。等到进入第三阶段,部分国家的疫情防控态势进一步好转,国内经济活动逐步恢复,国内失业率逐步下降,劳动者的消费信心逐渐恢复。同时,产业链的调整逐渐完成,国际贸易形势好转。最终,在彻底控制疫情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复苏。

  以上分析的是此次经济衰退产生与演变的全过程。那么,内生因素(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与外生因素冲击(疫情冲击)谁才是此次经济衰退的主导因素呢?如前文所述,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金融化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存在三重矛盾,这些内在矛盾才是造成经济衰退的本质原因。第一,全球化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由于资本倾向于全球化配置,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失业人口激增,而资本家的财富却成倍扩张,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为了缓解生产过剩的困局,借贷消费大行其道,工人被剥夺得更彻底了。所以,当疫情导致生产中断,广大无产阶级失去收入来源,立刻陷入生存危机之中。可见此时的消费不足并不是源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是来源于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导致工人的购买力下降。第二,社会化公共服务与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在此次抗疫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的私人企业并未彻底贯彻国家的抗疫方针,相反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下,

  作出了大量背离大众公共利益的行为。例如,企业截留公共医疗物资,转手以高价卖出。同时,医疗私有化导致出现“天价账单”,使得人们不愿及时就医。这些情况都不利于早日控制疫情。第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矛盾。如前所述,在新自由主义与金融化的作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命脉、企业与家庭的主要资产配置,大多聚集在金融市场之中。当疫情袭来的时候,就产生了选择悖论。要救实体经济,就需要先控制疫情,要将大量资金投放到医疗系统之中,同时要对企业进行大量补贴。这种办法要耗费较长时间才能见效,同时金融市场可能在这段时间被恐慌击穿,这将危害到大资本家的利益,并可能引发国民经济崩溃。相反,如果要救金融市场,那么投入医疗和实体经济的资源就不够,可能引发疫情扩散和实体经济的大幅衰退。这就是美国在3月份面临的困局。显然,特朗普政府选择了救金融市场,以维护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可以看到,美国富人在此次疫情中非但没有遭受损失,大部分人的身价还因此暴涨。据统计,2020年3月中旬至5月中旬疫情封锁期间,福布斯榜单上美国亿万富豪总资产猛增4340亿美元,从2.948万亿美元增至3.382万亿美元,增幅高达15%。其中,亚马逊的贝索斯财富增长346亿美元,Facebook的扎克伯格身价增长了250亿美元,而美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却愈加恶化。

  综上所述可知:此次西方国家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内生性矛盾,疫情因素只是起到了导火索与推波助澜的作用。与之相反,中国在同一时期不但有效控制了疫情,而且经济已开始复苏,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不存在资本主义制度固

  有的内生性矛盾。目前看来,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救市措施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相反,疫情之后下一次危机发生的概率进一步增加。例如,美国的救市措施导致国家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使得政策空间大幅缩小。同时由于向系统内注入了太多流动性,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不断提高。由于医疗系统的私有化,疫情之后许多人背负了沉重的医疗费用,变得更加贫穷。由于失业与疫情的双重打击,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更加激化。

  

  

推荐访问: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论文1500字 疫情 防控 经济发展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