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规章制度 > 中高等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制度与实践

中高等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制度与实践

时间:2022-10-26 20:45:09 规章制度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上海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切入点,严格遴选学校和专业,制定一体化培养方案,注重贯通专业的课程开发、教学模式改革并严格学生管理,贯通培养制度实施顺利。但这一培养模式也为师资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激励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带来了新的问题。建议了解分析学生需求,规划好贯通专业;强化教学管理,实施多维度开放式教学评价;创新教科研形式,提高教师素质。

关键词 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制度;实践;上海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13-0050-05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上海从2010年起开始推进中高职贯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建立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调研发现①,上海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适应了上海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骨干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满足了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但这一模式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亟待改进。

一、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的制度安排

(一)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切入点,严格遴选实施贯通培养模式的学校和专业

上海于2010年开始在7所学校的4个专业试行中高职教育贯通模式,到2012年,中高职贯通试点扩大到17个专业,招生人数近2000人。

为保障一体化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遴选的试点学校都是在上海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品牌的重点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是国家级重点,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是省部级以上重点。在试点专业的选择上,主要是技术含量较高、专业技能训练时间较长、社会需求量较大的专业。着眼于上海建设“四个中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际需求,针对那些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紧缺、迫切需要改善其现有一线人力资源结构、实施中高职贯通以提升技能人才能级的行业领域,特别是服务于支柱产业与骨干行业的现代服务类和先进制造类专业。这些专业对应岗位群的技术含量较高、技能训练时间较长,社会需求量较为稳定,如护理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等。

实践证明,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2010年“中高职贯通”480个招生计划吸引了7000多人报考,首批招生的4所学校平均录取比达到15∶1。

(二)招生程序增加面试环节,增强学生个性特点和能力倾向与所选专业的匹配度

上海中高职贯通教育模式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要求具有良好的文化和技能基础,符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中考成绩不低于中专最低投档分数线。为增强学生与报考专业之间的匹配度。2011年“中高职贯通”增加了面试环节,面试合格后,考生方可填报“中高职贯通志愿”。由于“中高职贯通”需要五年的时间,如果学生自己原本对专业不了解,盲目填写对自己是很不利的。而面试则有效规避了这个风险。通过面试学生可以更好、更直观地了解学校和专业,而不是以往只凭借学校招生简章上的内容来认识专业。面试时,学生和家长完全可以面对面地向教师发问,如专业的培养目标、师资力量、今后的具体就业方向等;同样,通过面试,学校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情况,因为有些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有的可能对学生身体情况有一定限制,而这些都可以通过面试加以筛选。

(三)培养方案一体化设计,中高职不分段,保障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上海中高职贯通模式规定学制5年,个别特殊专业延长至6年,学籍管理分段实施,前3年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后2年按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贯通模式在教学上中高职不分段,实施一体化教学。由市教委组织中高职院校、行业专家、职业教育专家,根据社会需要和企业对相关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按照国家(行业)相关职业标准和职业鉴定考核要求,确定人才的层次结构,明确中高职的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职业能力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设计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和考试大纲,由联办中高职学校合作实施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这样避免了分段培养存在的课程内容重复、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等问题。

二、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学校实践

通过对一些已经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学校进行调研发现,试点学校在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以及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建立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学生管理

在实施过程中,联办的中高职院校共同签订合作协议,成立贯通培养领导小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管理工作小组、联合教研室等,统一负责教育、教学管理,实施一体化教学计划,制定相应的教学文件,并根据专业教学要求配备师资、实训设备和进行考核。

在学生管理方面,各学校普遍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如《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试行)教学管理运行条例》《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学籍管理办法》等。

学校还实施了严格的甄别制度。甄别内容一般包括学业成绩和思想品德两个方面。明确规定学生学完第一学年课程后,由学校对学生学业能力进行甄别,甄别科目累计不及格(经补考后)达两门者转入中职相近专业二年级学习,甄别科目经补考后三门仍全部不及格者转入中职相近专业一年级学习。采取学分制的学校,规定学生在一年级结束时,累计取得的学分数比教学标准规定学分数少1/2及以上者,必须转入同一年级的中专相应专业学习。甄别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保证了培养质量。2011年,首批试点的专业中,共有2人转入中专相近专业学习,占总学生数的0.4%,有11人转入下一年级学习,占总学生数的2.3%。

(二)校企合作,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校本教材

贯通培养模式的难点之一是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建立。为此,各学校以校企合作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平台,明确贯通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积极进行课程一体化设计,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综合考虑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素质方面的要求,确定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强化实践教学比重,形成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明确各文化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同时确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训练目标和考核标准。如上海交通学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按理论知识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要求进行整体设计,前三年重在打好学生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内容;后两年则适当拓宽专业面,注重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加强实训和毕业实习设计。

教材的开发直接关系到贯通培养的教学实施。由于现有中职与高职教材都不适合贯通培养模式的教学要求,试点学校根据一体化教学方案要求和贯通教育的特点,组织教师重新梳理知识,融合中高职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材,编写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职业特点有机结合的系列公共基础、专业类校本教材。辅导材料和实验指导等。如自编的语文校本教材,第1~4册综合中职教材重应用和高中教材重阅读的特点,以文学史为纵线,按照文体特点为单元组合,由浅入深地编排阅读篇目;第5册为大学语文的阅读范畴,以审美主题为单元设计;第6册注重实用性,对应岗位职责要求进行编写,充分体现了语文能力的综合性及专业应用性并重的特点。

(三)探索教学新模式,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围绕试点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优化整合课程内容的同时,教师在教学实施中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变革常规教学的活动流程和组织形式,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以及合作企业校外学习型实习基地,实践“项目课程与情景教学”,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工作氛围,强化真实的操作训练,实施真实的工作任务,将“任务引领、项目驱动、能力本位”的教学改革理念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综合职业素质。

注重学情分析,教师根据学生目前总体的认知水平、文化基础、学习习惯等,有针对性地在具体施教过程中强化对学生的学业指导,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均能达到“教”“学”共振,通过具体的学习案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如护理专业技能教学中强化职业实践和职场拓展等课程内容的融入,设计系列情境教学的体验式项目,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拓展评判性思维和应用性学习能力。

(四)系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以培养人文底蕴深、理论基础实、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专业技能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系统教育。如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课题组开展“中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衔接”课题研究,探索中职与高职政治理论课程的衔接教学。

针对贯通培养模式培养时间长的特点,学校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系统化设计。德育工作分层次按阶段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建立阶段性目标,分层推进,注重道德实践体验和评价反馈。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学校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平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一年级以基础文明为重点,加强行为规范和职业规范养成教育;二年级以珍爱生命为重点,加强社会责任教育和体验;三年级以感恩爱心为重点,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温馨氛围;四年级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培养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五年级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培养科学精神和艺术修养;六年级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和创业教育。

三、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文化基础差异大,教学难度大

2011年上海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招生规模扩大后,招收的学生质量有所下降。2011年贯通培养模式录取的学生最低分只有472分,而普通高中最低录取分数为532分。再者,学生分数的离散度较大,有的专业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达90分,给教师教学增加了难度。

(二)“准大学生”的身份弱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贯通班学生的成绩高于中职班,因而,这些学生普遍存在自满情绪。对学生学习情况、学习态度的调查发现,与第一学期相比,第二学期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所下降②。主要原因是入校一定阶段后,“准大学生”身份让其觉得无后顾之忧,从而在学业上产生了懈怠。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新的教学任务对教师素养提出新要求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教学既涉及中职教学内容,又涉及高职教学内容,但又不是中职与高职教学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是中职与高职内容的有机整合。这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任课教师既要参与相应教材的选定和编写,又要充分考虑贯通培养的目标、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理心理特点,从而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四)社会类等级考试与学校课程教学安排错位

中高职贯通培养班毕业生颁发的是高等教育专科毕业文凭,按照要求,计算机、英语都必须通过相应等级考试。但由于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是以中职为起点进行的整体设计,因此课程教学与普通的高职学校不同。比如,英语课程的设计,一般在第四学期就从高中英语过渡到大学英语的学习,第六学期学生就要参加大学英语三级考试,第七学期参加CET-4级考试,但学生于第四学年(第七学期)才注册为高职学籍。因此,出现课程内容已符合要求,但学生学籍未达到规定要求而不能参加相关社会类考试的现象,学籍要求与课程教学的不匹配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五)中职与高职两个校区资源的共享问题

对于在中职与高职属于同一校区的学校而言,贯通培养的实习实训资源及其他教学资源的共享不成问题。但对于不在同一校区的两所学校,如何实现资源共享,尤其是如何保障教研活动的定期开展,有效落实教学计划等,都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四、进一步推进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分析学生需求,适时调整招生专业和招生数量

从考生的选择来看,其非常注重未来的就业岗位,如同为两所学校试办的贯通专业,护理专业招收160人,报名录取比为3.45∶1,录取分数段为581~525分,而口腔修复专业招生61人,报名录取比为1.79∶1,录取分数段为564~547分,两个专业招生最高分相差17分,最低分相差23分。这些差异产生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口腔修复专业的就业岗位不一定是在各级医院,还可能是义齿加工企业或口腔材料及设备公司等单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考生报考的积极性。又如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2010年招收的学生平均分为545.4分,2011年招收的学生平均分为532.7分,都高于当年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即使是录取成绩普遍下降的2011年,该专业招收的学生最高分仍高达575.5分。这表明,良好的生源来自该专业学生美好的就业前景。

可见,贯通专业的选择既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更要关注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对于家长来说,送孩子到职校读书,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是为了实现合理就业,因而,具有高收益预期的热门专业更会得到家长和学生的青睐。而且,初中毕业生仅有15~16岁,作为未成年人,一切还存在变数,在对就业前景不看好的情况下,过早定位选择职业学校就读并非家长和学生的理想选择。

(二)创新管理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中高职贯通班的学生培养时间长,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跨度大,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其生理、心理的变化,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探索人才成长规律和管理新模式。

针对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的问题,除了在第一学年实施甄别制度外,还可以在以后的每一学年实行严格的考试淘汰制,坚持“宽进”与“严出”相结合。规定如果学业成绩达不到一定要求,如每学年累计取得的学分数比教学标准规定数少1/3及以上者,必须转入下一年级学习,让学生产生“紧迫感”。

组织学生到贯通培养的高职院校参观、与学长们交流学习心得,参与高职院校文体活动,如艺术节、英语周、运动会、技能比赛等,让他们提前感受高职院校的学习和生活。另外,可以利用专家讲座、企业参观、优秀毕业生座谈等方式让学生明白毕业不代表能顺利就业,就业不代表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给予学生一定的“危机感”。

当然,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力求形象生动、活泼风趣,增强学习本身的趣味性。各专业可以成立学科课外兴趣小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

(三)完善中职与高职两个校区的合作沟通机制

在已经建立贯通培养合作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体制机制,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和资源共建”等举措落实到每一教育教学环节。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征询意见,进行教学督导。定期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收集有关教育教学反馈信息,适时进行优化调整;定期召开教学管理联席会,监控教学过程,推进教学改革。建立贯通专业教师教研制度,定期交流、沟通和探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寻求科学的解决办法。

(四)强化教学管理,实施多维度开放式教学评价

修订、补充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一套中高职贯通培养教学管理流程与规范,进行教学实时监控,实现教学过程的动态管理。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依据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将实践与理论结合、结果与过程结合、专业成绩与能力评估结合,强调技能操作、体现综合应用能力、加强过程考核。建立自评、互评、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多元教师评价模式;建立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同学互评的多主体学生学业评价模式;建立笔试、口试、作品展示等多元学生学业能力评价方式。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和科研,培养优秀教学团队

实践证明,教师对贯通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对学情的分析以及自身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效果。因此,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师资队伍非常重要。

首先,遴选专业能力强的教师担任贯通班的教师。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尝试,试点专业的任课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教研试点任务,而且要承担教材编写任务,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还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因此,挑选优秀的师资力量参与这一教学改革很有必要。

其次,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针对贯通培养模式专业教学和学生管理需求,设计一定的研究课题,组建科研团队,通过科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水平。

第三,创新教研活动形式,增强教研活动效果。组织中职和高职学校专业教师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研讨,分析学生学习心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师适应新的教学任务的能力。

System and Practice of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Linking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Case of Shanghai

WANG Qi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Science of Shanghai, 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mode linking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aunched in Shanghai regards economic and social need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strictly selects the schools and specialties, develops the integrated talents cultivation programs, emphasizes the course development and teaching reform of linkage specialties as well as implement strict students management, and everything goes well. However, along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nkage cultivation mode, new problems emerge in some fields including teachers’ cultivation,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schools’ management. Thus, it is critical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students’ needs and scheme the linkage specialties,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launch multi-dimensional and open teaching evaluation, innovate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mode and improve teachers’ qualities.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system; practice; Shanghai

推荐访问:贯通 培养模式 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 制度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