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国外乡村振兴案例(18篇)

国外乡村振兴案例(18篇)

时间:2023-01-08 13:55:03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国外乡村振兴案例(18篇)国外乡村振兴案例  国内外乡村旅游成功案例  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研究  一、国外经典案例  1.1工匠之乡——日本水上町(1)项目概况走观光型农业之路的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外乡村振兴案例(18篇),供大家参考。

国外乡村振兴案例(18篇)

篇一:国外乡村振兴案例

  国内外乡村旅游成功案例

  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研究

  一、国外经典案例

  1.1工匠之乡——日本水上町(1)项目概况走观光型农业之路的日本乡村水上町的“工匠之乡”包括“人偶之家”、“面具之家”、“竹编之家”、“陶艺之家”等近30余家传统手工艺作坊,其旅游概念的提出吸引了日本各地成千上万的手工艺者举家搬迁过来。1998年至2005年间,每年来“工匠之乡”参观游览、参与体验的游客达45万人,24间“工匠之家”的总销售额达3116亿日元(约合271万美元)。(2)主要项目及产品核心旅游项目:胡桃雕刻彩绘、草编、木织(用树皮织布等)、陶艺等传统手工艺作坊,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水上町群山围绕,当地人以务农为生,种稻、养蚕和栽培苹果、香菇等经济作物,把区域整体定位成公园,探索农业和观光业相互促进、振兴地方经济之路。目前水上町已经建成了农村环境改善中心、农林渔业体验实习馆、农产品加工所、畜产业综合设施、两个村营温泉中心、一个讲述民间传说和展示传统戏剧的演出设施。旅游产品:

  程,而且还可以在作坊里品尝,并可以将自己酿好的酒带走,其乐趣当然与在商场购物不一样。同样,游客在田间观赏薰衣草等农业景观的同时,还可以到作坊中参观和参与香水、香皂制作的全过程。

  生产景观化——有机结合,增加业态运用生态学、系统科学、环境美学和景观设计学原理,将农业生产与生态农业建设以及旅游休闲观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科研、生产、加工、商贸、观光、娱乐、文化、度假、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区。活动多元化——大众参与,感悟乡村旅游活动多样化,真实体现乡村生活,增加乡村旅游的大众参与度。可通过庄园游、酒庄游等乡村旅游都可以让游客体会到真正的乡村生活,这得益于旅游区开展的项目丰富多彩,集中体现了乡村地区居民的生活特征。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力求旅游产品的多元化。节庆多样化——节庆举办,特色凸显普罗旺斯地区的活动之多,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几乎每个月都有两至三个大型节庆举办,从年初2月的蒙顿柠檬节到7—8月的亚维农艺术节,欧洪吉的歌剧节到8月普罗旺斯山区的薰衣草节,四时呼应着无拘无束的岁月,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游客。

  1.3理想田园——美国纳帕溪谷

  (1)项目简介距旧金山以北80公里,30英里长,几英里宽,最早的葡萄园建于1886年,从家庭或小作坊生产的葡萄酒到大托拉斯酒厂,有近200家,出产美国品质最高的葡萄酒,近年来她葡萄酒连续夺目世界第一,当地风景美丽、淳朴自然,不但很适合葡萄的生长,而且也成为以红酒文化、庄园文化成为昭负盛名的旅游观光度假地,它是电影《云中漫步》的外景地。(2)发展概况美国纳帕溪谷以“葡萄园、乡村庄园、小镇”为依托,采用六大元素构建理想田园生活:当地特色的建筑风格、开阔生态的田园空间、原汁原味的农业作坊、舒适现代的生活设施、雅致脱俗的艺术品味和处处渗透的文化历史。(3)发展模式标杆农庄:一户一特色便利的配套设施环境优美的户外购物中心提供高品质的食、住、行、娱的NAPA小镇其它休闲娱乐活动设施专门的游客服务信息齐全、服务细致的游客服务中心

  独特的交通体验精致系统的博物馆专门的高端服务精致农业高品质的红酒、精致的衍生工艺纪念品等

  (二)国内成功经验

  2.1台湾乡村旅游——宁静的产业革命(1)提出背景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台湾工商业的快速成长,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仅达9.2%,同时面临各种经济发展问题。基于健康、效率、永续经营的施政理念,台湾于2009年5月提出“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是推出生技、观光、绿能、医疗照护、精致农业及文化创意等六大新兴产业之一,是对抗金融海啸的大战略,也是“宁静的产业革命”,更是政府推动的重点发展产业。“自然就是美,宁静无限好”,远离都市尘嚣,迈向乡村田园应是人间享乐。农业虽是传统的生产事业,也是最现代的绿色生态与服务业,不仅是经济产业,

  更兼具自然保育及人文建设等多元功能,是创造人类优质生活环境的产业。(2)推动思路“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提供前瞻的农业愿景,创造民众新的生活价值,

  是“软国力”的展现,有许多无形的外部经济效益,农村再生、海岸新生、绿色造林皆有助于生态环境及休闲观光发展,可安适身心、稳定社会,更有对抗经济发展问题,其价值无法简易计算,重要性极高。

  推动乡村旅游的基本理念,在于提倡农场的生活价值,将当地农业转换成地区厨房,保存自然景观、活络乡村传统与文化,并将乡村生活的亲切气氛与好客态度,融入休养与体验的休闲活动中。

  乐活农业,将发展农业深度旅游与农业精品,其中农业深度旅游结合森林漫步、渔钓鲸赏及农村休闲生活。

  结合生态、产业、休闲观光的方式,作为农业乡镇特色产业经济的活化策略,能让台湾农业开启另一片天。

  (3)模式经验创意无处不在——创意驱动,文化为魂台湾乡村旅游与大陆乡村旅游是同一产业形态的不同阶段,台湾乡村旅游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进入了创意驱动、文化为魂的深度开发阶段,充分发挥资源的潜在价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主题创作经典——主题各异,深度挖掘

  乡村旅游选择不同的主题,使台湾乡村旅游实现错位发展,呈现出千姿百态、亮点跌出的无比精彩,从而避免了同类资源的同质开发与恶性竞争。同时,每处围绕专一主题深度挖掘,展现旅游主题的不同构成,给游客以独特的深刻体验。

  凸显当地风情——钟情本土,魅力独具坚持“越是本土的就越是世界的”的理念,钟情当地的自然、人文、宗教、民俗、工艺等各种资源,使台湾乡村旅游独具风情,魅力无穷。精致进行到底——高端线路,体现价值台湾乡村旅游以深度开发见长,不求“大而全”,追求“小而美”,并将这种理念做到极致。营销贴近游客——游客至上,贴心服务在市场营销方面,以游客的需求出发,大胆使用各种新型营销方式,使乡村旅游发展事半功倍。(4)静海借鉴与台湾乡村旅游发展相比,静海乡村旅游存在着“一流资源、二流产品、三流创意”的现象。借鉴台湾乡村旅游的发展经验,静海要实现乡村旅游的4个转变,以推动静海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农业的产业功能升级,由传统生产到休闲农业政府在谋划全局工作时,以全新站位审视乡村旅游发展,将其作为加强“三农”工作、塑造当地整体形象的一个重要环节加以推进,在经费、机构、人才以

篇二:国外乡村振兴案例

  “三农”强富美:美国乡村振兴的实践及其经验借鉴

  作者:夏金梅[1,2]

  作者机构:[1]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西安710119;[2]信阳师范学院商学院,信阳464000

  出版物:世界农业

  年卷期:2019年第5期

  摘要:美国在乡村振兴实践中,以规模经营为基础的农业政策实现了"农业强"、以生态保护为特色的农村治理规划体系呈现了"农村美"、以全面覆盖为目标的收入保障机制确保了"农民富",形成了"三体面"的特色乡村振兴经验。借鉴美国的实践经验,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业强"应体现农业的主体性和多功能性;"农村美"应展现乡村的生态治理和特色文化;"农民富"应实现农民的物质富足和精神需求。借他山之石,唤醒沉睡的农村资源,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页码:10-14页

  主题词:乡村振兴;农业规模经营;乡村生态治理;全面收入保障

篇三:国外乡村振兴案例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研究

  一、国外经典案例

  1.1工匠之乡——日本水上町(1)项目概况走观光型农业之路的日本乡村水上町的“工匠之乡”包括“人偶之家”、“面具之家”、“竹编之家”、“陶艺之家”等近30余家传统手工艺作坊,其旅游概念的提出吸引了日本各地成千上万的手工艺者举家搬迁过来。1998年至2005年间,每年来“工匠之乡”参观游览、参与体验的游客达45万人,24间“工匠之家”的总销售额达3116亿日元(约合271万美元)。(2)主要项目及产品核心旅游项目:胡桃雕刻彩绘、草编、木织(用树皮织布等)、陶艺等传统手工艺作坊,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水上町群山围绕,当地人以务农为生,种稻、养蚕和栽培苹果、香菇等经济作物,把区域整体定位成公园,探索农业和观光业相互促进、振兴地方经济之路。目前水上町已经建成了农村环境改善中心、农林渔业体验实习馆、农产品加工所、畜产业综合设施、两个村营温泉中心、一个讲述民间传说和展示传统戏剧的演出设施。旅游产品:

  1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田园风光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温泉养生度假游、传统工艺体验游。业态设置:特色餐馆、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水果采摘及品尝体验活动、温泉中心等。(3)模式借鉴水上町的“一村一品”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和产业化发展,它们承载着当地人振兴家乡的“农村公园”构想,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经验值得静海思考和借鉴。游客不仅可以现场观摩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在坊主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工匠之乡”以传统特色手工艺为卖点,进行产业化发展和整体营销,提供产品生产的现场教学和制作体验,大力发展特色体验旅游,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地方经济添活力。农业与观光相结合的模式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使居民们获得了实惠。居民观念大转变,当地土生土长的匠人不仅感受到了家乡面貌的变迁,还感慨于人们观念和意识的转变。

  1.2薰衣草的国度——法国普罗旺斯乡村旅游(1)发展现状

  2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圣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到此感受普罗旺斯的恬静氛围。在彼得.梅尔的《重返普罗旺斯》一书中介绍道:“普罗旺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已经和香榭丽舍一样成为法国最令人神往的目的地”,几乎所有人“逃逸都市、享受慵懒”的梦想之地。

  (2)发展概况

  普罗旺斯旅游形象定位是薰衣草之乡,功能定位是农业观光旅游目的地。旅游核心项目及旅游产品是田园风光观光游、葡萄酒酒坊体验游、香水作坊体验游。在业态方面设置家庭旅馆、艺术中心、特色手工艺品商铺、香水香皂手工艺作坊、葡萄酒酿造作坊。

  (3)模式经验

  凸显特色化——立足本土,魅力独具

  特色乡土植物——“薰衣草”几乎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在普罗旺斯不仅可以看到遍地薰衣草紫色花海翻腾迷人的画面,而且在住家也常见挂着各式各样薰衣草香包、香袋,商店也摆满由薰衣草制成的各种制品,像薰衣草香精油、香水、香皂、蜡烛等,在药房与市集中贩卖着分袋包装好的薰衣草花草茶。而薰衣草花海同时也赋予了普罗旺斯浪漫的色彩,使其成为世界最令人向往的度假地之一。

  农业产业化——游客体验,乐在其中

  法国农村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和参与酿造葡萄酒的全过

  3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程,而且还可以在作坊里品尝,并可以将自己酿好的酒带走,其乐趣当然与在商场购物不一样。同样,游客在田间观赏薰衣草等农业景观的同时,还可以到作坊中参观和参与香水、香皂制作的全过程。

  生产景观化——有机结合,增加业态运用生态学、系统科学、环境美学和景观设计学原理,将农业生产与生态农业建设以及旅游休闲观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科研、生产、加工、商贸、观光、娱乐、文化、度假、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区。活动多元化——大众参与,感悟乡村旅游活动多样化,真实体现乡村生活,增加乡村旅游的大众参与度。可通过庄园游、酒庄游等乡村旅游都可以让游客体会到真正的乡村生活,这得益于旅游区开展的项目丰富多彩,集中体现了乡村地区居民的生活特征。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力求旅游产品的多元化。节庆多样化——节庆举办,特色凸显普罗旺斯地区的活动之多,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几乎每个月都有两至三个大型节庆举办,从年初2月的蒙顿柠檬节到7—8月的亚维农艺术节,欧洪吉的歌剧节到8月普罗旺斯山区的薰衣草节,四时呼应着无拘无束的岁月,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游客。

  1.3理想田园——美国纳帕溪谷

  4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项目简介距旧金山以北80公里,30英里长,几英里宽,最早的葡萄园建于1886年,从家庭或小作坊生产的葡萄酒到大托拉斯酒厂,有近200家,出产美国品质最高的葡萄酒,近年来她葡萄酒连续夺目世界第一,当地风景美丽、淳朴自然,不但很适合葡萄的生长,而且也成为以红酒文化、庄园文化成为昭负盛名的旅游观光度假地,它是电影《云中漫步》的外景地。(2)发展概况美国纳帕溪谷以“葡萄园、乡村庄园、小镇”为依托,采用六大元素构建理想田园生活:当地特色的建筑风格、开阔生态的田园空间、原汁原味的农业作坊、舒适现代的生活设施、雅致脱俗的艺术品味和处处渗透的文化历史。(3)发展模式标杆农庄:一户一特色便利的配套设施环境优美的户外购物中心提供高品质的食、住、行、娱的NAPA小镇其它休闲娱乐活动设施专门的游客服务信息齐全、服务细致的游客服务中心

  5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独特的交通体验精致系统的博物馆专门的高端服务精致农业高品质的红酒、精致的衍生工艺纪念品等

  (二)国内成功经验

  2.1台湾乡村旅游——宁静的产业革命(1)提出背景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台湾工商业的快速成长,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仅达9.2%,同时面临各种经济发展问题。基于健康、效率、永续经营的施政理念,台湾于2009年5月提出“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是推出生技、观光、绿能、医疗照护、精致农业及文化创意等六大新兴产业之一,是对抗金融海啸的大战略,也是“宁静的产业革命”,更是政府推动的重点发展产业。“自然就是美,宁静无限好”,远离都市尘嚣,迈向乡村田园应是人间享乐。农业虽是传统的生产事业,也是最现代的绿色生态与服务业,不仅是经济产业,

  6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更兼具自然保育及人文建设等多元功能,是创造人类优质生活环境的产业。(2)推动思路“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提供前瞻的农业愿景,创造民众新的生活价值,

  是“软国力”的展现,有许多无形的外部经济效益,农村再生、海岸新生、绿色造林皆有助于生态环境及休闲观光发展,可安适身心、稳定社会,更有对抗经济发展问题,其价值无法简易计算,重要性极高。

  推动乡村旅游的基本理念,在于提倡农场的生活价值,将当地农业转换成地区厨房,保存自然景观、活络乡村传统与文化,并将乡村生活的亲切气氛与好客态度,融入休养与体验的休闲活动中。

  乐活农业,将发展农业深度旅游与农业精品,其中农业深度旅游结合森林漫步、渔钓鲸赏及农村休闲生活。

  结合生态、产业、休闲观光的方式,作为农业乡镇特色产业经济的活化策略,能让台湾农业开启另一片天。

  (3)模式经验创意无处不在——创意驱动,文化为魂台湾乡村旅游与大陆乡村旅游是同一产业形态的不同阶段,台湾乡村旅游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进入了创意驱动、文化为魂的深度开发阶段,充分发挥资源的潜在价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主题创作经典——主题各异,深度挖掘

  7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乡村旅游选择不同的主题,使台湾乡村旅游实现错位发展,呈现出千姿百态、亮点跌出的无比精彩,从而避免了同类资源的同质开发与恶性竞争。同时,每处围绕专一主题深度挖掘,展现旅游主题的不同构成,给游客以独特的深刻体验。

  凸显当地风情——钟情本土,魅力独具坚持“越是本土的就越是世界的”的理念,钟情当地的自然、人文、宗教、民俗、工艺等各种资源,使台湾乡村旅游独具风情,魅力无穷。精致进行到底——高端线路,体现价值台湾乡村旅游以深度开发见长,不求“大而全”,追求“小而美”,并将这种理念做到极致。营销贴近游客——游客至上,贴心服务在市场营销方面,以游客的需求出发,大胆使用各种新型营销方式,使乡村旅游发展事半功倍。(4)静海借鉴与台湾乡村旅游发展相比,静海乡村旅游存在着“一流资源、二流产品、三流创意”的现象。借鉴台湾乡村旅游的发展经验,静海要实现乡村旅游的4个转变,以推动静海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农业的产业功能升级,由传统生产到休闲农业政府在谋划全局工作时,以全新站位审视乡村旅游发展,将其作为加强“三农”工作、塑造当地整体形象的一个重要环节加以推进,在经费、机构、人才以

  8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及体制机制上予以重点保障,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农业由传统生产向休闲农业转变,由生产农副产品向生产“快乐休闲”转变,实现旅游富民、“一业兴百业”的综合效应。

  实现政府扶持方式的转变,由“用钱”打造到“用情”打造:

  乡村旅游被视为近年来旅游业最具潜力的新增长点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富民工程,对乡村旅游项目开展金融扶持,以期拉动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然而,大手笔的投入,更容易让旅游业者由此产生惰性,变得只会“等靠要”。

  “用情打造”才是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关键,致力于拓展乡村旅游的“新鲜玩法”。政府投入资金直接扶持乡村旅游业主的同时,也应带业主去参加海内外各种推介会和比赛,想方设法帮助业主们做宣传、打名气,才更能带动业主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

  实现旅游开发模式的转变,由粗放式发展到精致式发展:

  台湾没有很丰富的资源,乡村旅游一直走小而美路线。正因如此,台湾乡村旅游的精致给人印象深刻。静海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做大的条件。但比“做大”更重要的是“做精”。如果在打造生态大景区的同时,将散落在景区周边的小农户也全部带动起来,做成家庭旅馆或者主题乡村美食餐厅,从吃农家饭升级为品尝好吃好喝的乡村美食,从享农家乐升级为看赏心悦目的乡村景致。

  实现高端路线追求的转变,由追求高价格到追求高价值:

  乡村旅游走高端路线,并不是单纯抬高消费价格,而是要增加乡村旅游的趣味、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将“上山下乡”对于现代生活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9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诸如大米、番薯这样简单的农产品设计包装成精致的伴手礼,其乡村特色的价值得到提升,价格也会随之增加,这对于业主和游客都是双赢。

  2.2成都乡村旅游——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1)发展简介兴起于20世界80年代未的成都农家乐,启动了成都乡村旅游。经过近30年的发展,锦江区、郫县、双流县和都江堰等县市区已成为全国闻名的旅游热点和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各区县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模式:郫县友爱镇农科村——特种园艺景观模式农科村是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地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盆景之乡核心地带。该村田园风光秀美怡人,四时鲜花不断,季季草木常青,被誉为“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大型农民花园”。以创意园艺景观为基:农户培植的各种各类奇异苗木花卉、盆景等创意园艺景观,造型千姿百态、美轮美奂,既是商品,又是景观,大小不等,价格不同,售价从几十元到十几万元不等。以产业链延伸为落脚:农家小院里以造型各异的特种园艺美景为依托,设置了客房、餐饮、秋千、滑梯、转圈椅、台球、茶座等休闲、娱乐、度假配套服务设施。经营机制非常灵活,能住、能吃、可游、可商、可农,旅游接待服务和农

  10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工两不误。

  以合作经营模式运作:这种“农家乐”方式把100多家农户串联成片,以合作经营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既是盆景苗木经营销售的平台,又是游客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锦江区三圣花乡——“五朵金花”模式

  三圣花乡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东南郊,是成都乡村旅游的成功典范,是“中国花木之乡”和国家级AAAA级风景区,被誉为“永不落幕的花博会”、“永不谢客的花之居”。

  五朵组团、同一主题、不同特色: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荷塘月色、江家菜地、东篱菊园五个符合当地民俗风情并各具特色的新农村风貌,称为“五朵金花”。

  产、供、销联袂:集观光、旅游、休闲、购物、美食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以“花”为主题拓展市场,以“花文化”为魂发展农村经济。双流县——乡村旅游功能拓展模式

  双流县的乡村旅游业,着眼于区域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大力加强经济农作物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亚洲最大的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基地。

  乡村资源旅游化利用:注重乡村资源的旅游转化,建成冬草莓健康旅游珍珠港、双流枇杷海洋等优势生产基地,以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蜀风牧山文化旅游走廊、麓山国际社区走廊“三走廊”建设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产业。

  11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旅游节会大力推广:举办了梨花节、枇杷节、冬草莓节、黄甲麻羊节、云崖兔美食节、万安粗粮饮食文化节、双流原生态蔬菜旅游文化节等旅游节会。

  六要素一体化构建:集“吃、住、行、游、购、娱、疗”等乡村旅游要素于一体,旅游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

  都江堰沙湾村——旅游合作社模式2009年,紫坪铺镇为规范和提升乡村旅游档次和形象,引导乡村旅游酒店和旅游接待户联合成立了四川省首家乡村旅游合作社——沙湾村乡村旅游合作社,这种模式非常成功,整个村庄经营有序,服务规范,环境优美,乡村旅游有规模、上档次。旅游合作社构成:由无公害蔬菜种植户、猕猴桃种植户、特色餐饮经营户、乡村酒店经营户等为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统一管理、联合开发:合作社有严格规范的经营管理监督章程,统一制作店牌、执行统一的服务和房价标准,统一宣传营销。把分散的农家乐经营户以合作社的方式组织起来,联合开发经营。(2)模式经验成都乡村旅游从一家一户经营的自然发展阶段华丽转身为规模整体开发的规范发展阶段,“党委总揽、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产业支持、农户主体”的成熟经济模式,铸就了乡村旅游经济进入集群规模发力的“快车道”。管理方式:政府主导,部门联动

  12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成都市乡村旅游之所以发展有规模、上档次、知名度高,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推动,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就是抓新农村建设,就是抓农村经济,就是抓劳动就业,就是抓农民增收。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把旅游产业发展作为政府的重点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统筹安排,规划出重点乡镇和重点村,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业,在人、财、物上予以重点倾斜。成都市政府专门成立乡村旅游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乡村旅游业的协调指导,要求规划、建设、国土、园林、林业、农业、卫生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建设旅游型村镇,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模式: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成都在发展乡村旅游时,一直秉承“全域成都”的理念,统筹乡村旅游的发展,构建平原-丘陵-山地梯次发展布局和一村一品、一户一园、一园一景错位发展的格局。建设方式:景观化打造、城市化建设在实际开发建设中,成都开创了“景观化打造、城市化建设”的模式:农房改造景观化:按照宜散则散、宜聚则聚的原则改造农房,对农房以就地改造为主,由“农户出资、政府补贴”进行改造,一幢幢赏心悦目的老成都民居和仿欧式建筑群,成了一道道风景线。

  13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基础配套城市化:按照整体规划,以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天然气等生活设施标准,完善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并实现户户通光纤,让农民就地享有城市文明成果。景观打造生态化:保护原生态植被,建成微水治旱工程、农业文明记忆馆和牛王庙,以人文自然景观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开发土地集约化:充分利用荒山、沟渠、坡坎等修建会所,盘活土地资源,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宣传营销:节庆营销,打造品牌成都市利用地方特色文化优势,指导各区(市)县策划、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如都江堰市的清明放水节、双流县黄龙溪的火龙节、龙泉驿区的桃花节、彭州市的牡丹花会、新津县的梨花会、万安粗粮饮食文化节、双流原生态蔬菜旅游文化节等。以文兴旅、以节助旅,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搭建了节庆营销平台,不断提高了成都乡村旅游品牌的知名度。惠民富民:服务市民,致富农民成都亦是环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的范例,以服务市民为导向,以服务“三农”为导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成都乡村旅游产

  14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业主动担起农民持续增收和构架新型城乡旅游形态重任,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倍增。

  2.3北京乡村旅游——“北京模式”的探索与创新(1)总体思路全面树立大旅游观,积极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以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打造城市、郊区两个市场,坚持“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具有首都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大力推动首都旅游产业优化升级。通过“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规划和策划,实现13个区县乡村旅游功能特色的清晰定位,构造33条乡村旅游沟的聚合产业,开展57个特色乡村民俗旅游村的创意策划。(2)“北京模式”实践经验北京模式内容: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区域分工、定位清晰、社区营销、基础完善、融资创新、标准管理。开展了系列规划及专题研究先后完成了《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北京市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规划》10个郊区县开展的《乡村旅游用地规划》等,同时完成了《北京旅游产业区域特色研究》、《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乡村旅游北京模式研究》等一系列研究课题。明确了区、县乡村旅游区域特色定位

  15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针对乡村旅游的同质化问题,从07年开始组织专家进行细致调查,明确了各个区县的清晰定位,如:房山区“北京祖源、休闲胜地”、大兴区“绿海甜园”、通州区“滨水新城、漕运古镇”、昌平区“温泉胜地”、怀柔区“不夜怀柔”、平谷区“休闲绿谷”、密云“渔乐圈”等,这些“一区一色”的定位,为乡村旅游的结构优化和品质升级确立了方向。构建了完善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北京乡村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完善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主要是乡村景观、乡村民俗旅游村、乡村度假区、乡村节庆活动、农业观光园等。07年,为了提升北京乡村旅游规模、档次和品牌,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休闲农庄”、“生态渔村”、“乡村酒店”、“山水人家”、“国际驿站”、“采摘篱园”、“民族风范”、“养生山吧”八种全新的乡村旅游业态概念。

  创新了乡村旅游投融资模式

  07年以后,北京旅游投资规模大幅度增长,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有八种模式:转移支付模式、复合投资模式、权益融资模式、股权融资模式、社会集资模式、外商投资模式、贷款贴息模式、小额贷款模式。北京在创新乡村旅游投融资模式方面有两个特点:第一、投融资模式的类型比较多;第二、政府部门联动形成政策支持。

  实施了精准的乡村旅游社区营销

  通过运用政府公关、社区营销的模式,指导、策划并组织实施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营销活动,主要体现在:

  城乡社区、互动营销。如开展“乡村旅游进社区、城乡和谐手拉手”等形式

  16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多样的政府公关活动。目的地社区、品牌营销。如举办“寻找美丽乡村”评选活动,打造鲜明的品

  牌形象,启动《京郊旅游手册》110万册免费发放工作。虚拟社区、网络营销。如将远郊旅游景区门票采用网络方式公开免费发放给

  市民。舞台社区、节庆营销。如举办北京旅游文化节及各区举办的节庆等150多项节事活动推广北京乡村旅游。通过实施精准营销,极大地彰显了乡村旅游的宣传效应。

  建立了行业管理与自律管理的结合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旅游产业发展的乡村旅游行业管理模式,先后推出了北京市行业标准及自律规范:《北京市郊区民俗旅游接待村评定暂行办法》、《北京市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北京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等,在乡村旅游行业管理与自律管理相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3)创新探索开展了33条“一沟一品”乡村旅游沟域带区的规划;开展了77个市级民俗旅游村“一村一品”的创意策划;持续多年开展了乡村旅游进社区活动;进行了“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创建试点;开展了酒店管理公司顾问管理市级旅游民俗村试点;创新和推广乡村旅游的八种新型旅游业态

  2.4蓟县乡村旅游——天津乡村旅游典范

  17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项目概况

  天津蓟县,古称渔阳,又称蓟州,是华北休闲之都、京津旅游胜地。拥有国家级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风光秀美,景观奇特。1994年以来,蓟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引导、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融吃、住为一体,集休闲、娱乐于一身,具有新创举,体现新时尚,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

  (2)取得成绩

  截至目前,该县乡村旅游已发展到11个乡镇,其中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1个,全国旅游农业示范点2个,市级旅游特色村(点)91个,休闲农庄7个,乡村旅游经营户1200多个,各种采摘园4800多亩,旅游购物市场65个,从事该行业的农民达4万余人,形成了“百村创建、千户发展、万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到2010年底,该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121.4万人次,直接收入1.4亿元,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2011年由国家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开展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评选活动揭晓,蓟县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成为本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县。

  (3)发展概况

  蓟州的农家乐旅游村村不同,户户不一,分散又集中,大众又个性,靠山的,近水的,居名胜脚下的,位塞上边关的,并列排房的,小院围住的。前厅后炕的,穿门跨院的,边上连廊的,中间天井的。还有庭院摆桌、炕头吃饭的,葫芦架下喝茶、瓜棚里品酒的,溪边湖畔钓鱼、青石板上设灶的,应有尽有。大到一山、一水,一村、一舍,小到一树、一花,一道栅栏门、一座辘轳井,都在演绎着浪

  18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漫、温馨、淳朴、自然的农家风情。

  (4)发展模式

  加强组织管理

  为规范农家院旅游户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蓟县旅游主管部门制定了《农家院旅游质量标准》,根据经营规模、服务设施等情况划分等级,挂牌经营,规范管理,让游客放心入住,尽情享乐。

  根据时令采取多种方式吸引游客

  蓟县的“农家乐”根据时令采取多种方式吸引游客。如农家院内部安装暖气和空调,将房屋内外进行艺术装饰,在冷天可以推出冰雪康体、睡火炕。春节游客与当地农家一起吃年夜饭、放鞭炮、扭秧歌、话家常,让游客体验天津的民风民俗等,使“农家乐”成为具有休闲、健身、娱乐和度假功能的多元化复合型新兴旅游。夏天可推荐游客在玉龙滑雪场滑雪,欣赏北国雪景,享受冰雪乐趣,冰雪旅游项目可带动蓟县农家乐旅游。据统计,春节期间共接待游客014万人次,占总接待量的313%,“农家乐”收入超过某些四、五星级宾馆、饭店和酒店。依托自然资源打“民俗牌”发展旅游农业发掘地方文化,营造地域特色虽然此处风景绝佳,但周边还有很多风景独特的地方,而且附近(北京郊区)还有很多发展已相当成熟的度假村,所以不搞出特色,很难立足。当地的人文景观独一无二,可打民俗这张牌来发展。民俗人文景观发展起来投资小,见效快,知名度更易于提高,为日后的进一步旅游资源的开发打下良好基础。譬如,地处皇家园林的青山岭,目前还是一个以种植为主的村庄,但该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千年古松、劲松

  19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园、松树王、松树后、鹰盘松、青山岭水库和北齐时代的古长城等,极富开发价值。

  整合运作与城镇化战略针对京津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构筑相对完整的休闲观光产业和产品体系,依托城镇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发展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精品项目,作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引擎”和核心,以先进的开发理念、规划设计和运作管理,打造最佳特色旅游目的地;坚持质量为本,避免散点式开发,以规模化的开发运作形成多维度的效应,重点针对会议、短期度假、自驾车旅游等消费群体,建设休闲房产、商务会展、观光农业等设施,通过产品设计、项目集群化发展、市场推广等手段,带动蓟县乡村旅游发展,提高区域整体的旅游竞争力。

  20

篇四:国外乡村振兴案例

  海外发达国家乡村振兴的经验介绍

  不少国家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过程中,也曾遇到乡村发展停滞的情况。梳理发达国家乡村发展振兴的有益经验,将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借鉴。

  日本:一村一品,塑造农业品牌

  福来咨询认为,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抓手,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抓手,品牌建设是产业兴旺的抓手。日本“一村一品”模式以一个或若干村为单位,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塑造自身的农业品牌,与我国推行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其性质是相同的。

  “一村一品”的发展理念最早是由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于1979年倡导发起的。当时的日本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加速,城乡之间差距不断扩大,为扭转大分县农村人才短缺、资本外流、产业萎缩的局面,提高农村地区活力、振兴地域经济,平松守彦发起了这一运动。

  “一村一品”以“立足本地、放眼世界,独立自主、锐意创新,培养人才、面向未来”为基本理念,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并使这些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

  大分县“丰后牛”是日本“和牛”品种之一,肉质细腻多汁,脂肪均匀分布在瘦肉间,看上去如同冬天降下的美丽霜雪,故称之为“霜

  降牛肉”,原先数量很少,价格昂贵。随着农业机械化普及,当地耕牛越来越少。

  为了有效利用原来饲养耕牛留下来的大片草地,当地人以20万日元为一个认养单位,针对居住在大都市的居民,开展了认养肉牛的活动。并用当地的特色产品作为利息,每年寄给认养主人。后来,这种活动发展为一年一度的“品尝肥牛大喊大叫大会”。每到秋天,农家邀请肉牛主人到牧场来,酒足饭饱之后,选出100人依次在噪音测定器前大喊大叫,根据噪音大小评选优胜者。凡聚会参与者,皆可通过抽奖获得奖品,包括葡萄酒、调味品、大米、烧酒等本地特产以及当地的酒店住宿打折券等。

  由此,当地的畜牧产业得到发展,使闲置的草地得到了再利用,同时也促进了旅游业,为当地农产品打开了销路。目前,大分县已培育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300多种,总产值达到10多亿美元,居民人均收入连续多年位于日本九州地区第一位,香菇和麦烧酒连续多年在日本市场占有率居第一位。

  如今,随着“一村一品”运动的深入开展,其基本理念已逐步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所认识和接受。通过挖掘本土特色,突破了乡村发展过程中“千村一面”的发展瓶颈,“一村一品”成为振兴地方经济的重要措施。

  韩国:政府主导,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上世纪60年代,韩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悬殊,农民生活水平低下。到70年代,韩国为促进乡村发展,掀起了以农村开发为核心的全国发展战略,类似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

  韩国“新农村建设”的第一阶段,政府设计规划多种工程,用以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生活环境。比如建设乡村公路、桥梁、新农村会馆以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韩国政府为项目实施免费提供钢筋和水泥。先建设哪些项目,也是由当地农民根据当地生产生活情况自己决定。

  韩国“新农村建设”的第二阶段,政府实行分类指导的方针。政府首先对乡村进行分类,对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村庄,重点培养人们的“自立”精神,并继续支持村庄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对于农业发展潜力大的村庄,倡导“自助”意识,重点是疏通河道、改良土壤,提高农业生产的基本装备水平,同时合理布局村庄,促进多种经营发展;对于发展基础比较好的村庄,重点是协助其产业发展,比如,农副业、种植业、畜牧业发展等,政府鼓励并支持农民采用机械化等先进生产技术手段,组织集体耕作,以及修建更加完善的生活福利设施。

  韩国“新农村建设”的第三阶段,从时间上看已经进入21世纪。其“新农村建设”由初期的政府主导、具有“官办”性质的乡村运动,

  发展成为完全由民众参与的民间社会运动。在这一阶段,人们开始致力于促进民主法制建设、社会道德建设、集体意识教育等方面。

  韩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而且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不断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为韩国乡村振兴的成功提供了必要保证。

  西班牙:创意景观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世界上最早将农业种植与旅游业结合,发展乡村旅游的国家就是西班牙。

  西班牙,这是一个靠售卖阳光和海滩就可以养活一半民众的神奇国度,明媚的阳光、古朴的街道、惊险的斗牛表演、激情的弗拉明戈舞、奔放的西班牙女郎、疯狂的皇家马德里足球……都是这个国家的标签。

  这个热情似火的国家,还有“欧洲果蔬园”的美誉。农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8%,居欧盟第二位,农业总产值约占GDP的2.5%,全国60%以上的果蔬用于出口,其中95%出口至欧盟其他国家、中国、日本和美国等市场。

  更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将乡村的一些城堡改造为饭店,把大农场、庄园进行规划建设,提供徒步旅游、骑马、滑翔、登山、农事体验等项目,发掘了斗牛、奔牛、番茄大战等农业特色化、创意化娱乐项目,使全国4%的农业人口创造的农业旅游产值超过了海滨旅游,成为西班牙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非政府的乡村旅游协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西班牙乡村旅游协会(ASETUR)是一个民间的联合体,和政府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西班牙经营乡村旅游的业主60%以上都加入了这个协会。协会网站上有各个会员单位的介绍,游客可以直接在网站上进行预订。协会还把各个会员单位组织起来,通过预订中心、报纸广告和互联网等手段进行统一的营销推广。为保证乡村旅游的质量,协会还自行规定一些标准,要求会员单位执行。

  法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生态作为整个农业产业的核心和支柱,会把对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降到最低。同时,以生态为龙头的发展模式,会带动以能源创新、生态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土壤改良等等一大批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对整个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这无疑是具有巨大社会效益的发展模式,绿水青山也就是真正的金山银山了。

  法国是欧洲农业大国,其生态农业的发展也走在欧洲前列,相关技术标准更被欧盟借鉴而成为欧洲生态农业的技术蓝本。在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中,包括政府、行业协会、专业组织在内的有关方面各司其职,协调配合。

  20世纪80年代,“生态农业”一词正式出现在法国法律中。但早在此前,生态农业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1931年,一些法国农民自发采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种植出高优质蛋白小麦,用来生产面粉和面包,生态农业雏形开始出现。1958年,第一个生态农业组织在法国西部诞生。1961年6月,法国生态农业协会成立,借助当时强调回归自然的社会运动,积极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如今,法国生态农业占法国农业用地面积的5.7%,占地约150万公顷。

  法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陆续出台多种政策,甚至颁布专门法律,先后制定了20余个生态农业标签的技术指标。

  生态农业标签,是法国五种标注质量和原产地的标识之一,证明产品符合法国有关法律的规定,保证产品的有机生产方式和过程完全尊重生态平衡和农民自主权,未使用杀虫剂、化肥、转基因(OGM)物质,严格限制使用各种有副作用的物质,其中加工类产品的配料中至少95%要通过政府部门委托授权的认证机构的检验。

  为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法国专门设立未来发展基金,每年投入300万欧元,政府在发展规划以及实践方面的未雨绸缪和积极作为,向市场发出了积极信号,引导社会资源向生态农业聚集。

篇五:国外乡村振兴案例

  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研究

  一、国外经典案例1.1工匠之乡——日本水上町〔1项目概况走观光型农业之路的日本乡村水上町的"工匠之乡"包括"人偶之家"、"面具之家"、"竹编之家"、"艺之家"等近30余家传统手工艺作坊,其旅游概念的提出吸引了日本各地成千上万的手工艺者举家搬迁过来。1998年至20XX间,每年来"工匠之乡"参观游览、参与体验的游客达45万人,24间"工匠之家"的总销售额达3116亿日元<约合271万美元>。〔2主要项目及产品核心旅游项目:胡桃雕刻彩绘、草编、木织<用树皮织布等>、艺等传统手工艺作坊,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水上町群山围绕,当地人以务农为生,种稻、养蚕和栽培苹果、香菇等经济作物,把区域整体定位成公园,探索农业和观光业相互促进、振兴地方经济之路。目前水上町已经建成了农村环境改善中心、农林渔业体验实习馆、农产品加工所、畜产业综合设施、两个村营温泉中心、一个讲述民间传说和展示传统戏剧的演出设施。旅游产品:田园风光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温泉养生度假游、传统工艺体验游。业态设置:特色餐馆、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水果采摘及品尝体验活动、温泉中心等。〔3模式借鉴水上町的"一村一品"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极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和产业化发展,它们承载着当地人振兴家乡的"农村公园"构想,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经验值得静海思考和借鉴。游客不仅可以现场观摩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在坊主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工匠之乡"以传统特色手工艺为卖点,进行产业化发展和整体营销,提供产

  1/13

  品生产的现场教学和制作体验,大力发展特色体验旅游,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地方经济添活力。农业与观光相结合的模式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使居民们获得了实惠。

  居民观念大转变,当地土生土长的匠人不仅感受到了家乡面貌的变迁,还感慨于人们观念和意识的转变。

  1.2薰衣草的国度——法国普罗旺斯乡村旅游〔1发展现状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最美丽的乡村度假圣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到此感受普罗旺斯的恬静氛围。在彼得.梅尔的《重返普罗旺斯》一书中介绍道:"普罗旺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已经和香榭丽舍一样成为法国最令人神往的目的地",几乎所有人"逃逸都市、享受慵懒"的梦想之地。〔2发展概况普罗旺斯旅游形象定位是薰衣草之乡,功能定位是农业观光旅游目的地。旅游核心项目及旅游产品是田园风光观光游、葡萄酒酒坊体验游、香水作坊体验游。在业态方面设置家庭旅馆、艺术中心、特色手工艺品商铺、香水香皂手工艺作坊、葡萄酒酿造作坊。〔3模式经验凸显特色化——立足本土,魅力独具特色乡土植物——"薰衣草"几乎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在普罗旺斯不仅可以看到遍地薰衣草紫色花海翻腾迷人的画面,而且在住家也常见挂着各式各样薰衣草香包、香袋,商店也摆满由薰衣草制成的各种制品,像薰衣草香精油、香水、香皂、蜡烛等,在药房与市集中贩卖着分袋包装好的薰衣草花草茶。而薰衣草花海同时也赋予了普罗旺斯浪漫的色彩,使其成为世界最令人向往的度假地之一。农业产业化——游客体验,乐在其中法国农村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和参与酿造葡萄酒的全过程,而且还可以在作坊里品尝,并可以将自己酿好的酒带走,其乐趣当然与在商场购物不一样。同样,游客在田间观赏薰衣草等农业景观的同时,还可以到作坊中参观和参与香水、香皂制作的全过程。

  2/13

  生产景观化——有机结合,增加业态运用生态学、系统科学、环境美学和景观设计学原理,将农业生产与生态农业建设以及旅游休闲观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科研、生产、加工、商贸、观光、娱乐、文化、度假、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区。活动多元化——大众参与,感悟乡村旅游活动多样化,真实体现乡村生活,增加乡村旅游的大众参与度。可通过庄园游、酒庄游等乡村旅游都可以让游客体会到真正的乡村生活,这得益于旅游区开展的项目丰富多彩,集中体现了乡村地区居民的生活特征。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力求旅游产品的多元化。节庆多样化——节庆举办,特色凸显普罗旺斯地区的活动之多,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几乎每个月都有两至三个大型节庆举办,从年初2月的蒙顿柠檬节到7—8月的亚维农艺术节,欧洪吉的歌剧节到8月普罗旺斯山区的薰衣草节,四时呼应着无拘无束的岁月,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游客。1.3理想田园——美国纳帕溪谷〔1项目简介距旧金山以北80公里,30英里长,几英里宽,最早的葡萄园建于1886年,从家庭或小作坊生产的葡萄酒到大托拉斯酒厂,有近200家,出产美国品质最高的葡萄酒,近年来她葡萄酒连续夺目世界第一,当地风景美丽、淳朴自然,不但很适合葡萄的生长,而且也成为以红酒文化、庄园文化成为昭负盛名的旅游观光度假地,它是电影《云中漫步》的外景地。〔2发展概况美国纳帕溪谷以"葡萄园、乡村庄园、小镇"为依托,采用六大元素构建理想田园生活:当地特色的建筑风格、开阔生态的田园空间、原汁原味的农业作坊、舒适现代的生活设施、雅致脱俗的艺术品味和处处渗透的文化历史。(3)发展模式标杆农庄:一户一特色便利的配套设施

  3/13

  环境优美的户外购物中心提供高品质的食、住、行、娱的NAPA小镇其它休闲娱乐活动设施专门的游客服务信息齐全、服务细致的游客服务中心独特的交通体验精致系统的博物馆专门的高端服务精致农业高品质的红酒、精致的衍生工艺纪念品等〔二国成功经验2.1乡村旅游——宁静的产业革命〔1提出背景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工商业的快速成长,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仅达9.2%,同时面临各种经济发展问题。基于健康、效率、永续经营的施政理念,于20XX5月提出"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是推出生技、观光、绿能、医疗照护、精致农业及文化创意等六大新兴产业之一,是对抗金融海啸的大战略,也是"宁静的产业革命",更是政府推动的重点发展产业。"自然就是美,宁静无限好",远离都市尘嚣,迈向乡村田园应是人间享乐。农业虽是传统的生产事业,也是最现代的绿色生态与服务业,不仅是经济产业,更兼具自然保育及人文建设等多元功能,是创造人类优质生活环境的产业。〔2推动思路"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提供前瞻的农业愿景,创造民众新的生活价值,是"软国力"的展现,有许多无形的外部经济效益,农村再生、海岸新生、绿色造林皆有助于生态环境及休闲观光发展,可安适身心、稳定社会,更有对抗经济发展问题,其价值无法简易计算,重要性极高。推动乡村旅游的基本理念,在于提倡农场的生活价值,将当地农业转换成地区厨房,保存自然景观、活络乡村传统与文化,并将乡村生活的亲切气氛与好客态度,融入休养与体验的休闲活动中。

篇六:国外乡村振兴案例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六个经典案例

  1.“民宿发展模式”—莫干山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有“清凉世界”、“江南第一山”的美誉。十多年来,莫干山镇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发展民宿和旅游产业。全镇围绕生态立镇、旅游强镇的发展战略,创建了全国美丽宜居小镇。2.“村集体组织带动模式”—袁家村袁家村是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下辖村。回顾和总结袁家村的创业历程、发展思路和基本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以支部为核心,以村民为主体;以创新谋发展,以共享促和谐;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以组建合作社为切入点,实现三变;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注重精神文明,加强思想教育;弘扬优良传统,淳厚乡风民俗。3.“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共同撬动模式”—泰山村泰山村位于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西南6公里,与新密搭界。结合黄帝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林业立村、生态富村、旅游活村、文化强村”思路发展乡村特色旅游。2007年,在外经商多年的乔宗旺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不等不靠,利用紧靠郑州市区的区位优势和黄帝文化的品牌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产业”方案打造泰山村特色旅游村。确立了“以孝治村、生态富村、文化强村、旅游活村、实干兴村”的发展思路。

  4.“综合发展模式”—中郝峪中郝峪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博山大山深处,距城区40多公里。该村践行的“三变”模式得到全国各地乡村的认可,即资源变资产,现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共同致富”的理念,探索实施“公司+项目+村民入股”的综合性发展模式,全村人人是股东、户户当老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体发展。5.“外部资金撬动模式”—竹泉村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在开发之初,竹泉村秉承“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确定了建设新村,腾空古村的“一古一新”理念:古是指最大限度保留古村原有风貌系统,打造旅游接待服务吸引核;新是指按照乡村振兴的标准并结合居民现代生活需求建设新村,安置村民。竹泉村围绕“山、竹、泉”做文章,以沂蒙原生态古村和沂蒙山乡民俗为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沂蒙特色、泉乡个性、竹乡景区、农家风情兼备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以“竹泉模式”奏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进行曲。6.“一价全包精品民宿度假模式”——乌村乌村位于乌镇西栅历史街区北侧500米,紧依京杭大运河而立。借鉴了ClubMed的“一价全包”国际度假理念,按照“体验式的精品农庄”定位进行开发,强调在对乡村原有肌理进行系统保护的基础上,营造具有典型江南水乡农耕文化传统生活氛围、适应现代人休闲

  度假的“乌托邦”。围绕江南农耕村特点,导入酒店、餐饮、娱乐、休闲、亲子、农

  耕活动等配套服务设施,乌村定位为高端乡村旅游度假区,与西栅历史街区联袂互补。

篇七:国外乡村振兴案例

  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研究

  一、国外经典案例

  1.1工匠之乡——日本水上町(1)项目概况走观光型农业之路的日本乡村水上町的“工匠之乡”包括“人偶之家”、“面具之家”、“竹编之家”、“陶艺之家”等近30余家传统手工艺作坊,其旅游概念的提出吸引了日本各地成千上万的手工艺者举家搬迁过来。1998年至2005年间,每年来“工匠之乡”参观游览、参与体验的游客达45万人,24间“工匠之家”的总销售额达3116亿日元(约合271万美元)。(2)主要项目及产品核心旅游项目:胡桃雕刻彩绘、草编、木织(用树皮织布等)、陶艺等传统手工艺作坊,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水上町群山围绕,当地人以务农为生,种稻、养蚕和栽培苹果、香菇等经济作物,把区域整体定位成公园,探索农业和观光业相互促进、振兴地方经济之路。目前水上町已经建成了农村环境改善中心、农林渔业体验实习馆、农产品加工所、畜产业综合设施、两个村营温泉中心、一个讲述民间传说和展示传统戏剧的演出设施。旅游产品:

  田园风光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温泉养生度假游、传统工艺体验游。业态设置:特色餐馆、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水果采摘及品尝体验活动、温泉中心等。(3)模式借鉴水上町的“一村一品”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和产业化发展,它们承载着当地人振兴家乡的“农村公园”构想,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经验值得静海思考和借鉴。游客不仅可以现场观摩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在坊主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工匠之乡”以传统特色手工艺为卖点,进行产业化发展和整体营销,提供产品生产的现场教学和制作体验,大力发展特色体验旅游,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地方经济添活力。农业与观光相结合的模式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使居民们获得了实惠。居民观念大转变,当地土生土长的匠人不仅感受到了家乡面貌的变迁,还感慨于人们观念和意识的转变。

  1.2薰衣草的国度——法国普罗旺斯乡村旅游(1)发展现状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圣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到此感受普罗旺斯的恬静氛围。在彼得.梅尔的《重返普罗旺斯》一书中介绍道:“普罗旺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已经和香榭丽舍一样成为法国最令人神往的目的地”,几乎所有人“逃逸都市、享受慵懒”的梦想之地。

  (2)发展概况

  普罗旺斯旅游形象定位是薰衣草之乡,功能定位是农业观光旅游目的地。旅游核心项目及旅游产品是田园风光观光游、葡萄酒酒坊体验游、香水作坊体验游。在业态方面设置家庭旅馆、艺术中心、特色手工艺品商铺、香水香皂手工艺作坊、葡萄酒酿造作坊。

  (3)模式经验

  凸显特色化——立足本土,魅力独具

  特色乡土植物——“薰衣草”几乎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在普罗旺斯不仅可以看到遍地薰衣草紫色花海翻腾迷人的画面,而且在住家也常见挂着各式各样薰衣草香包、香袋,商店也摆满由薰衣草制成的各种制品,像薰衣草香精油、香水、香皂、蜡烛等,在药房与市集中贩卖着分袋包装好的薰衣草花草茶。而薰衣草花海同时也赋予了普罗旺斯浪漫的色彩,使其成为世界最令人向往的度假地之一。

  农业产业化——游客体验,乐在其中

  法国农村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和参与酿造葡萄酒的全过

  程,而且还可以在作坊里品尝,并可以将自己酿好的酒带走,其乐趣当然与在商场购物不一样。同样,游客在田间观赏薰衣草等农业景观的同时,还可以到作坊中参观和参与香水、香皂制作的全过程。

  生产景观化——有机结合,增加业态运用生态学、系统科学、环境美学和景观设计学原理,将农业生产与生态农业建设以及旅游休闲观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科研、生产、加工、商贸、观光、娱乐、文化、度假、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区。活动多元化——大众参与,感悟乡村旅游活动多样化,真实体现乡村生活,增加乡村旅游的大众参与度。可通过庄园游、酒庄游等乡村旅游都可以让游客体会到真正的乡村生活,这得益于旅游区开展的项目丰富多彩,集中体现了乡村地区居民的生活特征。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力求旅游产品的多元化。节庆多样化——节庆举办,特色凸显普罗旺斯地区的活动之多,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几乎每个月都有两至三个大型节庆举办,从年初2月的蒙顿柠檬节到7—8月的亚维农艺术节,欧洪吉的歌剧节到8月普罗旺斯山区的薰衣草节,四时呼应着无拘无束的岁月,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游客。

  1.3理想田园——美国纳帕溪谷

  (1)项目简介距旧金山以北80公里,30英里长,几英里宽,最早的葡萄园建于1886年,从家庭或小作坊生产的葡萄酒到大托拉斯酒厂,有近200家,出产美国品质最高的葡萄酒,近年来她葡萄酒连续夺目世界第一,当地风景美丽、淳朴自然,不但很适合葡萄的生长,而且也成为以红酒文化、庄园文化成为昭负盛名的旅游观光度假地,它是电影《云中漫步》的外景地。(2)发展概况美国纳帕溪谷以“葡萄园、乡村庄园、小镇”为依托,采用六大元素构建理想田园生活:当地特色的建筑风格、开阔生态的田园空间、原汁原味的农业作坊、舒适现代的生活设施、雅致脱俗的艺术品味和处处渗透的文化历史。(3)发展模式标杆农庄:一户一特色便利的配套设施环境优美的户外购物中心提供高品质的食、住、行、娱的NAPA小镇其它休闲娱乐活动设施专门的游客服务信息齐全、服务细致的游客服务中心

  独特的交通体验精致系统的博物馆专门的高端服务精致农业高品质的红酒、精致的衍生工艺纪念品等

  (二)国内成功经验

  2.1台湾乡村旅游——宁静的产业革命(1)提出背景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台湾工商业的快速成长,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仅达9.2%,同时面临各种经济发展问题。基于健康、效率、永续经营的施政理念,台湾于2009年5月提出“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是推出生技、观光、绿能、医疗照护、精致农业及文化创意等六大新兴产业之一,是对抗金融海啸的大战略,也是“宁静的产业革命”,更是政府推动的重点发展产业。“自然就是美,宁静无限好”,远离都市尘嚣,迈向乡村田园应是人间享乐。农业虽是传统的生产事业,也是最现代的绿色生态与服务业,不仅是经济产业,

  更兼具自然保育及人文建设等多元功能,是创造人类优质生活环境的产业。(2)推动思路“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提供前瞻的农业愿景,创造民众新的生活价值,

  是“软国力”的展现,有许多无形的外部经济效益,农村再生、海岸新生、绿色造林皆有助于生态环境及休闲观光发展,可安适身心、稳定社会,更有对抗经济发展问题,其价值无法简易计算,重要性极高。

  推动乡村旅游的基本理念,在于提倡农场的生活价值,将当地农业转换成地区厨房,保存自然景观、活络乡村传统与文化,并将乡村生活的亲切气氛与好客态度,融入休养与体验的休闲活动中。

  乐活农业,将发展农业深度旅游与农业精品,其中农业深度旅游结合森林漫步、渔钓鲸赏及农村休闲生活。

  结合生态、产业、休闲观光的方式,作为农业乡镇特色产业经济的活化策略,能让台湾农业开启另一片天。

  (3)模式经验创意无处不在——创意驱动,文化为魂台湾乡村旅游与大陆乡村旅游是同一产业形态的不同阶段,台湾乡村旅游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进入了创意驱动、文化为魂的深度开发阶段,充分发挥资源的潜在价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主题创作经典——主题各异,深度挖掘

  乡村旅游选择不同的主题,使台湾乡村旅游实现错位发展,呈现出千姿百态、亮点跌出的无比精彩,从而避免了同类资源的同质开发与恶性竞争。同时,每处围绕专一主题深度挖掘,展现旅游主题的不同构成,给游客以独特的深刻体验。

  凸显当地风情——钟情本土,魅力独具坚持“越是本土的就越是世界的”的理念,钟情当地的自然、人文、宗教、民俗、工艺等各种资源,使台湾乡村旅游独具风情,魅力无穷。精致进行到底——高端线路,体现价值台湾乡村旅游以深度开发见长,不求“大而全”,追求“小而美”,并将这种理念做到极致。营销贴近游客——游客至上,贴心服务在市场营销方面,以游客的需求出发,大胆使用各种新型营销方式,使乡村旅游发展事半功倍。(4)静海借鉴与台湾乡村旅游发展相比,静海乡村旅游存在着“一流资源、二流产品、三流创意”的现象。借鉴台湾乡村旅游的发展经验,静海要实现乡村旅游的4个转变,以推动静海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农业的产业功能升级,由传统生产到休闲农业政府在谋划全局工作时,以全新站位审视乡村旅游发展,将其作为加强“三农”工作、塑造当地整体形象的一个重要环节加以推进,在经费、机构、人才以

  及体制机制上予以重点保障,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农业由传统生产向休闲农业转变,由生产农副产品向生产“快乐休闲”转变,实现旅游富民、“一业兴百业”的综合效应。

  实现政府扶持方式的转变,由“用钱”打造到“用情”打造:

  乡村旅游被视为近年来旅游业最具潜力的新增长点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富民工程,对乡村旅游项目开展金融扶持,以期拉动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然而,大手笔的投入,更容易让旅游业者由此产生惰性,变得只会“等靠要”。

  “用情打造”才是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关键,致力于拓展乡村旅游的“新鲜玩法”。政府投入资金直接扶持乡村旅游业主的同时,也应带业主去参加海内外各种推介会和比赛,想方设法帮助业主们做宣传、打名气,才更能带动业主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

  实现旅游开发模式的转变,由粗放式发展到精致式发展:

  台湾没有很丰富的资源,乡村旅游一直走小而美路线。正因如此,台湾乡村旅游的精致给人印象深刻。静海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做大的条件。但比“做大”更重要的是“做精”。如果在打造生态大景区的同时,将散落在景区周边的小农户也全部带动起来,做成家庭旅馆或者主题乡村美食餐厅,从吃农家饭升级为品尝好吃好喝的乡村美食,从享农家乐升级为看赏心悦目的乡村景致。

  实现高端路线追求的转变,由追求高价格到追求高价值:

  乡村旅游走高端路线,并不是单纯抬高消费价格,而是要增加乡村旅游的趣味、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将“上山下乡”对于现代生活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诸如大米、番薯这样简单的农产品设计包装成精致的伴手礼,其乡村特色的价值得到提升,价格也会随之增加,这对于业主和游客都是双赢。

  2.2成都乡村旅游——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1)发展简介兴起于20世界80年代未的成都农家乐,启动了成都乡村旅游。经过近30年的发展,锦江区、郫县、双流县和都江堰等县市区已成为全国闻名的旅游热点和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各区县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模式:郫县友爱镇农科村——特种园艺景观模式农科村是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地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盆景之乡核心地带。该村田园风光秀美怡人,四时鲜花不断,季季草木常青,被誉为“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大型农民花园”。以创意园艺景观为基:农户培植的各种各类奇异苗木花卉、盆景等创意园艺景观,造型千姿百态、美轮美奂,既是商品,又是景观,大小不等,价格不同,售价从几十元到十几万元不等。以产业链延伸为落脚:农家小院里以造型各异的特种园艺美景为依托,设置了客房、餐饮、秋千、滑梯、转圈椅、台球、茶座等休闲、娱乐、度假配套服务设施。经营机制非常灵活,能住、能吃、可游、可商、可农,旅游接待服务和农

  工两不误。

  以合作经营模式运作:这种“农家乐”方式把100多家农户串联成片,以合作经营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既是盆景苗木经营销售的平台,又是游客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锦江区三圣花乡——“五朵金花”模式

  三圣花乡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东南郊,是成都乡村旅游的成功典范,是“中国花木之乡”和国家级AAAA级风景区,被誉为“永不落幕的花博会”、“永不谢客的花之居”。

  五朵组团、同一主题、不同特色: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荷塘月色、江家菜地、东篱菊园五个符合当地民俗风情并各具特色的新农村风貌,称为“五朵金花”。

  产、供、销联袂:集观光、旅游、休闲、购物、美食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以“花”为主题拓展市场,以“花文化”为魂发展农村经济。双流县——乡村旅游功能拓展模式

  双流县的乡村旅游业,着眼于区域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大力加强经济农作物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亚洲最大的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基地。

  乡村资源旅游化利用:注重乡村资源的旅游转化,建成冬草莓健康旅游珍珠港、双流枇杷海洋等优势生产基地,以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蜀风牧山文化旅游走廊、麓山国际社区走廊“三走廊”建设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产业。

  旅游节会大力推广:举办了梨花节、枇杷节、冬草莓节、黄甲麻羊节、云崖兔美食节、万安粗粮饮食文化节、双流原生态蔬菜旅游文化节等旅游节会。

  六要素一体化构建:集“吃、住、行、游、购、娱、疗”等乡村旅游要素于一体,旅游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

  都江堰沙湾村——旅游合作社模式2009年,紫坪铺镇为规范和提升乡村旅游档次和形象,引导乡村旅游酒店和旅游接待户联合成立了四川省首家乡村旅游合作社——沙湾村乡村旅游合作社,这种模式非常成功,整个村庄经营有序,服务规范,环境优美,乡村旅游有规模、上档次。旅游合作社构成:由无公害蔬菜种植户、猕猴桃种植户、特色餐饮经营户、乡村酒店经营户等为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统一管理、联合开发:合作社有严格规范的经营管理监督章程,统一制作店牌、执行统一的服务和房价标准,统一宣传营销。把分散的农家乐经营户以合作社的方式组织起来,联合开发经营。(2)模式经验成都乡村旅游从一家一户经营的自然发展阶段华丽转身为规模整体开发的规范发展阶段,“党委总揽、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产业支持、农户主体”的成熟经济模式,铸就了乡村旅游经济进入集群规模发力的“快车道”。管理方式:政府主导,部门联动

  成都市乡村旅游之所以发展有规模、上档次、知名度高,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推动,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就是抓新农村建设,就是抓农村经济,就是抓劳动就业,就是抓农民增收。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把旅游产业发展作为政府的重点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统筹安排,规划出重点乡镇和重点村,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业,在人、财、物上予以重点倾斜。成都市政府专门成立乡村旅游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乡村旅游业的协调指导,要求规划、建设、国土、园林、林业、农业、卫生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建设旅游型村镇,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模式:因地制宜,错位发展

  成都在发展乡村旅游时,一直秉承“全域成都”的理念,统筹乡村旅游的发展,构建平原-丘陵-山地梯次发展布局和一村一品、一户一园、一园一景错位发展的格局。

  建设方式:景观化打造、城市化建设

  在实际开发建设中,成都开创了“景观化打造、城市化建设”的模式:

  农房改造景观化:

  按照宜散则散、宜聚则聚的原则改造农房,对农房以就地改造为主,由“农户出资、政府补贴”进行改造,一幢幢赏心悦目的老成都民居和仿欧式建筑群,成了一道道风景线。

  基础配套城市化:按照整体规划,以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天然气等生活设施标准,完善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并实现户户通光纤,让农民就地享有城市文明成果。景观打造生态化:保护原生态植被,建成微水治旱工程、农业文明记忆馆和牛王庙,以人文自然景观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开发土地集约化:充分利用荒山、沟渠、坡坎等修建会所,盘活土地资源,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宣传营销:节庆营销,打造品牌成都市利用地方特色文化优势,指导各区(市)县策划、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如都江堰市的清明放水节、双流县黄龙溪的火龙节、龙泉驿区的桃花节、彭州市的牡丹花会、新津县的梨花会、万安粗粮饮食文化节、双流原生态蔬菜旅游文化节等。以文兴旅、以节助旅,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搭建了节庆营销平台,不断提高了成都乡村旅游品牌的知名度。惠民富民:服务市民,致富农民成都亦是环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的范例,以服务市民为导向,以服务“三农”为导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成都乡村旅游产

  业主动担起农民持续增收和构架新型城乡旅游形态重任,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倍增。

  2.3北京乡村旅游——“北京模式”的探索与创新(1)总体思路全面树立大旅游观,积极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以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打造城市、郊区两个市场,坚持“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具有首都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大力推动首都旅游产业优化升级。通过“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规划和策划,实现13个区县乡村旅游功能特色的清晰定位,构造33条乡村旅游沟的聚合产业,开展57个特色乡村民俗旅游村的创意策划。(2)“北京模式”实践经验北京模式内容: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区域分工、定位清晰、社区营销、基础完善、融资创新、标准管理。开展了系列规划及专题研究先后完成了《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北京市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规划》10个郊区县开展的《乡村旅游用地规划》等,同时完成了《北京旅游产业区域特色研究》、《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乡村旅游北京模式研究》等一系列研究课题。明确了区、县乡村旅游区域特色定位

  针对乡村旅游的同质化问题,从07年开始组织专家进行细致调查,明确了各个区县的清晰定位,如:房山区“北京祖源、休闲胜地”、大兴区“绿海甜园”、通州区“滨水新城、漕运古镇”、昌平区“温泉胜地”、怀柔区“不夜怀柔”、平谷区“休闲绿谷”、密云“渔乐圈”等,这些“一区一色”的定位,为乡村旅游的结构优化和品质升级确立了方向。构建了完善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北京乡村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完善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主要是乡村景观、乡村民俗旅游村、乡村度假区、乡村节庆活动、农业观光园等。07年,为了提升北京乡村旅游规模、档次和品牌,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休闲农庄”、“生态渔村”、“乡村酒店”、“山水人家”、“国际驿站”、“采摘篱园”、“民族风范”、“养生山吧”八种全新的乡村旅游业态概念。

  创新了乡村旅游投融资模式

  07年以后,北京旅游投资规模大幅度增长,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有八种模式:转移支付模式、复合投资模式、权益融资模式、股权融资模式、社会集资模式、外商投资模式、贷款贴息模式、小额贷款模式。北京在创新乡村旅游投融资模式方面有两个特点:第一、投融资模式的类型比较多;第二、政府部门联动形成政策支持。

  实施了精准的乡村旅游社区营销

  通过运用政府公关、社区营销的模式,指导、策划并组织实施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营销活动,主要体现在:

  城乡社区、互动营销。如开展“乡村旅游进社区、城乡和谐手拉手”等形式

  多样的政府公关活动。目的地社区、品牌营销。如举办“寻找美丽乡村”评选活动,打造鲜明的品

  牌形象,启动《京郊旅游手册》110万册免费发放工作。虚拟社区、网络营销。如将远郊旅游景区门票采用网络方式公开免费发放给

  市民。舞台社区、节庆营销。如举办北京旅游文化节及各区举办的节庆等150多项节事活动推广北京乡村旅游。通过实施精准营销,极大地彰显了乡村旅游的宣传效应。

  建立了行业管理与自律管理的结合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旅游产业发展的乡村旅游行业管理模式,先后推出了北京市行业标准及自律规范:《北京市郊区民俗旅游接待村评定暂行办法》、《北京市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北京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等,在乡村旅游行业管理与自律管理相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3)创新探索开展了33条“一沟一品”乡村旅游沟域带区的规划;开展了77个市级民俗旅游村“一村一品”的创意策划;持续多年开展了乡村旅游进社区活动;进行了“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创建试点;开展了酒店管理公司顾问管理市级旅游民俗村试点;创新和推广乡村旅游的八种新型旅游业态

  2.4蓟县乡村旅游——天津乡村旅游典范

  (1)项目概况

  天津蓟县,古称渔阳,又称蓟州,是华北休闲之都、京津旅游胜地。拥有国家级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风光秀美,景观奇特。1994年以来,蓟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引导、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融吃、住为一体,集休闲、娱乐于一身,具有新创举,体现新时尚,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

  (2)取得成绩

  截至目前,该县乡村旅游已发展到11个乡镇,其中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1个,全国旅游农业示范点2个,市级旅游特色村(点)91个,休闲农庄7个,乡村旅游经营户1200多个,各种采摘园4800多亩,旅游购物市场65个,从事该行业的农民达4万余人,形成了“百村创建、千户发展、万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到2010年底,该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121.4万人次,直接收入1.4亿元,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2011年由国家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开展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评选活动揭晓,蓟县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成为本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县。

  (3)发展概况

  蓟州的农家乐旅游村村不同,户户不一,分散又集中,大众又个性,靠山的,近水的,居名胜脚下的,位塞上边关的,并列排房的,小院围住的。前厅后炕的,穿门跨院的,边上连廊的,中间天井的。还有庭院摆桌、炕头吃饭的,葫芦架下喝茶、瓜棚里品酒的,溪边湖畔钓鱼、青石板上设灶的,应有尽有。大到一山、一水,一村、一舍,小到一树、一花,一道栅栏门、一座辘轳井,都在演绎着浪

  漫、温馨、淳朴、自然的农家风情。

  (4)发展模式

  加强组织管理

  为规范农家院旅游户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蓟县旅游主管部门制定了《农家院旅游质量标准》,根据经营规模、服务设施等情况划分等级,挂牌经营,规范管理,让游客放心入住,尽情享乐。

  根据时令采取多种方式吸引游客

  蓟县的“农家乐”根据时令采取多种方式吸引游客。如农家院内部安装暖气和空调,将房屋内外进行艺术装饰,在冷天可以推出冰雪康体、睡火炕。春节游客与当地农家一起吃年夜饭、放鞭炮、扭秧歌、话家常,让游客体验天津的民风民俗等,使“农家乐”成为具有休闲、健身、娱乐和度假功能的多元化复合型新兴旅游。夏天可推荐游客在玉龙滑雪场滑雪,欣赏北国雪景,享受冰雪乐趣,冰雪旅游项目可带动蓟县农家乐旅游。据统计,春节期间共接待游客014万人次,占总接待量的313%,“农家乐”收入超过某些四、五星级宾馆、饭店和酒店。依托自然资源打“民俗牌”发展旅游农业发掘地方文化,营造地域特色虽然此处风景绝佳,但周边还有很多风景独特的地方,而且附近(北京郊区)还有很多发展已相当成熟的度假村,所以不搞出特色,很难立足。当地的人文景观独一无二,可打民俗这张牌来发展。民俗人文景观发展起来投资小,见效快,知名度更易于提高,为日后的进一步旅游资源的开发打下良好基础。譬如,地处皇家园林的青山岭,目前还是一个以种植为主的村庄,但该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千年古松、劲松

  园、松树王、松树后、鹰盘松、青山岭水库和北齐时代的古长城等,极富开发价值。

  整合运作与城镇化战略

  针对京津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构筑相对完整的休闲观光产业和产品体系,依托城镇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发展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精品项目,作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引擎”和核心,以先进的开发理念、规划设计和运作管理,打造最佳特色旅游目的地;坚持质量为本,避免散点式开发,以规模化的开发运作形成多维度的效应,重点针对会议、短期度假、自驾车旅游等消费群体,建设休闲房产、商务会展、观光农业等设施,通过产品设计、项目集群化发展、市场推广等手段,带动蓟县乡村旅游发展,提高区域整体的旅游竞争力。

篇八:国外乡村振兴案例

  2022乡村振兴怎么干?十大成功案例值得借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通过梳理目前国内外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较好的经典案例,总结出乡村产业振兴的十种模式。

  以下十大案例作为国内著名的乡村振兴成功案例,他们究竟赢在哪儿?

  1、以“三瓜公社”为代表的“电商特色产业模式”三瓜公社位于合肥合巢经济开发区,距离合肥市中心约50公里,半径150公里内辐射人口近2600万,是合肥旅游发展的重要节点。按照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理念,融入“互联网+三农”发展理念,构建集一、二、三产业与农旅相结合的“美丽乡村”发展系统,推动三瓜村的全面振兴发展。在建设过程中保护乡村原有的田林农湖系统,对荒地、山地、林地进行修整保护,修复水系,把乡村田野打造成诗意栖居、宜游宜业的家园。2、以“袁家村”为代表的“村集体组织带动模式”袁家村是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下辖村。回顾和总结袁家村的创业历程、发展思路和基本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以支部为核心,以村民为主体;以创新谋发展,以共享促和谐;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以组建合作社为切入点,实现三变;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注重精神文明,加强思想教育;弘扬优良传统,淳厚乡风民俗。3、以“泰山村”为代表的“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共同撬动模式”

  泰山村位于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西南6公里,与新密搭界。结合黄帝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林业立村、生态富村、旅游活村、文化强村”思路发展乡村特色旅游。2007年,在外经商多年的乔宗旺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不等不靠,利用紧靠郑州市区的区位优势和黄帝文化的品牌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产业”方案打造泰山村特色旅游村。确立了“以孝治村、生态富村、文化强村、旅游活村、实干兴村”的发展思路。

  4、以“中郝峪”为代表的“综合发展模式”中郝峪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博山大山深处,距城区40多公里。该村践行的“三变”模式得到全国各地乡村的认可,即资源变资产,现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共同致富”的理念,探索实施“公司+项目+村民入股”的综合性发展模式,全村人人是股东、户户当老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体发展。5、以“竹泉村”为代表的“外部资金撬动模式”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在开发之初,竹泉村秉承“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确定了建设新村,腾空古村的“一古一新”理念:古是指最大限度保留古村原有风貌系统,打造旅游接待服务吸引核;新是指按照乡村振兴的标准并结合居民现代生活需求建设新村,安置村民。竹泉村围绕“山、竹、泉”做文章,以沂蒙原生态古村和沂蒙山乡民俗为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沂蒙特色、泉乡个性、竹乡

  景区、农家风情兼备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以“竹泉模式”奏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进行曲。

  6、以“乌村”为代表的“一价全包精品民宿度假模式”乌村位于乌镇西栅历史街区北侧500米,紧依京杭大运河而立。借鉴了ClubMed的“一价全包”国际度假理念,按照“体验式的精品农庄”定位进行开发,强调在对乡村原有肌理进行系统保护的基础上,营造具有典型江南水乡农耕文化传统生活氛围、适应现代人休闲度假的“乌托邦”。围绕江南农耕村特点,导入酒店、餐饮、娱乐、休闲、亲子、农耕活动等配套服务设施,乌村定位为高端乡村旅游度假区,与西栅历史街区联袂互补。7、以“莫干山”为代表的“民宿发展模式”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有“清凉世界”、“江南第一山”的美誉。十多年来,莫干山镇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发展民宿和旅游产业。全镇围绕生态立镇、旅游强镇的发展战略,创建了全国美丽宜居小镇。近年来,莫干山不仅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国内外的游客,许多曾经走出大山的当地村民也纷纷返乡,参与到建设家乡的大潮当中。8、以“鲁家村”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模式”2011年以前,浙江省安吉县的鲁家村还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如今已蜕变为“开门就是花园、全村都是景区”的中国美丽乡村新样板。鲁家村以“公司+村+家庭农场”模式,启动了全国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和示范区建设,将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有农有牧,有景有致,有山有水,各具特色”的独特魅力呈现给世人。村集体通过财政项目

  资金转化为股本金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理念,把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家庭经营的积极性紧密结合到了一起。改造后的鲁家村对追求自然耕种的城市人群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带来乡村旅游的繁荣,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9、以“舍烹村”为代表的“三变模式”普古乡舍烹村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普古乡东部,立足“1+6=1”的发展战略,即立足旅游资源,实施产业富村、商贸活村、生态立村、旅游兴村、科技强村,建成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发展示范区域,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将农业产业当作旅游来做,种植作物除注重其本身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还充分挖掘科普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在果园农田中建设休闲栈道、观景平台、休息设施、农业乐等设施;建设农耕文化园、百草园和百花园、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园,提升农业产业观赏性、体验性、科普性,实现了旅游与农业的深度融合。10、以“合掌村”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复兴模式”日本的合掌村包含民居保护、民俗观光、民宿生态体验等完整的观光产业链。(1)观光旅游:白川乡内共有5个合掌村落,其中最出名的是拥有114栋“合掌造”的荻町,还有一条长1公里左右的庄川河,以及寺庙、美术馆、博物馆等,利用这些旅游资源开发了乡村观光产业。

  (2)民宿与特产:合掌村民宿以合掌造建筑见长,是日本传统民宿的典范。整个村落以不破坏村民生活为前提,改造了其中的一些合掌屋为民宿、餐饮以及特产商店,来满足日益增加的观光客的需求。民宿内体验项目以特定农作业或地方生活文化为主题,包括农耕体验、牧业体验、渔业体验、加工体验(做豆腐、捏寿司)、工艺体验(押花、捏陶)、民俗体验(地方祭典、民俗传说、风筝制作)等。可以感受农村朴实与温馨的生活环境,聆听主人讲述当地的风土人情,体会久违的宁静和安逸。

  合掌村商品主推本地特产,如浊酒、飞弹牛肉、柿饼、飞弹牛乳制的冰淇淋等,利用村内独有的原生态食材进行生产。

  (3)节庆活动:为让“合掌村”一年四季都有游客,深度挖掘了当地文化,打造了“浊酒节”“亮灯节”以及“消防演习日”等节庆活动。

篇九:国外乡村振兴案例

  农户副业企业计划新村工厂计划以及农村工业园区计划也都是政府为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创建的重要举措第三培育和发展互助合作型的农协通过对各类农户提供专业服务和生产指导以此促进城乡实现共赢

  1、因地制宜型:日本造村运动因地制宜型模式是指在乡村治理中,以挖掘本地资源、尊重地方特色为典型特点,通过因地制宜地利用乡村资源来发展和推动农村建设,最终实现乡村的可持续性繁荣,以日本的造村运动最为典型。二战后,日本政府为了提升社会发展的速度,实行了一套城市偏向政策,注重发展城市工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以求快速推动整个国家的繁荣。在这种策略引导下,势必会导致城乡发展的不均衡,造成农村发展的落后。为了振兴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率先在全国发起了以立足乡土、自立自主、面向未来的造村运动。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扶持下,各地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发展模式,形成了为世人称道和效仿的“一村一品”。首先,日本政府根据本国的地形特点、自然条件状况,培育了独具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譬如水产品产业基地、香菇产业基地、牛产业基地等。其次,为了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政府采取对农、林、牧、副、鱼产品实行一次性深加工的策略。再次,充分发挥日本综合农协的作用,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建立产业链,促进产品的顺利交易。接着,通过完善教育指导模式,开设各类农业培训班、建立符合农民需求的补习中心,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农业知识。最后,政府对农业生产给予大量补贴和投入,支持农村发展。造村运动振兴了日本农村经济,促进了日本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日本经验总结:因地制宜型模式在具体的乡村治理实践中,非常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路,通过整合和开发本地传统资源,形成区域性的经济优势,从而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产品。从当前农村发展的现状来看,很难找到适用于各地区的标准化乡村治理模式,因此,因地制宜型的乡村治理能够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有利于提升乡村社会的整体效益。2、自主协同类型:韩国新村运动自主协同型模式是以创造低成本推动农村跨越式发展的典型模式,主要通过政府努力支持与农民自主发展相配合共同推动与实现乡村治理的目标,以韩国的新村运动为代表。和日本造村运动的背景相似,韩国新村运动也是在国内重点发展工业经济,壮大城市发展,由此导致了城乡两极分化、农村人口大量外流、贫富差距悬殊的情形下开展的。20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为了改善城乡关系、推动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决定在全国实行“勤勉、自助、协同”的新村运动。自主协同型的韩国新村运动模式具有科学的发展策略。第一,针对农村基础设施破旧的现状,政府在乡村积极兴建公共道路、地下水管道、乡村交通、河道桥梁,以此整顿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第二,通过改变现在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广水稻新品种,增种经济类作物,建设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提升村民的经济收入。“农户副业企业”计划、“新村工厂”计划以及“农村工业园区”计划也都是政府为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创建的重要举措第三,培育和发展互助合作型的农协,通过对各类农户提供专业服务和生产指导,以此促进城乡实现共赢。第四,在各个乡镇和农村建立村民会馆,用于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激发农民的参与性和积极性。第五,政府在农村中开展国民精神教育活动,提高乡民的知识文化创造性地让农民自己管理乡村和建设农村。新村运动的实施改变了韩国落后的农业国面貌,重新焕发了乡村的活

  力,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韩国经验总结:自主协同型模式是在城乡差距十分大的国家或地区非常实用的一种乡

  村治理模式。一方面,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地位,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需要对农村进行整治和改造;另一方面,长期处于贫困处境的农民,也非常愿意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落后的现状,改善生活质量和增加经济收入。

  3、循序渐进型:德国村庄更新循序渐进型模式是将乡村治理看做一项长期的社会实践工作,在这过程中,政府通过制度层面的法律法规调整,对农村改革进行规范和引导,逐渐地将乡村推向发展与繁荣,以德国的村庄更新为典型。德国的乡村治理起步于20世纪初期,其中对于村庄更新是政府改善农村社会的主要方式,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1936年,政府通过实施《帝国土地改革法》,由此开始对乡村的农地建设、生产用地以及荒废地进行合理规划。1954年,村庄更新的概念正式被提出,在《土地整理法》中政府将乡村建设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完善作为村庄更新的重要任务。在此之后,德国的巴登威滕堡州、巴伐利亚州都陆续出台了村庄更新的发展计划。1976年,德国在总结原有村庄更新经验的基础上,不仅首次将村庄更新写入到修订的《土地整理法》,而且试图保持村庄的地方特色和独具优势来对乡村的社会环境和基础设施进行整顿完善。德国的乡村治理起步于20世纪初期,其中对于村庄更新是政府改善农村社会的主要方式,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到了20世纪90年代,村庄更新融入了更多的科学生态发展元素,乡村的文化价值、休闲价值和生态价值被提升到和经济价值同等的重要地位,实现了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德国村庄更新的周期虽然漫长,但是所发挥的价值和起到的影响都是深远的,对于乡村治理来说,这种对村庄循序渐进的发展步骤更能使农村保持活力和特色。德国经验总结:循序渐进型模式是针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需要不断调适现行的乡村治理目标、方式和手段,以求实现农村社会的整体效益,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循序渐进型的乡村治理模式下,政府通过宏观上的规划制定和综合管理,依靠制度文本和法律框架促进农村社会的有序发展。4、精简集约型:荷兰农地整理精简集约型模式是指在国土面积不大、乡村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通过整合现有农村资源,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以荷兰的农地整理为代表。荷兰的国土面积仅为4万多平方公里,却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业出口国,这样的成就和荷兰乡村实行的精简集约型的农地整理模式是密切相关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荷兰政府就颁布实行了《土地整理法》,明确了政府在乡村治理中的各项职责和乡村发展的基本策略。在此之后通过的《空间规划法》对乡村社会的农地整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乡村的每一块土地使用都必须符合法案条文。1970年以后,荷兰政府重新审视了农地整理的目标,通过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避免和减少农地利用的碎片化现象,实现农地经营的规模化和完整性。从荷兰农地整理推行的发展方向来看,政府已经改变了过去单方面只强调农业发展的单一路径,而转向多目标体系的乡村建设。譬如: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提高自然环境景观的质量;合法规划农地利用,推进乡村旅游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变乡村生活质量,满足地方需求等。通过农地整理,荷兰的乡村不仅环境良好、景观美丽,而且农业经济发达,农民的生活条件也日益优越。

  荷兰经验总结:精简集约型模式是国家在农村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形下,通过对乡村的精耕细作、多重精简利用的方式,达到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经济社会效益。在精简集约型模式运作下,一方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护了乡村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达到了村庄城市化、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5、生态环境型:瑞士乡村建设生态环境型模式是指政府在乡村建设中,通过营造优美的环境、特色的乡村风光以及便利的交通设施来实现农村社会的增值发展,提升农村的吸引力,其中瑞士的乡村建设最为典型。随着社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瑞士的农村和农民不断减少,但是瑞士政府依旧将乡村发展作为推动国家前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实现乡村社会的繁荣。从瑞士政府对于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上来看,十分重视自然环境的美化和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瑞士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对农业发放资金补助,向农民提供商业贷款,帮助其改善农村环境。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和民间自筹资金的方式,政府为乡村建设学校、医院、活动场所以及修建天然气管道、增设乡村交通等基础设施,以此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在政府对乡村的持续性改造下,使得村庄风景优美,生机盎然;乡村静谧,环境舒适宜人;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并且交通便利。现阶段,瑞士的乡村将农村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协调起来,以环境优美著称,有着独具特色的田野风光,因而成了人们休闲娱乐和户外旅行的好去处。瑞士经验总结:生态环境型模式是以绿色、环保理念为依托,强调将乡村社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休闲价值、旅游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相结合,从而改善乡村生活质量,满足地方发展需求。生态环境型模式在工业6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以及乡村建设已经达到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比较适用,也是农村现代化的样板。6、综合发展型:法国农村改革综合发展型模式是指以满足农村现代化的需求为核心,通过农村建设的集中化、专业化以及大型化方式,推动乡村的综合发展,以法国的农村改革为典型。法国作为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既是一个工业强国,又是一个农业富国。法国只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就实现了农村现代化建设,这主要是缘于法国政府采取了适宜的发展策略,积极有效地推进农村改革。法国农村改革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发展一体化农业”+开展领土整治。所谓“一体化农业”,就是在生产专业化和协调基础上,由工商业资本家与农场主通过控股或缔结合同等形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企业方式,把农业与同农业相关的工业、商业、运输、信贷等部门结合起来,组成利益共同体。实行“一体化农业”能够将农业和其余相关部门集合起来,通过其他部门和机构提供资金和技术指导带动农业建设,实现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在发展“一体化农业”的同时开展领土整治,通过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和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实现农村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此加快乡村社会的现代化建设。法国在进行农业一体化改革和开展领土整治工作中,政府都非常强调应用财政扶持、技术保障以及教育培训等综合的方式来支持乡村建设,助推乡村社会的善治。这些措施最终能够加快乡村地区的发展,使得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发展速度、经济水平和预期目标趋于平衡。法国经验总结:综合发展型模式是在国家整体规划和科学指导的精神下,通过有效协同的方式,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很好地整合了社会中各个部门的优势资源,使其共同致力于推动乡村社会的发展。综合发展型模式非常强调完善的合作机制,以融合和互促的手段建设利益共同体,形成工农共同发展的良性经济循环,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实现。

  7、城乡共生型:美国乡村小城镇建设乡共生型模式以遵循城乡互惠共生为原则,通过城市带动农村、城乡一体化发展等策略来推动乡村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双赢局面,以美国乡村小城镇建设为典型。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在乡村治理过程中,非常推崇通过小城镇建设来实现农村社会的发展。20世纪初,美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中心过度拥挤,导致许多中产阶级向城市郊区迁移,极大地推动了小城镇的发展。再加上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普及、小城镇功能设施的齐全以及自然环境的优越,进一步助推了小城镇的成长和发展。美国小城镇的发展与政府推行的小城镇建设政策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60年,美国推行的“示范城市”试验计划的实质就是通过对大城市的人口分流来推进中小城镇的发展。在小城镇的建设上,美国政府非常强调富有个性化功能的打造,结合区位优势和地区特色,注重生活环境和休闲旅游的多重目标。小城镇有着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能够对全镇的经济社会进行统筹监管,保证小城镇发展的有序与稳定。由于美国城乡一体化已经基本形成,因此,美国小城镇建设能够很好地带动乡村的发展。美国经验总结:城乡共生型模式产生于特殊的社会人文环境,多见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以农村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发达的城乡交通条件为基础,能够全面提升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在城乡共生模式下,政府在追求经济目标的同时,更加重视乡村生态、文化、生活的多元化发展。8、伙伴协做型:加拿大农村计划伙伴协作型模式是指在互相交流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通过跨部门之间的协商合作形成战略伙伴关系,最终共同致力于乡村善治目标的实现,以加拿大的农村计划最为典型。加拿大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也存在着城乡之间贫富分化的情况。为了扭转这一现象,提升乡村社会的活力,加拿大政府于1998年颁布实施了《加拿大农村协作伙伴计划》,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务治理以及村民的就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力度。加拿大伙伴型乡村治理模式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农村工作小组支持和解决乡村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第二,建立农村对话机制,定期举办农村会议、交流学习、在线讨论等活动,及时掌握社情民意,为民众排忧解难;第三,构建农村透镜机制,使各级政府部门官员站在村民立场上,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第四,推动和组织不同主题的农村项目,激发企业和个人到农村创业的激情;第五,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建立信息服务系统和电子政务网站,为村民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专家指导建议。通过农村协作计划的实行,政府成了维护村民利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好伙伴,极大地推动了乡村地区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加拿经验总结:伙伴协作型模式改变了以往政府高高在上的形象,政府通过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与村民形成了新型的合作伙伴,积极帮助农民改善生活,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快速实现。伙伴协作型乡村治理模式的主要价值在于实现城乡的统筹协调发展,通过平衡城市与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农村社会的整体效益。综上所述,西方发达国家乡村治理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程,至今已形成了八种乡村治理模式。这些乡村治理模式尽管类型多样(有些是自上而下产生的,有些是上下结合驱动的)、特点各异(有些是外生的,有些是内生的),但是其都发挥了政府部门、农民协会、

  乡村精英、普通村民、城市、企业、高等院校、金融机构等参与主体的功能作用和内在价值,充分体现了多中心治理理论的思路,从而实现了乡村社会的稳定繁荣发展。

篇十:国外乡村振兴案例

  看国外的乡村振兴法律

  作者:暂无来源:《中国食品》2019年第3期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立法提出明确要求,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已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立法规划。如何把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下面我们看看国外在乡村振兴立法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或许可以值得我们借鉴。

  日本:

  将乡村振兴贯穿各大法律之中

  日本的乡村振兴立法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制定专门法律。早在1952年,日本即颁布《农村、山村、渔村通电促进法》,之后又陆续出台《离岛振兴法》、《山村振兴法》、《町村合并促进法》、《农业振兴地域整备法》、《半岛振兴法》等促进农村地区特别是落后山区发展的法律,以缩小区域差距,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将乡村振兴确立为农业基本法的基本理念。1999年,日本以《食品·农业·农村基本法》取代1961年制定的《农业基本法》。新法将“农村振兴”确立为基本理念,强调既要通过二三产业的带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又要完善农村地区的观光、教育、社保体系,加强城乡间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三是将乡村振兴的政策上升到其他具体法律中。

  在生态保护方面,制定《家畜排泄物法》、《持续农业法》、《有机农业促进法》、《农山渔村休闲法》等法律;在三产融合方面,制定《六次产业化·地产地销法》、《股份公司农林渔业增长产业化支援机构法》、《工农商协作促进法》、《中小企业信用保险法》等法律;在加大农业投入方面,制定《农村现代化资金促进法》、《农业改良资金促进法》、《低开发地区工业开发优惠法》、《农村地区引进工业促进法》、《工业重新布局促进法》等法律。

  美国:

  农业法案涉及部分乡村振兴内容

  美国没有制定专门的乡村振兴法,有关乡村振兴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农业法案里。2008年以前,美国农业法案主要围绕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就业创造及科学研究方面予以支持,为乡村发展提供基础性动力。近年来,农业法案越来越关注对乡村发展的引导扶持以及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2014年新农业法案》对建设宜居宜业的农村居住社区、培育增进互信的农村合作组织、发展兴旺发达的农村多元经济、创新促进发展的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等进行规范。《2018年农业提升法案》继续加强了一系列农村发展举措,对农村互联网建设、可持续发展、资源保护项目的投入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

  法国:

  建立相当完善的乡村振兴法律

  法国乡村振兴立法对乡村地区摆脱困境、走向复兴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一方面,在农业基本法中强调农业与其他行业的平等性地位。《农业指导法》作为法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指导性立法措施,确立了“一体化农业”制度,把农业与同农业相关的工业、商业、运输、信贷等部门

  结合起来,组成利益共同体,促进了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工农业之间的融合与发展。近年来,为了与欧盟最新的涉及农村发展的法律指令相衔接,法国国民议会再次修改《农业指导法》,明确提出要在法国建设一个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的多功能农业。另一方面,强调倡导多样化的乡村功能,注重因村施策。颁布《乡村整治规划》、《地区发展契约》等针对乡村地区的整治规划,推动乡村向功能和人口多元化方向发展。1995年颁布《地域规划和发展指导法》创立了“乡村复兴区”,规定为落后乡村地区有关领域的创业活动提供长期税收优惠。2005年出台《乡村地区发展法》,以立法形式明确了为“卓越乡村”提供发展资助,旨在将乡村特性转化为地区发展优势。

  尽管国外的乡村振兴立法呈现出不同形式,内容也各有侧重,但总的来说,还是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共同特点和规律:一是高度重视乡村振兴立法,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从时间上看,各国都是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在乡村振兴领域布局立法,有些国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前就颁布了振兴乡村的法律;从法律数量和层次看,基本上都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法律群,为确保法律便于实施,法律常附有详细的配套规定。二是内容全面,与时俱进。各国乡村振兴立法的整体趋势是内涵越来越丰富,逐渐从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到重视农业农村全面发展,从重视经济发展到越来越重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基本形成了包含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城乡融合、乡村发展、农民权益保护等多方面法律法规体系。三是重视农业投入立法,建立完善投入机制。美国的农业法案实质上就是农业拨款法,即通过立法形式明确投资比例、投资数量、政府投资的条件和程序等;日本通过立法,明确投资项目、数量、比例、贷款数量、利率等。

  研究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立法的一件大事,借鉴国外乡村振兴立法的经验,将对我国的乡村振兴立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篇十一:国外乡村振兴案例

P>  隹如橄榄树的间距葡萄的单位产量黑猪的生长周期等这些规定均以保护乡土物种和保持优越品质为宗逆的恶性吸血使待输血乡村与可供血城镇近在咫尺人员和资本在城乡间进退自如乡村地区始终保持经济文化社会乃至生态的全维度活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国外的乡村振兴

  作者:齐镭来源:《新湘评论·下半月》2018年第11期

  世界各国在城市化进程中都面临过乡村衰落的问题,并形成一系列实证可行的解决模式。我国“乡村振兴”所需应对的问题较之其他国家既具共性,也存个性。在借鉴别国理念与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是人们共同的期望和责任。

  英国规划先行以点带面。从19世纪末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规划,到“二战”期间以大伦敦规划为代表的区域规划,再到“二战”后的新镇建设规划可谓一脉相承。其主旨在于加强小城镇发展,以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性良好的大量小城镇为核心,带动周边乡村地区的发展。其优势在于,避免形成少数大都市因其过高的城市首位度而对广大乡村地区产生不可逆的“恶性吸血”,使“待输血”乡村与“可供血”城镇近在咫尺,人员和资本在城乡间进退自如,乡村地区始终保持经济、文化、社会乃至生态的全维度活力。

  日本基础先行复兴生境。为解决当时普遍存在的“农村过疏”的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日本政府规划并实施了旨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缩小城乡差别的“村镇综合建设示范工程”,乡村公共设施建设是其首位要务,以保证所有村落“都不输在起跑线上”。在此基础上,资金还被投入到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地域形象营销、农产业/旅游业生产技能培训等各个领域。该工程是一项长效机制,与时代和地区特征需求紧密对接,其适用对象可以是单个村落,也可以是多个村落组成的集群。其实施主体通常由项目所在地政府担任,投资费用的50%由中央政府支付,其他由各级政府分担。该示范工程的最大成果是复兴了乡村“生境”,重振了农民的乡土信心,使其享受到与城市“生境”等同的“硬件”配套和相对更好的“软件”环境,自觉自愿地引领乡村社区积极投身地域产业振兴和文化传承,使乡村地区获得真正可持续的生机。

  美国以产促融顺畅过渡。美国于19世纪末开啟迅猛的城市化过程,至1920年城市化率过半,至1950年非农劳动力比例已达87%。然而,美国的农村地区并未发生不可逆的衰落,其经济水平与生活质量均不低于都市地区并持续至今,这主要源自以下几点:注重提高农业生产率;政府引导技术与资金投入;农业与工业、服务业部门有机融合。

  法国、意大利尊重传统价值实现。法国和意大利作为很早完成工业化的老牌经济强国,其乡村地区至今仍生机勃勃,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境”品质均令城市居民艳羡。究其原因,在相当程度上源自这两个南欧国家对农耕传统的尊重,令其价值得到最大化实现。

  法国和意大利政府为其主要农产品的种养殖方法提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如橄榄树的间距、葡萄的单位产量、黑猪的生长周期等,这些规定均以保护乡土物种和保持优越品质为宗旨。同时,两国政府还立法对这些农产品进行等级评定,如意大利的葡萄酒就从低到高分为IGT、VDP、DOG、DOCG四个等级,在价格上有着合理的区分。此外,两国还十分重视传统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手工业的统筹传承和增值溢价,以此消化农业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妇女和老人,令其乐守家园。

  在这些法律保障下,尊重传统、坚持品质的农户和农企能够获得更好的效益,也会令整个国家的农产品具有形象公信力,从而实现以农业生产价值最大化支撑农村社区持续良性发展。更重要的是,其农村家庭结构相对保持良好,人口空心化等问题得到可持续的解决。

篇十二:国外乡村振兴案例

P>  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研究

  一、国外经典案例

  1.1工匠之乡——日本水上町〔1〕工程概况走观光型农业之路的日本乡村水上町的“工匠之乡〞包括“人偶之家〞、“面具之家〞、“竹编之家〞、“陶艺之家〞等近30余家传统手工艺作坊,其旅游概念的提出吸引了日本各地成千上万的手工艺者举家搬迁过来。1998年至2005年间,每年来“工匠之乡〞参观游览、参与体验的游客达45万人,24间“工匠之家〞的总销售额达3116亿日元(约合271万美元)。〔2〕主要工程及产品核心旅游工程:胡桃雕刻彩绘、草编、木织(用树皮织布等)、陶艺等传统手工艺作坊,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水上町群山围绕,当地人以务农为生,种稻、养蚕和栽培苹果、香菇等经济作物,把区域整体定位成公园,探索农业和观光业相互促进、振兴地方经济之路。目前水上町已经建成了农村环境改善中心、农林渔业体验实习馆、农产品加工所、畜产业综合设施、两个村营温泉中心、一个讲述民间传说和展示传统戏剧的演出设施。旅游产品:

  田园风光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温泉养生度假游、传统工艺体验游。业态设置:特色餐馆、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水果采摘及品尝体验活动、温泉中心等。〔3〕模式借鉴水上町的“一村一品〞特色旅游产业开展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泼和产业化开展,它们承载着当地人振兴家乡的“农村公园〞设想,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开展地方经济做出了奉献,经验值得静海思考和借鉴。游客不仅可以现场观摩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在坊主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工匠之乡〞以传统特色手工艺为卖点,进行产业化开展和整体营销,提供产品生产的现场教学和制作体验,大力开展特色体验旅游,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带动区域经济开展,地方经济添活力。农业与观光相结合的模式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泼,使居民们获得了实惠。居民观念大转变,当地土生土长的匠人不仅感受到了家乡面貌的变迁,还感慨于人们观念和意识的转变。

  1.2薰衣草的国度——法国普罗旺斯乡村旅游〔1〕开展现状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圣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到此感受普罗旺斯的恬静气氛。在彼得.梅尔的?重返普罗旺斯?一书中介绍道:“普罗旺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已经和香榭丽舍一样成为法国最令人神往的目的地〞,几乎所有人“逃逸都市、享受慵懒〞的梦想之地。

  〔2〕开展概况

  普罗旺斯旅游形象定位是薰衣草之乡,功能定位是农业观光旅游目的地。旅游核心工程及旅游产品是田园风光观光游、葡萄酒酒坊体验游、香水作坊体验游。在业态方面设置家庭旅馆、艺术中心、特色手工艺品商铺、香水香皂手工艺作坊、葡萄酒酿造作坊。

  〔3〕模式经验

  凸显特色化——立足外乡,魅力独具

  特色乡土植物——“薰衣草〞几乎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在普罗旺斯不仅可以看到遍地薰衣草紫色花海翻腾迷人的画面,而且在住家也常见挂着各式各样薰衣草香包、香袋,商店也摆满由薰衣草制成的各种制品,像薰衣草香精油、香水、香皂、蜡烛等,在药房与市集中贩卖着分袋包装好的薰衣草花草茶。而薰衣草花海同时也赋予了普罗旺斯浪漫的色彩,使其成为世界最令人向往的度假地之一。

  农业产业化——游客体验,乐在其中

  法国农村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和参与酿造葡萄酒的全过

  程,而且还可以在作坊里品尝,并可以将自己酿好的酒带走,其乐趣当然与在商场购物不一样。同样,游客在田间欣赏薰衣草等农业景观的同时,还可以到作坊中参观和参与香水、香皂制作的全过程。

  生产景观化——有机结合,增加业态运用生态学、系统科学、环境美学和景观设计学原理,将农业生产与生态农业建设以及旅游休闲观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科研、生产、加工、商贸、观光、娱乐、文化、度假、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区。活动多元化——群众参与,感悟乡村旅游活动多样化,真实表达乡村生活,增加乡村旅游的群众参与度。可通过庄园游、酒庄游等乡村旅游都可以让游客体会到真正的乡村生活,这得益于旅游区开展的工程丰富多彩,集中表达了乡村地区居民的生活特征。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力求旅游产品的多元化。节庆多样化——节庆举办,特色凸显普罗旺斯地区的活动之多,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几乎每个月都有两至三个大型节庆举办,从年初2月的蒙顿柠檬节到7—8月的亚维农艺术节,欧洪吉的歌剧节到8月普罗旺斯山区的薰衣草节,四时照应着无拘无束的岁月,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游客。

  1.3理想田园——美国纳帕溪谷

  〔1〕工程简介距旧金山以北80公里,30英里长,几英里宽,最早的葡萄园建于1886年,从家庭或小作坊生产的葡萄酒到大托拉斯酒厂,有近200家,出产美国品质最高的葡萄酒,近年来她葡萄酒连续夺目世界第一,当地风景美丽、淳朴自然,不但很适合葡萄的生长,而且也成为以红酒文化、庄园文化成为昭负盛名的旅游观光度假地,它是电影?云中漫步?的外景地。〔2〕开展概况美国纳帕溪谷以“葡萄园、乡村庄园、小镇〞为依托,采用六大元素构建理想田园生活:当地特色的建筑风格、开阔生态的田园空间、原汁原味的农业作坊、舒适现代的生活设施、雅致脱俗的艺术品味和处处渗透的文化历史。(3)开展模式标杆农庄:一户一特色便利的配套设施环境优美的户外购物中心提供高品质的食、住、行、娱的NAPA小镇其它休闲娱乐活动设施专门的游客效劳信息齐全、效劳细致的游客效劳中心

  独特的交通体验精致系统的博物馆专门的高端效劳精致农业高品质的红酒、精致的衍生工艺纪念品等

  〔二〕国内成功经验

  2.1台湾乡村旅游——宁静的产业革命〔1〕提出背景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台湾工商业的快速成长,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仅达9.2%,同时面临各种经济开展问题。基于健康、效率、永续经营的施政理念,台湾于2021年5月提出“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是推出生技、观光、绿能、医疗照护、精致农业及文化创意等六大新兴产业之一,是对抗金融海啸的大战略,也是“宁静的产业革命〞,更是政府推动的重点开展产业。“自然就是美,宁静无限好〞,远离都市尘嚣,迈向乡村田园应是人间享乐。农业虽是传统的生产事业,也是最现代的绿色生态与效劳业,不仅是经济产业,

  更兼具自然保育及人文建设等多元功能,是创造人类优质生活环境的产业。〔2〕推动思路“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提供前瞻的农业愿景,创造民众新的生活价值,

  是“软国力〞的展现,有许多无形的外部经济效益,农村再生、海岸新生、绿色造林皆有助于生态环境及休闲观光开展,可安闲身心、稳定社会,更有对抗经济开展问题,其价值无法简易计算,重要性极高。

  推动乡村旅游的根本理念,在于提倡农场的生活价值,将当地农业转换成地区厨房,保存自然景观、活络乡村传统与文化,并将乡村生活的亲切气氛与好客态度,融入休养与体验的休闲活动中。

  乐活农业,将开展农业深度旅游与农业精品,其中农业深度旅游结合森林漫步、渔钓鲸赏及农村休闲生活。

  结合生态、产业、休闲观光的方式,作为农业乡镇特色产业经济的活化策略,能让台湾农业开启另一片天。

  〔3〕模式经验创意无处不在——创意驱动,文化为魂台湾乡村旅游与大陆乡村旅游是同一产业形态的不同阶段,台湾乡村旅游经过40多年的开展,已进入了创意驱动、文化为魂的深度开发阶段,充分发挥资源的潜在价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主题创作经典——主题各异,深度挖掘

  乡村旅游选择不同的主题,使台湾乡村旅游实现错位开展,呈现出千姿百态、亮点跌出的无比精彩,从而防止了同类资源的同质开发与恶性竞争。同时,每处围绕专一主题深度挖掘,展现旅游主题的不同构成,给游客以独特的深刻体验。

  凸显当地风情——钟情外乡,魅力独具坚持“越是外乡的就越是世界的〞的理念,钟情当地的自然、人文、宗教、民俗、工艺等各种资源,使台湾乡村旅游独具风情,魅力无穷。精致进行到底——高端线路,表达价值台湾乡村旅游以深度开发见长,不求“大而全〞,追求“小而美〞,并将这种理念做到极致。营销贴近游客——游客至上,贴心效劳在市场营销方面,以游客的需求出发,大胆使用各种新型营销方式,使乡村旅游开展事半功倍。〔4〕静海借鉴与台湾乡村旅游开展相比,静海乡村旅游存在着“一流资源、二流产品、三流创意〞的现象。借鉴台湾乡村旅游的开展经验,静海要实现乡村旅游的4个转变,以推动静海乡村旅游的开展:实现农业的产业功能升级,由传统生产到休闲农业政府在谋划全局工作时,以全新站位审视乡村旅游开展,将其作为加强“三农〞工作、塑造当地整体形象的一个重要环节加以推进,在经费、机构、人才以

  及体制机制上予以重点保障,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农业由传统生产向休闲农业转变,由生产农副产品向生产“快乐休闲〞转变,实现旅游富民、“一业兴百业〞的综合效应。

  实现政府扶持方式的转变,由“用钱〞打造到“用情〞打造:

  乡村旅游被视为近年来旅游业最具潜力的新增长点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富民工程,对乡村旅游工程开展金融扶持,以期拉动乡村旅游的快速开展。然而,大手笔的投入,更容易让旅游业者由此产生惰性,变得只会“等靠要〞。

  “用情打造〞才是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关键,致力于拓展乡村旅游的“新鲜玩法〞。政府投入资金直接扶持乡村旅游业主的同时,也应带业主去参加海内外各种推介会和比赛,想方设法帮助业主们做宣传、打名气,才更能带动业主开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

  实现旅游开发模式的转变,由粗放式开展到精致式开展:

  台湾没有很丰富的资源,乡村旅游一直走小而美路线。正因如此,台湾乡村旅游的精致给人印象深刻。静海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做大的条件。但比“做大〞更重要的是“做精〞。如果在打造生态大景区的同时,将散落在景区周边的小农户也全部带动起来,做成家庭旅馆或者主题乡村美食餐厅,从吃农家饭升级为品尝好吃好喝的乡村美食,从享农家乐升级为看赏心悦目的乡村景致。

  实现高端路线追求的转变,由追求高价格到追求高价值:

  乡村旅游走高端路线,并不是单纯抬高消费价格,而是要增加乡村旅游的趣味、提升乡村旅游的效劳,将“上山下乡〞对于现代生活的价值充分表达出来。

  诸如大米、番薯这样简单的农产品设计包装成精致的伴手礼,其乡村特色的价值得到提升,价格也会随之增加,这对于业主和游客都是双赢。

  2.2成都乡村旅游——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1〕开展简介兴起于20世界80年代未的成都农家乐,启动了成都乡村旅游。经过近30年的开展,锦江区、郫县、双流县和都江堰等县市区已成为全国闻名的旅游热点和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各区县都有其独特的开展模式:郫县友爱镇农科村——特种园艺景观模式农科村是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地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盆景之乡核心地带。该村田园风光秀美怡人,四时鲜花不断,季季草木常青,被誉为“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大型农民花园〞。以创意园艺景观为基:农户培植的各种各类奇异苗木花卉、盆景等创意园艺景观,造型千姿百态、美轮美奂,既是商品,又是景观,大小不等,价格不同,售价从几十元到十几万元不等。以产业链延伸为落脚:农家小院里以造型各异的特种园艺美景为依托,设置了客房、餐饮、秋千、滑梯、转圈椅、台球、茶座等休闲、娱乐、度假配套效劳设施。经营机制非常灵活,能住、能吃、可游、可商、可农,旅游接待效劳和农

  工两不误。

  以合作经营模式运作:这种“农家乐〞方式把100多家农户串联成片,以合作经营模式开展乡村旅游产业,既是盆景苗木经营销售的平台,又是游客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锦江区三圣花乡——“五朵金花〞模式

  三圣花乡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东南郊,是成都乡村旅游的成功典范,是“中国花木之乡〞和国家级AAAA级风景区,被誉为“永不落幕的花博会〞、“永不谢客的花之居〞。

  五朵组团、同一主题、不同特色: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荷塘月色、江家菜地、东篱菊园五个符合当地民俗风情并各具特色的新农村风貌,称为“五朵金花〞。

  产、供、销联袂:集观光、旅游、休闲、购物、美食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以“花〞为主题拓展市场,以“花文化〞为魂开展农村经济。双流县——乡村旅游功能拓展模式

  双流县的乡村旅游业,着眼于区域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大力加强经济农作物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亚洲最大的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基地。

  乡村资源旅游化利用:注重乡村资源的旅游转化,建成冬草莓健康旅游珍珠港、双流枇杷海洋等优势生产基地,以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蜀风牧山文化旅游走廊、麓山国际社区走廊“三走廊〞建设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休闲农业观光产业。

  旅游节会大力推广:举办了梨花节、枇杷节、冬草莓节、黄甲麻羊节、云崖兔美食节、万安粗粮饮食文化节、双流原生态蔬菜旅游文化节等旅游节会。

  六要素一体化构建:集“吃、住、行、游、购、娱、疗〞等乡村旅游要素于一体,旅游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

  都江堰沙湾村——旅游合作社模式2021年,紫坪铺镇为标准和提升乡村旅游档次和形象,引导乡村旅游酒店和旅游接待户联合成立了四川省首家乡村旅游合作社——沙湾村乡村旅游合作社,这种模式非常成功,整个村庄经营有序,效劳标准,环境优美,乡村旅游有规模、上档次。旅游合作社构成:由无公害蔬菜种植户、猕猴桃种植户、特色餐饮经营户、乡村酒店经营户等为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统一管理、联合开发:合作社有严格标准的经营管理监督章程,统一制作店牌、执行统一的效劳和房价标准,统一宣传营销。把分散的农家乐经营户以合作社的方式组织起来,联合开发经营。〔2〕模式经验成都乡村旅游从一家一户经营的自然开展阶段华美转身为规模整体开发的标准开展阶段,“党委总揽、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产业支持、农户主体〞的成熟经济模式,铸就了乡村旅游经济进入集群规模发力的“快车道〞。管理方式:政府主导,部门联动

  成都市乡村旅游之所以开展有规模、上档次、知名度高,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推动,认为开展乡村旅游就是抓新农村建设,就是抓农村经济,就是抓劳动就业,就是抓农民增收。

  在统筹城乡开展中,把旅游产业开展作为政府的重点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统筹安排,规划出重点乡镇和重点村,重点开展乡村旅游业,在人、财、物上予以重点倾斜。成都市政府专门成立乡村旅游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乡村旅游业的协调指导,要求规划、建设、国土、园林、林业、农业、卫生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通过大力开展乡村旅游,积极建设旅游型村镇,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开展模式:因地制宜,错位开展

  成都在开展乡村旅游时,一直秉承“全域成都〞的理念,统筹乡村旅游的开展,构建平原-丘陵-山地梯次开展布局和一村一品、一户一园、一园一景错位开展的格局。

  建设方式:景观化打造、城市化建设

  在实际开发建设中,成都开创了“景观化打造、城市化建设〞的模式:

  农房改造景观化:

  按照宜散那么散、宜聚那么聚的原那么改造农房,对农房以就地改造为主,由“农户出资、政府补贴〞进行改造,一幢幢赏心悦目的老成都民居和仿欧式建筑群,成了一道道风景线。

  根底配套城市化:按照整体规划,以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天然气等生活设施标准,完善了乡村根底设施建设,并实现户户通光纤,让农民就地享有城市文明成果。景观打造生态化:保护原生态植被,建成微水治旱工程、农业文明记忆馆和牛王庙,以人文自然景观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开发土地集约化:充分利用荒山、沟渠、坡坎等修建会所,盘活土地资源,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宣传营销:节庆营销,打造品牌成都市利用地方特色文化优势,指导各区〔市〕县筹划、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如都江堰市的清明放水节、双流县黄龙溪的火龙节、龙泉驿区的桃花节、彭州市的牡丹花会、新津县的梨花会、万安粗粮饮食文化节、双流原生态蔬菜旅游文化节等。以文兴旅、以节助旅,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开展搭建了节庆营销平台,不断提高了成都乡村旅游品牌的知名度。惠民富民:效劳市民,致富农民成都亦是环都市乡村旅游开展的范例,以效劳市民为导向,以效劳“三农〞为导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成都乡村旅游开展的根本目的。成都乡村旅游产

  业主动担起农民持续增收和构架新型城乡旅游形态重任,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倍增。

  2.3北京乡村旅游——“北京模式〞的探索与创新〔1〕总体思路全面树立大旅游观,积极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转变旅游开展方式,以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打造城市、郊区两个市场,坚持“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特色开展道路,积极培育具有首都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大力推动首都旅游产业优化升级。通过“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规划和筹划,实现13个区县乡村旅游功能特色的清晰定位,构造33条乡村旅游沟的聚合产业,开展57个特色乡村民俗旅游村的创意筹划。〔2〕“北京模式〞实践经验北京模式内容: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区域分工、定位清晰、社区营销、根底完善、融资创新、标准管理。开展了系列规划及专题研究先后完成了?北京市乡村旅游开展规划?、?北京市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规划?10个郊区县开展的?乡村旅游用地规划?等,同时完成了?北京旅游产业区域特色研究?、?北京旅游产业开展研究?、?乡村旅游北京模式研究?等一系列研究课题。明确了区、县乡村旅游区域特色定位针对乡村旅游的同质化问题,从07年开始组织专家进行细致调查,明确了

  各个区县的清晰定位,如:房山区“北京祖源、休闲胜地〞、大兴区“绿海甜园〞、通州区“滨水新城、漕运古镇〞、昌平区“温泉胜地〞、怀柔区“不夜怀柔〞、平谷区“休闲绿谷〞、密云“渔乐圈〞等,这些“一区一色〞的定位,为乡村旅游的结构优化和品质升级确立了方向。构建了完善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北京乡村旅游经过多年的开展,形成了完善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主要是乡村景观、乡村民俗旅游村、乡村度假区、乡村节庆活动、农业观光园等。07年,为了提升北京乡村旅游规模、档次和品牌,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休闲农庄〞、“生态渔村〞、“乡村酒店〞、“山水人家〞、“国际驿站〞、“采摘篱园〞、“民族风范〞、“养生山吧〞八种全新的乡村旅游业态概念。

  创新了乡村旅游投融资模式

  07年以后,北京旅游投资规模大幅度增长,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呈现出良好的开展态势。主要有八种模式:转移支付模式、复合投资模式、权益融资模式、股权融资模式、社会集资模式、外商投资模式、贷款贴息模式、小额贷款模式。北京在创新乡村旅游投融资模式方面有两个特点:第一、投融资模式的类型比拟多;第二、政府部门联动形成政策支持。

  实施了精准的乡村旅游社区营销

  通过运用政府公关、社区营销的模式,指导、筹划并组织实施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营销活动,主要表达在:

  城乡社区、互动营销。如开展“乡村旅游进社区、城乡和谐手拉手〞等形式多样的政府公关活动。

  目的地社区、品牌营销。如举办“寻找美丽乡村〞评选活动,打造鲜明的品牌形象,启动?京郊旅游手册?110万册免费发放工作。

  虚拟社区、网络营销。如将远郊旅游景区门票采用网络方式公开免费发放给市民。舞台社区、节庆营销。如举办北京旅游文化节及各区举办的节庆等150多项节事活动推广北京乡村旅游。通过实施精准营销,极大地彰显了乡村旅游的宣传效应。

  建立了行业管理与自律管理的结合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旅游产业开展的乡村旅游行业管理模式,先后推出了北京市行业标准及自律标准:?北京市郊区民俗旅游接待村评定暂行方法?、?北京市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北京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等,在乡村旅游行业管理与自律管理相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3〕创新探索开展了33条“一沟一品〞乡村旅游沟域带区的规划;开展了77个市级民俗旅游村“一村一品〞的创意筹划;持续多年开展了乡村旅游进社区活动;进行了“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创立试点;开展了酒店管理公司参谋管理市级旅游民俗村试点;创新和推广乡村旅游的八种新型旅游业态

  2.4蓟县乡村旅游——天津乡村旅游典范〔1〕工程概况

  天津蓟县,古称渔阳,又称蓟州,是华北休闲之都、京津旅游胜地。拥有国家级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风光秀美,景观奇特。1994年以来,蓟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引导、大力开展农家乐旅游,融吃、住为一体,集休闲、娱乐于一身,具有新创举,表达新时尚,深受广阔游客的欢送。

  〔2〕取得成绩

  截至目前,该县乡村旅游已开展到11个乡镇,其中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1个,全国旅游农业示范点2个,市级旅游特色村(点)91个,休闲农庄7个,乡村旅游经营户1200多个,各种采摘园4800多亩,旅游购物市场65个,从事该行业的农民达4万余人,形成了“百村创立、千户开展、万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到2021年底,该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121.4万人次,直接收入1.4亿元,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2021年由国家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开展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评选活动揭晓,蓟县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成为本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县。

  〔3〕开展概况

  蓟州的农家乐旅游村村不同,户户不一,分散又集中,群众又个性,靠山的,近水的,居名胜脚下的,位塞上边关的,并列排房的,小院围住的。前厅后炕的,穿门跨院的,边上连廊的,中间天井的。还有庭院摆桌、炕头吃饭的,葫芦架下喝茶、瓜棚里品酒的,溪边湖畔钓鱼、青石板上设灶的,应有尽有。大到一山、一水,一村、一舍,小到一树、一花,一道栅栏门、一座辘轳井,都在演绎着浪漫、温馨、淳朴、自然的农家风情。

  (4)开展模式

  加强组织管理

  为标准农家院旅游户的管理,提高效劳质量,蓟县旅游主管部门制定了?农家院旅游质量标准?,根据经营规模、效劳设施等情况划分等级,挂牌经营,标准管理,让游客放心入住,尽情享乐。

  根据时令采取多种方式吸引游客

  蓟县的“农家乐〞根据时令采取多种方式吸引游客。如农家院内部安装暖气和空调,将房屋内外进行艺术装饰,在冷天可以推出冰雪康体、睡火炕。春节游客与当地农家一起吃年夜饭、放鞭炮、扭秧歌、话家常,让游客体验天津的民风民俗等,使“农家乐〞成为具有休闲、健身、娱乐和度假功能的多元化复合型新兴旅游。夏天可推荐游客在玉龙滑雪场滑雪,欣赏北国雪景,享受冰雪乐趣,冰雪旅游工程可带动蓟县农家乐旅游。据统计,春节期间共接待游客014万人次,占总接待量的313%,“农家乐〞收入超过某些四、五星级宾馆、饭店和酒店。依托自然资源打“民俗牌〞开展旅游农业开掘地方文化,营造地域特色虽然此处风景绝佳,但周边还有很多风景独特的地方,而且附近(北京郊区)还有很多开展已相当成熟的度假村,所以不搞出特色,很难立足。当地的人文景观独一无二,可打民俗这张牌来开展。民俗人文景观开展起来投资小,见效快,知名度更易于提高,为日后的进一步旅游资源的开发打下良好根底。譬如,地处皇家园林的青山岭,目前还是一个以种植为主的村庄,但该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千年古松、劲松园、松树王、松树后、鹰盘松、青山岭水库和北齐时代的古长城等,极富开发价值。

  整合运作与城镇化战略

  针对京津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构筑相对完整的休闲观光产业和产品体系,依托城镇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开展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精品工程,作为区域旅游业开展的“引擎〞和核心,以先进的开发理念、规划设计和运作管理,打造最正确特色旅游目的地;坚持质量为本,防止散点式开发,以规模化的开发运作形成多维度的效应,重点针对会议、短期度假、自驾车旅游等消费群体,建设休闲房产、商务会展、观光农业等设施,通过产品设计、工程集群化开展、市场推广等手段,带动蓟县乡村旅游开展,提高区域整体的旅游竞争力。

篇十三:国外乡村振兴案例

P>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国外模式案例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2017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2020年4月30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3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

  至今为止,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已经于2018年12月29日和2019年12月17日分别两批认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和29个。

  德国、荷兰、美国及日本等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起步较早,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伴随着农业现代化而发展起来,到今天已经建成了一大批集农业科技推广、技术示范、生态旅游及农业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园区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分析与总结上述4国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模式、经验,对解决中国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作用。

  德国生态农业园区德国生态农业发展在欧盟独树一帜,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也是围绕生态农业展开的,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推进农业园区的产业化。当前,牛奶、猪肉、粮食、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基本上实现了生态化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也是在这些主要农产品种植、加工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产业化与规模化。在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生态化与产业化一直是其主题。具体而言,首先以市场为导向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农业贸易政策,对于生态化农业建设,形成了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合力。

  其次,在形成农产品现代化生产体系之后,进一步推进生产体系的专业化、自动化、标准化,形成了一套特色的生态产业化发展链。

  第三,在生产链的基础上,再构建强大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实现种植、饲养、加工、流通、贸易等环节的一条龙,注重农工商的一体化发展,将营销及开拓市场视为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基本动力,尤其是注重海外市场的扩大。

  第四,构建标准化的农产品技术体系,尽量不使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施用有机肥料,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在勃兰登堡的喀什特农业园区里,一个占地3000多公顷的农业园区,只有4名员工,全程是自动化生产加工,在整个过程中做到了生态化、循环化,如牛粪及相关废料还可以继续利用,将这些废料加工后进行发电,除了自用,还可以将余电售给国家电网公司。

  荷兰设施农业园区荷兰是一个耕地面积和农业人口少的国家,却创造了全球9%~10%的农业产值,其马铃薯、蛋类、啤酒、奶酪及番茄等农产品净出口量占据世界第一位,尤其是马铃薯占世界农产品市场的60%以上。荷兰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农业成就,与其世界一流的设施农业水平密不可分。具体而言,首先,无土栽培技术发达。荷兰的设施农业园区90%以上采取的是无土栽培,普遍采用岩棉作为栽培基质。岩棉与普通土壤相比,能够避免水分流失或渗漏。此外,岩棉中并不含有任何营养成分,便于管理人员在作物不同生长周期调整营养配方,最大限度地为作物生长提供合适的水分与养分。

  其次,循环灌溉技术先进。用岩棉作为培养基质,一般需要采取过量灌溉的方式,从而保证基质中养分稳定。岩棉中的栽培营养液回流量一般保持在40%左右,如果任由这些营养成分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不但影响生态安全,还会造成水分和养分浪费。为了提高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荷兰设施农业园区一般采取封闭式的灌溉系统,栽培营养液经过消毒后再次回收利用,其水分和养分的循环率达90%以上。

  第三,作物供水精准化。荷兰的设施农业园区针对不同作物研究出适宜其生长周期的供水管理模型。从理论上看,作物吸收水分主要是用来抵消其蒸发,作物的耗水量通常与光照时间成正比。荷兰设施农业园区采取精准化的供水控制系统,按照作物的生长周期调整供水量,并且可以在1天时间内按照太阳辐射情况及时调整供水量,既能够保证作物生长的需要,又能够避免过度灌溉造成水资源浪费。

  第四,雨水收集系统发达。从作物生长的角度看,雨水与地下水、地表水相比,其EC值低、含有的矿物质成分少,是岩棉无土栽培的最好水源。

  为了能够充分利用雨水,荷兰的设施农业园区普遍建立了雨水收集系统,其雨水灌溉占供水灌溉量的50%。当前,在一些花卉农业园区还建立了雨水注入系统,在多雨季节,将多余的雨水注入地下,保存在特定的土层中,以供需要时抽取。应用这一技术既可以节省水资源,还能够有效地中和地下水,提高了地下水的质量。

  美国科技农业园区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

  其农业已经成为高度综合化的产业,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第一农业大国。美国以其自然禀赋及资源条件来发展科技化、规模化的农业园区,其经验值得借鉴。

  美国科技农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是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具体而言,首先,坚持家庭农场的主体经营模式。家庭农场制一直是美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其农业园区也是通过家庭农场制来经营的,在家庭农场的基础上,实施农业园区的科技化与规模化,使一个面积为180公顷的农业园区,只需要2人就可以进行生产、管理和经营。

  其次,农业园区中产业高度融合化。美国农业园区的建设、经营、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既包括与气象、地理、生物等相关的综合知识,又包括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金融服务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是多学科、多部门的综合体。正因如此,美国农业园区以科技含量高、高产出为主要特征,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与国际化的综合农业形态,形成了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链。

  第三,农业园区专业化程度高且布局合理。美国农业园区的发展少有同质化的竞争,其丰富的气候条件,使得农业园区从行业上进行了较为合理的分工,在生产环节上也进行了专业化的分解,依靠不同的产业带建立了专业化、特色化的农业园区体系。

  比如在东部地区,建立了大量的牧草、乳牛科技园区;在中、北部地区建立了谷物科技农业园区。此外,还有五大湖区的玉米综合科技园区、南方的棉花综合农业园区等。这些园区在产业上进行了分工,

篇十四:国外乡村振兴案例

P>  最新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意义重大而深远。围绕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借助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和高铁新城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街道高点定位、率先行动,全力将**片区打造成乡村振兴计划示范区,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全区前列。

  一、**片区基本情况

  **片区位于**街道东北部,紧邻高铁新城片区,西依浞河,南靠禹王街,共辖7村,其中核心区占地5800亩,辖大埠、吴家埠3村,土地基本完成流转,现有存量建设用地220亩。**村共有156户,454口人,村内有耕地863亩,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主要种植蔬菜、花卉苗木等,年人均纯收入9000元左右。近年来,该片区以**村为核心,突出党建引领,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完善配套基础,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社区化的基础条件。

  二、**片区特色优势

  一是党建引领经济作用凸显。**社区作为全区党建示范点之一,数次代表我区迎接国家和省市的党建检查;

  突出党建引领,认真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村对标学习莱州市南关村学习公司化运营模式,采取村集体控股、村民自愿入股的方式,注册成立了众诚汇鑫实业发展公司,走出了探索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步。

  二是配套设施基本完善。投资450万元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已建成使用,服务中心内综合服务大厅、卫生室、警务室、计生室、活动广场等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同时配套建设了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等;

  **村已全部完成村改,大埠村一期村改工程5.4万平方米楼区已建成;汇源路、汇鑫路两条主要道路重新铺设完毕;天燃气管道已接通**村安置区;日处理能力400方的污水处理厂已完工投入使用,经处理的中水一部分经地下管网流入小区旁边的浞河,另一部分流入小区周边的绿化带,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水资源。三是产业基础已经具备。近年来片区内先后引进了绿达景观、华裕实业、顺荣蔬菜、农润养殖等一批现代农业企业;规划建设了**工业园,引进企业17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康汇源有机蔬菜,占地1000亩,总投资2000多万元,所产蔬菜直供阳光保险总部,有机品牌农业初步形成;总投资1.5亿元的康尔瑞园项目,目前正在办理各项手续,准备开工建设(:最新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四是区位优势明显。整个**片区距离**高铁北站不足3公里,具备了发展田园综合体的框架,目前正在进行以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千亩田园综合体的整体规划;同时借助高铁经济大力发展物流业,随着“腾笼换鸟”,今明2年内,共可腾出建设土地700亩。三、**片区经验做法及取得成效一是整个村庄各项资源,突出生态宜居。**村通过**区第一批土地增减挂钩试点,158户居民全部搬迁新居,人均楼房面积58平方米,目前**街

  道的大埠村一期村改工程5.4万平方米楼区已建成,居住小区也实现了物业管理全覆盖,正在加快核心区3个村的迁村并点工作,同时规划建设3.8万平方米的高层住宅小区。为进一步处理社区居民生活污水,修建处理规模为400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站,通过地下管网排放到污水处理站统一进行清洁处理,将为保护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引进特色农业品牌,壮大村集体经济。**内360余亩的大棚有机蔬菜,康汇源生态农业,绿达景观、华裕实业、农润养殖等一批现代农业企业先后进驻,增加村集体收入130万元。去年村里还成立了供应链公司,村集体控股,村民自愿入股,公司当年就盈利80万元。

  三是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净化美化乡村环境。**片区投资520万元,对汇源、汇鑫2条主要道路重新整修;

  投资60万元,为居民区接通天然气管道;

  投资600万元,对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全部上档升级;

  今年投资850万元,对片区4个村实施乡村连片治理工程,预计硬化路面8200平方米,粉刷墙面4.5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80余盏等,从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等方面全面提升,全力打造城乡环卫一体化精品片区。

  一、村基本情况

  **街道农科村位于街道办西首一公里,县道淮三路西侧。全村四个村民小组、社会人口1360人。党员44名,耕地面积1306亩。土地实行有偿流转400亩,主要以青椒种植为主,占全村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行其他产业,增加群众的收入。几年来先后被评为先进党组织,目标考核先进村,被区、市评为文明村。2022-2022年度区

  文明村、2022-2022年**市文明村、2022年**市创建文明村先进村、2022-2022年省级文明村光荣称号、2022年成为**区新农村建设“四星村”。2022年9月被省评为文明村,2022、2022区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星村”。

  二、发展创新党建工作载体

  1、抓党建阵地建设。打造五星级村部,便民服务中心,现有面积430平方米,设老年活动室、健身室、图书室、文化娱乐室、服务大厅。集中挂牌、办公,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上墙。响应区组织部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高效打造党建

  “十个一”工程。

  2、评比“五星”党员户。充分调动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仲美兰户被评为2022年区“五星”党员户,活动地开展有效提高了党员的荣誉感、使命感。让每一名党员真正认识到我是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要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3、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创业创新能力,认真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采取集中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全村党员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通过远程教育、专题讲座、走进道德讲堂等形式,使广大党员增长知识,大大提高党员的自身素质。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评判,列出正、负面清单,对照整改,取长补短,党组织活力进一步加强。

  三、近些年来村振兴发展变化

  1、道路绿化、亮化工程。两年来共投资28万元,结合环境治理对赵庄组、杨庄组、村四级路进行了绿化、亮化。方便了群众的晚间出行,美化环境,拉近城乡距离。经过几年的努力,所有庄、组与主干道硬化率达到95%,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

  2、生态环境治理。投入30万元对全村所有庄、组进行了综合治理,实行长效保洁,村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上级部门考核、督查中均达优秀等次。

  4、扶贫帮扶工作。村共有建档立卡户47户103人,通过结对帮扶,落实合适工作等措施,目前已有4户脱贫,通过产业扶持、技术扶持,到2022年一定能够全面脱贫。

  四、集体经济项目和村居特色产业

  1、集体经济增收。近两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动脑子、想办法,新建十间门面房对外招租,年收入达4万余元。村集体先后引进了“华恒包装”、“南辰机械”、“先达液压有限公司”、“兴业铸造有限公司”、“汇力液压有限公司”、“**浩邦建材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农科村,解决了上百口村民的就业问题,有力解决了村集体办事难问题。2022年8月,在原袁集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成功引进了昊瑞物流有限公司,使得村可用财力达40万元,现有14家中小企业入驻村。5家总部经济,使得村可持续集体经济达70万元。

  2、发挥村内水资源优势。利用70亩地取土,利用1-2年时间大力打造以生态养殖、休闲垂钓、农家餐饮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农民致富,集体征收,为美丽乡村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近年来,**区**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殷切嘱托为动力,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积极探索“乡村旅游、能人引领、租赁返聘、集体反哺、抱团发展、培训造血、电商扶贫”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乡287户贫困户获得产业发展扶持,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到100%,户均年增收6000元;

  同时,对接外乡贫困户196户,保证贫困户每年增收2000元-4500元。

  聚焦产业,带动农业发展强起来

  为了实现脱真贫、真脱贫,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乡聚焦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为旗、产业为基、就业为本,通过“造血”的方式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寻求自我脱贫之路,成功探索出一条“党建+产业+就业+贫困户”的新模式。

  为充分发挥乡村能人示范带动作用,**乡将乡村优秀创业人才纳入村两委班子,通过搅动基层党组织转变观念,推动基层党员带头创新创业。

  **村党支部书记左先进创办了先进家庭农场,主营苗木、果树,吸纳贫困户15户;

  江背村委会主任陆早平创办了科湖蔬菜产业合作社,主营蔬菜种植,对接贫困户26户;

  塘井村党支部书记何太平创办了平岭果树专业合作社,对接贫困户18户,主营果树种植……这些乡村能人在加入村两委班子后,把发展自

  身产业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土地入股、劳务工资、年底分红等形式,把贫困户吸收到现代农业发展中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江背村委会妇女主任张单英,更是获得“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全国三八红旗手”“鹰潭市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等荣誉称号,她创办的建富兴农专业合作社,主营中药材、水稻种植,对接贫困户30户。

  在党组织的积极引领下,在乡村能人的带动下,**乡创业激情不断涌动,全乡8个村委会,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农业产业,成功带动全乡农业发展强起来了。2022年,全乡共新增优秀贫困户创业代表5户,他们自主脱贫的典型事迹,被**乡树立为贫困户脱贫的“榜样人物”,在全乡大力宣传,推广经验,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贫困户脱贫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秀美田园,推动乡村旅游旺起来

  山上的花儿盛开,大棚里小樱桃正红,水面上碧波荡漾……走进**县**乡**村的“**小镇”,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意盎然(:最新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今年初,“**小镇”被评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景区,平常时每天都有3000多人前来参观,周末时有5000多人。“**小镇”的落户,让**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让昔日荒山变景区,更可喜的是,增收无门的贫困村民在家门口也能打工挣钱了。今年54岁的**村管溪村小组村民陈年荣说:“我家有6口人,上有老下有小,夫妻俩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现在在基地做些除草等力所能及的农活,每天收入100多块,生活有了保障,我感觉很幸福。”**小镇项目扶贫基地直接带动了**村50多位贫困户就业,每人每月增收1500元以上。

  美了山村,富了乡亲。近年来,**乡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围绕青山绿水、生态田园、美丽乡村三大核心资源,

  依托**小镇、九莲山庄、一龙龙虾、沁家园菊花等生态旅游景区和企业,重点发展“生态田园休闲观光、自然山水养生度假”主题旅游产品,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乡镇,树立“诗画田园,秀美**”的总体形象,乡村旅游正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引擎”。

  创新创业,拉动贫困农民富起来

  在现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之时,**乡双祥葡萄专业合作社、圣丰水稻专业合作社、先进家庭农场、科湖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经济体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成为脱贫攻坚的又一生力军。

  泰昌农业合作社以种植芦笋、吊瓜、葡萄、有机稻种植等主,常年聘用专业管理人才20余人,带动就业100余人,2022年主营业务纯收入50万元。合作社通过公司+农户形式,400余户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种植吊瓜、葡萄、蔬菜等,采取“保底分红+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使农户减少了市场风险。2022年,户均收入1.6万多元,其中贫困户8户。沁家园菊花种植基地,种植面积100余亩,同时将菊花、山水、果园等结合起来,充实旅游项目,打造以菊花为特色的集菊园赏花、花茶制作、菊园品茶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度假区。通过公司+农户形式,企业和100户农户签订种植合同,给予免费技术指导,在保底的情况下对农产品进行收购。

  与此同时,**乡充分利用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优势,重点打造8个扶贫车间,吸纳有劳动能力的精准扶贫对象85人,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赚钱。张国太是**乡**村委会人,夫妻俩均为残疾人,三个小孩在读书,家庭非常贫困。现在,夫妻俩受聘于泰昌农业合作社,在区域从事果蔬种植及基础设施维护,每月增收近5000元。因为扶贫车间送来的工作岗位,张国太在2022年成功脱贫。

  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乡各农业合作社表现抢眼,不仅对接了本乡绝大多数贫困户,带领本乡人民脱贫致富,还对接了本县其他5个乡镇、2个场的贫困户。

  绿水青山美如画,**人民致富忙。近年来,**乡通过抓产业、促创新、美环境,一系列成效显著的举措在红土地上扎根、萌芽、蓬勃生长。农业强起来了!农村美起来了!农民富起来了!**乡在产业脱贫的道路上越走越欢畅,**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自信,**大地离着乡村振兴的梦想越来越接近……

篇十五:国外乡村振兴案例

P>  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研究

  一、国外经典案例

  1.1工匠之乡——日本水上町(1)项目概况走观光型农业之路的日本乡村水上町的“工匠之乡”包括“人偶之家"、“面具之家”、“竹编之家"、“陶艺之家”等近30余家传统手工艺作坊,其旅游概念的提出吸引了日本各地成千上万的手工艺者举家搬迁过来。1998年至2005年间,每年来“工匠之乡”参观游览、参与体验的游客达45万人,24间“工匠之家"的总销售额达3116亿日元(约合271万美元)。(2)主要项目及产品核心旅游项目:胡桃雕刻彩绘、草编、木织(用树皮织布等)、陶艺等传统手工艺作坊,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水上町群山围绕,当地人以务农为生,种稻、养蚕和栽培苹果、香菇等经济作物,把区域整体定位成公园,探索农业和观光业相互促进、振兴地方经济之路。目前水上町已经建成了农村环境改善中心、农林渔业体验实习馆、农产品加工所、畜产业综合设施、两个村营温泉中心、一个讲述民间传说和展示传统戏剧的演出设施。旅游产品:

  田园风光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温泉养生度假游、传统工艺体验游.业态设置:特色餐馆、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水果采摘及品尝体验活动、温泉中心等。(3)模式借鉴水上町的“一村一品"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和产业化发展,它们承载着当地人振兴家乡的“农村公园"构想,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经验值得静海思考和借鉴.游客不仅可以现场观摩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在坊主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工匠之乡"以传统特色手工艺为卖点,进行产业化发展和整体营销,提供产品生产的现场教学和制作体验,大力发展特色体验旅游,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地方经济添活力。农业与观光相结合的模式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使居民们获得了实惠。居民观念大转变,当地土生土长的匠人不仅感受到了家乡面貌的变迁,还感慨于人们观念和意识的转变。

  1。2薰衣草的国度——法国普罗旺斯乡村旅游(1)发展现状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圣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到此感受普罗旺斯的恬静氛围。在彼得.梅尔的《重返普罗旺斯》一书中介绍道:“普罗旺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已经和香榭丽舍一样成为法国最令人神往的目的地”,几乎所有人“逃逸都市、享受慵懒”的梦想之地。

  (2)发展概况

  普罗旺斯旅游形象定位是薰衣草之乡,功能定位是农业观光旅游目的地。旅游核心项目及旅游产品是田园风光观光游、葡萄酒酒坊体验游、香水作坊体验游。在业态方面设置家庭旅馆、艺术中心、特色手工艺品商铺、香水香皂手工艺作坊、葡萄酒酿造作坊。

  (3)模式经验

  凸显特色化-—立足本土,魅力独具

  特色乡土植物——“薰衣草"几乎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在普罗旺斯不仅可以看到遍地薰衣草紫色花海翻腾迷人的画面,而且在住家也常见挂着各式各样薰衣草香包、香袋,商店也摆满由薰衣草制成的各种制品,像薰衣草香精油、香水、香皂、蜡烛等,在药房与市集中贩卖着分袋包装好的薰衣草花草茶。而薰衣草花海同时也赋予了普罗旺斯浪漫的色彩,使其成为世界最令人向往的度假地之一。

  农业产业化-—游客体验,乐在其中

  法国农村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和参与酿造葡萄酒的全过程,而且还可以在作坊里品尝,并可以将自己酿好的酒带走,其乐趣当然与在商

  场购物不一样.同样,游客在田间观赏薰衣草等农业景观的同时,还可以到作坊中参观和参与香水、香皂制作的全过程。

  生产景观化——有机结合,增加业态运用生态学、系统科学、环境美学和景观设计学原理,将农业生产与生态农业建设以及旅游休闲观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科研、生产、加工、商贸、观光、娱乐、文化、度假、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区。活动多元化-—大众参与,感悟乡村旅游活动多样化,真实体现乡村生活,增加乡村旅游的大众参与度.可通过庄园游、酒庄游等乡村旅游都可以让游客体会到真正的乡村生活,这得益于旅游区开展的项目丰富多彩,集中体现了乡村地区居民的生活特征。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力求旅游产品的多元化。节庆多样化——节庆举办,特色凸显普罗旺斯地区的活动之多,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几乎每个月都有两至三个大型节庆举办,从年初2月的蒙顿柠檬节到7—8月的亚维农艺术节,欧洪吉的歌剧节到8月普罗旺斯山区的薰衣草节,四时呼应着无拘无束的岁月,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游客。

  1.3理想田园——美国纳帕溪谷(1)项目简介

  距旧金山以北80公里,30英里长,几英里宽,最早的葡萄园建于1886年,从家庭或小作坊生产的葡萄酒到大托拉斯酒厂,有近200家,出产美国品质最高的葡萄酒,近年来她葡萄酒连续夺目世界第一,当地风景美丽、淳朴自然,不但很适合葡萄的生长,而且也成为以红酒文化、庄园文化成为昭负盛名的旅游观光度假地,它是电影《云中漫步》的外景地。

  (2)发展概况美国纳帕溪谷以“葡萄园、乡村庄园、小镇”为依托,采用六大元素构建理想田园生活:当地特色的建筑风格、开阔生态的田园空间、原汁原味的农业作坊、舒适现代的生活设施、雅致脱俗的艺术品味和处处渗透的文化历史。(3)发展模式标杆农庄:一户一特色便利的配套设施环境优美的户外购物中心提供高品质的食、住、行、娱的NAPA小镇其它休闲娱乐活动设施专门的游客服务信息齐全、服务细致的游客服务中心独特的交通体验

  精致系统的博物馆专门的高端服务精致农业高品质的红酒、精致的衍生工艺纪念品等

  (二)国内成功经验

  2。1台湾乡村旅游——宁静的产业革命(1)提出背景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台湾工商业的快速成长,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仅达9.2%,同时面临各种经济发展问题。基于健康、效率、永续经营的施政理念,台湾于2009年5月提出“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是推出生技、观光、绿能、医疗照护、精致农业及文化创意等六大新兴产业之一,是对抗金融海啸的大战略,也是“宁静的产业革命”,更是政府推动的重点发展产业。“自然就是美,宁静无限好”,远离都市尘嚣,迈向乡村田园应是人间享乐。农业虽是传统的生产事业,也是最现代的绿色生态与服务业,不仅是经济产业,更兼具自然保育及人文建设等多元功能,是创造人类优质生活环境的产业。

  (2)推动思路“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提供前瞻的农业愿景,创造民众新的生活价值,是“软国力”的展现,有许多无形的外部经济效益,农村再生、海岸新生、绿色造林皆有助于生态环境及休闲观光发展,可安适身心、稳定社会,更有对抗经济发展问题,其价值无法简易计算,重要性极高。推动乡村旅游的基本理念,在于提倡农场的生活价值,将当地农业转换成地区厨房,保存自然景观、活络乡村传统与文化,并将乡村生活的亲切气氛与好客态度,融入休养与体验的休闲活动中。乐活农业,将发展农业深度旅游与农业精品,其中农业深度旅游结合森林漫步、渔钓鲸赏及农村休闲生活。结合生态、产业、休闲观光的方式,作为农业乡镇特色产业经济的活化策略,能让台湾农业开启另一片天。(3)模式经验创意无处不在—-创意驱动,文化为魂台湾乡村旅游与大陆乡村旅游是同一产业形态的不同阶段,台湾乡村旅游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进入了创意驱动、文化为魂的深度开发阶段,充分发挥资源的潜在价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主题创作经典-—主题各异,深度挖掘乡村旅游选择不同的主题,使台湾乡村旅游实现错位发展,呈现出千姿百态、

  亮点跌出的无比精彩,从而避免了同类资源的同质开发与恶性竞争。同时,每处围绕专一主题深度挖掘,展现旅游主题的不同构成,给游客以独特的深刻体验。

  凸显当地风情——钟情本土,魅力独具坚持“越是本土的就越是世界的”的理念,钟情当地的自然、人文、宗教、民俗、工艺等各种资源,使台湾乡村旅游独具风情,魅力无穷。精致进行到底——高端线路,体现价值台湾乡村旅游以深度开发见长,不求“大而全”,追求“小而美”,并将这种理念做到极致。营销贴近游客-—游客至上,贴心服务在市场营销方面,以游客的需求出发,大胆使用各种新型营销方式,使乡村旅游发展事半功倍。(4)静海借鉴与台湾乡村旅游发展相比,静海乡村旅游存在着“一流资源、二流产品、三流创意"的现象。借鉴台湾乡村旅游的发展经验,静海要实现乡村旅游的4个转变,以推动静海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农业的产业功能升级,由传统生产到休闲农业政府在谋划全局工作时,以全新站位审视乡村旅游发展,将其作为加强“三农”工作、塑造当地整体形象的一个重要环节加以推进,在经费、机构、人才以及体制机制上予以重点保障,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农业由传统

  生产向休闲农业转变,由生产农副产品向生产“快乐休闲”转变,实现旅游富民、“一业兴百业"的综合效应。

  实现政府扶持方式的转变,由“用钱"打造到“用情”打造:

  乡村旅游被视为近年来旅游业最具潜力的新增长点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富民工程,对乡村旅游项目开展金融扶持,以期拉动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然而,大手笔的投入,更容易让旅游业者由此产生惰性,变得只会“等靠要"。

  “用情打造”才是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关键,致力于拓展乡村旅游的“新鲜玩法"。政府投入资金直接扶持乡村旅游业主的同时,也应带业主去参加海内外各种推介会和比赛,想方设法帮助业主们做宣传、打名气,才更能带动业主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

  实现旅游开发模式的转变,由粗放式发展到精致式发展:

  台湾没有很丰富的资源,乡村旅游一直走小而美路线。正因如此,台湾乡村旅游的精致给人印象深刻.静海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做大的条件。但比“做大"更重要的是“做精”.如果在打造生态大景区的同时,将散落在景区周边的小农户也全部带动起来,做成家庭旅馆或者主题乡村美食餐厅,从吃农家饭升级为品尝好吃好喝的乡村美食,从享农家乐升级为看赏心悦目的乡村景致.

  实现高端路线追求的转变,由追求高价格到追求高价值:

  乡村旅游走高端路线,并不是单纯抬高消费价格,而是要增加乡村旅游的趣味、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将“上山下乡”对于现代生活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诸如大米、番薯这样简单的农产品设计包装成精致的伴手礼,其乡村特色的价值

  得到提升,价格也会随之增加,这对于业主和游客都是双赢.

  2。2成都乡村旅游-—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1)发展简介兴起于20世界80年代未的成都农家乐,启动了成都乡村旅游。经过近30年的发展,锦江区、郫县、双流县和都江堰等县市区已成为全国闻名的旅游热点和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各区县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模式:郫县友爱镇农科村—-特种园艺景观模式农科村是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地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盆景之乡核心地带.该村田园风光秀美怡人,四时鲜花不断,季季草木常青,被誉为“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大型农民花园”。以创意园艺景观为基:农户培植的各种各类奇异苗木花卉、盆景等创意园艺景观,造型千姿百态、美轮美奂,既是商品,又是景观,大小不等,价格不同,售价从几十元到十几万元不等。以产业链延伸为落脚:农家小院里以造型各异的特种园艺美景为依托,设置了客房、餐饮、秋千、滑梯、转圈椅、台球、茶座等休闲、娱乐、度假配套服务设施。经营机制非常灵活,能住、能吃、可游、可商、可农,旅游接待服务和农工两不误.

  以合作经营模式运作:这种“农家乐"方式把100多家农户串联成片,以合作经营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既是盆景苗木经营销售的平台,又是游客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锦江区三圣花乡——“五朵金花"模式

  三圣花乡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东南郊,是成都乡村旅游的成功典范,是“中国花木之乡"和国家级AAAA级风景区,被誉为“永不落幕的花博会”、“永不谢客的花之居”.

  五朵组团、同一主题、不同特色: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荷塘月色、江家菜地、东篱菊园五个符合当地民俗风情并各具特色的新农村风貌,称为“五朵金花”。

  产、供、销联袂:集观光、旅游、休闲、购物、美食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以“花”为主题拓展市场,以“花文化”为魂发展农村经济.双流县-—乡村旅游功能拓展模式

  双流县的乡村旅游业,着眼于区域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大力加强经济农作物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亚洲最大的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基地。

  乡村资源旅游化利用:注重乡村资源的旅游转化,建成冬草莓健康旅游珍珠港、双流枇杷海洋等优势生产基地,以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蜀风牧山文化旅游走廊、麓山国际社区走廊“三走廊"建设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产业。

  旅游节会大力推广:举办了梨花节、枇杷节、冬草莓节、黄甲麻羊节、云崖

  兔美食节、万安粗粮饮食文化节、双流原生态蔬菜旅游文化节等旅游节会。六要素一体化构建:集“吃、住、行、游、购、娱、疗”等乡村旅游要素于

  一体,旅游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都江堰沙湾村——旅游合作社模式2009年,紫坪铺镇为规范和提升乡村旅游档次和形象,引导乡村旅游酒店和

  旅游接待户联合成立了四川省首家乡村旅游合作社--沙湾村乡村旅游合作社,这种模式非常成功,整个村庄经营有序,服务规范,环境优美,乡村旅游有规模、上档次。

  旅游合作社构成:由无公害蔬菜种植户、猕猴桃种植户、特色餐饮经营户、乡村酒店经营户等为成员单位,联合组成。

  统一管理、联合开发:合作社有严格规范的经营管理监督章程,统一制作店牌、执行统一的服务和房价标准,统一宣传营销。把分散的农家乐经营户以合作社的方式组织起来,联合开发经营.

  (2)模式经验成都乡村旅游从一家一户经营的自然发展阶段华丽转身为规模整体开发的规范发展阶段,“党委总揽、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产业支持、农户主体”的成熟经济模式,铸就了乡村旅游经济进入集群规模发力的“快车道”。管理方式: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成都市乡村旅游之所以发展有规模、上档次、知名度高,得益于各级党委、

  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推动,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就是抓新农村建设,就是抓农村经济,就是抓劳动就业,就是抓农民增收。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把旅游产业发展作为政府的重点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统筹安排,规划出重点乡镇和重点村,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业,在人、财、物上予以重点倾斜。成都市政府专门成立乡村旅游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乡村旅游业的协调指导,要求规划、建设、国土、园林、林业、农业、卫生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建设旅游型村镇,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模式: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成都在发展乡村旅游时,一直秉承“全域成都”的理念,统筹乡村旅游的发展,构建平原—丘陵—山地梯次发展布局和一村一品、一户一园、一园一景错位发展的格局.建设方式:景观化打造、城市化建设在实际开发建设中,成都开创了“景观化打造、城市化建设”的模式:农房改造景观化:按照宜散则散、宜聚则聚的原则改造农房,对农房以就地改造为主,由“农户出资、政府补贴”进行改造,一幢幢赏心悦目的老成都民居和仿欧式建筑群,成了一道道风景线。基础配套城市化:

  按照整体规划,以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天然气等生活设施标准,完善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并实现户户通光纤,让农民就地享有城市文明成果。

  景观打造生态化:保护原生态植被,建成微水治旱工程、农业文明记忆馆和牛王庙,以人文自然景观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开发土地集约化:充分利用荒山、沟渠、坡坎等修建会所,盘活土地资源,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宣传营销:节庆营销,打造品牌成都市利用地方特色文化优势,指导各区(市)县策划、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如都江堰市的清明放水节、双流县黄龙溪的火龙节、龙泉驿区的桃花节、彭州市的牡丹花会、新津县的梨花会、万安粗粮饮食文化节、双流原生态蔬菜旅游文化节等。以文兴旅、以节助旅,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搭建了节庆营销平台,不断提高了成都乡村旅游品牌的知名度。惠民富民:服务市民,致富农民成都亦是环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的范例,以服务市民为导向,以服务“三农”为导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成都乡村旅游产业主动担起农民持续增收和构架新型城乡旅游形态重任,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倍增。

  2。3北京乡村旅游-—“北京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1)总体思路

  全面树立大旅游观,积极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以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打造城市、郊区两个市场,坚持“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具有首都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大力推动首都旅游产业优化升级。通过“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规划和策划,实现13个区县乡村旅游功能特色的清晰定位,构造33条乡村旅游沟的聚合产业,开展57个特色乡村民俗旅游村的创意策划。

  (2)“北京模式"实践经验

  北京模式内容: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区域分工、定位清晰、社区营销、基础完善、融资创新、标准管理。开展了系列规划及专题研究

  先后完成了《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北京市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规划》10个郊区县开展的《乡村旅游用地规划》等,同时完成了《北京旅游产业区域特色研究》、《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乡村旅游北京模式研究》等一系列研究课题。

  明确了区、县乡村旅游区域特色定位

  针对乡村旅游的同质化问题,从07年开始组织专家进行细致调查,明确了各个区县的清晰定位,如:房山区“北京祖源、休闲胜地”、大兴区“绿海甜园”、

  通州区“滨水新城、漕运古镇”、昌平区“温泉胜地”、怀柔区“不夜怀柔”、平谷区“休闲绿谷”、密云“渔乐圈”等,这些“一区一色”的定位,为乡村旅游的结构优化和品质升级确立了方向。构建了完善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北京乡村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完善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主要是乡村景观、乡村民俗旅游村、乡村度假区、乡村节庆活动、农业观光园等。07年,为了提升北京乡村旅游规模、档次和品牌,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休闲农庄”、“生态渔村”、“乡村酒店”、“山水人家”、“国际驿站”、“采摘篱园"、“民族风范"、“养生山吧”八种全新的乡村旅游业态概念.

  创新了乡村旅游投融资模式

  07年以后,北京旅游投资规模大幅度增长,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有八种模式:转移支付模式、复合投资模式、权益融资模式、股权融资模式、社会集资模式、外商投资模式、贷款贴息模式、小额贷款模式。北京在创新乡村旅游投融资模式方面有两个特点:第一、投融资模式的类型比较多;第二、政府部门联动形成政策支持.

  实施了精准的乡村旅游社区营销

  通过运用政府公关、社区营销的模式,指导、策划并组织实施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营销活动,主要体现在:

  城乡社区、互动营销。如开展“乡村旅游进社区、城乡和谐手拉手"等形式多样的政府公关活动。

  目的地社区、品牌营销。如举办“寻找美丽乡村”评选活动,打造鲜明的品

  牌形象,启动《京郊旅游手册》110万册免费发放工作。虚拟社区、网络营销.如将远郊旅游景区门票采用网络方式公开免费发放给

  市民.舞台社区、节庆营销。如举办北京旅游文化节及各区举办的节庆等150多项节事活动推广北京乡村旅游。通过实施精准营销,极大地彰显了乡村旅游的宣传效应.

  建立了行业管理与自律管理的结合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旅游产业发展的乡村旅游行业管理模式,先后推出了北京市行业标准及自律规范:《北京市郊区民俗旅游接待村评定暂行办法》、《北京市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北京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等,在乡村旅游行业管理与自律管理相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3)创新探索开展了33条“一沟一品”乡村旅游沟域带区的规划;开展了77个市级民俗旅游村“一村一品"的创意策划;持续多年开展了乡村旅游进社区活动;进行了“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创建试点;开展了酒店管理公司顾问管理市级旅游民俗村试点;创新和推广乡村旅游的八种新型旅游业态

  2.4蓟县乡村旅游—-天津乡村旅游典范(1)项目概况天津蓟县,古称渔阳,又称蓟州,是华北休闲之都、京津旅游胜地。拥有国

  家级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风光秀美,景观奇特.1994年以来,蓟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引导、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融吃、住为一体,集休闲、娱乐于一身,具有新创举,体现新时尚,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

  (2)取得成绩

  截至目前,该县乡村旅游已发展到11个乡镇,其中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1个,全国旅游农业示范点2个,市级旅游特色村(点)91个,休闲农庄7个,乡村旅游经营户1200多个,各种采摘园4800多亩,旅游购物市场65个,从事该行业的农民达4万余人,形成了“百村创建、千户发展、万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到2010年底,该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121。4万人次,直接收入1。4亿元,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2011年由国家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开展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评选活动揭晓,蓟县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成为本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县。

  (3)发展概况

  蓟州的农家乐旅游村村不同,户户不一,分散又集中,大众又个性,靠山的,近水的,居名胜脚下的,位塞上边关的,并列排房的,小院围住的.前厅后炕的,穿门跨院的,边上连廊的,中间天井的。还有庭院摆桌、炕头吃饭的,葫芦架下喝茶、瓜棚里品酒的,溪边湖畔钓鱼、青石板上设灶的,应有尽有.大到一山、一水,一村、一舍,小到一树、一花,一道栅栏门、一座辘轳井,都在演绎着浪漫、温馨、淳朴、自然的农家风情。

  (4)发展模式

  加强组织管理

  为规范农家院旅游户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蓟县旅游主管部门制定了《农家院旅游质量标准》,根据经营规模、服务设施等情况划分等级,挂牌经营,规范管理,让游客放心入住,尽情享乐。

  根据时令采取多种方式吸引游客

  蓟县的“农家乐”根据时令采取多种方式吸引游客。如农家院内部安装暖气和空调,将房屋内外进行艺术装饰,在冷天可以推出冰雪康体、睡火炕。春节游客与当地农家一起吃年夜饭、放鞭炮、扭秧歌、话家常,让游客体验天津的民风民俗等,使“农家乐"成为具有休闲、健身、娱乐和度假功能的多元化复合型新兴旅游.夏天可推荐游客在玉龙滑雪场滑雪,欣赏北国雪景,享受冰雪乐趣,冰雪旅游项目可带动蓟县农家乐旅游。据统计,春节期间共接待游客014万人次,占总接待量的313%,“农家乐"收入超过某些四、五星级宾馆、饭店和酒店.依托自然资源打“民俗牌"发展旅游农业发掘地方文化,营造地域特色虽然此处风景绝佳,但周边还有很多风景独特的地方,而且附近(北京郊区)还有很多发展已相当成熟的度假村,所以不搞出特色,很难立足。当地的人文景观独一无二,可打民俗这张牌来发展。民俗人文景观发展起来投资小,见效快,知名度更易于提高,为日后的进一步旅游资源的开发打下良好基础。譬如,地处皇家园林的青山岭,目前还是一个以种植为主的村庄,但该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千年古松、劲松园、松树王、松树后、鹰盘松、青山岭水库和北齐时代的古长城等,极富开发价值.

  整合运作与城镇化战略

  针对京津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构筑相对完整的休闲观光产业和产品体系,依托城镇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发展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精品项目,作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引擎”和核心,以先进的开发理念、规划设计和运作管理,打造最佳特色旅游目的地;坚持质量为本,避免散点式开发,以规模化的开发运作形成多维度的效应,重点针对会议、短期度假、自驾车旅游等消费群体,建设休闲房产、商务会展、观光农业等设施,通过产品设计、项目集群化发展、市场推广等手段,带动蓟县乡村旅游发展,提高区域整体的旅游竞争力.

篇十六:国外乡村振兴案例

P>  乡村振兴之田园综合体欧美案例借鉴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

  在19世纪30年代,欧洲就开始了农业旅游,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是当时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验农趣的方式。到20世纪60年代,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全球兴起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休闲农业的日益兴盛,成为欧美国家农业发展的新亮点,休闲农业产业成为部分国家农庄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欧美休闲农业的特点及可借鉴性:

  欧美发展国家休闲农业类型多样,主题突出,特色鲜明

  在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欧美各国根据本国现有资源条件、发展现状、文化特色、本国国情等建立适合本国发展的发展模式。

  意大利:绿色假期,从都市走进乡村意大利是最早发展休闲农业的国家之一。在产业发展巅峰时期,“绿色假期”一词风靡全国。融合当地自然、人文、社会等资源的绿色农业旅游在19世纪90年代到达鼎盛时期。“崇尚绿色,尊重自然,提高生活质量”使得“绿色假期”在意大利得到热烈追崇。通过对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意大利休闲农业发展在有效扩张中得到了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法国:专业农场——非政府组织引导型的发展模式19世纪70年代,农庄旅游在法国兴起,其主要产品包含客栈、餐饮、农产品、科普教育、生态探索、狩猎、露营等。

  法国休闲农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多个非政府组织机构的联合在建立各种社团、联盟等组织构成的网络体系下,为农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支撑。

  美国:社区参与的市民农园——利益共同体的形成

  美国休闲农业兴起于19世纪。为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五生产过剩的问题,政府协助农业产业发展转型。美国市民农园采用农场与社区互助的组织形式,搭建市民农园居民与农民共同分担成本、风险和盈利的合作模式,构建固定的销售渠道,在双方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实现农产品生产与产品销售之间无缝对接。这种发展模式不仅拉近了农民与消费者间的关系,同时也提升了区域食品的有效供给,进一出促进当地农业的顺利发展。

  德国:市民农园——自家庭院的农家生活体验

  德国的休闲农业基本分为度假农场、乡村博物馆及市民农园等三

  种类型。在中世纪的德国,人们习惯于在自家的大庭院里规划园艺用地,以花草、蔬菜种植作为生活的乐趣之一。到19世纪出德国政府为每户市民提供一小块荒地用以蔬菜资产,市民农园在德国真正成熟发展起来。.

篇十七:国外乡村振兴案例

P>  德国乡村振兴的案例分析

  德国作为一个城市化起步较早的国家,乡村地区也曾面临环境污染、人口流失等问题和挑战,德国是如何应对乡村发展危机的?对我国乡村振兴又有哪些重要启示?

  德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后同样面临乡村发展危机问题。在城市化率30%至50%的发展阶段,也就是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大片土地出现荒废,乡村景观和生态环境遭受工业化城市化的破坏。在城市化率50%至70%的发展阶段,也就是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人口和就业向城市的集中导致乡村人口进一步减少,乡村“空心化”更加严重,村庄衰落趋势更加明显。在城市化率超过70%以后,也就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无计划的“返乡运动”,导致农村地区建筑密度增大、交通拥挤杂乱、土地开发过度、土地使用矛盾加剧,工业化思维的建设改造破坏了农村原有的村落形态和自然风貌。新世纪以来,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乡村公共服务的规模不经济,美丽乡村仍然难以避免人口衰减、经济活力下降的问题,德国面临人口“再城市化”、乡村“再振兴”的新挑战。

  1976年,德国首次将“村庄更新”写入《土地整理法》,并试图保留村庄的地方特色和传统优势。到了上世纪90年代,德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后,村镇建设倾向于内向式发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扩张,在现有建设范围内寻找发展更新的潜力,同时也更注重生态保护。这时的“村庄更新”也融入了更多的科学生态发展元素,乡村的文化价值、休闲价值和生态价值被提升到和经济价值同等重要的地位。乡村规划更多考虑的是,通过局部持续的改良,辅以适当的扩张。

  中德两国发展阶段不同,农村土地所有制、乡村治理结构、城乡关系等重大制度安排有很大差异,但两国都具有深厚的农耕文化传统,都很重视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发展问题。从德国促进乡村振兴的做法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第一,均衡的城市化和生产力布局更有利于乡村地区发展目前德国人口规模为8200万人,有大小城市2000多个,其中,生活在10万人以上城市的仅占全国人口的31.7%,生活在2000人以下村庄的约占全国人口的8.5%,其他60.6%的人口生活在2000至10万人的小城市和镇。大部分城市和镇以都市圈的形式联结在一起,既在空间上分散布局,又在经济上紧密相连。例如,德国第九大城市杜塞尔多夫市区人口只有57万人,但以其为龙头的500公里半径范围内却聚集着1150万人口。这种城市化格局,有利于促进城乡互动、带动乡村地区发展。德国走出了一条以小城市和镇为主的城市化道路,通过空间规划和区域政策引导工业向小城市和镇布局,为“在乡村生活、在城镇就业”的人口迁移模式提供了可能,带动了乡村地区的发展。我国于1996年迈过30%的城镇化率、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尽管此前一些有识之士已提出“小城镇、大战略”,但在后来的城镇化进程中各类资源明显向大城市集中,“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预期结果并未出现。特别是此前一些地方通过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造了机会,但此后随着乡镇企业改制、农村土地转用政策收紧,原先分布在乡村的企业纷纷迁往县、市的产业园

  区,乡村工业发展空间被严重挤压。这种以东南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为主、农民大跨度转移就业的人口迁移模式,对乡村腹地的带动效果较差。应深刻反思我国的城镇化道路,在基础设施投资、医疗和教育资源布局、土地指标分配等方面为中西部地区县城和小城镇发展创造条件。只有把小城市和镇这个节点做活,才能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效支点。

  第二,土地整治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德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始终重视乡村土地整治,将其作为解决乡村发展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在不同发展阶段赋予其不同功能。早期主要推进农地整治,解决细碎化问题,以利于机械化和规模经营。后来把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作为乡村土地整治的重点。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乡村土地整治中突出景观和环境保护。土地整治不仅需要法律的保障、规划的引领、政府机构和资金的推动,而且需要土地产权人的配合。例如,巴伐利亚州不仅制定了农业结构调整方案(AEP)、土地整治法实施办法、村庄更新实施条例,而且专门制定了土地产权调整条例。德国的经验表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乡村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功能都会发生急剧变化,单纯靠土地市场难以适应这种急剧变化,需要政府以法律、规划、建设项目的方式介入。长期以来,我国也在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主要目的是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以及腾退农村建设用地指标,没有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应赋予我国农村土地整治更完整的功能,将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推动土地整治与农业规模经营、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景观和环

  境保护等相结合。第三,不同发展阶段乡村衰落的内在逻辑不同,促进乡村振兴的

  策略也必须相应调整德国作为工业化的先行者,经历了城市化的完整过程,其在不同

  发展阶段面临的乡村发展问题不同,应对策略也有较大差异。特别是在城市化率70%前后,这一点更为明显。此前,主要以农业支持保护对冲农业比较效益下降,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对冲城乡生活条件差异的扩大;此后,更加注重以空间规划和区域政策对冲城乡工业的效率差异,以生态环境和乡土文化对冲城乡生活繁华程度差异的扩大。在乡村生态环境改造和节能循环利用方面,全德国都有垃圾回收系统。日常的生物垃圾通过专门的生物垃圾桶被收集、切碎,并与真空管道系统收集的黑水一起汇入居住区的技术处理中心。两者的混合物先被高温净化处理,之后导入在30-40摄氏度下工作的发酵反应器,经过有氧处理,稳定之后还残留富含高浓度营养物质的流质物。这些流质物将被保存起来,并被用于居住区的绿化养护或者卖给临近的农业联合组织。该组织将其分配给各个成员用于农业生产,并保存在季节性存储器中。营养物质的再利用不仅使人类居住区产出的富含营养元素废物以生态可承载的方式进入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取代高能耗的化肥生产,为节能做出贡献。柏多文的居民改变了农耕方式,变成有机耕种。这里农地有很多杂草,作物秆也比较稀疏给鸟类等生物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这样的耕种方式可以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篇十八:国外乡村振兴案例

P>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21日正式发布,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通过梳理目前国内外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较好的经典案例,总结出乡村产业振兴的十种模式。

  (一)以“三瓜公社”为代表的“电商特色产业模式”1.地理坐标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半汤街道,距离合肥90公里,自驾车程1.5小时左右。2.村庄规模总面积10平方公里左右,包括半汤街道部分区域以及周边十余个村,其中一期重点开发冬瓜民俗村、南瓜电商村以及西瓜美食村。3.开发主体2015年3月,合巢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引入安徽淮商集团,联合成立了安徽三瓜公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三瓜公社的联合开发主体,计划开发总投资5亿元,建设周期36个月。4.开发理念按照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理念,融入“互联网+三农”发展理念,构建集一、二、三产业与农旅相结合的“美丽乡村”发展系统,推动三瓜村的全面振兴发展。在建设过程中保护乡村原有的田林农湖系统,对荒地、山地、林地进行修整保护,修复水系,把乡村田野打造成诗意栖居、宜游宜业的家园。5.获得荣誉

  2017年7月,“三瓜公社”被评为安徽省首批特色小镇第一名,2017年接待游客量超过500万人次,其中各地考察人员超过30万人次。

  6.产业规划(1)南瓜电商村:定位为电商村、农特产品大村、互联网示范村,目前已经入驻的电商企业包括自有的“三瓜公社”官方旗舰店、天猫官方旗舰店、京东、甲骨文等,还吸引了微创全国联盟、创客空间,以及大量文创基地、乡村酒吧和特产销售门店入驻。已经开发出茶叶、温泉、特色农副、乡土文创四大系列千余种特色商品和旅游纪念品,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方式获得市场的极大认同,使农村产品销售渠道多元化。(2)冬瓜民俗村:主要产业为半汤六千年民俗馆、古巢国遗址、手工作坊群。力图挖掘还原巢湖地区6000年的农耕民俗文化,先后建设半汤六千年民俗馆、有巢印象、冬瓜传统手工艺坊,引入客栈、民宿、温泉养生、旅游度假等乡村旅游服务业,打造以体验半汤地方传统农耕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村庄发展模式。(3)西瓜美食村:主要产业为80户风情民居民宿、60家特色农家乐、10处心动客栈酒店。与经典温泉品牌汤山共同组建汤山旅游公司,通过村集体入股和持股,共同开发温泉康养民宿,拓展村集体经济路径。7.运作模式(1)建设模式

  采用“企业+政府”的开发建设模式,合巢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安徽淮商集团共同成立三瓜公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按照“冬瓜民俗村”“西瓜美食村”和“南瓜电商村”三大主题定位,对民居进行重新定位设计,构建起“线下实地体验、线上平台销售,企业示范引领、农户全面参与,基地种植、景点示范”的产业发展模式,围绕民俗、文化、旅游、餐饮、休闲等多个领域,综合现代农特产品的生产、开发、线上线下交易、物流等环节,探索出一条信息化时代的“互联网+三农”之路。

  (2)运营模式特色农产品与电商产业融合。以“互联网+三农”为实施路径,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旅、商旅、文旅“三旅结合”的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重点打造南瓜电商村、冬瓜民俗村和西瓜美食村三个特色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通过电子商务打开当地农特产品大市场,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新农人入乡创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带动加工,让村民足不出户把产品卖向全国,激活乡村市场,盘活乡村资源,为农业注入新的生命。以电子商务为抓手,依托南瓜电商村,建设线上线下店铺,建立创客中心,吸引年轻人入乡加入到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平台,通过电子商务,驱动农产品加工、生产,通过农特产品的加工生产吸引和保障更多本地村民就业和创业。围绕着餐饮、民宿、旅游、电商等,三产业态已初见成效。三瓜公社强调的是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通过统筹协调各类资源使一、二、

  三产业在总体规划中有序发展,良性互促。电商和旅游协同发展是三瓜公社电商特色小镇的独特模式探索:农旅为主,引领电商小镇品牌化建设;商旅是力,夯实三瓜公社特色小镇的产业支撑;文旅是魂,传承文化,塑造特色小镇的文化灵魂。成立了花生、养殖、食用菌、瓜果等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绿色生态的农产品种植养殖区。由合作社进行原材料的种植、加工、销售,为参与的村民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及产品销售等。三瓜公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以合作社为纽带,将农户种养、生产加工和电商销售有机整合,带动周边村民大力开展订单式农业,快速实现致富。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种植标准化、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打造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基地。依托已经成立的专业农业合作社,负责规模化的农特产品种植、养殖和加工。引导农民或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标准对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

  (二)以“袁家村”为代表的“村集体组织带动模式”1.地理坐标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北部,位于举世闻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昭陵九嵕山下,距离西安60公里,约1小时车程。2.村庄规模袁家村共有62户,286人,土地面积660亩,发展到今天已经吸引外部3000人来到这里。3.开发主体村集体和村民共同组织村集体开发经营公司作为袁家村的主体,同时成立自有的村庄管理公司和多种行业协会。

  4.开发理念回顾和总结袁家村的创业历程、发展思路和基本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以支部为核心,以村民为主体;以创新谋发展,以共享促和谐;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以组建合作社为切入点,实现三变;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注重精神文明,加强思想教育;弘扬优良传统,淳厚乡风民俗。5.获得荣誉2017年袁家村接待游客量超过500万人次,总收入超过3.8亿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0万元。先后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美丽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等称誉,昔日的“空心村”已经成为今日的“关中民俗第一村”。6.产业规划袁家村在产业方面可以总结为“一个品牌,两个产业”:一个品牌是指“袁家村”品牌,“袁家村”的品牌价值估值已经超过20亿元,并且仍然在快速的增值中。“袁家村”的品牌,可以形象地解读为“袁汁袁味的精神原乡”,是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内涵的“农”字号品牌,其产业与三农紧密相连、息息相关。郭占武提出的袁家村品牌+创新团队+资本+互联网的新思路、新模式将为袁家村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推荐访问:国外乡村振兴案例 振兴 乡村 国外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