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主题党课讲稿9篇

乡村振兴主题党课讲稿9篇

时间:2024-01-19 17:51:02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乡村振兴主题党课讲稿9篇

简短新教师培训体会可借鉴简短新教师培训体会可借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经过自己的努力,很高兴我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怀着忐忑的心情完成了为期三天的培训,通过培训我对教师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自己的工作计划有了基本的雏形。一、筑梦新时代做合格教师。通过朱校长的xx课,我们知道了当代形式下国家对老师的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要争当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合格教师。二、对于班主任工作。听了苏xx和亓xx的报告深深地体会到干一行爱一行,更加了解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为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条件,更是学校联系各班级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我还体会到了爱的重要性,爱是一门艺术,爱要以理解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爱要面向全体学生,今后我要努力做的能爱善爱,去关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个闪过点,鼓励,引导他们健康快乐成长。三、读书的重要性。通过朱xx和李xx的报告,我感受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学工作得心应手,读书会让文学创作有声有色,读书让业余生活有滋有味。读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 乡村振兴主题党课讲稿的文章9篇,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乡村振兴主题党课讲稿篇1

  “乡村振兴五个振兴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2022年乡村振兴主题党课讲稿精选三篇。

乡村振兴主题党课讲稿篇2

  乡亲们大家好!时隔3个月再次回到咱们xx村,一是来看望大家,二是按照市委工作安排,围绕乡村振兴和大家作一交流。为什么选择乡村振兴这个主题呢?一是因为国家战略安排。大家都知道,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中央、省委、市委,包括我们各级党组织都在为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努力。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实现后,我们农村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呢,就是乡村振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求“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结合实际先做起来,为面上积累经验。”xx村的基础条件不错,我认为我们应当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结合实际先做起来”,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在前列。二是乡村振兴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群众关心关切。党的政策具体落地的怎么样,效果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今天就这个问题和大家交流,也是征求基层干部群众意见的一种形式,大家如果有什么意见建议或者问题,欢迎提出。如果能当场答复解决的就当场答复解决,当场解决不了的,我们就把问题带回去,通过相关程序加以解决,力求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三是虽然我们xx村的工作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对比新的更高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对照别的兄弟单位还有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今天我们一同谋划一下下步发展。

  今天党课我讲三方面内容:一是增强信心,主要讲认清当前形势、把握发展机遇、激发干事创业的精神;

  二是党建引领,带动发展,主要讲基层党建应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什么作用;

  三是讲基层党建本身应当怎么加强,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

  一、关于增强信心

  为什么要讲增强信心?咱们年龄稍大的乡亲们可能都记得,我们xx发展的历史上经历过起落,现在提xxx建设,我们xx村究竟能从中得到什么实惠?可能有的乡亲心里不太明白。就咱们xx村而言,虽然不是贫困村,但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为主,青壮年劳动力存在流失现象。现在要往乡村振兴的目标努力,基于咱们这个家底,到底能做到哪一步,可能有的乡亲心里有些“打鼓”。什么事都是感想才敢干,有梦想才有实现的可能。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就要让乡亲们有看得见、够得着的目标,有真真切切的盼头,把大家伙的热情点起来,把干劲鼓舞起来,这样才能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中国人的传统喜欢讲天时、地利、人和,下面,我就从这三个角度为大家分析一下:

  天时,就是党和国家政策。刚才讲了,乡村振兴是我们的国家战略,也就是下一步党和国家要集中精力抓的大事,这是我们的最大机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我们国家,只要党决心带领人民集中力量办什么事,就没有办不成的。这是党的领导的优势所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大家通过这次疫情可以看到,我们在党领导下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国内生产总值从一季度的同比下降6.8%,恢复到三季度增长4.9%。可以说环顾全球,风景这边独好。对比超级大国美国,截至10月25日,全美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862万例,死亡22万例。相较之下,谁的制度更能集中资源为人民谋福利,结果显而易见。因此,我们讲“四个自信”,是有充分的根据的。

  就乡村振兴而言,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成为新时代全党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并且乡村振兴无论是战略定位、目标任务还是重大时间节点上,都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使命高度一致,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的战略安排。具体到地方来说,省里不仅制定了战略规划,而且出台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什么意思呢,就是干部表现怎么样,要看为乡里、村里办了多少实事,干得好的优先晋级。不仅如此,还从人才、金融等方方面面出台了具体的支持政策。咱们xx的支持政策更加细化,大致分为转变财政扶持方式(就是把国家的钱用到刀刃上)、统筹利用农村土地(解决发展用地问题)、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让咱们老百姓有自己的好营生)、支持农村产权要素流转(帮大家把资源变成钱)、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让咱农民用上高科技)、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把咱的自然环境利用好)、支持农村电商(把咱的产品卖出去)、发挥国企引领作用(让实力雄厚的国民经济老大哥带带咱)、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创新金融支持模式(帮大家贷款)、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给农民减负)等等。因此,请大家相信,有党中央的决心和决策部署,有从上到下方方面面的优惠政策,只要我们好好干,乡村振兴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地利,就是xx的优势、xxx的优势。关于xx的“地利”,一定要跳出xx看xx,这样才会发现优势所在、方向所在,不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总书记说过:“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xx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我们xx村是国家级“美丽传统村落”,要把这个优势用好。之前了解到,有的乡亲有发展民宿产业、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等设想,具体怎么操作先不谈,光前景就十分广大。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在搞乡村旅游,怎么样把人吸引到你这个村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别的地方可能就能吸引到周边市县、或者省内的游客,而我们xx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市场在全国甚至世界。在xx省内,xx村在省会主城区周边,不仅交通便利,方便利用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而且容易吸引到城市的中高收入人群利用周末等短假期休闲度假。因此,我们是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的。就别的产业而言,还可以用好xxx、xxxx这个东风。目前,已开工项目81个,将来还会有更多、更优的项目落地。怎么样利用好这些项目,发挥我们的区位优势在不同的生产环节、产业链条的不同阶段分一杯羹,是我们要考虑的事情。退一步讲,即使不参与产业项目,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早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金矿,许多人去淘金,最终不是每个淘金的人都大富大贵,但是当地提供各种生活、生产服务的人,比如卖食品和水的、提供住宿的、卖挖金矿的铲子的,却因为需求大增赚到了许多钱。大家要有这个意识,不能守着个“金山”,依旧过清苦的生活。

  人和,就是我们的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关键在人。我们共产党人比较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大庆油田、红旗渠、98抗洪,都是干部群众与艰苦恶劣的自然条件、自然灾害作斗争取得胜利的生动典范。刚才分析了我们xx村的天时地利,剩下的只要我们的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够干出成绩。实践证明,xx村的干部是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并且在群众当中有威信,村党支部连续三年被海口市委组织部评为四星基层党支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xxx同志连续15年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等称号;

  xx村的群众是有觉悟、有素质的,也是求上进、有追求的。之前了解到,工作队先后携手省、市、区63家单位开展党建联手共建和齐抓共管,累计筹集各类民生基础设施项目和资金共计251.8万元,为xx村办了三十五件好事,每一件都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经常讲,要讲政治,而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样的好事以后还要多做。因此,我对咱们的干部群众是有信心的,你们自己也要有信心。

  二、关于党建引领

  今天是上主题党课,刚才是宣讲了党的政策,分析了当前形势,下面谈下怎么通过党建带动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一要解决好“跟谁走”的问题。毛主席对政治有个通俗易懂的解释,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因此,村里的党建工作开展的好不好,要看老百姓跟不跟着走。首先,要占领、守牢意识形态阵地,解决好思想根源的问题。人的精神总是要有归宿的,意识形态的阵地你不占领就会有别的东西占领,不想让田地里长满野草,最好的办法是种上自己的庄稼。党的领导首先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加强对党员、群众的无神论宣传教育,引导党员、群众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只有群众信奉党的理论,才会在内心认同党的主张,在行动上自觉跟党走。因此,我们的宣传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不仅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要注重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宣传不能流于形式,要做到贴近百姓生活,让群众易于理解和接受,比如防控疫情就是一个很好的科普机会,要学会化危为机,选好宣传载体。同时,巩固意识形态阵地不能只靠灌输,也要靠实打实的东西,关键是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为什么相对落后地区信教群众的多,一部分原因就是农村基础医疗保障跟不上,老百姓害怕生病,所以就求助各路神仙。革命战争年代,为什么老百姓支持红军和解放军,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分到土地。因此,只有把老百姓利益维护好,老百姓才会信你,才会跟着走。要让老百姓很直观地感受到党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和实事,拉近党群距离,这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其次,要用明确的目标、路线引领人。仅扛起“乡村振兴”四个字的大旗是不能让老百姓自愿跟你走的,要有具体的目标来吸引人,有具体的路径、办法让人相信是可行的,有明确的时间表让人相信是可期的,这是很考验领导水平的。因此,可以考虑制订个发展计划,就像“安民告示”一样让群众知道我们打算怎么干。发展计划一方面可以和上级战略规划进行对接,用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事项把上级的政策红利给承接下来,使其在我们xx村开花结果;

  另一方面也可对村本级的资源和事项进行统筹,做到一盘棋布局,使各项工作井井有条。制定发展计划也要坚持群众路线,发扬民主,只有群众真正参与制订了,意见被有效吸收了,推进的时候才会积极配合。(很多发达国家实施乡村振兴都十分注重微观层面的规划制定,当地居民参与规划制定,已成为农村区域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基本模式。如英国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怎样安排下水道,如何布置公共交通等事项,都需要与当地居民进行充分的沟通;

  日本地方政府通过建立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机制,广泛协调各方诉求,合作社负责人等不同主体共同参与农业农村规划制定和实施,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最后,要用生动的语言打动人。要想群众跟着走,就要说群众听得懂的话。毛主席曾指出:“我们是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也不学群众的语言,那就办不好”。他在实际工作中也是这么做的,将一些难懂的语句改成了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比如将“废除聘金聘礼,反对买卖婚姻”改为“讨老婆不要钱”,把“反对虐待儿童”改为“不准大人打小孩”,把“废除债务”改为“借了土豪的钱不要还”等。这样一改,群众一听就明白了。如今,干部宣传党的政策同样不能上下一般粗,用公文语言、人民日报语言来对付群众,要学会当“翻译”。乡村振兴战略、xxx建设中那么多名词,我们的干部首先要把内容吃透、加深理解,这样才能把党的惠民政策“翻译”成群众易于理解接受的语言,群众才会明白具体往哪走、愿意跟着走。

  二要解决好“带着干”的问题。心动不如行动,只有实干才能把规划图变为实景图。咱们xx村有x多人口,x名党员,建设好xx只靠党员是不行的,而要全村共同努力。党员首先要带头,苦活、累活要抢着干,有风险的事也不能让群众冒险,这是共产党员先锋队的性质决定的。年初疫情严重的时候,上海的张文宏医生在网上刷屏了,他把所有岗位的医生全都换下来,换成谁?换成科室里所有的共产党员,因为共产党员在宣誓的时候说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迎着困难上。张医生的作法之所以刷屏,就是因为群众对党员有期待,党员迎着困难上,群众才会跟着干。其次,要把群众发动起来,这是我们党重要的工作方法。今年是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70年前中美军事实力相差悬殊,而且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为什么能够战胜敌人,除了志愿军作战英勇外,还因为我们的党把全国人民动员起来了,把方方面面团结起来了。相反,9.18事变前,关东军才1万多人,而东北军将近20万人,日本人为什么敢动手,主要策划者之一板垣征四郎看透了当时的中国只是分散部落的集合,根本不具有现代国家的组织动员能力。大到一个国家是这样,小到一个村也是这样,要想干好工作,就不能仅靠党组织或党员单打独斗,而要点燃群众热情,把大家聚集到周围,带着大家一起干。

  三要解决好“怎么干”的问题。首先,要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发展地方经济,少不了“啃硬骨头”的精神和勇气,但在具体实施层面,还要“捡软柿子捏”。xx村要谋划发展,首先要考虑我们对比其它村落有什么优势,哪些赛道竞争对手比较少,然后再整合优势资源、抢占发展先机。这项工作不是哪个个人或企业能承担的,必须靠我们的党组织。比如,我们有万人xxx的民俗,能不能依托文化节融入商演、小吃、观光等商业元素?相对内地而言,xx历史文化资源较少,但我们xx却有xxx和吴xxx这个稀缺的文化元素,能不能挖掘一下xx的功绩设立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吸引党政军民学各单位前来参观?类似这些都可以思考。其次,要稳妥推进,防范风险。怎么搞旅游、做生意,可能村里面大多数人都是外行,项目付诸实施前,要充分论证,谋定后动。刚才汇报时提到,工作队先后携手省、市、区63家单位开展党建联手共建和齐抓共管,我们的项目要怎么搞,可以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必要时也可以到科研院所登门拜访,村里面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都有服务行业经验,也可以搞个座谈集思广益。实施时也尽量不要搞大面积上马,可以先搞个试点看看。先期试点可以采取合伙的形式,因为大家投的都是血汗钱,搞合伙可以分散风险,成功了大家都高兴,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至于伤了元气。这方面党员可以带头,增强大家的信心。最后,要广拓销路,把投入变现。这个问题虽然放在最后讲,但却是在谋划项目之初就应当充分考虑的,大家的一番忙活最终要落实在收入的增长上。酒香也怕巷子深,近来有不少地方的领导干部为了助力乡村经济搞起了直播带货,我们虽然不一定要照着样做,但可以借鉴思路。当前互联网经济正盛,以前我们旅游都是到一些传统景点,现在年轻人到外地习惯先打开手机,看看网上的排名。因此也导致了两极分化,“网红”景点、饭店人气爆满,排大长队,默默无名的地方更加无人问津。因此,我们要有互联网思维。此外,现在消费升级是潮流,我们可以在品质上稍微提高一点、超前一点,这样既可以摆脱低端的价格竞争,也可以加附加值,提高利润率。当然,以上都是我关于“怎么干”的思考,仅供大家参考,同志们身处一线,对于具体怎么干更有发言权。

  三、关于基层党建

  一要抓好班子建设。xx村的班子是一个光荣的集体,取得过很多荣誉。有关班子建设的具体要求,我在这里不多讲了,建议同志们认真读读毛主席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文章历久弥新,堪称经典,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此外,还要严格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的相关要求,把班子建好。这里我仅就集体领导谈一点理解。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之一,目的是促成群策群力。支部委员仅仅较好地完成了承担的具体任务,这只算做到了“群力”,如果局限于此,就是把自己等同于了普通党员。一个村子3000多人,村子的发展千头万绪,仅靠书记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支部委员要把自己的职责和身份更多体现在“群策”上,要在党建的方法、思路上贡献更多智慧,在乡村建设上多出主意。(一个好汉三个帮,不仅是我们共产党,古代开国帝王成就事业其实也是集体智慧。比如汉高祖刘邦的几次关键决策都是听了别人出的主意:一是郦食其建议夺取陈留县;

  二是张良劝说封韩信为齐王;

  三是楚汉划界鸿沟后,张良、陈平劝说趁机追击引兵东向的项羽;

  四是刘邦称帝后,欲建都洛阳,齐人刘敬建议,入都关中长安。)

  二要增强服务意识。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村干部和党员来说,就是要把群众的事放心上,把群众的利益当自家的利益维护好,大家思想上要绷紧这根弦。比如,乡村振兴战略、xxx建设有很多优惠政策,我们党员干部心里都要有本帐,哪家哪户什么情况、可以享受什么红利,哪个村民符合什么条件、可以争取下什么扶持政策,这些都要明明白白。群众可能对政策了解得不及时、理解得不深不透,我们党员干部都要主动上门讲解,帮助进行申报。什么叫“打通最后一公里”,就是说上级的惠民政策到了群众跟前不能戛然而止,要让符合条件的群众真正享受到。这是“脑勤”,此外,对于群众的事还要“腿勤”。村干部官很小,但在本村就是大的官。没什么事情,群众可能不找你,但一有事情,在群众心里,你就是他们的主心骨。邻里矛盾、生产生活遇到困难等大事小情都要来找你,上级方方面面的工作也要找你,只有经常跑东家到西家,接待上边,安排下边,磨破嘴跑细腿,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因此,作为村干部,要把自己当成村里事务的“大管家”,当成村民的“贴心人”,这才是正确的角色定位。

  三要坚持廉洁自律。农村基层干部直接与农民群众打交道,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农民群众的思想和情绪,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作为一名村干部,要自觉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这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三国演义中,曹操在评价袁绍时说过一句话叫: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能太贪婪,太注重物质方面的东西,否则就不可能有大的成就。在座的各位虽然身处农村一线,手里权力不大,但干的事业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xxx建设,一个也不小。当干部最大的收获不是物质利益,而是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后的成就感,这一点大家必须清醒。因此,必须做到洁身自爱,不被物役,廉以养德,坚守做人的情操不动摇,才能用好权,掌好权,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许多反面典型警示我们,任何形式的权钱交易,只能葬送自己,葬送我们的事业。古人讲得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谓大丈夫。我们是共产党的干部,以为人民谋利益为己任,民不畏吾严而畏吾廉,廉可以使我们明志,可以使我们气壮,廉是一个班子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的前提和保证。所以,我们都应当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争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乡村振兴主题党课讲稿篇3

  同志们:

  今年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月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当前全党上下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掀起了党史学习的热潮。根据区委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要求,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一堂党课,结合XX实际和具体工作就党史学习的重要意义、如何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前进力量与大家进行交流,具体讲以下两方面内容。

  汲取奋进力量 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教育专题党课讲稿

  一、立足出发点,深刻领会为什么学

  不忘来时路,才能走好前行路。百年党史不仅蕴含着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成就的致胜密码,也蕴藏着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强劲动力,学好党史对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百年党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鲜活教材。学习党史并深刻领悟我们党执政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深刻理解“从哪里来”的历史课题,是促进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途径,是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的必然要求。在这里我要提到出生在XX的著名马列主义哲学家、教育家XX老先生,他从青少年时期就逐步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他的著作《XXXXX》是他一生坚守理想信念,一心向党,致力于马克主义真理的教育传播的代表作。我们要学习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坚定信仰、坚守信念,时刻对标初心使命,始终保持对党忠诚,做一名矢志不渝、理想坚定的党员。

  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在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中我们明白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党领导中国改革的历史中我们明白了“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在党领导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中我们明白了“要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党史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瑰宝,向历史学习,汲取历史智慧,可以回答和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XX过去发展创业的历史中我们也可以得到开创未来的宝贵经验。比如位于XX的中国五百强企业XXXX,在创业之初只有X名员工和XX万元的固定资产,负债累累,XXX同志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和创业团队一起开展深入的市场调研,主动改革转型,勇于攻坚克难,加强科技创新,带领XXXX发展为全球领先的XXXX制造基地,回望来时的路,我们有许多经验思路可以回顾、总结、分析,这些都是指导我们面向未来创造新成绩的法宝。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能够使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在我党夺取全国胜利的前夕,毛主席曾在西柏坡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也在西柏坡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两个务必”。正因为我们党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从根本上杜绝固步自封、贪图享乐的不良思想,才跳出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在现实中,少数党员干部虽“一路向前”,却没有守护好这个“清白”的初衷,丢掉了信仰,被路边的风景诱惑,禁不住糖衣炮弹的进攻,在政治上变质,背离了初心,最终偏离了人生航线,教训深刻、令人深思。历史不仅提供经验,还提供教训,警醒我们要居安思危,保持头脑清醒,使我们不再重犯历史上曾经犯过的同类错误。

  二、明确落脚点,着力推动学出成效

  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我们要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推动学习成效转化为提升工作水平、促进个人成长的强大动力。

  在学史中打好为民服务“组合拳”。中央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通知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就是要号召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为民情怀,当好群众勤务员。村党支部作为基层最前沿,群众身边人,要切实发挥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中不断提升为群众服务的水平。要在“用情”上下功夫。懂得换位思考,充分理解群众所处的场合、心境、站位,在群众面前不摆架子,不讲套话、官话,而要讲群众听得懂的话、暖心的话,维系好干部群众之间的“鱼水之情”,让群众感受身边的温暖。要在“用心”上做文章。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多从细微处着眼,解决好民生关键小事,做到联系群众周密、服务群众周到;宣传引导群众时要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有效纾解群众情绪,引导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在“用力”上求实效。群众关心的问题就是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比如社保、住房、教育、养老、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等,党员干部要尽最大努力、尽最大可能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不能畏缩不前、知难而退,更不能有始无终、半途而废,坚持以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去群众幸福指数。

  在学史中砥砺实干担当“铁肩膀”。担当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学史力行最终的落脚点体现在创业干事担当上。作为新时代农村的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以实干担当检验党史学习的成效。要激发敢于担当的精神。我们某些村面临着经济底子不够强、治理不够规范、发展滞后等现实问题,村党员干部面对困难挑战要敢挑“重担子”、敢啃“硬骨头”、敢接“烫手山芋”,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劲,发扬钉钉子精神,积小胜为大胜,一步步向前推进工作。要培养善于担当的能力。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的工作方法,倾听群众呼声,摸清底数情况,找到问题的解法;打破“惯性思维”,敢于破旧立新,加强接受新兴事物能力,谋划发展新路子,搞活做强村集体经济,发挥“领头雁”效应带领村民致富。要保持狠抓落实的劲头。村作为最基层的治理单元,环境卫生、疫苗接种、村民服务、综合治理许多事情需要村两委去落实落地。坚持今日事今日毕,坚持“马上就办、马上办好”,坚决克服把“易事”拖成难事、把简单事拖成“繁杂事”的拖沓作风,不能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形成闭环管理工作方式。

  在学史中树立清正廉洁的“风向标”。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党历经风雨而本色不改,始终以刀刃向内的精神推进自我革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历史。新时代的党员要传承红色基因,永葆纯洁性,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时刻自重自省自警,做政治信念坚定、遵规守纪的明白人。要把“学规矩”和“守规矩”结合起来。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党员干部心中要有党纪国法,增强规矩意识。平时不仅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相关党内法规的学习,还要加强村集体小微权力运行流程、三资管理办法等权力制度的学习,同时做到理论指导实践,知行合一,用权不可任性,确保依法依规行政。要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经常用廉洁自律准则为自己的行为敲警钟,不断强化自律意识,做清正廉洁的带头人,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要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要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不要去。自觉接受其他党员监督,接受群众监督,虚心接受他人不同的意见,同时要监督提醒班子成员、身边人,防微杜渐,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要把“清廉村居”和“基层善治”结合起来。建设富有特色的清廉村居,在基层治理中融入清廉元素,创新三务公开方式,营造透明公正环境,引导群众共同参与治理,推进基层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把矛盾化解在发生地,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让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深入人心,使群众感受到监督在身边、清廉在身边。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同志们,党史是一座“富矿”,我们要源源不断从中汲取营养,学出信仰、学出担当、学出作风,以实际行动为XX镇乡村振兴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为_一百周年献礼!

  我就讲这么多,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多思考、多实践,谢谢大家!

乡村振兴主题党课讲稿篇4

 

  一、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是继脱贫攻坚后又一重大战略任务。脱贫攻坚的胜利标志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意味着在中华大地上不再存在绝对贫困现象。通俗来讲,绝对贫困指人的基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也就是吃穿住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基本需求都无法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要求所有人都达到高水平的小康,而是设立了摆脱绝对贫困的底线。到2020年底,“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正是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如期完成。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完成,我们就要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瓶颈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瓶颈在农村,需要解决长期存在的“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目前,农村现代化水平和现代化程度较低,解决“三农”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助于推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因为我国城市的现代化程度较高,城乡差距较大,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显得格外重要。

  什么是现代化?发达国家表现出明显的现代化特征。第一,城乡之间没有根本生活质量的差距。这是一个重要特征,城乡居民收入不能有太大差距。而我国2021年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5倍。第二,城镇化率较高。第三,城乡人口的分布与城乡创造的财富相适应。假如城市创造了90%的GDP,城市就应该养活90%的人,农村创造10%的GDP,农村就应该可以养活10%的人。如果农村创造的财富少,而大量人口集聚农村,那收入从哪儿来?现代化国家,从产业构成来看,第二、第三产业是主体,第一产业占的比重较低,但是第一产业非常重要,解决人最基本的吃饭问题。如果农业创造的财富不多,就不能让大量人口集聚农村。2019年中国农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是7.1%,而乡村常住人口达到了39.4%,且长期进城务工人员并未包含在内。可以看出,我国城乡人口分布与城乡创造财富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一方面,我们要通过乡村振兴使农村收入水平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大幅缩小;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向城市输送人口。这并不意味着要让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大城市,而是让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同步推进。以县城为中心,发展中小城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乡村,不仅可以发展农业,还可以发展与农业相关的其他产业,比如乡村旅游。

  我国发展面临“三大差距”问题。第一,城乡差距。尽管近些年我国愈发重视乡村,制定许多支持政策,城乡差距依然较大。除收入以外,影响生活质量的方方面面均存在明显差距。比如基础设施,城镇基础设施发达便利,而农村基础设施质量较差,有些地方刚刚通路,有些地区才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又如人居环境,文学作品中的乡村往往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真正的农村则不然。城市中的街心公园和道路绿化极大地提升了城市人居环境水平。近几年农村才开始深入推进“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再比如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城乡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很多农村居民倾向于让孩子到城市中接受教育。

  第二,区域差距。东西部之间、脱贫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均存在差距。差距体现在收入水平、就业机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

  第三,收入差距。一是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农村居民之间也存在差距。基尼系数是反映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数值介于0到1之间,数值越大,代表收入分配越不平等。2008年全国基尼系数达到最高点0.491,2020年降至0.468。国际上普遍将0.4作为分水岭,认为超过0.4则意味着差距过大。

  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的的乡村振兴,有利于缩小“三大差距”,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宏观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阶段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通过脱贫攻坚消除了绝对贫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基本建立起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第二阶段到2035年,我们要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三阶段到205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时要达到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从而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收入差距缩小到合理水平。所以,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方式。

  我们要对共同富裕的内涵和特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什么是富裕,富裕相对于贫穷,指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创造更多社会总财富。共同富裕,加了“共同”二字,显然是指要分享财富增加后带来的好处,财富不是被少数人占有,而是所有人都能分享到发展的成果。就像全面小康,共同富裕关乎所有人。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既包括物质层面,也包括精神层面,是指各方面都更加富足。所以,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只有创造更多的财富,把“蛋糕”做大,才能谈怎么分的问题。“蛋糕”怎么分,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问题。如果分得不公平,极有可能变成少数人的富裕。我们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这就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

  共同富裕是共享富裕。这也是共同富裕与富裕之间的区别,从总量看,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我国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但这都是总量富裕的体现,而不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必须考虑如何向所有人分配,使大家都能共享发展成果。

  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但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虽然共同富裕的目的是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发展的成果,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享受的都一样。一方面,平均分配并不合理,因为每个人的生产力水平不完全相同。另一方面,不能让少数人独占成果,尤其是不能让少数人以不道德的方式甚至是违法的手段垄断社会财富。在公平合理分配的基础上,共同富裕允许一定的差距存在。没有差距就没有动力,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是必要的,但过度公平影响效率。为了让大家积极努力工作,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就要允许差距在合理的范围内存在,要让努力工作、能力更强的人获得更多财富。

  共同富裕是过程富裕,但不是同步富裕。共同富裕是一个需要逐步实现的过程,中国仍然存在“三大差距”,不可能实现同步富裕,要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让先富带后富,让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城市已经发展得越来越好了,集聚了大量财富,今后要让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

  二、如何缩小“三大差距”

  (一)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乡村振兴包括五个方面的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最终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大量政策支持,未来几年,政策要向农村倾斜。

  完善财政支出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在农村地区的支出,将土地出让收益的一半投向农村。土地出让收益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以前土地出让收益大多用于城市建设,今后将着重用于加快农村发展。

  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农村后,要大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道路。虽然这些年农村道路得以改善,但有些质量较差,要进一步通路、扩路、修建机耕道,为未来开展规模化、xx化生产奠定基础。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大幅降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生活质量。

  推动农村地区优化产业结构。比如,发展乡村旅游。这也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种方式。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等农旅结合产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渠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让更多人不仅可以留在农村,还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大力建设流通设施。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进鲜活农产品低温处理和产后减损。通过建设冷链物流设施,有效增加农产品的销售半径,大幅提高农产品的价值。

  财政主要支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产业发展不能完全依赖财政,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产品创新,让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资本更好对接农村资金需求。贷款难,是农村长期以来面临的问题。因为中国的土地制度与其他国家不同,其他国家采用私有制,我国土地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所以无法将土地作为贷款的抵押品。我们需要在价值链中创造金融信贷机会。因全球气候变暖,需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绿色金融和碳交易中是否存在农业发展的空间。创新服务方式,基于农村分布较为分散的特点,可在农村发展互联网金融,以此降低金融服务成本。这些可以创新的方面,需要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门通力合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提供坚实的土地支持政策。任何建设都需要大量土地,很长时间以来建设用地主要用来支持城市的发展,现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需要出台更多利于农村发展的土地政策。在农村,有很多处于荒废状态的宅基地,可以寻求合适的方式以合理的价格入市交易。未来需要推出合适的政策,推动农村建设用地发展。

  除上述政策支持以外,农村产业发展还需要依靠市场主体发挥作用。现在农村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比如家庭农场、合作社,以及其他龙头企业等。一方面我们要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在农村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引进第二第三产业的市场主体,提供其在农村创业的条件。但同时,也要注意支持能人大户的方式,不能因政策支持人为地扩大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能只是简单地将大量资源堆积到能人大户身上,应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低收入群体也能享受到政策支持带来的成果。第一,直接生产带动。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通过不同的发展模式让农民加入生产发展链条中,增加其发展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低收入群体发展动力,增加产业发展收入。第二,提供就业岗位。产业发展起来后,用工需求就会增加,从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工资性收入。未来农村里的多数人会与城市一样,以就业来获得收入。为低收入群体提供稳定就业岗位,有助于加快低收入群体的发展进度。这也是脱贫攻坚期间产生的机制,让能人大户带动低收入群体更快发展。第三,资产收益带动。企业可以通过让农户以土地、房产、资金等方式入股,增加农户的资产收益。在产业发展、农村收入总体增加的过程中,我们要提前考虑到如何让更多人共享到增长的财富。

  发展农村社会组织。以养老为例,现在农村老年人很多,农村养老问题越发紧迫,如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使其也能共享到发展成果,是我们当下需要考虑的问题。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老人的意愿也不同,所以不能只采用一种养老方式。对于“五保户”的老人来说,集中养老可能是最优选择。但对于普通家庭的老人来说,居家养老或许更为合适。居家养老的成本更低,住房和生活设施都不需要额外支出,但同时也面临很多实际困难,比如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无法自己解决基本生活需求。未来需要考虑“居家养老+社会服务”的模式,让老人既能在家里养老,又能得到较好照料。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在村里建立社会服务机构。由家庭、社会服务组织、政府三方合作,共同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前制定发展规划时,城市只负责城市,乡村只负责乡村,未来城市和乡村要同步考虑。比如供水,以前城市的自来水都是统一处理的,而农村则是自己解决供水,未来则要一体规划。交通、教育、医疗等都是未来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未来要加快全国低保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以推动缩小城乡差距。

  (二)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完善区域性开发相关政策,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重点是支持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比如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对贫困地区长期以来的扶贫政策。现在乡村振兴主要的难点在中西部的农村地区,未来我们要重点支持中西部的农村地区。2021年我国确定了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未来我国还会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县。

  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脱贫攻坚时就特别强调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比如西部地区很多地方没有平整的土地,很难发展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且无法与平原地区竞争,这时候就要发展特色产业,让每一亩土地创造更高的价值。

  在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网络、金融等方面加大投入,补足中西部地区的短板,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发展特色产业需要引入能人大户,只有把这些都改善以后,生产成本才会降低,效率才会提高,才能增加中西部地区对市场主体的吸引力。

  合理安排西部地区未来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不是只有看得见的产品才是产品,碳交易也是今后重要的创收方式,西部地区恰恰在这一方面有足够的优势。比如,利用新能源节省碳排放,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和发展碳交易市场创收。

  借鉴易地扶贫搬迁的经验,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脱贫攻坚期间,五年内易地扶贫搬迁总人口达到1000万人。总体来说,成果相当突出。未来,西部地区发展城镇化,可以借鉴易地搬迁的经验。

  (三)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构建针对弱势群体精准施策的帮扶措施。农村弱势群体主要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大病患者、儿童和城镇中工作不稳定的流动人口。针对老年人,重点探索“居家养老+社会服务”的模式,比如有些农村开设爱心食堂,方便那些做饭有困难的老人,今后也可针对距离较远的老人拓展送饭上门的服务。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采取综合照料的模式,形成政府支持一部分、家庭负担一部分的机制。前段时间,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试行针对失能与半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险。

  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虽然大部分农村设立了卫生室,但大多质量不高。未来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一方面培养更多合格的医生到农村去,另一方面利用信息化技术,采用远程医疗的方式,方便城里的医院服务农村。教育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在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探索远程教育的方式,通过同步课堂让城里优秀的老师能同步教导农村学生。

  实施发展型低收入群体救助政策。针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老年人,尽可能多地为其创造就业机会。比如,脱贫攻坚期间,通过建立扶贫车间,将就业岗位放在农村,增加了农村的就业机会,并通过一些机制,让企业优先聘用这些弱势群体。针对不同群体需采用不同方式,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体,就要考虑如何帮助其充分发挥能力。除建立扶贫车间以外,我们还创造了很多方式,如扶贫工厂、扶贫微工厂等,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放到农村,把就业机会优先提供给这些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体,让他们有收入。在扶贫车间里面干活的有80多岁的老人,因为按件结算,既可以在车间干活,也可以拿回家干活,工作时间较为灵活,虽然一天挣得并不多,但是老人家也愿意。针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群体,通过不断调整低保政策,使其也能够提升生活质量。但是不能只有收入,还需持续提供社会服务,要为其将来长久考虑。所以,要针对不同弱势群体出台不同的针对性的政策,使弱势群体也能发展得更快更好。

  促进共同富裕一定要关注重点群体:城市和农村比,重点关注农村;东中西部相比,重点关注西部及部分中部地区;人与人之间相比,重点关注低收入群体。只有让这些重点群体发展得更快更好,才能够实现共同富裕。所以,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一定要格外关注重点群体,促进我国实现以共同富裕为基础的全面现代化。

  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我们要充分利用三次分配机制,使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得到更快地改善和提高。初次分配要发挥好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能,注重保护相对收入较低的群体的合法权益。初次分配主要依靠市场机制,但在低收入群体合法权益受到破坏时政府就要行使好监管职能,保护低收入群体的合法权益。

  完善个人所得税和社保缴费,降低低收入人口的税收和社保负担。二次分配主要依靠政府调节,要建立完善的税收体系,降低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这方面我们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分配机制的设计,可以参考日本的做法。日本医保的缴纳费用依据收入水平,按比例缴纳,也就是说,收入越高缴纳的费用就越高,但享受到的医疗服务则没有太大差别。

  健全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保险标准,避免老年人口因收入较低导致的生活困难。现在农村的养老保险金太低了,有的地方一个月只有100元,所以需要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标准,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质量。

  规范低保、“五保”和其他社会救助标准,提高转移支付在收入再分配中的作用。低保和其他救助在农村执行时应该更加精准,有时候覆盖面太宽,因为有些家庭的条件并不是很差。低保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家庭的总收入低到一定程度,才能享受低保。

  鼓励和发展慈善公益事业,完善三次分配机制。一个国家越发达,三次分配也就越重要,三次分配主要依靠慈善组织发挥作用。我们要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到慈善公益事业中去,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慈善事业的监管。慈善事业发展得好,监管到位,有助于缩小差距。

  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缩小“三大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希望到2050年时农村和城市之间没有根本性生活质量的差距,东中西部差距大幅缩小,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大幅度缩小。

乡村振兴主题党课讲稿篇5

 

  一、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是继脱贫攻坚后又一重大战略任务。脱贫攻坚的胜利标志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意味着在中华大地上不再存在绝对贫困现象。通俗来讲,绝对贫困指人的基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也就是吃穿住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基本需求都无法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要求所有人都达到高水平的小康,而是设立了摆脱绝对贫困的底线。到2020年底,“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正是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如期完成。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完成,我们就要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瓶颈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瓶颈在农村,需要解决长期存在的“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目前,农村现代化水平和现代化程度较低,解决“三农”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助于推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因为我国城市的现代化程度较高,城乡差距较大,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显得格外重要。

  什么是现代化?发达国家表现出明显的现代化特征。第一,城乡之间没有根本生活质量的差距。这是一个重要特征,城乡居民收入不能有太大差距。而我国2021年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5倍。第二,城镇化率较高。第三,城乡人口的分布与城乡创造的财富相适应。假如城市创造了90%的GDP,城市就应该养活90%的人,农村创造10%的GDP,农村就应该可以养活10%的人。如果农村创造的财富少,而大量人口集聚农村,那收入从哪儿来?现代化国家,从产业构成来看,第二、第三产业是主体,第一产业占的比重较低,但是第一产业非常重要,解决人最基本的吃饭问题。如果农业创造的财富不多,就不能让大量人口集聚农村。2019年中国农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是7.1%,而乡村常住人口达到了39.4%,且长期进城务工人员并未包含在内。可以看出,我国城乡人口分布与城乡创造财富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一方面,我们要通过乡村振兴使农村收入水平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大幅缩小;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向城市输送人口。这并不意味着要让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大城市,而是让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同步推进。以县城为中心,发展中小城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乡村,不仅可以发展农业,还可以发展与农业相关的其他产业,比如乡村旅游。

  我国发展面临“三大差距”问题。第一,城乡差距。尽管近些年我国愈发重视乡村,制定许多支持政策,城乡差距依然较大。除收入以外,影响生活质量的方方面面均存在明显差距。比如基础设施,城镇基础设施发达便利,而农村基础设施质量较差,有些地方刚刚通路,有些地区才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又如人居环境,文学作品中的乡村往往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真正的农村则不然。城市中的街心公园和道路绿化极大地提升了城市人居环境水平。近几年农村才开始深入推进“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再比如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城乡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很多农村居民倾向于让孩子到城市中接受教育。

  第二,区域差距。东西部之间、脱贫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均存在差距。差距体现在收入水平、就业机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

  第三,收入差距。一是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农村居民之间也存在差距。基尼系数是反映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数值介于0到1之间,数值越大,代表收入分配越不平等。2008年全国基尼系数达到最高点0.491,2020年降至0.468。国际上普遍将0.4作为分水岭,认为超过0.4则意味着差距过大。

  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的的乡村振兴,有利于缩小“三大差距”,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宏观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阶段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通过脱贫攻坚消除了绝对贫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基本建立起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第二阶段到2035年,我们要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三阶段到205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时要达到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从而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收入差距缩小到合理水平。所以,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方式。

  我们要对共同富裕的内涵和特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什么是富裕,富裕相对于贫穷,指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创造更多社会总财富。共同富裕,加了“共同”二字,显然是指要分享财富增加后带来的好处,财富不是被少数人占有,而是所有人都能分享到发展的成果。就像全面小康,共同富裕关乎所有人。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既包括物质层面,也包括精神层面,是指各方面都更加富足。所以,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只有创造更多的财富,把“蛋糕”做大,才能谈怎么分的问题。“蛋糕”怎么分,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问题。如果分得不公平,极有可能变成少数人的富裕。我们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这就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

  共同富裕是共享富裕。这也是共同富裕与富裕之间的区别,从总量看,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我国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但这都是总量富裕的体现,而不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必须考虑如何向所有人分配,使大家都能共享发展成果。

  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但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虽然共同富裕的目的是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发展的成果,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享受的都一样。一方面,平均分配并不合理,因为每个人的生产力水平不完全相同。另一方面,不能让少数人独占成果,尤其是不能让少数人以不道德的方式甚至是违法的手段垄断社会财富。在公平合理分配的基础上,共同富裕允许一定的差距存在。没有差距就没有动力,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是必要的,但过度公平影响效率。为了让大家积极努力工作,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就要允许差距在合理的范围内存在,要让努力工作、能力更强的人获得更多财富。

  共同富裕是过程富裕,但不是同步富裕。共同富裕是一个需要逐步实现的过程,中国仍然存在“三大差距”,不可能实现同步富裕,要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让先富带后富,让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城市已经发展得越来越好了,集聚了大量财富,今后要让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

  二、如何缩小“三大差距”

  (一)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乡村振兴包括五个方面的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最终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大量政策支持,未来几年,政策要向农村倾斜。

  完善财政支出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在农村地区的支出,将土地出让收益的一半投向农村。土地出让收益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以前土地出让收益大多用于城市建设,今后将着重用于加快农村发展。

  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农村后,要大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道路。虽然这些年农村道路得以改善,但有些质量较差,要进一步通路、扩路、修建机耕道,为未来开展规模化、xx化生产奠定基础。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大幅降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生活质量。

  推动农村地区优化产业结构。比如,发展乡村旅游。这也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种方式。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等农旅结合产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渠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让更多人不仅可以留在农村,还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大力建设流通设施。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进鲜活农产品低温处理和产后减损。通过建设冷链物流设施,有效增加农产品的销售半径,大幅提高农产品的价值。

  财政主要支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产业发展不能完全依赖财政,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产品创新,让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资本更好对接农村资金需求。贷款难,是农村长期以来面临的问题。因为中国的土地制度与其他国家不同,其他国家采用私有制,我国土地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所以无法将土地作为贷款的抵押品。我们需要在价值链中创造金融信贷机会。因全球气候变暖,需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绿色金融和碳交易中是否存在农业发展的空间。创新服务方式,基于农村分布较为分散的特点,可在农村发展互联网金融,以此降低金融服务成本。这些可以创新的方面,需要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门通力合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提供坚实的土地支持政策。任何建设都需要大量土地,很长时间以来建设用地主要用来支持城市的发展,现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需要出台更多利于农村发展的土地政策。在农村,有很多处于荒废状态的宅基地,可以寻求合适的方式以合理的价格入市交易。未来需要推出合适的政策,推动农村建设用地发展。

  除上述政策支持以外,农村产业发展还需要依靠市场主体发挥作用。现在农村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比如家庭农场、合作社,以及其他龙头企业等。一方面我们要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在农村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引进第二第三产业的市场主体,提供其在农村创业的条件。但同时,也要注意支持能人大户的方式,不能因政策支持人为地扩大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能只是简单地将大量资源堆积到能人大户身上,应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低收入群体也能享受到政策支持带来的成果。第一,直接生产带动。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通过不同的发展模式让农民加入生产发展链条中,增加其发展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低收入群体发展动力,增加产业发展收入。第二,提供就业岗位。产业发展起来后,用工需求就会增加,从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工资性收入。未来农村里的多数人会与城市一样,以就业来获得收入。为低收入群体提供稳定就业岗位,有助于加快低收入群体的发展进度。这也是脱贫攻坚期间产生的机制,让能人大户带动低收入群体更快发展。第三,资产收益带动。企业可以通过让农户以土地、房产、资金等方式入股,增加农户的资产收益。在产业发展、农村收入总体增加的过程中,我们要提前考虑到如何让更多人共享到增长的财富。

  发展农村社会组织。以养老为例,现在农村老年人很多,农村养老问题越发紧迫,如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使其也能共享到发展成果,是我们当下需要考虑的问题。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老人的意愿也不同,所以不能只采用一种养老方式。对于“五保户”的老人来说,集中养老可能是最优选择。但对于普通家庭的老人来说,居家养老或许更为合适。居家养老的成本更低,住房和生活设施都不需要额外支出,但同时也面临很多实际困难,比如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无法自己解决基本生活需求。未来需要考虑“居家养老+社会服务”的模式,让老人既能在家里养老,又能得到较好照料。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在村里建立社会服务机构。由家庭、社会服务组织、政府三方合作,共同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前制定发展规划时,城市只负责城市,乡村只负责乡村,未来城市和乡村要同步考虑。比如供水,以前城市的自来水都是统一处理的,而农村则是自己解决供水,未来则要一体规划。交通、教育、医疗等都是未来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未来要加快全国低保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以推动缩小城乡差距。

  (二)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完善区域性开发相关政策,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重点是支持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比如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对贫困地区长期以来的扶贫政策。现在乡村振兴主要的难点在中西部的农村地区,未来我们要重点支持中西部的农村地区。2021年我国确定了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未来我国还会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县。

  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脱贫攻坚时就特别强调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比如西部地区很多地方没有平整的土地,很难发展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且无法与平原地区竞争,这时候就要发展特色产业,让每一亩土地创造更高的价值。

  在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网络、金融等方面加大投入,补足中西部地区的短板,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发展特色产业需要引入能人大户,只有把这些都改善以后,生产成本才会降低,效率才会提高,才能增加中西部地区对市场主体的吸引力。

  合理安排西部地区未来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不是只有看得见的产品才是产品,碳交易也是今后重要的创收方式,西部地区恰恰在这一方面有足够的优势。比如,利用新能源节省碳排放,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和发展碳交易市场创收。

  借鉴易地扶贫搬迁的经验,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脱贫攻坚期间,五年内易地扶贫搬迁总人口达到1000万人。总体来说,成果相当突出。未来,西部地区发展城镇化,可以借鉴易地搬迁的经验。

  (三)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构建针对弱势群体精准施策的帮扶措施。农村弱势群体主要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大病患者、儿童和城镇中工作不稳定的流动人口。针对老年人,重点探索“居家养老+社会服务”的模式,比如有些农村开设爱心食堂,方便那些做饭有困难的老人,今后也可针对距离较远的老人拓展送饭上门的服务。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采取综合照料的模式,形成政府支持一部分、家庭负担一部分的机制。前段时间,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试行针对失能与半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险。

  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虽然大部分农村设立了卫生室,但大多质量不高。未来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一方面培养更多合格的医生到农村去,另一方面利用信息化技术,采用远程医疗的方式,方便城里的医院服务农村。教育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在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探索远程教育的方式,通过同步课堂让城里优秀的老师能同步教导农村学生。

  实施发展型低收入群体救助政策。针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老年人,尽可能多地为其创造就业机会。比如,脱贫攻坚期间,通过建立扶贫车间,将就业岗位放在农村,增加了农村的就业机会,并通过一些机制,让企业优先聘用这些弱势群体。针对不同群体需采用不同方式,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体,就要考虑如何帮助其充分发挥能力。除建立扶贫车间以外,我们还创造了很多方式,如扶贫工厂、扶贫微工厂等,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放到农村,把就业机会优先提供给这些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体,让他们有收入。在扶贫车间里面干活的有80多岁的老人,因为按件结算,既可以在车间干活,也可以拿回家干活,工作时间较为灵活,虽然一天挣得并不多,但是老人家也愿意。针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群体,通过不断调整低保政策,使其也能够提升生活质量。但是不能只有收入,还需持续提供社会服务,要为其将来长久考虑。所以,要针对不同弱势群体出台不同的针对性的政策,使弱势群体也能发展得更快更好。

  促进共同富裕一定要关注重点群体:城市和农村比,重点关注农村;东中西部相比,重点关注西部及部分中部地区;人与人之间相比,重点关注低收入群体。只有让这些重点群体发展得更快更好,才能够实现共同富裕。所以,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一定要格外关注重点群体,促进我国实现以共同富裕为基础的全面现代化。

  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我们要充分利用三次分配机制,使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得到更快地改善和提高。初次分配要发挥好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能,注重保护相对收入较低的群体的合法权益。初次分配主要依靠市场机制,但在低收入群体合法权益受到破坏时政府就要行使好监管职能,保护低收入群体的合法权益。

  完善个人所得税和社保缴费,降低低收入人口的税收和社保负担。二次分配主要依靠政府调节,要建立完善的税收体系,降低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这方面我们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分配机制的设计,可以参考日本的做法。日本医保的缴纳费用依据收入水平,按比例缴纳,也就是说,收入越高缴纳的费用就越高,但享受到的医疗服务则没有太大差别。

  健全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保险标准,避免老年人口因收入较低导致的生活困难。现在农村的养老保险金太低了,有的地方一个月只有100元,所以需要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标准,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质量。

  规范低保、“五保”和其他社会救助标准,提高转移支付在收入再分配中的作用。低保和其他救助在农村执行时应该更加精准,有时候覆盖面太宽,因为有些家庭的条件并不是很差。低保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家庭的总收入低到一定程度,才能享受低保。

  鼓励和发展慈善公益事业,完善三次分配机制。一个国家越发达,三次分配也就越重要,三次分配主要依靠慈善组织发挥作用。我们要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到慈善公益事业中去,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慈善事业的监管。慈善事业发展得好,监管到位,有助于缩小差距。

  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缩小“三大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希望到2050年时农村和城市之间没有根本性生活质量的差距,东中西部差距大幅缩小,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大幅度缩小。

乡村振兴主题党课讲稿篇6

  大家好!我是XXXX,今天很高兴来到与党员同志们一起学习交流。根据要求,我与大家学习交流农村党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一些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重要时间节点,即三个重要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这些重要进展包括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等。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决定性进展包括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等。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党的十九大上作出的战略决策。在我看来,要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力量来自党员”。这为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有先天的优势。农村党员身处农村基层第一线,与农村群众联系最密切、关系最亲近,是农村群众最可靠、最亲密的贴心人。所以,农村党员要坚定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加注重实践实干实效的要求,从严抓好落实,将自己的“微能量”汇聚成作用发挥的“强气场”。

  党员是乡村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改革开放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受到市场经济驱利性的影响,一些党员的先进性有所下降,身份意识弱化,混同于普通群众,“平常的时候看不出来,关键的时候站不出来,危难的时候豁不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支力量在一些地方被忽视,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16日至18日在考察河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指出:有的县退出了贫困县序列,贫困帽子摘了,攻坚精神不能放松。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脱贫攻坚既要扶智也要扶志,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建立造血机制,增强致富内生动力,防止返贫。要发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要脱贫,而且要致富,继续在致富路上奔跑,走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脱贫攻坚是一项深得人民拥护的民心工程。党的政策再好,也靠大家去落实。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把党中央提出的重大任务转化为基层的具体工作,抓牢、抓实、抓出成效。

  推动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为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我认为我们村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农村党员“亮身份、作表率”活动,通过在农村党员家外悬挂“共产党员户”标识牌,村“两委”干部在上班以及外出工作期间统一佩戴党徽等,亮出党员身份,激发党员干部荣誉感、责任感。

  党员细胞有生机,党的肌体才有活力,农村党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乡村振兴”需要基层党员“敢为人先”。最了解基层的莫过于基层工作者,而基层党员作为基层干部的“标杆”,应该抢先发现当地发展阻力、农民生活需求,及时思考制定解决方案,发挥创新能力,敢想敢做敢担当,不做“晒太阳”的党员,做一名“敢为人先”的合格党员。“乡村振兴”需要基层党员“先苦后甜”。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前线,如何“克服前线阻力,为后方建设扫清障碍”是我们基层党员不可推却的责任。这就需要我们基层党员发挥吃苦耐劳精神,扎根一线,不畏困难,尽己所能,不隐瞒问题,不逃避问题,不懈怠问题,不怕麻烦,积极寻找解决问题出路。“乡村振兴”需要基层党员“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农村工作,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掌握政策方向,明确目标路线,理清工作清单,抓住问题主要矛盾,做好解决方案,这样才能少走弯路、事半功倍,加快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需要基层党员“先为人师”。农村大部分群众由于条件限制,思想素质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往往给相关政策落实带来阻力。作为基层党员,应该发挥教育宣传作用,积极为基层群众宣传新政策、新规定,积极为基层群众答疑解惑,解放农村固化思想,让“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人心,调动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于新时期新农村建设中来。

  首先,农村党员必须带头执行村“两委”的决议。基层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都要走相应的程序(例如“四议两公开”)。一般来说,经过这样的程序,作出的决议、决定符合全村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农村党员理应带头执行。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党员执行决议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决议在全村的实施成效。

  其次,农村党员必须时刻注意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包括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级环境整治、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村域扶贫帮困、村务财务监督等等,农村党员必须积极参与其中并发挥相应作用。农村党员还要深入群众,向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加强舆论引导,带动群众共同执行决议,实现全村党员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农村党员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时刻注意言行,在村庄环境整治、良好风尚引导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例如带头不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带头节俭操办婚丧事宜,带头抵制赌博、酒驾、不孝顺父母等歪风邪气,并同这些歪风邪气进行坚决斗争,切实做到“平常的时候看得出来,关键的时候站得出来,危难的时候豁得出来”。

  再次,农村党员必须紧密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中,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切实践行好群众路线。要深入联系群众,除了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村两委的决定,还要经常了解民情民意,掌握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并将相关信息反馈到全村党员会议、党员代表会议,为村两委在经济社会方面作出正确决策提供有益的信息咨询。农村党员要关心村民群众的疾苦,在帮扶困难群众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农村党员要自觉接受全村群众的监督,在现行的先锋指数测评基础上,主动征求群众的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自我,真正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时代是出题人,我们党员干部是答卷人,而广大人民群众是阅卷人,社会主义建设试卷答得好不好还得人民群众说了算。基层党员作为农村建设的“领头人”,更应该发挥“先锋作用”,尽心尽力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加快推进农村经济、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等方面的变革,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为如期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我今天的交流发言的内容就是这些,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乡村振兴主题党课讲稿篇7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年x月x日—x日,在去年脱贫攻坚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未来的殷切期望,也为我们下一步工作开展作出了明确指示。近年来,x村能紧紧抓住乡村振兴这个关键,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同步合拍、同向共进,x村党支部组织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尤其是支部书记x同志在线上直播,为吊瓜代言,向全国推介x镇的特色农副产品,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切实做到了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下面,按照活动安排,我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大家作个辅导,也是一次微党课,更是与x村的各位党员同志共同交流。

  一、强基固本,提升村级组织“组织力”

  “给钱给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开展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关键是落实在基层组织建设上。要坚持党建引领,使基层组织“强”起来。村党组织书记选的好不好、班子配的强不强,决定了我们这个村能不能发展的好。大家都知道,年底我们即将启动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这次换届首次与县乡党委换届衔接进行,并且“两委”班子的任期也改为5年,时间紧、任务重、难度也大。作为现任的班子,一定要注重从党员致富带头人、选调生、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优秀群体中培育村党组织书记人选。要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把政治上靠得住、与群众贴得近、工作中过得硬的最优秀的党员群众选拔为村“两委”干部人选或者作为村级后备人才持续培养。对于换届后备人选,我们村上要抓紧摸底培养,做到心中有数、眼中有人,为“用”而“备”。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希望大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各类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

  二、寓教于乐,增强乡村治理“思想力”

  农村党员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核心力量,加强农村基层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是促进和推动村级工作高效、有序、精准实施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脱贫致富工作的重要力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支部要扎实做好发展农村党员工作,优化细化党员队伍年龄、学历及综合素质水平占比,从源头入手,培养更加年轻更加充满活力,思想觉悟更高的农村党员队伍。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村干部和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微信群、QQ群等平台,加强党员日常学习、教育培训、冬季轮训,严格流动党员管理;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上门“送学习送关怀”。同时,还要开展农村产业带头人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业实用技术线上培训“三个行动”,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三、产业带动,铸造乡村振兴“驱动力”

  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产业引领是出路。针对农村组织化程度低、传统生产模式落后等现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改革发展的作用,加强统筹规划,大力扶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合作社,支持农民创业就业,用党建融合资源、用活资源,让农村资源要素充分活起来,凝聚起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近些年,x村积极探索,用心推进,有效利用本村环境优美、村居整洁、城郊毗邻、产业丰富、文化底蕴浓厚等优势,整合x村农耕文化园、文化大院、广场舞队及完善的基础设施等有利资源,探索实施了“公益助学+亲子互动+文化体验+观光采摘+休闲饮食”一条龙式的新型产业模式,并通过支部、合作社及社会企业的共同参与逐步走向成熟。但是同志们一定不能骄傲,要在前一阶段基础上继续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认真审核把关、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算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和保值增值。还要积极对接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以农业强促进乡村美、带动农民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四、乡风引领,激发基层治理“原动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满足精神需求。特别是在乡村居民生活水平已经接近全面小康、衣食住行已经不成问题的现阶段,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就显得更为重要,也更为迫切。要大力开展“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最美庭院”、“脱贫示范户”等评选活动,在全村上下推行孝老爱亲、团结邻里、抵制高额彩礼、简办宴席和红白事、脱贫致富、讲究卫生的良好村风。要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积极倡导勤俭节约的价值理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基层群众转变观念,自觉摒弃陈规陋习,以实际行动推动移风易俗,营造文明健康、向善向上的民俗乡风。

乡村振兴主题党课讲稿篇8

 

  大家好!20xx年XX月XX日至XX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XX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也都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是一次规格非常高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次讲话,是未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非常重要的纲领性文件。这次会议释放出X个重大信号。

  一、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这是一个重要的判断。

  我们党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目标的党。中国特色也可以说是中国之治或者中国的制度优势,是中国的治理经验。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xx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就是为建党100周年送上的一份最大贺礼。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未来三十年,我们还得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去完成这个奋斗目标。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中央的判断是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解决了近一亿人口的贫困问题,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提出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提出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来搞脱贫攻坚,还有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以XX市为例,对口帮扶XX省XX个贫困县全都“摘帽”。另外,还有“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可以说是党政军齐动员。

  20XX年X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20xx年X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我的理解是,这是我们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一个非常好的传统,这个“大事”就是“三农”问题,体制就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型举国体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目标是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未来的乡村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山清水秀风光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成立以后,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政权是因为什么?当年我们党提出农村包围城市,发动农民革命,最后夺取了政权。农民对我们党有着天然的感情,我们党也是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农民率先拉开改革大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全面进步。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起步的,准确来说是从XX村起步的。从XX村到XX,再是XX,最后推广到全国,农村改革的成功为我们国家的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过去几年,我们做的一些主要工作有: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大台阶,农民收入较20XX年翻一番多,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贫困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20xx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既是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试点的最后一年,也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2021年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第一年。未来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来推动乡村振兴,这个国家战略的规格很高。其实,早在20XX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我们知道,这也是我们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或者叫作新型举国体制。

  只有非常重大的问题才可能举全党与全社会之力来推动。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未来的乡村振兴与过去脱贫攻坚战一样,党政军齐动员,一级一级书记一起抓来促进我们国家的乡村振兴。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乡村振兴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所以,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二、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判断。

  我们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都跟农业农村有密切关系。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不能有贫困人口,所以在过去X年,国家打了一场脱贫攻坚战,解决了近一亿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20xx年年底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向建党10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其实,早在20XX年,党的重要文件中就提出来“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了,那是为了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

  把乡村振兴上升到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让全国人民都来帮助农村、建设农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我们农村X亿多农民每个家庭都有一块地,有一块宅基地、有一块承包地,这就是我们的“压舱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20xx年X月,李克强总理在XX届全国人大X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会上披露:“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是X万元人民币,但是有X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XXXX元左右”。我认为,这X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主要集中在农村。我想如果未来把这X亿人的内需激发出来,那么整个国家的发展就会不一样。怎么激发出来?这需要国家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用大历史观来看“三农”问题我们会发现,历朝历代农民起义的原因都是因为没有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像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只有中国共产党解决了几千年来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的绝对贫困问题。我们只有深刻理解“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我们这个党,通过发动农民、通过农村包围城市、通过土地革命获取政权。我们这个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农耕传统的大国。过去,国家政权的更迭都是因为没有解决好“三农”问题。现在,我们是一个世界大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只有农业、农村、农民稳定了,我们这个国家才安定。

  我们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就是因为我们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吃不饱问题。现在,我们通过脱贫攻坚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他们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

  础依然在农村。我认为确实是这样的。现在,我们14亿人口有9亿农民,农民的收入和城市居民的相比是X比X。怎么把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怎么让农村的公共服务、软硬件设施跟城市的差距缩小,我们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三、“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实际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还是有区别的。

  一是目标不一样。脱贫攻坚是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乡村振兴是解决农民的富裕富足的问题。

  二是数量不一样。脱贫攻坚主要是解决近一亿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乡村振兴是解决X亿农民的富有问题,要跟X亿多城市居民一样富有起来。三是对象不一样。脱贫攻坚是集中在XX.X万个贫困村,乡村振兴是集结所有XX万个行政村,后者数量是前者的X倍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继续精准施策。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社会管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四、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X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对搬迁群众怎么稳得住?没有劳动能力的医保兜底,有劳动能力的通过培训让他获得新的就业岗位。所以,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X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20xx年X月X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不能撤。因为有不少的贫困县脱帽之后,如果后续的各种政策没跟上,可能会重新回到贫困状态。中央提出“四个不摘”政策,就是让脱贫变得可持续性。

  20xx年X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X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这个政策是给已经脱贫县定心丸。他强调,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全国XXX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在过去的X年按照逐步有序退出,到20xx年年底已全部退出了。但是,可以通过X年过渡期来保持脱贫成果可持续性。

  五、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他从土地、农业科技、农民种粮积极性、党政同责等方面作出重要指示,覆盖了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还回应了生猪生产、餐饮浪费等大家关心的问题。过去,我国的粮食安全一直是“米袋子”省长负责,中央这次提出“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

  什么是粮食安全主动权?就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严防死守XX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

  20xx年XX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就是因为部分地区出现耕地“非粮化”倾向,一些地方把农业结构调整简单理解为压减粮食生产,一些经营主体违规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一些工商资本大规模流转耕地改种非粮作物等,这些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将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很重要。我们国家建立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科学合理划定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功能区和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

  过去,我们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后来,研究发现化肥是一个“凶手”,长期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失去黏度,一下雨就水土就流失。所以,我们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要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恢复,促进产业稳定发展。要支持企业走出去。要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20xx年,国家非常重视餐饮浪费,并通过立法来减少浪费。

  实际上,我们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非常重视粮食安全。为了国家的粮食安全,粮食价格要保持稳定。怎么保持粮食价格稳定?可以通过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通过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这些都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核心内容。

  六、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推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有一些非常好的政策,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深度贫困地区增减挂钩指标跨省交易。未来,在乡村振兴中也要有一些强有力的政策。

  一是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比如,中央出台了《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X-2022年)》《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xx-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提出了一系列目标任务。

  二是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201X年X月,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抵制天价彩礼等。

  三是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有关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等相应政策落地之后,我想能够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四是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未来,乡村振兴必须深化农村改革,尤其是农村“三块地”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同时,改革要有序推进。

  五是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要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要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加强分类指导。

  六是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

  七是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现在,农业农村部每年会发布一批乡村治理的案例,这些案例对于改进我们国家农村治理非常有效。

  七、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

  2019年,中央专门出台了两份乡村组织振兴的文件。一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主要职责是乡村振兴;二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明确提出县委书记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县级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20xx年X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

  我再来简要回顾一下,20xx年X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释放出的X个重大信号:一是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二是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四是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X年过渡期;五是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六是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七是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同时,李克强总理在主持会议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出发,深刻阐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科学回答了在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对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认真学习领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工作实际,围绕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好明年及“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

  总之,20xx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吹响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需要我们深入学习领会。有关这次会议精神的解读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乡村振兴主题党课讲稿篇9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2022年度乡村振兴主题党课讲稿。

  今天,有幸与下楼村的党员干部群众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关问题,我主要按照“XX”工作要求,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次党课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重点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乡村振兴将步履维艰;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才会蹄疾步稳。因此,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如何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作用?

  首先,要坚持党建引领,使基层组织“强”起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关乎农民切身利益,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

  其次,要坚持党员带头,引领群众“动”起来。农村党员身处基层乡村一线,与农村群众联系最紧密、关系最亲近。因此,实现乡村振兴,绝不能离开广大农村党员的参与和奉献。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思想先进、立场坚定的政治优势,熟悉政策、引领发展的能力优势和扎根基层、战在一线的群众优势,带领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推进乡村振兴。

  第三,要以乡风文明为重点,促进乡风“美”起来。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要积极倡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勤俭节约的价值理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基层群众转变观念,自觉摒弃陈规陋习,以实际行动推动移风易俗,营造文明健康、向善向上的民俗乡风。

  第四,要以人才为支撑,让基层队伍“壮”起来。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没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实施,再好的资源也难以利用。要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这个最为根本、最为关键的人才,坚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推动形成“头雁”效应;要从严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信得过的人选拔到村“两委”,把好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作用,着力培养好本土人才,同时还要注重人才的引进,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最后,要以产业融合为目标,推动乡村经济“活”起来。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产业融合是出路。针对农村组织化程度低、传统生产模式落后等现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改革发展的作用,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要大力扶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合作社,支持农民创业就业,用党建融合资源、用活资源,让农村资源要素充分活起来,凝聚起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总之,就是要将党建引领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推动乡村走向振兴。

推荐访问:党课 讲稿 振兴 乡村振兴主题党课讲稿最新 乡村振兴主题党课讲稿10篇 乡村振兴主题党课讲稿范文 乡村振兴主题党课讲稿题目 乡村振兴主题党课讲稿怎么写 乡村振兴专题党课讲稿1 乡村振兴专题党课讲稿2篇 乡村振兴党课讲稿2021 关于乡村振兴党课讲稿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