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情报视角下的城市智慧应急研究

情报视角下的城市智慧应急研究

时间:2022-12-06 21:30:1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体会采取相关的措施来维护、修复这种城市“无序状态”,如资金的投入、人员的调配、信息的获取等,也就是说,应急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负熵”的过程,而智慧应急则是立足智慧城市背景,通过智慧化的应急措施来削减熵增因素带来的显性的或者潜在的不利影响,恢复智慧城市应有的有序、平衡状态。

4.2 理论模型的构建及讨论

如前所述,熵理论可以用来揭示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理及其运动规律[11],城市突发事件的发生本质上就是各种“熵”的碰撞过程。城市突发事件的发生致使城市从有序到无序的过程可能是“自发”的,但若需要通过应急处置,将这种“无序”变化为“有序”,却需要付出“特殊的努力”——智慧应急负熵流,包括人、资金、物、信息等。基于上文的铺垫,我们认为情报是智慧应急负熵流中的关键要素,我们将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形象地称之为“熵争”过程,在这个“熵争”过程中,应急情报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突发事件是在熵增与负熵的较量与博弈中爆发的,从熵增中挖掘情报,其本身也成为负熵流的重要一部分(见图1),这种情报负熵流可以让智慧城市内部的各种有效资源进行合理重组、调配以及重新构造,促使智慧城市正常运转。

基于此,从熵理论出发,笔者构建了情报视角下的智慧应急模型(见图2),并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

4.2.1 情报视角下的智慧应急目标是降低城市“熵”、促使城市从无序到有序

智慧型应急管理自身的独特内涵体现为智慧化的应急能力,这种应急能力体现在预防准备、监测预警、救援处置、恢复重建等各个阶段。情报是贯穿于应急管理(应急决策是其核心)整个过程之中的。情报辅助智慧应急,降低其脆弱性(如由信息不完备、不充分等引发的决策失误等),提升其救援能力(如应急资源的调配等)。突发事件发生后,城市承灾系统受到破坏,城市整个系统有序度下降,而科学合理的应急管理行为可以通过情报负熵的方式增加其有序度,以实现快速的灾后恢复。情报视角下的智慧应急是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控,对城市突发事件的有效识别,对预测预警、应急保障的情报评估,为城市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预案的拟定以及进一步的应急决策打下坚实基础,最终降低城市“熵”、促使城市从无序到有序。如前所述,情报对智慧应急的“熵”效应恰恰体现在“熵争”过程中:通过智慧应急,熵增流与负熵流之间就会产生“碰撞”,并相互抵消、化解,如对事件隐患排查进行的情报搜集也是为了更好地消除熵增因素。智慧应急就是在发挥情报效用的基础上,促使负熵流起到的作用大于熵增流,控制突发事件的整体状态。当“熵争”有效时,系统就会趋于平衡,城市也会走向有序。在完美状态下,城市的有序应该是不存在熵增因素的,但现实中,与突发事件相关的“熵”会通过不同形式、形态表现出来,煽增因素也会通过显性或隐性的载体存在于城市之间。本文构建的模型承认了一个客观事实:情报协助智慧应急,促使智慧城市走向有序,但熵(熵增与负熵)却仍然可能存在,只是已经失去了影响整个城市系统波动(突变)的能力。

由于与突发事件相关的“熵”因素具有相关性和多面性,为了力求解除、排除其带来的模糊性,有必要增强这种情报负熵的流动。应急情报本质上就是与突发事件熵增因素相关的情报(包括防范突发事件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当智慧应急情报量越大时,有序状态也就越来越稳定,突发事件存在的“熵”也就越小。当智慧应急的“熵”越大时,需要确定突发事件的整体状态所需要的情报量就越大。实际上,在这个信息爆炸、情报匮乏的时代,应急情报量直接关乎到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质量。“熵争”的过程直接反映出情报对于智慧应急的效用。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增加与城市突发事件相关的情报量,通过搜集、获取、制造、发现应急情报来减少城市突发事件的“熵”,使得可获得的应急情报量增大到极限。

4.2.2 情报视角下智慧应急的“硬环境”与“软环境”支撑“熵争”过程

首先,“硬环境”是智慧应急的根本,促使应急情报“产生”。面对这种“熵增”导致的突发事件,智慧城市应用技术,如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系统仿真、人工智能等为智慧应急提供了深度的技术支撑,在智慧城市背景下能够更有效的实现应急处置,比如物联网技术让迅速捕捉事件信息成为可能、云计算技术又可以处理杂乱无章的事件信息等。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城市的传感器、监控探头等硬件设施本身又为系统地实施情报视角下的智慧应急带来了便利。为了更清楚的把握和认识突发事件事态,决策主体需要掌握与城市突发事件相关的各种情报信息,这就必须完善突发事件的监测与识别技术,而智慧城市为其提供了良好基础,是“打造”情报负熵流的前提。为了实现以情报为核心的智慧应急负熵流,首先必须突破智慧应急信息资源在物理分布上的限制,再就是从智慧城市物理世界和网络世界中抽取出有价值的情报信息,提炼成决策主体所需的情报产品。如有学者就提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在海量的数据(来源于交通、商业网点、社区等)中找出那些关键性的空间预警情报,并通过可视化的方法提供应急需求,以避免救援不力,产生更为严重的衍生灾害[12]。从“信息孤岛”到“集成共享”是智慧应急情报工作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掌握智慧应急信息资源的分布规律,协调整合智慧城市的所有资源。可以通过构建面向智慧城市应急响应的异构传感器资源集成共享平台[13],实际上这就为构建以情报为核心的城市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起到了应有的支撑作用,有助于实现智慧城市应急响应的“智慧化”,化解城市突发事件的“熵”。需要指出,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可谓负熵之源。大数据情报实质上可以描述出城市突发事件从埋伏期到恢复期的“全景图”。大数据情报正在打造“负熵化”的智慧应急,而城市管理者也应对智慧应急进行充分的准备。大数据情报利器可以让事件的“假信息”无处可遁,这实质上就是负煽的过程,减少了不确定性。大数据技术对于智慧应急的“清洗”功能恰恰是情报效能发挥的关键。

其次,“软环境”实际上是智慧应急之关键所在,促使应急情报“互通”。智慧应急情报对应急决策所发挥的效能取决于决策主体的整体情报响应能力,若要发挥智慧应急情报流的作用,就必须提高这种情报响应能力,这要求情报在收集、过滤、组织、分析、处理、识别等流程上足够完善。应急情报的收集、分析与处理必须以完善的应急决策情报体系为主线,这样才能保证情报流的畅通,而这个主线涉及到与之相关的智慧应急制度、机制、契约、文化、主体等多方面,其内容包括应急情报资源管理制度[14]、情报主体认知、情报反馈(服务)、应急通信产业联盟等。为了提高城市的建设与管理水平,防范突发事件对城市系统的冲击,造成“熵变”,应构建相关的智慧应急情报管理中心,运用情报的思维促使事件被“活化”,做到运筹帷幄、智慧处理,进而有效的支撑应急决策和行动。可以说,“软环境”从外在因素对应急进行施压、影响,减弱事件“熵”活动,即减少或降低事件发生或作用程度。当然,这个软环境也有很多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虽然我们正处于情报分析的好日子,但智慧应急的情报工作不能走向极端,应有一个基本底线。比如说,智慧应急情报会涉及到伦理问题,如通过行为数据、交易异常来判断犯罪行为,会造成“审前盘问”。美国棱镜门事件似乎让“情报”已经成为监控全民的“看不见的手”。在智慧城市背景下,情报的“拿捏”适当尤其重要,尤其是在应对群体性事件等问题上,“情报通衢”需要谨慎对待,这就涉及到情报伦理等问题,这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探讨。

总的来说,从情报视角出发,智慧应急情报的负熵流推动智慧城市系统结构更加有序,而智慧应急的“硬环境”与“软环境”支撑了突发事件的“熵争”过程,保证应急设施、资源、队伍、基础保障等合理调配和补充修整,并通过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处理促使应急处置更加智慧化。具体来说,就是要着眼于城市具体情况,发挥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处理中心等作用,做到平战结合,协同联动,最终形成面向智慧城市的快速响应情报体系——在应急技术理性与人文价值的有效整合中协助城市从“应急无序”状态到“应急有序”、组织化的状态。

5 结语

智慧城市理念要求智慧应急需要走上有章可循、有序开展、高效、务实、可持续发展的智慧之路。可以说,在智慧城市语境下,构建应急管理综合策略,协调城市各应急功能主体,在参与主体、信息平台、情报共享与交流机制等方面形成智慧化的运作模式是其重要任务。本文对情报视角下的智慧应急的几个关键问题作了探讨,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本文梳理了智慧应急的基本概念,指出立足智慧城市,智慧应急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优势;第二,情报对智慧应急可以发挥应有的效用,大数据情报推动智慧应急;第三,熵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理、运动规律,情报在“熵争”过程中应发挥“顶梁柱”的作用,将城市的“熵增”减少,“打造”一条情报负熵流,可以促使智慧城市应急决策更加智慧化。

在现实生活中,各方面因素给城市结构平衡带来了巨大压力,而从智慧应急理念出发,融入情报思维,可以避免造成应急资源的浪费、城市功能的弱化或缺失等。目前来看,我们在对城市突发事件的监控、情报分析、情报处理、知识推理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各种情报重叠和情报矛盾等现象仍然存在。因此,需要我们从情报视角出发,在智慧应急的“硬环境”与“软环境”上下大功夫:刚柔并济,内外兼修,实现应急智慧化。实际上,智慧应急常常是一种被动的局面,无论应急处置如何,其目的不外是降低损失,而广义的智慧应急应是包括“防急”的,所谓亡羊补牢不如防患未然。一方面力求做到事件未发,情报先行,甚至可以提前让事件画上句号。若事件发生,则需要展开一系列的情报交互式应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情报实际上起到的是导向作用,其任务是“捕捉”城市突发事件演化过程中隐藏的巨大情报线索。在实践中,我们大多执行的是“补牢”模式,而这恰恰成为当前应急情报工作的盲区。实际上,若能将情报分析向前推移、扩大情报分析,是能起到显著效果的。也就是说,情报在智慧应急中的定位需要进一步前移。从更深层次来看,构建一个完善的智慧城市突发事件快速响应情报体系就尤为必要。智慧城市为突发事件应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硬件”与“软件”支撑,为了散发智慧的光芒,这个情报体系的运行理念应是:实时感知、快速响应、互联互通、高效决策。

参考文献:

[1]刘晓云.基于智慧城市视角的智慧应急管理系统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12):123-128.

[2]陈於立,沙志友.GIS与智慧应急[EB/OL].[2013-07-24].http://smartcity.cin.net.cn/html/2013-07/223.html.

[3]刘奕,刘艺,张辉.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关键科学问题与跨学科集成方法研究[J].中国应急管理,2014(1):10-15.

[4]钟开斌.应急决策:理论与案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70-147.

[5]Hussain W, Ishak W, Ruhana K, et al. Conceptual model of 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based on naturalistic decision theory for reservoir operation during emergency situ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ivil &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2011,11(2):6-11.

[6]Comfort L K, Ko K, Zagorecki A. Coordination in Rapidly Evolving Disaster Response Systems:The Role of Information[J].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2004, 48(3):295-313.

[7]朱晓峰,冯雪艳,王东波.面向突发事件的情报体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37(4):77-80,97.

[8]李纲,叶光辉.网络视角下的应急情报体系“智慧”建设主题探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37(8):51-55.

[9]李广建,化柏林.大数据分析与情报分析关系辨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0(5):14-22.

[10]齐善鸿,乐国林,刘金岩,等.基于熵与自组织理论的突发事件分析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06(10):238-241.

[11]陈伟珂,向兰兰.基于熵及耗散结构的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过程分析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10):149-154.

[12]樊博.应急信息系统中空间预警情报的提取方法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9):54-59.

[13]胡楚丽,陈能成,关庆锋,等.面向智慧城市应急响应的异构传感器集成共享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4,51(2):260-277.

[14]袁莉,杨巧云.重特大灾害应急决策的快速响应情报体系协同联动机制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16-124.

作者简介:李纲(1966-),男,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阳(1989-),男,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推荐访问:视角 应急 情报 智慧 城市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