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教学的一些浅见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教学的一些浅见

时间:2022-12-01 21:4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内容纷繁复杂,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对这段历史进行多元化和理性的思考,正确看待历史。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教学方法;多元化;理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138-02

说到中国近代史,相信每位稍有血性的中学生都会有所触动,或者是怒发冲冠,或者是嗤之以鼻,不一而足。对此,我是带有个人意见的。我想起了前苏联著名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在其自传中说到的一句话——“请在我们脏的时候爱我们”。说到中国现代史,可能更多学生会为新中国成立而拍手叫好。怒发冲冠也好,拍手叫好也罢,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把历史还原给学生。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们有责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多元化和理性的思考,能够正确地看待历史。

一部从鸦片战争展开的中国近代史,固然是中国的屈辱史,但同样也是风云际会、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史。如果能以这个角度对这段历史进行阐述,我们就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汲取历史的养分,对这个民族曾经的落后给予更客观、更理性、更深层次的思考,这必将更有助于历史教学的意义,这必将能更好地培养出现代国家所需的年轻一代,而不是目前社会上某些流连于“强汉盛唐”精神褶皱的愤青。中国近代史,在当今历史学界,早已不再局限于革命史一隅之地,贴标签的人物评判方式早已作古。说到这里,我有些惭愧,如此一段精彩纷纭的历史,我们在教授时,是否有注入自己的激情去讲述?我试着思考,努力尝试,更愿意与学生探讨来自教材又高于教材的问题。都说教无定法,我们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将传统的教法用好的同时,想办法创新一些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法。

在讲授近代历次侵略战争时,侵略者用炮弹打开了我们的国门,破坏了我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制造了一场场令人发指的血案,置我们的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学生的确是怒发冲冠。但也正是从被侵略开始,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中国的经济结构开始变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先后崛起,为挽救民族危亡不断探索。资产阶级开始模仿西方的政治制度,掀起一场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由此开启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后登上历史舞台,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最后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缔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吃西餐,穿洋装,简约、文明的西式婚俗,火车、汽车、电报、电话等新式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一切都开始改变着压抑、落后的旧中国。

在讲授洋务运动时,我先插播了一则《圆明园》纪录片的片段,中西合璧的美轮美奂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当时的一个情境中,结局以这种美的毁灭告终。我问我的学生,你们怎么看待英法联军放的这把火?他们愕然之余,马上开始发言讨论。总结之下,有可悲、可惜、可恨、可叹等等,在引导他们已经成为本节课的主人后,我抛出了自己的答案:这把火烧得好!又是愕然,我趁机引入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忧外患的频仍惊醒了更多人,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面临一个“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同样是一场列强的侵略战争,同样冠以鸦片之名,但引发的一连串反应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开启近代化。整堂课在这样的“另类”开端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关键是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不再带着苦大仇深的主观情绪参与近代史的学习。慢慢进行这样的有心引导,相信会让学生对这段历史有更客观的看法,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种“另类”的方法给学生在新奇之余开启了思索的大门,让他们学会从新的角度看问题。

在讲授五四运动时,我事先搜罗了很多当事人的回忆,如傅斯年、罗家伦等,我打算在上课时尽可能地还原五四运动的现场。有一些细节引起了我的兴趣,当天北京很热,这对引起满腹爱国热情的集会人群的暴动势必会有催化作用。另一个事件也在当时无独有偶地发生,1919年的5月4日正好是周日,而在那天,美国大使馆是休息的,所以当请愿的学生把请愿书递交给美国在华大使馆时碰到置之不理的情况也并非是人家刻意冷落,但遇到这样的情况又激起了爱国学生的愤慨,自不必多言了。当我把这些细节创建到一个历史情境中,学生又愕然了,但也同样马上反应过来,再次唱起了课堂的主角。我为什么对“边角料”的挖掘如此煞费苦心?如鲁迅先生在《华盖集》中所说的:“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但如看野史和杂记,可更容易了然了,因为他们究竟不必太摆史官的架子。”我感慨于任公在百年前“少年强,则国强”的呼唤,如何学习五四,传承五四,每个历史老师自当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这何尝不是对教学目标的殊途同归!这种使用“边角料”创设新情境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历史。

一部从新中国展开的中国现代史,揭开了中国民族崛起的序幕。新中国在经济、政治建设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结束了半殖民地化的屈辱外交,开始步入外交舞台,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讲授新中国的外交时,我先按照传统时序分段方法把这部分内容分为:建国初期、七十年代、新时期三个阶段,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外交原则,外交是灵活的。建国初,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一边倒”就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也是当时国家最重要的外交方针。到了七十年代,改善中美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就成了我们的选择。迈进新时期,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又成了我们新的选择。这样,学生很自然就理解了外交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我国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前提下,审时度势,灵活调整策略,才是外交的关键。重视时序和线索,对学习历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培养这种意识。

在给学生理清了阶段线索后,我采用形象通俗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那些外交原则。“另起炉灶”,新的人民政府不承认原来国民政府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是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我告诉学生建国之初,我们的“屋子”还不太干净,要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残余势力这样的“灰尘”打扫干净,取缔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等我们的“屋子”窗明几净了,然后再考虑“请客”,考虑同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一边倒”,要让学生知道当时有“两边”,就是敌对的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所以,我们结合历史和当时的现实,选择倒在社会主义温暖的怀抱,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不致处于孤立地位。这种着眼全局的观点和由浅入深的方法,都能很好地引领学生从呆板的教材文字内容中自我思考,理性判断。

综上,我以为,对待历史教学不可存懈怠之心,一味照本宣科必将被淘汰。我们应该知道自己所教的是纷繁复杂的历史,面对的是求知若渴的青少年学生。如此,我们必须十分谨慎。当然,对于中国近代史的教学思考只是我的一点浅见,具体操作与理论,有待教学实践中继续摸索,继续前行。

推荐访问:近现代史 浅见 中国 教学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