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2023年度《芦叶船》四年级教案3篇(完整文档)

2023年度《芦叶船》四年级教案3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2-18 13:50:05 教案设计 来源:网友投稿

《芦叶船》四年级教案1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掌握“远航、喇叭、浩浩荡荡”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芦叶船》四年级教案3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芦叶船》四年级教案3篇(完整文档)

《芦叶船》四年级教案1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掌握“远航、喇叭、浩浩荡荡”等词语。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江南水乡的有关资料。

  导学过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把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3、搜集有关江南水乡的特点及河道、芦叶船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走进江南水乡,走进《芦叶船》。(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在小组内分段读课文,互相听读,正音。

  2、出示生字卡片,多种形式认读、识记,重点指导“喇、窄、荡”等易错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芦叶船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 “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2、小组探究。

  3、班内交流。

  4、小结:小小的芦叶船给儿时的“我”带来许多快乐。芦叶船在水上漂,它会漂向哪里?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芦叶船》。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字词,同桌互评。

  2.默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谈话导入。

  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1)水乡环境美。

  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江南水乡的景色,通过读词句,引导学生去想象:如果你就是江边的孩子,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作者所描述的水乡这个地方为什么能够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谁知道其中的奥秘?

  出示句子: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怎样才能把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形象。

  作者在这一段用了三个比喻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河道、芦芽、芦叶的样子,而且也让人领悟到了那勃勃的春意,使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对

  芦苇、对美好春天的喜爱。

  指导朗读,读出水乡的美。

  (2)芦叶船美。

  小小的芦叶在孩子们手里有了灵性,变成了大篷船、小舢板、三桅帆……引导学生想象芦叶船的样子,体会水乡孩子的心灵手巧。

  (3)玩芦叶船有趣。

  孩子放了芦叶船却还依然牵挂着它,总喜欢在第二天回来找寻。他们还把找不到的芦叶船想象为“远航”,把能找到的称为“进港”,多么富有童真童趣。

  小小的一个三桅杆的芦叶船竟然真的"乘风破浪开走了,真令人惊叹。指导学生抓住描写我和表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生活在江边的孩子的活泼、聪明与自信。

  三、回归整体,感悟内化。

  小小的芦叶船把我们带入了作者的童年,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芦叶船载着孩子们的希望和梦想去远航了,它会漂到什么地方?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

  五、布置作业。

  1、把文中优美的语句摘抄在采集本上。

  2、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

《芦叶船》四年级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宣布课题,设疑激趣。

  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芦叶船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呢?我们来读课文《芦叶船》。(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2、学生互动学习,互相检验自学效果。提示会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如:喇港竖等)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到准确、流利。

  4、想一想: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再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悟。

  1、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

  2、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3、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

  三、理解句子。

  A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B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A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B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第一组句子的第二句比第一句多加了“像蜘蛛网一样”就把那里的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了。

  第二组中第二句不仅把芦叶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走的交代清楚了,还说明了“我”那“又惊又喜”的心情。

  3、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读后进行议论。

  A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B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补充资料:

  手艺:手工业工人的技术。在本课指“我们”做芦叶船的技术。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浩浩荡荡:本课指水势大。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引导学生自学《芦苇》、《风筝》。《芦苇》描写了作者与芦苇紧密联系的童年生活,记叙了做芦叶船和芦哨的童年趣事,赞美了芦苇默默奉献的品格。

  自学时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抓住主要内容,从文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感受到童年乐趣。

《芦叶船》四年级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见过什么样的船?用简介的语言描述一下。

  生描述各式各样的船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出示预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再在组内交流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

  a汇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生字:横、竖、蜘、蛛、窄、喇、叭、航、浩、荡、桅

  词语:风帆、保险、手艺、晴朗、浩浩荡荡、远航、

  强调字形:竖(坚)航(船)喇、窄

  b说说本文写了什么?

  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三.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四.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五.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六.作业

  1.理解句子。

  2.课外阅读《芦苇》和《风筝》。

  板书设计:

  飘向竖河——长江——东海

  2.芦叶船

  带来惊喜——希望——向往教学反思:教学没有花俏的设计,甚至由于电脑坏了,连课件也没有用到,可是,就在最朴实的读读说说中,给了孩子们最大的参与空间,师生同台诉说自己的感悟,激辩不同的观点,看似热闹中收获了思维的训练与能力的提升——这样的课堂该是本色的回归吧。


《芦叶船》四年级教案3篇扩展阅读


《芦叶船》四年级教案3篇(扩展1)

——芦叶船教学设计3篇

芦叶船教学设计1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并会写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掌握相关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桅杆、舢板”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最后一段话,展开合理想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继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以阅读为主联系文中的优美词句展开合理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4、进一步体会比喻等表达方式在课文中的运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作者对家乡、对芦叶船的喜爱之情。

  2、感受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带来的快乐,体会水乡孩子的心灵手巧与聪慧。 【教学重点】

  1、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的方法,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感受水乡孩子靠发挥自己的聪慧来创造快乐。

  3、体会作者的细致与生动地讲述经历的本领。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纸折的小船、教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把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3、搜集有关江南地理特点及河道、芦叶船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走进江南水乡,走近《芦叶船》。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效果。

  1、指名开火车读课文,正音。

  注意“唾沫”的“唾”念“tuò”,不念“tù”;“沫”念轻声;“喇叭”的.“叭”念轻声;“苇”念三声“wěi”;而“桅”念二声“wéi”,要区分清楚。

  2、在小组中分段读课文,互相认真听读、正音。把自己错的句子画出来。

  3、自己把自己认为读得不够流利的词句再读一读。

  4、多媒体出示本课生词,开火车认读,正音。质疑。芦叶

  芦苇

  桅杆

  舢板

  折叠

  唾沫

  喇叭

  港口

  崇明岛

  蜘蛛网

  大篷船

  5、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认读。 学生口头组词。 芦

  崇

  苇

  桅

  篷

  叠

  唾

  沫

  喇

  叭

  港

  6、识记生字。

  重点指导“芦”的下边是“户”而不是“卢” “崇”的上面是“山”而不是“出” “篷”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 “叠”的中间是“冖’”而不是“宀”

  “港”的最后一部分由三笔组成,不要写成两笔,而且最后一笔是全封口要写正确。

  三、再读课文,小组探究。

  1、出示思考题:在小组中探究,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小组合作,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

  介绍自己家乡的环境。 第二部分:3—4

  “我”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 第三部分:5—8

  “我”和表兄到长江边上玩芦叶船。

  3、芦叶船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

  4、“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小小的芦叶船带给作者儿时许多快乐。芦叶船在水上漂,它会漂向哪里,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芦叶船》。

  五、布置作业

  1、写《写字》书。

  2、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多读几遍下一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字词听写,同桌互评。

  2、齐读课文。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

  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快乐。

  (1)、多媒体出示上节课的作业要求:

  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和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2)、交流。注意,每交流好一部分,都要引导着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一读,进而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3)预设点:

  ①第一自然段。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通过读词句引导学生去想象,如果你就是江边的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如读到“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我们就能想到这里的河道纵横交错,像迷宫似的,这样的水乡环境,一定是追寻自由快乐的孩子所喜欢的。

  作者在这一段用了三个比喻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河道、芦芽、芦叶的样子,而且也让人领悟到了那勃勃的春意,使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对芦苇、对美好春天的喜爱。

  ②第三自然段。通过一系列具体生动的描写详细回忆了作者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时的情景。表现出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巧手创造出一只只各具特点的芦叶船,充满着个性与创造,更充满了智慧。

  ③第四自然段。孩子放了芦叶船却还依然牵挂着它,总喜欢在第二天回来找寻。从孩子们的手艺不同,可以看出孩子们都非常地心灵手巧。他们还把找不到的芦叶船想象为“远航”,把能找到的称为“进港”,显得非常地有童真童趣。

  ④第七自然段。在这一段,让我们看到了小小的一个三桅杆的芦叶船竟然真的乘风破浪地开走了,真的是非常令人惊叹的。这里,通过对表兄说话的语气和娴熟和动作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在江边的孩子的活泼、聪明与自信。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三、比较语句学习写作手法。

  多媒体出示

  1、A、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B、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2、A、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B、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说说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拓展延伸。

  1、出示第八自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想象芦叶船到底会漂到什么地方,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2、小组交流。

  3、各组推荐想象合理的同学与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小小的芦叶船把我们带入了作者的童年,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呢?

  六、布置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把生动优美的语言抄在积累本上。

  2、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

  3、课外阅读,故乡的芦苇

  4、自己用手头的材料也做一只小船,看看谁做得船有意思。

芦叶船教学设计2

  一、复习主要内容

  作者回忆了自己的家乡,写了和童年小伙伴们玩芦叶船的情景以及芦叶船给我们带来的无限遐想。

  二、阅读理解,体会感悟。

  中心问题: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的芦叶船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勾画出相关语句,在文中简单批注。 交流预设:

  (一)回忆家乡——玩的地方美。 河道多 芦苇多

  1、朗读比较句子: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比喻句的好处:能够把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 把比作

  2、在第一自然段中再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

  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小结: 多么有趣的比喻,多么生动美妙的画面!我多么希望我的故乡也在崇明岛啊。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还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地方?

  (二)做芦叶船——玩具制作美。 做船 放船

  1、做芦叶船:多种多样 手艺高超(大蓬船 小舢板 五桅帆 三桅帆)

  2、放芦叶船:玩得聪明 玩得有声有色

  小结:孩子们的智慧和乐趣流露在这字里行间,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放芦叶船——玩的过程美。 远航 遐想

  1、江里的浪那么大,而且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那么小小的芦叶船,怎么会翻不了呢?

  2、表兄做芦叶船的一系列动作描写:采、折、吐、放(熟练)

  3、比较句子: 芦叶船到了浩浩荡荡的长江里也翻不了吗?它是怎样在长江里远航?

  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就看不见了。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就看不见了。 体会芦叶船还能够乘风破浪的远航给作者带来的惊喜。

  4、芦叶船可以远航行到什么地方去呢?再读读第八自然段作者的想象。 作者的思绪越来越远,小小的芦叶船把孩子们带入到了无尽遐想的空间。 小作者对于芦叶船远航到长江、到东海有没有依据,还是凭空想象的呢? 敦鑫瑶给大家讲讲

  三、拓展小练笔

  同学们,童年的乐趣是无穷尽的。一片片小小的芦叶给孩子们带来的是无穷的快乐与梦想。结合板书总结全文,作者吴珹把自己童年时玩芦叶船的事写得这么生动,你最喜欢玩什么?快来用你的笔告诉大家吧。

芦叶船教学设计3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并会写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掌握相关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桅杆、舢板”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最后一段话,展开合理想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继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以阅读为主联系文中的优美词句展开合理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4、进一步体会比喻等表达方式在课文中的运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作者对家乡、对芦叶船的喜爱之情。

  2、感受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带来的快乐,体会水乡孩子的心灵手巧与聪慧。 【教学重点】

  1、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的方法,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感受水乡孩子靠发挥自己的聪慧来创造快乐。

  3、体会作者的细致与生动地讲述经历的本领。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纸折的小船、教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把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3、搜集有关江南地理特点及河道、芦叶船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走进江南水乡,走近《芦叶船》。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效果。

  1、指名开火车读课文,正音。

  注意“唾沫”的“唾”念“tuò”,不念“tù”;“沫”念轻声;“喇叭”的“叭”念轻声;“苇”念三声“wěi”;而“桅”念二声“wéi”,要区分清楚。

  2、在小组中分段读课文,互相认真听读、正音。把自己错的句子画出来。

  3、自己把自己认为读得不够流利的词句再读一读。

  4、多媒体出示本课生词,开火车认读,正音。质疑。芦叶

  芦苇

  桅杆

  舢板

  折叠

  唾沫

  喇叭

  港口

  崇明岛

  蜘蛛网

  大篷船

  5、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认读。 学生口头组词。 芦

  崇

  苇

  桅

  篷

  叠

  唾

  沫

  喇

  叭

  港

  6、识记生字。

  重点指导“芦”的下边是“户”而不是“卢” “崇”的上面是“山”而不是“出” “篷”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 “叠”的中间是“冖’”而不是“宀”

  “港”的最后一部分由三笔组成,不要写成两笔,而且最后一笔是全封口要写正确。

  三、再读课文,小组探究。

  1、出示思考题:在小组中探究,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小组合作,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

  介绍自己家乡的环境。 第二部分:3—4

  “我”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 第三部分:5—8

  “我”和表兄到长江边上玩芦叶船。

  3、芦叶船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

  4、“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小小的芦叶船带给作者儿时许多快乐。芦叶船在水上漂,它会漂向哪里,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芦叶船》。

  五、布置作业

  1、写《写字》书。

  2、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多读几遍下一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字词听写,同桌互评。

  2、齐读课文。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

  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快乐。

  (1)、多媒体出示上节课的作业要求:

  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和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2)、交流。注意,每交流好一部分,都要引导着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一读,进而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3)预设点:

  ①第一自然段。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通过读词句引导学生去想象,如果你就是江边的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如读到“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我们就能想到这里的河道纵横交错,像迷宫似的,这样的水乡环境,一定是追寻自由快乐的孩子所喜欢的。

  作者在这一段用了三个比喻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河道、芦芽、芦叶的样子,而且也让人领悟到了那勃勃的春意,使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对芦苇、对美好春天的喜爱。

  ②第三自然段。通过一系列具体生动的描写详细回忆了作者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时的情景。表现出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巧手创造出一只只各具特点的芦叶船,充满着个性与创造,更充满了智慧。

  ③第四自然段。孩子放了芦叶船却还依然牵挂着它,总喜欢在第二天回来找寻。从孩子们的手艺不同,可以看出孩子们都非常地心灵手巧。他们还把找不到的芦叶船想象为“远航”,把能找到的称为“进港”,显得非常地有童真童趣。

  ④第七自然段。在这一段,让我们看到了小小的一个三桅杆的芦叶船竟然真的乘风破浪地开走了,真的是非常令人惊叹的。这里,通过对表兄说话的语气和娴熟和动作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在江边的孩子的活泼、聪明与自信。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三、比较语句学习写作手法。

  多媒体出示

  1、A、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B、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2、A、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B、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说说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拓展延伸。

  1、出示第八自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想象芦叶船到底会漂到什么地方,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2、小组交流。

  3、各组推荐想象合理的同学与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小小的芦叶船把我们带入了作者的童年,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呢?

  六、布置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把生动优美的语言抄在积累本上。

  2、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

  3、课外阅读,故乡的芦苇

  4、自己用手头的材料也做一只小船,看看谁做得船有意思。


《芦叶船》四年级教案3篇(扩展2)

——四年级上册《芦叶船》课堂教学设计3篇

四年级上册《芦叶船》课堂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课文共有八个自然段, 1、2自然段,作者先回忆了自己的家乡,这是快乐玩耍的基础。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详细回忆了小伙伴们玩芦叶船的情景,使我们感受到了芦叶船给作者童年带来的不仅是快乐,还有智慧。第5—8自然段讲了“我”和表兄到长江边玩芦叶船的情景,芦叶船给我们带来遐想与希望。文章写得形象鲜明,生动感人。读着文字,一幅幅画面便历历在目一般,一只只小小的芦叶船出现了,又一只只漂远了,作者那种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芦叶船的喜爱,自然流露笔端。文章的结尾,则给人无尽的遐想,含蓄而深刻。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芦、苇、沫、崇、喇、叭、港、叠、桅、唾、篷”十一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所带来的欢乐,体味愉快的童年生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第一、想象、欣赏江南水乡的优美画面,感受江南水乡的生活风貌;第二、体会水乡孩子的依靠水乡特有的物质资源,发挥自己的聪慧创造快乐;第三、体会作者的细致与生动地讲述经历的本领。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自主感悟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你最喜欢玩的是什么?

  生:……

  师: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谁知道水乡孩子们玩得的是什么吗?谁了解水乡孩子的生活?(出示水乡优美风光图片)

  师:你玩过水乡孩子玩过的芦叶船吗?芦叶船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近《芦叶船》。

  (板书课题)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悟。

  1、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句子可以查查字典或词典,也可以问同学或老师。

  2、师:请几位同学读课文,同学们想一想指名朗读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生:……

  3、师:想一想:作者描述的芦叶船的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再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1)水乡地方美

  ①生:我认为水乡这个地方很美,……

  师:江南介绍水乡的有关情景,也可以播放有关水乡的图像资料,

  ②品味语言

  师:作者所描述的水乡这个地方为什么能够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谁知道其中的奥秘?

  生:…

  师: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生:第一组句子的第二句比第一句多加了“像蜘蛛网一样”就把那里的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了。这种迷宫似的水乡环境,往往是追寻自由快乐的孩子所喜欢的。

  师: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法比较特别?

  生:河边的芦苇,一个“冒”字说明芦苇生长的速度极快,而两个打比方的句子苇芽“像船上的桅杆”,长了一片叶子的苇芽“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不仅形象地描绘芦苇的样子,而且让人领悟到了哪勃勃的春意,从中也能使我们体会到作者对家乡、对芦苇、对美好春天的喜爱。

  ③有感情朗读

  师: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水乡地方的美?

  (2)芦叶船制作美

  生:我认为作者制作的芦叶船很美……

  ① 理解一、二句话

  师: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的一二句话,尝试画一幅家和学校的环境地图。

  通往学

  “我”家

  小桥

  ②用图片、实物展示芦叶船或者学生自己制作的小玩具。

  师:同学们看,这就是制作精美的芦叶船。

  ③朗读指导

  师:芦叶船制作非常多姿多彩充满个性与创造,更充满欢乐,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欢乐带给大家。

  ①重点抓住我和表兄的动作语言,体会万芦叶船的心情。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我和表兄的动作语言

  生:交流

  ②理解句子。

  师: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生:第二组中第二句不仅把芦叶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走的交代清楚了,还说明了“我”那“又惊又喜”的心情。

  师:——充满想象与智慧。

  ③补充说明

  师:实际,无论玩什么,在玩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芦叶船搞不好会漏水、重心不稳会翻、芦叶折压不当小船还会散……要想在玩耍中玩得精彩、漂亮,是需要智慧与耐力,甚至运气的。

  ④引导想象

  师:随着芦叶船越漂越远,小作者的思绪也是越来越远,小小的芦叶船把作者带入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生:

  ⑤有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师:用精炼的语言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

  二、深入感悟,表达交流。

  师:小小的芦叶船把我们带入了作者的童年,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

  生:……

  三、读写结合,学习写法。

  师:课文把怎样做芦叶船、怎样玩芦叶船写得非常生动。你最喜欢玩什么?能用你的笔告诉大家吗?

  生:交流展示

  四、拓展阅读。

  引导学生自学《芦苇》、《风筝》。《芦苇》描写了作者与芦苇紧密联系的童年生活,记叙了做芦叶船和芦哨的童年趣事,赞美了芦苇默默奉献的品格。自学时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抓住主要内容,从文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感受到童年乐趣。


《芦叶船》四年级教案3篇(扩展3)

——四年级语文上册《芦叶船》教案3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芦叶船》教案1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见过什么样的船?用简介的语言描述一下。

  生描述各式各样的船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出示预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再在组内交流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

  a 汇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生字:横、竖、蜘、蛛、窄、喇、叭、航、浩、荡、桅

  词语:风帆、保险、手艺、晴朗、浩浩荡荡、远航、

  强调字形:竖(坚) 航(船) 喇、窄

  b 说说本文写了什么?

  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 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 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 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 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三. 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四. 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五. 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六. 作业

  1.理解句子。

  2.课外阅读《芦苇》和《风筝》。

  板书设计:

  飘向 竖河——长江——东海

  2. 芦叶船

  带来 惊喜——希望——向往教学反思:教学没有花俏的设计,甚至由于电脑坏了,连课件也没有用到,可是,就在最朴实的读读说说中,给了孩子们最大的参与空间,师生同台诉说自己的感悟,激辩不同的观点,看似热闹中收获了思维的训练与能力的提升——这样的课堂该是本色的回归吧。

四年级语文上册《芦叶船》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见过什么样的船?用简介的语言描述一下。

  生描述各式各样的船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出示预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再在组内交流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

  a汇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生字:横、竖、蜘、蛛、窄、喇、叭、航、浩、荡、桅

  词语:风帆、保险、手艺、晴朗、浩浩荡荡、远航、

  强调字形:竖(坚)航(船)喇、窄

  b说说写了什么?

  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三.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四.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五.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六.作业

  1.理解句子。

  2.课外阅读《芦苇》和《风筝》。

  板书设计:

  飘向竖河——长江——东海

  2.芦叶船

  带来惊喜——希望——向往教学反思:教学没有花俏的设计,甚至由于电脑坏了,连课件也没有用到,可是,就在最朴实的读读说说中,给了孩子们最大的参与空间,师生同台诉说自己的感悟,激辩不同的观点,看似热闹中收获了思维的训练与能力的提升——这样的课堂该是本色的回归吧。


《芦叶船》四年级教案3篇(扩展4)

——四年级《母鸡》教案3篇

四年级《母鸡》教案1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2.认识生字,了解母鸡的形象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 2.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舍笔下的猫,性格古怪又淘气可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老舍笔下的母鸡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请打开课本,看一看吧!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画出生词,边画边读两遍。

  3.思考。

  (1)作者笔下的母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讨厌 尊敬)

  三 细读课文,深入感知

  1.默读课文,出示投影。

  (1)作者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

  (2)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一只孵出小雏鸡的母鸡?表现了母鸡的什么品质?

  2.小组交流讨论。

  第(1)题: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无病*,欺软怕硬,发狂炫耀。

  第(2)题:①精心保护鸡雏,很有责任感;②想方设法为鸡雏找食,表现出母亲慈爱的本性;③教小鸡生活的本领,很负责,很辛苦;④夜间啼叫保护小鸡,很勇敢。

  3.集体汇报。

  4.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作者改变了他一向讨厌母鸡的心思,因为他看到了一只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现在作者是什么心思?读第9自然段。(认为母鸡伟大,是英雄。)

  2.作者仅仅在写母鸡吗?(歌颂了母亲的伟大、无私。)

  3.看看作者写猫和写母鸡在写作手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1)结构清晰。《猫》写猫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母鸡》明显分为母鸡孵出鸡雏前和孵出鸡雏后两部分。

  (2)叙述动物的特点,善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3)表现动物特点。对点滴小事进行具体的描写说明,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4)情感表达。《猫》始终是一种喜爱之情;《母鸡》则有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对母爱的赞颂。

  (5)语言运用。语言生活化、口语化,有浓郁的“京味”.

  课后习题

  1.用“天?地?”的形式写四字成语。

  (1)形容大风时天地间暗淡无光。(天昏地暗)

  (2)形容声音大。(天崩地裂)

  (3)形容天气非常寒冷。(天寒地冻)

  (4)形容时间长,永久不变。(天长地久)

  (5)形容包围严密,四面八方都布下了罗网。(天罗地网)

  2.后来作者为什么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四年级《母鸡》教案2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疙、瘩”等12个生字,会写“讨、厌”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默读课文,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有这样的变化。

  3.通过体会母鸡的特点,感受作家老舍先生用词的严谨,感悟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

  从描写母鸡的词语中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找到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母鸡图片。

  提问:大家都见过母鸡,它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

  2.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另一篇文章——《母鸡》。

  3.了解老舍,交流课下查找到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先读读这些词语,看看你是否已经通过预习认识了它们。

  2.出示词语,采用不同方式读。

  3.重点指导“疙瘩、侮、啄”的读音和“恶”的多种读音。

  4.指导易错字的书写

  5.词语会读了,相信课文也能读好,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三.知晓内容,读懂作者。

  1.读书交流会:

  请你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个故事

  2.画出“我”对母鸡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根据态度变化,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你知道怎么分吗?

  四.当堂达标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生字词,也了解到了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思考老舍先生对母鸡的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二.研读文章,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我”一开始“讨厌母鸡”,后来却“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原因一:无病*(理解句子.修辞等)

  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了个小疙瘩来。

  3.原因二:欺软怕硬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母鸡对公鸡和鸭子的态度让你想到了哪个词语?

  4.原因三:拼命炫耀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5.一起来总结:“我”之前“一向讨厌母鸡”的原因。13课《猫》也运用了这种写法!

  四、感受变化,体会特点。

  1.你能找到体现“我”之后对待母鸡态度变化的句子吗?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我”一开始讨厌母鸡是因为它无病*、欺软怕硬又拼命炫耀,后来发现母鸡有了鸡雏后,变得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成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所以“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母鸡有什么样的特点,找一找。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3.指导朗读: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注意语句停顿。

  4.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5.作者用“不敢”来表明自己对母鸡情感的变化。他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是情感的升华。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熟读名人名言

  2.作业:《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比一比,说说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六.板书设计

  母鸡

四年级《母鸡》教案3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字词。

  2.教师订正。

  二、深入品读、感悟母爱。

  (一)这到底是一只怎么样的母鸡,会让作者一开始讨厌它,后来却不敢再讨厌它呢?让我们一起去文中寻找原因,在文中用“____”划出讨厌母鸡的主要词句,用“ “划出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关键词句。

  (二)体会作者讨厌的理由。(1—3小节)

  文中母鸡最让你觉得讨厌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1.”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吵得受不了。“

  特别是”就是聋子也会被吵得受不了。“聋子是听不到声音的,都被它吵得受不了,从这句话里感受到母鸡真的很爱夸耀自己,吵得让人心烦。

  2.”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

  从中感受到,当我们在工作,写作业时,母鸡不停地叫着,影响我们。

  3.”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由此可以想象,两只母鸡为了抢吃的厮打起来,两败俱伤。

  4.”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

  由此可以看出母鸡欺软怕硬。

  小结:作者举了这些例子来说明”讨厌“母鸡的理由,作者能写得如此真实,离不开他对母鸡的仔细观察。如此让人讨厌的母鸡为什么作者最后又不敢讨厌了呢?

  (三)体会作者”不敢再讨厌“的理由。(4-10小节)

  1.文中有一段总的写了作者不敢讨厌母鸡的理由,你能找出来吗?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文中母鸡具体做了什么,使作者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呢?

  3.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找出来多读几次,读出自己的感受。

  4.反馈、交流

  (1)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负责?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1负责: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①课件提示“挺着”。

  引导理解:它总是挺着脖儿,这个样子看上去好像是在告诉所有的人什么?指名回答(好像是在告诉所有的人我什么都不怕。)

  ②课件提示“歪着、挺着、看看”。引导理解:只要有一点点声音,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它好像是在听什么?为什么要预备作战?它为什么还要到处看看?

  指名回答(它好像在听是不是有抓小鸡的坏蛋接近发出了声音;为了保护小鸡雏做好准备作战;它还不放心所以到处看看是不是真的来了抓小鸡的坏蛋。)

  ③师问:母鸡的一举一动,让你感觉到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负责)板书

  ④小互动:老师读,学生做母鸡的动作。

  ⑤看到一只这么负责的母鸡你们会讨厌吗?(不会),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让学生齐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它不仅是一只负责的母鸡,还是一只慈爱的母鸡,哪些句子又具体写了母鸡的慈爱?(指名汇报)

  出示句子2慈爱: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叫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①课件提示“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引导理解:它为什么要先啄一啄?又为什么要放下呢?

  指名回答(啄一啄是为了试试能不能吃;放下是为了让小鸡吃。)

  ②课件提示“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引导理解:它为什么消瘦了?

  指名回答(因为它把吃的都让给了小鸡雏,自己还饿着,所以消瘦了。)

  ③师:母鸡为了自己的儿女,宁可自己挨饿,很明显的让我们感觉到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慈爱)板书

  ④所有的女生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⑤身边有一只那么慈爱的母鸡你们还会讨厌吗?(不会)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学生齐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它负责、慈爱还很勇敢,哪些句子能体现它勇敢呢?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3勇敢: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①课件提示“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引导理解:为什么大公鸡会怕它?

  指名回答(因为为了让小鸡能吃饱,它敢和大公鸡拼命,所以大公鸡怕它。)

  ②课件提示“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引导理解:“顶”是什么意思?它发出那么大的声音难道不怕黄鼠狼发现,首先就把它吃掉吗?

  指名回答(“顶”是“很”、“非常”的意思;为了小鸡它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所以它不怕被吃掉。)

  ③它的每一次放声啼叫、每一次出击都是为了儿女,你们认为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勇敢)板书

  ④带着这种感受,男同学读上一句,女同学读下一句。

  ⑤师:身边有一只如此勇敢的母鸡你还能讨厌它吗?(不敢)所以作者要大声告诉所有的人——(课件出示齐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4)它不但负责、慈爱、勇敢,而且十分辛苦,哪一句最能体现它辛苦?(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4辛苦: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土,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

  ①课件提示“多少次”。

  引导理解:“多少次”到底是多少次?母鸡为什么一天要教鸡雏这么多次?它累不累?

  指名汇报(很多次、无数次;它很累。)

  ②它为了儿女,任劳任怨,你感觉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辛苦)板书

  ③带着这种感受,学生比赛朗读。

  ④看到如此辛苦的母鸡你还忍心讨厌它吗?(不忍心)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齐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⑤课件出示:比较“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和“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哪句更好?为什么?

  指名汇报(前一句好,因为可以看出作者不仅仅喜爱它,还带着对它的崇敬。)

  ⑥师:它有什么值得作者崇敬的?指名回答(因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带着崇敬之意分男、女角色朗读这一句。

  ⑦小结:是啊,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是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鸡所有的品质的最好浓缩。

  ⑧返回到课件: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小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师问:当你读到“它伟大,因为它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时难道你还仅仅认为作者只是在赞美母鸡吗?他还在赞美谁?

  学生一起回答(赞美母亲)

  三、比较课文,对比写法

  虽然都是写动物,《猫》一课作者从头到尾都是写了对猫的喜爱之情,而《母鸡》却使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是相同的,以后同学们自己写动物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四、拓展文本升华母爱

  1.说说自己的妈妈为自己做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事?(让学生自由说)

  2.你们还想听有关母爱感人的故事吗?(想)那就静下心来好好听吧!课件出示:地震中的感人图片2张,边看边讲。

  3.指名说说听完故事后的感受。(母爱伟大)板书

  4.师引:是啊,天下所有的母亲为了儿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当灾难来临时,她毫不犹豫地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取儿女活的希望,如果一定要给母亲下一个定义的话,我想你们一定会说——(课件出示齐读):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分组读,再齐读。

  5.最后我提议大家说一句赞美妈妈的话。(让学生自由说)

  课件出示:

  ①说说赞美妈妈的话。

  ②把赞美妈妈的话誊写在精美的卡片上,送给自己的妈妈。

  板书设计

  母鸡

  讨厌:没完没了

  喜欢: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对母鸡的喜爱

  教学反思

  文章有多处看似自相矛盾的表述,通过设疑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矛盾并联系上下文解决矛盾。矛盾1:文章第五小节中说到母鸡总在院里挺着脖儿,表示出一副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样子,但下文又将母鸡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警戒的样子写得栩栩如生?母鸡到底怕吗?矛盾2:文中第二节明确了母鸡对公鸡的态度——永远不反抗,可第6小节中又说假如遇上大公鸡抢食,母鸡是一定出击的,这劲头儿连大公鸡也怕三分。母鸡和公鸡,到底谁怕谁?在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这些疑问时,可始终以体会母鸡叫声所表达的意思为抓手逐步展开。

  在教学中,我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讨厌到不敢讨厌,再切入课文抓住重点句学习,理解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的无病*,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的,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解决为什么用“不敢”,让学生体会到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敬佩母鸡。


《芦叶船》四年级教案3篇(扩展5)

——三叶草_四年级作文3篇

三叶草_四年级作文1

  新的一个学期又要到来了,而我——蓝泠薇,还沉醉在寒假中。

  “蓝泠薇,起床了!!!”老妈用她常用的师吼功成功地叫起了我。

  “你忘记今天是什么日子了吗?”

  “什么日子啊?”我仔细想了想,“啊!今天要开学了。5555,寒假你别走啊。”

  “快点起床,要不然就迟到了。”

  “哦。”我打起了精神。想:好吧,那就让我在小学里的最后一个变得快乐起来吧。

  没错,蓝泠薇他们现在要上六下了。

  [一切准备完毕后]

  “妈咪,我走了。”“嗯,注意安全。”

  因为家里学校比较近,所以每天走路去学校。

  “啦啦啦,啦啦啦……”我哼着小曲,踏着欢快的步调走进了学校。

  突然,眼前看见了两个熟悉的背影。

  “露露!筱梦!”

  前面的两个人停了下来,转过头来。

  “hi,泠薇”两个人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寒假去哪玩了呀?”

  “噢,我去了澳大利亚,那里的黄金海岸可大了!”露边说边想起了那里的美景。

  “我,我的话哪都没去,整天窝在家里看电视。”

  “梦,你的命也太好了吧。我去了美国,说实话,我觉得那里的人都好会吃哦。哈哈!”

  “那——,美国人都在吃些什么呢?应该很好吃吧。”

  “吃,”我想了想,“吃肉、甜的东西之类的。原来你是个吃货啊,既然你爱吃,为什么还那么瘦!?”

  “哈哈,我瘦,那是因为不——吸——收!!!”

  “我要晕倒了,露同学,你也太自恋了吧,顺便帮我叫下120。”

  “我跟你说,我可没有病啊!”“谁说你没有,我看你有你自恋病。”在一旁看戏的梦也插了一句。

  “就是就是。”“你们明明就是在侮辱我,呜呜呜……哼!不理你们了!”

  “好露露,别生气啦,生气容易老。”

  “哼,好吧。”

三叶草_四年级作文2

  周日回姥姥家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在两块瓦块之间竟神奇的钻出了几束三叶草。

  它既没有大树的挺拔,也没有花朵的娇艳,一点儿也不引人注目。但是它那可爱的样子,深深地吸引了我。叶子呈心形状,翠绿翠绿的,虽然不够别的花朵之华丽,但点点滴滴中,流露出它那别具一格的特点。后来,听姥姥说要除一除院子里的杂草,我们都很积极。左一铲,右一铲,一时的激动忽略了三叶草的存在。回头看看委屈的三叶草,已经被我们踩得不成样子,有的像生命垂危的老人,有的连叶儿都踩没了,唉~可惜了。

  过了一周后,再次来到姥姥家。只见瓦块之间依然留有三叶草的痕迹,我一怔,他们随风摇曳,像一个个心形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没想到从瓦块里钻出的三叶草,竟有这么大的力量,我不得不对它们肃然起敬了。刹那间,我在想:到了冬天,三叶草依然可以坚强吗?幻想着冬天大雪纷飞,厚厚的积雪盖住了三叶草的视线。待冬阳初升时,冰雪融化成了积水,仿佛看到三叶草甩了甩叶子,向着太阳说:“看!我多顽强!”小小的三叶草,拥有的.力量与勇气,

  三叶草,我被你深深的折服了。混在花木中的你,藏在瓦块中的你,不引人注目的你,自信顽强的你,一切的一切我都应向你学习。被埋没的三叶草啊,从此之后,你成为了闪光点,你是坚强!

  忽然,有一缕阳光射进窗来,金灿灿的,好耀眼。回过神来,看着眼前的几束三叶草,绿得是那样刺眼,那样令人浮想联翩。顽强的三叶草,在阳光的沐浴下,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三叶草,期待你冬天自信的力量!


《芦叶船》四年级教案3篇(扩展6)

——四年级语文古诗教案3篇

四年级语文古诗教案1

  教材分析及教学理念:

  这是两首赞美春天的好诗,它们诗中有画,静中有动,有声有色,为俺们描绘出两幅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

  古诗教学重在激发同学的情趣:这里的“情”是指从诗中感悟到的思想感情;“趣”指的是阅读古诗的兴趣。重视朗读。不论是领会诗的涵义,还是体味其美的意境,都离不开朗读。朗读能激发想象,强化积累,培养语感,所以,朗读必需贯穿于古诗学习的全过程。同时,针对小同学,情境创设也很重要,它可以把笼统的诗句变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便于同学轻松愉快地感悟古诗。

  学校及同学状况分析:

  俺校是西安市雁塔区的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大局部同学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而且班额较大,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国家级实验区,俺区教师至少经过区一级新课程培训,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都有很大转变。相应的,同学们也变得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敏捷,独立学习能力与合作意识、创新能力都得到很大发展。四年级同学学习古诗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大局部同学早已熟背本课两首古诗。

  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愉悦的心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春天画面的图片资料。

  2、同学准备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句,谁能背一首给大家听一听?(1―2生背)今天俺们再学一首杜甫的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题目)

  2、交流找到的有关杜甫的资料。

  3、解题:看图,猜题意,交流。

  江畔:江边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二、理解诗意

  1、自学。指导方法:边读诗,边看图,画出不明白的词句。

  2、出示全诗,交流自身理解的词或句。

  (1)(要求用自身的话说诗意,只要说出大概意思,就给以适当鼓励)要求查工具书,解决“蹊”;协助同学理解词语:“留连”。

  (2)再说诗意。

  3、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诵。

  (1)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除了这些,还可能有什么?闭目想象这一美景。

  (2)结合春天景色的图片,用自身的话描绘这幅景象。

  (3)动手画一画,做画配诗,(交流、评议)

  [点评:古来诗画是一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诗人追求的艺术境界,也是俺们感悟的方向。在要求同学熟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的基础上,举行“好画配好诗”的活动,不只能激发大家学习的兴趣,还能检验同学们是否真正理解了诗意。整合课程,激发兴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学习方式。]

  (4)自由练读。同桌合作读。(要求注意读出动静相宜。)

  (5)老师示范读。(重点指导:边读边看图边想象,置身美景中。)

  (6)不拘形式练读、背诵古诗。

  三、拓展,作业。

  1、自学杜甫的另一首写花的诗《绝句》:“尽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小组制出配诗图来。

  2、预习《游园不值》

  板书:

  江 畔 独 步 寻 花 杜 甫

  黄 四 娘 家 / 花 / 满 蹊, 花

  千 朵 万 朵 / 压 / 枝 低。 多

  留 连 戏 蝶 / 时 时 / 舞, 花

  自 在 娇 莺 / 恰 恰 / 啼。 香

  课后反思:本诗的意思并不难理解,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却不能靠生硬的翻译来加以一一对应。在这一课里,俺给同学营造了一种情趣化的学习氛围,以描述春景的方式来力图让同学获得读诗的美感;尊重同学的阅读感受,放飞他们想象力,让他们以自身的语言和手中的画笔来个性化地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游园不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2、板题《游园不值》。

  3、交流诗人叶绍翁的资料。

  二、理解古诗

  1、自读古诗,大体读懂古诗,提出疑难问题。

  2、交流释疑。要求查工具书,解决“屐、扉”。

  3、结合插图,用自身的话说说诗意。

  (1)小组讨论“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原因,体会当时诗人的心情。

  (2)看图,进一步体会诗人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时的心情。

  (3)抓住机会,指导朗读。

  [点评: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同学获得充沛发表观点的机会,激发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4、诗人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春色满园”呢?

  (1)你想园中应该是怎样的景象?

  (2)再次朗读。(读出春的生命力。)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自由朗读,背诵古诗。

  (2)想象当时的情景,谁愿意做诗人来扮演一下?

  (在评议中要求同学演出诗人由失望、扫兴到惊喜、愉快的心理变化。)

  (3)指导朗读。

  三、拓展、作业

  1、小组举行朗诵竞赛。(两首诗任选)

  2、任选本课中的一首古诗,改写成短文。

  (可以把自身想象成诗人,把看到的、想到的都写出来)

  [点评:在朗诵和改写中比较并体会了两首诗的不同风格。]

  3、自学“目积月累”中《吴兴杂诗》

  板书:

  游 园 不 值 叶绍翁

  应 怜 / 屐 齿 / 印 苍 苔,

  小 扣 / 柴 扉 / 久 不 开。 失望

  春 色 / 满 园 / 关 不 住,

  一 枝 红 杏 / 出 / 墙 / 来。 惊喜

  课后反思: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小朋友们会感到“易”、“趣”、“活”,同学的视野、思想也不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扮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哲理,都会深深地印到同学的脑海里。爱扮演是同学的天性。同学要扮演好,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丰富课文内容。因此,课堂扮演能促进同学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同学进行语文实践的有效方法。

  总评:古诗的教学,感悟为重。小学古诗教学,目的在使他们在感悟中领会古诗意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俺们应从同学实际动身,为他们发明体验、感悟的条件,把他们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教出古诗的诗情画意。当然,对于生活积累有限的小同学来说,体会意境是很难的,所以,俺们除了牢牢抓住朗读、背诵这样的基本方法之外,还可以创设模拟场景,让同学尝试诗人的感受过程,画一画,议一议,想一想,演一演,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芦叶船》四年级教案3篇(扩展7)

——四年级趣味教案3篇

四年级趣味教案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直观感受,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个好地方。

  2、学会按一定顺序、运用恰当的修辞等写作手法把这个地方怎么好写清楚,写具体。

  3、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写清楚推荐这个地方的理由。

  2、通过一些表达方法写出这个地方的特色,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在课前回想自己游览过的地方,从中确定要推荐的那一个。

  学生:

  1、各地美丽的风景照、美食、人物照等,名家描写风景的优美文段。

  2、简单记录各地的特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各地优美的风景照,激发学生回想自己游览过的好地方。

  导语:同学们,看看这些照片,是不是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欣赏过哪些迷人的风景呢?

  2、指名学生说说欣赏完这些照片后的感受。

  思考:这些照片展示的是哪里的风景?这些风景有什么特点?你有怎样的感受?

  3、教师结合本单元主题,引出本次习作内容。

  小结:通过对本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欣赏了“天下奇观”钱塘潮,体验了走月亮的优美意境,感受了繁星满天的奇妙景象。可谓处处都有好风景。那么同学们都游览过哪些地方?它们有哪些吸引人的独特之处呢?你对它们产生了怎样的情感?本次习作,我们就来向他人推荐一个好地方,使人听了之后能迫不及待地想去游览一番。

  二、明确要求,交流展示。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字,欣赏教材给出的图片,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思考:

  (1)本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明确:推荐一个好地方。)

  (2)教材给出的四幅图分别展示的是哪里的风景?各有什么特色?(明确:第一幅——江南古镇,水乡人家;第二幅——游乐场,乐趣无限;第三幅——书店,藏书丰富,知识力量;第四幅——小树林,树木繁茂,快乐天堂。)

  (3)本次习作的要点是什么?(明确:写出这个地方的特别之处,写清推荐的理由。)

  2、学生自由分组,交流讨论本次习作可采用的写法。

  明确:

  (1)选择印象最深的地方来写,容易把握。

  (2)抓住特点来写,突出吸引人的地方。

  (3)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生动。

  3、引导学生选取重点,写作片段。

  明确:

  (1)写江南古镇,可突出的重点是古镇的美,可以采用的写作思路有①描写古镇的风景,表现风景之美,突出喜爱之情;②描写古镇上人们的生活,悠闲、有格调,引人向往;③描写古镇上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突出表现古镇带给游览之人的美的享受;④总结,激发人们去一探究竟。

  (2)写游乐场,重在突出游乐场的好玩。可以描写的内容包括游乐场里的各种游乐设施,这些游乐设施为什么好玩,它们受欢迎的程度等。

  (3)写书店,表现书店给人的精神滋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写,如简单介绍书店的历史;详细描写书店中书的种类、每一类的大体内容;重点选取某个点,突出人们看书的热情之高。

  (4)写小树林,突出林中的风景带给自己的愉悦感受。可以写写林中的风景,这样的风景对人的身心的净化作用等。

  4、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写作的片段,教师听完后给予点评、指导。

  片段一: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非常喜欢并常去游玩的一个地方——黄龙溪古镇。古镇位于成都市双流区西南部边缘,是一个历史文化古镇及旅游风景区。古镇不光风光秀丽,环境优美,还是驰名中外的摄影基地。古镇的主要特色有古街、古树、古庙、古水码头、古建筑和古朴的民风民俗,让我们可以感受历史。黄龙溪古镇还是由国家*命名的“*民间艺术火龙之乡”。

  片段二:相信小朋友们都喜欢去游乐园吧,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我最常去的游乐园。这个游乐园的环境非常好,绿水环绕,树木葱郁,一进入园中,整个人都感觉非常轻松。游乐园里有很多游玩设施,我最喜欢的就是水滑道了。它是利用水力推动的一种游乐设备,从几层楼高的水滑道起点直接俯冲至下面的池中。在俯冲的过程中,整个人感觉旋转如飞,真是让人“惊心动魄”。

  片段三:我喜欢看书,最常待的地方就是书店了。在我们小区对面就有一家小小的书店,它没有奢华的装饰,没有美妙的音乐,也没有24小时的暖气提供,但我依然喜欢它。书店虽小,但书籍的种类却很全,“少儿读物”“幼儿读物”“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书法绘画”等书籍都整整齐齐地摆在书架上。从书中,我汲取精神养分,收获成长的欢乐。没事的时候,去书店转转,翻翻那些散发着墨香的书,说不定就会有意外的惊喜。

  片段四:我向大家推荐的是郊外的那片小树林,尤其在夏天,小树林里可热闹了。外面骄阳高照,小树林里却能带给人凉爽、惬意。树木郁郁葱葱,枝叶密密层层,一缕缕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间照射下来,形成了许多影子。孩子们在这里乘凉,知了在树上欢叫,小树林可热闹了!

  点评要点:①是否描摹出图片上的内容;②是否突出这个地方的特点;③描述是否生动,能不能激发他人的游览兴趣;④是否有条理。

  5、教师总结归纳。

  小结:经过讨论和片段写作练习,相信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本次习作的要领,在片段叙写中同学们也出色地展现了自己的语言功底。下面我们就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完成本次习作。

  三、精选素材,完成初稿。

  1、学生翻看自己搜集的资料,回想自己游览过的地方。教师巡视检查。

  过渡:同学们,爸爸妈妈肯定带我们去过很多好玩的地方,其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里呢?请大家仔细回想并将这个地方记录下来,推荐给其他同学。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说一说这个地方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生1:我去过黄山,那里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奇”,奇松、怪石,在别的地方真的很少见。

  生2:我去过大草原,绿草如茵,一碧千里,牛马欢腾,活力无限。

  生3:我去过丽江,那里的风景真可以用一个字概括:“美”,每一个去过那里的人都会流连忘返。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交流内容进行记录,打好草稿。

  4、教师巡视,注意对学生进行指导。

  四、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1、投影出示几篇习作,师生集体修改。

  评议重点:

  (1)中心是否突出;

  (2)记叙是否有条理;

  (3)有哪些可供借鉴的地方。

  2、教师点评完后,学生自己尝试修改习作。

  修改重点:

  (1)删掉或精简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

  (2)改正不通顺的语句;

  (3)改正用错的字、词、标点等。

  3、小组交流自己的习作,互相修改评分。

  4、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四年级趣味教案2

  一、词语盘点

  1、 学生自读。

  2、 同桌互查。

  3 、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4 、记记写写。

  二 、日积月累

  1、 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 逐句自读。

  3 、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 、教师释疑。

  5、 熟读、背诵。

  三、趣味语文

  1 、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2、 自读。

  3 、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四年级趣味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发现、再现物体的序列,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在操作活动中有规律地设计图案,提高动手能力。

  2、培养幼儿思维的多样性,初步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彩色珠子、彩皮、腰带、彩带等。

  3、玩具小熊一个,篮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知规律

  1、观看课件,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其中的规律出示玩具小熊,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呀?(小熊)

  师:小熊他今天可开心了,因为他搬新家了,让我们一起看看他家的新房子吧!(观看课件画面)小熊的新家漂亮吗?(漂亮)

  师:今天小熊还请了三位好朋友到家里做客呢,看看他们是谁呀?(小兔,小猫,小狗)

  师:三位好朋友接到小熊的邀请可高兴了,他们要出发啦!

  师:(观看课件画面)哦,这三位好朋友每人都走了一条小路,哇小路上还有好看的小石头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走的小路上的小石头是怎样的。

  师:先来看小兔,他走的小路上的石头是怎样的呢?(一块红色一块绿色一块红色一块绿色……)

  师:小兔走的小路是一格一排列的石头小路。小猫走的小路呢?(一块绿色两块蓝色一块绿色两块蓝色……)

  师:小猫走的路是一格二排列的石头小路。小狗呢?(一块红色一块蓝色一块黑色一块红色一块蓝色一块黑色……)

  师:小狗走的小路是一、一、一排列的石头小路。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三条小路看上去漂亮吗?(漂亮)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小石头的排列有规律)

  2、观看课件,引导幼儿按规律排列

  (1)引导幼儿发现并尝试接着规律排列师:到了小熊家,小熊请三位好朋友吃点心啦!咦?怎么是个空盘子呀?原来这是个神奇的盘子哦,盘子上有一些花纹,只要将盘子上的花纹按一定的规律说下去,好吃的点心就会出现了。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呀?(想)师:看看小兔拿到的盘子是什么花纹?(一块红色一块黄色一块红色一块黄色)接下来应该怎么排呢?(与老师一起讲述)(一块红色一块黄色一块红色一块黄色……)看看对不对?哇,是什么好吃的点心呀?(萝卜)师:小猫的盘子呢?(一朵大花二朵小花一朵大花二朵小花)接下来应该怎样呢?(请幼儿讲述)(一朵大花二朵小花一朵大花二朵小花……)是什么点心呀?(小鱼)幼儿与老师一起吃美味的"小鱼"。

  师:我们也来帮帮小狗吧!谁愿意来说一说?(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接下来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骨头出现)

  (2)拓展幼儿思维师:小朋友,除了这些排列,你们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排列?(两个高人两个矮人……三个大碗两个小碗……)

  二、应用创作师:吃完了点心,小熊要请大家唱歌跳舞啦,你们看,小熊打扮的漂亮吗?(漂亮)那让我们也把自己打扮一下和小熊一起跳舞吧!

  1.简单介绍各小组的活动内容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材料:花环和大小彩色花;彩色珠子和线;腰带和彩色丝带。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动吧!

  2.幼儿自选小组活动(1)装饰花环(2)串项链(3)装饰彩带裙

  三、评价活动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呢?

  互相观赏,评价个别作品,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四、结束活动

  师:孩子们,把自己打扮起来吧!(一起把自己的作品戴在身上欢乐起舞)

  师:时间不早啦,我们该和小熊说再见了,小熊再见!(挥手离开小熊家)

推荐访问:四年级 教案 芦叶船 《芦叶船》四年级教案3篇 《芦叶船》四年级教案1 四年级芦叶船课文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