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基于STC12C5A60S2的音频电透视接收机系统设计

基于STC12C5A60S2的音频电透视接收机系统设计

时间:2022-12-23 14:20:04 教案设计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小型化与轻便化是物探仪器开发需要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设计以STC12C5A60S2为控制中心,以HMI为友好界面的音频电透视接收机系统,有效减小仪器体积和重量,并降低功耗,更加方便用户使用。

关键词:音频透视 人机界面

中图分类号:P6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7-0125-02

矿井工作面的回采,需要了解工作面以及顶底板的含、导水构造等异常情况,音频电透视是水文地质构造勘察的重要物探方法之一,能有效的探查工作面及顶底板的地质异常,因而具有广泛的用途,为用户方便快捷操作,本文讨论一种更加轻便小型的音频电透视接收机系统设计。

1 音频电透视原理

音频电透视属于电法类的物探手段。人工供电场的分布形态与岩层、矿石之间存在的导电差异有紧密的联系,在原生态煤系地层中,纵向导电性特征具有固定变化规律,横向一般均一。如其含有陷落柱、断层等地质构造或异常水体,纵横向的电性规律将发生变化,这就为以电性差异的音频电透视提供物理基础[1][2][3]。

2 接收机硬件设计

接收机由前置放大器、50HZ陷波器、信号采集电路组成。前置放大器采用差分放大电路,差分输入方式增大了系统的动态范围,可以抑制共模噪声和偶次谐波,提高系统的信噪比。放大后的信号经过由集成滤波器组成的50HZ陷波器使工频干扰控制在一定的电平之下,经过50HZ陷波的接收信号经信号调理电路调理给信号采集电路,信号采集电路将采集到的信号经过FFT处理、显示、计算信号幅度,并记录[4][5][6](图1)。

3 接收机软件设计

接收机软件主要获取指定接收电极的电压值,以及相关采样信息,包括数据采集软件、参数设置、数据显示、数据处理、数据储存、通信构成。程序主要分为四个模块:接收控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数据显示模块、文件存储模块(图2)。

接收控制模块:实现工作频率的选择、发射点与接收点的设置、以及与电极间通信。

信号处理模块:处理接收数据,获取指定工作频率下电压值。

数据显示模块:图形化显示所测得的数据。

文件存储模块:实现数据存储与读取。

接收机程序流程如(图3)。运行程序后,初始化采集模块,如果失败则结束程序;否则进入程序主界面,设置施工参数,包括发射巷道,接收巷道,施工人员,施工单位,发射点间距,接收点间距,数据文件名等;然后设置工作参数(工作频率、发射电流、发射电极、接收电极等);设置完成后,初始化AD,若失败则停止当前的数据接受;否则采集对应的电极的电压值,以及工作电流等,并显示数据;当该接收点数据接受后,更换接收电极,重复测量;设置新的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继续测量;若所有接收点测毕,保存并结束接收程序。

4 接收机实现

音频电透视接收机是以高速、低功耗、超强抗干扰的多接口STC12C5A60S2芯片为控制中心,采用简单的三线串接口对ADS1252进行控制和数据读取,外部微处理器必须在一次新的转换过程启动之前读取所有数据位[7];采用液晶屏为显示设备,液晶屏设备与STC12C5A60S2以串口为通讯通道;SD卡为存储设备,利用CH375转接芯片与STC12C5A60S2芯片的8位并口作为通信通道。音频电透视接收机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8小时,接收电压精度:0.01%(50mA),接收电压范围:±2V,数据接收频点不少于2个。程序运行主界面如(图4)。

图4 接收机主界面

施工参数设置包括发射巷道,接收巷道,施工人员,施工单位,发射点间距,接收点间距,数据文件名等;采样参数设置包括工作频率、发射点与接收点间距、接收电极距等;电极设置为发射点、接收点选择区域,按钮上为电极标号,与发射点、接收点间距同步变化。

5 结语

目前,音频电透视主要以带有操作系统的工控机为主,其供电电压可达到250V,供电电流可达到100mA,供电频率可多档:15Hz,30Hz,70Hz,120Hz,测量点压0-2V,分辨率1uV,但工控机功耗大,整个仪器体积大,重量重,携带不方便,连续工作时间短;本文以STC12C5A60S2为控制中心、液晶屏为显示设备的音频电透视接收机系统,能满足现有音频电透视的各种技术指标的同时,功耗小,体积小,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可持续工作时间增长,适用于复杂环境。对物探仪器的小型化开发具有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邵爱军,刘唐生等.煤矿地下水与底板突水[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1.

[2]李冬林,姜振泉,扬栋梁.煤层底板音频电透视探测成果反映的底板阻水条件[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5(03):68-71.

[3]刘瑞新.音频电透视技术在煤矿水文探测中的应用[J].煤矿现代化,2012(05):58-60.

[4]王卫平.电子产品制造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林君.地球物理勘探仪器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仪器仪表,1995(05):9-13.

[6]林君.现代科学仪器及其发展趋势[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2(01):1-7.

[7]项沥泉.先进的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J].测控技术,1997(02):55-58.

推荐访问:接收机 透视 音频 设计 系统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