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管壳式换热器振动分析及防振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振动分析及防振设计

时间:2022-11-26 21:35:33 教案设计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针对管壳式换热器常见的振动破坏形式,阐述管壳式换热器管束流致振动的机理。基于HTRI软件,进行换热器振动分析,并介绍了常见的防振措施。

关键词:换热器;振动;机理;HTRI

1 前言

管壳式换热器由于其结构紧凑,体积小,换热能效高,制造成本低,便于维修等特点,是石油、化工、动力、食品和医药等行业广泛采用的一类换热设备。随着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管壳式换热器趋于大型化,换热能力不断提高,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与此同时,由于高流速、管束支撑间距增大等多因素,管壳式换热器的振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换热器管束发生流体诱导振动,往往能造成换热器局部失效甚至整体报废,给工厂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相关文献报道,在传热管内插入圆珠圆管等内件,采用新型的弹性管束代替传统管束等手段,可以诱导流体产生弹性振动,提高传热系数、强化传热、减少结垢,但实际生产中利用振动强化传热的案例较少,应当首先保证换热设备的正常操作,减弱或者消除振动的不良影响。因此,在管壳式换热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其中包括管束振动分析。本文在分析换热器管束振动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措施。

2 振动机理研究进展

管壳式换热器内流体的运动十分复杂,流体的流速和方向不断地发生不规则的变化,使传热管处在不均匀的力场中,受到流体流动的各种激发力作用,极易产生振动。一般认为,换热器管束振动主要是由壳程内的横向流所诱发,管程流体流动诱发振动的可能性较小。振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流致振动的频率与换热器的固有频率接近,此时换热器就会产生强烈的振动。流致振动的机理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2.1 卡门漩涡

当流体橫掠换热管时,如果流动雷诺数大到一定程度,在其两侧的下游交替发生漩涡,形成周期性的漩涡尾流,称为卡门漩涡。漩涡流致使圆管上的压力分布呈周期性变化。圆管两侧由于静压不同,会产生一个垂直于流动方向的升力,升力的交替变化,导致圆管沿流体流动方向垂直的振动。同样,漩涡的脱落也使流动阻力发生交替性变化,导致圆管在流体流动方向上的振动。漩涡脱落的频率为(Re值200~15000时):

可以看出,当管径一定时,流速越大流体流致振动频率越大;当卡门漩涡频率接近或等于管子固有频率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振动。

2.2 湍流抖振(紊流抖振)

当换热器内流体流动的雷诺数Re>4000时,流体出现湍流状态,使管道内流体产生脉动变化,紊流中脉动变化的压力和速度场不断供给管子能量,当紊流脉动的主频率与管子的固有频率接近时,管子吸收能量并产生振动。紊流脉动的频率范围较宽且具有很强的随机性。由紊流抖振而诱发的振动不很规律,较少导致大范围的共振响应。紊流抖振不是導致管子破坏的主要原因,而是产生流体弹性不稳定性激振的重要因素。

2.3 流体弹性不稳定性

换热器内密集的管束中,任何一根管子的运动都会改变周围的流场,流场的改变则使作用在管子上的流体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进一步改变作用在管子上的流体力。流体速度一旦超过某一临界速度值并稍有增加时,振幅即有大幅度增加。由于管子位移急速增大,易导致换热器机械破坏,因此,流体弹性不稳定性对管束振动的影响最大。研究表明,流体速度较低时,振动可能由卡门漩涡或紊流抖振引起,而在速度较高区域,诱发振动主要是流体弹性不稳定性。

2.4 声振动

壳程流体是气体时,较容易产生声振动。当换热器中管束的流体处在漩涡脱离状态时,会引起管束振动,在管束的周围激起沿换热管径向传播的弹性波。这种驻波在管壳之间来回反射,形成一定的声学驻波和机械波,当卡门漩涡频率与声学驻波频率之比在0.8~1.2范围内时,可能产生强烈的声学共振和噪音。壳程流体是液体时,由于声波在液体中传播的波长较长,难以形成声学驻波,声振动基本不会产生。

2.5 脉动流诱发振动

流体脉动引起的管子振动属于强迫振动,如化肥厂中往复式压缩机冷却器常因为脉动流而发生振动破坏,但目前对这种振动机理研究得还很少。

3 振动的破坏形式

基于振动机理分析可以看出,在流速较高区域如换热器进出口区、障碍区,或者无支撑间距较大区域,如U型管区、管板区、折流板区,是容易产生振动的区域。因此,常见换热器振动的破坏形式为:

3.1 撞击破坏

当管束的振幅较大时,将导致管子之间相互碰撞,位于管束外围的管子与壳体内壁发生碰撞。在碰撞中,管壁磨损变薄,最终发生开裂。

3.2 挡板损伤和管子切割

折流板孔和管子之间一般存在径向间隙,管子的横向振动就会引起管外壁与折流板的孔内壁间产生反复摩擦,如果折流板厚度较小,就会对管子产生“锯切”作用,在不长的时间内将管子切开而发生局部失效。

3.3 应力疲劳实效

如果管子材料本身存在缺陷,或者由于腐蚀和磨损产生了裂纹等缺陷,在振动引起的交变应力作用下,位于主应力方向上的裂纹就会迅速扩展,最终导致管子疲劳失效。

3.4 接头泄露

管板是管壳式换热器中管程和壳程之间的唯一屏障,因此,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接头是换热器中十分重要的结构和环节。然而,在工程实际中,由于接头处存在间隙而产生缝隙腐蚀,在拉应力作用下而产生应力腐蚀,在疲劳应力作用下而使接头松动或裂开等,都会造成接头泄漏。

3.5 冶金失效

振动使换热管产生交变应力,从而导致管子表面的垢层和氧化层脱落,在管子表面留下凹坑,在凹坑处常引起应力集中,致使管子失效。管壳式换热器振动引起的破坏主要是管子的磨损和疲劳断裂,破坏位置位于壳程流体进出口区域附近、折流板缺口附近、管束与管板接头附近和管束外围等。

4 振动分析

在GB151附录C及TEMA标准中,均附有关于管束流致振动的计算公式及判定准则,但手工计算时计算量较大,目前国内外各设计院和工程公司均使用软件进行流致振动分析,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计算程序有美国传质及传热协会开发的HTRI,及ASPENTECH公司的EDR(整合自己公司开发的B-JAC及收购的HTFS而成)。本文基于HTRI7.0软件的Xist与Xvib模块对管壳式换热器管束流致振动进行分析和研究。

利用HTRI软件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管壳式换热器管束流致振动分析,其传热系数与压降模型基于大量实验数据,是符合TEMA标准的计算结果最为可靠的工具之一。HTRI-Xist能够在进行热工水力计算的同时,用多种实用的方法对换热器关键部位进行全面的振動分析,分析结果较为可靠,但偏于保守;HTRI-Xvib为三维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可以分析多阶模态下单根传热管的流致振动情况,分析结果较HTRI-Xist更为精确。HTRI-Xist分析通不过的情况,可采用HTRI-Xvib进行更为精确的计算,从而判断是否能通过;此外,HTRI-Xvib还可以进行增加支撑条等其他管束支撑方案的流致振动分析。

5 常见的防振措施

减少振动的根本途径是使激振力频率尽量避开管子的固有频率。换热设备设计时,一般可采用以下防振措施:

a.制定合理的开停工程序,加强在线监测,严格控制运行条件,尽量消除由外部引入的振源。

b.改变换热管的固有频率:①调整折流板间距;②改变换热管材料和壁厚;③在换热管外表面沿周向缠绕金属丝或沿轴向安装金属条。

c.若预测到振动危险出现在靠近壳程进口处,可增大接管尺寸以降低进口处流速,或者设置防冲挡板、导流筒。

d.控制壳程流体流速:①改变或使用其他形式折流板,将壳程流体分割成两个或多个流道;②改变壳径;③调整管间距;④调整管束和外壳之间的间隙;⑤改变管束的排列方向。

6 换热器振动分析案例

以四川某煤化工项目变换装置蒸汽过热器为实例,进行防振设计。工艺参数见表6-1。

根据以往项目经验,换热器结构参数初步设定为:换热器形式BFU,壳体尺寸1800X4000mm,管径(OD)25mm,管间距32mm,换热管角度30º,折流板间距700mm,壳程进出口管径为DN200。HTRI运行后有多个警告信息,软件提示壳程和管程进出口流速都大于0.8倍临界流速,可能存在流体弹性不稳定性振动问题,需对换热器结构参数进行调整。

首先考虑增大管径以提高管子的惯性矩和刚性,管径改为32mm后,管束错流流速和临界流速明显降低,消除了多条警告信息,但换热器仍存在振动可能性。同时,管径增大导致管束减少,损失了较多的换热面积。将壳程直径提高到2000mm,能降低壳程介质的流速,同时补偿换热面积。其次,将管间距由常规的40mm改为44mm,减小错流流速,增加临界流速,从而减少了管束碰撞的可能性,也可降低换热器的制造成本。此时,HTRI依然提示壳程进出口流速超过临界流速,减小折流板间距等手段效果不明显,因此,考虑改变换热管角度和增加壳程进出口管径,将换热管排列角度改为60º,壳程进出口管径DN250,振动问题消除,换热器的压降和传热系数均满足要求。HTRI计算结果见表6-2,其中固有频率为一阶计算结果。

7 结语

若换热器在实际运行中出现振动问题,虽然可以通过更换换热管、捆扎管束、降低流量等手段减弱或消除振动,但对换热器性能和正常生产势必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在换热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各种诱发振动的因素。目前关于换热管振动的预测方法和机理研究尚不完善,但借助HTRI等专业软件可以方便的进行换热器管束流致振动分析,一般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推荐访问:管壳 换热器 振动 分析 设计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