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元末明初文清诸学子诗歌特征研究

元末明初文清诸学子诗歌特征研究

时间:2022-12-29 14:1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内容摘要:以婺州为轴心的浙中地区,自宋元以来一直是儒学传承的重要区域,有“小邹鲁”的美誉。元末明初之际,这里更是人文荟萃,名儒辈出,诞生了以陈樵、宋濂、王袆、戴良、胡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他们籍贯相同、学脉相通、交往频繁,逐渐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关系紧密的作家群体。本文藉助譜系学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元末明初婺州作家群的研究现状,对生活在元末明初这一剧烈变革动荡时代的文清学子诗歌进行专门性的整体的考察,以期进一步奠定文清学派这一学说,概括出文清学派诗歌所表现的吟咏兴寄,清雅闲适,追求情怀而又富有哲理的诗歌特征。

关键词:元末明初 文清学派 诗歌 特征

文学史上的诗派发展,往往是互为关联、互为作用的。元代因当时的诗人们受宋、金两代各种诗派与地域化的双重影响,别具特点和个性。一般来说,元代诗派,有“遗民诗派”(元初期)、“雪堂雅集诗派”、“延桔诗派”(元中期 )与“铁崖体诗派”(元末期)。其实,中国传统学派大多以诗文宣导学术主张,学风不同则文风有异,再加上古人宗法与道统意识强烈,一脉之间重视师弟承传,派别相对分明。为此,有意无意形成了诗歌内容相近、生活圈子相通、地域特点鲜明的诗派。如在谈及金华的学术与文学,就有“金华学派”、“浙东文派”、“浙江文派”、“婺州文学集团”、“婺州作家群体”、“婺州文人群落”等概念。

一.元末明初文清学子的界定

1.文清学派的提出

关于文清学派记载,最早见于清代黄宗羲的《宋元学案》卷六十九《沧州诸学案》,其中有《文清徐毅齐先生侨》一文,云:“云濠谨案:梨洲学案原本,归文清弟子朱先生元龙于东莱学案。谢山(全祖望)序录于丽泽诸儒学案云:明招诸生,历元至明末绝。亦兼指文清所传学派而言。顾文清卒业于晦翁,为朱门高弟,数传而后,如黄文献诸先生多称朱学,则文清学派宜入沧州诸儒学案为是矣。”该文第一次指出文清学派这一说法,也指出文清学派介于丽泽学派和沧州学派之间,以徐文清为主,自成一派,受吕祖谦和朱熹影响。

徐侨(1160—1237),字崇甫, 义乌人,朱熹嫡传弟子,南宋政治家、理学家。据《义乌名人—— 徐侨》一文中记载,徐侨一生俭朴,不买贵重物品,穿衣素淡破旧不嫌弃,居官非规定的俸禄不受, 别人馈送皆谢而拒收。综观徐文清的诗歌艺术成就,正如《四库全书未收书提要·毅斋别录一卷提要》中所指出:徐侨虽“不以诗名,然无讲学家习气,颇近江湖诗派。”

顾旭明教授在其专著《陈樵及其思想研究》一文,专门指出文清学派一说,明确指出文清学派创世人为徐侨,并用一张流源图勾勒出文清学派发展历史,其上可追至南宋的吕祖谦,下为元末明初期间的以宋濂等代表婺州作家。

2.文清学派的发展

元末明初,婺州产生了像陈樵、宋濂、王袆、戴良、胡翰等一批作家。这些作家几乎都是上一辈作家的子弟或学生。宋濂曾师从黄溍,陈樵师从其父陈取青,戴良师从黄溍,而黄溍与陈取青师承蟠松先生石一鳌,石一鳌是王世僳弟子,王世僳是徐侨(文清)弟子,徐文清是朱子亲传弟子。若从传统学派研究来讲,从师承关系来说,陈樵、宋濂、戴良等人是徐文清的嫡传无疑。清人王梓材《学案》指出:东莱学派(婺学),二支最盛,一自徐文清(侨),再传而至黄文献(溍)、王忠文(袆),自王文宪(柏),再传而至柳文肃(贯)、宋文宪(濂),皆兼朱学,为有明开一代学绪之盛,故谢山云“四百年文献之所寄”云。这里指出了文清学派绵延四百年时间。

在这四百年的时间里,绕不过婺州这个作家群体。在宋乾、淳逮于明初在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婺州形成了一个师教乡习,濡染成风,前后相继,若脉可寻的文人群体。浙江大学徐永明教授粗线条地勾勒了婺州文人群体的传承情况,并扼要分析了形成这一文学集团的历史原因。其根据时间的先后将婺州文人群体划分为四代:即第一代是以方凤为盟主,谢翱、吴思齐为核心人物的宋遗民作家;第二代是以方凤的学生黄溍、柳贯为盟主包括吴莱、方樗、方梓等一批婺州作家;第三代是以黄溍、柳贯的学生宋濂为盟主,王袆、胡翰、戴良等人为核心成员的婺州作家;第四代是以宋濂的学生宁海人方孝孺为盟主的一批作家。这里将陈樵列为第二代婺州作家群,而将宋濂、戴良、王袆等列为第三代婺州作家群,但从时间上来讲,基本归于元末明初这一特定时代下。

戴良在谈到婺州作家群内部关系时说:“某等之于先生,或以姻亲而托交,或以乡枌而叨契,或以弟子而游从,或以有朋而密迩。”这里提到了作家群构成的四种关系原因:亲缘、乡缘、师缘、友缘。但就婺州作家关系来说,师缘显然处于最为突出的地位。欧阳光教授在《论元代婺州文学集团的传承现象》一文指出,婺州作家群的内部关系,重视和强调师缘。由此推断,文清学派伴着婺州作家群发展,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婺州作家群重要的一部分,有着婺州作家群的浓厚的理学和文学风气,也深受徐侨“不以诗名,然无讲学家习气,颇近江湖诗派”的影响。

二.元末明初文清学子的代表

元末明初的江南云集了明初诗坛的大多数精英,文清学派发展到元末明初,主要代表作家有陈樵、宋濂、戴良、王袆等人。下面从陈樵、宋濂、戴良三人的诗歌创作作个案研究,进而概括元末明初以师承关系做纽带的文清诸学子诗歌特征。

陈樵(1278-1365),字君采,号鹿皮子,婺州东阳人。世为衣冠巨族,父亲陈取青,国学进士,从婺中理学家石一鳌。有志节,曾上章弹劾贾似道误国,宋亡归隐。由于陈樵韬晦不仕,故他的文名不能与黄溍、柳贯等人相比,但当时的相识者对陈樵的文章颇为推崇,如杨维桢在《潜溪后集序》中写道:“金华文章家显而在上者,自延祐以来,凡四三人,人皆知之。而在下,人少知而吾独知者,曰言谷陈樵氏、潜溪宋濂氏也。”

宋濂(1310—1381),祖籍金华潜溪,至宋濂时迁居金华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在诗歌方面,宋濂主张“诗文同原",意欲借助诗道的复兴以重振世道。同时他也肯定诗歌具有“吟咏情性"的特殊性,认同诗歌的导渲功能,并以“止乎礼义”作为对“情”的规范与要求。

戴良(1317-1383),字叔能,婺州浦江人,柳贯、黄溍弟子,仕元为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著有《戴九灵先生文集》。在元末明初的文清学子中,戴良是唯一享有“遗民”称号的诗人。在明初,他的朋友如宋濂、王袆等人在新朝几乎都做了大官,而他是很没脸面回到家乡的。为此,戴良寄迹他乡,过着“衣冠随俗变,姓字畏人知”的隐居生活。戴良现存的五百余首诗,有很多是这种心境的体现。

三.元末明初文清诸学子诗歌特征的论述

元明之际,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期,这一时期文清学子的诗歌是他们心态最真实而形象的写照。有的保持隐居的状态,没有受到或较少受到政治活动的影响,内容风格前后较为一致,如戴良和陈樵的隐逸审美情趣,逐渐成为元朝坚守气节的遗民。有的参加到了元末政治斗争之中,认为乱世是寻求功业的大好时机,或待时而动,或心向元廷,开始步入到大时代的滚滚洪流中来,受到政治和时代等因素的影响,其诗歌的内容和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成为明朝开国文人。如果投射在诗歌创作上,这个时期文清学子诗歌显现出独特的风格。或清高蹈世,故多萧散、淡远;或不甘心沉寂然,故多狂放、焦灼。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文清学子的诗歌创作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状态,概括起来有以下特征:

1.吟咏兴寄的婺州诗风

婺作家吟咏兴寄的诗风,从源流上讲,可以追溯到六朝的沈约(休文)、刘峻(孝标)“辞藻斐然,化成风俗”。沈约在金华任东阳郡太守时所作《八咏》诗,在诗中开始自觉运用平上去入四声,自觉注重押韵,这对后来诗歌的发展,特别是对唐代律诗的发生和形成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为婺州作家群的诗人开创了崭新的“趋俗”的美学理想。

元末明初的文清学子虽以理学、事功出名,诗非所重,但“不废吟咏”,其诗作也深受沈约“八咏楼”影响,有清秀之举传世。陈樵的《山水》:青山如髻树如麻,茅屋青帘认酒家。侵晓一番风雨过,满川流出碧桃花。该诗造语新奇,属对精巧,颇有唐人之意境。

2.人文情怀的民族情结

元代是蒙古族统治时代,由于异族入主中原,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因此,元代文人大多身经变乱,内心深处都郁结着一种民族情绪,这在元末明初时期表现尤为明显。文人们特别是南方文人们,他们倾吐着世变带来的失落感:“事业已虽兵燹尽,青门惟守邵平瓜”。伴随元朝统治的巩固和衰败,文清学子的民族意识逐渐趋于淡薄,但这种意识从来没有寂灭过,而是内敛沉潜到意识的深处,他们在种族歧视的社会大阴影中隐忍求得安稳。

戴良的《次韵白头母》:白头母,涕如雨,我亦凄然倚庭柱,几时斫得征马蹄,不使居人出门去。在反映元末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同时,暗喻了对当时统治阶级的不满,一种关注民生的人文情怀涓涓而流。

宋濂的《游览杂赋(三首)》:明幽厓不知日,湿气晴犹重。苔列无文钱,随阴贯寒洞。发啸破玄霭,万象争迎送。磴危石欲舞,云走山如动。思招幽鸟下,惊飞戛新弄。宋濂诗歌虽比不上其作文,但其“诗缘性情”体论关注诗歌与社会政治的关系的诗歌,既有个体真情灌注,又有民族情结。

3.清雅闲适的隐逸审美

纵观元末明初文清学子,他们深受元代隐逸思想影响。而元代隐逸思想与以往不同,他们的隐是真隐,元末明初的文清学子隐逸者几乎很少达到真正的平静,他们的隐逸不如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举动,这是文清学子这一时期的一个较为显著的特征。文清学子的隐逸活动,是对社会愤愤不平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抗争。他们笔下“自种瓜采茶”“独赏心悠然”的隐逸生活,表面上是那样的清雅闲适,却蕴藏着一种愤世嫉俗的强烈情感,有这一种震荡凌厉的审美内涵。

陈樵《山馆》:石甗峯前緑草肥,菟丝挟雨上梧枝。天台道士投龙去,少白山人相鹤归。苜蓿带茸初暎日,雕胡落釡半成糜。石楠花落无人扫,谁卧水阴歌采嶶?“天台道士投龙去,少白山人相鹤归”诗人希望在访仙学道中寻找心灵寄托。而“苜蓿带茸初暎日,雕胡落釡半成糜”作者又仿佛从仙界跌落人间,所以说元末的释道诗明显的呈现出世俗的一面。可见对于当时的隐身来说寻求精神上的慰藉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4.理学精神的诗学思想

理学始于宋代,但它的广泛传播和成为官学,并逐步确立其全国学术思想中的统治地位的是在元代。理学的独尊地位,对元人的文学思想和诗文创作有非常深刻的影响。自然,元末明初的文清学子,其文学创作或多或少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在其诗歌的创作中理学精神不自觉展露,诗歌更富哲理。文清学子一般不取宋儒那种认为“作文害道”的根本否定文学的观点,大多擅长诗文写作。但理学思想对他们诗歌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为“雅正”的文学观念以及经世致用的写作目的。

宋濂《画山水图歌》:“远山刷翠宫眉弯,一江横绕罗带环。沙矶互作犬牙入,水痕初落犹斑斑。……白台为我梳仙鬟,双成为我开琼关。吁嗟乎!吾将终老山之间。吁嗟乎!吾将终老山之间。”宋濂由于受自己整个文学思想体系的影响,其诗学思想与其文道观是紧密联系的,具体的表现在于同样强调“载道”,重视诗的政教功能,表现出儒家“温柔敦厚”的一面。在创作方法上,他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五美云备,然后可以言诗"的观点,极力避免空谈高古,将创作落到实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受其理学思想影响,宋濂文藝思想带有强烈的事功色彩,在“文道合一”观念下,他不仅论文强调“明道之谓文,立教之谓文,可以辅俗化民之谓文”,而且论诗也主张“世教民彝 ”。

通过这些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文清学子不同程度上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诗歌风格。正是他们用各具特色的诗歌创作,使得这一时期的浙中诗坛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同时,又因为这一时期婺州部分文人在政坛上的特殊地位,又在客观上借助政治的力量扩大了婺州文学的影响,使婺州地区的文清学子诗歌创作在元明之际的文坛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王辉斌.论元代的诗派及其宗唐复古倾向[J].江淮论坛:2011(04):165.

[2]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第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2356.

[3]应悦.徐侨故里弘扬理学文化[N].义乌商报,2014-6-5(5).

[4]顾旭明.陈樵及其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6):60.

[5]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第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915.

[6]徐永明.元代至明初婺州作家群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

[7]王魁星.元末明初浙东文人群研究[D].复旦大学,2011(03):58-62.

[8]欧阳光.论元代婺州文学集团的传承现象[M],文史第49辑,中华书局,1999(12).

[9]杨镰.元诗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10]火玥人.元代理学与元代诗人的仕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2).

[11]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所.元代文化研究(第一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12]杨镰.元诗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基金项目:本文是浙江省社科联2016年课题,课题编号:2016B64。

(作者介绍:施从超,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推荐访问:学子 诗歌 特征 研究 元末明初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