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的空间研究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的空间研究

时间:2022-12-28 15:2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设计元素的提炼。所以,笔者认为,头档图像模拟的是现实世界的窗户。而对于足档的图像三角纹,人们都将其理解为装饰纹样,可仔细推敲,在一块汉化像石上全是装饰纹样似乎不怎么合理,至少中心图案应该是为画像主题服务的,因为这是艺术家和设计师创作的基本原则,所谓万事皆有因。所以,笔者认为,三角纹从其图像上看很像草席,在汉代,人们都是席地而坐,所以草席是再普遍不过的室内地面装饰物,考虑到这块画像所在的位置是足档,笔者就不由自主地觉得,这种猜想似乎很正确。此外,笔者在徐州曹山墓四壁中发现大量三角纹,这就更加证明了这一猜想。首先墓山和曹山的时间都是西汉末年,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人们生活不安定,墓室画像刚刚兴起,图案简单,还没有受到过多的谶纬思想影响,只是反映了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渴望,因为此时的人们还没有具体的思想寄托,佛教的轮回观念还没有传入,所以保护好尸体,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获得重生成为人们的最大心愿。曹山墓中大量的三角纹像从侧面证明,这个图案不仅仅是装饰。在这个受儒学影响重孝道的时期,在这个对墓主人有着重要意义的石棺中,有谁会花钱刻满屋的装饰纹呢?除非它有着更深的含义!所以,笔者大胆地认为它是草席的图式,就像古代人死了用草席裹尸体一样,此处的三角纹,一是模拟尘世的席地而坐的席子,二是用来保护尸体,为重生做准备。

三、铺首

笔者比较了墓中图像相似的东西侧图像(见图3、图4、图5)。东西侧图像边饰都是平行装饰纹,中间分为三块,左右两边是十字穿环,中间是三角纹,只是东侧图像在十字穿环中间多了一个小铺首。

衔环著于门上的兽首,叫做铺首。《汉书·哀帝纪》说:“孝元庙殿门铜龟蛇铺首鸣。”如淳曰:“门铺首作黾蛇之形而呜呼也。”师古曰:“门之铺首所以脚环者也。”《说文》:“铺,著门铺首也。”铺首著于门上的用意是保卫门户。例如,《风俗通义》说:“门户铺首。”《百家书》云:“公输般见水上蠡,谓之曰:‘开汝头,见汝形。’蠡适出头,般以足画图之。蠡引闭其户,终不可开。设之门户,欲使闭藏,当如此固密也。”古代诗词时有提到。《汉书》八七卷上《扬雄传》中《甘泉赋》:“排玉户丽飚金铺兮。”《文选》中三国魏人何平叔(何晏)《景福殿赋》:“青琐银铺。”汉代人傅毅(傅武仲)《舞赋》:“精首炳以焜煌。”看来,铺首主要作为门上具有实用功能的装饰物,按照现在的说法其实就是门把手,为了推门、叫门而设的,“铺”最早应该写作“抪”。在汉代的住宅中,人们通常以一种雕塑形式镶嵌在门上作为装饰物,质地有金、铜、铁等。铺首的形象不拘一格,有龙、螭、蛇、龟等。

铺首应该是一种符篆。朱青生解释说:“符篆是一种形相物。它被使用者通过各种方式赋予一种或数种特别的力量,在一定的时间放置在一定的地点以达到一定的目的。赋予方式可以是个体的、生理的、社会的、礼仪的、宗教的、神秘的、历史的、习惯的……铺首是一个具有符篆和装饰实用多种功能的器物形相……”就是因为铺首本身具备符篆的含义,所以它才会被人们放置在一定地点而赋予特别的力量,从而产生出不同的含义。

本处的铺首是刻绘在石棺侧板上,具有“门神”职责。铺首的面部刻绘一般比较狰狞,以达到“驱鬼辟邪”的作用。闪修山认为,“汉代门画的构图,一般都离不了铺首,或置于门扉的中部,或置于门扉的下端,也有仅用单一的铺首作门饰的”。他还指出,构成门画的铺首具有三个功能:辟邪、振鸣传呼、闭门封锁。当然在汉代画像石墓中的铺首图像的功能大概只有“辟邪”。正如常任侠所说:“把铺首刻在门上……有如石刻的凶猛石狮子把门,以防御外来的侵袭一样……殷周之际,已铸在青铜器上,据说又是四凶之一,可以食来袭的野鬼。”这已经说明铺首图像作为门神的职责所在。此处的铺首只是雏形,虽然面部还没有呈现狰狞,但功能应该被定义为门神。此处铺首所在的位置是东侧挡板,因为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门神在东,门亦在东,东方更先看到太阳,看到重生的希望。

四、穿璧图

所谓的穿璧图,就是将玉璧穿起来的一种形式。当然穿也有几种方式,一是对角线穿璧,如墓山石棺、檀山石椁的方式,玉璧平铺在对角线上,看起来对角线并没有穿过玉璧。对角线不穿璧实际上就是从四个角引出四条带子,斜向拉玉璧,使之不易脱落。二是对角线直接穿过玉璧,如后面介绍的万寨山、范山石椁。之所以采取这樣的形式处理棺椁上的玉璧,大概是希望镶嵌得更加牢固。璧是古代一种重要的礼器。《周礼·春官·大宗伯》曰:“以玉作六器,以礼十地四方。以苍璧礼大,以黄踪礼地,以青土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自琉礼西方,以玄磺礼北方。”古人认为大圆,其色苍苍,故以苍璧礼大。对中国古代玉器的种类、用途、作用及其礼制意义,日本考古学家林巳奈夫曾作过深入研究。根据他的研究,在中国古代,玉器是“德”的象征,作为最重要礼器的玉璧,不仅具有使生命再生的作用,还有使天界诸神和已故祖先的灵魂依附在其上面的功能。因此,古代人确信,如果将佩玉带在身上,将使佩带者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寿命更长;如果将玉璧等玉器放置在棺柩内的尸体旁边,可以防止尸体腐败,聚拢灵魂不使远去,促使死者重新复活。

玉璧是为了使死者灵魂有所依凭而不致远去,同时也起着防止尸体腐烂的作用。这种墓室装饰图像的产生和流行,应与古代的复生意识和汉代的升仙观念有着密切关系。在佛教传入以前的西汉时期,人们对轮回转世说一无所知,对他们来说,死后只有两种选择:如果人们不能升仙到昆仑山仙界,并在那里获得永恒的生命,永远过着无忧无虑幸福生活的话,就只能被幽闭在阴暗的地下鬼魂世界而永无出头之日。正因为如此,在当时的社会,升仙到昆仑山仙界是人们至死不渝的追求目标。与世界其他民族追求和重视来世的、彼岸的、死后灵魂幸福的信仰观念不同,重视实际的古代中国人所追求的,是此岸的、今生的、世俗的肉体幸福。在中国古代人的观念中,“仙”是不死不老、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虚无缥缈的幽灵,因此他们坚信,只有同时具有灵魂和肉体的活生生的人才能得道升仙,脱离了血肉之躯的死者灵魂和无所依凭、到处飘荡的孤魂野鬼是不能升仙到昆仑山成为长生不老的仙人的。人死后要想顺利升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必须肉体保存完好。如果尸体腐败,灵魂就无法与肉体重新结合,其结果必然是死者无法复生,升仙愿望化为泡影。另一个条件是,必须做到让死者灵魂不远离死者尸体,随时停留在尸体近旁,以便时机成熟之时灵魂重新附到肉体上使死者复生。汉代人认为,死亡并不是一个人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在另一个层次上的延续,如果能够升仙,则是生命在现世直接延长线上更高层次上的无限延续。因此,当时的人们把人的死亡叫做“形解销化”或“尸解”,将死亡看作升仙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就是说,通过被称为“形解销化”或“尸解”的假死,人才能摆脱充满苦难的现实世俗世界,达到灵魂和肉体的净化,从而取得升仙的资格。

此处将穿玉璧图像描绘在棺椁板上,就是因为当时的人们相信,玉璧等玉器有附着死者灵魂、防止尸体腐败的神效,可以使人死而复生,顺利实现升仙的目的。汉代的王侯等高级贵族死后用金、银缕玉衣包裹尸体,并在玉衣内外放置大量玉璧和玉飾,也出于同样的目的。例如,徐州的狮子山楚王陵,就出土了罕见的金缕玉衣。

五、天窗

将墓中图像相似的东西侧图像与棺盖图像进行平面图形图像的比较。与东西侧图像比较,棺盖图像除了少了中间三角纹的装饰外,其所谓的穿璧图刻画方式也有所不同。东西侧棺图像中的穿璧图,在主体圆形和方形之间有数条平行线,而棺盖图像此处是空空的。棺盖板的画像在整个石棺中是距离天空最近的画像石。穿璧图像中圆形和方形之间做留白处理。如果从棺中看棺盖板的画像,似乎这种留白,犹如通透的天窗。而西汉晚期,是否有天窗呢?似乎到今天,人们已经无法考证,但图像上的差异让笔者肯定它一定有其他用途。结合棺盖的位置,笔者推测它模拟的是天窗或天井,表达了一种升仙的愿望。

推荐访问:徐州 艺术 研究 空间 汉画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