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三历史通史复习

高三历史通史复习

时间:2022-12-27 19:0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高考历史考试大纲,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教材为主线,结合岳麓版、人民版、大象版(北师大版)历史教材,参考初中历史教材和老高中历史教材,按时间顺序,把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必修Ⅰ(政治文明史)、必修Ⅱ(经济文明史)、必修Ⅲ(思想文明史)三部分和选修教材整合到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里面,从文明史的角度入手进行通史复习。

《高三历史通史复习》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五部分)。

中国现代文明史

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66年)

一、建国初期(1949—1952)

(一)政治上:巩固政权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初步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具有臨时宪法性质。它所确立的各项原则成为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础。

2.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3.西藏和平解放(1951)

4.土地改革(1950—1952)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为孤立地主阶级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这次土地改革实行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5.镇压反革命(1950—1951)

为了巩固人民政权,1950年、1951年,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先后发布了《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理》,开展了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基本上肃清了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反革命残余势力,大致平息了匪患,纯洁了国家机关,使我国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安定局面。

6.“三反”“五反”运动

(1)1951—1952年,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国家机关企业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其实质是解决共产党员和国家干部如何在执政的情况下保持廉洁的问题。三反运动教育了干部,挽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同志,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2002年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下册》、《人民版历史必修》

(2)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在私营企业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五反运动打退了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打击了他们的“五毒”行为,在工商业中进行了一次普遍的守法经营教育,开始建立了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

——《2002年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下册》、《人民版历史必修》

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7.抗美援朝(1950—1953)

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说到:“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二)经济上:恢复发展经济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转化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人民政府据此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基础。双重性质:既有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又有社会主义性质。

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稳定物价:为解决国家财政困难,平抑物价,政府严厉打击投机倒把活动,进行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1950年夏,全国物价稳定,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统一财经:为解决财政困难,中央决定将全国财政经济归中央统一管理,解决了财政收支、物资供应和现金出纳的平衡。

3.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主要是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

(三)人民教育的奠基

(1)接管改造旧教育,创建社会主义新教育,教育事业回到人民的手中。

(2)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1949)

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确定了教育发展的方向。

二、过渡时期(1953—1956)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一五计划”(一化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五”成就(1953—1957):(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四大工厂:(鞍钢、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

三条公路:(康藏、青藏、新藏)

两条铁路:(宝成、鹰厦)

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三)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三改”):变革生产关系(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1.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开始时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广大你們积极参加农业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1955年,政府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步伐,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底,已经有96%的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

——《2002年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2.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对手工业的改造,大致也采取与农业同样的步骤。1956年,90%以上的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2002年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3.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赎买政策。

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公私合营”(1954年起)。

在农业合作化高潮影响下,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实质: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特点:和平过渡。

创举:取赎买政策。

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从革命性质来看:三大改造前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三大改造后,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2)从经济基础来看:三大改造前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三大改造后,以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唯一的经济基础。

(3)从生产关系来看:三大改造前,生产资料私有制大量存在,我国存在着民族资本家剥削工人等多种剥削关系;三大改造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各阶级都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建立

(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共同纲领代行宪法的职能结束,作为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继续存在。

(3)新阶段:1956年“八字方针”提出。(形成爱国统一战线)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标志着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47年建立的内蒙古自治区

1955年建立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六)外交

《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首次提出,1954年正式提出)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

3.参加万隆(亚非)会议(1955年)

河南省《中学历史适合教育实践研究》课题成果

推荐访问:通史 复习 历史 高三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