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棉花主产区效率评价与分析

棉花主产区效率评价与分析

时间:2022-12-26 19:4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运用收益成本比效率模型对2009年我国各棉花主产区收益成本比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各棉花主产区的收益成本比效率较高,配置效率是制约成本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各棉花产区因在产量、价格方面的优势而使收益效率普遍较高。对各棉花产区的实际成本进行分解,以获得降低实际成本的依据和空间,旨在为提高成本效率提供指导依据。

关键词:收益成本比效率;成本效率;收益效率,实际成本分解

中图分类号:F304.2文献标识码:B

棉花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09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4 952千公顷,连续两年种植面积减少,总产量也有所减少,但是我国是棉花的消费大国,为满足国内市场的棉花需求,促进棉花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棉花种植面积有限的条件下,如何降低棉花种植的单位成本,提高棉花生产的收益的成本比效率和成本效率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目前对棉花生产效率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参数SFA,非参数DEA方法和索洛余值来计算棉花生产技术进步贡献率。如田伟等(2010)运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SFA)对1995-2008年13个棉花主产区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显示棉花生产技术进步显著,各产区技术进步存在一定差异,棉花生产总技术效率水平较高,并呈现波动趋势[1]。孙林,孟令杰(2004)应用非参数DEA的Malmquist方法和棉花生产成本调查数据进行了中国棉花生产效率的时际和区际变化分析,结论是棉花生产率增长较快,其中黄淮海棉区生产效率增长最快;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棉花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2]。刘锐等(2010)通过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计算了改革开放后我国棉花生产率和科技进步率的变化,结论是技术进步是棉花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要在棉花技术进步中重视关键技术的攻关、应用与推广等[3]。谭砚文等(2002)采用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对我国棉花生产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是1978—2000年技术进步对我国棉花生产的贡献率为77.42%,我国棉花单产水平依靠科技进步和产棉区的均衡发展而大幅度提高[4]。

二是对中国和其他生产棉花国家的成本收益进行对比研究。如庞守林(2006)通过数据测算,比较分析了中美棉花生产成本结构上的差异,结论是美国棉花不仅在生产成本总量上具有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其成本结构通过政策补贴的强化所形成的经营杠杆效应具有压缩中国棉花利润空间,增强持久竞争力的效应[5]。谭砚文、李崇光(2003)对中美两国棉花的生产成本收益进行了对比,结论为我国棉花生产中的物质费用低于美国棉花的物质费用,中国棉花的每亩收益高于美国棉花,美国棉花生产长期受到政府的巨额补贴[6]。罗英姿、王凯(2003)对我国1984-2000年棉花生产成本效益、成本构成和主要产棉国生产成本比较分析,结论为中国棉花生产成本能否降低,关键在于是否有足够的农业科技投入和取得生物技术、机械技术等方面的进步[7]。祁春节,毛尔炯(2004)对2001年中国与美国棉花生产成本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与对比,主要结论是中国棉花生产总成本低于美国,中国棉花生产效益高于美国,存在一定的经济效益和成本优势;应通过加大科技投入,调整投入结构,进行税费改革等措施进一步降低我国棉花生产成本,提升棉花国际竞争力[8]。

以上两种研究方法都是侧重于对棉花生产的技术进步对棉花产业影响程度的测算,缺少对棉花收益成本比的测算和成本效率、收益效率评价与分析,现有研究没有反映投入要素价格和要素配置效率对棉花生产效率的影响,无法进一步指导棉花生产从哪些方面降低生产成本。本文以2009年全国棉花主产区的成本收益数据运用收益成本比模型测算各棉花主产区的收益成本比效率;使用成本效率和收益效率模型试图从两个方面进一步研究棉花生产的成本效率和收益效率,一是运用收益成本比模型测算各棉花主产区的收益成本比效率,分析影响收益成本比模型的成本效率和收益效率,并对成本效率进行分解为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了解影响成本效率的因素;二是对各棉花主产区的实际生产成本进行分解,测算各棉花主产区最优成本和导致成本增加的原因和增加的数量。

一、研究方法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由运筹学家A. Charnes、W. W. Coopert和E. Rhodes对相对效率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效率评价方法,DEA方法因其明显的经济意义被广泛应用运于管理科学、系统工程、决策分析和评价技术等领域。在传统DEA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投入、产出要素价格(成本)的基础上,Farrell 等(1957)提出了成本效率、收益效率的概念[9],Charnes(1985)、Cooper(2000)对成本效率和收益效率进一步的研究。Tone(1993)又提出收益成本比模型,综合分析收益成本比率。Tone(2002)对成本效率和收益效率中各决策单元的投入要素价格一致性假设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各投入要素价格不同的新成本效率和新收益效率模型[10];所以本文运用收益成本比模型测算各棉花主产区的收益成本比,并对其成本效率和收益效率进行计算,对实际成本进行分解,为进一步提高成本效率,寻找降低实际成本的着力点和降低成本的空间。

(一)收益成本效率比模型

二、数据及变量说明

本文数据来源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和《中国统计年鉴》,选择天津、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和新疆14个主要产棉区,由于新疆棉花生产分普通棉和长绒棉,所以将新疆棉花也分为普通棉产区和长绒棉产区,共15个样本决策单元。

产出要素为棉花产量。投入要素包括:化肥、人工、农膜、租赁作业费,种子和农药,单位元/亩。本文选择2009年14个产棉区的成本收益数据进行测算。其中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复混肥和其他肥料,使用量采用折纯用量;人工包括家庭用工和雇工;农膜是指每亩使用地膜的支出;租赁作业费包括机械作业费、排灌费和畜力费。数据变量的统计性描述见表1。

三、 实证分析结果

(一)收益成本比效率分析

将数据代入收益成本比效率模型,计算得到2009年各棉花主产区收益成本比效率、收益效率和成本效率(包括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全国各棉花主产区的收益成本比效率较高,平均为0.9131,天津、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甘肃和新疆长绒棉10个棉花产区的收益成本比效率为1;河北、山西、安徽、甘肃和新疆为非有效单元;陕西棉花产区收益成本比效率最低为0.4922。总体情况看,全国各棉花主产区的收益成本比效率差异较大,有效单元为10个,即2/3决策单元为有效单元。为进一步提高收益成本比效率,下面对收益效率和成本效率进行分析。

(二)收益效率分析

从表2的收益效率值可以看出,各棉花主产区的收益效率平均为0.959,天津、河北、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和新疆长绒棉的收益效率均为1,在非有效收益效率中陕西的收益效率最低为0.7718。各棉花主产区的收益效率较高,主要是由于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产出量优势,如天津、江西、山东、湖北和湖南;二是价格优势,如河北、山东、河南和新疆长绒棉;三是技术效率优势,如浙江。从各棉花主产区的情况来看,山东在产量和价格的双重优势促使其高收益效率,新疆长绒棉产量不高,但因长绒棉品质高,价格较高,所以收益效率也高。

(三)成本效率分析

从表2的成本效率及其分解可以看出,各棉花主产区的成本效率平均为0.7528,仅有新疆棉花的成本效率、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均为1,在成本效率分析中,新疆棉花在效率前沿面,其他产棉区都属于弱有效。

各棉花主产区的新技术效率平均为0.9579,其中天津、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甘肃和新疆的新技术效率均为1。从技术效率和新技术效率的对比可以看出,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和新疆长绒棉的技术效率均小于1,说明以上六棉花产区可减少投入要素的数量以获得更高的技术效率。而河北的技术效率为1,新技术效率为0.985,说明是投入要素价格导致新技术效率的下降,所以改进的空间在投入要素的价格方面。

各棉花主产区的配置效率平均为0.7841,仅有新疆配置效率为1,说明各棉花主产区在投入要素(成本)组合上有改进的空间。从表2可以看出,各棉花主产区成本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配置效率不高的影响,所以要提高成本效率,各棉花主产区对投入要素(量、价方面)的方面改进的空间较大。

(四)实际成本的分解

为提高成本效率,将各棉花主产区的实际成本分解为最优成本、由技术效率原因导致成本的增加、由投入要素价格原因导致成本的增加和由配置效率原因导致成本的增加。将实际成本进行分解为各棉花主产区降低成本,提高成本效率提供指导和依据。

根据前面的研究方法可以对2009年各棉花主产区的实际成本进行分解,具体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只有新疆棉花的实际成本等于最优成本,无技术效率,要素价格和配置效率原因导致成本的增加。

由配置效率原因导致成本增加的棉花主产区很多,除新疆棉花外,其他棉花主产区都存在由于配置效率原因导致成本的增加,是由于各棉花主产区的配置效率的非有效原因造成的,需要从要素的配置上着手,提高配置效率,提高成本效率;由于要素价格导致成本的增加,如河北、安徽和山东,这些棉花产区可以从降低投入要素价格来降低成本;由于技术效率原因导致实际成本的增加,如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和新疆长绒棉等都可以从提高技术效率以降低成本。

四、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各棉花主产区的收益成本比效率平均为0.9131,收益效率平均为0.959,成本效率平均为0.7528。从对实际成本的分解看,由于配置效率原因导致成本的增加的棉花产区较多,依次是技术效率原因和要素价格原因导致成本的增加。

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1)提高各棉花产区成本效率,应从投入要素配置方面,提高各要素的配置效率;对非技术效率有效的产棉区,减少投入冗余进一步提高技术效率。(2)提高收益效率,确定各棉花产区在产量、价格或技术效率方面等方面的生产优势,充分发挥优势,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机械化水平,采用科学的棉间管理方法,逐步提高收益效率。(3)从实际成本的分解降低实际成本的空间着手,从要素的配置方面着手,调整投入要素的配置结构,在同等投入总量情况下,提高配置效率,减少由于配置效率原因导致的实际成本的减少,提高成本效率,获得更多收益。

参考文献:

[1] 田伟, 李明贤, 谭朵朵.中国棉花生产技术进步率的测算与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J].中国农村观察, 2010(2):45-53.

[2] 孙林, 孟令杰.中国棉花生产效率变动:1990-2001——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4(2):23-27.

[3] 刘锐, 杜珉, 陈洁. 我国棉花生产的技术进步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 2010(11):100-107.

[4] 谭砚文, 凌远云, 李崇光. 我国棉花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试与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2(5):344-346.

[5] 庞守林.中美棉花生产成本结构差异的经营杠杆效应[J].中国农村经济, 2006(9):33-38.

[6] 谭砚文,李崇光.中美棉花生产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03(11):36-44.

[7] 罗英姿, 王凯. 中国棉花生产成本分析及国际比较[J].农业技术经济, 2003(4):36-40.

[8] 祁春节, 毛尔炯. 中美棉花生产成本及收益的比较研究[J].中国棉花, 2004(2):8-11.

[9] 李树奎,李同昇, 周杜辉. 区域社会经济与农业技术扩散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1):143-147.

[10]W.W. Cooper, L.M. Seiford, K. Ton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Second Edition [M].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LLC,2007.

[11]K. Tone.A Strange Case of the Cost and Allocative Efficiencies in DEA[J].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2002(53):1225-1231.

[12]K. Tone and M. Tsutsui, Decomposition of Cost Efficienc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Japan-US Electric Utility Comparisons, Research Report Series 1-2004-0004, GRIPS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责任编辑:陈树明)

推荐访问:棉花 主产区 效率 评价 分析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