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把握软件产业发展新

把握软件产业发展新

时间:2022-12-24 19:3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步复苏和IT行业的不断革新,中国软件产业逐步进入转型调整期。2016年,经济发展新常态初步成型,《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发布后产生的政策效应正逐步释放,软件产业将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软件产业实现了产业规模的增长和效益提升。“十三五”期间,软件产业将如何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带来的更大机遇?如何助力两化深度融合?如何服务制造强国与网络强国建设?

5月26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北京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大力支持的2016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以下简称软博会)在北京展览馆开幕。

۟n]5m5iiMim5i~Mvn~Z主任张伯旭认为应当从三个维度思考软件产业发展:第一是基于历史技术和产业的维度,第二是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去理解软件产业赋能;第三是提倡“软件赋智”新理念,探讨“软件赋智”带来的新机遇。

经济技术变化为全球制造业带来转型的新挑战,尤其是通过虚拟结合现实的生产方式,未来制造业已经呈现出越来越强的数字化特征。SAP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研究院院长李瑞成认为,数字经济时代下未来将出现五大技术趋势:超级连接、超级运算、云计算、智能世界、网络安全。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软件的进一步应用有望帮助汽车行业增加附加值,加强创新。东软集团首席运营官陈锡明表示,未来汽车产业将出现三大趋势:智能化、清洁化、互联网化。而东软的作用就是帮助汽车产业去迎接新发展趋势带来的挑战。

德国制造业正在按照工业4.0的愿景进行优化升级,这方面西门子公司是重要的参与者之一。西门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梁乃明表示,制造业从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规划、测试、仿真、物流、售后服务等,整个一条链都需要把信息或数据流连接起来,这样才能拓展发展视野,让整个制造的各个环节都产生巨大价值。

当下我国已经在多地开展了智慧城市的国家试点,这也是软件产业的重要应用场景和市场领域,有关工作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在中国,建设智慧城市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大部分城市建了很多数据中心,但却没有什么应用,这是非常大的浪费。海信在城市管理领域研究有15年以上历史,在智能交通、平安城市、社区医疗等方面做过很多深入的研究,以此背景,海信提出建设应用导向型智慧城市,即在整体智慧城市大规划确定的前提下,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以给用户带来高附加值为目标,构建高智能化的应用,并以此为核心,最终为政府、给客户带来价值。”海信集团总裁助理兼海信网络科技公司总经理陈维强表示。

对于如何采集分析工业大数据和实现远程运维,三一集团副总裁、上海华兴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爱进做了精彩分享。“三一集团分析工业大数据和实现远程运维的系统和产品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伴随着客户的需求变化不断完善和总结出来的。”袁爱进表示。

中国的软件园区在完善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为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据中关村软件园公司董事长刘克峰介绍,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联盟在2012年5月份成立,成立的宗旨是广泛联系政府园区企业和科研机构,促进联盟会员的沟通和发展,提高园区核心竞争力,促进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联动发展。联盟成立后,近几年开展了很多工作,包括构建了产业的生态来助力“双创”发展,促进两化融合,促进整个经济的转型升级。并且结合了区域特点,推出了十大智慧园区的试点,以及积极为国家软件产业政策的制定建言献策。

中国工业正在从劳动密集型走向技术密集型,当很多人都在谈工业4.0或者中国制造2025时,其中最常提及的一个词语就是智能化。智能化的第一步就是要实现数据化,这就必须要有数据库提供支持。“无论是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数据库对于工业发展来说都非常关键。没有数据库,企业就很难实现智能化。而这时,尤其需要国产数据库去支撑关键性技术。”天津南大通用董事长崔维力如是说。

目前对于物联网,业内比较公认的架构主要分为三层,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是通过检测装置对数据进行采集,网络层是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应用层是指对数据进行高级别的分析。云南云电同方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劲松认为,除上述三层外,还有一个应用环节非常关键,那就是建立物联网唯一标识体系。“物联网唯一标识体系,就像人们的身份证号码。”张劲松解释称。

工业4.0和两化深度融合的推进引擎中,工业互联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新华三集团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德和认为,制造业围绕工业互联网的转型发展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让隐形的数据显现出来,并发挥价值。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都已成为国家战略,而这些战略的实施都离不开云计算平台的支撑。上海宝信软件公司云计算事业部总经理陈晓武认为,云计算不是技术,而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甚至可以说是服务外包进一步的延伸,它会打破传统信息化建设模式和格局,因此应该从更高的层面来认识它。

对于如何快速提升自主基础软件研发能力,华胜信泰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工杨淮认为,第一是要保证引进来的技术必须是最先进的,第二是不仅要引进源码本身,还要了解生态环境和生态链的构建经验,第三是有全方位考虑的意识。

进入“十三五”以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入,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成为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在全球技术飞跃发展和产业背景下,作为信息技术产业之魂的软件产业,无处不在的软件产业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本次高峰论坛共吸引1000余名来自软件企业、院校、服务机构以及媒体的代表参加,是中国软件界一年一度的高端交流平台。

商业生态很重要

近年来,软件产业都在飞速发展,而在飞速发展过程中,软件产业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问题。比如软件的交易模式,有人也称为“软件商业生态”。

软件商业生态是不同于软件生态系统的。因为软件商业生态是从软件交易的层面来定义,而软件生态系统则是站在软件企业市场发展的角度来思考。一直以来,软件交易一直存在三个难点。一是交易信息不对称,即买软件和卖软件的双方很难互相快速对接。二是软件定价没有一定标准,怎么定价的问题。三是对于软件用户来说,存在技术壁垒问题。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以下简称“软交所”)对这三个难点了解最深,并已尝试构建解决方案。

“解决交易中信息不对策问题、定价问题和技术壁垒问题的关键在软件交易的甲方。为此我们提出了三大标准体系,2013年,在推动软件标准化交易体系建设上,通过主导制定《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地方标准以及建立的市场化价格发现机制,帮助买方用户实现项目预算投入合理化、规范化。另外两个标准——采购标准和交付标准,则是着力解决用户处于技术劣势时怎么能够准确提出自己的需求,并且这个需求能够为乙方所接受和理解。”软交所总裁胡才勇如是说。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软交所发现,利用云服务更容易实现软件交易的标准化。所以,软交所联合北京市计算中心、联通沃云和3000余家软件厂商伙伴正式发布了中小企业云平台淘软件云平台。

中小企业云平台是一个真正意义的软件垂直电商,是针对软件商品特性和交易特点建设的,对于软件厂商而言,第一是资源支持,软件厂商进行云部署包括全国节点和CDN所涉及的基础资源是免费的;第二是协助云化,像云平台现在的6000多款软件产品多数都不是云的,平台将帮助有意向上架的厂商进行产品转化,实现互联网部署,而且这也是免费的;第三是运营支持,上架之后将进一步提供产品包装、广告投放、售前售后协助等支持。

中小企业云平台主要是要帮助软件厂商构建渠道、用户、营销、运营等市场能力,让厂商更多专注于以用户为核心的产品研发和完善。对中小企业用户而言,首先云平台是一站式服务,买前试用、即买即用;第二云平台有多种产品、多样选择;第三是弹性和伸缩性,按需购买、伴随企业成长;第四是提供专业第三方建议和行业解决方案推荐。

胡才勇表示,软交所打造云平台,实际是在搭建一个完全开放的生态,在这个生态里从厂商、到用户、到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发挥优势、各取所需。

在中小企业云平台中,北京市计算中心将发挥20余年技术积累的优势,承建便捷、高效的PaaS平台服务。

北京市计算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彤告诉记者,北京市计算中心从2009年就开始进行云计算和高性能计算方面的研究和服务。在2010年,北京市计算中心建成了北京工业云平台。目前,北京市计算中心正基于北京工业云平台提供围绕“互联网+智能装备”的云服务,以及“互联网+生物医药”方面的服务。此外,第三块北京市计算中心也在从事智慧城市大数据方面的业务。“我们的定位包括三方面。一是以国家有关政策导向,二是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三是服务对象为中小企业。”刘彤如是说。

要解决制造业面临的关键问题

2015年国家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该战略以两化融合为主线,为我国未来十年的制造业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为协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明确了目标、任务以及措施。制造业目前遇到的困局是产能过剩、缺乏关键技术、产品质量差异化过大,以及同质化竞争严重。如何借助软件、“互联网+”新形态帮助制造业摆脱困局?

5月27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论坛”在北京展览馆报告厅成功举办 ,作为2016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的重要分支活动,本论坛邀请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标准化机构和智能制造方案供应商的代表,阐述在智能制造引领下,两化深度融合的相关政策、战略和规划;解读两化深度融合相关标准体系的建设;探讨两化深度融合下的制造模式变革;分享智能制造的用户体验和经验;展望两化深度融合相关生态系统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软司副司长安筱鹏、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樊会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信息化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周剑,以及来自企业的代表、地方政府与产业部门的领导、媒体界人士参加了本次论坛。

全球的制造业正面临全球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包括通信技术,智能云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在论坛上分享了对智能云制造(云制造2.0)的理解。“云制造2.0是基于泛载网络,借助新兴制造技术、新兴信息技术、智能科学技术及制造应用领域技术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构成以用户为中心的智慧制造资源硬、软能力的服务云池,用户通过智慧的终端和智慧云服务平台,就能随时随地按照需要获取智慧的制造资源和能力。”李伯虎介绍说。

互联网+、云制造都是近几年才刚刚开始应用到智能制造领域的。“今后,智能制造的智能程度会不断提高,甚至可以说智能程度的增加是没有止境的。如今,很多人工智能平台都是开放的,希望制造业能积极地利用这些平台,结果是制造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应用,智能平台则能够获得数据,由此推进智能制造的智能程度不断提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樊会文表示。

如何借助“互联网+制造业”新模式摆脱困局?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韩超认为,应当基于“互联网+制造业”新模式从以下几方面去做工作:一是立足现实产品实现了智能化制造,二是建立新业态,三是进行商业模式再造。

中科曙光副总裁任京旸分享了中科曙光作为传统的硬件制造企业是如何向数据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型的。

智能云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振清认为,未来的云制造模式与传统制造模式相比,并不是革命性的颠覆,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由简到繁、由点到面的自然进化过程。所以只要抓住自然进化过程中的要素、难点,以及有可能提升的空间与角度,就能知道在有了云计算技术后,哪些产品能做,哪些产品不能做。

北京航天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员、总经理助理侯宝存从工程信息化的角度分享了对“构建智慧企业,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理解。侯宝存认为,推进装备制造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要实现软硬件制造资源、制造过程与组织管理的集成优化,要实现传统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型发展。而智慧企业需实现在整个制造过程、业务过程活动之中,以互联网、大数据模型支持整个工程管理的应用与核心,对人、机、物环境信息进行智慧地感知、互联、协同、分析、预测、决策控制与执行。

软件产业发展离不开地方支持

本届软博会,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软件企业和机构代表。在展会现场,参展企业为各自的展区配备了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详细讲解,并广泛向观众推送企业简介、产品、解决方案等信息。记者在现场感觉到,国内很多省市对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

在黑龙江软件展区记者了解到,黑龙江软件产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正在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这为黑龙江软件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有利的发展环境。黑龙江省正坚持“产用结合”、“以用立业”的方针,认真贯彻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文件精神,通过实施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传统产业的改造等信息化的工程建设,扶持独立软件开发商、嵌入式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软件集成商的发展壮大,促进软件产业的不断发展。

哈尔滨航天恒星系统工程师沈洋对记者说:“在展会上,我们与很多做卫星软件应用的企业进行了交流,提高了见识,开拓了思路,同时也发现了本公司在新技术、新产品上研发的不足。感谢软博会帮助我们接触到了更多的合作伙伴,获得了更多的商机,也为我们的产品打造了一个强大的宣传平台。”

“十二五”期间,北京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企业群体快速成长,产业布局日趋完善合理,北京软件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了从产品业态、服务业态到融合业态的转变。

从2000年北京的软件产业占GDP的比重不到1%,到如今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占比12%,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委员姜广智表示:“作为软件战线上的一个老兵,我很期待再过十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能成为北京第一大支柱产业。”

这个未来,要靠北京软件产业的 “大数据、大软件、大应用”的重新布局来实现。对此,姜广智也做了解读。姜广智认为,首先是大数据,很多企业是做系统、做产品的,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掌控数据的能力,集聚大数据,当某些企业能够开发大数据之时,也许就能成为医疗服务公司、智能交通公司,这也说明了大数据是未来企业的生命力所在。其次是大软件,它强调了“软件+”的概念,很多新的业务模型都是建立在软件的基础上,价值的增值方式也是软件,所以软件会+ 到各个行业中去。最后,是大应用,现在软件更多的是在一个信息系统的范围内工作,对整个社会的辐射、影响还是不够深刻和紧密,未来软件将更多进入到社会经济运行的大系统当中,例如环境保护、大城市管理等,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以“大数据、大软件、大应用”为核心构建的产业生态中,大数据显然是战略布局的一个重要驱动力,大数据对产业变革意味着什么?亚信数据总裁张灏强调的是如何释放数据的力量,也就是经由大数据来驱动的产业变革与企业转型。那么消费和生产的关系,产品和服务关系,乃至产业上下游的关系都将被再造或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大数据的技术、分析能力以及数据资源等,做到价值分配的优化、用户体验的优化、运营成本的优化等。未来的大数据产业具有互联网形态,肯定不是各家企业自扫门前雪,建立起产业数据的一座座“围城”,因为产业大数据需要共享与互通。在未来,行业协会可能将升级为数据交易市场,致力于推动行业内部数据资产的流动和价值最大化,因为将来制造业的核心价值已经不再局限于社会化大生产,而是连接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智慧制造”——这意味着行业内部的协作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利用“大数据大软件 大应用”的思路形成行业整体的合力,产业互联生态链才能被完整地搭建起来,最终打造一个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软件产业。

推荐访问:产业发展 把握 软件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