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疗效分析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疗效分析

时间:2022-12-21 11:3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馐#]5뮶7'-z;m׭u}?םu对照组,每组4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降低颅内压、促进脑功能恢复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实验组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各项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及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急诊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对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改善效果明显,值得于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 急诊;尿激酶;急性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4(b)-0130-02

随着近年来国人的生活习惯不断改变,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随着升高,给国人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脑梗死为其中最严重的一种[1]。该疾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具有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三高的特点,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常会留下癫痫、偏瘫等严重后遗症,给患者本人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目前,早期溶栓治疗是国内外诸多学者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法,但该疾病患者多于安静休息时发病,一般就诊时已错过最佳溶栓治疗时间。为此该院整群选取2015年1—10月急诊科室接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98例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该院急诊科室接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98例,将入选患者用数字随机分组形式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9例。实验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38~79岁,平均(56.83±11.39)岁;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39~76岁,平均(55.73±10.72)岁。两组患者于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得到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组及排除标准

入组标准:符合10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3]中脑梗死标准且经颅脑MR或CT确诊者;发病时间≤24 h者;凝血四项检查无异常者;停用影响凝血药物≥2周者;家属及本人知情且同意入组观察者。排除标准:合并其它严重脑血管、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者;既往存在药物过敏史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伴发精神疾病,依从性差者;家属或患者本人不知情或知情后反对入组观察者。

1.3 方法

给予所有入选患者静脉输注20%甘露醇、依达拉奉清除氧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以及活血化瘀药物等常规手段治疗,依据患者既往病史个性化选择降血脂、血糖、维持酸碱、电解质、水平衡,积极预防感染。对照组患者于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治疗(别克赛,赛诺菲安万特投资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0250),2次/d(100 IU/kg),皮下注射。实验组患者于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南京大学制药厂生产),具体如下:每100万U尿激酶溶解于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0~40 min),1次/d,两组均取10 d为1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NIHSS、BI评分变化情况及主要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患者NIHSS评分减少≥90%,病残程度为0级,BI≥95,无语言、视觉、感觉等障碍记为基本治愈;患者NIHSS评分减少45%~89%,病残程度在1~3级之间,BI在75~94之间记为显效;患者NIHSS评分减少18%~45%,病残程度在4~6级之间,BI在50~74之间,记为有效;患者NIHSS评分减少≤18%,BI≤50记为无效。总有效率=(基本治愈人数+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均数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为(55.1%),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及BI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BIHSS评分及BI评分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B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3所示:

3 讨论

急诊科室是所有医院中最为关键的科室之一,该科室患者多为突发性、急性病症,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其中急性脑梗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该疾病患者多表现为脑组织局部缺血灌注不足。若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患者脑部缺血时间过长极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最终产生严重精神障碍[4]。该疾病发病率、致死、致残率均处于极高水平,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急救措施的不断更新,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的成功几率逐渐升高,但该疾病所导致的后遗症如:语言障碍、肢体障碍等常会给患者健康及其家属带来严重的影响及负担。有学者提出,于急诊科室中采用超早期尿激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脑部缺血区域的血流动力学,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后遗症的产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意义重大[5]。

次研究对该院急诊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对国人的可行性。尿激酶是肾组织中培养分离得到的丝氨酸蛋白酶,由静脉滴注后可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中发挥作用[6]。但盲目的对其进行溶栓治疗极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如:溶栓后出血、血管再灌注损伤等,因此,在整个溶栓治疗的过程中,应密切对患者四项凝血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采取相关手段进行干预。脑卒中患者多数伴有高血压,而高血压患者多数存在动脉硬化,因此脑梗死患者多表现为血管狭窄、血液流速慢,故,在实施溶栓治疗时,应尽量控制其血压平稳(控制在180/100 mmHg左右),如此可大幅度减少溶栓治疗后产生并发症的几率,提高预后。以往曾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7],结果表明,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有效率极高,复发率小。该研究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9%,而对照组患者仅为55.1%,同时,经治疗,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及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实验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以及血浆比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这提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行尿激酶溶栓治疗临床效果及安全新均较好。以往有文献报道,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者总有效率(90%)及NDS评分改善情况(7.47±1.64) 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75%)(12.11±2.07)[8]。该结果与本文研究结果基本吻合。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早期急诊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减少并发症的产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高,值得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滕旭升,张允岭.超早期急诊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2):157-160

[2] 任彩红,王增民,肖素红.急诊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可行性[J].医药论坛杂志,2015,36(7):119-121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真难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4] 谢亚军,罗琼.急诊院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右江医学,2013,41(4):494-496

[5] 宋红兵,王琪.静脉溶栓治疗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98-99

[6] 张莉,王莉.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5):106-107.

[7] 胡晓,瞿浩,顾然,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静脉溶栓前后并用其他药物对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J].2014,31(9):863-864

[8] 赵长久.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2):37-38.

(收稿日期:2015-12-21)

推荐访问:尿激酶 疗效 患者 治疗 急性期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