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资源诅咒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实证研究

资源诅咒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实证研究

时间:2022-12-19 20:1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青海属资源诅咒的严重区。本文对国内外的资源诅咒问题研究进行梳理和综述,分析了青海经济发展现状和资源诅咒问题,并结合资源诅咒现象已在国内外研究中形成的共识提出了青海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资源诅咒区域经济发展

资源诅咒理论相关研究

(一)关于资源诅咒是否存在的观点

要对资源诅咒展开研究,首先必须确定资源诅咒是否存在,在这方面主要存在如下三种观点:

1.资源诅咒存在论。该论点的代表首推萨克斯和沃纳(Sachs and warner)。他们通过计量分析发现,在控制住贸易政策及投资率等通常认为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的变量后,自然资源丰度依然与经济增长速度成反比。帕皮拉克斯和格拉夫(Papyrakis and Gerlagh)发现,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负的间接效应要大于正的直接效应,从而导致“资源诅咒”。阿尔扎基和普洛克(Arezki and Ploeg)发现,即使控制住地理、开放度和制度变量后,自然资源出口量对人均收入依然具有直接的负面影响。而且,资源诅咒在贸易开放度较低的国家尤为严重。托尔维克(Torvik)通过发展寻租模型,认为丰裕的资源会诱使更多的人去从事“非生产性”的寻租活动,降低从事“生产性活动”的人数,从而导致经济增长变慢。柯尼尔和歌德瑞斯(Collier and Goderis)通过构建商品出口价格指数对世界上130个国家1963-2003年的数据进行单位根和协整分析,发现了强有力的证据来支持资源诅咒的存在性。

2.资源诅咒不存在论。戴维斯(Davis)最早提出了这一论点,在将22个矿产资源型经济体作为一个整体,并与其他57个非矿产资源型经济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经济绩效对比后发现,矿产资源经济体作为一个整体并不存在资源诅咒。曼扎诺和罗伯托(Manzanoand Rigobon)认为,资源诅咒的发生并非过多依赖自然资源,而是不完善的信贷市场和抵押品泡沫相结合的产物。莱德曼和马洛尼(Ledermanand Maloney)在分析了前人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利用新的计量方法(3SLS)对1980-2005年的跨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资源诅咒并不存在。

3.资源诅咒条件存在论。持这种论点的学者认为,资源诅咒并不是一个规律性的命题,它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一论点首先认为,指标选取和研究方法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结论。如丁和费尔德(Ding and Field)采用人均自然资源资本指标,并利用单方程模型进行回归后发现,资源对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采用自然资源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这一指标,却发现资源对增长具有负效应。其次,利用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进行分析时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萨拉—伊—马丁和苏巴曼安(Sala-I-Martin and Subramanian)在对尼日利亚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只有石油和矿产资源才会通过弱化制度质量形成“资源诅咒”,其他资源则不会。最后,制度质量的差别会导致迥然不同的结论。文和金(Wen and King)认为,资源贫乏的国家只要其制度能够展现足够高的交易效率便可得到发展;相反,资源富足的国家如果缺乏更高的交易效率和更优良的制度,便会陷入资源诅咒。罗宾逊等人(Robinson et al)认为,拥有能促进政府的责任心和能力的制度的国家将会从资源繁荣中受益,而不具备这种制度的国家则可能会遭受“资源诅咒”。

(二)资源诅咒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实证研究方面,徐康宁(2005)首开先河,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区域的经济增长在长周期上也存在着资源诅咒效应的假说,并把它看作是地区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通过构建一个以能源资源为代表的资源丰裕度指数,重点考察我国不同省份之间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结论表明,1978-2003年我国资源丰裕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普遍要慢于资源贫瘠的地区。对此现象,论文用资源诅咒的四种传导机制做出解释,同时也为我国资源丰裕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为弥补上述不足,随后,徐康宁(2006)采用传统的SW框架,以1970-2000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差异为研究对象,对自然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和检验。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制度、人力资本、投资、开放度、价格变化等因素后,自然资源的丰裕度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资源诅咒”的命题确实成立。

陈仲常(2008)等以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选择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三种主要的能源矿产作为研究对象,从静态角度讨论了地区能源储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又从动态角度研究了能源供求比的变动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其实证结果表明,煤能源供求比与经济增长显著负相关,同时资源诅咒现象在中国客观存在但并非普遍存在。

张菲菲等(2007)以省域面板数据为基础,选取水、耕地、森林、能源、矿产等五种资源,验证了1978-2004年中国不同种类资源丰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其结果证实资源诅咒原理在中国内部区域之间仍然成立,除水资源外,耕地、能源、矿产和森林等四种资源的丰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都呈现负相关关系;遭遇资源诅咒的省处于“资源丰度一经济发展”坐标系第IV象限,并绝大多数都位于西部地区和东北区;各省人均GDP与综合资源丰度的对数成反比,我国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成相反的变化趋势。

冯宗宪(2007)以西部大开发中的现实问题为背景,在分析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发展中国家以及中国山西地区开发经验,讨论了资源诅咒的成因和规避资源诅咒的国际经验。认为在现有的技术水平、能源价格体制、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开发管理体制和经济增长模式得不到较大改进的前提下,我国西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要依托能源资源开发走上富裕之路较难。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诅咒问题

(一)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内生增长力严重不足

“十一五”时期,青海省固定资产投资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逐年大幅增加,但消费、出口受分配体制、外贸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增长速度明显滞后,投资拉动型和外延扩张型经济增长模式成为青海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特征,集约型、内生型经济增长能力明显不足。2006-2008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速度为15.9%,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2008年,全省资本形成总额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82.46%,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0.47个百分点。与之相比较,2008年全省最终消费支出和净出口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仅为32.56%和-15.02%。消费、出口严重不足,使全省经济的内生增长力严重不足,使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在青海大幅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益偏低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二)“两高一资”产业比重过大,增长方式粗放

改革开放以后,为加快经济发展速度,青海持续实施了资源转换战略,将经济发展重任主要交给了资源开发(主要是水电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使工业特别是采掘、冶炼工业成为拉动青海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两高一资”产业结构特征更加明显。不仅如此,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关键技术、工艺还处于探索阶段,资源的有效、循环、综合利用能力较弱,导致全省产业发展的层次低,产业升级速度慢,重化工业和高耗能工业占的比重过大,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附加值的问题非常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运行的结构性矛盾成为了制约青海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不强

具体来看,当前制约青海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全社会科技意识有待提高,科技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尚未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二是科技投入不足。虽然全社会科技投入逐年增加,但绝对数量依然有限,远不能满足科技事业发展的需要。2008年,全省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186898万元,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94%。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1390056万元,仅占其工业总产值的1.62%。地方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支出为39664万元,仅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1.09%。三是科技人才队伍不稳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学科和技术带头人缺乏。2008年,全省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中仅有博士55名、硕士71名,且几乎全部集中在中国科学院系统中。全省县以上研究与开发机构中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为2108人,比2000年还减少了227人,比1990年减少了1052人。

对策及建议

(一)优化工业内部结构,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工业结构调整方向。根据国家制定的十大行业振兴规划和省委提出的生态立省战略、绿色发展战略,深化青海产业发展研究,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储备、建设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重大产业项目。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全省技术创新总体规划,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产学研联合为重点,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全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围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指导,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青海工业产业特点,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行业引入信息化管理,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等环节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造升级。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紧密结合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和青海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将青海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

(二)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理顺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全面推进资源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形式,使资源产品价格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开采成本和市场供求关系,不断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三)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优化循环经济发展环境

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政府科研资金要向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进行重点倾斜,地方税收要对企业的循环经济技术设备改造给予必要优惠,地方财政甚至可以对一些重大工农业循环经济项目给予贷款贴息。

(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加大全社会的科技投入,促进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将有限的科技资源集中在盐湖化工、矿产资源勘探、生态畜牧业等重点领域。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托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校,进一步加强现有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孵化器、科技园区等研究基地的建设。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着力引进和培养青海急需的高端人才。以科研院所和大中专学校为依托,大力加强研究基地建设,使基地成为吸引和聚拢科研人才的沃土。加强科技与资本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启动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程,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补助资金项目计划的实施,有重点地支持一批有发展前景、技术基础较好的中小企业。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参考文献:

1.姚予龙,周洪,谷树忠.中国资源诅咒的区域差异及其驱动力剖析[J].资源科学,2011,33(1)

2.谢继文.“资源诅咒”国外研究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9)

3.孙发平,张伟,丁忠兵.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思路、任务及对策[J].青海社会科学,2010(2)

4.段利民.资源诅咒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9

5.R·M·Auty,Natural Resources,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the Resource Curse[J].Ecological Economics,2007,61(4)

推荐访问:诅咒 区域经济发展 实证研究 资源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