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审计本质观点分析

审计本质观点分析

时间:2022-12-18 16:5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在分析个观点利弊的基础上,应结合审计的方法、只能和作用,回答什么是审计,并认为应根据宏观和微观审计环境的变化用动态的目光来认识审计的本质。

【关键词】审计;审计本质;经济管理控制

审计本质理论是对审计本质进行理论研究的成果,是以审计本质为逻辑起点构建的审计理论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审计的本质决定着审计的职能和目标,也决定着社会对审计的需求。审计的本质是审计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体现了在审计实务中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以此为起点展开审计理论的研究,更能抓住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更能掌握审计实务背后所体现的客观规律。由此可见审计本质对整个审计理论体系起着统驭作用,它是决定审计目标和审计假设的基石。

一、审计本质的六种观点

本质是指事物本身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藏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简单地直观去认识,必须通过现象掌握本质。在审计发展的过程中,对审计本质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查账论。查账论认为审计的本质就是“查账”,也就是对会计资料及财务报表进行检查。195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名词术语委员会对审计的定义为:审计是一种检查,旨在按照公认的会计原则对公司和其他实体,向公众和有关方面提供的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和一致性表达意见。1974年版《大英百科全书》对审计的定义为:审计是指由负责编制账表的会计人员以外的会计专家对企业活动,账册和报表所进行的检查。1980年,英国Professional Auditing Standard and Guideline对审计的定义为:审计是审计人员按照审计和约和有关的法律义务所进行的独立检查,并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审计自从诞生之日起直到今天,都与查账密不可分,没有哪一项审计工作可以不查账,因此,查账论在古今中外,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就不足为怪了。在美国,查账论的统治地位一直保持到20世纪70年代,而在英国,这个理论的影响之远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

2.方法过程论。方法过程论认为审计的本质就是一种系统方法和过程。1972年美国会计协会对审计的定义为:审计是客观收集和评价与经济活动及事项有关的断言的证据,以确定其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并将其结果传递给利害关系者的系统过程。1977年加拿大著名审计学家安德森教授在《外部审计学》一书中对审计的定义为:审计是检查有关报告、报表或其他断言的证据,以确定其与既定标准符合程度的过程。方法过程论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元审计格局的出现而产生的,它摆脱了查账论的束缚,解释了一些新的审计类型,是审计本质认识的一个进步。

3.经济监督论。经济监督论认为审计的本质就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经济监督。经济监督论是我国审计理论界提出的,1989年中国审计学会对审计的定义为:审计是由专职的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部门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经济活动。经济监督论一度在我国审计理论界占有主导地位。

4.信息论。信息论认为审计的本质在于提高信息的可信性,以促进有效决策,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分配。信息论认为在进行股票和证券等的交易时,卖者即公司发起人或经理要证明该股票或证券是优质产品,需要通过审计向买者有效传递信息。

5.保险论。保险论认为审计其实就是一种保险行为,能减轻投资者的风险压力。保险论认为股东和债权人为防止经理人舞弊,聘请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审计费用实际上就是保险费用,如果审计人员失职未查出舞弊行为,审计机构及人员将有责任赔偿损失。所以该理论认为审计本质就是保险。

6.经济控制论。经济控制论认为审计本质是经济控制。1992年蔡春教授在其专著《审计理论结构》中认为,审计在本质上是一种确保受托经济责任全面有效履行的特殊经济控制。

二、审计本质相关观点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跨国公司的增加以及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审计的宏观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化。在这种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下,无论是审计方法、审计职能还是审计的作用都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而发展。

1.审计方法由传统的以账目为基础的详细审计逐渐转变为以控制为基础和以风险为基础的抽样审计方法是审计实践的经验总结,它随着审计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完善。过去的审计方法比较简单,即传统的以账目为基础的详细审计,适合于当时的经济环境。随着被审单位情况和客户要求的日益复杂,审计方法也日趋复杂,以满足客户和利益相关者的需要。比如函证法和盘存法的出现,就是审计为适应宏观经济环境而进行的自我调整。审计方法逐渐转变为以控制为基础和以风险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因此,查账论的观点已不能阐述审计的本质,因为现代审计的内容和方法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但是查账论只反映了审计工作活动的特征,而未把审计置于整个宏观经济环境中考察,未能反映审计的社会需求。相对查账论而言,方法过程论提出了一些积极的思想,如认为审计对象是可量化的经济信息,将审计看作一个系统的方法或过程,但它对审计本质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未能揭示出审计本质的实质内容。

2.审计职能包括经济监督职能、经济公证职能和经济评价职能。从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来看,它具有经济监督的职能,即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但经济监督只是审计的一项基本职能,并非审计的唯一职能。然而随着审计实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已经认识到审计职能还包括经济公证职能和经济评价职能,审计监督的本质实际上已经扩大到了经济管理控制的范畴,也就是说监督已不能确切反映现代审计的本质。

3.从审计作用角度来研究审计本质具有片面性,审计不仅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具有制约作用。它通过监督经济责任履行的效率和效果,促使经济秩序得以正常运行,保证经济效益充分实现及经济管理的完善有效。审计的制约作用表现在揭露损失浪费、揭露违法舞弊行为及揭露决策失误等。代理论、信息论、保险论和行为论侧重于从审计作用的角度来研究审计的本质,仅解释了审计在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对研究审计本质并不全面。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从综合角度研究审计的本质,即结合审计方法、审计职能和审计作用,回答什么是审计和为什么要审计的问题,并根据宏观和微观审计环境的变化用动态的眼光来认识审计本质。根据蔡春教授的研究,许多权威性文献中已直接或间接表明审计是一种控制,且审计与控制有着天然的联系,无论从审计过程、审计行为还是审计对象来看,审计实际上都是一种控制行为。从审计过程来看,审计过程是一种控制过程;从审计行为来看,审计提供的审计信息能够起到纠偏的作用,即审计行为也是一种控制行为;从审计对象来看,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状况符合控制论中接受控制需具备的两个条件。而审计对象是包括被审单位财务资料、内部控制和管理活动等在内的各种与经济管理活动有关的经济信息,审计就是通过对这些经济信息进行控制以保证各方利益的实现。审计发展到现代,已不再局限于查错防弊,而是为被审单位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因此它一方面发挥控制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起着经济管理的作用。且无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还是内部审计,都具有相对于审计对象的客观独立性。因此,本文认为,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管理控制活动。

参考文献:

[1]苏永强.产权、契约与审计—对审计本质的在认识[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4(2).

[2]费良成.审计本质的再认识[J].辽宁财专学报,2000(05).

推荐访问:审计 本质 观点 分析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