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构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理论思考

构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理论思考

时间:2022-12-18 13:0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构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必须承认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和历史价值之间的历史间距,尊重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高于历史价值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开发潜能的价值宝库,其构建要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确定历史基点,从资本主义资本逻辑批判确定现实基点。从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确定问题基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的重大任务就是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价值,打造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提高中国学术思想实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当代价值;理论自觉

【作者简介】苏星鸿,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甘肃兰州730070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2-0024-05

一、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高于历史价值

历史上任何一种有影响力的理论都具有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两种价值形态。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科学理论,其价值也表现为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是历史上不同时期原创性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特定价值。这种价值是在特定的历史境遇中产生,其提出问题的背景、分析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途径,都根植于特定的历史场域中,难免打上特定时代的印记。比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对早期资本主义批判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直接指导价值。列宁主义对帝国主义时期的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具有直接指导价值,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改造、建设具有直接指导价值。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是马克思主义者留给人们的宝贵遗产,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重要资源,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挖掘。

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研究中,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回归思想史的倾向。这种研究是一切真正的学术研究的必经环节,但是,人们在研究中往往把马克思主义界定在西方文明境遇中,从根本上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历史价值。照此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西学东渐的产物,这又否定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独特价值。实际上。回归思想史往往是对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遁词,提供的是“只供那些熟知‘思维着的精神’的奥秘的人阅读”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开发渐行渐远。二是回归文本的倾向。“回到马克思”的文本,也是开发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往往走上了以西方哲学社会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路径,没有说明马克思主义对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超越性价值,也无法凸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正如马克思对“真正的社会主义者”所批评的那样,格律恩先生在生产情绪高涨时埋头于阅读引文,他丝毫也不怀疑这一切的正确性,他把自己关于偶然在卡贝著作的一页上相遇的著作家之间的神秘联系的幻想献给读者。实际上,回归纯文本往往失去对当代生活实践的真实关照,不能说是开掘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正确路径。

以上两个“回归”都属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研究的学术化路径,两者都侧重于论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价值,共同的不足是没有很好地揭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尤其是忽视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价值的丰富内涵。

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是其历史价值的当代再现,是马克思主义文本在当代人生活实践结合时焕发的鲜活价值,它也在与后人生活实践对话中不断再生和增值。因为马克思主义文本的价值不是封闭的,而是面向现实和未来开放的,是在对未来的设计和期待中的鲜活文本。只要人类的理解不停止,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再生和增值就不会终止。德里达说得对:“如果遗产的可阅读性是给定的、自然的、透明的、单义的,如果这种可阅读性既不要求同时也不对抗解释,那我们就没有什么可以从中继承的东西了。”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生成性的创造性对话,不仅可以克服其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之间的历史间距。更重要的是源源不断地创造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证明: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不是静止凝滞的实体,而是不断生成和流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产物就是保持着自我超越的当代价值。可见,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始终处于一种流动不止的运动状态。是一个存在着无限开发潜能的巨大价值宝库。

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是当代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当代价值是历史价值的创新和发展,两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历史间距。然而,这并不构成开掘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障碍,相反,实事求是地承认两者之间历史间距才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构建必须尊重其历史价值,对其历史价值不能主观随意地误读和附加,相反,要从其原初语境出发揭示其历史价值的真实蕴涵,以此为根基开掘其当代价值,使其当代价值构建不至于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本义。更为重要的是,要立足于当代人的生活实践,从当代人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带着当代人的生活旨趣和价值诉求与马克思主义文本之间进行创造性地对话,其中与当代人生活实践有关的历史价值资源才能被激活,并以亲切而生动的面貌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中。如果无视历史间距的存在,一味强调回到马克思主义的原初语境。就会因为忽视当代人的历史本性和价值诉求。使得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变得越来越模糊,也无法彰显其当代价值的深刻而丰富的内容。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只有与当代实践相结合,才能成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当代存在,而不至于是一种永远束之高阁的抽象历史存在。就此而言,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作为其历史价值的再生和增值,实际上是高于其历史价值的。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关键是开掘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没有一项任务比这项任务更加复杂、更加困难,也更加根本、更加重要。因为对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研究来讲,无论是回归思想史还是回归文本,归根到底都服务于揭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这一主旨,并应当落实到基于全球视野的当今中国社会现实问题解决中。生成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学术思想实力,这是当代中国发展赋予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的重大任务和核心议题。为此,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不仅需要理解世界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开展马克思主义与各种文明之间的对话,积极吸纳各种文明中的优秀价值资源,在马克思主义与各种优秀价值资源的互补中开掘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民族现代化的初始境遇和文化根基与西方国家现代化有很大的不同。这在客观上需要我们既要深刻把握与全球文明的内在关联,又要深刻把握中国现代性的文化内涵、独特性质与历史命运,研究由此而生成的独特道路、独特理论、独特制度。总之。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必须抓住揭示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这一根本任务,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价值。

二、构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着力点

马克思主义对自己所处时代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以其杰出的理论洞察力和思想批判力超越了同时代的所有人,体现在其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必然具有历史价值。然而,马克思更为伟大的地方在于为后人进行价值创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并开创了一种伟大的价值创造传统。后来者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切入到马克思主义价值再生和价值创造中去,使马克思主义永葆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可见,马克思提供的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价值,而且提供的是一个具有开发潜能的价值宝库,给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留下了广泛的价值创造空间,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价值在继承中不但不会衰竭,反而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历久弥新,永葆生机与活力。今天,我们构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应该从历史基点、现实基点、具体基点三个方面着力。

从历史基点看,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应该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人手。从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看,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不同的历史阶段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价值却被人们不断质疑,特别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低潮时,国际上各种社会思潮就纷纷夸大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妄图从总体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价值。在我国学术界,由于把马克思主义置于西方文明史的视域理解,因而对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构建缺乏应有的世界历史向度。或往往从静态上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价值,而不是将其看作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去理解。因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构建也缺乏应有的历史深度。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不仅要从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历史发展方向的事实去理解,而且要从马克思主义传播、认同、践行的曲折复杂历史进程去理解。这样才能彰显其独特、丰富、真实的历史价值。那种对历史事实和历史进程缺乏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构建是肤浅的,至于由于价值傲慢和偏见导致对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健忘或否定的态度则是不负责任的,只有全面、客观、辩证地总结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价值,才能真正确立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构建的历史基点,为彰显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提供一个必要前提和基础。

从现实基点看,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应该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现实依据、深层根基、价值诉求。当今时代仍然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这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的现实依据。在全球化背景下,“两种制度”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也不会停止,因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不会也没有过时。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一天,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对其进行阶级批判,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消亡。即便是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整体代替后,马克思主义只会改变自己的理论形态,但绝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对资本主义“资本逻辑”的深刻批判,构成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的深层根基。虽然金融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政治危机、社会危机和价值危机,但是“资本逻辑”仍然以强大的惯性力量和固有实力统治着世界。“资本逻辑”的稳定性非但不会证明马克思主义过时,恰恰说明马克思主义在确保人类文明发展正确走向方面仍必不可少。当今世界,人类文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在全球范围内全方位暴露出来,人类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一切真诚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必须对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全球化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讲。意味着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并充分利用其成果加速自身发展,同时也意味着积极批判和限制资本逻辑造成的各种不公平和不人道的弊端。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来讲,应该意识到资本逻辑的固有局限并不断进行自身扬弃,在与社会主义国家合作中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风险。这种资本的他者批判和自我批判无疑说明马克思主义具有无法替代的当代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成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的价值诉求。马克思主义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只是反映了其对历史的解构维度,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建设维度。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来推动社会发展,这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最主要的体现。

从问题基点看,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必须努力解决人类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着力解决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简单地解释世界的理论,而是改变世界的理论。为此,就应该在自觉把握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础上,树立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着力解决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这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的基本要求。中共十八大提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个坚持”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发展逻辑,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八个坚持”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攻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难点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这些问题既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又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既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涉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时还涉及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用新的理论认识和丰富内涵进一步回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我们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过程中牢牢把握,自觉解答。认真贯彻落实“八个坚持”,努力解决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重大问题。才能更好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焕发出更加耀眼的价值光芒。

三、打造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的重大任务

打造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理应成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的重大任务。这个任务对我们来讲就是用中国学术话语体系诠释中国现代性,准确地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提高中国学术的思想实力。目前,有两项工作是十分迫切的,一是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准确定位和中国人价值期待的科学透视,二是对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觉,以保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断自我超越的价值活力。

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准确定位和中国人价值状态的科学透视,其目的在于澄清我们的发展背景和价值旨趣,明晰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的“前理解”状态,为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价值资源、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奠定必要的基础。只有全面、深刻、准确地把握了当代中国的历史定位和当代中国人的价值期待。才能有效地澄清我们的“前理解”状态,进而理性地进入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宝库中。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采撷有利于当代中国发展的优秀价值资源。

虽然我们生活在当代中国这一特定的时空境遇中,并对其进行不断思考和研究,但是由于我们对当代中国过分接近和熟悉,反而对其难以真知和透析。实际上。我们对当代中国的历史定位仍然是不清晰的,或不完全清晰。为此,中共十八大继续强调“三个没有变”。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的科学判断为当代中国历史定位作出了明确答案,为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尤其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是当代历史定位的总依据,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我们不仅在经济建设中要始终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经济总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唯其如此,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才能符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需要。

同样。我们对当代中国人价值期待的科学透视也是不清晰的,或不完全清晰。这一点从价值观的多元化以及各种价值观的冲突就可看出。当前,中、西、马等各种价值系统异彩纷呈,彼此冲突;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保守主义互相攻击,争夺阵地;新左派、新右派、中间派都发出自己的声音,争执不下;集体本位、个人本位和类本位各持其价值吁求,难分高低;自由、平等、公正等价值观念先后次序,功利主义和义务主义谁更符合中国国情……,凡此种种都存在于当前中国人的价值生活中,而且都在积极争夺话语主权,对当下中国人的价值生活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价值理论的内在冲突折射出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状态的基本判断和价值诉求认知上的矛盾,表明在这一关键性问题上还未达成共识。实际上,当代中国人的价值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我们必须在多元价值观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不动摇。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理应成为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和价值标准,并成为当代中国价值系统的主流话语。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健康发展。

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准确定位和中国人价值期待的科学透视,构成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的前提和立足点,使我们具备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资源对话的基本条件和主体资格。否则,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时难以克服主观随意性,不可避免产生独断和轻率,最终导致背离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真理传统。或者由于缺乏当代中国人的价值关怀,一味复制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形成一个超历史、超时代的抽象价值系统,对解决当代中国人面临的价值问题毫无裨益。这两种倾向都说明,如果我们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中陷入主体迷失和对象迷失。也就失去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资源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是不能也无法否认的,我们需要做的是以当代中国发展为基点的价值回归,以解决当代中国人价值期待的价值再生和价值增值,这项工作需要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真理的尊重情怀和创新勇气,需要对民族命运的深厚历史责任感和国家前途的深切忧患意识,不断追问马克思主义价值的实践基础和发展诉求,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向当代价值转化的具体途径,从而使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永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准确定位和中国人价值期待的科学透视,共同服务于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打造中国话语体系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的重大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相对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阐释都是时代向中国话语体系构建提出的崭新课题,也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必须回答的现实课题。毫无疑问,这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必须主动抓住机遇和迎接挑战,在中国与世界普遍交往的格局中,在与各种价值观念的对话和争鸣中,努力打造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学术的思想实力。打造中国学术话语体系至少包括以下层面:

一是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中的自由主义化或文化保守主义化,都是远离中国社会价值发展实践逻辑的理论游戏,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的亵渎,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漠视。只有自觉地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才能确保打造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正确导向,真正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价值问题。

二是具有高度的道路自觉意识。把马克思主义置于西方的学术传统中去解读。或者赋予其非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成分,都不是当代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的正确路径。相反,只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出发,以高度的道路自觉揭示这一伟大实践价值追求的丰富性,才能找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的真正根基,从而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是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意识。西方话语体系是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辩护的。把这种特定时期和特定地域的话语人为包装成为普世价值,这是政治霸权主义在价值领域的表现。打造中国话语体系应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保持理论自觉,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自觉学习、宣传和研究这一理论体系,而且意味着对其保持高度的信仰认同,使其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流话语体系,改写西方普世价值的神话。

四是具有高度的制度自觉意识。任何话语体系都包含着特定的价值观念,并体现在其指导下建立的特定制度设计中,形成包含以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所凝聚的制度力量,向其他国家强制输出。我们应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高度的自觉意识,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创新实践,这必将为中国话语体系构建提供牢固的制度支撑。

五是深刻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从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层面深刻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这是新时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的当务之急,也是形成具有创新性质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必然要求。

六是发扬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为解决当代中国价值问题提供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思维框架和解释框架,其中蕴藏的批判精神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发展的历史辩证法的表征,它是展现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永恒动力,也是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的必然要求。通过弘扬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中国话语体系必将更加丰富和完善。

推荐访问:马克思主义 构建 当代 思考 理论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