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漫谈语文教师知识积累的“渊”与“博”

漫谈语文教师知识积累的“渊”与“博”

时间:2022-12-16 14:5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拥有知识是对教师的第一要求。语文教师既要有精深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还必须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积累“渊”且“博”的知识是成长为优秀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条件。

关键词:语文教师;知识积累;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5-0020-02

拥有知识是对教师的第一要求,没有知识就没有资格当教师。

语文教师承担着母语教学的重任,应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汉语言文字与文学知识,还担负着传播几千年中华文明的使命,这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基础学科最重要的区别。“语文作为一门容纳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包罗世间万象的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极深厚的知识和理论功底。”[1]因而,语文教师既要有精深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还必须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丰厚的知识积累是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必备条件。丰厚的知识积累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渊”,一个是“博”。

所谓“渊”是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积累要深厚扎实,就是要成为语文方面的“专家”。这些知识主要包括语言学(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章学(文章写作理论、常用文体知识、文章赏析知识)、文学(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及文艺理论(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美学知识)等,这是从事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它构成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知识网络核心。一个语文教师只有有了这样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通过一篇篇活跃着作者思想、生命和感情的文章向学生传授必要的语言学知识,让学生领略语言运用的“诀窍”,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要通过指导学生读文章、写文章,帮助学生对各类文章的阅读和写作规律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要通过文学阅读和鉴赏,教会学生掌握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学会怎样通过作品的语言形式去探其幽、揽其胜、品其味、得其神。这是语文教师知识素养的核心,也是语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

所谓“博”是指除本专业的知识积累外,还要对教育理论及其他各个学科的知识乃至现实社会生活广泛涉猎,广泛关注,就是要做个“杂家”,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首先,任何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应该具有良好的教育理论修养。

《礼记·学记》中说:“君子既知教之所兴,又知教之所废。然后可以为师也。”[2] 教师是个实践家,但作为一个优秀教师,他还必须是个理论家。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它好比是灯塔,是航标,照耀着我们的实践,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素质教育理论、新课程理论等方面的知识素养。这些教育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可以指导我们了解学生成长过程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发展的特征;可以使我们了解并遵循规律施教,增强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教育理论知识还应该包括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前辈的语文教育思想。这些理论知识可以具体指导我们去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帮助我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而有效地开展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当然,提高教育理论素养不仅指读几本书,知道一些概念与原理,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教育原理和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使之转化为一种教学实践能力,内化为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理论素养。这种素养,源于书本,更源于教学实践,这要靠我们在实践中去实验、去摸索、去总结、去提高。魏书生、钱梦龙、于漪、欧阳代娜等这些当代语文教育界的明星、大腕儿,都是从学习理论——实践探索——总结提升——指导实践中,才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和教学风格,逐步成长为一代语文教育家。

其次,要教好语文,还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

“语文教材包括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极其丰富的内容,反映了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贯穿着语文的全部基础知识和语文能力,因而要有效地从事语文教学,就必须有广博的知识。”[3]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大至宏观宇宙,小至微观世界,古今中外,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文化艺术),必须了解各个学科的发展动态,把知识的触角伸向各个学科的最前沿领域。否则,我们不但会落后于时代,而且还会落后于自己的学生

比如,我们要教《胡同文化》(人教版高中语文,下同),就要懂点民俗学方面的常识;教《南州六月荔枝丹》、《<物种起源>导言》、《神奇的极光》,就涉及到生物学、地理学常识;《数学与文化》、《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节选)》、《宇宙的未来》又涉及到数学、物理学(热力学、天体物理学)常识;《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和《这个世界的音乐》、《米罗斯的维纳斯》还涉及到音乐、绘画、建筑甚至美学知识。如果我们都懂一点,教起来就会游刃有余,收效甚好。而教《人生的境界》、《人是什么》、《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孔孟》,如果我们懂得点哲学,肯定会站位更高,把握更准,对教材挖掘更深。

我们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其实,老师就是有一缸水,也总有用完的时候。因此,后来又有人提出老师要有“长流水”,要有“源头活水”,要能源源不断,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当然这不仅是指知识的量,还应该包括知识的更新。那么,这源头活水从哪里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4]可见,源头活水只有从不断的学习中来。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学习型的社会,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最典型的特征。苏霍姆林斯基还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5]语文教师务必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做到知识广博,视野开阔,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广泛的求知欲,才能在语文教学过程“教思横溢,妙语泉涌”,才能得心应手。

说到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6]这表明了语文学科极其广泛的综合性,又说明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就语文教材来说,无论选取什么题材,用什么体裁来表现,课文写作主体总是以现实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它们源于社会生活又高于社会生活。它们都是写作主体在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里,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并渗透着写作主体的主观意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深入生活、熟悉生活,积累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对教材信息进行深入理解吸收、加工处理,教得生动,教得真切,才能真正揭示教材所反映社会生活的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满腔热情地对待生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既做学生语文学习的老师,又当学生社会生活的导师。

由上可见,渊博、丰厚的知识积累是一个优秀语文教师、一个语文教育家必备的条件。当然,我们要处理好“渊”与“博”的关系:只“博”不“渊”——好像是“不务正业”;只“渊”不“博”——时常会捉襟见肘,因此,二者不可偏废。如果只在本学科知识领域下工夫而不顾其他,那么他就只能当个专门家、研究家或学者,如果叫他当老师,顶多当个教书匠,决当不了教育家,因为他的知识结构有缺陷。

参考文献:

[1]曹明海,潘庆文.语文教育思想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2]书立方编委会编.四书五经·礼记·学记[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3]侯文达.语文教师的修养[M].成都:成都出版社,1983.

[4][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5][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 杜殿坤编译 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6].中外名家教育教学名言集锦http://wenku.baidu.com/view/d00deb

906bec0975f465e250.html

推荐访问:漫谈 语文教师 积累 知识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