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我们亲历变迁——北京广电人访谈录

我们亲历变迁——北京广电人访谈录

时间:2022-12-06 20:05:08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40年,我们都是亲历者,无不感受到改革中的波澜壮阔,激情燃烧;

40年,足以让从婴儿成长为壮汉;

40年,一年复一年,年年有余,汇成一幅幅魅力无穷的历史画卷——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

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改变了中国,影响并惠及了世界。

如今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迈入世界强国之林,我们与有荣焉。抚今追昔,我们庆幸生于这个时代。

中国的广播影视也在40年的时间中不断发展壮大,一点点改变,一点点进步,终于形成了现在蔚为壮观的局面。

为这40年喝彩,为这40年骄傲。

从本期开始,本报将推出多期“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报道”,从广播影视等多个方面对40年的发展变化进行回顾。首期将对北京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40年来在节目制作播出上的发展进行报道采访。

本报记者采访了数位北京广电人,他们以亲身经历、深切感受,讲述了北京的广播电视节目这40年,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主持人】篇

北京电台主持人 苏京平

40年让广播从只闻其声变成可见其人

记者 陈文

苏京平是深受听众喜爱的北京电台著名主持人,1977年进入北京电台工作,做过编辑、记者,是北京电台最早的主持人之一,先后参与主持了15档节目。从业几十年,他经历了广播的变革发展;即使退休后他也未曾远离广播,目睹了广播近年来的发展变化。

最初的照本宣科到现场录音报道

苏京平曾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做过专职广播报道员,1977年返京回城后被安排分配到北京电台工作。苏京平先是当编辑。他介绍,那时还没有主持人一说,只有播音员,拿着稿子照本宣科地读出来;也没有开办专业化广播,只有新闻部、专题部和文艺部三大部门;节目也比较简单,内容和形式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多元、多彩、多维。“那时的节目就那么点儿,一半以上是录播,很多节目是重播。”

后来他当上了记者。在一次去正在建设中的首都机场采访时,他采用了现场录音报道的方式,不仅有采访对象的声音,还有他现场生动的讲述,介绍自己都看到了什么。20来分钟的录音节目制作完成后,领导没再按照之前规定的先审阅文字稿,而是直接審听录音、苏京平修改剪接后就播出了。“这是一个重大改变,以后我所做的录音节目都照此办理了。”苏京平说,“20分钟的报道由过去几天才能完成,变为当场就完成了,一下提高了效率,使广播的时效性真正体现出来。”

苏京平介绍,以现场直播为特色录音报道最早是北京电台的一些记者提出来的,“是他们手把手教的我录音报道怎么做。”

从死板的主持到个性化主持

苏京平从记者转型成为主持人是在1981年,他主持的第一个节目是《生活顾问》,这也是北京电台最早的广播栏目,在早间播出,由专家介绍生活小常识,因为节目时间短只有5分钟,领导觉得再找个播音员没必要,就对当时担任记者的苏京平说:干脆你自己代劳得了,反正没两句话。就这样苏京平坐到了节目话筒前,也因此成为北京电台最早的一拨主持人之一。“当时我是以本台记者的身份出现在《生活顾问》节目中,到了1982年年底才有了主持人的概念。”苏京平回忆。

“初期,节目主持很死板,生活化的语言还不是特别多。”苏京平介绍,“比如节目开始,主持人说:您家小孩儿吃饭怎么样?(有人答:不好,吃不下饭),那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请来了冯医生,请他来说说……冯医生介绍完,主持人最后说个小消息,就结束了。”苏京平由最开始的“红烧头尾”,到1983年成为采编播一体化的节目主持人。

曾有人半开玩笑地说,苏京平能当上主持人是一个历史的误会,而苏京平之前也没想过自己能当主持人,因为他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又嗓音沙哑,不太符合广播电视“字正腔圆”的规范和电台历来的播音主持要求。但他这种非职业化、非专业化的播音方式,却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因为“他真实、有个性,他的话、他的节目有魅力”。

主持人的产生也是广播变革发展的一个方面,随着社会发展,个性化的主持风格也逐渐被接受认可,并越来越受欢迎。30年间,苏京平先后主持了《生活顾问》《京城人家》《生活828》《人生热线》《您听我说》《心目影院》等15档节目,其中反响最为热烈、持续时间最长、最能体现个性化主持的就是《人生热线》,许多获奖作品,如《为了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老沈是个真党员》(分获全国“金话筒”金、银奖)也都是出自这个栏目。

改革开放让人的思维模式、思想认识转变,使广播发生结构性的改变。”苏京平说,改革开放也使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给广播带来了新的变化。 对于主持人来说,设备的升级换代也让他们在制作上更加方便快捷。“以前采访时我要背着采访机,采访话筒的外形像手榴弹似的那么大那么沉,录音用的是开盘带、盒带。那次黄河之行,我带了一手提箱的一号电池和一大箱的盒带。现在录音、制作都数字化了,采访机像肥皂盒大小,还可以当场剪辑。”

苏京平介绍,《人生热线》是全国最早使用互联网进行现场直播的广播热线节目,实现在监狱里的现场直播;还推出了《网络人生》《海外北京人》《今晚公开道歉》《N种活法》等网络节目,《人生热线》的听众遍布全国各地。

科技的进步使广播打破了地域、时空的界限,也拉近了广播与听众的距离。苏京平说,主持人与听众的交流也越来越方便,从书信、电话到短信、微信,如今进入读图时代,很多广播节目也实现了视频化,广播不仅可以听还能看,过去“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主持人和神秘的直播间通过网络、手机屏幕呈现在网友眼前,“网友们可以看到广播人做节目的状态了。

苏京平说,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新科技汇集到广播上来,电台节目会更加精彩。BTV新闻主播王小佳亲历录播准直播、直播过程独家专访 □记者 常江 文/摄

推荐访问:亲历 北京 变迁 广电 访谈录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