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国外网络心理咨询的运行模式及特点

国外网络心理咨询的运行模式及特点

时间:2022-11-03 18:2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网络心理咨询是心理学与信息通信技术的高效衔接。网络心理咨询通过电子信息和通信技术可为来访者提供心理的支持、诊断、评估、治疗、咨询及干预等众多服务。本文介绍了一种灵活和适应性强的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结构组成、运行模式及特点,最后,强调了网络心理咨询不是传统心理学的替代,而只是一种提升传统心理学的手段和资源。

关键词:网络心理咨询;信息通信技术;认知科学;电子诊断;评估测试

一、引言

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在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社会科学领域、经济学领域、教育领域和心理学领域等[1]。在教育与心理学研究领域,有关教育与心理的互联网信息内容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检索到[2]。目前,包括心理科学在内的众多学科都已经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科学研究,并从中获益。心理学家使用互联网可以有效地开发出一些程序来进行心理评估、心理干预、心理疏导、职业规划与指导等[3]。因此,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互联网不仅仅是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进行诊断与评估等交流的一种媒介,它同时也能代表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心理咨询的未来方向[4]。Lytras等(2008)认为通过互联网,心理学者可以根据各种目的来设计互联网环境,可以使用电子邮件、聊天工具及论坛等电子工具,选用音频和视频会议等形式与来访者进行互动与交流,从而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便进一步进行心理咨询[5]。Fogel等(2001)指出[6],网络心理咨询的有效运行必须要以有效的网络心理咨询平台为基础:(1)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设计要以用户的需求为根本;(2)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内容和工具应该是模块化和灵活的,只有这样,心理咨询师才有能力为来访者提供不同的心理环境和不同类型的服务来满足不同目标群体的需要;(3)交付给来访者使用的网络心理咨询应嵌入现代多媒体和互联网通信技术。这样的网络心理咨询平台能与来访者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并缓解来访者的心理不适。因此,可以预见,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诊疗将由原来传统的面对面模式改变为基于网络的网络心理咨询诊疗模式[7]。本文对西方新近发展的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及其运行模式等作了详细的介绍,希望为我国心理咨询领域提供借鉴,助推我国网络心理咨询与国际接轨。

二、网络心理咨询系统及结构

1.网络学习与网络心理咨询

网络心理咨询与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学习(electronic learning)有着很多类似之处,但它们之间的差别也是巨大的。

网络学习又称“数字(化)学习”“电子(化)学习”“网络(化)学习”等。E-Learning主要是指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8]。简单地说,就是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即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Craig和 Doris(2011)指出,这种学习方式离不开由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9]。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汇集了大量数据、档案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新闻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了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资源库。

广义的网络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师与来访者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使治疗过程达到一种全新的沟通水平。狭义的网络心理咨询是指通过电子信息和通信技术,为来访者提供心理的支持、诊断、评估、治疗、咨询及干预等众多服务,通过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进行积极的基于网络的互动,实现积极有效的治疗效果。就目前与心理咨询相关的理论而言,尽管每种理论的原理不同,但在所有的分支中,评估测试、诊断和治疗过程是一样的,都根据不同行为和心理问题对不同目标群体制订不同策略[10](图1)。

2.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结构

每一个网络心理咨询平台都是针对不同用户群体而开发的,但是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结构却是基本一致的(图2)。网络心理咨询环境支持的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的操作实现了对目标群体的成功覆盖,根据心理学研究方法设置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一个有效的网络化治疗结果[11]。这些操作参考了用户的目标群组(既包括来访者也包括心理咨询师),并以网络心理咨询环境为依托,从而以最便捷的方式达到希望的效果。

训练模块在每一个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结构中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网络心理咨询领域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不仅应用在心理学的各个领域,而且还能为心理咨询师提供不断升级的系统和程序支持,并且在网络心理咨询环境中不断提供各种模块的支持。除了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训练模块还为那些获准进入该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研究者及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强大的训练工具[12]。在普通用户训练中,训练模块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它提供了关于日常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如压力控制、感觉或行为偏差、药物滥用,甚至是儿童、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记忆问题等,这些基本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从而缓解心理健康问题。

3.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用户级别

网络心理咨询平台一般可包括四种不同的用户级别,即管理员、咨询师、来访者和普通访客。无论对于信息和交际工具还是网络心理咨询平台,这些用户都有不同的作用和不同权限级别。管理员的角色是利用心理系统管理工具来管理网络心理咨询平台,这些工具让管理员有能力允许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其他用户根据各自需要访问各种服务,同时,管理员还针对心理咨询的进展情况,在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进行沟通[13]。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管理员的角色其实是创造和组织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具体内容,从而为来访者和其他对此服务感兴趣的人提供服务。管理员还可以将有关心理健康的一般信息上传到系统,以便访客及时了解和掌握,这就能够让来访者在自己方便的时间接收到远程信息,使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进一步开展互动,提升治疗效果。另外,来访者通常可以通过查看网络心理咨询平台中相关内容,并适时与咨询师进行沟通实现在线诊疗。在每一个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系统上,普通访客也有机会进入网络心理咨询平台所讨论的电子内容,这就意味着一般访客也可以获得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的咨询材料、一般性电子会议记录和论坛的讨论内容[14]。必须指出的是,这些咨询师与来访者间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是非保密性的。显然,该网络平台的普通访客没有(也不可能有)能力来访问该电子平台的有关咨询师和来访者间保密内容的电子信息,这些受保护的信息,只有那些注册过的其他三个级别用户(管理员、咨询师、来访者)才允许访问。

4.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运行环境

Lytras (2007)认为一个完整的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必须建立在一个良好的电子信息和通讯技术基础上,这些技术为来访者提供心理测试、评估、诊断、支持及干预等心理操作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操作系统[15]。它可以为来访者提供大量的心理操作和服务,如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的测试、评估、诊断和干预等活动,同时,它为来访者提供了所有必要的教育程序和服务。因此,我们认为这种网络心理咨询平台旨在补充和完善传统心理咨询服务,即当来访者无法与现实中的心理学家或咨询师近距离接触来进行心理咨询时,这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就起到了其他方法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目标就是将信息和通信技术与传统心理咨询服务整合为一个系统。这种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心理咨询与电子信息的整合,可以很便捷地提供给来访者各种所需的服务。通过这一平台,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可以直接通过电子工具,如论坛、聊天工具、视频和音频会议等来进行交流,这将有效利用心理与电子信息整合技术,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16]。

5.网络心理咨询的运行模式

网络心理咨询在某种程度上更接近于一种技术手段,它的实施一般首先需要通过建模来实现(图3)。第一个步骤就是为了开发和设计网络心理咨询环境,建立一个心理操作的模型,这一网络心理咨询模型发展的基础是诊断和治疗计划报告。

在提供网络心理咨询服务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诊断,诊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诊断标准,如可以借助《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和《国际疾病分类》(ICD-10)等传统经典心理学量表作为心理诊断依据;另一个是诊断方法,可以借助面谈和观察等方式实现。很明显,在这些基于信息和通息技术的诊断程序基础上,可以创建一个网络心理咨询环境的嵌入式系统,来执行诊断支持(网络诊断)的运作。需要强调的是,建模阶段和心理治疗过程对网络心理咨询环境设计和实现网络心理咨询至关重要,根据两个诊断标准所得出的评估报告,能够直接在心理诊断过程和心理治疗过程中开发出各种类型的网络心理咨询环境。

治疗计划报告包括治疗方法和程序两个方面。对长期心理治疗方法的发展来说,需要借助各种心理学与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如心理动力学理论和现象学心理学理论,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等。对长期治疗程序的发展来说,还需要通过一对一、小团体、家庭式等干预方式来提供小范围点对点服务。

三、网络心理咨询的实施方案

网络心理咨询过程与传统心理咨询一样,也需要经过一个完整地实施心理咨询方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通过事先设计好的网络心理咨询实施方案来进行(图4)。来访者通过注册就可以申请并通过安全套接层协议(SSL)审核。此后,来访者可以浏览一个临时的个人支持页面,通过诸如心理测试的网络程序等进行操作,网络心理咨询平台最后会提供给来访者一个结果报告[17]。

此外,通过查看来访者的历史文件夹并建立相应的审查机制,来访者的个人信息能够被传输到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相应的虚拟诊所和相关部门(类似于医院挂号),并在那里通过选择或设计合适的治疗方案来与来访者的具体情况匹配,从而实现基于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心理咨询。从西方网络心理咨询的最新发展来看,在这个阶段,上述程序是根据来访者的日程安排、他/她的健康档案、他/她的个人信息、网络心理咨询卫生库和基于互联网的论坛来实现的。在该阶段结束时,来访者可以得到一个由治疗计划报告、治疗进展报告和治疗结果报告三部分组成的结果报告。

由于网络心理咨询是通过具体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及工具和服务来实现的,这些工具和服务是基于现有的网络论坛、聊天工具和电子图书馆等公共网络服务构成的,可分为信息工具和服务与交际工具和服务两大类,信息工具和服务包括相关证明材料和网络心理咨询环境的介绍服务;交际工具和服务可分为同步(实时)和异步(非实时)的交际工具和服务,它允许不同的通信用户组之间(用户属于不同的会话级)进行交流[18]。将上述信息、通信技术工具和服务用于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就强化了传统学习、心理咨询过程与同步、异步学习和心理咨询在网络心理咨询平台上的应用。一方面,信息工具和服务可以提供电子测试(E-测试)、审计工具、自动诊断、电子内容即时获取、在线数据库的网络托管以及治疗或辅助治疗方法的基本信息;另一方面,交际工具和服务在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可以提供其他的替代选择路径(实时和非实时),以便随时追踪到对其心理支持、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的影响和治疗进展情况。(图5)

另外,根据用户组权限,该网络心理咨询平台能够提供有关信息工具和服务管理的服务。除了前面所论述的内容,信息工具和服务还包括以下内容:网站目录、材料支持、治疗进度、视频和音频讲座、活动日程、相关新闻、公告和邮件列表、练习、诊断和诊断测试等内容。至于交际工具和服务方面,同步交际工具和服务包括:视频和音频会议、即时消息、聊天和电话等内容;异步交际工具和服务包括:电子图书馆、论坛、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等内容[19]。网络心理咨询和网络学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说,是网络学习与网络心理咨询的方法联系紧密(图5)。因此,前面提到的所有工具和服务,如网站目录、材料支持、治疗进度、视频和音频讲座、活动日程、相关新闻、公告和邮件列表、练习、诊断和诊断测试、电子图书馆、论坛,聊天记录,电子邮件、视频和音频会议、论坛、即时通讯、聊天和电话等电子内容,都可以很容易地应用于这个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实现咨询师与来访者的直接或间接沟通。

四、结论

综上所述,传统心理咨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信息社会对心理咨询和心理诊疗的需求。随着当代认知科学以及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心理咨询的兴起弥补了传统心理咨询的不足。新兴的网络心理咨询以传统心理咨询、认知科学、信息和通信技术等学科的发展为基础。网络心理咨询虽然与传统心理咨询、认知科学联系密切,但是正如前文已经提到的,网络心理咨询是对传统心理咨询和认知科学的超越和拓展,是与上述科学融合为一体的一个学科,换句话说,它是信息和通信技术渗入心理学领域衍生的结果。虽然网络心理咨询相比传统心理咨询是一种创新和进步,但它一开始就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取代和削弱传统心理咨询的地位,而是作为一种心理学研究的新手段,对传统心理咨询起到补充和强化的作用。传统的心理咨询过程可以使来访者和咨询师进行即时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得出有建设性的结论,而网络心理咨询可以通过其强大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借助电子工具、电子设施和电子服务等来给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点对点的心理服务。应该强调,网络心理咨询的设计和开发要尽可能以人为中心,充分利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尽可能多地覆盖那些心理需要支持的个人,以其模块化和灵活性的优势,为来访者提供更好的心理服务。在21世纪的心理治疗领域中,如果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作为支撑,那么无论是咨询师、心理学家还是来访者都可以享受到极大的快捷和便利。

参考文献:

[1]姜永志. 互联网技术支撑心理咨询[J].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2-05-16.

[2]Athanasios, D., Lefteris, K., & Yannis, P.. E-psychology: Towards an ICT-based Psychology[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1, 27: 1416–1423.

[3]Bob, M., Vicki, M. S., Sung, H., Lee, J., & Bruce, 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online spoken word recognition: Implications for SLI[J]. Cognitive Psychology, 2010, 60, 1-39.

[4]李成奇.网络心理咨询研究综述[J]. 中国特殊教育,2007 (5): 86-93.

[5]Lytras, M. D., & Garcia, R.. Semantic Web applications: A framework for industry and business exploitation–What is needed for the adoption of the Semantic Web from the market and indust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and Learning, 2008, 4: 93–108.

[6] Fogel, J., Albert, S., & Schnabel, F.. Health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J].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01, 285: 2612–2621.

[7]杨晶, 余林.网络心理咨询的实践及其存在问题[J]. 心理科学进展, 2007, 15: 140-145.

[8]蓝雯飞, 郑波尽. 基于资源整合的E-learning系统研究[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1, 28: 53-56.

[9]Craig, E. S, & Doris, U. B.. The effects of electronic portfolio tools on online students" perceived support and cognitive load[J].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2011, 14: 142-149.

[10]Thomas, B., Franz, C., Robert, R., Bernhard, K., Daniel, S., & Gerhard, A.. Internet-based treatment of social phobi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unguided with two types of guided self-help[J].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2011, 49: 158-169.

[11]Derek, R., & Thomas, R.. Computer-based psychological treatments for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012, 32: 329-342.

[12]Gomella, L.. The wild, wild web: Resources for counseling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in the information age[J]. Seminars in Urologic Oncology, 2000, 18: 167–171.

[13]Lytras, M. D., & Sicilia, M. A.. The knowledge society: A manifesto for knowledge and learn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and Learning, 2005, 1: 1–11.

[14]David, A. Moskowitz, D. M., & Jill, O.. Power ON: The use of instant message counseling and the Internet to facilitate HIV/STD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J]. 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2009, 77: 20-26.

[15]Lytras, M. D.. Teaching in the knowledge society: An art of pass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Case Studies, 2007, 1: 1–9.

[16]Eysenbach, G., Powell, J., & Kuss, O.. Empirical studies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health information for consumers on the World Wide Web: A systematic review[J].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02, 287: 2691–2700.

[17]Jaap, L., Bout, A., S., & Victor, I. S.. Internet-delivered or mailed self-help treatment for insomnia? A randomized waiting-list controlled trial[J].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2012, 50: 22-29.

[18]Joanna, M., Rosanna, S., Britt, K., & Dianne, V. B.. Evolutionary cyber-psychology: Applying an evolutionary framework to Internet behavior[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9, 25: 1258-1269.

[19]Erik, H., Brjánn, L., Christian, R, Tomas, F., Per, C., Nils, L., & Gerhard, A.. Internet administration of self-report measures .commonly used in research on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A psychometric evaluation[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0, 26: 736-740.

推荐访问:心理咨询 国外 运行 模式 网络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