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良师,,益友,,人梯

良师,,益友,,人梯

时间:2022-10-26 18:40:1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教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角色认同,将直接影响育人的质量。师生关系可分为三个维度:师生间的教育关系、人际关系和学缘关系,对应于这三个维度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应分别是良师、益友和人梯。为实现教师对期望角色的认同,在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需要为教师营造一个能够潜心于教学科研的环境与氛围。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生关系;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0)04-0001-12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必然是多重角色集于一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高等学校的“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而学校中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教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角色定位的认同,将直接影响育人的质量。因此,本文将结合《纲要》的学习从师生关系视角讨论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教师的角色”主要指教师具有的与其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相联系的被期望的行为。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实际行为;二是教师的角色期望,包括社会期望、学生期望和教师自身期望,即教师自己和其他人对教师行为的期望[1]。当从师生关系的视角看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时,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即良师、益友、人梯。这三者是不可分的,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是融合在一起的。

1良师: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种教育活动中师生所形成的关系称之为教育关系,或者为工作关系。做学生的良师,便是教师在师生间教育关系中的角色定位。

1.1良师——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对他影响最大、甚至是终生的,往往是他心目中的“良师”。因为学生尊重和敬佩的往往是那些知识渊博、教学优秀、品德高尚的教师,这些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感染力和熏陶作用,学生不仅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发奋学习,而且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加愿意接受教师的观点、信念、态度,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正如朱熹所说:“指引着,师之功也。”

正因为良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纲要》十分强调教师的作用,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因此,在加强师德建设部分明确提出了要“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1.2良师——人师与经师的结合

1.2.1何谓“良师”?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徐特立指出,教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他只教学问,除此而外,学生的品质、作风、学生的生活和习惯等是全然不管的;另一种是“人师”,他教学生怎样做人。作为一个教师,就要“采取人师与经师二者合一”,做学生的良师。徐特立不仅把教书、育人视为教师的职责,而且视为教师的人格。他所给出的“良师”标准,就是今天所倡导的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事实上,自从有了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以来,古今中外无一例外地要求教师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例如,孔子的“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韩愈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说:“一个教师是从他向他的学生打开了通向知识世界的窗口,触及了他的人格,过问了他的思想、感情和良知的那一时刻起,才成为教育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含其中》指出:为适应21世纪的需要,教育要围绕四种学习加以安排,即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报告同时指出,未来世纪,师生关系将更加重要,在“指引终生的基本价值方面”,教师要始终“有极大的坚定性”。

《纲要》指出,高校的中心工作是为国家“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因此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良师就是能够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潜心通过各种渠道,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教师。

1.2.2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纲要》要求高校“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因此,作为一名良师,首先要搞好教学工作。对什么是成功的教学,不同的教学观却有不同的回答。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全面系统地认识世界、发展自我(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初步形成科学世界观和良好品格,达到全面发展)的活动。衡量教学是否成功不仅要看结果——是否达到了课程的目标,而且要看过程——有没有实现过程的优化,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得以展示,双方地位是否得以协调,并最终实现由教学活动向学习活动的转变。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成功的教学取决于师生的共同努力,然而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四个因素:教育观念、教学态度、教学学术水平和专业学术水平。教育观念和教学态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专业学术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学学术水平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不论哪个因素水平低下,都无法谈及教学质量。这里仅对教学态度做些说明,其他因素将在后面讨论。

教学态度不仅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是否认真负责,而且非常重要的是指,是否关注并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中去。在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是核心,本科教学是关键”,教学改革是高校各项改革的核心,只有通过教学改革,才能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改革必须有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经过理论、观念的探讨和实践,才能取得成功。许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做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立足于本门课程的改革,还必须把视野扩大,关心整个教学改革的进程,参与到更高层次的改革中。因为只围绕本门学科特点进行微观改革,不可能触及整个课程体系或整个教学计划的改革,教学改革必须改变教育内容陈旧、科目分割过细、缺乏联系的状况,加强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教师不仅要关注本学科领域的发展,还应关注教育理论的发展,转变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思路的正确性,才能使自己所承担的课程的教学改革更有成效。

1.2.3通过各种渠道,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这里,“教书育人”是狭义的,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推荐访问:人梯 良师 益友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