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教育整顿 > 浅析“后进生”的心理教育及转化

浅析“后进生”的心理教育及转化

时间:2022-10-26 21:50:07 教育整顿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学校中一般来说都颇受青睐,而后进生(我们平常说的差生)则往往受到歧视与冷落。后进生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对后进生的心理教育。本文从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如何针对其形成原因和表现的特点进行教育转化作了分析与探讨,以帮助后进生尽快转化。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教育

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俗话说:“十个手指也有长短”,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和个性,因而他们当中就有着不同的状态和层次,他们的学习状况和思想状况也有所不同,这当然也会存在着先进和后进之分。是否能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问题。在教育辞典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其形成的根源复杂,就好像一个患了严重疾病的病人,“病去如抽丝”,决不是轻易就能根除的。

后进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学生不道德行为常常是由于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或道德上的无知而造成的。他们把打架斗殴当成“勇敢”,把“哥们义气”当友谊,把挥霍浪费当“潇洒”等等。

(2)情绪急躁,难以自控。后进生的情绪极不稳定,情感多变。

(3)意志品质薄弱。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用正确道德观念克服个人的不合理愿望的决定性因素。

(4)行为习惯不良。如抄袭别人的作业,考试作弊,偷摸行为等。这些行为一旦养成,要彻底改变非常困难。后进生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变态的自尊心,枯萎的学习动机,模糊的是非观和薄弱的意志力。

一、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1.自卑心理

这类后进生大多思维不活跃,注意力容易转移,加上学习不得法,缺乏学 习动力,导致了他们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知思考,表情呆滞。面临问题时,常常产生紧张、自卑、畏惧、焦虑等心理。他们对学习丧失信心,自甘落后,认为学习是个苦差事,报以厌

倦、懈怠的消极态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他们实在提不出什么不同意见;另一方面,他们担心自己即使提出了意见,万一说错,会遭到同学的嘲笑和老师的批评。因此,甘心当听众,长此以往,由自卑心理转化为自弃心理。

2.惰性心理

这类后进生,并不是因为先天智力差,而是由于学习中的惰性造成的。与其自己动脑,倒不如听听人家的发言,坐享其成。课堂上,学习稀稀拉拉,动作迟缓,边学边玩。讨论问题时他们漠不关心,该想的不想,该说的不说,该动笔时,也懒于动笔,回答问题时照本宣科,全盘接受。

3.逆反心理

具有这种心理的后进生,是由于某种原因,如对教师的某些教育方法不理解或自己成绩差遭到同学、家长的冷遇等,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

二、消除后进生心理障碍的对策

1.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为后进生参与讨论创造条件

现代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轻松的心情,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而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正是克服后进生上述心理障碍的重要性对策。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将学生的学习心理到最佳状态,从而大胆发言。课堂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歧视他们,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眼光投向每个后进生,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被关注。

2.因人施教,提供成功的机会,促使后进生参与讨论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 望。”《学习心理学》中也指出:“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所以,充分发挥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优势,是促使后进生努力学习的最好动力。因此,教师应因人施教,在充分了解每个后进生的基础上,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参与课堂讨论的自信和勇气。平时教学时,我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学习目标因人而异。对后进适当地降低难度,给他们提供场地,回答所学的基本问题。在老师的信任,同学的赞许的气氛中完成任务,尝到成功的甜头。当他们发表意见时,及时予以鼓励,尽可能地给予表扬,使他们干劲十足,体验成功的快乐,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3.优化组合,保证后进生广泛而深入地参与讨论

(1)师生组合。把后进生并为一组,使他们没有低人一等的心理负担。教师参与其中, 对讨论中的重点、难点可用提示、暗示的方法,巧妙地给后进生铺垫成功的台阶。使他们发表意见有水到渠成的感觉。但教师要注意平易近人,放下“师道尊严”、“权威心理”,让后进生接受你,要有耐心,能够等待后进生的反应,并多用鼓励的言语,赞扬的目光,商量的语气,和后进生们一起学习探究,倾心他们的心声,欣赏他们的想法,使他们愿说敢说,积极表达。

(2)差异组合。这是美国《教育领导》杂志介绍的一种小组伙伴式,即合作讨论(学习) 小组。小组通常由四人组成,其中一个为优等生,两个为中等生,一个为后进生。他们的分工是:在各自努力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前提下,优等生对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对后进生 的“达标”学习负有辅导责任。班级的排位方法是以优等生为中心的“茶馆式”。

(3)自由组合。由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学习)小组,让后进生寻找与自己爱好相投、感情 融洽的学习伙伴,讨论时便会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

三、对后进生进行爱心教育,促使其尽快转化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怎样对后进生进行爱心教育促进其尽快转化呢?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教育转化中首先应对后进生充满爱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 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2.在教育转化中应当尊重后进生的人格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后进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让我们一起来重新温故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师的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3.在教育转化中应夸奖后进生的优点,培养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们对前途的希望”,与优秀生相比,后进生在学习上明显表现为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没了基础,再努力也只是白搭,因而放弃了学习。作为班主任,应多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使他们产生“我能学好,我有能力,我一定能成功”的信念。后进生往往并非样样都比别人差,班主任只要去细心观察,多留心后进生的一言一行,一定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如音、体、美上的特长;天生的表演才能;思想很好,乐于助人,与同学的人际关系好;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号召力等等。班主任要善于把他们身上的这些“闪光点”挖掘出来,使处于萌芽状态的“闪光点”由小变大,发出灿烂的光辉,照亮他们新生活的道路。一方面对于“品优学差”的后进生应多从他们劳动积极,做事细心、有耐心、肯吃苦等引导到学习上,相信并鼓励他们只要在学习上也同样刻苦、持之以恒地去努力,一定会逐步进步,并最终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另一方面对于“品学兼差”的后进生则应首先转化思想,从他们的爱好、音体美方面的特长入手,在肯定的同时积极引导到平时的思想及行为表现上,提出希望与要求,经常鼓励与督促。待行为习惯有明显好转时,再引导到学习上来。

4.在教育转化中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一个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便会信心百倍地自觉学习,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后进生往往是品德差、学习差的“双差生”,他们普遍对学习没有兴趣,知识贫乏,不少人甚至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要想教育转化他们,教师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单独辅导、举行趣味知识竞赛、赛诗会、演讲比赛等,有意识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把他们旺盛的精力吸引到学习上来,使他们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双基”训练,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树立起能够学好的信心,努力把学习搞上去。随着知识的增长,分辨是非能力的增强,他们的道德面貌和思想境界也自然随之变化。

5.在教育转化中要使学校、家庭和社会结合起来

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总之,要保护自尊心,培养自信心。心理学告诉我们:后进生有比优生更强的自尊心,他们更渴望平等和成功.哪怕是表面看来满不在乎。玩世不恭的学生,都有一颗十分敏感脆弱的心。另一方面,他们又确实缺乏自信心,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的失败。所以,对后进生我们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人只要有志气,敢奋斗,能坚持,就能有所作为,这是对后进生心理教育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林华民.《世界经典教育案例》[M].农村读物出版社.2004年版

[2]朱仁宝,蔡廉.《21世纪班主任工作艺术》[M].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吴康宁.《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M].1997年版

[4]杨光明.《谈竞争与合作》[M].1997年版

[5]钱在森.《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1996年版

[6]林孟平.《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M].1993年版

作者简介:

肖合,男,(1978~),汉族,四川仪陇人,西华师范大学2011级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

冯文全,男,(1960~),汉族,四川渠县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教育经济、德育原理、高等教育等。

推荐访问:浅析 转化 后进生 心理 教育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