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明史·熊概传》文言文翻译3篇(完整)

《明史·熊概传》文言文翻译3篇(完整)

时间:2023-03-30 12:3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明史·熊概传》文言文翻译1  原文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史·熊概传》文言文翻译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明史·熊概传》文言文翻译3篇(完整)

《明史·熊概传》文言文翻译1

  原文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逝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翻译

  熊概,字元节,是丰城人。他幼年成了孤儿,随母亲改嫁至胡家,于是假托姓胡。永乐九年,中进士。后被授予御史的官职。十六年,升为广西按察使。峒溪蛮人大规模出动劫掠 ,布政使谋划请靖江王的军队来阻止他们。熊概不同意,他说:“我等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反而烦劳王爷吗?况且贼寇肯定不来,只需警戒而已。”后来果然贼寇没来。不久,他调任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他以原官的身份和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当初,夏原吉在江南治水回京后,朝廷让左通政赵居任代替他,且兼管农业方面的事务。赵居任不体恤百姓,每年都上报说丰收。成祖也知道他欺骗。他死后,左通政由岳福继任,岳福*庸懦弱,不做事情。仁宗代理国政时,曾命熊概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仁宗知道他贤能,因此有这个任命。这年八月,周干回京,说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宣宗召回岳福,升熊概为大理寺卿,与叶春一同前往巡视安抚。南畿、浙江设巡抚之职自此而始。

  浙西豪强握有郡县官员的短处,长期做不法之事。海盐县百姓*康非常残暴,御史要逮捕他,他逃掉了。正赶上大赦,他又回来了,还聚众八百余人。熊概将他逮捕诛杀。过后,又把几十个罪大恶极的豪强全部逮捕,加刑具押送至京城,于是奸民驯服。各卫所的运粮不能为继,军队缺粮。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供给部队,然后再上报朝廷。皇上很高兴,传谕户部不要给熊概治以擅作主张之罪。

  熊概执法严厉,奸民很害怕他,便将诽毁他的书上传朝廷。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弹劾熊概与叶春所到之处擅用威权,独断专横,放纵士兵骚扰百姓。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第二年七月赐玺书奖励他。熊概也很自信,应当兴废的事他都列出上奏。当时朝廷屡次派出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熊概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这种行动。

  宣德五年,他回到朝廷,才改回原姓。不久,他升为右都御史,掌管南都察院事务。行在都御史顾佐有病,朝廷通过驿传召熊概代管他的职务,兼代理刑部。宣德九年十月,省察记录犯囚的案卷,熊概从早到晚,都没有空闲吃饭食。突然他感到晕眩,然后便去世了。皇上令使者前往祭奠,派船送他归葬。


《明史·熊概传》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阅读


《明史·熊概传》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1)

——《吴起传》文言文翻译3篇

《吴起传》文言文翻译1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i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明史·熊概传》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2)

——《明史·张家玉传》文言文翻译3篇

《明史·张家玉传》文言文翻译1

  原文:

  张家玉,字元子,东莞人。崇祯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李自成陷京师,被执。上书自成,请旌己门为“翰林院庶吉士张先生之庐”,而褒恤范景文、周凤翔等,隆礼刘宗周、黄道周,尊养史可程、魏学濂。自称殷人从周,愿学孔子,称自成大顺皇帝。自成怒,召之入,长揖不跪。缚午门外三日,复胁之降,怵以极刑,卒不动。自成曰:“当磔汝父母!”乃跪。时其父母在岭南,家玉遽自屈,人笑之。贼败南归。阮大铖等攻家玉荐宗周、道周于贼,令收人望,集群党。家玉遂被逮。明年,南都失守,脱归。从唐王入福建,擢翰林侍讲,监郑彩军。出杉关,谋复江西,解抚州之围。顺治三年,风闻大兵至,彩即奔入关,家玉新城。大兵来攻,出战,中矢,堕马折臂,走入关。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广信。广信已失,请募兵惠、潮,说降山贼数万,将赴赣州急。会大兵克汀州,乃归东莞。四年,家玉与举人韩如璜结乡兵攻东莞城,知县郑霖降,乃籍前尚书李觉斯等以犒士。甫三日,大兵至,家玉败走。奉表永明王,进兵部尚书。无何,大兵来击,如璜战死,家玉走西乡。祖母陈、母黎、妹石宝俱赴水死。妻彭被执,不屈死,乡人歼焉。西乡大豪陈文豹奉家玉取新安,袭东莞,战赤冈。未几,大兵大至,攻数日,家玉败走铁冈,文豹等皆死。觉斯怨家玉甚,发其先垄,毁及家庙,尽灭家玉族,村市为墟。家玉故里,号哭而去。道得众数千,取龙门、博罗、连*、长宁,遂攻惠州,克归善,还屯博罗。大兵来攻,家玉走龙门,复募兵万余人。家玉好击剑,任侠,多与草泽豪士游,故所至归附。乃分其众为龙、虎、犀、象四营,攻据增城。十月,大兵步骑万余来击。家玉三分其兵,掎角相救,倚深溪高崖自固。大战十日,力竭而败,被围数重。诸将请溃围出家玉叹曰矢尽砲裂欲战无具将伤卒毙欲战无人乌用徘徊不决以颈血溅敌人手哉因遍拜诸将,自投野塘中以死,年三十有三。

  (《明史》,有删改)

  译文:

  张家玉,字元子,东莞人。崇祯十六年进士,改选为庶吉士。李自成攻陷北京后,他被捉拿住。曾上书给自成,请把自己家门上题为“翰林院庶吉士张先生之庐”,并表彰、抚恤范景文、周凤翔等人,用厚礼对待刘宗周、黄道周,尊敬地赡养史可程、魏学廉。自称他愿意像孔子一样以殷人后裔的身份服从周朝,称自成为大顺皇帝。自成大怒,把他招进来,家玉深深作了一个揖却不肯跪拜。自成把他在午门外绑了三天,又强迫他投降,并用死刑来恫吓他,家玉最终都不为所动。自成说:“我要把你爹娘都五马*!”家玉一听就赶紧跪下来。当时他的父母远在岭南,家玉就因此屈服了,人们都嘲笑他。闯贼败后他回到南方来。阮大铖等人攻击他把宗周、道周推荐给闯贼,让他收拢人心,招集党羽。家玉于是遭到逮捕。第二年,南京失守,他逃回家乡。后来跟着唐王到了福建,唐王提升他为翰林侍讲,让他监督郑彩的军队。他们开出杉关,打算光复江西,解救抚州之围。顺治三年,传闻说大清兵来了,郑彩就逃出杉关,家玉跑到新城去了。大清兵来攻打新城,家玉出来迎战,中了一箭,从马上摔下摔断了胳膊,逃进杉关去了。唐王命令他以右佥都御史的头衔去巡抚广信,而广信已经沦陷,他请求到惠州、潮州募兵,劝降了几万名山贼,打算奔赴赣州救急。正好大清兵打下了汀州,他于是返回东莞。顺治四年,家玉和举人韩如璜联合民兵攻打东莞城,知县郑霖投降了,于是他们抄没了前尚书李觉斯等人的家产用来犒赏士兵。才三天工夫,大清兵到了,家玉败走。这时他上表给永明王,被提升为兵部尚书。不久,大清兵来进攻,如璜阵亡了,家玉逃往西乡。他的祖母陈氏、母亲黎氏、妹妹石宝都投水自杀了,他的妻子彭氏被捉后,也不屈而死,他家乡的人被全部消灭了。西乡的一个大豪强陈文豹支持家玉占领了新安,袭击东莞,又在赤冈交战。不久,大清的大部队大举而来,攻打了几天,家玉战败,逃往铁冈,文豹等都死了。觉斯把家玉恨透了,挖了他祖先的墓地,连家庙都给他拆毁了,全部消灭了他的族人,他家所在的乡村变成了一团废墟。家玉从故乡经过时,痛哭着离开了。路上他召集了几千名士兵,攻占了龙门、博罗、连*、长宁,接着攻打惠州,占领了归善,收兵驻扎在博罗。大清兵过来攻打他,家玉退到龙门,又招募了一万多士兵。家玉喜欢击剑,以侠客自许,跟草泽上很多豪杰有来往,因此所到之处人们都服从他。他就把招募来的兵士分为龙、虎、犀、象四营,攻取了增城。十月,大清部队的步兵和骑兵一万多人过来攻打增城。家玉把他的队伍分作三部,犄角相救,凭据高山巨谷固守。大战了十天,兵力不支,战败了,里里外外被围了几层。将领们劝他突围出去,家玉叹息说:“箭射完了,炮震裂了,想打也没武器好打了;军官受了伤,士兵死了这么多,想打也没人能打下去了。为什么还要犹豫不决,等着用脖子上的血溅在敌人手上呢?”接着一个一个地拜别手下的.将领,自己跳进野塘里死了,终年只有三十三岁。


《明史·熊概传》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3)

——岳飞传的文言文翻译

岳飞传的文言文翻译1

  岳飞传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

  张所死,飞感旧恩,鞠其子宗本,奏以官。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襄阳之役,诏光世为援,六郡既复,光世始至,飞奏先赏光世军。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参考译文: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岳飞出生时,有天鹅般的大鸟,在屋顶上飞过并鸣叫,因此父母便为他取名“岳飞”。

  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地区,他派人去探望母亲,并且把母亲迎接归来。他的母亲有很难治愈的疾病,要喂药一定要亲自来。他的母亲过世之后,他不喝水不吃饭三天。他的家里没有姬妾陪侍。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便妆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岳飞。岳飞说:“现在皇上到了很晚的时候还因忧心天下而没睡,怎么会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岳飞推辞不肯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他了。岳飞年轻时候喜欢大量喝酒,皇帝告诫他说:“你在某天到达河朔的时候,才可以痛快喝酒。”岳飞就再也不喝酒了,皇帝当初想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凭什么安家立业呢?”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岳飞说:“文臣不吝惜钱,武臣不吝惜死,天下就太*了。”

  岳飞的队伍每次安营扎寨的时候,(他)命令将士急驰下陡坡跳战壕,将士们都穿着厚重的铠甲练习。岳飞的儿子岳云曾经练习下陡坡,马失蹄了,(岳飞)愤怒地拿鞭子抽他。兵卒里有人拿百姓一缕麻用来绑草垛,(岳飞)立刻斩首示众。士兵们晚上休息,百姓开了自家的门愿意接纳他们,没有兵卒敢进入。(岳飞队伍的)军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士卒有病,岳飞亲自调药;将领们远征,派妻子到他们家中慰问;将士战死岳飞悲痛流泪抚育他们的遗孤,或让儿子娶阵亡将士的女儿为妻。凡是朝廷的封赏犒劳,都分给部下军吏,不私拿一丝一毫。

  (岳飞)擅长用少数人攻击很多人。(他)想要有所举动的时候,就全部招集各个统制来一起谋划,决定了计谋以后再战斗,所以只有胜利没有失败。他突然遇到敌人的时候,就按兵不动。所以敌人说他们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曾经问(他)用兵之术,(他)说:“仁义、智慧、信心、勇气、严格,缺少一样都不可以。”每当调配军粮,(他)一定会皱着眉头说:“东南地区的民力,消耗凋敝得很严重。”荆湖*定,招募农民经营田地,又作为屯田,每年节省一半的漕运。皇帝亲手书写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人的事迹赏赐给他。 岳飞在文章后题跋,单单指出曹操是奸贼所以鄙视他,特别被秦桧所讨厌。

  张所死后,岳飞感戴他以前的恩德,抚育他的儿子张宗本,奏请朝廷给了他一个官职。李宝自楚州前来归附,韩世忠把他留下,李宝痛哭流涕愿意隶属岳飞名下,韩世忠写信告诉这件事,岳飞复信说:“都是为了国家,何必要分彼此?”韩世忠感叹佩服。襄阳之战,高宗诏令刘光世为后援,六郡已经收复,刘光世才率军赶到,岳飞上奏先犒赏刘光世的队伍。岳飞喜爱贤能,礼遇士人,阅览经书史籍,歌唱雅词,投壶为乐,谨恭风雅像个读书的人。每次辞谢朝廷加官进爵,必然说:“全军将士出力,我有什么功劳?”但是性格忠诚慷慨激烈,议论公正持*,不屈服于人,最终因此而被害。

  岳飞传阅读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贳其财者不责偿赦免

  B.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农历每月初一

  C.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为……而死

  D.籍家赀,徙家岭南。 登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B载糗粮以馈义军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学射于周同,尽其术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岳飞天生神力,尚气节,他的父亲以之为义,赞他以后定会为义而死

  B.岳飞的队伍在常州多次打败金军的进攻,受到老百姓的欢迎,百姓牵牛拉车,载着粮食送给义军。

  C.正要渡河直捣黄龙之时,秦桧却主张议和,当岳飞退军后,原来收复的失地,不久又被金人占领了。

  D.秦桧构陷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他,把岳云丢弃到市场上,把岳飞家流放到岭南。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未弥月,河决,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

  (2)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

  参考答案

  1. A2.B3.D

  4.(1)还没有满一个月,黄河决口,大水突然到了,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在大瓮中,随着波涛冲到岸边得以免除淹死。

  (2)秦桧也认为岳飞不死,终究会妨碍议和,祸患必将到自己身上,所以极力谋求杀害他。


《明史·熊概传》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4)

——列子文言文翻译3篇

列子文言文翻译1

  《列子学射》原文

  列子①学射,中矣,请②于关尹子。尹子曰:“子③知子之所以④中者乎?”对⑤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译文

  列子学射箭,射中了,于是(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箭)。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可以。”(列子)回去后再去练习,三年之后,又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

  注释

  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

  ②请:请教。

  ③子:您。

  ④所以:……的原因。

  ⑤对:回答。

  ⑥顷岁:近年来。

  ⑦乘间:乘机,乘着间隙。

  ⑧工:精,妙。

列子文言文翻译2

  《列子·天瑞》原文:

  林类①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端,面之而叹曰: “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 ”子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子以死为乐,何也?”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然则赐息无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②,睾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仲尼曰:“赐!汝知之矣。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晏子曰:‘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死也者,德之徼③也。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也。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已者,亦何人哉?世必以为智谋之士。此二者,胥失者也。而世与一不与一,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

  (选自《列子④天瑞》)

  【注】 ①林类:古代隐士,事迹不详。②圹:坟墓。③徼:求取。④列子:战国时期郑国人,学说属于道家之流。《列子》为道教经典著作之一。

  译文:

  林类的年纪将近一百岁了,到了春天还穿着粗皮衣,在田地里拾取收割后遗留下来的谷穗,一面唱歌,一面往前走。孔子到卫国去,在田野上看见了他,回头对学生说:“那位老人是个值得对话的人,试试去问问他。”子贡请求前往。在田埂的一头迎面走去,面对着他感叹道:“先生没有后悔过吗?却边走边唱地拾谷穗?”林类不停地往前走,照样唱歌不止。子贡再三追问,他才仰着头答复说:“我后悔什么呢?”子贡说:“您少年时懒惰不努力,长大了又不争取时间,到老了还没有妻子儿女,现在已经死到临头了,又有什么快乐值得拾谷穗时边走边唱歌呢?”林类笑着说:“我所以快乐的原因,人人都有,但他们却反而以此为忧。我少年时懒惰不努力,长大了又不争取时间,所以才能这样长寿。到老了还没有妻子儿女,现在又死到临头了,所以才能这样快乐。”子贡问:“长寿是人人所希望的,死亡是人人所厌恶的。您却把死亡当作快乐,为什么呢?”林类说:“死亡与出生,不过是一去一回。因此在这儿死去了,怎么知道不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出生呢?由此,我怎么知道死与生不一样呢?我又怎么知道力求生存而忙忙碌碌不是头脑糊涂呢?同时又怎么知道我现在的死亡不比过去活着更好些呢?”子贡听了,不明白他的意思,回来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知道他是值得对话的,果然如此;可是他懂得自然之理并不完全彻底。”

  子贡对学习有些厌倦,对孔子说:“希望能休息一阵。”孔子说:“人生没有什么休息。”子贡问:“那么我也就没有休息的时候了吗?”孔子回答说:“有休息的时候。你看那空旷的原野上,有高起来的地方,好像是墓穴,又像是土丘,又像是底朝上的饭锅,就知道休息的时候了。”子贡说:“死亡真伟大啊!君子在那时休息了,小人在那时被埋葬了。”孔子说:“赐!你现在已经明白了。人们都知道活着的快乐,却不知道活着的劳苦;都知道老年的疲惫,却不知道老年的安逸;都知道死亡的可恶,却不知道死亡是休息。晏子说过:‘真好啊,自古以来就有死亡!仁慈的人在那时休息了,不仁的人在那时被埋葬了。’死亡是德所求取的事情。古人把死人叫做归人。说死人是归人,那么活着的`人就是行人了。一直在外面行走而不知道回家,那是抛弃了家庭的人。一个人抛弃了家庭,所有世上的人都反对他;天下的人都抛弃了家庭,却没有人知道反对。有人离开了家乡,抛弃了亲人,荒废了家业,到处游荡而不知道回家,这是怎样的人呢?世上的人一定会说他是放荡而疯狂的人。又有人专心致志于盛世之治,自以为聪明能干,于是博取功名,到处夸夸其谈而不知道停止,这又是怎样的人呢?世上的人一定会认为他是有智慧谋略的人。这两种人都是错误的,而世上的人却赞扬一个,反对一个。只有圣人才知道什么该赞扬,什么该反对。”


《明史·熊概传》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5)

——孙膑文言文翻译3篇

孙膑文言文翻译1

  《孙膑兵法》集战国道家文化气息大成在群雄继起、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思想和文化得到了大*。齐国是重要的思想、文化中心,齐威王、宣王之时,曾在齐国都城——临淄设稷下学宫,招集天下奇人异士,著书立说,游说讲学,其中黄老道家为其主体。下面是《孙膑兵法》文言文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十阵

  作者:孙膑

  凡阵有十:有方阵,有圆阵,有疏阵,有数阵,有锥行之阵,有雁行之阵,有钩行之阵,有玄襄之阵,有火阵,有水阵。此皆有所利。方阵者,所以也。圆阵者,所以也。疏阵者,所以也。数阵者,为不可掇。锥行之阵者,所以决绝也。雁行之阵者,所以接射也。钩行之阵者,所以变质易虑也。玄襄之阵者,所以疑众难故也。火阵者,所以拔也。水阵者,所以伥固也。方阵之法,必薄中厚方,居阵在后。中之薄也,将以也。重□其□,将以也。居阵在后,所以..[ 圆阵之法]..[ 疏阵之法] ,其甲寡而人之少也,是故坚之。武者在旌旗,是人者在兵。故必疏矩间,多其旌旗羽旄,砥刃以为旁。疏而不可蹙,数而不可军者,在于慎。车毋驰,徒人毋趋。凡疏阵之法,在为数丑,或进或退,或击或,或与之征,或要其衰。然则疏可以取锐矣。数阵之法,毋疏矩间,戚而行首,积刃而信之,前后相保,变□□□,甲恐则坐,以声坐□,往者弗送。来者弗止,或击其迂,或辱其锐,笲之而无间,山而退。然则数不可掇也。锥行之阵,卑之若剑,末不锐则不入,刃不薄则不,本不厚则不可以列阵。是故末必锐,刃必薄,本必鸿。然则锥行之阵可以决绝矣。[ 雁行之阵] ,..中,此谓雁阵之任。前列若,后列若狸,三..阙罗而自存。此之谓雁阵之任。钩行之阵,前列必方,左右之和必钩。三声既全,五采必具,辨吾号声,知五旗。无前无后,无..玄襄之阵,必多旌旗羽旄,鼓庄,甲乱则坐,车乱则行,已治者□,榼榼啐啐,若从天下,若从地出,徒来而不屈,终日不拙。此之谓玄襄之阵。火战之法,沟垒已成,重为沟堑,五步积薪,必均疏数,从役有数,令人为属枇,必轻必利,风辟..火既自覆,与之战弗克,坐行而北。火战之法,下而衍以,三军之士无所出泄。若此,则可火也。陵猋蒋,薪荛既积,营窟未谨。如此者,可火也。以火乱之,以矢雨之,鼓噪敦兵,以势助之。火战之法。水战之法,必众其徒而寡其车,令之为钩楷苁柤贰辑□绛皆具。进则必遂,退则不蹙,方蹙从流,以敌之人为招。水战之法,便舟以为旗,驰舟以为使,敌往则遂,敌来则蹙,推攘因慎而饬之,移而革之,阵而□之,规而离之。故兵有误车有御徒,必察其众少,击舟津,示民徒来。水战之法也。

  译文

  兵阵的阵式共有10 种:有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玄襄阵、火阵和水阵。这些兵阵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用处。方阵用来截击敌军。圆阵用以集中兵力防守。疏阵用以制造声势。数阵的作用是使放军不能分割消灭本方队。锥形阵用来突破敌军阵地并切断其相互联系。雁形阵用来进行弓弩战。钩形阵在情况发生变化而改变作战计划时使用。玄襄阵用来迷惑敌军,使其难以实现既定意图。火阵用来攻拔敌军营寨。水阵用来加强防守。

  方阵布列的方法是:中心的兵力少,而四周的兵力则必须多而强,将领的指挥位置靠后。中间布兵少是为了便于发号施令。四周兵力多而强,是为了便于截击敌军。指挥位置靠后。是为了..圆阵之法..(原文缺)疏阵的布列方法是在士兵铠甲不足而兵力又少时用来加强阵势的。要多设旗帜显示她的威武,多置兵器显示兵多。因此,布阵时必须加大军兵的行距间隔,在其间多设旗帜羽旄,要把锋利的兵器布置在外侧。要注意疏密适当,既不致于受敌军的威逼,更不致于被敌军包围、做好这一点的.关键在于深思熟虑,谨慎施行。战车不能急驶,步兵不要急行。疏阵使用的要旨在于,把士兵分编为若干个战斗群,既可前进也可后退,既可进攻也可防守,可以和敌军对战,也可以截击疲弱的敌军。疏阵用得好,可以战胜精锐的敌军。数阵的布列方法是:不必加大行距间隔,行列要相互靠近,排列有序,兵器要密集而又便于施展,前后要互相保护。..当本方士兵有恐慌情绪时,要停止行动,保持稳定,..当敌军退走时,不要追击;敌军来犯时,不要堵截,可以选择敌军的弱点加以攻击,或挫敌军锋锐,要计算周详,不给敌军任何可乘之机,让敌军在阵前如遇大山一般,只好退走。这样,数阵就坚不可破了。锥形阵的布列,要使它像利剑一般。其前锋如不锐利,就不能攻入敌阵;其两翼如不锋利,就不能截断敌军;其主体如不雄厚,就不能布成锥形阵。因此,锥形阵的前锋必须锐利,两翼必须轻灵锋利,主体必须兵力雄厚。这样的锥形阵就可以突破敌阵,截断敌军了。雁形阵的布列,..这就是雁形阵的作用。雁形阵前面排列要像一样,而后面排列则要像善伏的狸猫一样。..这就是雁形阵的作用。钩形阵的布列,前面必须排成方形,左右两翼相对应必须布成钩形。指挥用的金、鼓、角三种发声器要齐全,五种颜色的旗帜必须齐备,要让自己的士兵能辨别本军指挥的声响号令和指挥旗帜。..布列玄襄阵,必须多设各种旗帜,鼓声要密集而雄壮,士兵要表面散乱而实际稳定,战车表面杂乱而实际上排列有序,..让士兵像在茶楼酒馆一样,喧闹杂乱,如同从天而降,从地里冒出来一样,走来走去,络绎不绝,整日不断。这就是玄襄阵的摆法。用火阵的战法是,在沟垒之外,再修筑堑壕,每隔五步堆积柴草,要疏密均匀,分派好点火的士兵,让他们准备好点火用的火把,点火时动作要轻灵利落,..如果火烧向本方,那和敌军交战是不能取胜的,必须立即停止行动,向后撤退。用火战的条件是,敌军的位置在下风头,敌军的阵地地势低*,野草丛生,敌军在被烧时无处可逃。具备这些条件时才可用火攻,遇上大风天气,敌军阵地又是野草丛生,柴草堆积,营地戒备又不严密时,也可以用火攻。这时,用火攻造成敌军混乱,再用如雨一样密集的箭射杀敌军,并擂鼓呐喊,督促士兵攻击,以兵势辅助火攻。这就是火战的方法。用水战的方法是,多用步兵而少用战车,要让部下准备好捞钩、缆绳等器具和船只用具。前进时要前后相随,后退时不可拥挤,要适时收缩队形顺流而下,以敌军为射杀目标。水战的要旨在于,用轻便船只作指挥船,用快船作联络船,敌军后退时就追击,敌军进攻时就收缩队形迎战,要根据形势变化而谨慎指挥进退应敌,敌军移动就加以钳制,敌军结阵就..敌军密集就分割。敌军中常有隐蔽的战车和步兵,一定要察清有多少,在攻击敌军船只,控制渡口时,还要调动步兵在陆路配合作战。这就是水战的作战方法。


《明史·熊概传》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6)

——张巡传文言文及翻译 (菁选3篇)

张巡传文言文及翻译1

  原文:

  张巡字巡,邓州南阳人。博通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时人叵知也。开元末,擢进士第。时兄晓已位监察御史,皆以名称重一时。巡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令,治绩最,而负节义,或以困厄归者,倾赀振护无吝。秩满还都。于是杨国忠方专国,权势可炙。或劝一见,且显用,答曰:"是方为国怪祥,朝宦不可为也。"更调真源令。土多豪猾,大吏华南金树威恣肆,邑中语曰:"南金口,明府手。"巡下车,以法诛之,赦余党,莫不改行迁善。政简约,民甚宜之。

  安禄山反,天宝十五载正月,贼酋张通晤陷宋、曹等州,谯郡太守杨万石降贼,逼巡为长史,使西迎贼军。巡率吏哭玄元皇帝祠,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初,灵昌太守嗣吴王祗受诏合河南兵拒禄山,有单父尉贾贲者,阆州刺史璇之子,率吏称吴王兵,击宋州。通晤走襄邑,为顿丘令卢韺所杀。贲引军进至雍丘,巡与之合,有众二千。是时雍丘令令狐潮举县附贼,遂自将东败淮阳兵,虏其众,反接在廷,将杀之,暂出行部。淮阳囚更解缚,起杀守者,迎贲等入。潮不得归,巡乃屠其妻子,砾城上。祗闻,承制拜贲监察御史。潮怨贲,还攻雍丘,贲趋门,为众躏死。巡驰骑决战,身被创不顾,士乃奉巡主军。间道表诸朝,腾笺祗府,祗乃举兖以东委巡经略。

  潮以贼众四万薄城,人大恐。巡谕诸将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今出不意,可惊而溃也,乘之,势必折。"诸将曰:"善。"巡乃分千人乘城,以数队出,身前驱,直薄潮军,军却。明日贼攻城,设百楼,巡栅城上,束刍灌膏以焚焉,贼不敢向,巡伺击之。积六旬,大小数百战,士带甲食,裹疮斗,潮遂败走,追之,几获。潮怒,复率众来。然素善巡,至城下,情语巡曰:"本朝危蹙,兵不能出关,天下事去矣。足下以羸兵守危堞,忠无所立,盍相从以苟富贵乎?"巡曰:"古者父死于君,义不报。子乃衔妻孥怨,假力于贼以相图,吾见君头干通衢,为百世笑,奈何?"潮赧然去。

  当此时,王命不复通,大将六人白巡以势不敌,且上存亡莫知,不如降。六人者,皆官开府、特进。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率军士朝,人人尽泣。巡引六将至,责以大谊,斩之。士心益劝。

  会粮乏,潮饷贼盐米数百艘且至,巡夜壁城南,潮悉军来拒,巡遣勇士衔枚滨河,取盐米千斛,焚其余而还。城中矢尽,巡缚藁为人千余,被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藁人;还,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军大乱,焚垒幕,追奔十余里。贼惭,益兵围之。薪水竭,巡绐潮:"欲引众走,请退军二舍,使我逸。"潮不知其谋,许之。遂空城四出三十里,撤屋发木而还为备。潮怒,围复合。巡徐谓潮曰:"君须此城,归马三十匹,我得马且出奔,请君取城以藉口。"潮归马,巡悉以给骁将,约曰:"贼至,人取一将。"明日,潮责巡,答曰:"吾欲去,将士不从,奈何?"潮怒欲战,阵未成,三十骑突出,禽将十四,斩百余级,收器械牛马。潮遁还陈留,不复出。七月,潮率贼将瞿伯玉攻城,遣伪使者四人传贼命诏巡,巡斩以徇,余絷送祗所。围凡四月,贼常数万,而巡众才千余,每战辄克。于是河南节度使嗣虢王巨屯彭城,假巡先锋。

  俄而鲁、东*陷贼,济阴太守高承义举郡叛,巨引兵东走临淮。贼将杨朝宗谋趋宁陵,绝巡饷路。巡外失巨依,拔众保宁陵,马裁三百,兵三千。至睢阳,与太守许远、城父令姚訚等合。乃遣将雷万春、南霁云等领兵战宁陵北,斩贼将二十,杀万余人,投尸于汴,水为不流。朝宗夜去。有诏拜巡主客郎中,副河南节度使。巡籍将士有功者请于巨,巨才授折冲、果毅。巡谏曰:"宗社尚危,围陵孤外,渠可吝赏与赀?"巨不听。

  至德二载,禄山死,庆绪遣其下尹子琦将同罗、突厥、奚劲兵与朝宗合,凡十余万,攻睢阳。巡励士固守,日中二十战,气不衰。远自以材不及巡,请禀军事而居其下,巡受不辞,远专治军粮战具。前此,远将李滔救东*,遂叛入贼,大将田秀荣潜与通。或以告远曰:"晨出战,以碧帽为识。"视之如言,尽覆其众。还辄曰:"我诱之也。"请以精骑往,易锦帽。远以告巡,巡召登城,让之,斩首示贼。因出薄战,子琦败,获车马牛羊,悉分士,秋豪无入其家。有诏拜巡御史中丞,远侍御史,訚吏部郎中。

  巡欲乘胜击陈留,子琦闻,复围城。巡语其下曰:"吾蒙上恩,贼若复来,正有死耳。诸君虽捐躯,而赏不直勋,以此痛恨!"闻者感概。乃椎牛大飨,悉军战。贼望兵少,大笑。巡、远亲鼓之,贼溃,追北数十里。其五月,贼刈麦,乃济师。巡夜鸣鼓严队,若将出。贼申警。俄自鼓,贼觇城上兵休,乃弛备。巡使南霁云等开门径抵子琦所,斩将拔旗。有大酋被甲,引拓羯千骑麾帜乘城招巡。巡阴缒勇士数十人隍中,持钩、陌刀、强弩,约曰:"闻鼓声而奋。"酋恃众不为备,城上噪,伏发禽之,弩注矢外向,救兵不能前。俄而缒士复登陴,贼皆愕眙,乃按甲不出。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一发中左目,贼还。七月,复围城。

  初,睢阳谷六万斛,可支一岁,而巨发其半餫濮阳、济阴,远固争,不听。济阴得粮即叛。至是食尽,士日赋米一勺,龁木皮、煮纸而食,才千馀人,皆癯劣不能彀,救兵不至。贼知之,以云冲传堞,巡出钩铭干拄之,使不得进,篝火焚梯。贼以钩车、木马进,巡辄破碎之。贼服其机,不复攻,穿壕立栅以守。巡士多饿死,存者皆痍伤气乏。巡出爱妾曰:"诸君经年乏食,而忠义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众,宁惜一妾而坐视士饥?"乃杀以大飨,坐者皆泣。巡强令食之,远亦杀奴僮以哺卒,至罗雀掘鼠,煮铠弩以食。

  贼将李怀忠过城下,巡问:"君事胡几何?"曰:"二期。"巡曰:"君祖、父官乎?"曰:"然。"君世受官,食天子粟,奈何从贼,关弓与我确?"怀忠曰:"不然,我昔为将,数死战,竟殁贼,此殆天也。"巡曰:"自古悖逆终夷灭,一日事*,君父母妻子并诛,何忍为此?"怀忠掩涕去,俄率其党数十人降。巡前后说降贼将甚多,皆得其死力。

  御史大夫贺兰进明代巨节度,屯临淮,许叔冀、尚衡次彭城,皆观望莫肯救。巡使霁云如叔冀请师,不应,遣布数千端。霁云嫚骂马上,请决死斗,叔冀不敢应。巡复遣如临淮告急,引精骑三十冒围出,贼万众遮之,霁云左右射,皆披靡。既见进明,进明曰:"睢阳存亡已决,兵出何益?"霁云曰:"城或未下。如已亡,请以死谢大夫。"叔冀者,进明麾下也,房琯本以牵制进明,亦兼御史大夫,势相埒而兵精。进明惧师出且见袭,又忌巡声威,恐成功,初无出师意。又爱霁云壮士,欲留之。为大飨,乐作,霁云泣曰:"昨出睢阳时,将士不粒食已弥月。今大夫兵不出,而广设声乐,义不忍独享,虽食,弗下咽。今主将之命不达,霁云请置一指以示信,归报中丞也。"因拔佩刀断指,一座大惊,为出涕。卒不食去。抽矢回射佛寺浮图,矢著砖,曰:"吾破贼还,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至真源,李贲遗马百匹;次宁陵,得城使廉坦兵三千,夜冒围入。贼觉,拒之,且战且引,兵多死,所至才千人。方大雾,巡闻战声,曰:"此霁云等声也。"乃启门,驱贼牛数百入,将士相持泣。

  贼知外援绝,围益急。众议东奔,巡、远议以睢阳江、淮保障也,若弃之,贼乘胜鼓而南,江、淮必亡。且帅饥众行,必不达。十月癸丑,贼攻城,士病不能战。巡西向拜曰:"孤城备竭,弗能全。臣生不报陛下,死为鬼以疠贼。"城遂陷,与远俱执。巡众见之,起且哭,巡曰:"安之,勿怖,死乃命也。"众不能仰视。子琦谓巡曰:"闻公督战,大呼辄眦裂血面,嚼齿皆碎,何至是?"答曰:"吾欲气吞逆贼,顾力屈耳。"子琦怒,以刀抉其口,齿存者三四。巡骂曰:"我为君父死,尔附贼,乃犬彘也,安得久!"子琦服其节,将释之。或曰:"彼守义者,乌肯为我用?且得众心,不可留。"乃以刃胁降,巡不屈。又降霁云,未应。巡呼曰:"南八!男儿死尔,不可为不义屈!"霁云笑曰:"欲将有为也,公知我者,敢不死!"亦不肯降。乃与姚訚、雷万春等三十六人遇害。巡年四十九。初,子琦议生致五人庆绪所,或曰:"用兵拒守者,巡也。"乃送远洛阳,至偃师,亦以不屈死。巨之走临淮,巡有姊嫁陆氏,遮王劝勿行,不纳,赐百缣,弗受,为巡补缝行间,军中号"陆家姑",先巡被害。

  巡长七尺,须髯每怒尽张。读书不过三复,终身不忘。为文章不立稿。守睢阳,士卒居人,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更潮及子琦,大小四百战,斩将三百、卒十余万。其用兵未尝依古法,勒大将教战,各出其意。或问之,答曰:"古者人情敦朴,故军有左右前后,大将居中,三军望之以齐进退。今胡人务驰突,云合鸟散,变态百出,故吾止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上下相习,人自为战尔。"其械甲取之于敌,未尝自脩。每战,不亲临行阵,有退者,巡已立其所,谓曰:"我不去此,为我决战。"士感其诚,皆一当百。待人封锁所疑,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塞暑,虽厮养,必整衣见之,下争致死力,故能以少击众,未尝败。被围久,初杀马食,既尽,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人知将死,而莫有畔者。城破,遣民止四百而已。

  始,肃宗诏中书侍郎张镐代进明节度河南,率浙东*言、浙西司空袭礼、淮南高适、青州邓景山四节度掎角救睢阳,巡亡三日而镐至,十日而广*王收东京。镐命中书舍人萧昕诔其行。时议者或谓:巡始守睢阳,众六万,既粮尽,不持满按队出再生之路,与夫食人,宁若全人?于是张澹、李纾、董南史、张建封、樊晁、*川、李翰咸谓巡蔽遮江、淮,沮贼势,天下不亡,其功也。翰等皆有名士,由是天下无异言。天子下诏,赠巡扬州大都督,远荆州大都督,霁云开府仪同三司、再赠扬州大都督,并宠其子孙。睢阳、雍丘赐徭税三年。巡子亚夫拜金吾大将军,远子玖婺州司马。皆立庙睢阳,岁时致祭。德宗差次至德以来将相功效尤著者,以颜杲卿、袁履谦、卢弈及巡、远、霁云为上。又赠姚訚潞州大都督,官一子。贞元中,复官巡它子去疾、远子岘。赠巡妻申国夫人,赐帛百。自是讫僖宗,求忠臣后,无不及三人者。大中时,图巡、远、霁云像于凌烟阁。睢阳至今祠享,号"双庙"云。

  翻译:

  张巡字巡,邓州南阳人。博览群书,通晓兵法。志向高远,不拘小节,交游的都是君子长者,不与庸俗之辈合流,当时人不了解他。开元末年,考中进士。此时其兄张晓已位居监察御史,兄弟都名重一时。张巡由太子舍人的京官,外放为清河县令,政绩突出,有气节讲义气,有因困难来依者,倾囊相助无吝色。任期届满返回京城。此时,杨国忠正专权,权势炙手可热。有人劝张巡晋见他,将可得到重用,张巡回答:“这正是国家的怪事,京官不可当啊。”又调任真源县令。

  县内多强横狡猾的不法之徒,县衙大吏华南金作威作福、专横跋扈,县民谣说:“南金口,明府手。”张巡刚到任,就依法处决了他,而赦免了余党,这些人无不改邪归正。为政简略,民众很称道。

  安禄山反叛,天宝十五年正月,叛贼头目张通晤攻陷宋、曹等州,谯郡太守杨万石降贼,强迫张巡任该郡长史,并令他西迎贼军。张巡率领属吏哭于玄元皇帝祠,于是起兵讨贼,追随者千余人。当初,灵昌太守吴王李..受皇帝命联合河南兵马抵抗安禄山,单父县尉贾贲乃阆州刺史贾..之子,率部属号称是吴王兵马,攻打宋州。张通晤逃往襄邑,被顿丘县令卢音英杀死。贾贲率军进驻雍丘,张巡与他会合,有兵两千。此时雍丘县令令狐潮以全县投靠逆贼,就自己带兵向东击败淮阳兵,俘虏了许多人,反绑双手囚于院中,准备杀掉,暂时出去巡视部队。淮阳俘虏相互解开绳索,杀死守卫,迎接贾贲等人的军队入城,令狐潮不能回城,张巡就杀死了令狐潮的妻子,*于城头。李..奏明皇上,奉诏任命贾贲为监察御史。令狐潮怨恨贾贲,还军攻雍丘,贾贲奔向城门,被乱兵踏死。张巡纵马决战,受伤也不顾,将士们就拥戴张巡主持军务。情况从小道表奏于朝廷,传送报告于吴王李..官邸,李..就将兖州以东各地交付张巡治理。

  令狐潮率贼军四万兵临城下,人心大为惶恐。张巡训示诸将说“: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敌之心。现在出其不意,可使其受惊而溃败,乘势而击之,必能杀其气焰。”诸将说“:很好。”张巡就分兵千人登城防卫,另派几支队伍出击,身先士卒,直逼令狐潮军队,敌军退却。第二天贼军攻城,广设登城的战具,张巡设栅栏于城上,扎草灌油而焚烧,贼兵不敢接近,张巡乘机攻击敌军。历时六十天,大小数百次战斗,士卒吃饭不卸甲,裹伤而战,令狐潮败逃,张巡乘胜追击,几乎抓住令狐潮。令狐潮恼怒,又率兵来。但素来与张巡友善,到城下,动情地对张巡说“:唐朝形势危急,兵不能出潼关,大势已去。您以弱兵守危城,无从尽忠,何不跟随我们以求富贵呢?”张巡说“:古制父被君杀,按理不该报复。而你却因妻儿而怀怨,借叛贼之力图报复,我将见到你的头颅在大街上示众,为后世耻笑,你怎么办呢?”令狐潮羞惭而去。

  这时,朝廷音讯断绝,有六员大将对张巡说,己方势单力薄,敌不过贼兵,而且皇上生死不明,不如投降。这六人都是开府、特进等官。张巡表面答应,次日在大堂上挂天子画像,率领军士朝拜,人人都哭泣。张巡召引六将到,用大义谴责后杀之。军心更加受到激励。

  张巡军适逢缺粮,令孤潮运送给贼兵的载盐米的几百条船将到,张巡夜间设营垒于城南,令狐潮倾巢来抵御,巡派勇士悄然到河边,夺取盐米千斛,烧掉了余下的盐米而回。城中箭用完了,张巡命士兵扎草人千余,裹上黑衣,夜间用绳索垂吊城下,令狐潮兵竞相发箭,射了许久,才发现是草人;收回草人,得箭数十万支。后来又在夜间往城下吊人,贼笑其故伎重演,不加防备,于是用五百敢死之士偷袭令狐潮军营,敌军大乱,烧其营帐,追击十余里。贼因败而惭恨,增兵围城。城内柴水尽,张巡骗令狐潮说,想带领部队离城,请退兵六十里,让我逃走。

  令狐潮不知是计,答应了。张巡就空着城向四面走出三十里,拆房屋取木材回城加强工事。令狐潮怒,又围城。张巡从容地对令狐潮说:“您要这座城,请送我三十匹马,我有了马就出逃,您就可以占领此城作为报偿。”令狐潮给了马,张巡全部发给勇将,并约定说:“贼兵一到,你们一人要抓一贼将。”次日,令狐潮责备张巡,张巡回答说:“我是想走,但将士不听命,怎么办呢?”令狐潮发怒想打,阵势还未摆好,三十勇士纵马冲出,俘获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缴获一批兵器牛马。令狐潮逃回陈留,不再出来了。七月份,令狐潮又率贼将翟伯玉攻城,派遣伪使者四人传贼命招降张巡,张巡斩使者示众,剩下的捆送吴王李..处。围城四个月,贼兵经常是几万人,而张巡兵才千余人,每战总能制胜。于是河南节度使虢王李巨驻扎彭城,命张巡为代理先锋。

  不久,鲁与东*被贼占领,济阴太守高承义全郡叛变,李巨领兵东奔到临淮。

  贼将杨朝宗计划挥师宁陵,以断绝张巡的粮道。张巡外面失掉了李巨的依托,就率兵保宁陵,马只三百匹,兵三千人而已。到睢阳,与太守许远、城父县令姚门言等会合。派遣将领雷万春、南霁云等领兵与贼战于宁陵之北,斩贼将二十人,杀贼兵万余人,投尸于汴水,河水阻塞不流。杨朝宗乘夜逃走。肃宗下诏任命张巡为主客郎中、副河南节度使。张巡将有功将士名单抄报虢王李巨,李巨只授予折冲、果毅等小官。张巡直言规劝说:“社稷还处在危险中,历代先帝陵寝尚在护守之外,怎能吝惜对功臣的赏赐呢?”

  李巨不听。

  至德二年,安禄山死,安庆绪派其部将尹子琦率领同罗、突厥、奚等族劲旅与杨朝宗会合,总计十余万人,进攻睢阳。

  张巡激励将士坚守,一日作战二十次,士气不衰。许远自以为才能不及张巡,请张巡主持军事而自己甘居其下,张巡受而不辞,许远则专门筹集军粮、整修作战器械。在此之前,许远属将李滔在援救东*时,背叛加入贼军,大将田秀荣暗中与李滔通消息。有人向许远告发说“:田秀荣早晨出战时,戴碧色帽作为标识。”

  许远留意一看,果然如此,作战结果是全队覆灭。回来就说“:我是引诱敌人。”并请求率精锐骑兵出战,换着锦帽。许远将此事告诉了张巡,张巡叫田秀荣上城,斥责了他,并斩首给贼看。因而亲自领兵与敌作战,尹子琦兵败,缴获的车马牛羊,全部分给将士,一点也不拿回家。皇上下诏书,任命张巡为御史中丞,许远为侍御史,姚门言为吏部郎中。

  张巡想乘胜攻击陈留,尹子琦得知,又围城。张巡对部属说:“我受皇上恩典,贼兵如再来,我当以死报国。各位虽然为国献身,而赏赐不能酬劳你们的功勋,我感到很痛心!”听到的人都很感慨。

  于是杀牛设宴,犒劳将士,率军出战。贼兵看见张巡兵少,大加嘲笑。张巡、许远亲自擂鼓指挥进攻,贼兵溃败,追击了数十里。五月份,贼兵割麦,增加了兵力。

  张巡夜间击鼓整队,像要出击的样子。

  贼兵报警。一会儿不敲鼓了,贼窥视到城上兵解散了,就松弛了戒备。张巡命南霁云等人开城门径直奇袭尹子琦营帐,杀贼将砍军旗。有一个贼兵大头目身披铠甲,领拓羯族骑兵千人挥旗要登城向张巡招降。张巡暗中用绳索吊下几十名勇士于城壕中,拿着铁钩、长刀、强弩,与他们约定:“听见鼓声就奋起战斗。”贼头目依仗自己人多不加防备,城上鼓噪起来,埋伏的士兵突然袭击,抓获了贼兵头目,并以弩发箭向外射,救兵不能靠前。一会儿,城壕中的战士又登上城,贼兵都惊愕得瞪大了眼睛,都按甲不动。张巡想箭射尹子琦,但辨别不清谁是,于是削蒿草为箭,中箭者发现是草箭就很高兴,以为张巡箭用完了,跑去报告尹子琦,这样就知道了尹的所在。命令南霁云射他,一箭射中尹子琦的左眼,贼退兵。七月份,又围城。

  当初,睢阳储谷六万斛,可够一年食用,而李巨调发了一半送给濮阳、济阴两地,许远力争,李巨不听。而济阴得粮后就叛变了。至此粮食用完,每天只能发给士兵一小把米,只得啃树皮、煮纸充饥,仅剩千余人,都瘦弱不堪,而救兵又不到。贼兵知道这个情况,用云梯、冲车攻城,张巡用钩干顶住,使它不能前进,然后用铁笼罩火烧梯。贼以钩车、木马进攻,张巡都击毁了它。贼兵威服于他的机智,不再进攻,挖壕沟树栅栏以防守。张巡的士兵多饿死,活着的也都是伤病疲惫。张巡牵出自己的爱妾说“:各位将士终年缺粮,而忠义之志一点也不减弱,我恨不得割下我的肉给大家吃,难道还爱惜一妾而坐视士兵挨饿?”就杀妾来犒赏大家,在座者都哭泣。张巡强令大家吃,许远也杀自己的.奴仆作为士兵食物,以至于捕雀挖鼠,煮战袍、弓弩来吃。

  贼将李怀忠经过城下,张巡问他:“你效力胡人多久了?”李答:“两年。”张巡又问“:你的祖父、父亲是做官的吗?”

  李答:“是的。”巡说:“你家世代为官,吃天子的饭,为什么要跟随叛贼,剑拔弩张地与我斗呢?”怀忠说:“不对,我过去为将,几次拼死战,竟为贼俘,这大概是天意吧。”张巡说“:自古叛逆终究是要被消灭的,一旦叛乱*定,你的父母妻子都要被杀,你怎能忍心干这样的事呢?”李怀忠掩面流泪而去,不一会儿,带着他的几十人来降。张巡先后说服收降的贼军将领很多,都得到他们拼死效力。

  御史大夫贺兰进明接替李巨为节度使,驻扎临淮,许叔冀、尚衡驻彭城,都持观望态度不肯救睢阳之围。张巡命南霁云到许叔冀那里请发救兵,叔冀不答应,只送布数千匹。霁云谩骂于马上,要求拼死决斗,叔冀不敢回答。张巡又派霁云至临淮告急,率精锐骑兵三十突围出城,贼兵上万阻挡,霁云左右开弓,贼兵都溃败下去。南霁云见到了贺兰进明,进明说“:睢阳存亡之事已定,出兵又有什么用处呢?”南霁云说“:城也许尚未陷落,如已失守,我就以死向您谢罪。”许叔冀其人,是贺兰进明的部下,房..本来是以他来牵制贺兰进明的,也兼任了御史大夫,权势相当而兵更精锐。贺兰进明怕出兵后会被许叔冀袭击,又妒忌张巡声名威望,本来就没有出兵的意思。又爱南霁云这位壮士,想留下他。大设酒宴招待,音乐声起,南霁云哭着说“:昨天冲出睢阳时,将士已整月吃不到粮食了。

  现在您不出兵,而设宴奏乐,从大义上讲我不忍心独自享受,虽然吃了,也咽不下去。现在主将交给我的任务没完成,我请求留下一个指头已示信用,回去向中丞报告吧。”说罢就拔佩刀砍断一根手指,满座都大惊,为之流泪。终于不吃而去。抽箭回头射佛寺的宝塔,箭射进砖中,说:“我破灭叛贼回来,定要消灭贺兰进明,这支箭就是我誓言的标志!”到了真源,李贲送马百匹;在宁陵宿营时,得到城使廉坦兵三千人,乘夜突围入城。

  贼兵发觉,加以阻挡,南霁云边战边进,士兵大多战死,到达的才千人。正遇大雾,张巡听到战斗的声音,说“:这是霁云等的声音。”就打开城门,霁云军赶着获自贼军的几百头牛入城,将士们执手哭泣。

  贼军知睢阳已无外援,围攻更急。

  大家议论向东转移,张巡、许远认为睢阳是江、淮屏障,如放弃,贼兵就会乘胜鼓噪南窜,江、淮必亡。而且带领饥饿士兵行军,必然到不了目的地。十月初九,贼攻城,将士伤病不能作战。张巡向西叩拜说“:孤城防卫之计已穷,不能保全了,臣活着不能报告陛下,死当为鬼以杀贼。”城被攻陷,与许远一起被俘。张巡的将士见到了,起立而哭,张巡说“:大家镇静,不要怕,死是命中注定的。”大家都不能仰面正视。尹子琦对张巡说“:听说您督战时,大声呼喊,往往眼眶破裂血流满面,牙也咬碎,何至于这样呢?”张巡答说“:我要用正气消灭逆贼,只是力不从心而已。”尹子琦怒,用刀撬开他的口,发现只剩三、四颗牙齿。张巡骂着说:“我为君父而死,你投靠叛贼,乃是猪狗,怎能长久!”尹子琦佩服他的气节,想要释放他。有人说:“他是谨守节义的人,怎肯为我所用?而且他得军心,不可留。”

  于是以刀胁迫投降,张巡不屈服。又逼霁云降,霁云未应声。张巡呼叫:“南八,男儿一死而已,不能向不义的人投降!”

  霁云笑说:“想有所作为啊,您是了解我的,岂敢不死!”也不肯投降,于是与姚门言、雷万春等三十六人一同遇害。张巡时年四十九岁。起初,尹子琦的意见是生俘一人送到安庆绪那里去,有人说:“指挥军队守城抵抗的是张巡。”于是押送许远到洛阳,许远走到偃师,也以不肯屈服而死。以前李巨撤至临淮时,张巡有一个嫁给陆家的姐姐,拦着李巨劝他别走,巨不听,赐给细绢百匹,她不接受,在张巡军中缝缝补补,军中称为“陆家姑”,在张巡之前被害。

  张巡身长七尺,每逢发怒,胡须就都张开。读书不过三遍,就终身不忘。写文章不打草稿。防守睢阳时,士兵百姓,见面就问姓名,以后没有不认识的。从令狐潮到尹子琦,大小四百次战斗,斩贼将三百、士卒十余万。他用兵不曾遵依古法,命令大将教习战法时,按各自的意图。有人问为什么,张巡答说:“古时人情敦厚朴实,所以军阵分左右前后,大将在中间,三军望之以统一进退。现在胡人搞的是快速驰骋突击,聚如云合,分如鸟散,变化百出,所以我只是使士兵领会将领意图,将领了解士兵情绪,上下互相熟习,人自为战罢了。”他的兵器甲胄都是取之于敌,未曾自己修造。每次战斗,并不亲临军阵中,有退却的,张巡早已站在那里,说:“我决不离开这里,去为我决战。”士兵为其诚意所感,无不以一当百。

  待人不猜忌,赏罚严明,与大家同甘苦共冷暖,虽是奴仆,也必定穿戴整齐才见面,下属争着为他拼死效力,所以能够以少击多,未曾败过。被围日久,开始时是杀马吃,马吃完了,又杀妇女老弱,共吃三万人。人们知道将要死去,但没有背叛的。城破之日,剩下的老百姓只四百人而已。

  原先,肃宗下诏命中书侍郎张镐接替贺兰进明为河南节度使,率浙东*言、浙西司空袭礼、淮南高适、青州邓景山四位节度使互为掎角之势,以救睢阳。

  张巡死后三天张镐兵到,十天后广*王收复东京洛阳。张镐命中书舍人萧昕为张巡做悼词。当时议政者中有人认为:张巡开始守睢阳时,有兵六万,既然粮尽,不保存实力率队出城求再生之路,与其吃人,何如保全人?但是张澹、李纾、董南史、张建封、樊晃、*川、李翰等都认为张巡护卫江、淮,挫贼气焰,天下不亡,是他的功劳。李翰等都是名士,从此天下没有异议。天子下诏书,追封张巡为扬州大都督,许远为荆州大都督,南霁云为开府仪同三司,再追封为扬州大都督,并对他们的子孙加以恩宠。睢阳、雍丘免徭役税收三年。张巡之子张亚夫被任为金吾大将军,许远之子许玫被任为婺州司马。在睢阳分别为张巡、许远立庙,每年按时祭祀。德宗为至德以来的将相功绩显著者安排等级次序,以颜杲卿、袁履谦、卢弈及张巡、许远、南霁云为上等。又追封姚门言为潞州大都督,给他的一个儿子赐官。贞元年间,又给张巡的另一子张去疾、许远之子许岘赐官。

  追封张巡之妻为申国夫人,赐绸百匹。

  从此以至僖宗,寻求忠臣后代,没有不包括这三人的。大中年间,画张巡、许远、南霁云之像于凌烟阁。睢阳二人祠庙至今享受香火,号称“双庙”。

张巡传文言文及翻译2

  令孤潮将张巡围困在雍丘,两军相互对峙四十多天,朝廷的音讯一点也得不到。令孤潮听说唐玄宗已经到蜀地去了,又用书信招降张巡。(张巡手下)有六个可以开设府署的大将,他们特意进来用兵力不够、无法与敌对抗的现实劝说张巡,并且还说皇上是死是活还不知道,不如投降敌人。张巡假装同意。第二天在公堂上摆出天子的画像,率众将士朝拜,人人都哭了。张巡将这六人拉上前,以国家兴亡的大义斥责他们,然后杀了他们,士气倍增。

  城中箭都用完了,张巡将禾杆束成上千个草人,并给他们穿上黑衣,晚上用绳子拴着放到城下,令狐潮的士兵争先恐后的射向他们,很久才知道他们是草人;张巡得箭数十万只。这以后又在夜里从城墙上放下人来,贼兵觉得好笑没有防备。于是张巡派敢死队员500人,砍向令孤潮的军营,令狐潮的军队大乱,烧掉营垒逃跑,巡部追了敌军十多里。令孤潮感到惭愧,增加士兵继续围困张巡他们。

  张巡派部将雷万春在城墙上与令孤潮通话,贼兵用弩射雷万春,雷万春面部中了六箭却一动不动。令孤潮怀疑看到的雷万春是个木人,于是派探子问明详情,(得知真相后)令孤潮大吃一惊,从很远的地方对张巡说:“刚才看见雷将军,才知道你的军令如山,但是你可知天意如何?”张巡对令孤潮说:“你不识人伦,怎知天意?”时过不多久,张巡派兵出战抓住贼兵将领14人,割下贼兵首级一百多,贼兵于是连夜逃跑,退到陈留,不敢再出来。

  时间不长,叛贼步兵、骑兵七千多人屯集在白沙涡,张巡率部夜袭贼兵,大胜。张巡部返回到桃陵,遇上叛贼的救兵四百多人,将贼兵全部抓获,并对他们作出不同的处理,妫、檀两州的兵士和胡兵(安禄山起兵谋反地方的兵士)全部杀掉,荥阳、陈留郡被胁迫而来的兵士,全部放掉,让他们回去做自己的本业。十天里,老百姓离开贼兵前来归附的有一万多户。

张巡传文言文及翻译3

  张巡字巡,是邓州南阳人。

  博通群书,通晓作战布阵的方法,气节高尚,不太注重小节,他结交的一定是有身份的官员和年高德重的人,不和*常的人结交,当时的人不可能知道,开元末年,中进士第。张巡以太子通事舍人的身份出京任清河县令,治理的成绩最好,很有义节,有因为困顿归附他的人,倾尽资财救济保护毫不吝啬。

  再调为真源县令。当地有很多强横狡猾的人(豪强),大吏华南金建立了自己的威势恣意妄为,张巡一到任,就依法杀了他,赦免了他的党徒,(其党徒)没有不改恶从善的。

  安禄山反叛,张巡就起兵讨伐叛贼,跟随他的有一千多人。张巡纵横驰骋与敌人决战。

  自己受了伤也不顾惜,军士们尊奉他主持军务。累积60天,大小数百战。

  在这个时候,君王的命令不能通达,六个将领把力量不敌叛军的情况报告张巡,(说)况且皇上生死不知,不如投降。这六个人都做官至开府、特进。

  张巡假装答应,第二天在大堂上设置天子画像,率领将士们朝拜,(将士们)人人都哭泣。张巡把六个将领带上来,用大义来责备(他们),杀了他们。

  到了睢阳……皇帝有诏收任命张巡为御史中丞。(睢阳)被围困久了,粮食吃尽了,张巡的士兵大多饿死,活着的人都受了伤,气力都用尽了。

  张巡交出他的受妾说:“各位,我们长期缺乏粮食,但忠义一点也没减少,我很遗憾不能割下自己的肉来让大家吃,难道舍不得一个小妾而坐看着士卒受饥挨饿?”于是就杀了她来让士卒吃,在座的人都哭了。张巡强令大家吃,以至到了张网补雀挖洞捉鼠、煮衣服和弓来吃的地步。

  叛贼知道(城内)没有外援了,围攻更加紧急。大家商量向东撤退,张巡、许远认为睢阳是江淮的保障,如果放弃了睢阳,叛贼就会乘胜击鼓向江南进攻,江淮一带一定会失守。

  况且率领饥饿的部队行进,一定不会成功(达到目的地)。十月癸丑,叛贼攻城,士兵都精疲力不能作战。

  睢阳城于是被攻陷了,张巡和许远都被抓住了。张巡的部下看见他(被俘的情形),都站直来而且哭了,张巡说“(大家都)安心吧,不要害怕,死是命啊。”

  张巡不屈服(被杀),时年四十九岁。 当张、许二公守睢阳的时候,怎能料到人家终于不来救援,(因而)抛弃睢阳事选退走呢?如果此处不能坚守,即使到别的地方躲避叛军又有什么益处呢?等到他没有救援而且十分困难的时候,他率领他那些剩下的因受伤而残废的、饥饿的和瘦弱的士兵,即使想离开(指撤巡)也一定不可能(实现)了。

  张、许二公这样贤明,他们已经考虑得很周到了。坚守一志,捍卫天下,率领(凭借)千百个将要死亡的士兵,同一天比一天增多的百万叛军作战,掩蔽江淮地区,阻遏叛军的攻势。

  天下没有灭亡,是谁的功劳呢?。


《明史·熊概传》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7)

——师说文言文及翻译

师说文言文及翻译1

  原文

  师说

  作者: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jiē)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tán)、苌弘、师襄、老聃(dān)。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

  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他们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问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不如他们。难道值得奇怪吗?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当然)不如孔子。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这样罢了。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被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创作背景:

  据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考证,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这一年韩愈35岁,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职位不高,但他在文坛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经开展。韩愈所说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它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新唐书》本传说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在唐代的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写《师说》的这一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的一段话中看出:“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韩愈反对“士大夫之族”的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即师所在,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明史·熊概传》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8)

——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文言文原文和翻译1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典故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地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明史·熊概传》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9)

——木兰歌文言文翻译

木兰歌文言文翻译1

  木兰歌文言文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 欲闻所戚戚,感激强起颜。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

  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帼理丝黄。

  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

  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

  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

  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木兰歌文言文翻译

  木兰抱着织机的梭子叹着气,究竟是为了谁这么愁苦呢?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强颜述说:老父隶属于兵籍,必须服兵役,但是他体力已经逐日衰减,怎么经得起万里征程呢,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不能够替父服役)。北地的风沙足以淹没战马的马蹄,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老父本来就有病了,身体虚弱,依赖什么来照顾自己呢?

  木兰决定替代父亲去服役,喂饱了马后著上戎装踏上行程。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洗净了铅华的妆饰。纵马赶赴军营,豪壮地提携着宝剑(注:干将是古剑,此处借用为宝剑。)早晨停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夜晚三更突袭了燕地部族的胡虏,抓住了于滇的酋长。(注:此二句为互文)。将军(应是木兰)得胜荣归,士卒返回故乡。

  父母看到木兰归家,高兴到了极点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兰能够承接安慰父母,脱下戎装整理丝簧。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却变成了娇美的女子的容貌。亲戚们举着酒杯来祝贺木兰的父母,(木兰的父母)到如今才知道生女儿原来同生儿子一样。门外都曾是木兰的旧部士兵,一起出生入死十几年。本来结下了兄弟的情谊,誓死共同战斗终不改变。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木兰的旧部士兵惊慌地不敢上前,他们徒自叹着气而已。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气节情操,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

  木兰歌的注析:

  1.抱杼嗟:握着织布的梭子叹息。

  2.戚戚:悲伤的样子

  3.隶:属于。这里意为在……写着

  4.朔:北方

  5.羸(léi):虚弱

  6.扶:支撑

  5.秣:音(mo)第四声,喂牲口

  6.易:换

  7.干将:代指宝剑

  8.朝:早上

  9.屯:驻扎

  10.渝:更改,改变

  11.却:除去

  12.灭:泯灭

  13.巾鞲:音gou 第一声,古时用于束衣袖的臂套

  14.昔:以前

  15.持:端

  16.始:才

  17.殊:不同

  18.叹:叹息


《明史·熊概传》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10)

——爱莲说文言文及翻译

爱莲说文言文及翻译1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词句注释

  可:值得。

  蕃:通“繁”,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独,只,唯独。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自,(自)从。盛,很,十分,一作“甚”。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美丽而不端庄。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通,空。直,挺立。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远,形容词作动词, 遥远,空间距离大。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

  可:可以。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焉: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感叹词,相当于“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下文“莲之爱”、“牡丹之爱”同。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喜爱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喜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当,这里与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众,多。[2] [3]

  译文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4] [5]

  写作背景

  据清邓显鹤《周子全书》《年谱》记载:“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县至于都,邀余杭钱建侯(拓)、四明沈希颜游岩题石,并有诗刻石。五月,作《爱莲说》,沈希颜书,五抟篆额。钱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

  《赣州府志》记有爱莲书院,云:“爱莲书院在城北,其地原为督学试院,有周茂叔莲池遗迹。”又有爱莲亭条目:“濂溪书院旧在东北玉虚观左”这些记载充分证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挥笔题写《爱莲说》。

推荐访问:明史 文言文 翻译 《明史·熊概传》文言文翻译3篇 《明史·熊概传》文言文翻译1 熊概文言文阅读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