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3篇(完整文档)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3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3-30 09:40: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74页的例题和第75页“想想做做”的1、2、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3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3篇(完整文档)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74页的例题和第75页“想想做做”的1、2、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初步建立一定的数感。

  (3)在探索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进位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来进行一次抢答比赛,考考你们前面的知识学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口算题:

  25+4

  25+40

  (要求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看来大家对前面学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今天愿意和老师一起迎接新的挑战吗?

  二、创设情境

  场景描述,提出问题:春天到了,到处花红柳绿,景色怡人。小明、小亮和小红到公园游玩。休息时,他们打算欣赏各人所带的画片。瞧,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依次呈现如下的算式:

  9+6

  24+6

  24+9

  9+24+6

  提问:这些算式中,哪些是已经学过的,你能很快算出得数?哪些你觉得口算有些困难,需要想一想?

  9+6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算式,9+24+6涉及三个数相加,留待以后学习。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24+6和24+9的口算方法。

  三、探索新知

  (1)独立思考,动手操作(24+6)

  a、24+6是怎样计算的呢?我们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

  操作提示:

  ①先想一想你准备怎样摆?

  ②自己动手摆一摆。

  ③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怎样算的?

  b、交流24+6的算法,请同学上台边演示边说。

  师:哪位同学上来摆一摆,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投影仪)(教师准备好30几根小棒)

  ……

  说得真好!老师奖励你一颗智慧星,继续加油!

  c、演示课件,探索算法(出示课件)

  师:谁能结合摆小棒的过程,再来说说我们是怎么算的?

  (边说边演示课件)

  因为他先用4根小棒加6根小棒,所以老师把先算的圈起来。(边说边演示课件)

  (相机问)师:谁能想一个好办法,让我们一眼看出这里有10根小棒呢?

  (捆成一捆)(教师课件出示)(请学生捆小棒)

  这里可以把4根小棒和6根小棒相加满十后,捆成一捆。也就是将10个一看做一个十。然后放到前面的2捆里面。

  师:现在我们能清楚地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20+10=30)

  追问:结果为什么多了一捆?(4根小棒和6根小棒相加满了十,捆成了一捆。所以结果变成了3捆)

  d、板书演示、抽象算理

  师:如果不借助小棒,我们能看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演示。

  师生共同小结:计算24+6时,一般先算4+6=10,再算20+10=30。

  追问:24里面只有2个十,为什么加了6以后,得数里多了一个十?(因为个位数4和6相加时,满十要向十位进一,所以得数里多了一个十。)

  (2)深入探究,动手操作(24+9)

  刚才小朋友们学得这么主动,认真,老师心里很开心!你们还想继续探究24+9的计算方法吗?有没有信心?

  a估计24+9等于几十多呢?谁能猜一猜等于多少呢?

  b、24+9到底等于多少,是怎样计算的呢?你会用圈一圈,算一算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吗?

  发小棒图,用笔圈一圈你想先算的部分。然后写一写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c、交流24+9的算法,请同学上台边演示边说。

  师:哪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投影仪)

  d、板书演示、抽象算理

  师:如果不借助小棒,我们能看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演示。

  师生共同小结:计算24+9时,一般先算4+9=13,再算20+13=33。

  追问:得数为什么多了一个十?(巩固什么是进位加法)

  e、探索其它算法,演示算理

  还有谁有不同的方法?你是怎样摆的?

  让几名学生上台摆摆,说说他们各是怎样计算24+9的。(教师板书其过程)

  (3)、新旧知识对比,抽象概括

  师:今天我们学了两道算式24+6和24+9,这两道算式是几位数加几位数呢?(两位数加一位数)观察24+6和24+9,跟我们以前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24+5有什么不同?(进位)出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四、巩固练习

  过聪明桥

  小明他们欣赏完画片,准备去植物园看看,可是却被聪明桥挡住了去路,原来公园有规定,要完成桥上的题目才能过桥。你想和他们一起过聪明桥吗?

  算一算,比一比(完成在数学书上)

  2、植物园给小树苗看病

  终于过了聪明桥,小明几个来到植物园,发现有几棵小树苗生病了,心里可着急了,怎么办呢?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

  真是些优秀的小医生,我替小树苗谢谢你们了!

  3、数学宫有奖竞猜活动

  给小树苗看好病,小明几个心里可开心了,从植物园出来,他们看到数学宫围满了人,那儿在干什么呢?去看看吧!原来数学宫里在进行有奖竞猜活动呢!

  小亮转到了小熊和小老鼠,他得了()分。

  小明得分最高,他最多得了()分、

  小红共得了32分,她可能转中了什么?

  4、小亮他们参观完数学宫又兴致勃勃准备去智慧城堡玩,你想去吗?

  仿照24+9的样子,你能在27+()=3()的"括号里填另一个数字,并算出新算式的得数吗?比比谁编出的算式又对又多!(学生完成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观察一下,十位上的2为什么都变成了3呢?(因为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了1,所以十位上的2变成了3。)

  五、全课小结

  今天小朋友学得开心吗?你学会了什么?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4、75页(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经历进位加口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进位加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和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感受探寻口算方法的策略,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口算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思考、交流、倾听,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是吗?谁来出一道这样的口算题考考大家?板书:24+5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今天余老师和大家一起继续来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比比谁学得最棒。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一)教学“24+6”

  1、春天到了,我们小朋友都会去春游,今天,也有三个小朋友去游玩,看,他们在草地上数画片呢!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1)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

  (2)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

  (3)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

  师:解决第(1)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如何列式?(板书:9+6=)

  师:第(2)(3)个问题如何列式?(板书:24+6=,24+9=)

  问: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学过的?(9+6=15(张))

  24+6怎么算?

  自主学习要求:

  (1)先自己思考,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2)再和同桌说一说。

  生先摆后交流,指名生边摆边介绍。

  师:他先把几根和几根合在一起?这10根我们可以捆一捆,把它换成一捆小棒,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有几捆小棒?也就是几根?(随机板书)

  3、如果我们没有小棒,你知道计算的时候要先算几加几,再算几加几吗?小组里面说一说。

  汇报。板书:

  4+6=10

  20+10=30

  (个答——互说——全班说——个答)

  先算几加几,再算几十加一十。

  (二)教学“24+9”

  大家真棒!那24+9怎么算呢?

  自主学习要求:

  (1)先自己思考,填一填。

  (2)再和同桌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个答——互说——全班说——个答)

  (三)对比提升

  比较前面学习的“24+5”与今天学习的“24+6”与“24+9”,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交流。

  小结:

  相同:都是先把个位数字相加,再用得数加上几十;

  不同:今天的学习的个位相加得数满十,向十位进一了。

  完善板书(“进位”)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一题

  让学生说说打算怎样填。学生独立填写。反馈学生作业、总结。

  2、想想做做第二题

  观察比较每一组题里的算式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数加一位数,再用得到的结果加上十位数。

  3、口算。

  计时完成,指名说说2——3题的口算过程。

  4、想想做做第四题

  生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生独立列式解答。

  师:为什么用加法?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3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加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明确算理并能够正确口算。

  2、通过学生自主探讨计算24+6和24+9的多种方法及仿造算式的样子编出其他进位加法算式,培养其合作、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简捷的思维过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探究新知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和掌握进位加法的进位法则。

  教学过程:

  一、智力闯关,激发兴趣

  复习口算

  1、第一关:口算我最棒

  (1)师出示的口算题:

  36+2=

  70+29=

  60+15=

  48+50=

  4+81=

  91+7=

  23+40=

  20+23=

  (2)让生指出其中:

  36+2=

  4+81=

  91+7=

  这三道算式的解题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第二关:我会凑十法

  出示三道算式:

  8+6=

  7+9=

  8+4=

  让生口头说出凑十的过程。

  3、小结:同学们真棒!大家都闯过来了,老师祝贺大家,下面我们为自己的胜利鼓鼓掌。

  设计说明:复习部分以闯关的形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胜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本部分所练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过渡:小明、小亮和小红三名小朋友喜欢收集画片,他们每个人都收集了很多画片,看他们正在互相展示呢。(课件出示情境图)

  2、引导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生独立思考后回答汇报(可能列出9+6、24+6、24+9)口算9+6的得数。

  3、(1)预设1:学生直接说出算式24+6

  师:看来你想到了计算,计算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24+6等于多少?应该怎样算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计数棒,能把你思考的过程,用计数棒摆一摆、说一说吗?

  (2)预设2:24+6=30

  师:30是怎么得到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答案了,光知道答案还不行,还要知道是怎么算的,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计数棒,能把你思考的过程,用计数棒摆一摆、说一说吗?

  三、动手操作,理解算理,体会算法多样化

  (一)动手摆学具,探究计算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计算方法,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其中。

  (二)反馈交流,呈现多种计算方法

  1、24+6等于多少呢?这30是怎么得到的?谁能用老师手中的学具到前面演示清楚?

  谈话:我们是用摆小棒来算24+6的,谁愿意到前面边摆边说说你是怎样做的?请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听。

  学生边摆边说自己的方法

  学生展示摆法:

  (1)在他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24、6和30的身影了吗?(指板书24+6=30问)

  (2)引导归纳计算方法。(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板书:先算4+6=10,再算20+10=30)

  2、探究24+9的计算方法。

  (1)呈现问题: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列式:24+9

  (2)指导交流计算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配以摆小棒表示。

  (3)小结:虽然凑十的两个数不同,却都用到了我们以前学习的凑十法,还用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看来可以用以前的知识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三)总结提升,解决问题

  总结:我们用这么多方法都解决了24+6=30、24+9=33这两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都是借助了我们以前学的旧知识来解决的。

  四、巩固练习,转化应用

  1、算一算。出示想一想做一做第1题、第3题

  (1)说结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今天我们算的都是什么样的题?

  (3)像这样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我们都是怎样算的呢?(提炼算法: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2、解决问题

  妈妈今年36岁,爸爸比妈妈大4岁,爸爸今年多少岁?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运用以前学的知识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加法,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1)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3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数学思考:了解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有不同的口算方法。

  3、问题解决: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4、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计算内容、不同的计算方法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准备

  情境图、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过许多加法知识,你能写出两个数相加的例子吗?谁想先上来试一试?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意识的把式子分成三类,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并及时鼓励。

  (1)一位数加一位数的;

  4+9=5+7=

  3+7=8+4=

  (2)整十数加整十数的;

  40+30=50+20=

  10+20=40+20=

  (3)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

  45+3=54+2=

  15+4=26+3=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大家说得真好,为了奖励大家,今天,黄老师带你们去一年一班开联欢会的现场参观,你们高兴吗?那咱们一起出发吧!

  2.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5页例2的情境图。

  (1)瞧!联欢会就要开始了,班长和副班长为参加联欢会的同学准备了一些纯净水,他们班一共有36人,每人一瓶够吗?

  (2)先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够不够每人一瓶,再指出:要想知道每人一瓶够不够,我们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进而明确要解决一共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3)引导学生列出式子:24+9,让学生观察算式24+9和24+5的不同。

  (4)揭示课题:24+9这样式子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加法,板书课题。

  3.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24+9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请同学们分小组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瓶摆一摆、想一想,看谁的动作最快!

  (2)组织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把你的摆法在小组内说一说,选出能代表你这一组的计算方法。学生动手操作,为理解算理提供感性经验。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体现算法的多样化。请小组的代表上台介绍该组的计算方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如下:

  第一种情况: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6根合起来是10根,我把10根捆成一捆,30加3等以33。

  第二种情况: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1根和右边的9根合起来是10根,我把10根捆成一捆,23加10等以33。

  第三种情况: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9根合起来是13根,我把13根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3根,20加13等以33。

  (4)同学们,你们可真聪明,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使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是33根小棒。那谁能说一说我们到底怎样计算24+9呢?请几名学生讲。注意突出“进位”。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①24+6=3030+3=33

  ②1+9=1023+10=33

  ③4+9=1320+13=33

  (5)你喜欢哪些方法?同桌交流一下。

  接下来我们一起验证“36人,每人一瓶够不够分”的问题。

  “36人,每人一瓶够分吗?”(不够!36人每人一瓶需要36瓶矿泉水,而我们只有33瓶,所以不够分。)

  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摆小棒和小组讨论就能学会新的知识,长大了肯定能成为数学家!

  4.抽象概括,弄清算理。

  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的得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5.完善板书

  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时,需要向十位进1,这样的加法叫进位加法,完善板书。(补充“进位”两个字)

  三、专项练习,内化方法

  (一)专项练习,内化方法

  1.教学“做一做”第1题

  先圈一圈,再计算。

  多媒体出示书上图片

  27+4=()36+8=()

  先算()加()得()先算()加()得()

  再算()加()得()再算()加()得()

  学生圈后,追问圈画的意思,使学生对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的理解更清晰、更有条理。。

  2.课本65页做一做。

  (二)综合应用,提升能力

  1.练习十五第4题。多媒体出示图片,先让学生看图意,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2.练习十五第5题。让学一按上下两题一组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一题材的计算正好与下面一题先算几加几完全相同。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请你回忆一下,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它与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加法的区别是什么?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的是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可以用凑整法,把两位数凑成整数,也可以把两位数分解先用一位数加一位数,再用和去加整十数。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24+9=33(瓶)

  ①24+6=3030+3=33

  ②1+9=1023+10=33

  ③4+9=1320+13=33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与同伴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合作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复习

  1、口算

  20+4032+1040+4842+475+23

  4+6451+834+534+5083+1

  (1)课件出示,学生口答

  (2)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二、新知引探

  1、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的真棒。瞧!有个班级举行联欢会,我们也去看一看。他们现在好象在讨论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信息)

  2、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怎么解决够不够的问题?

  算式怎么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4+9=

  3、尝试计算

  师:怎么算呢?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可以请小棒帮忙。

  4、交流算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过程)

  24+9=3324+9=331+9=1024+10=34

  631323+10=3334-1=33

  30

  5、比较算法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不错。你喜欢哪种方法?

  把你喜欢的那种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6、巩固算法

  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45+67+6374+9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7+69+56+4

  27+639+56+54

  (1)独立练习

  (2)反馈

  (3)你有什么发现?

  2、对比练习

  23+467+252+6

  23+767+852+9

  (1)口算得数

  (2)比较异同

  (3)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改错练习

  25+8=23()

  47+5=97()

  36+7=43()

  4、发展练习

  35+()=4()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索的,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分别出示口算卡片:8+6= 7+9= 8+4=

  20+15= 16+50=

  2、说出口算步骤:20+(7+5)= 30+(5+5)=

  3、演示课件“”,出示:27+2=

  指名口算,并说出口算的过程.(先算个位上的7加2等于9,再算20加9等于29.)

  继续演示课件“”聪明的小猴子也来参加我们的学习了,它见我们都会算27加2,就把第2个加数“2”拿走了,换上了“5”,这道题就变成了27+5.你们还会算吗?下面就请同学们来算一算这道题.

  二、探索新知

  1、自学尝试

  学生自己摆小棒,探索27加5的计算方法.

  2、小组交流操作情况

  3、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配合学生的发言进行板书.

  (1)先算7加5等于12.再算20加12等于32.

  (2)把5分成2和3,3加27等于30,30在加2等于32.

  (3)把27分成22和5,5加5等于10,22加10等于32.

  (4)从27起,1个1个地往上加,加到5是32.

  4、比较

  哪种方法更简便一些?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老师继续演示课件,学生随着叙述口算的步骤.(27加5,先把7和5相加得12,再把20和12相加得32.)

  5、师:今天我们计算的题目和以前计算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有什么不同?(个位相加满十了)这样的加法叫什么?(进位加法)对,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

  师:进位加法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原来十位上的数增加了1)为什么?(个位相加满十了,送给十位1个十,所以十位上的数就多了1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66页做一做的第1题.

  出示:5+35=

  这道题与例题有什么不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强调:无论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还是一位数加两位数,都要注意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2、做一做的第2题.

  48+6= 8+63= 74+9=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3、口算:7+6= 9+5= 6+4=

  27+6= 39+5= 6+54=

  同桌对比口算,互相说一说每组题有什么特点.

  4、开放题

  下面的□填几?

  57+□=5□ 57+□=6□

  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问:你是怎么想的?

  四、课堂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

  教材第67页练习十六的第2题和第3题.

  2.15+5= 9+62= 75+7= 23+8= 3+47= 4+89=

  3.一个加数是67,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多少?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2)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优秀的教学设计3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优秀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计算过程。

  2、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的能力以及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的推理能力。用“倒推法”的策略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是创新性的思维。本课着重安排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感受、探索策略的运用。

  一、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周末,小明、小亮和小红到郊外游玩,休息时,他们打算互相欣赏各自所带的画片。你能找到三个小朋友所说的数学信息么?(出示课件)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试着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1、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2、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3、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4、他们三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能试着写出算式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9+6,24+6,24+9,24+6+9

  师:上面几道算式,哪一道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准。(学生回答,教师擦去第一个问题和算式)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一下第2和第3个问题。

  2.教学24+6。

  师:24+6=30,你是怎样算的?请四人小组拿出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计算方法。(师巡视指导)

  小组交流方法:(投影)说说你们的方法。其他同学可以随时对他们进行提问。有问题要问他们么?那我来问:你们先算的几加几?你们是怎么想到先算4+6的?让投影前的同学带领大家够10根捆起来。

  让我们跟着课件再来回顾一下这个计算过程。(课件)够了10我们就捆起来,这又是1个十,2个十加1个十就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

  教师板书:4+6=1020+10=30

  教师提醒:这是一道解决问题的题目,写完得数后别忘记写出单位名称。

  师:这个方法你学会了么?请同桌俩快速的"互相说说这个方法。

  3.教学24+9。

  师: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能赛选出有关的信息列出算式么?请试着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好方法分享给大家?

  师一边用课件演示一边板书:24+6=3030+3=33请生再说说这个方法。

  4+9=1320+13=33找另一生说说这个方法。

  师:仔细观察这两种方法,尽管计算过程中拆分的加数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为了把一个数拆开后变成整十数再相加,这就把新的加法算式转化成了前面学过的加法算式。计算24+9的几种方法中,你喜欢哪种方法?(算法优化)

  教师小结:今天的加法题,我们可以用摆小棒的办法解决问题,将整捆的小棒和单根的小棒分开摆,并将单根的小棒凑成10根捆成一捆,再计算。

  4.对比总结。

  师:观察比较24+6=30,24+9=33这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我们都是先算什么?刚才这两道题都是先把哪两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的呢?再怎么办?

  学生:都是个位和个位相加,加得的得数再和整十数相加。

  师:再来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也就是说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板书),前面我们学过的二十几加一位数都得到的是二十几,今天学习的二十几加一位数怎么变成了三十几呢?十位上多的这1个十是哪里来的?生回答后教师规范语言“个位满10向十位进1”板书(进位)

  师:进位加法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十位上的数比原来多了1个十。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师:今天学习的口算方法同学们掌握了么?下面我们就通过练习来检验一下你的

  1.想想做做2

  师:先口算第一组题中的三题。

  从这组相似的题目中,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都是先算3+7=10。也就是说这三道题都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加得的得数与整十数相加。用这种方法,快速算算第二组、第三组。(左边同学第2组,右边同学第3组比赛)

  2、游戏:摘苹果。

  师:的确,我们班的同学不仅聪明而且学习非常扎实。这节课,到底是男生学得好还是女生学得好,孙老师也分不清了,所以我想通过《摘苹果》的游戏来赛一赛你们的水*,敢于挑战么?我先来说一下游戏规则:课件上会出现6道算式,算式的得数就藏在黑板上的大苹果中,请同学们推选出男女同学代表各一名,到黑板前摘苹果,男生摘得多,就是男生获胜,相反则是女生获胜。其他的同学不准喊出答案,要在心里给自己的队伍加油。准备好了么?

  四、畅谈收获

  师公布结果,现在我作为我们学校的爱学习广播电台的小记者采访一下这位同学,请问你获胜的秘诀是什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应该怎样计算?

  五、拓展延伸

  1、有奖竞答。

  为了奖励同学们这节课的优秀表现,孙老师特意邀请了小红和小明这两位特邀嘉宾和同学们一起玩一个大转盘的游戏,他们都转了两次,你能猜猜他们转中的各是什么玩具么?说说你有什么高招一下子就猜中了?能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分享一下你的思路么?

  2、智慧城堡。

  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后,同学们就顺利地闯入智慧城堡。接下来,还有更难的问题要考验我们,有信心挑战么?

  想一想:35+□=3□,□里都可能是哪些一位数?其中最大应该填几?

  35+□=4□,□里都可能是哪些一位数?其中最大应该填几?

  其实,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多动脑筋,用心去思考,你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做学习的小主人,生活中的有心人!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3)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优秀教学设计3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计算过程。

  2、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的能力以及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的推理能力。用“倒推法”的策略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是创新性的思维。本课着重安排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感受、探索策略的运用。

  一、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周末,小明、小亮和小红到郊外游玩,休息时,他们打算互相欣赏各自所带的画片。你能找到三个小朋友所说的数学信息么?(出示课件)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试着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1、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2、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3、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4、他们三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能试着写出算式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9+6,24+6,24+9,24+6+9

  师:上面几道算式,哪一道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准。(学生回答,教师擦去第一个问题和算式)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一下第2和第3个问题。

  2.教学24+6。

  师:24+6=30,你是怎样算的?请四人小组拿出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计算方法。(师巡视指导)

  小组交流方法:(投影)说说你们的方法。其他同学可以随时对他们进行提问。有问题要问他们么?那我来问:你们先算的几加几?你们是怎么想到先算4+6的?让投影前的同学带领大家够10根捆起来。

  让我们跟着课件再来回顾一下这个计算过程。(课件)够了10我们就捆起来,这又是1个十,2个十加1个十就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

  教师板书:4+6=1020+10=30

  教师提醒:这是一道解决问题的"题目,写完得数后别忘记写出单位名称。

  师:这个方法你学会了么?请同桌俩快速的互相说说这个方法。

  3.教学24+9。

  师: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能赛选出有关的信息列出算式么?请试着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好方法分享给大家?

  师一边用课件演示一边板书:24+6=3030+3=33请生再说说这个方法。

  4+9=1320+13=33找另一生说说这个方法。

  师:仔细观察这两种方法,尽管计算过程中拆分的加数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为了把一个数拆开后变成整十数再相加,这就把新的加法算式转化成了前面学过的加法算式。计算24+9的几种方法中,你喜欢哪种方法?(算法优化)

  教师小结:今天的加法题,我们可以用摆小棒的办法解决问题,将整捆的小棒和单根的小棒分开摆,并将单根的小棒凑成10根捆成一捆,再计算。

  4.对比总结。

  师:观察比较24+6=30,24+9=33这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我们都是先算什么?刚才这两道题都是先把哪两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的呢?再怎么办?

  学生:都是个位和个位相加,加得的得数再和整十数相加。

  师:再来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也就是说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板书),前面我们学过的二十几加一位数都得到的是二十几,今天学习的二十几加一位数怎么变成了三十几呢?十位上多的这1个十是哪里来的?生回答后教师规范语言“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师:进位加法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十位上的数比原来多了1个十。

  二、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师:今天学习的口算方法同学们掌握了么?下面我们就通过练习来检验一下你的。

  1.想想做做2

  师:先口算第一组题中的三题。

  从这组相似的题目中,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都是先算3+7=10。也就是说这三道题都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加得的得数与整十数相加。用这种方法,快速算算第二组、第三组。(左边同学第2组,右边同学第3组比赛)

  2、游戏:摘苹果。

  师:的确,我们班的同学不仅聪明而且学习非常扎实。这节课,到底是男生学得好还是女生学得好,孙老师也分不清了,所以我想通过《摘苹果》的游戏来赛一赛你们的水*,敢于挑战么?我先来说一下游戏规则:课件上会出现6道算式,算式的得数就藏在黑板上的大苹果中,请同学们推选出男女同学代表各一名,到黑板前摘苹果,男生摘得多,就是男生获胜,相反则是女生获胜。其他的同学不准喊出答案,要在心里给自己的队伍加油。准备好了么?

  三、畅谈收获

  师公布结果,现在我作为我们学校的爱学习广播电台的小记者采访一下这位同学,请问你获胜的秘诀是什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应该怎样计算?

  四、拓展延伸

  1、有奖竞答。

  为了奖励同学们这节课的优秀表现,孙老师特意邀请了小红和小明这两位特邀嘉宾和同学们一起玩一个大转盘的游戏,他们都转了两次,你能猜猜他们转中的各是什么玩具么?说说你有什么高招一下子就猜中了?能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分享一下你的思路么?

  2、智慧城堡。

  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后,同学们就顺利地闯入智慧城堡。接下来,还有更难的问题要考验我们,有信心挑战么?

  想一想:

  35+□=3□,□里都可能是哪些一位数?其中最大应该填几?

  35+□=4□,□里都可能是哪些一位数?其中最大应该填几?

  其实,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多动脑筋,用心去思考,你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做学习的小主人,生活中的有心人!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与同伴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合作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复习

  1、口算

  20+40、32+10、40+48、42+47、5+23。

  (1)课件出示,学生口答

  (2)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二、新知引探

  1、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的真棒。瞧!有个班级举行联欢会,我们也去看一看。他们现在好象在讨论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信息)

  2、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怎么解决够不够的问题?

  算式怎么列?学生口答教师

  板书:24+9=

  3、尝试计算

  师:怎么算呢?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可以请小棒帮忙。

  4、交流算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过程)

  24+9=33、24+9=33、1+9=10、24+10=34。

  30

  5、比较算法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不错。你喜欢哪种方法?

  把你喜欢的那种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6、巩固算法

  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45+67+6374+9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7+69+56+4

  27+639+56+54

  (1)独立练习

  (2)反馈

  (3)你有什么发现?

  2、对比练习

  23+467+252+6

  23+767+852+9

  (1)口算得数

  (2)比较异同

  (3)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改错练习

  25+8=23()

  47+5=97()

  36+7=43()

  4、发展练习

  35+()=4()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4)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10篇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一节*常的计算课。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习?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会:

  一、适当的复习铺垫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传统教学中的复习铺垫在计算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复习铺垫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另一方面是为新知学习分散难点。本课的新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着相关旧知,通过适当的复习和铺垫,能够发挥这些已有旧知的支撑作用,促进新知的生长,这也体现了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的基本原则。

  二、合理的学习层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和层次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层次,能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在不同层次的学习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主要结合:小棒操作→计数器拨珠→抽象计算这三个环节,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操作、自主探索到比较归纳掌握算法这样的层次。在课堂学习时学生都能循着感知→理解→掌握→应用的心理规律开展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教具的合理选用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经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直观教学方法是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可的;在由具体形象向经验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学生仍然要借助具体实物,从直观思维引发经验抽象思维。教学的前测表明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都会做,但问学生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一大半的学生说不出来,即使说也说不明白。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学具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当然计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具上,而是深层次算理的理解。教学中安排了小棒验证和计数器验证,从低层次(小棒的操作)过渡到高层次(计数器的操作)过渡到深层次(算理),这三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逐步过渡深化的。

  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一堂课下来后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情境的设计要做到位,不能仅仅就是“拿来”。这节课我选用了教材中发新书的情境,虽然学生对这个情境不陌生,但它却存在着清晰度不够,离学生现在的学习时间也很长这样的局限。因此教学时费时较多。对此我感受到:教材上的情境是专家老师们精心选取的,他们在选材上能关注学生的认知。同样教材是教学的“范本”,但不是“孤本”。可能同样的情境,一些地方的学生很感兴趣,而另一些地方的学生则不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地对教材上的情境做适当地改动,或者是如于科长所说的深加工,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只有重视学生已有的认知,高效才能落到实处。虽然我对学生前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在教学中考虑到了,但放手的力度不够,如果让学生先来通过说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理解算理会更好。像35+3=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先算5和3相加,再算30和8相加。在引导学生知识内化时,我可以让学生汇报并提出:如何让自己说的更清楚些呢?这时产生对学具的需求,从而摆小棒、拨计数器顺势产生。学生有了一种内在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习的时候,才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学习。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一节*常的计算课。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习?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会:

  一、适当的复习铺垫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传统教学中的复习铺垫在计算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复习铺垫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另一方面是为新知学习分散难点。本课的新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着相关旧知,通过适当的复习和铺垫,能够发挥这些已有旧知的支撑作用,促进新知的生长,这也体现了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的基本原则。

  二、合理的学习层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和层次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层次,能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在不同层次的学习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主要结合:小棒操作→计数器拨珠→抽象计算这三个环节,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操作、自主探索到比较归纳掌握算法这样的层次。在课堂学习时学生都能循着感知→理解→掌握→应用的心理规律开展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教具的合理选用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经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直观教学方法是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可的;在由具体形象向经验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学生仍然要借助具体实物,从直观思维引发经验抽象思维。教学的前测表明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都会做,但问学生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一大半的学生说不出来,即使说也说不明白。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学具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当然计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具上,而是深层次算理的理解。教学中安排了小棒验证和计数器验证,从低层次(小棒的操作)过渡到高层次(计数器的操作)过渡到深层次(算理),这三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逐步过渡深化的。

  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一堂课下来后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情境的设计要做到位,不能仅仅就是“拿来”。这节课我选用了教材中发新书的情境,虽然学生对这个情境不陌生,但它却存在着清晰度不够,离学生现在的学习时间也很长这样的局限。因此教学时费时较多。对此我感受到:教材上的情境是专家老师们精心选取的,他们在选材上能关注学生的认知。同样教材是教学的“范本”,但不是“孤本”。可能同样的情境,一些地方的学生很感兴趣,而另一些地方的学生则不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地对教材上的情境做适当地改动,或者是如于科长所说的深加工,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只有重视学生已有的认知,高效才能落到实处。虽然我对学生前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在教学中考虑到了,但放手的力度不够,如果让学生先来通过说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理解算理会更好。像35+3=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先算5和3相加,再算30和8相加。在引导学生知识内化时,我可以让学生汇报并提出:如何让自己说的更清楚些呢?这时产生对学具的需求,从而摆小棒、拨计数器顺势产生。学生有了一种内在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习的时候,才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学习。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3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它在整个100以内加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学生刚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再学习这部分知识对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因此在教学预设时,我特别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同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引导探索和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了教材提供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二、动手操作,引导合作探究

  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理解算理。教学这部分内容,我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操作与交流,让他们在操作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学会总结。整节课的设计,我认为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

  三、投其所好,精心设计练习

  计算是枯燥的,如果课后的练习只是一味的计算,一年级的小学很容易疲劳,小学生是非常喜欢新鲜、有趣的活动的,为了再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练习时,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投其所好,精心设计了“夺智慧星”和“摘苹果”这两个游戏,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练习。这样不仅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不知道不觉中完成了大量的口算练习,还使学生乐学,愿学。

  但是,也存在一些的问题,比如课堂驾驭能力不高,课堂上不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总是想把学生拉到自己预设的情境中来。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4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因为口算一般从高位算起,教材中循序渐进的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之后接着安排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知识重点是解决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加的问题,也是本节课学习的难点,掌握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也为后面将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打下基础。

  教材例题图景中提供了45座、30座、3座这3个数据,开放的情境中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同时口答出算式,接下来就是口算得数了。首先解决的是45+30=?按照要求学生用手中的小棒先摆出了45加30的过程比较容易,直接把4捆小棒和3捆小棒先合起来就是7捆,就是7个十是70,再把70与5根小棒合起来就是75。在计数器上也能很快的在十位上增加3个珠子表示加的30,十位上就有7个珠子就是70,个位上五个珠子不变与70合起来就是75,同样方法解决了45+3=?的得数,类似的几道巩固练习学生利用摆小棒和在计数器比较容易的口算出得数,初步理解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应该先看清楚所加的数是十还是几个一,是几个十就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是几个一就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在后来的练习巩固中我要求学生不能摆小棒、不用计数器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结果口算的错误率很高,特别是我出示了这样一组算式:

  23+50=

  23+5=

  32+50=

  32+5=

  大部分学生的结果都错了,我就想:刚才利用摆小棒和计数器口算的很好,现在脱离了直观的小棒和计数器怎么就错这么多呢?我想这应该是学生对“数位”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在第三单元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学生看着计数器说的很清楚,但在口算中很容易就把数字所占的位置也就是数位混淆了。在口算52+40=?时,有个学生回答得数是65,我问他是怎样算的,她说:20+40=6060+5=65;还有这样算的学生:2+4=650+6=56。而且出现错误的还不止这两个学生,面对学生不借助直观操作口算出现的问题,我采取了分类口算练习,首先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如:26+30想:2在()位,表示有2个();6在()位,表示有6个();3在()位,表示有3个();0在()位。()和()都在十位上,合起来就是()个十;()和()都在个位上,合起来就是()。反复让学生找出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再说出几和几都在十位上,几和几都在个位上,以此强化学生十位上的数一定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个位上的数一定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这样也为两位数加两位数、一位数的列竖式计算打好基础。反复的口头表达中学生逐步理解了是几个十就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是几个一就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以此方法又巩固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现在学生再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时,错误率减少了很多。

  从中也可以感受到: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直观操作理解比较容易,对于较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5

  用*的眼光看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是再简单不过了,但在儿童的眼里是抽象的。按照过去的教法,教师教学往往是直奔主题,即教学生学会唯一的计算法则:从加个位,5加3得8,再加十位上的数30,就是38。然后让学生模仿,机械地训练,使学生达到计算精确和熟练,便完成了教学目标。殊不知这样的教学,学生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不难发现,学生刚开始对35加3的计算方法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知道结果是38,但当表述算理时,学生却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考方法。其实,此时学生的头脑中已蕴藏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缄默知识。大部分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已具备了“接数法”的计算方法,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那么,就要有意识地去挖掘他们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的实际经验,说出了各种巧妙的算法,展示了真实的思维过程。当学生概括出各种算法后,再引导他们进行比较,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我想以上这些细节的改变,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6

  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达到正确计算,并能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可能是前一段时间《认识人民币》让学生觉得太吃力,这一单元的计算教学学生似乎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容易,因此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34+2=时,当我问:“你准备怎么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并汇报。一部分学生是用数的组成的方法算的:34里面又3个十和4个一,加上2个一,等于3个十和6个一,就是36,另一部分学生是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总结的算法:先算4加2等于6,再算30加6等于36。我给予他们充分得肯定。接着提问:“为什么4和2能加在一起?”学生都举起了手:有的说“因为他们都表示几个一”,还有的说:“因为他们都在个位上”,看来学生已经感觉到了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接下去计算34加20就很容易了。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摆小棒,而是直接在黑板上出现算式:34+20=,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摆小棒,你会怎么摆?“先摆三捆4根,再摆3捆”,“你准备先把哪些小棒合在一起?”通过想象操作情景,学生理解了计算34加20要先把3捆和2捆合在一起,也就是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除了让理解算法达到会算,还要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由于有了前面的动手操作和想象操作过程作基础,因此大部分学生能能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而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先把十位上得数相加。在此基础上,我问“什么样的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引导,学生得语言逐步完整和规范,最后归纳出: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7

  教学内容:

  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6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经历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9捆带9根)

  教学方法:

  看情景图的方法、探究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填空:

  3个一是();3个十是();3个十和5个一是( )。

  2、口算练习:

  30+30=5+3=30+4=50+20=

  4+20=8+30=3+3=60+5=

  小朋友的反应可真快,口算小能手真多呀!

  小朋友们当老师让你们在练习本上写字的时候,我相信你们肯定非常的高兴,因为你们又学会了写其它的字,你们的心情是不是很高兴呢?(出示主题图)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跟同桌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集体交流: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他还要再写2个字;小红写了20个字。

  (设计意图:创设发书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参与到学习中。)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能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同桌讨论)

  (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小朋友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两个问题(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呢?(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他还要写2个字)

  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

  25+2结果是多少呢?该怎样算?请小朋友们试着算一算,也可以拿出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算完再与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小组活动交流

  学生到讲台前演示(数数的方法得到结果,利用数的组成得到结果)

  师作点评,重点讲解利用数的组成做计算题

  师适时板书25+2=27

  (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内或者与同桌之间的交流得到补充,通过聆听他人的意见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中体会合作的快乐。)

  小结:25+2=2725是两位数,2是一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出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

  那么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

  刚才我们已经顺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那第

  二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小红写了20个字。

  该怎样列式呢?

  这个算式和第一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又该如何计算呢?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同桌交流一下该怎么摆,结果是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不摆小棒再说说25+20的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25+20=45中25是两位数,20也是两位数而且是整十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出示课题的后半部分)那么在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时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要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

  3:观察比较,小结算法

  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跟同桌说说。

  35+3是先把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加再跟十位上的数加;第二个算式是先

  把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加再跟个位上的数加,也就是要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比较两个算式的算法过程中,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整十数运算区别,从而更好地进行运算。)

  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这两个算式在算法上虽有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板书)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在数学王国里到处都有挑战,你们想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迎接挑战吗?

  1、学生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看谁算得快。给孩子们限定时间完成做一做。

  3、解决问题。

  我们班有20个女生,23名男生,我们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设计意图:上完一堂课,学生到底学得怎么样,通过学生的小结,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个认识。)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教后反思:

  优点

  让学生在比较两个算式的算法过程中,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整十数运算区别

  通过聆听他人的意见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中体会合作的快乐

  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缺点

  多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我的反思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内或者与同桌之间的交流得到补充

  通过学生的小结,可以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个认识。

  25+2=2725+20=45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8

  首先,复习铺垫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的,于是我通过复习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注重从情境中提出问题

  我们的新课标指出:“应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进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于是我就通过简单的情境:春天到了,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我们班有45(46)个小朋友还有两个老师,应该怎样坐车去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而且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三,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新课程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中,由于个别学生已经能正确地计算出得数了,但是,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很多小朋友就无法回答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事先要求学生在自备本上画好计数器,当问到你是怎样算的时候,就让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水彩笔画出两次相加的珠子,大多数学生在掌握了数位后都能把整十数画在十位上,把一位数画到个位上。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的珠子说一说为什么要和十位或个位上的数相加,让学生初步感受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

  第四,通过对比,强化算理

  在学完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后,首先让学生对45+30和45+3这两道算式进行比较,发现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不同。接着让学生对从计算的方法上进行比较,发现他们虽然都要再拨3粒珠子,可是拨的位置却是不同的,一个要拨在十位上,一个却要拨的个位上,从而进一步明确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这一数学学习饿方法。

  我校数学教研组承担区计算教学,由我执教一年级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很是担心理一是总认为计算课比较枯燥,不容易上出“厚度”,二是现在的课堂“长程两段式”、“三放三收”、“教结构,用结构”、“重心下移”等这些词语在教师的对话中现已经常能听到,但如何在自己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些理念,我感到还很难落实或心存疑惑。同时家长们也给我出了道“难题”,有些家长已经提前把这部分内容的计算方法教给了孩子,但孩子们并不完全理解算理。怎样上好这节计算课呢?带着上面的那些疑问我开始研究教材内容,用心做好教学设计。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是苏教版的第二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两段式教学长程设计”中的第一阶段,即教学“结构”的阶段。它与后面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它们之间的知识点是相似的。抓住知识间的共同点,有利于学生迁移。本课要为学生提供方法和步骤,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时间的保证,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我分几大环节:

  第一环节常规训练,导入简单。利用几个数让孩子写算式,将算式进行分类,将所学算式前后贯通,由整体进入,也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类的意识.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在教学45+30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主探索——同桌交流——全班展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积累了合作交流的经验。自主探索这一环节,第一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小棒圈一圈、在计数器上画一画获得结果;然后学具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由形象到抽象,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得出计算方法。

  第二层,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根据刚才的口算,引导学生迁移上面的口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算法,老师协助学生整理并演示思考

  过程,帮助学生进行计算方法与策略的迁移,进一步理解了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提高了学生的计算类推能力,把握知识呈现的层次性。在细微之处仍然体现出层次性。

  第三层,比较45+30和45+3

  通过两道题计算方法的对比,使学生能够发现、比较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原理,突破了难点,虽然学生语言概括不到位,我认为他说到也够了。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应用算法:这里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其实在新授中也融入了练习。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激励评价:通过学生谈注意点,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尤其是“用这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学习怎样的算式”,让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进一步提炼过程结构。在“教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学习的过程结构,启发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能主动研究相关内容。

  上完课感觉这节课还有很多需要商榷的地方,如:

  蒋主任说本节课还是重心不够下移,学生的学习是钓鱼式的.的确,在教到两位数加整十数要先算什么?学生说来说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我很着急,又不知如何引导,就一个劲的一问一答理想想这和我*时在教学中一贯的做法有关,有时害怕学生不会,设计的问题过于细化,学生在老师设计的一个个细小的问题中学会了知识,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时一定要有让孩子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感觉。

  由于本节课的两个例题很重要,课堂容量比较大。在教学完例1之后,看看时间来不及了,就快速进入例2的学习,因此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时,没能及时地把习得的算法形成初步技能,也没有沟通与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相同点,就觉得有些眼花了乱了,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此外,到结束也没能让学生说说用这样的方法能解决怎样的问题,开始黑板上遗留的45+9就不了了之.要是引导学生说一说,不就是把知识贯通起来了吗.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由第一次执教,再在一起研讨,最后到再一次执教,这一系列活动让我感觉:没有研究之前感觉这内容很简单,没什么好研究的;研究了才发现即使是最简单的内容,也有许多需要研究的`地方,只有深入研究了,才有收获!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知识生长点是整十数加整十整十数加一位数,所以,这一节我以复习旧知的形式导入,通过复习唤醒孩子头脑中关于100以内数的组成的知识。

  对于例题的处理,我直接呈现3辆车的信息,让孩子们根据这些条件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应该说,这样的提问完全难不倒孩子们。对于45+30的计算过程,和我预设的一样,刘远首先站起来回答:“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的确,这是大部分孩子对45+30计算方法的初始认识,家长们的确是这样教孩子们的。孩子就是孩子,尽管我已经用心良苦地唤醒他们头脑中关于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十和几个一相加的旧知,但是他们依然毫不领情地搬出了自己的固有认知。于是,我引导:“这样的计算方法我们还没有学到呢。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是我们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很好,孩子想到了先把45分成4个十和5个一再进行计算。而有了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经历,再计算45+3时,孩子们就很自觉从用数的组成的角度去思考计算方法了。

  这节课的难点是比较例题里两道算式在计算方法上的异同,也就是比较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异同。对于这个难点,我一直犹豫的是最后总结学生的发言时我用什么样的语言把它们的异同表述清楚。一开始是这样表述的:都是把两位数分成了整十数和一位数;不同的是,如果加的是整十数,那么整十数就和两位数的整十数先相加,如果加的是一位数,一位数就和两位数的一位数相加,因为在加法计算中,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后来有琢磨了一番,改成了这样的表述:都是把两位数分成了几个十和几个一;不同的是,如果加的是几个十,就和两位数的几个十相加;如果加的是几个一,就要两位数的几个一相加,因为在加法计算中,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变呢?个人觉得,后一种“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更贴切一些,因为“十”和“一”是计数单位,只有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就在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其通分后化成相同分母的分数再相加的缘由就是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

  看来,数学语言需要三思而后说。

  首先,复习铺垫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的,于是我通过复习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注重从情境中提出问题

  我们的新课标指出:“应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进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于是我就通过简单的情境:春天到了,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我们班有45(46)个小朋友还有两个老师,应该怎样坐车去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而且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三,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新课程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中,由于个别学生已经能正确地计算出得数了,但是,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很多小朋友就无法回答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事先要求学生在自备本上画好计数器,当问到你是怎样算的时候,就让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水彩笔画出两次相加的珠子,大多数学生在掌握了数位后都能把整十数画在十位上,把一位数画到个位上。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的珠子说一说为什么要和十位或个位上的数相加,让学生初步感受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

  第四,通过对比,强化算理

  在学完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后,首先让学生对45+30和45+3这两道算式进行比较,发现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不同。接着让学生对从计算的方法上进行比较,发现他们虽然都要再拨3粒珠子,可是拨的位置却是不同的,一个要拨在十位上,一个却要拨的个位上,从而进一步明确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这一数学学习饿方法。

  我校数学教研组承担区计算教学,由我执教一年级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很是担心理一是总认为计算课比较枯燥,不容易上出“厚度”,二是现在的课堂“长程两段式”、“三放三收”、“教结构,用结构”、“重心下移”等这些词语在教师的对话中现已经常能听到,但如何在自己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些理念,我感到还很难落实或心存疑惑。同时家长们也给我出了道“难题”,有些家长已经提前把这部分内容的计算方法教给了孩子,但孩子们并不完全理解算理。怎样上好这节计算课呢?带着上面的那些疑问我开始研究教材内容,用心做好教学设计。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是苏教版的第二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两段式教学长程设计”中的第一阶段,即教学“结构”的阶段。它与后面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它们之间的知识点是相似的。抓住知识间的共同点,有利于学生迁移。本课要为学生提供方法和步骤,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时间的保证,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我分几大环节:

  第一环节常规训练,导入简单。利用几个数让孩子写算式,将算式进行分类,将所学算式前后贯通,由整体进入,也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类的意识.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在教学45+30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主探索——同桌交流——全班展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积累了合作交流的经验。自主探索这一环节,第一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小棒圈一圈、在计数器上画一画获得结果;然后学具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由形象到抽象,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得出计算方法。

  第二层,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根据刚才的口算,引导学生迁移上面的口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算法,老师协助学生整理并演示思考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9

  本节课是一节*常的计算课。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习?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会:

  一、适当的复习铺垫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传统教学中的复习铺垫在计算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复习铺垫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另一方面是为新知学习分散难点。本课的新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着相关旧知,通过适当的复习和铺垫,能够发挥这些已有旧知的支撑作用,促进新知的生长,这也体现了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的基本原则。

  二、合理的学习层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和层次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层次,能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在不同层次的学习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主要结合:小棒操作→计数器拨珠→抽象计算这三个环节,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操作、自主探索到比较归纳掌握算法这样的层次。在课堂学习时学生都能循着感知→理解→掌握→应用的心理规律开展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教具的合理选用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经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直观教学方法是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可的;在由具体形象向经验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学生仍然要借助具体实物,从直观思维引发经验抽象思维。教学的前测表明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都会做,但问学生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一大半的学生说不出来,即使说也说不明白。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学具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当然计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具上,而是深层次算理的理解。教学中安排了小棒验证和计数器验证,从低层次(小棒的"操作)过渡到高层次(计数器的操作)过渡到深层次(算理),这三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逐步过渡深化的。

  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一堂课下来后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情境的设计要做到位,不能仅仅就是“拿来”。这节课我选用了教材中发新书的情境,虽然学生对这个情境不陌生,但它却存在着清晰度不够,离学生现在的学习时间也很长这样的局限。因此教学时费时较多。对此我感受到:教材上的情境是专家老师们精心选取的,他们在选材上能关注学生的认知。同样教材是教学的“范本”,但不是“孤本”。可能同样的情境,一些地方的学生很感兴趣,而另一些地方的学生则不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地对教材上的情境做适当地改动,或者是如于科长所说的深加工,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只有重视学生已有的认知,高效才能落到实处。虽然我对学生前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在教学中考虑到了,但放手的力度不够,如果让学生先来通过说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理解算理会更好。像35+3=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先算5和3相加,再算30和8相加。在引导学生知识内化时,我可以让学生汇报并提出:如何让自己说的更清楚些呢?这时产生对学具的需求,从而摆小棒、拨计数器顺势产生。学生有了一种内在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习的时候,才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学习。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10

  教学内容:

  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6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经历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9捆带9根)

  教学方法:

  看情景图的方法、探究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填空:

  3个一是();3个十是();3个十和5个一是( )。

  2、口算练习:

  30+30=5+3=30+4=50+20=

  4+20=8+30=3+3=60+5=

  小朋友的反应可真快,口算小能手真多呀!

  小朋友们当老师让你们在练习本上写字的时候,我相信你们肯定非常的高兴,因为你们又学会了写其它的字,你们的心情是不是很高兴呢?(出示主题图)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跟同桌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集体交流: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他还要再写2个字;小红写了20个字。

  (设计意图:创设发书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参与到学习中。)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能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同桌讨论)

  (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小朋友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两个问题(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呢?(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他还要写2个字)

  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

  25+2结果是多少呢?该怎样算?请小朋友们试着算一算,也可以拿出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算完再与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小组活动交流

  学生到讲台前演示(数数的方法得到结果,利用数的组成得到结果)

  师作点评,重点讲解利用数的组成做计算题

  师适时板书25+2=27

  (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内或者与同桌之间的交流得到补充,通过聆听他人的意见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中体会合作的快乐。)

  小结:25+2=2725是两位数,2是一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出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

  那么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

  刚才我们已经顺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那第

  二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小红写了20个字。

  该怎样列式呢?

  这个算式和第一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又该如何计算呢?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同桌交流一下该怎么摆,结果是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不摆小棒再说说25+20的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25+20=45中25是两位数,20也是两位数而且是整十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出示课题的后半部分)那么在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时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要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

  3:观察比较,小结算法

  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跟同桌说说。

  35+3是先把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加再跟十位上的数加;第二个算式是先

  把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加再跟个位上的数加,也就是要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比较两个算式的算法过程中,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整十数运算区别,从而更好地进行运算。)

  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这两个算式在算法上虽有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板书)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在数学王国里到处都有挑战,你们想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迎接挑战吗?

  1、学生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看谁算得快。给孩子们限定时间完成做一做。

  3、解决问题。

  我们班有20个女生,23名男生,我们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设计意图:上完一堂课,学生到底学得怎么样,通过学生的小结,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个认识。)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教后反思:

  优点

  让学生在比较两个算式的算法过程中,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整十数运算区别

  通过聆听他人的意见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中体会合作的快乐

  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缺点

  多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我的"反思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内或者与同桌之间的交流得到补充

  通过学生的小结,可以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个认识。

  25+2=2725+20=45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5)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10篇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1

  首先,复习铺垫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的,于是我通过复习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注重从情境中提出问题

  我们的新课标指出:“应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进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于是我就通过简单的情境:春天到了,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我们班有45(46)个小朋友还有两个老师,应该怎样坐车去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而且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三,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新课程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中,由于个别学生已经能正确地计算出得数了,但是,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很多小朋友就无法回答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事先要求学生在自备本上画好计数器,当问到你是怎样算的时候,就让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水彩笔画出两次相加的"珠子,大多数学生在掌握了数位后都能把整十数画在十位上,把一位数画到个位上。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的珠子说一说为什么要和十位或个位上的数相加,让学生初步感受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

  第四,通过对比,强化算理

  在学完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后,首先让学生对45+30和45+3这两道算式进行比较,发现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不同。接着让学生对从计算的方法上进行比较,发现他们虽然都要再拨3粒珠子,可是拨的位置却是不同的,一个要拨在十位上,一个却要拨的个位上,从而进一步明确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这一数学学习饿方法。

  我校数学教研组承担区计算教学,由我执教一年级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很是担心理一是总认为计算课比较枯燥,不容易上出“厚度”,二是现在的课堂“长程两段式”、“三放三收”、“教结构,用结构”、“重心下移”等这些词语在教师的对话中现已经常能听到,但如何在自己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些理念,我感到还很难落实或心存疑惑。同时家长们也给我出了道“难题”,有些家长已经提前把这部分内容的计算方法教给了孩子,但孩子们并不完全理解算理。怎样上好这节计算课呢?带着上面的那些疑问我开始研究教材内容,用心做好教学设计。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是苏教版的第二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两段式教学长程设计”中的第一阶段,即教学“结构”的阶段。它与后面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它们之间的知识点是相似的。抓住知识间的共同点,有利于学生迁移。本课要为学生提供方法和步骤,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时间的保证,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我分几大环节:

  第一环节常规训练,导入简单。利用几个数让孩子写算式,将算式进行分类,将所学算式前后贯通,由整体进入,也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类的意识.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在教学45+30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主探索——同桌交流——全班展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积累了合作交流的经验。自主探索这一环节,第一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小棒圈一圈、在计数器上画一画获得结果;然后学具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由形象到抽象,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得出计算方法。

  第二层,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根据刚才的口算,引导学生迁移上面的口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算法,老师协助学生整理并演示思考

  过程,帮助学生进行计算方法与策略的迁移,进一步理解了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提高了学生的计算类推能力,把握知识呈现的层次性。在细微之处仍然体现出层次性。

  第三层,比较45+30和45+3

  通过两道题计算方法的对比,使学生能够发现、比较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原理,突破了难点,虽然学生语言概括不到位,我认为他说到也够了。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应用算法:这里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其实在新授中也融入了练习。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激励评价:通过学生谈注意点,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尤其是“用这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学习怎样的算式”,让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进一步提炼过程结构。在“教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学习的过程结构,启发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能主动研究相关内容。

  上完课感觉这节课还有很多需要商榷的地方,如:

  蒋主任说本节课还是重心不够下移,学生的学习是钓鱼式的.的确,在教到两位数加整十数要先算什么?学生说来说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我很着急,又不知如何引导,就一个劲的一问一答理想想这和我*时在教学中一贯的做法有关,有时害怕学生不会,设计的问题过于细化,学生在老师设计的一个个细小的问题中学会了知识,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时一定要有让孩子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感觉。

  由于本节课的两个例题很重要,课堂容量比较大。在教学完例1之后,看看时间来不及了,就快速进入例2的学习,因此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时,没能及时地把习得的算法形成初步技能,也没有沟通与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相同点,就觉得有些眼花了乱了,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此外,到结束也没能让学生说说用这样的方法能解决怎样的问题,开始黑板上遗留的45+9就不了了之.要是引导学生说一说,不就是把知识贯通起来了吗.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由第一次执教,再在一起研讨,最后到再一次执教,这一系列活动让我感觉:没有研究之前感觉这内容很简单,没什么好研究的;研究了才发现即使是最简单的内容,也有许多需要研究的地方,只有深入研究了,才有收获!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知识生长点是整十数加整十整十数加一位数,所以,这一节我以复习旧知的形式导入,通过复习唤醒孩子头脑中关于100以内数的组成的知识。

  对于例题的处理,我直接呈现3辆车的信息,让孩子们根据这些条件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应该说,这样的提问完全难不倒孩子们。对于45+30的计算过程,和我预设的一样,刘远首先站起来回答:“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的确,这是大部分孩子对45+30计算方法的初始认识,家长们的确是这样教孩子们的。孩子就是孩子,尽管我已经用心良苦地唤醒他们头脑中关于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十和几个一相加的旧知,但是他们依然毫不领情地搬出了自己的固有认知。于是,我引导:“这样的计算方法我们还没有学到呢。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是我们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很好,孩子想到了先把45分成4个十和5个一再进行计算。而有了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经历,再计算45+3时,孩子们就很自觉从用数的组成的角度去思考计算方法了。

  这节课的难点是比较例题里两道算式在计算方法上的异同,也就是比较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异同。对于这个难点,我一直犹豫的是最后总结学生的发言时我用什么样的语言把它们的异同表述清楚。一开始是这样表述的:都是把两位数分成了整十数和一位数;不同的是,如果加的是整十数,那么整十数就和两位数的整十数先相加,如果加的是一位数,一位数就和两位数的一位数相加,因为在加法计算中,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后来有琢磨了一番,改成了这样的表述:都是把两位数分成了几个十和几个一;不同的是,如果加的是几个十,就和两位数的几个十相加;如果加的是几个一,就要两位数的几个一相加,因为在加法计算中,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变呢?个人觉得,后一种“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更贴切一些,因为“十”和“一”是计数单位,只有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就在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其通分后化成相同分母的分数再相加的缘由就是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

  看来,数学语言需要三思而后说。

  首先,复习铺垫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的,于是我通过复习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注重从情境中提出问题

  我们的新课标指出:“应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进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于是我就通过简单的情境:春天到了,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我们班有45(46)个小朋友还有两个老师,应该怎样坐车去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而且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三,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新课程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中,由于个别学生已经能正确地计算出得数了,但是,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很多小朋友就无法回答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事先要求学生在自备本上画好计数器,当问到你是怎样算的时候,就让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水彩笔画出两次相加的珠子,大多数学生在掌握了数位后都能把整十数画在十位上,把一位数画到个位上。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的珠子说一说为什么要和十位或个位上的数相加,让学生初步感受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

  第四,通过对比,强化算理

  在学完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后,首先让学生对45+30和45+3这两道算式进行比较,发现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不同。接着让学生对从计算的方法上进行比较,发现他们虽然都要再拨3粒珠子,可是拨的位置却是不同的,一个要拨在十位上,一个却要拨的个位上,从而进一步明确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这一数学学习饿方法。

  我校数学教研组承担区计算教学,由我执教一年级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很是担心理一是总认为计算课比较枯燥,不容易上出“厚度”,二是现在的课堂“长程两段式”、“三放三收”、“教结构,用结构”、“重心下移”等这些词语在教师的对话中现已经常能听到,但如何在自己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些理念,我感到还很难落实或心存疑惑。同时家长们也给我出了道“难题”,有些家长已经提前把这部分内容的计算方法教给了孩子,但孩子们并不完全理解算理。怎样上好这节计算课呢?带着上面的那些疑问我开始研究教材内容,用心做好教学设计。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是苏教版的第二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两段式教学长程设计”中的第一阶段,即教学“结构”的阶段。它与后面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它们之间的知识点是相似的。抓住知识间的共同点,有利于学生迁移。本课要为学生提供方法和步骤,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时间的保证,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我分几大环节:

  第一环节常规训练,导入简单。利用几个数让孩子写算式,将算式进行分类,将所学算式前后贯通,由整体进入,也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类的意识.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在教学45+30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主探索——同桌交流——全班展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积累了合作交流的经验。自主探索这一环节,第一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小棒圈一圈、在计数器上画一画获得结果;然后学具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由形象到抽象,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得出计算方法。

  第二层,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根据刚才的口算,引导学生迁移上面的口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算法,老师协助学生整理并演示思考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一节*常的计算课。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习?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会:

  一、适当的复习铺垫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传统教学中的复习铺垫在计算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复习铺垫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另一方面是为新知学习分散难点。本课的新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着相关旧知,通过适当的复习和铺垫,能够发挥这些已有旧知的支撑作用,促进新知的生长,这也体现了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的基本原则。

  二、合理的学习层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和层次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层次,能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在不同层次的学习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主要结合:小棒操作→计数器拨珠→抽象计算这三个环节,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操作、自主探索到比较归纳掌握算法这样的层次。在课堂学习时学生都能循着感知→理解→掌握→应用的心理规律开展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教具的合理选用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经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直观教学方法是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可的;在由具体形象向经验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学生仍然要借助具体实物,从直观思维引发经验抽象思维。教学的前测表明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都会做,但问学生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一大半的学生说不出来,即使说也说不明白。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学具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当然计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具上,而是深层次算理的理解。教学中安排了小棒验证和计数器验证,从低层次(小棒的操作)过渡到高层次(计数器的操作)过渡到深层次(算理),这三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逐步过渡深化的。

  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一堂课下来后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情境的设计要做到位,不能仅仅就是“拿来”。这节课我选用了教材中发新书的情境,虽然学生对这个情境不陌生,但它却存在着清晰度不够,离学生现在的学习时间也很长这样的局限。因此教学时费时较多。对此我感受到:教材上的情境是专家老师们精心选取的,他们在选材上能关注学生的认知。同样教材是教学的“范本”,但不是“孤本”。可能同样的情境,一些地方的学生很感兴趣,而另一些地方的学生则不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地对教材上的情境做适当地改动,或者是如于科长所说的深加工,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只有重视学生已有的认知,高效才能落到实处。虽然我对学生前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在教学中考虑到了,但放手的力度不够,如果让学生先来通过说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理解算理会更好。像35+3=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先算5和3相加,再算30和8相加。在引导学生知识内化时,我可以让学生汇报并提出:如何让自己说的更清楚些呢?这时产生对学具的需求,从而摆小棒、拨计数器顺势产生。学生有了一种内在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习的时候,才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学习。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3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它在整个100以内加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学生刚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再学习这部分知识对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因此在教学预设时,我特别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同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引导探索和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了教材提供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二、动手操作,引导合作探究

  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理解算理。教学这部分内容,我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操作与交流,让他们在操作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学会总结。整节课的设计,我认为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

  三、投其所好,精心设计练习

  计算是枯燥的,如果课后的练习只是一味的计算,一年级的小学很容易疲劳,小学生是非常喜欢新鲜、有趣的活动的,为了再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练习时,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投其所好,精心设计了“夺智慧星”和“摘苹果”这两个游戏,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练习。这样不仅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不知道不觉中完成了大量的口算练习,还使学生乐学,愿学。

  但是,也存在一些的问题,比如课堂驾驭能力不高,课堂上不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总是想把学生拉到自己预设的情境中来。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4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这部分的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把不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错误。教学时,

  我重点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相同数位相加的道理

  1、情境中学习

  计算是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一个数学活动——发书。教师先发给学生3本,然后又拿出写有35本的一包,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很自然的想到“数学书有多少本呢?”接着,又拿出一包30本的语文书,让大家算一算,语文书和数学书一共有多少本呢?这样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来,学生乐于接受,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探讨中交流

  《课标》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上,在学生列出了算式后,我让同桌之间互相摆小棒,在操作中体验算理,讨论: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最后探讨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5+3要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即算5+3;35+30要先把整捆的小棒合在一起,即先算30+30。

  3、游戏中悟理

  小学生是非常喜欢新鲜、有趣的活动的。在学生理解了口算方法后,我让学生们搭积木,盖房子。算得对的一组就说明技术高超。学生的兴致被调动起来,小组合作的意识也强了,学生们兴高采烈的算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整节课,我感觉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学生也是学习的主人。但是感觉还有个别学生计算的时候,依旧是不能相同数位相加减,看来人的接受能力不同,这样的个体需要个别指导。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5

  首先,复习铺垫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的,于是我通过复习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注重从情境中提出问题

  我们的新课标指出:“应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进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于是我就通过简单的情境:春天到了,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我们班有45(46)个小朋友还有两个老师,应该怎样坐车去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而且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三,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新课程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中,由于个别学生已经能正确地计算出得数了,但是,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很多小朋友就无法回答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事先要求学生在自备本上画好计数器,当问到你是怎样算的时候,就让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水彩笔画出两次相加的珠子,大多数学生在掌握了数位后都能把整十数画在十位上,把一位数画到个位上。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的珠子说一说为什么要和十位或个位上的数相加,让学生初步感受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

  第四,通过对比,强化算理

  在学完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后,首先让学生对45+30和45+3这两道算式进行比较,发现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不同。接着让学生对从计算的方法上进行比较,发现他们虽然都要再拨3粒珠子,可是拨的位置却是不同的,一个要拨在十位上,一个却要拨的个位上,从而进一步明确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这一数学学习饿方法。

  我校数学教研组承担区计算教学,由我执教一年级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很是担心理一是总认为计算课比较枯燥,不容易上出“厚度”,二是现在的课堂“长程两段式”、“三放三收”、“教结构,用结构”、“重心下移”等这些词语在教师的对话中现已经常能听到,但如何在自己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些理念,我感到还很难落实或心存疑惑。同时家长们也给我出了道“难题”,有些家长已经提前把这部分内容的计算方法教给了孩子,但孩子们并不完全理解算理。怎样上好这节计算课呢?带着上面的那些疑问我开始研究教材内容,用心做好教学设计。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是苏教版的第二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两段式教学长程设计”中的第一阶段,即教学“结构”的阶段。它与后面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它们之间的知识点是相似的。抓住知识间的共同点,有利于学生迁移。本课要为学生提供方法和步骤,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时间的保证,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我分几大环节:

  第一环节常规训练,导入简单。利用几个数让孩子写算式,将算式进行分类,将所学算式前后贯通,由整体进入,也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类的意识.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在教学45+30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主探索——同桌交流——全班展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积累了合作交流的经验。自主探索这一环节,第一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小棒圈一圈、在计数器上画一画获得结果;然后学具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由形象到抽象,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得出计算方法。

  第二层,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根据刚才的口算,引导学生迁移上面的口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算法,老师协助学生整理并演示思考

  过程,帮助学生进行计算方法与策略的迁移,进一步理解了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提高了学生的计算类推能力,把握知识呈现的层次性。在细微之处仍然体现出层次性。

  第三层,比较45+30和45+3

  通过两道题计算方法的对比,使学生能够发现、比较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原理,突破了难点,虽然学生语言概括不到位,我认为他说到也够了。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应用算法:这里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其实在新授中也融入了练习。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激励评价:通过学生谈注意点,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尤其是“用这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学习怎样的算式”,让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进一步提炼过程结构。在“教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学习的过程结构,启发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能主动研究相关内容。

  上完课感觉这节课还有很多需要商榷的地方,如:

  蒋主任说本节课还是重心不够下移,学生的学习是钓鱼式的.的确,在教到两位数加整十数要先算什么?学生说来说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我很着急,又不知如何引导,就一个劲的一问一答理想想这和我*时在教学中一贯的做法有关,有时害怕学生不会,设计的问题过于细化,学生在老师设计的一个个细小的问题中学会了知识,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时一定要有让孩子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感觉。

  由于本节课的两个例题很重要,课堂容量比较大。在教学完例1之后,看看时间来不及了,就快速进入例2的学习,因此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时,没能及时地把习得的算法形成初步技能,也没有沟通与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相同点,就觉得有些眼花了乱了,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此外,到结束也没能让学生说说用这样的方法能解决怎样的问题,开始黑板上遗留的45+9就不了了之.要是引导学生说一说,不就是把知识贯通起来了吗.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由第一次执教,再在一起研讨,最后到再一次执教,这一系列活动让我感觉:没有研究之前感觉这内容很简单,没什么好研究的;研究了才发现即使是最简单的内容,也有许多需要研究的地方,只有深入研究了,才有收获!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知识生长点是整十数加整十整十数加一位数,所以,这一节我以复习旧知的形式导入,通过复习唤醒孩子头脑中关于100以内数的组成的知识。

  对于例题的处理,我直接呈现3辆车的信息,让孩子们根据这些条件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应该说,这样的提问完全难不倒孩子们。对于45+30的计算过程,和我预设的一样,刘远首先站起来回答:“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的确,这是大部分孩子对45+30计算方法的初始认识,家长们的确是这样教孩子们的。孩子就是孩子,尽管我已经用心良苦地唤醒他们头脑中关于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十和几个一相加的旧知,但是他们依然毫不领情地搬出了自己的固有认知。于是,我引导:“这样的计算方法我们还没有学到呢。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是我们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很好,孩子想到了先把45分成4个十和5个一再进行计算。而有了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经历,再计算45+3时,孩子们就很自觉从用数的组成的角度去思考计算方法了。

  这节课的难点是比较例题里两道算式在计算方法上的异同,也就是比较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异同。对于这个难点,我一直犹豫的是最后总结学生的发言时我用什么样的语言把它们的异同表述清楚。一开始是这样表述的:都是把两位数分成了整十数和一位数;不同的是,如果加的是整十数,那么整十数就和两位数的整十数先相加,如果加的是一位数,一位数就和两位数的一位数相加,因为在加法计算中,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后来有琢磨了一番,改成了这样的表述:都是把两位数分成了几个十和几个一;不同的是,如果加的是几个十,就和两位数的几个十相加;如果加的是几个一,就要两位数的几个一相加,因为在加法计算中,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变呢?个人觉得,后一种“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更贴切一些,因为“十”和“一”是计数单位,只有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就在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其通分后化成相同分母的分数再相加的缘由就是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

  看来,数学语言需要三思而后说。

  首先,复习铺垫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的,于是我通过复习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注重从情境中提出问题

  我们的新课标指出:“应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进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于是我就通过简单的情境:春天到了,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我们班有45(46)个小朋友还有两个老师,应该怎样坐车去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而且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三,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新课程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中,由于个别学生已经能正确地计算出得数了,但是,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很多小朋友就无法回答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事先要求学生在自备本上画好计数器,当问到你是怎样算的时候,就让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水彩笔画出两次相加的珠子,大多数学生在掌握了数位后都能把整十数画在十位上,把一位数画到个位上。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的珠子说一说为什么要和十位或个位上的数相加,让学生初步感受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

  第四,通过对比,强化算理

  在学完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后,首先让学生对45+30和45+3这两道算式进行比较,发现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不同。接着让学生对从计算的方法上进行比较,发现他们虽然都要再拨3粒珠子,可是拨的位置却是不同的,一个要拨在十位上,一个却要拨的个位上,从而进一步明确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这一数学学习饿方法。

  我校数学教研组承担区计算教学,由我执教一年级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很是担心理一是总认为计算课比较枯燥,不容易上出“厚度”,二是现在的课堂“长程两段式”、“三放三收”、“教结构,用结构”、“重心下移”等这些词语在教师的对话中现已经常能听到,但如何在自己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些理念,我感到还很难落实或心存疑惑。同时家长们也给我出了道“难题”,有些家长已经提前把这部分内容的计算方法教给了孩子,但孩子们并不完全理解算理。怎样上好这节计算课呢?带着上面的那些疑问我开始研究教材内容,用心做好教学设计。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是苏教版的第二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两段式教学长程设计”中的第一阶段,即教学“结构”的阶段。它与后面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它们之间的知识点是相似的。抓住知识间的共同点,有利于学生迁移。本课要为学生提供方法和步骤,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时间的保证,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我分几大环节:

  第一环节常规训练,导入简单。利用几个数让孩子写算式,将算式进行分类,将所学算式前后贯通,由整体进入,也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类的意识.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在教学45+30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主探索——同桌交流——全班展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积累了合作交流的经验。自主探索这一环节,第一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小棒圈一圈、在计数器上画一画获得结果;然后学具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由形象到抽象,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得出计算方法。

  第二层,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根据刚才的口算,引导学生迁移上面的口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算法,老师协助学生整理并演示思考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6

  在计算教学中如何把计算和生活结合起来,让计算有应用味;把计算和探究结合起来,让计算有探究味;把计算和学生自己的选择结合起来,让课堂富有生命力,是我设计之初的最大难题。这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计算教学的乐趣,学生从中体会到计算课也可以这样轻松这样有意思。

  一、让问题的提出更加合理

  问题的提出应构建于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发展,如在出示主题图之后我要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的回答更有针对性了,更能直奔主题。直接把学生引到我们的计算教学中来。

  二、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

  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代替孩子的操作。孩子的思维是在活动中发生的,并随着学生活动的深入而得到发展。孩子们只有亲自参加活动,在操作活动中不断地积累感性材料,才能促进孩子们观察、试验、猜想、验证及推理概括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动手操作,在教学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教学中我也始终没有把动手摆丢弃。

  三、让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这节课我就充分发挥了孩子自己的主动性,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有了自己的方法也是可以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但是也不任由学生没有新的发展,老师也重点推出较好的计算方法。给予孩子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一个比较明确的好的方法。这样即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算法多样性又不是笼统的给予学生很多很杂的计算方法。对于较差一点的学生也有很好的指向性。

  四、给自己的几点建议

  1、注意提高问题的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提高问题的质量不要给学生一个太大太泛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混乱。不利于教学进度和学生思维的启发。

  2、计算教学的练习要多样性,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练习有梯度。要有提高、提升类型的题目。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7

  教学内容:

  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6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经历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9捆带9根)

  教学方法:

  看情景图的方法、探究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填空:

  3个一是();3个十是();3个十和5个一是( )。

  2、口算练习:

  30+30=5+3=30+4=50+20=

  4+20=8+30=3+3=60+5=

  小朋友的反应可真快,口算小能手真多呀!

  小朋友们当老师让你们在练习本上写字的时候,我相信你们肯定非常的高兴,因为你们又学会了写其它的字,你们的心情是不是很高兴呢?(出示主题图)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跟同桌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集体交流: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他还要再写2个字;小红写了20个字。

  (设计意图:创设发书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参与到学习中。)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能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同桌讨论)

  (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小朋友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两个问题(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呢?(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他还要写2个字)

  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

  25+2结果是多少呢?该怎样算?请小朋友们试着算一算,也可以拿出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算完再与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小组活动交流

  学生到讲台前演示(数数的方法得到结果,利用数的组成得到结果)

  师作点评,重点讲解利用数的组成做计算题

  师适时板书25+2=27

  (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内或者与同桌之间的交流得到补充,通过聆听他人的意见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中体会合作的快乐。)

  小结:25+2=2725是两位数,2是一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出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

  那么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

  刚才我们已经顺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那第

  二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小红写了20个字。

  该怎样列式呢?

  这个算式和第一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又该如何计算呢?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同桌交流一下该怎么摆,结果是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不摆小棒再说说25+20的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25+20=45中25是两位数,20也是两位数而且是整十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出示课题的后半部分)那么在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时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要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

  3:观察比较,小结算法

  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跟同桌说说。

  35+3是先把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加再跟十位上的数加;第二个算式是先

  把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加再跟个位上的数加,也就是要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比较两个算式的算法过程中,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整十数运算区别,从而更好地进行运算。)

  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这两个算式在算法上虽有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板书)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在数学王国里到处都有挑战,你们想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迎接挑战吗?

  1、学生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看谁算得快。给孩子们限定时间完成做一做。

  3、解决问题。

  我们班有20个女生,23名男生,我们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设计意图:上完一堂课,学生到底学得怎么样,通过学生的小结,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个认识。)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教后反思:

  优点

  让学生在比较两个算式的算法过程中,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整十数运算区别

  通过聆听他人的意见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中体会合作的快乐

  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缺点

  多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我的反思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内或者与同桌之间的交流得到补充

  通过学生的小结,可以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个认识。

  25+2=2725+20=45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8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它在整个100以内加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学生刚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再学习这部分知识对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因此在教学预设时,我特别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同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引导探索和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了教材提供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二、动手操作,引导合作探究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理解算理。教学这部分内容,我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操作与交流,让他们在操作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学会总结。整节课的设计,我认为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

  三、投其所好,精心设计练习计算是枯燥的,如果课后的练习只是一味的计算,一年级的小学很容易疲劳,小学生是非常喜欢新鲜、有趣的活动的,为了再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练习时,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投其所好,精心设计了“夺智慧星”和“摘苹果”这两个游戏,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练习。这样不仅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不知道不觉中完成了大量的口算练习,还使学生乐学,愿学。但是,也存在一些的问题,比如课堂驾驭能力不高,课堂上不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总是想把学生拉到自己预设的情境中来。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9

  首先,复习铺垫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的,于是我通过复习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注重从情境中提出问题

  我们的新课标指出:“应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进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于是我就通过简单的情境:春天到了,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我们班有45(46)个小朋友还有两个老师,应该怎样坐车去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而且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三,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新课程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中,由于个别学生已经能正确地计算出得数了,但是,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很多小朋友就无法回答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事先要求学生在自备本上画好计数器,当问到你是怎样算的时候,就让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水彩笔画出两次相加的珠子,大多数学生在掌握了数位后都能把整十数画在十位上,把一位数画到个位上。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的珠子说一说为什么要和十位或个位上的数相加,让学生初步感受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

  第四,通过对比,强化算理

  在学完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后,首先让学生对45+30和45+3这两道算式进行比较,发现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不同。接着让学生对从计算的方法上进行比较,发现他们虽然都要再拨3粒珠子,可是拨的位置却是不同的,一个要拨在十位上,一个却要拨的个位上,从而进一步明确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这一数学学习饿方法。

  我校数学教研组承担区计算教学,由我执教一年级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很是担心理一是总认为计算课比较枯燥,不容易上出“厚度”,二是现在的课堂“长程两段式”、“三放三收”、“教结构,用结构”、“重心下移”等这些词语在教师的对话中现已经常能听到,但如何在自己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些理念,我感到还很难落实或心存疑惑。同时家长们也给我出了道“难题”,有些家长已经提前把这部分内容的计算方法教给了孩子,但孩子们并不完全理解算理。怎样上好这节计算课呢?带着上面的那些疑问我开始研究教材内容,用心做好教学设计。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是苏教版的第二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两段式教学长程设计”中的第一阶段,即教学“结构”的阶段。它与后面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它们之间的知识点是相似的。抓住知识间的共同点,有利于学生迁移。本课要为学生提供方法和步骤,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时间的保证,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我分几大环节:

  第一环节常规训练,导入简单。利用几个数让孩子写算式,将算式进行分类,将所学算式前后贯通,由整体进入,也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类的意识.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在教学45+30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主探索——同桌交流——全班展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积累了合作交流的经验。自主探索这一环节,第一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小棒圈一圈、在计数器上画一画获得结果;然后学具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由形象到抽象,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得出计算方法。

  第二层,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根据刚才的口算,引导学生迁移上面的口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算法,老师协助学生整理并演示思考

  过程,帮助学生进行计算方法与策略的迁移,进一步理解了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提高了学生的计算类推能力,把握知识呈现的层次性。在细微之处仍然体现出层次性。

  第三层,比较45+30和45+3

  通过两道题计算方法的对比,使学生能够发现、比较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原理,突破了难点,虽然学生语言概括不到位,我认为他说到也够了。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应用算法:这里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其实在新授中也融入了练习。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激励评价:通过学生谈注意点,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尤其是“用这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学习怎样的算式”,让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进一步提炼过程结构。在“教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学习的过程结构,启发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能主动研究相关内容。

  上完课感觉这节课还有很多需要商榷的地方,如:

  蒋主任说本节课还是重心不够下移,学生的学习是钓鱼式的.的确,在教到两位数加整十数要先算什么?学生说来说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我很着急,又不知如何引导,就一个劲的一问一答理想想这和我*时在教学中一贯的做法有关,有时害怕学生不会,设计的问题过于细化,学生在老师设计的一个个细小的问题中学会了知识,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时一定要有让孩子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感觉。

  由于本节课的两个例题很重要,课堂容量比较大。在教学完例1之后,看看时间来不及了,就快速进入例2的学习,因此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时,没能及时地把习得的算法形成初步技能,也没有沟通与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相同点,就觉得有些眼花了乱了,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此外,到结束也没能让学生说说用这样的方法能解决怎样的问题,开始黑板上遗留的45+9就不了了之.要是引导学生说一说,不就是把知识贯通起来了吗.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由第一次执教,再在一起研讨,最后到再一次执教,这一系列活动让我感觉:没有研究之前感觉这内容很简单,没什么好研究的;研究了才发现即使是最简单的内容,也有许多需要研究的`地方,只有深入研究了,才有收获!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知识生长点是整十数加整十整十数加一位数,所以,这一节我以复习旧知的形式导入,通过复习唤醒孩子头脑中关于100以内数的组成的知识。

  对于例题的处理,我直接呈现3辆车的信息,让孩子们根据这些条件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应该说,这样的提问完全难不倒孩子们。对于45+30的计算过程,和我预设的一样,刘远首先站起来回答:“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的确,这是大部分孩子对45+30计算方法的初始认识,家长们的确是这样教孩子们的。孩子就是孩子,尽管我已经用心良苦地唤醒他们头脑中关于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十和几个一相加的旧知,但是他们依然毫不领情地搬出了自己的固有认知。于是,我引导:“这样的计算方法我们还没有学到呢。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是我们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很好,孩子想到了先把45分成4个十和5个一再进行计算。而有了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经历,再计算45+3时,孩子们就很自觉从用数的组成的角度去思考计算方法了。

  这节课的难点是比较例题里两道算式在计算方法上的异同,也就是比较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异同。对于这个难点,我一直犹豫的是最后总结学生的发言时我用什么样的语言把它们的异同表述清楚。一开始是这样表述的:都是把两位数分成了整十数和一位数;不同的是,如果加的是整十数,那么整十数就和两位数的整十数先相加,如果加的是一位数,一位数就和两位数的一位数相加,因为在加法计算中,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后来有琢磨了一番,改成了这样的表述:都是把两位数分成了几个十和几个一;不同的是,如果加的是几个十,就和两位数的几个十相加;如果加的是几个一,就要两位数的几个一相加,因为在加法计算中,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变呢?个人觉得,后一种“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更贴切一些,因为“十”和“一”是计数单位,只有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就在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其通分后化成相同分母的分数再相加的缘由就是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

  看来,数学语言需要三思而后说。

  首先,复习铺垫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的,于是我通过复习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注重从情境中提出问题

  我们的新课标指出:“应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进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于是我就通过简单的情境:春天到了,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我们班有45(46)个小朋友还有两个老师,应该怎样坐车去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而且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三,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新课程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中,由于个别学生已经能正确地计算出得数了,但是,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很多小朋友就无法回答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事先要求学生在自备本上画好计数器,当问到你是怎样算的时候,就让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水彩笔画出两次相加的珠子,大多数学生在掌握了数位后都能把整十数画在十位上,把一位数画到个位上。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的珠子说一说为什么要和十位或个位上的数相加,让学生初步感受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

  第四,通过对比,强化算理

  在学完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后,首先让学生对45+30和45+3这两道算式进行比较,发现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不同。接着让学生对从计算的方法上进行比较,发现他们虽然都要再拨3粒珠子,可是拨的位置却是不同的,一个要拨在十位上,一个却要拨的个位上,从而进一步明确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这一数学学习饿方法。

  我校数学教研组承担区计算教学,由我执教一年级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很是担心理一是总认为计算课比较枯燥,不容易上出“厚度”,二是现在的课堂“长程两段式”、“三放三收”、“教结构,用结构”、“重心下移”等这些词语在教师的对话中现已经常能听到,但如何在自己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些理念,我感到还很难落实或心存疑惑。同时家长们也给我出了道“难题”,有些家长已经提前把这部分内容的计算方法教给了孩子,但孩子们并不完全理解算理。怎样上好这节计算课呢?带着上面的那些疑问我开始研究教材内容,用心做好教学设计。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是苏教版的第二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两段式教学长程设计”中的第一阶段,即教学“结构”的阶段。它与后面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它们之间的知识点是相似的。抓住知识间的共同点,有利于学生迁移。本课要为学生提供方法和步骤,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时间的保证,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我分几大环节:

  第一环节常规训练,导入简单。利用几个数让孩子写算式,将算式进行分类,将所学算式前后贯通,由整体进入,也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类的意识.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在教学45+30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主探索——同桌交流——全班展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积累了合作交流的经验。自主探索这一环节,第一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小棒圈一圈、在计数器上画一画获得结果;然后学具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由形象到抽象,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得出计算方法。

  第二层,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根据刚才的口算,引导学生迁移上面的口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算法,老师协助学生整理并演示思考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10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这部分的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把不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错误。教学时,我重点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相同数位相加的道理。

  1、情境中学习

  计算是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一个数学活动——发书。教师先发给学生3本,然后又拿出写有35本的一包,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很自然的想到“数学书有多少本呢?”接着,又拿出一包30本的语文书,让大家算一算,语文书和数学书一共有多少本呢?这样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来,学生乐于接受,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探讨中交流

  《课标》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上,在学生列出了算式后,我让同桌之间互相摆小棒,在操作中体验算理,讨论: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最后探讨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35+3要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即算5+3;35+30要先把整捆的小棒合在一起,即先算30+30。

  3、游戏中悟理

  小学生是非常喜欢新鲜、有趣的活动的。在学生理解了口算方法后,我让学生们搭积木,盖房子。算得对的一组就说明技术高超。学生的兴致被调动起来,小组合作的意识也强了,学生们兴高采烈的算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整节课,我感觉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学生也是学习的主人。但是感觉还有个别学生计算的时候,依旧是不能相同数位相加减,看来人的接受能力不同,这样的个体需要个别指导。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6)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3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于倾听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约5分钟)

  1、创设情境

  师出示两组算式让学生进行比赛。(1、2组的学生口算a组内容;3、4组的学生口算b组内容)

  a组:25+13= 16+17= 20+31=

  b组:24+15= 75+48= 85+69=

  第3、4组的学生在口算b组习题时,一定会遇到问题。老师由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出学习目标:

  (1)、想一想,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2)、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a、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b、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展示成果,激发冲突(约23分钟)

  1、小组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1和“做一做”第1题。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交流(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说,如果不懂,优生对其辅导),寻找学生错例。

  2、各小组在班上展示

  (1)算法展示

  生1:65+78我是这样算的,先算5加8等于13,个位写3,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9加2生再加1就等于12,十位上就写2,百位上写 1。

  生2:……

  ……

  (2)错例展示

  在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中,学生经常会忘了加上进位的数。

  (3)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你在学习中还有什么疑问吗?请对大家说说?

  (4)小结计算方法。

  师:今天学的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师:用竖式怎样计算?你觉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三、解决问题,扩展延伸(约9分钟)

  1、“做一做”第2题。(列竖式计算)

  (说明:掌握笔算方法有困难的同学到老师这儿进行小组教学,帮助纠错。)

  2、开放题:下面的□里可以填几?

  5 4 5 4

  +□7 +□7

  —— ——

  □ 1 1□1

  (说明:教师对慢生辅导第1题时,其他学生完成第2题。第2、3题反馈时让快生反馈,慢生倾听)

  3、想一想?

  你能计算出356+678等于多少吗?

  四、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约3分钟)

  师:这节课学得开心吗?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7)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3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

  今天上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这节课,感觉学生掌握不太好,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现在重新给这节课整理一下思路,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首先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把新知识转化成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教学。而要较准确的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必须对基础知识达到很熟练的计算程度。这部分知识对部分学生来说很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首先复习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加法,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其次在探索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时候,我因为担心时间的问题和课堂纪律的问题,所以没有让学生动手操作小棒进行摆一摆、算一算,而是我把小棒图画在黑板上,然后围绕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丰富的数学活动,学生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听一听、练一练中学习,虽然教学目的达到了,但是感觉学生的感悟没有那么深刻,所以也是造成对计算的过程方法表述不够清楚的原因吧。

  因为一直都在强调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虽然这为后面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做练习时感觉学生对利用 “ 凑十法 “ 凑成整十数这个方法不够熟练,不喜欢用这个方法来计算,虽然我们提倡算法多样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用,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样对于后面教学简便计算应该是不利的,因为凑十法是简便方法计算中一种非常常用的方法。

  教学完这节课,我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的确是一门前后知识联系性很强的学科,可说是环环紧扣,一环脱落,将直接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而上面存在的问题说明我还要更深层次地去思考一些问题,备课要更加充分,仍然要努力填补自己教学能力的不足。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2

  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既是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奠定基础,同时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加多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根基所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对算理的理解。本节课的优点是:教学思路清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首先,课堂上先通过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的加法,巩固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为下面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作铺垫。

  在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灵活改变教学情境,创设了过“六一”节时,小红和小明为同学们买了24瓶矿泉水够分吗?再买来9瓶够吗?学生由生活情境中找到数学问题后,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29+4=33,但当我问他们“你是怎么想的”时,他们就说不出来了。就在学生脑子一片空白时,我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主动学习的工具——小棒,对学生说“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好吗?让他们自由、独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此时此刻我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通过摆小棒,对于已经知道得数的学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不知道得数的学生,他们也学会了如何计算进位加法。对于学生不同的算法,我都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之间能互相启发。在练习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多让孩子说说这个结果是怎么算出来的?让学生讲出24+9的计算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理解。让学生通过比较24+5和24+9的异同点,知道24+5是不进位的加法,24+9是进位加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复习时间太长。

  2、例题处理的不够完整。

  3、练习题的设计应先出示口算题,让孩子们在亲笔练习后,再出示判断题,结合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这样设计会更合适。

  4、只注重了老师的教,表面看上去这是一节比较完美的课堂,从复习—新授—练习环环相扣,层次清楚,但实际上最重要的是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学情,只注重了学生的说,实际上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已脱离了操作的视线,是在空说,造成学生根本不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强化训练不到位,造成会的不讲已懂,不会的还是不会,课堂教学效果不够好,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提高。

  虽然学生的`口算方法不成熟,计算速度不够快,但在今后的教学中会让学生掌握方法之后,学生的口算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3

  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既是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奠定基础,同时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加多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根基所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对算理的理解。本节课的优点是:教学思路清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首先,课堂上先通过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的加法,巩固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为下面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作铺垫。

  在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灵活改变教学情境,创设了过“六一”节时,小红和小明为同学们买了24瓶矿泉水够分吗?再买来9瓶够吗?学生由生活情境中找到数学问题后,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29+4=33,但当我问他们“你是怎么想的”时,他们就说不出来了。就在学生脑子一片空白时,我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主动学习的工具——小棒,对学生说“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好吗?让他们自由、独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此时此刻我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通过摆小棒,对于已经知道得数的学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不知道得数的学生,他们也学会了如何计算进位加法。对于学生不同的算法,我都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之间能互相启发。在练习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多让孩子说说这个结果是怎么算出来的?让学生讲出24+9的计算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理解。让学生通过比较24+5和24+9的异同点,知道24+5是不进位的加法,24+9是进位加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复习时间太长。

  2、例题处理的不够完整。

  3、练习题的设计应先出示口算题,让孩子们在亲笔练习后,再出示判断题,结合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这样设计会更合适。

  4、只注重了老师的教,表面看上去这是一节比较完美的课堂,从复习、新授、练习环环相扣,层次清楚,但实际上最重要的是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学情,只注重了学生的说,实际上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已脱离了操作的视线,是在空说,造成学生根本不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强化训练不到位,造成会的不讲已懂,不会的还是不会,课堂教学效果不够好,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提高。

  虽然学生的口算方法不成熟,计算速度不够快,但在今后的教学中会让学生掌握方法之后,学生的口算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8)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课后的教学反思3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课后的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一节*常的计算课。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习?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会:

  一、适当的复习铺垫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传统教学中的复习铺垫在计算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复习铺垫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另一方面是为新知学习分散难点。本课的新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着相关旧知,通过适当的复习和铺垫,能够发挥这些已有旧知的支撑作用,促进新知的生长,这也体现了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的基本原则。

  二、合理的学习层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和层次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层次,能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在不同层次的学习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主要结合:小棒操作→计数器拨珠→抽象计算这三个环节,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操作、自主探索到比较归纳掌握算法这样的层次。在课堂学习时学生都能循着感知→理解→掌握→应用的心理规律开展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教具的合理选用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经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直观教学方法是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可的;在由具体形象向经验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学生仍然要借助具体实物,从直观思维引发经验抽象思维。教学的前测表明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都会做,但问学生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一大半的学生说不出来,即使说也说不明白。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学具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当然计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具上,而是深层次算理的理解。教学中安排了小棒验证和计数器验证,从低层次(小棒的操作)过渡到高层次(计数器的操作)过渡到深层次(算理),这三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逐步过渡深化的。

  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一堂课下来后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情境的设计要做到位,不能仅仅就是“拿来”。这节课我选用了教材中发新书的情境,虽然学生对这个情境不陌生,但它却存在着清晰度不够,离学生现在的学习时间也很长这样的局限。因此教学时费时较多。对此我感受到:教材上的情境是专家老师们精心选取的,他们在选材上能关注学生的.认知。同样教材是教学的“范本”,但不是“孤本”。可能同样的情境,一些地方的学生很感兴趣,而另一些地方的学生则不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地对教材上的情境做适当地改动,或者是如于科长所说的深加工,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只有重视学生已有的认知,高效才能落到实处。虽然我对学生前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在教学中考虑到了,但放手的力度不够,如果让学生先来通过说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理解算理会更好。像35+3=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先算5和3相加,再算30和8相加。在引导学生知识内化时,我可以让学生汇报并提出:如何让自己说的更清楚些呢?这时产生对学具的需求,从而摆小棒、拨计数器顺势产生。学生有了一种内在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习的时候,才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学习。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课后的教学反思2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一课是在学生学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之后教学的`,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首先安排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例如45 30,先算40 30=70,再算70 5=75。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是10以内的加法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如45 3,先算5 3=8,再算40 8=48。这部分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是后面学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

  对于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要更好地发挥小棒和计数器的作用

  从孩子们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开始,小棒就成了孩子们认数、理解加、减法算理的忠实伴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量的增加,学生对小棒的兴趣已不如先前。加之学生认识了个位和十位后,热衷于在计数器上拨数。在这节课上,学生在列出算式45 30之后,又很快说出得数是75。于是,我让学生用小棒或计数器来验证一下。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由于学生的计数器上没有标明数位,在课前我要求学生自己用水彩笔补上,但有些学生没有按要求去做,到了具体操作过程中,就出现把数位搞反的现象。也有少部分学生把3个十当作了3个一。看来,让学生分清计数器上的数位,搞清数的组成,是学生正确操作计数器的关键。指名学生在计数器上演示完成后,我又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用小棒摆一摆,这名学生在摆好4捆和5根之后,直接在4捆下面摆了3捆,下面的学生也随即附和。当时,我为了图省事,也没有强调在摆好4捆和5根之后,在右边摆上3捆,然后把3捆移到4捆下面,没能展现一个动态的合并过程,学生对此印象不够深刻。

  二、在算理和算法之间架设一座桥梁

  学生通过操作计数器或小棒理解了算理,但此时并不代表学生已经掌握了算法。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头脑里有一个从算理走向算法的转变过 程。这一点是学生正确口算的关键一步。在这节课上,当学生弄清算理之后,应该及时追问一下:“你准备怎样计算像45 30这样的算式的得数?”让学生提炼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即在算理直观和算法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课后的教学反思3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先设计了两组口算题,通过让学生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的认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首先,放手让学生提出有关加法的问题。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有些为已学知识,需要教师酌情引导,以免偏离主题。在探讨算法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课堂上,学生确实也提出了很多算法。当然无论怎样算,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另外我在练习的设计上进行了改变,这节课的练习有基本练习,变式练习,趣味练习和应用体验。这些练习的设计紧紧围绕着本课的重点,分层次练习,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知识。在整个练习阶段,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引导了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习的迁移。特别是符合了一年级儿童年龄特征的游戏,很好地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学会,又应用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 我认为这种开放式分层次练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值得继续发扬。

  不足的是在教学时,忽视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在教学和探究算法时,理性够多,感性不足,未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利用直观性的教学,如利用学具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导致了中下生对算理的一知半解。今后教学中要多利用直观性的教学,或者多让学生动手实践,这样学生理解题的方法和算理会记忆更加深刻。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9)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7页的例题和第47页“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理解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从而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

  2、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小黑板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10捆小棒(每捆10根),每两人准备一个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还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这里老师有几道题,看谁在这些方面学得最好。

  2.口答:

  (1)3个十是多少?3个一是多少?

  (2)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多少?4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3)4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5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口算:

  80+2= 30+4= 30+6= 80+20= 30+40= 30+60=你是怎样想的?

  4.教师对复习情况进行小结,以表扬鼓励为主。

  二、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春天来了,你最想到哪里去看一看,玩一玩?去这些地方可能要坐车,就让我们一起去停车场看一看吧!1.出示例题图。

  (1)谁来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巴车有30个座位;小汽车有3个座位。)

  (2)提问: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3)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下列问题:

  ①大客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②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③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④三辆汽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4)怎样列算式?

  根据学生口头列出的算式,

  1.45+30 45+3 30+3 45+30+3

  2.引导学生观察这几道算式,提问:在这几道算式中,哪道算式的计算方法我们已经学过?(30+3)

  3.指出:45+3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45+3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这两道算式的计算方法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学会了这两道算式的计算方法,后面的这道连加的算式也就会计算了。

  三、探索算法

  1、探索45+30的计算方法

  (1)提问:你准备怎样算?瞧,你的手边有小棒、计数器,能不能利用它们来帮助你算一算呢?

  (2)方法一:摆小棒

  提问:谁是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算的?上台演示。

  教师提问:先摆哪个数?(45)然后呢?

  追问:把30摆在哪一边?

  把3捆小棒摆这一边,你们同意吗?这样摆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它们都是整捆的小棒,这样摆看得很清楚)

  追问:你是怎么一眼就看出来的?(4个十和3个十合起来是7个十,7个十和5个一合成75)

  肯定学生的算法,指出:刚才的算法,是把几个十和几个十合在一起的。(3)方法二:拨计数器

  (a)提问:有没有小朋友是拨计数器的?

  师引导:

  第一个加数是多少?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怎样在计数器上拨珠?

  第二个加数是多少?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怎样在计数器上拨珠?

  提问:为什么要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因为30表示3个十,所以要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

  讲述:瞧,十位上原来有4个十再加上3个十变成几个十?(7个十) 70加上个位上的5就是?(75)

  小结:通过刚才小棒和计数器的演示,我们知道:45是由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要加上的是30,也就是3个十,所以把4个十和3个十先合起来,得7个十,即先算:40+30=70(板书),再把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即再算:70+5=75(板书)

  (b)提问:如果我们现在不摆小棒,也不用计数器拨珠,你准备怎样算45+30呢?

  让学生把计算过程再说一遍。

  2、探索45+3的计算方法

  (a) 45+3会算吗?自我探索45+3的算法,再组织交流。然后用计数器演示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要加的数是3,也就是3个一,所以要把5个一和3个一先合起来,得8个一,即先算:5+3=8(板书),再把4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即再算:40+8=48(板书)。

  (b)提问:如果现在不摆小棒,也不用计数器拨珠,你准备怎样算45+3呢?让学生把计算过程再说一遍。

  3、比较45+30和45+3的算法,领悟算理。

  讨论:这两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相同的地方是:都把两位数看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如都把45看成4个十和5个一)。不同的地方时:如果要加的是几个十,就和两位数的几个十相加(如要加的是3个十,就把3个十和4个十相加);如果要加的是几个一,就和两位数的几个一相加(如要加的是3个一,就把3个一和5个一相加)。因为在加法计算中,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

  4、谈话:刚才我们还有一道连加的算式还没有解决,你有信心完成吗?

  师生交流,共同完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同桌学生合作,现在计数器上拨珠,再填出结果。然后指名两人分别交流两组题的思路。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这次我们不用计数器了,有信心算对吗?

  (1)独立完成

  (2)集体核对

  (3)说说2+67你是怎么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这幅图中告诉我们那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2)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用到什么方法?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课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出色,看来大家对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相关知识掌握的很牢靠。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继续努力,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2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难点

  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1、上层857911

  下层2727272727

  一共

  (可以让学生先计算得数,再进行比较,看一看有什么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有什么规律,再进行计算)

  2、吹泡泡

  3、森林医生

  森林里有几棵小树生病了,啄木鸟医生飞来给小树捉虫子,同学们,你们能向啄木鸟一样,很快找出病因吗?

  4、找帽子

  我们来做个找帽子的游戏。

  5、兔哥哥采了多少个?

  □○□=□(个)

  6.(1)买和要花多少钱?

  □○□=□(元)

  (2)买和要花多少钱?

  □○□=□(元)

  7.填“>”“<”或“=”

  12+9○11+932+7○7+32

  67-4○67+424+7○24+70

  6+38○36+815+8○15+9

  (做完后组织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对算式进行比较)

  8、游戏:小猴摘桃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3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

  小棒、投影仪、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4=30+( )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25+2=

  (1)25用小棒怎样摆?图示

  (2)在单根小棒旁边再摆2根小棒,表示25+2(渗透相同数位对齐的思想)图示

  (3)归纳算法。引导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分组讨论25+2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5+3=

  92+6=

  35+3=

  87+1=

  并说一说口算步骤。

  (5)想一想

  2+34=

  (6)反馈练习

  65+2=

  6+69=

  2+65=

  69+6=

  2、教学例1。

  (1)出示算式

  25+20=

  启发学生动手摆一摆,互相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计算?

  (2)图示

  (3)引导学生总结算法: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5+20=45。

  (4)如果把25和20交换位置,你会做吗?板书20+25=

  引导学生归纳:还是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0+25=45

  (5)反馈练习: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3、引导学生对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数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即相同位数的数才能相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例题总结。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捆扎好的练习本,磁性教具。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1、 30+6 5+20 60+4 9+40

  30+60 50+20 60+40 50+50

  2、65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9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 ()个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

  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捆有多少本?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

  2、小组讨论:

  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3、合作探究:

  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

  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的?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再次探究:如果要算出我们班领了多少本书,你能算出来吗?请看图,我们领了多少本?一包语文书和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

  5、全班反馈: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

  B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6、比较算法,加深理解

  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

  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促进理解

  1、P61的做一做。

  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

  2、P63的练习十一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1)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指名说53+4 和20+67是怎么计算的?

  (3)你是怎么算的?

  (4)小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P63:3图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整说出来吗?

  (2)你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

  (3)说出结果,你是怎么算的?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设计

  P63的4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7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是比较例题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出示口算卡片。(每小组有类似一套口算题,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进行练习)

  4+6=()20+10=()6+5+30=()

  4+9=()20+13=()9+3+40=()

  2、指名口算,并说口算过程。

  24+5=()

  二、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1、出示图:星期天,小明、小亮和小红来到野外画画,你知道他们各画了多少张画片吗?谁能根据图中三个小朋友各画画片的张数,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小红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小明和小亮一共有多少张?三个人一共有多少张?)

  谁又能帮助解答呢?(指名列式)

  2、师把算式呈现在黑板上:

  9+624+924+69+24+6

  3、问:哪个算式已学过,点名直接说得数解答。9+24+6留到课后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24+6=()24+9=()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教学例1:24+6=?

  1、提问:这道算式,你会算吗?先算什么?发现什么?该怎么办?学生尝试,不会算的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想想该怎么算?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2、小组讨论:6+4满10,该怎么办?

  3、集体交流:

  问:谁是直接通过口算算出得数的?谁是通过小棒得出结果的?各自说说各自的算法和操作过程,并找出共同处。

  ①合操作。归纳思路。

  板书:24+6=30

  ∧

  204

  ②生自由练说口算步骤。(先算4+6=10,再算20+10=30.)

  ③追问:两位数加一位数要注意应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个位)碰到个位上相加满十怎么办?(进到十位上)

  ④试一试(补充)

  31+953+7

  教学例2:24+9=?

  1、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寻究24+9的计算方法,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2、小组交流:通过操作后,你想怎样计算?

  3、集体交流:结合操作,理解算理。老师配合学生语言和动作板书算式。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1)24+9=33

  204

  13

  (2)24+9=33

  23110

  (3)24+9=33

  321

  30

  (4)24+9=33

  63

  30

  4、优选方法,重点:

  (1)小组讨论;以上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比较简便?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2)闭上眼睛想想:在小组里轻声说说你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3)重点:像这类题,个位相加满10该怎么办?用谁加整十数?

  (4)试一试。(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圈一圈、算一算。

  (2)集体交流:圈与算的"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做。

  (2)独立观察,在每一组题中,你发现了什么?思考:为什么?

  (3)小组讨论:从每组题中,你悟出了什么?

  (4)集体交流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先把几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满十后,再与几十相加。

  3、“想想做做”第3题:

  (1)提问:你能独立解决问题吗?(学生自己独立列式计算)

  (2)全班交流:小兰:16+4=20(元)

  小青:25+9=34(元)

  小玉:9+38=47(元)

  4、补充题

  (1)下面()里可以填几?46+()=5()

  (2)根据今天学的知识,你能任举一个算式吗?

  ()+()=()

  五、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进位)

  24+6=30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6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书第74和75页。

  教学目标:

  1、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通过摆小棒初步感知“满10进1”的算理。

  3、在探索交流中,初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进一步体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交流反馈中,提高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初步感知“满10进1”的算理,正确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小棒、橡皮筋。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小朋友们,还记得我吗?

  我是来自哪里的?

  高邮和你们这儿是邻居,高邮可美了,舒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张高邮风景图片,想看吗?

  课件出示:高邮的风景图。

  高邮的风景美不美?

  我这还有一些高邮风景的明信片,想要吗?

  高邮不仅风景美,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呢!

  你们都吃过鸭蛋吗?

  瞧,有两个蛋黄呢,鸭宝宝神奇吧,我们把他也请出来。

  今天鸭宝宝将和我们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好吗?

  下面我们准备上课了。

  一、复习导入。

  上课

  (起立)

  小朋友们好

  (老师好)

  请坐。

  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口算最棒,来展示一下!

  课件出示:6题口算

  第一题。(手指题目,学生说得数。)

  (9+5=14、4+8=12、39+30=69、14+20=34、25+2=27、24+5=29)

  你是怎么算的?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7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4=30+( )

  (二)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25+2=

  (1)25用小棒怎样摆?图示

  ⑵在单根小棒旁边再摆2根小棒,表示25+2(渗透相同数位对齐的思想)图示

  ⑶归纳算法。引导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分组讨论25+2的计算方法。

  ⑷反馈练习:

  5+3=92+6=35+3=87+1=

  并说一说口算步骤。

  ⑸想一想:

  2+34=

  ⑹反馈练习:

  65+2= 6+69=2+65= 69+6=

  2、教学例1。

  ⑴出示算式:

  25+20=

  启发学生动手摆一摆,互相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计算?

  ⑵图示:

  ⑶引导学生总结算法: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5+20=45。

  ⑷如果把25和20交换位置,你会做吗?板书20+25=

  引导学生归纳:还是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0+25=45

  ⑸反馈练习: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3、引导学生对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数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即“相同位数的数才能相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例题总结。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8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2. 感受进位加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进位加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口算。

  20+40 32+10 40+48 42+7

  5+23 4+64 56+30 8+51

  2、只列式不计算

  (1)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

  (2)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

  二、新知学习

  1、谈话引入,示联欢会场景图。

  2、看图了解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3、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式。

  4、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组合作摆小棒。

  5、分组介绍计算方法,集体评价。

  6、做一做,同桌任选一道合作摆小棒,说一说计算方法。

  7、指名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小结】师生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计算方法: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的得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巩固练习

  1、 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的第5题,(学生同桌说一说发现)。

  2、 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的第6题,集体订正。

  3、小医生,把错的改正过来,说一说错在哪里。

  54+7=51 36+7=42 7+24=94

  4、游戏:小小邮递员,练习十一的第9题。

  四、拓展练习

  1、游戏夺红旗。

  (1) 连续加7

  28→□ →□→□→□→□

  (2)连续加8

  14→□ →□→□→□→□

  2、数学乐园。

  从10、20、30、40、50、60、70、80中,写出和相等的一组算式。

  □+□=□+□

  □+□=□+□

  □+□=□+□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26+8 = 5+37 =

  想:先算( )加( )等于( ) 想:先算( )加( )等于( )

  再算( )加( )等于( )。 再算( )加( )等于( )。

  2、在正确得数的( )里打“√”。

  35+9=

  6+27=

  7+53=

  3.计算。

  40+30= 6+82= 76+6= 56+4=

  47+2= 69-40= 82-10= 30+4 =

  32+9= 57+7= 9+71= 80-30 =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口算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加两位数的不同。

  教学准备:数学小棒、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数,说数的组成。

  出示计数器,老师拨数,学生读数并说说数的组成。

  3223505

  2、计算,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0+540+3

  20+5040+30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加法(不进位),并板书课题

  二、新授部分

  1、出示主题图

  2、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3、课件这出问题

  (1)公共汽车和中巴车共有多少个座位?45+30=75(座)

  (2)公共汽车和小车共有多少个座位?45+3=48(座)

  (3)中巴车和小车共有多少个座位?30+3=33(座)

  4、教学45+3=48

  (1)请一位小朋友上台摆小棒,老师和其他学生看

  (2)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

  (3)共同回忆我们在计算45+3的时候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计算的过程。

  (4)即时练习3+45=48

  (5)21+346+2

  3+212+46

  说说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教学45+30

  (1)请学生动手摆小棒。请小朋友自己开动脑筋试试摆小棒时是怎么得出结果的。

  (2),说说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老师板书计算过程。

  (3)即时练习30+45=75

  (4)27+4010+58

  40+2758+10

  6、比较45+3与45+30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7、:45+3先算5+3而45+30是先算40+30

  计算时要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也就是说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61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说哪里算错了。

  2、钓鱼比赛

  42+205+2457+235+2341+32

  四、巩固提升练习

  1、帮小狗找到答案和它一样的小动物去它家做客,参加小狗的生日会。

  7646+320+5665+1

  5+214+72

  2、给小猫排队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

  40+1217+7224+32

  40+304+72

  五、全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希望小朋友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10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发展其问题意识。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小松鼠和小白兔要坐车去农村的果园,它们来到公交公司,看到公交公司有三种车(课件呈现大客车、中巴车和小轿车)。

  认真观察一下,这三种车各有多少个座位?

  2.提出问题

  根据观察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依次呈现:

  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

  大客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座?

  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

  大客车、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

  这些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评析: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从中收集数学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提出数学问题,发展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了他们的问题意识,同时也激起了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

  1.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

  让学生独立解决,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大客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座?

  让学生试着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班内交流自己是如何计算45+30的。

  教师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逐一板书:

  (1)用小棒摆;

  (2)用算珠拨;

  (3)把45分成40和5,40+30=70 70+5=75

  比较讨论:这几种算法都是把哪部分先合起来。

  共同概括算法:40+30=70 70+5=75

  (评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了班内算法的多样化,再通过对算法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把哪部分先合起来?从而提取出几种算法的核心成分,共同概括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一般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建构。)

  3.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

  让学生试着独立解决,小组内交流算法。

  班内交流,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用小棒摆;

  (2)用算珠拨;

  (3)5+3=8 40+8=48

  组织讨论:这几种算法都是先把哪部分先合起来?

  班内交流后共同概括:5+3=8 40+8=48

  4.组织比较

  计算45+30和45+3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大客车、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

  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

  (评析:通过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意识到探索算法的必要性,增强其探索的主动意识。然后结合具体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观察比较等,逐步引导,帮助学生共同概括一般思路,最后通过对45+30和45+3的算法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了算法的有效建构。)

  三、练习巩固 拓展延伸

  1.坐客车

  小松鼠决定坐大客车,小白兔决定坐中巴车一起去果园,可司机叔叔说了只有算对车门上的算式才能上车,你能把他们送上车吗?

  课件呈现两辆车及车门上的两组算式

  26+20 50+34

  26+2 5+34

  友情提示:先用算珠拨一拨,再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才把两个小动物送上车。

  2.猜站台

  两个小动物的车停靠在两个公交站台,这两个站台是几号站台呢?答案就在站台上的算式里,你能算出来吗?

  站台一 站台二

  35+60 54+4

  60+35 4+54

  比较每个站台中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3.摘桃子

  到了果园,两个小动物来到一棵桃树下,(课件出现桃树及一些有着算式的桃子),那些写着算式的桃子都已经熟了,两个小动物想和大家比一比看谁摘的桃子多,你们敢吗?

  让学生计算桃子上的算式:

  59+20 43+6 6+31 70+18

  34+50 28+30 3+62 40+47

  学生计算好后,相互交流,互相评价。

  提出问题:你从树上摘下多少个桃子?还有多少个没摘?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评析:练习设计生动有趣,充分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投入到应用情境,而且练习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提出问题,找站台 中让学生通过计算看看发现什么,摘桃子后让学生思考提出什么问题等,不仅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提升了学生的计算热情,促进了他们计算策略的形成,提高了他们的计算素养和能力。)

  总评:

  本节课结合儿童的生活经历和知识体验,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开发,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本节课以小动物上果园为故事情节,串联起整个学习过程,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激发了他们参与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2.开放空间,注重问题意识的养成

  本节课注重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注重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让学生结合具体计算中进行探讨交流,让学生亲历了数学化的过程,促进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索交流,促进算法的自主建构

  首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计算的必要性,激起他们主动探求算法的欲望。其次是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尝试计算、充分交流等,从而形成了班内算法多样的局面,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算法进行抽象概括,提取出一般思路,帮助学生建构算法。再次是组织45+30和45+3的算法比较,求同求异充分交流,这样逐步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感悟,不断提升其计算策略,发展了他们的计算素养,实现了算法有意义的自主建构。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52页和练习十二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并能准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自制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小棒;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作好铺垫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数学课,我把小白兔请到我们课堂上,它有几句话要和同学们讲,请同学们注意听.

  2.(电脑演示)小白兔讲话:小棒,是我们数学课堂上的好朋友.小朋友,你能根据要求迅速拿出相应数目的小棒吗?(要求学生操作.)

  (1)34,请拿出34根小棒,先拿3捆,再拿几根?学生摆完后出示填空:34=30+( ).

  (2)57,先拿7根,再拿多少?学生摆完后出示:57=7+( ).

  (3)小白兔:下面这两道题你们会做吗?请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3+40= 20+70+6=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出示例1:34+2=

  (1)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

  ①同桌两人一边商量一边摆,并说说先摆多少根小棒,接下来再摆多少根.最后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②学生讨论后回答(电脑演示摆小棒的过程).

  (2)如果不摆小棒,怎样想34+2得多少呢?

  ①课件演示计算的过程,让学生边看边口述计算方法,用自己的语言与同桌讲讲“悄悄话”.

  ②学生口述计算方法.(把34分成30和4,先算4+2=6,再算30+6=36).

  ③师小结:计算34+2,应先算4+2,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边讲边用红粉笔把4和2连起来,注明得6;再算30加6得36.

  (3)想一想,练一练.

  2+34=_____ 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练习:

  43 + 6 = □ 3 + 55 = □

  / \ │ / \

  40 □─┘□ □ □

  2.教学34+20.

  (1)让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

  ①想一想:这回摆小棒的方法跟刚才一样吗?

  ②指名学生上台摆一摆,说一说,为什么不加2根呢?(因为要加2个十,而不是2个一.)

  (2)不摆小棒,你会算吗?

  ①请同学们打开书第51页,完成34+20=,并给同桌讲讲“悄悄话”,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指名说说这道题的计算方法.

  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式子下面用线段把34分成30和4,先算30+20,也就是整捆和整捆相加,得5个十,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数4,得54,教师强调先把整捆和整捆相加,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3)想一想,练一练.

  20+34=,想一想应该怎样算?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54 + 40 = □ 70 + 27 = □

  / \ / \

  40 □ □ □

  3.分析比较,揭示课题.

  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34+2和34+20,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相同点:第一个加数都是34,不同点:一个是加2,一个是加20.)谁来给今天学的内容起个题目,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比较34+2和34+20,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请同桌讨论一下.(加2,从个位加;加20,从十位加).教师指出:计算时要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也就是相同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小白兔:看到刚才小朋友们学得那么认真,我真高兴,下面我们放松一下,一起来玩一个打靶游戏,(电脑演示)你们看,每个气球上都有一道题,如果你能做对的话,就会得到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加油吧!

  2.完成教科书第52页“做一做”第1、2题,做后集体订正.

  3.完成第52页“做一做”第3题.

  (1)审题,图中画的是什么?左边多少?右边多少?

  (2)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3)算出得数,说说第(1)小题是怎样算的.

  4.改错.

  小白兔:小朋友们,下面我带你们去动物医院去看一看,动物医院里住着小猪,小狗和小猴,他们每个做的题都出了问题,要请小朋友们当医生给他们看看病,看谁治得好!

  43+3=72

  50+32=37

  71+20=90

  5.夺红旗游戏.

  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限时3分钟),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做后集体订正,奖励前5名一人一面小红旗.

  四、课堂小结

  小白兔: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这节课有许多知识是通过同学们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学会的,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学好数学.

  五、发展性训练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你能自己编一道两位数加整十数题吗?(28+30=)谁能很快说出得数,谁还能编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23+6、44+5)当出现55+6时,问:你能很快说出得多少吗?小结:当个位相加不满10时,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不进位加.(板书:不进位),当个位相加满10时,就是下节课所要学的进位加.你们回去后可以想想55+6怎么算?

  教学设计说明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是学生在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一、沟通情感,激发动力

  创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沟通师生情感的一种手段,是学生情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上课,教师通过亲切的语言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小白兔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拉近学生与老师的情感距离,起到“亲其师,信其道”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本节课学习的积极性.整堂课小白兔都伴随着同学们,采取激趣的方法,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进入到乐学的状态.

  二、巩固运用,承前启后

  巩固有助于由知识转化为能力,而运用则是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检验和深化.通过巩固、运用,力求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融汇贯通.在这一阶段,依据大纲,凭借教材,针对学生实际,设计了多样化训练:安排了“打靶”游戏,改错和“夺红旗”游戏,以巩固“双基”,训练思维的灵活性,达到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标要求.在课的最后,根据教材前后之间的联系,设计了学生自编题练习,在编题中学生自己发现个位相加满十的情况,兴趣很高,顺水推舟布置学生自己试着做的家庭作业,激发学生探究新的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12

  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第61页例1情景图)、小棒若干。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20 40+2

  50+30 50+3

  突出加几十与加几的区别,激活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促进学习迁移。

  2.比较以上两组式题的不同点。

  二、新授

  1.课件演示第61页例1情景图。显示一包数学书35本,一包语文书30本,三位小朋友每人拿一本数学书,另有8本语文书。(画外音:老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弄清图意,说说可以提出哪些加法问题。如:

  a.数学书有多少本?

  b.语文书有多少本?

  c.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

  d.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a.学生独立从画面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每组分别列出一个问题的算式。

  35+3

  30+8

  35+30

  8+3

  b.哪几个算式的计算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有些问题可能与本课无关。为了节省时间,让每组各列出一个问题的算式,然后集体识别其中已学过的计算,口算出得数。从而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需探究的两道式题上来。

  c.35+3、35+30得多少?先独立思考,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d.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计算方法。

  请各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发言,屏幕上出现各种计算方法。

  计算35+3

  利用小棒帮助解答。

  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究:需要借助直观的,可以摆小棒;无须借助直观的,就在头脑里思考。其实质是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

  先摆5根小棒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根、36根、37根、38根。

  不利用小棒直接计算。

  先算5+3=8,再算30+8=38。

  用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计算35+30

  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算法有较充分的估计。

  利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摆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0: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30+30=60,再计算60+5=65。

  (课件演示配有摆小棒的动作和口述计算方法的声音)

  e.小组讨论:以上两题的不同计算方法哪一种比较方便?

  f.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板书计算过程。如:

  35+3=□ 35+30=□

  └───┘ └───┘

  □ □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4.尝试练习。

  40+17= 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

  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是可取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评价意识。

  5.完成课本第61页“做一做”。

  a.引导学生按上下两题一组独立进行计算。

  b.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一第1、2题。

  a.学生独立完成。

  b.挑选若干题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2.练习十一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计算方法。

  3.练习十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四、小结

  1.小朋友,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2.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习你成功了吗?

  教学设计说明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先设计了两组口算题,通过让学生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的认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的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首先,放手让学生提出有关加法的问题。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有些为已学知识,需要教师酌情引导,以免偏离主题。

  在探讨算法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实际上课时,学生确实也提到很多算法。但是当我要求学生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好时,大多数学生认定课本上出现的方法好。当然无论怎样算,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练习部分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变换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习的迁移。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13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与同伴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合作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复习

  1、口算

  20+4032+1040+4842+475+23

  4+6451+834+534+5083+1

  (1)课件出示,学生口答

  (2)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二、新知引探

  1、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的真棒。瞧!有个班级举行联欢会,我们也去看一看。他们现在好象在讨论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信息)

  2、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怎么解决够不够的问题?

  算式怎么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4+9=

  3、尝试计算

  师:怎么算呢?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可以请小棒帮忙。

  4、交流算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过程)

  24+9=3324+9=331+9=1024+10=34

  631323+10=3334-1=33

  30

  5、比较算法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不错。你喜欢哪种方法?

  把你喜欢的那种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6、巩固算法

  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45+67+6374+9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7+69+56+4

  27+639+56+54

  (1)独立练习

  (2)反馈

  (3)你有什么发现?

  2、对比练习

  23+467+252+6

  23+767+852+9

  (1)口算得数

  (2)比较异同

  (3)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改错练习

  25+8=23()

  47+5=97()

  36+7=43()

  4、发展练习

  35+()=4()

  四、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14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二)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口算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口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道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30+2 8+10 50+7 4+20

  20+30 60+20 80+10 50+40

  2.口答:

  (1)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37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多少?

  (4)1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多少?

  3.30+40+6= 4+3+50=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教师再次出示算式:30+2,让学生说怎样计算?又是怎样想的?

  师: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是我们学过的知识.现在老师把这道题改变一下.

  板书:34+2.

  师:观察算式,这道题是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启发学生回答.

  师:两位数加一位数,你们会计算吗?知道计算方法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

  2.教学:34+2=____.

  (1)动手操作,理解口算方法.

  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34根,右边摆2根.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计算?4人一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可能结合实物这样回答:

  先把单根的小棒(4根和2根)合并起来,然后再和整捆的小棒(3捆)合在一起,一共是36根小棒.

  也可能结合算式这样回答:

  先把个位上的4加2得6,再加30得36;

  十位上的30不变,个位上4加2得6,30加6得36.

  (2)观察算式,掌握口算方法.

  师:为什么要先算个位上的4加2呢?(因为个位上的4表示4个一,2表示2个一,4个一和2个一相加得6个一,是6)

  师: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边讲边用红色粉笔把4和2连起来,注明得6)再算30加6得36.

  板书:

  接着,可让几个学生说一说口算步骤.(把34分成30和4,先算个位上的4加2得6,再用6加30得36)

  (3)变式练习.

  试算:2+34=____(板书:2+34)

  师:先算几加几?再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学生口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已经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现在老师再把34+2这道题改变一下.

  板书:34+20=____

  师:观察算式,这道题是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启发学生回答.

  师:下面我们接着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

  板书:两位数加整十数.

  3.教学:34+20=____.

  (1)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3捆零4根,右边摆2捆.边摆边口述计算过程.

  (2)结合摆的过程,概括出口算的方法.

  师:34+20应该怎样相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式子下面用线段先把34分成30和4,先算30加20,也就是整捆和整捆相加,得5个十,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4,得54)

  板书:

  师:计算时要先把整捆和整捆相加,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然后再加个位上的数.

  (3)变式练习

  试算:20+34=____(板书:20+34)

  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应该怎样算,然后老师再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学生口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对34+2和34+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讨论:34+2和34+20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

  5.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师:怎样计算这些题呢?计算时要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这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三)巩固反馈

  1.先说口算过程再计算.

  43+5= 43+50=

  2.口算:(一组一组地出示口算卡片)

  5+3 2+6 4+5 3+2

  35+3 92+6 4+25 3+72

  25+3 2+65 3+46 44+4

  25+30 20+65 30+46 44+40

  3.接力比赛.

  每行发一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有6道题,从最后一位学生做起,每人做一道题(人数不够的由第一位学生完成),做完后往前传,由第一位学生交给老师,最先做完而且做对的一行为优胜,老师奖给每人一朵小花.

  以一张卡片为例,题目为:

  36+20 5+43 17+40

  50+24 8+31 33+6

  4.在教科书上做p。49做一做的第1,2,3题.老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理解相同数位的数相加比较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集体讨论、试算等方法,给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情境,使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法设计上还注意了知识的迁移,由30+2→34+2→34+20的变化,将整十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有机的联系起来,减小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坡度.另外,适时地进行变式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并为学习加法交换律做了早期孕伏.

  在练习的设计中出现44+4和44+40一组式题,再次强化了相同数位的数相加.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46~47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1.复习(出示卡片)①数的组成;②一位数加一位数;③整十数加整十数。

  2.(同学们学得这么开心,汽车兄弟也想跟我们一起学。)多媒体演示: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客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有3个座位。

  提问:观察这场景,你能提出哪些求和的问题,各怎样列式?

  45+3045+330+3

  再问:这三道式中,哪道能算出得数,得多少?学生回答后擦去30+3。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45+30(两位加整十数)。

  (1)自我探索算法。

  提问: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计算这道题?(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算法。

  (3)整理算法。(板书)

  45 + 30 = 75

  40 5

  70

  (4)解答问题。

  现在有一辆有35座的客车和一辆20座的客车。(你可以提出一个求和的问题吗?)口答。

  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然后小组讨论:哪种方法算得快,简便一些?

  2、学习45+3(两位数加一位数)。

  (1)独立思考。

  提问:根据这种算法,你能很快地想出45+3该怎样算吗?

  (2)交流算法。(板书)

  45 + 3 = 48

  40 5

  8

  3、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突出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深化,应用算法。

  1、想想做做第1题。

  (小组讨论,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再交流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再开火车。)

  3、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说出图意。

  各自列出算式解答。

  四、课堂作业。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学得真不错,很多同学非常积极开动脑筋,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现在你想出两道题来考考大家吗?

  教学后记:学生学得真不错.学习气氛活跃.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48页的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算一算:

  25+50= 24+5=

  2.口算:

  34+40= 21+6= 8+81=

  75+2=60+15=70+23=

  二.练习.

  1.想想做做4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5

  先计算,再交流结果,最后比较谁跳得快?

  3、想想做做第6题。

  给充足的时间学生去做,并教育学生检查的习惯.做的全对的给予表扬.

  4.完成第7题.

  给充足的时间学生去做,并复习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

  (先指名说,集体订正。)

  5、完成第8题。

  师读题,生解答。

  三.布置作业:

  四.教学后记:

  让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第三课:时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50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用加法实际问题的本领,养成口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口算;

  60+23=54+40= 4+54= 41+50=

  2+75= 60+35= 3+62= 4+73=

  2.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两位数加十数或一位数,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授.

  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看着图说说这道已知求什么?(要求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小猴摘桃已经采了23个桃,还剩5个桃,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2.怎样求出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组织学生依*观图讨论,帮助理解。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

  3.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生答师板书:23+5=28)

  4.老师说明:从现在起,列式计还要口答问题。例题这样口答,口答:树上原有28个桃. 学生自己口答一遍,再集体口答遍.

  5.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讨论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生答师板书:(5+23=28)

  谁来口答一下。

  这两种方法一样吗?为什么会一样的?

  6.小结:这道题已知小猴采了23个和树还剩下5个桃,求树原来有多少个桃就是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算式列成23+5=28,也可以列成5+23=28,计算后口答问题.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指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互相说说

  怎样求出一共有多少块拼板?,再指名说.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第2题图,提问:车上有多少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求什么?

  (并提名完整地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提醒学生在计算完后别忘了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求一共有多少人乘车?指明说说算法?为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同桌同学互相说说题意

  (2)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解题过程,要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强调口答。

  5.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学生填一填。

  (2)集体交流时提问:公鸡比母鸡多3只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后记:能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根据一年级的学生的认知特点来打开学生的思维.

  第四课时:练习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页的练习七1~4.

  教学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位数两位加整数十或一位数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

  1.练习七1

  学生独立口算第1题,在学生口算后,选择几组对比。

  如:34+3 2+2520+25

  34+302+5220+52 先说一说上、下两组题有什么不同,分别怎样计算?

  2.练习七2

  先出示第一组的两道题,让学生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然后分别计算这六道题。计算时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做完后要求他们检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集体订正,做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3.练习*。不计算,比大小。.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不要采用计算的方法比大小。

  (2)集体交流比较的方法,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比较方法。对思维开拓想出多种思考方法的学生给予表扬。

  4.练习七4。

  (1)出示第5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并指名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同学先互相说一说怎样求出原来有多少本

  《数学故事》?再指名说怎样求?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三、作业布置。

  四.教学后记: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做,学生的交流水*有所提高.

  第五课时: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的例题想想做做.1~3

  教学目标:

  学会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45里有几个和几个一?

  8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口算:

  7040 32206040 4530+5

  60+363+2627+4053+40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二.新授.

  1.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

  1)出示例题图,提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大巴有45个座位,已经坐了30人,车上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

  要求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怎样列式?(板书:4530=)

  2)4530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借助学动手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拨摆的情况,及时辅导.

  集体交流摆小棒和拨算珠的过程并集体摆一摆,拨后,你们还有别的算法吗?

  3)老师小结:根据同学的摆法,在计算4530时,可以从4个十里减去3个的一个十,再把1个十和5个一合成15.

  板书:4530 =15

  405

  10

  4)结合老师的板说一说4530怎样算?(同桌互说)

  2.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

  (1)出示图提是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一辆大巴共有45个座位,车上还有3个座位空着,车共坐多少人?)

  求车上共坐了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453)

  (2)453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学生独立思考,独自计算,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算法。

  集体交流453的计算方法,对想出多种算法的给予表扬。

  (3)老师小结:计算453时,我们可以先从5个一中减去3个一得2个一,再把4个十和2个一合成42。

  (4)请学生结合老师的板书说一说453怎样计算?(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说o)

  3.比较4530和453计算的异同。

  想一想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

  (它们都是先把45分成40和5,4530先算4030=10,再算10+5=15,

  而453先算53=2,再算40+2=42。)

  老师小结:两位数减整十或一位数,都是先把两位分成几十和几,然后再算几十减几十或几减几。

  三、教学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l。-

  要求学生先用算珠拨一拨,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拨?再说出结果.

  2. .完成想想做做2.

  独立口算,集体交流说说计算过程,比一比每组的计算有什么不同?

  3、完成想想做做3

  图中告诉我们了那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让学生列式计算。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后记:学生能够动手操作,感兴趣.

  第六课时: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推荐访问:进位 加法 位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3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1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人教版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