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12篇)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12篇)

时间:2023-01-08 19:1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12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作者:马珩皓来源:《青年生活》2020年第10期  摘要: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社会治理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12篇),供大家参考。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12篇)

篇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作者:马珩皓来源:《青年生活》2020年第10期

  摘要: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社会治理层面的创新已成为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就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从缓解社会矛盾、创新管理内容两个层面予以了分析,并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在思想认知、专业人才、服务模式等方面面临的困难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就我国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提出了谋划好顶层设计、建设好基层队伍等策略,将为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系统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困难;挑战

  社会心理服务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手段,来调和和解决社会层面的心理问题。这一体系的建设着眼于培养人民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的社会心态,进而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1]。十九大明确指出要逐步跟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在这一号召下,基层政府开始了对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立的有益尝试,逐步完善了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并形成了一整套矛盾预防和化解机制。而在这一探索中,也暴露出来价值认知、实践方略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深刻总结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并超前谋划应对策略,成为推动这一体系建设的重要课题,具有鲜明的实践意义。

  1.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1有利于社会矛盾逐步缓解

  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在制度和结构上也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很多居民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在心理层面的无所适从等问题。社会阶层的分化、贫富差距的拉大、发展机会的锐减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群体性的焦虑处在急速积聚的一个状态。同时,消极的价值认知下,物欲、享受、浮躁等不良社会心理也开始社会中流窜。这些问题若未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极易诱发过激行为,而给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危害。因此,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的提出正当其时。其职能作用下将能够有力地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2]。

  1.2有益于创新社会服务内容

  经济社会的发展已逐步进入了“三期叠加”的一个特殊时期,艰难阶段、改革步入深水期及社会矛盾不断涌现期。基层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工作局面。创新社会服务内容,以“软治理”和精细化为路径延展服务空间,拓展服务手段,成其为应对发展中问题重要路径。社会

  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提出,有助于基层部门以更为科学、人性的服务方式开展社会治理工作,从而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这一社会服务内容上的创新也将逐步实现在面对全体居民的无差别心理健康方面等方面的突破。这将有益于全面满足国民心理服务需求。

  2.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所存在的困难与挑战

  2.1思想认知偏差

  当前,在社会心理心理服务的建设中,虽已将这一服务体系的探索纳入到社会治理体系的架构之中,并展开了多个维度的实践,但受到思想认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这一探索的进程相对缓慢。同时,多地基层政府在建设当中,对这这一体系建设的认知仍停留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层面,未能充分的厘清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不同,穿新衣走老路。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落实过程中存在“政策弹性”和拖延懈怠的“懒政”行为[3]。

  2.2专业人才短缺

  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人才的专业性要求相对较高。干部培养和任命当中的一专多能性人才模式在这一体系建设探索中受到了冲击。当前,在基层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实践中,多数心理服务体系的工作人员由经验基层岗位人员经简单的心理培训之后来兼任,而非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这就造成在社会心理服务中,因缺乏扎实的基本功和实际心理辅导经验,致使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平台的长期空置或心理干预的实效不佳等问题频出。

  2.3服务模式滞后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及服务载体的先期探索中,存有一定的優化空间。在服务对象的定位中覆盖面相对不足,仍只是将对象锁定于留守儿童、刑满释放人员等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而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不足。在服务内容上基本沿用了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当中的“心理医疗”的方法,多从维护健康心理、心理问题辅导等方面出发而忽视了对多数国民社会焦虑等宏观心理层面的干预。在服务载体方面又多是以平台建设为先导,而在这一过程中,忽视了功能的开发[4]。

  3.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解决的路径

  3.1谋划好顶层设计

  基层政府应从思想认识、组织结构和制度建设等层面进行对位的建设,做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地区分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在本质上的不同,服务内涵向纾解国民在社会变迁中出现的群体性、负面性的社会心理问题,培育居民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增强国民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上逐步迁

  移。同时,应明确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建设的组织领导责任,确保建设主体的丰富性和建设实践的条理性。

  3.2建设好基层队伍

  人才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构建者和实施者,也是社会心理服务的灵魂。社会心理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将成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提升过程中,应通过合理的岗位建设,弥补这一人才的短板。基层的社会心理服务人员也应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展开社会心理服务的技能获得和资质提升,以更饱满的工作姿态,更优异的岗位能力服务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一线。

  3.3构建好服务体系

  在社会心理服务建设的过程中,单靠政府的力量是难以满足服务要求的,需要社会机构、专业组织的积极融入,来共同构建区域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进而实现全面的服务网络覆盖下,服务效力的逐步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基层政府部门在深化自身职能并展开对内建设的同时,应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对这一薄弱环节的补强中的热情,遴选并孵化具有潜力和竞争力的专职从事与社会心理服务相关的各类组织,进而提升心理服务市场供给力,确保社会心理服务的整体效能。

  参考文献:

  [1]伍麟,刘天元.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与现实困境——基于河南W县的经验分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9,(6):86-93.

  [2]杨莲清.新时代特区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路径探究[J].社会科学前沿,2019,8(02):242-248..

篇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关于目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

  决路径

  作者:孙月婷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17期

  摘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开启了新篇章,发展全民的心理潜能,促进群众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尽管心理服务体系在发展新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完善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1)体系不完善、政策不健全。(2)普及力度小,民众意识弱。(3)服务不全面、专业人才少。为了更好地面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在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对此提出以下解决路径:(1)普及心理服务和心理健康的知识。(2)大力投入研究经费。(3)充实心理健康专业人才队伍。(4)合理利用科学技术在心理服务体系中的运用。

  关键词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体系建设

  1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人们的需求不仅仅在物质层面要有所满足,精神上的要求也希望能够得到重视。而在这样一个高压力和高强度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需求并不会如愿以偿,由此就会产生相应的一系列心理问题。近些年来,关注心理健康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我国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也在不断地成长。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认识人心理发展的规律,科学合理地改善不良行为问题,对培养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有良好的作用,稳定的社会心态有助于国家的安宁,使大众能够为国家发展提供坚实的社会支持,增强社会凝聚力,反之,负面的社会心态会增加社会人心的動荡不安,对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起到了阻碍的作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加强为我国建设新时代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既是一个新挑战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发展内容。

  2提高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体系不完善、政策不健全

  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引起关注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我国心理服务体系发展缓慢,并且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关于心理发展服务体系的制度建设也很模糊,另一方面是我国大众的心理需要与现有的心理服务水平不相符,不能构建人民心中的美好向往和对新生活的期望。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体系的不完善,一些地方政府不能把心理服务与社会其他工作友好的结合,甚至不开展任何有关心理服务的工作,忽略人民对心理服务的需要,在体系和制度完善中采取不予理会的态度。然而社会各界对心理服务建设的支持度也是远远不够的,就目前的现实状况而言,我国现在的社会环境并不足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以孕育心理服务体系的制度创新。即使是在一些发展较好的城市中,众多心理服务机构的性质都是牟利的,心理咨询费用通常过高,而心理服务的质量或效果低下。基于上述多种原因,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在前进的道路上是十分任重而道远的。

  2.2普及力度小,民众意识弱

  其实心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但由于我国群众含蓄收敛的内向性格使得大众总是对这种问题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国人对心理健康问题总是存在着一些误解,总是把心理问题与“精神病”相提并论。许多医院里设置了心理咨询门诊,因此很多人会从中不难得出“想要治疗心理问题的人都会去医院,而去医院的都是病人,所以有心理问题的人就是病人的”这样的结论。这种歧视现象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消除的,所以对于提高民众的心理健康意识是一件十分身体力行的事情。为此我们不仅要完善心理服务体系的政策来增加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还要教导人们如何利用相关心理学知识来改善自身的心理问题,以此来逐渐增强大众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熟悉程度。

  2.3服务不全面、专业人才少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按照每3000个学生配备一个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我国大约需要120万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个数字对我国来说,是一个足够庞大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总数是远远不够的。在西方发达国家,他们会按照每1000至1500的学生配备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我国的比例是发达国家的两倍,但是专业教师的总数却低于发达国家的总数。尽管每年的心理健康专业人才人数在逐年增长,但还是无法满足于现阶段国人的总体心理需要。除此之外,心理服务体系的投入力度和服务费用也是严重的不足和匮乏,尽管在一些发展较好的城市心理服务得到了加强,但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国农村和西部地区,心理服务发展十分缓慢,经费的投入并不能保证国家落后地区的心理服务体系也能得到和城市一样的发展水平。

  3完善心理服务体系的途径

  3.1普及心理服务和心理健康知识

  政府部门要格外重视社会心理服务知识的宣传,扩大宣传范围,加强宣传力度,普及临床心理学、心理健康维护、心理卫生等相关心理学常识,在宣传过程中能逐步提高国人对心理服务的认识和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接受。宣传部门能够通过制作通俗易懂,内容风富多彩的宣传片来加强人们对为什么要重视心理服务的理解。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可以通过邀请高校心理学教授来开展公益性的讲座,面向更多的人名群众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也可以再社区内举办心理服务知识竞赛,提高人们对心理知识的兴趣,在知识竞赛中得分较高者给与他们获奖证书,鼓励群众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加深人民对心理服务的认识。心理服务志愿者们可以通过建立公众号,大众能从各种途径获得心理服务的知识,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能够将心理问题与精神问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题区别开来,对于那些有心理问题的人群给与必要的关怀和鼓励,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接受心理服务的方式。

  3.2大力投入研究经费

  任何一个项目的发展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心理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是一样的。首先,政府的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教育部门要完善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培养体系,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够使心理服务体系保持生机。其次,促进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与各大知名商业的合作,通过赞助的方式使得心理服务不仅能够在企业中得以发展,社会知名度也会随之提高。最后一点,要切实追踪研究经费的去向,防止公款私用,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把研究经费至于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如果出现了贪污腐败的现象,公安部门要秉公处理。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篇三: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关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总结精选范文3篇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总结篇1根据上级要求,xx自启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来,镇党委高度重视,强化措施,明确任务,全力推进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全镇人民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大局稳定。现就我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我镇把做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工作议程,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工作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坚持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相关软硬件建设。成立社会心理服务综合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分管政法、卫计的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卫计、综治、派出所、司法所、妇联、残联、卫生院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下一阶段工作要求。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一是不断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心理健康知晓率和部门的实操能力。二是明确职责任务,强化目标管理,建立村、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工作互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互相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氛围,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落实措施,积极推进。一是强化基层建设,镇设立社会心理服务

  站,完善办公室、档案室等各项配套;村级成立社会心理服务管理小组,同时......等5个村建立基层社会工作室。二是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管控,成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对辖区内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管理,做到一人一档一册。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严格落实每月一随访制度,督促患者落实服药;对一般精神障碍患者落实每季度一随访制度。现全镇在册的206个精神障碍患者都得到有效管控。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进一步完善村级基层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争取在本年度内完成社会工作室建设任务;二是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在学校开设心理辅导室;三是强化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调解家庭矛盾;四是完善村心理服务能力,利用网格员、精防人员、义工组织等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关爱帮扶及救治救助,严防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发生。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镇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先进镇相比还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镇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全面推进试点工作,促进本辖区平安、和谐、稳定发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总结篇2为切实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新城街道坚持预防为主、突出重点、问题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多举措积极开展工作,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扎实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健康和谐、

  安定团结的美好环境。一、强化领导形成合力。新城街道大力整合现有人力物力资源,

  街道综治中心、信访办、妇联、团委、社区服务中心等多部门的精干力量,由分管领导牵头成立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小组,统筹协调街道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阵地建设,搭建心理服务平台。建立街道、村二级社会心理服务平台。街道社会心理服务站,设在街道综治中心内;村社会心理辅导室,设在村综治中心或其相关场所内。咨询室环境温馨,制度健全。同时,充分利用老年活动中心、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家长学校、图书室等社区阵地,由辖区内太原市六十六中两位专业二级心理咨询师为空巢老年人,未成年人提供文体活动、心理辅导情绪纾解等服务。

  三、健全机制,把握工作节点。建立特殊人群信息预警和干预机制。在健全部门协同机制、完善健康促进等机制的基础上,着重建立特殊人群信息预警和干预机制。街道、村加强对辖区内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及性格偏执等五类特殊人群,特别是涉恐、涉稳、重大刑事犯罪前科、涉毒、社区矫正、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重点上访、其他人员等八类特殊对象,建立信息报告收集、预警、干预制度,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

  今后,街道将持续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从组织、宣传、队伍建设、网格管理等工作方面入手,按照责任分工,逐条逐项抓好落实,夯实社会稳定根基,不断推动全街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向更

  高水平发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总结篇3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

  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一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手段。

  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意义虽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论断,但是学术界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结构尚缺乏一致的认识。理论上的模糊必然导致实践中的偏差。在实践中,政法部门、综治中心和基层社区一直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等同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或心理咨询。因此,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首先必须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揭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理论蕴含和基本结构。作为社会治理格局的四大体系之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具有自身的特殊内涵和社会机制。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看,社会是由微观的、具体的个体和宏观的群体构成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应该既包括微观层面的个体社会心理服务,又包括宏观层面的群体社会心理服务。无论是个体社会心理服务,还是群体社会心理服务,其目标都是解决社

  会心理问题。而社会心理问题的解决必须具备社会心理的监测、引导、化解和危机应急四种常备子系统。社会心理监测系统是指利用心理测验与现代信息技术对个体与群体内在心理活动进行测量与评价,它包括个体心理测验与群体心态监测;社会心理引导系统是指利用社会心理专业技术对个体与群体心理倾向进行符合社会积极价值观念方向的教育和引导,它包括个体心理教育和群体心态引导;社会心理化解系统亦可称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系统,是指通过心理健康服务对个体异常心理与群体偏差心理进行调适与矫正,它包括个体心理健康服务与群体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心理危机应急系统是指通过专门的社会心理应急组织对突发性个体心理危机与群体心理危机进行及时的应急干预,包括个体心理危机应急与群体心理危机应急。无论哪种子系统要正常运行,都必须以各种组织机构与社会力量为载体。因此,在社会心理学的视野中,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指特定组织机构与社会力量为解决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问题,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针对个体和群体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心理监测、引导、化解和危机应急等干预活动的一种社会治理机制。

篇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应然与实然:基于全国12个试点地区的评估

  Ought-to-beandTo-beofSocialPsychologicalServiceSystemConstruction:BasedontheEvaluationof12ExperimentalDistrictsinChina

  作者:池丽萍[1];辛自强[2]ChiLiping;XinZiqiang(SchoolofChildDevelopmentand

  Education,ChinaWomen’sUniversity,Beijing,100101;SchoolofSociologyandPsychology,Central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Beijing,100081)作者机构:[1]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北京100101;[2]中央财经大学

  社会与心理学院,北京100081出版物:心理科学年卷期:2019年第4期摘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旨在解决社

  会心态培育和心理建设问题。然而这一概念的“应然意涵”是否在全国各地的建设实践中得以贯彻,仍有待探讨。本研究收集了全国12个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实际工作情况的网络文本资料,按照组织架构、工作模式等6个一级指标以及其下的23个二级指标,对资料进行编码以描述各地建设的“实然状况”。文本分析结果显示:(1)各试点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定位“心理健康”倾向严重;(2)社会心理服务整体上仅偏重“风险防控”工作;(3)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治理关系错位。总之,全国各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然状况”与“应然意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页码:978-987页

  主题词:社会心理服务;社会治理;心理健康服务;文本分析

篇五: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工作建议

  心理健康是人民健康的重要组成,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今后社区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不过,当前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近日,我们对辖区四个社区在相关领域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总结如下。

  一、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社会对心理服务的重视程度不够我街道有四个社区,虽然在工作框架中有针对社区群众的心理健康服务内容,但是在工作实施过程中,几个社区都没有开展这项工作。据社区负责同志介绍:参考外地社区工作内容,我们当初也把心理健康服务写进了工作计划。不过,我们这里的群众对心理健康都没有认识,工作中也没有人提出过这方面的需求,上级也没有对这项工作的考核,所以,心理健康服务也就没有开展过。2、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心理健康服务属于专业性很强的技术,这方面的人才很少。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想开展这项工作只能靠第三方机构,不过,第三方机构在我县也非常少。社区人员:心理服务师我只是听说过,别说咱们社区了,咱们县医院也不一定有。二、工作建议

  1、建议下一步街道社区在招录工作人员时,增加针对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定向计划,或者引入心理健康第三方专业机构,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建议下一步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引起社会重视,同时对社区工作考核时,增加心理健康考核内容。

篇六: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浅谈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手段。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必须要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

  协调好多元主体间的互动响应关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层面、多个环节,因此其建设主体是多元的。《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名单及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中明确规定:“试点地区成立由党政负责同志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政法委、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行政、财政、信访、残联等部门参与,明确成员单位职责。”这说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主体是党政部门。在核心主体之外,还有不同的社会主体参与其中。核心主体内部有“条”与“块”之分,社会主体则有公益性组织与互益性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等等。多元主体参与,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的共建特征。主体之间如何协调?核心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政府职能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各负其责,积极协作,履责到位;党政部门在处理与其他社会主体的关系时,要强化协商意识,淡化命令色彩;在处理不同主体之间的分歧与矛盾时,则要突出集体意识、合作意识与法律意识。惟其如此,方能联动各方,协调多元主体的行动一致性,提升主体之间互动响应的快捷有效性。

  处理好服务资源对不同人群的科学分配关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实施服务全覆盖,各类个体、各种群体要分享其不同服务。但在服务资源分配中,不宜采取平均原则,这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必须要考虑的。从心理健康与否的角度,社会大众可分为两类:一是心理健康指标处于正常值的绝大多数人,可以称为普通人群。二是心理健康指标偏低、心理行为问题较为突出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和特殊群体,如失独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以及遭遇生存困境的其他类型人等,也包括服刑人员、刑释人员、戒毒人员等,可以统称为特殊人群。按照“二八定律”这一法则,在社会心理服务及其体系建设中,占比大的普通人群因其心理健康而耗费较少的社会心理服务资源;而占比小的特殊人群则要耗费更多资源。对普通人群,主要是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咨询、辅导等日常化、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服务,资源消耗的总量和力度都不大;而特殊人群很容易因心理等问题而造成社会危害,危及社会治理。对特殊人群,我们要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建立监测预警干预机制,做到严密筛查发现风险、及时预警防范风险、果断干预消除风险,以及帮助实施人格重塑与心理重建等。

  完善好专业服务与志愿服务的良性互补关系。社会心理服务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来确保服务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但目前这方面的人才缺口相当大,因此需要更多的兼职人员与志愿者参与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截至2017年底,我国专业精神科医师有3.34万人,心理治疗师只有约6000人,能提供专业服务的心理咨询师不到3万人。世卫组织建议,每千人拥有一个心理咨询师是健康社会的平衡点,就此而言,中国所缺心理咨询师超过130万人。因此,在建设社会心理服务

  体系需要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兼职人员与志愿人员参与其间。专业服务与志愿服务之间如何良性互补?志愿服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环节,在危机干预方面,兼职者和志愿者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在危机干预的第一现场,由于缺乏专业技能,不恰当的志愿服务可能给当事人带来“二次伤害”或“次生伤害”,从而给社会治理增加难度。因此,专业服务与志愿服务必须实现无缝对接,专业心理工作者要承担起责任,在提供社会心理服务的同时,加大对志愿者的培训指导力度,提高志愿者的专业意识与专业能力;志愿者也要加强学习,提升相关专业素质,使志愿服务拥有更多的专业技术含量和更优的心理服务质量。

  联接好“说”与“做”的正向赋能关系。搞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努力去“做”,但也要借力于“说”。“说”体现在三类事上:一要营造舆论氛围,为建设“施工”铺路。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这就需要让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方方面面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与迫切性,为此需要强化社会心理服务的宣传引导,营造友好互信、积极进取的社会氛围。二要把握正确导向,解决认识偏差。受传统观念影响,群众对心理问题一直存在观念上的盲区和误区,即相信生理疾病,却不认同心理疾病,从而选择性忽略自己或他人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同时,把心理疾病完全等同于狭义的精神病,对患者排斥、歧视、冷漠。为此,我们需要通过舆论引导纠正广大群众的认知偏差,重建正确认知。三要加强心理健康科普宣传,使广大群众从宣传中获取健康知识,致力打造自己更加健康的心理世界。只要我们“说”得准确、“说”得真实、“说”得到位,那么就能“做”得扎实、“做”得精彩、做到事半功倍。

篇七: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关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总结精选范文3篇

  为切实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新城街道坚持预防为主、突出重点、问题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多举措积极开展工作,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扎实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定团结的美好环境。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关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总结精选范文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总结篇1根据上级要求,xx自启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来,镇党委高度重视,强化措施,明确任务,全力推进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全镇人民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大局稳定。现就我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汇报如下:一、主要做法(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我镇把做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工作议程,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工作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坚持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相关软硬件建设。成立社会心理服务综合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分管政法、卫计的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卫计、综治、派出所、司法所、妇联、残联、卫生院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联席会

  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下一阶段工作要求。

  (二)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一是不断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心理健康知晓率和部门的实操能力。二是明确职责任务,强化目标管理,建立村(社区)、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工作互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互相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氛围,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落实措施,积极推进。一是强化基层建设,镇设立社会心理服务站,完善办公室(咨询室)、档案室等各项配套;村级成立社会心理服务管理小组,同时......等5个村(社区)建立基层社会工作室。二是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管控,成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对辖区内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管理,做到一人一档一册。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严格落实每月一随访制度,督促患者落实服药;对一般精神障碍患者落实每季度一随访制度。现全镇在册的206个精神障碍患者都得到有效管控。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进一步完善村级基层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争取在本年度内完成社会工作室建设任务;二是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在学校开设心理辅导室;三是强化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调解家庭矛盾;四是完善村(社区)心理服务能力,利用网格员、精防人员、义工组织等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关爱帮扶及救治救助,严防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发生。

  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镇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先进镇相比还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镇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全面推进试点工作,促进本辖区平安、和谐、稳定发展。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总结篇2为切实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新城街道坚持预防为主、突出重点、问题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多举措积极开展工作,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扎实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定团结的美好环境。一、强化领导形成合力。新城街道大力整合现有人力物力资源,街道综治中心、信访办、妇联、团委、社区服务中心等多部门的精干力量,由分管领导牵头成立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小组,统筹协调街道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开展。二、加强阵地建设,搭建心理服务平台。建立街道、村二级社会心理服务平台。街道社会心理服务站,设在街道综治中心内;村(社区)社会心理辅导室,设在村(社区)综治中心或其相关场所内。咨询室环境温馨,制度健全。同时,充分利用老年活动中心、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家长学校、图书室等社区阵地,由辖区内太原市六十六中两位专业二级心理咨询师为空巢老年人,未成年人提供文体活动、心理辅导情绪纾解等服务。三、健全机制,把握工作节点。建立特殊人群信息预警和干预

  机制。在健全部门协同机制、完善健康促进等机制的基础上,着重建立特殊人群信息预警和干预机制。街道、村(社区)加强对辖区内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及性格偏执等五类特殊人群,特别是涉恐、涉稳、重大刑事犯罪前科、涉毒、社区矫正、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重点上访、其他人员等八类特殊对象,建立信息报告收集、预警、干预制度,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

  今后,街道将持续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从组织、宣传、队伍建设、网格管理等工作方面入手,按照责任分工,逐条逐项抓好落实,夯实社会稳定根基,不断推动全街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总结篇3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一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再次强调: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手段。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意义虽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

  论断,但是学术界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结构尚缺乏一致的认识。理论上的模糊必然导致实践中的偏差。在实践中,政法部门、综治中心和基层社区一直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等同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或心理咨询。因此,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首先必须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揭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理论蕴含和基本结构。

  作为社会治理格局的四大体系之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具有自身的特殊内涵和社会机制。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看,社会是由微观的、具体的个体和宏观的群体构成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应该既包括微观层面的个体社会心理服务,又包括宏观层面的群体社会心理服务。无论是个体社会心理服务,还是群体社会心理服务,其目标都是解决社会心理问题。而社会心理问题的解决必须具备社会心理的监测、引导、化解和危机应急四种常备子系统。社会心理监测系统是指利用心理测验与现代信息技术对个体与群体内在心理活动进行测量与评价,它包括个体心理测验与群体心态监测;社会心理引导系统是指利用社会心理专业技术对个体与群体心理倾向进行符合社会积极价值观念方向的教育和引导,它包括个体心理教育和群体心态引导;社会心理化解系统亦可称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系统,是指通过心理健康服务对个体异常心理与群体偏差心理进行调适与矫正,它包括个体心理健康服务与群体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心理危机应急系统是指通过专门的社会心理应急组织对突发性个体心理危机与群体心理危机进行及时的应急干预,包括个体心理危机应急与群体心理危机应急。无论哪种子系统要正常运行,都必须以各种组织机构与社会力量为载体。因此,在社

篇八: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社会心理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意见

  作者:张源来源:《青年与社会》2020年第25期

  摘要:在实践中社会心理服务建设却出现了服务内涵不清、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层次不高等方面的问题,阻碍了社会心理服务建设的推进。针对社会心理服务建设层面存在问题,要求我们立足新时代,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为出发点,针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相关的工作。

  关键词:社会心理服务;问题;意见

  社会心理服务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实践中,社会心理服务建设却出现了服务内涵不清,流于心理健康服务、服务体系不完善,项目落地难度大、服务层次不高,难以满足人民需要等方面的问题,阻碍了社会心理服务建设的推进。

  一、社会心理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内涵不清,流于心理健康服务

  现阶段提起社会心理服务,很多人会不自觉的将这个概念等同于心理健康服务,由此就认为,当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应该着眼于心理健康服务网络的完善,运用心理学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提升民众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在这样的意识主导之下,我们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就流于心理健康服务层面。

  其实,社会心理服务与心理健康服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想构建完善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就需要对这两者的服务内涵进行区分和明确。

  首先,来了解一下心理健康服务的内涵。认真研读《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可以发现,该《意见》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内涵进行了明晰,着重指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疾病治疗、心理危机干预这四项内容。因此这四项内容就描绘出了心理健康服务内涵的主要范围。

  接下来分析社会心理服务提议的服务内涵。2015年,我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这一概念,当时这个概念就是涵盖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这一内容之中的。随后,在党的各个文件中也反复确定了这一点。这就告诉我们社会心理服务关注的内容不是个体心理的小视角而是整体社会心理的宏观视角,结合党的政策文件,可以发现社会心理服务其实更像是一种新型的公共服务,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心态培育,以及民族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建构。

  经过对比发展,心理健康服务与社会心理服务两者在服务内涵上有共同的地方,所以两者出现混淆也不并奇怪。再加上大众对心理健康服务这个概念更加熟悉,而社会心理服务作为一个新的课题,又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实践经验。所以在实践中就出现了以心理健康服务的工作指标去衡量社会心理服务建设情况的具体做法。社会心理服务内涵不清晰,导致在实践操作中出现了流于心理健康服务层面的现象。这种做法脱离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初衷,也带来了实践层面的各种问题。

  (二)服务体系不完善,项目落地困难大

  对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而言,存在的一个很大的短板就是对社会心理服务的内涵认识不清,这就连带导致对社会心理服务的体系建设也不能做到精准把握。而体系的不完善,也让加大了项目主体落地的难度。

  一是社会心理服务主体设置不够明确。社会心理服务的内容涉及到心理健康、社会心态、共同体培育等方面,需要卫生健康部门、民政部门、教育部门、宣传部们、司法部门等多部门充分合作,共同建设。多部门参与就对不同行政主体间的沟通协作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否则就算建立完善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工作的开展也会处于低效运行的状态。另外在实践中,不同地区负责社会心理服务的主体并不相同,服务主体的多样性一方面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另一方面不同的行政主体由于掌握资源的不同,也会导致项目落实的成效不同。

  二是社会心理服务内容设置不够精准。因为对社会心理服务的认识不精准,所以服务内容偏向于心理健康服务,而在社会心态的培育以及共同体意识的构建方面存在明显短缺。

  三是社会心理服务对象设置不够全面。社会心理服务,既然是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社会整体心理状况,那就不能将视角仅仅局限于社会弱势群体。这并不是说,社会心理服务不应该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而是需要向大家明确,社会心理服务旨在维护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它强调的是整体。对于社会弱势群体,在政策上可以予以适当的倾斜,度就是这种倾斜不应该抹杀服务的普惠性。但是在实践中,地方政府却将精力主要投注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忽视了服务的普惠性特征。

  四是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强调社会的协同参与。但是在实践中,社会协同的力量没有被很好的激发。一些地方政府仅仅关注“硬件”的建设,比如心理咨询室、情绪宣泄室等的建设,忽视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软环境。对于财政力量薄弱的一些基层政府而言,紧张的经费也限制了他们投入社会心理服务平台的积极性。所有的这些情况都要求社会力量的介入,否则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很难获得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服务层次不高,难以满足人民需求

  社会心理服务就其内涵来看,作为一个长期工程,具有很高的专业性。所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具有上述两个特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期性和专业性,对地方政府的实践能力和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们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还不能达到这些要求,于是就出现了服务层次不高,难以满足人民需求的情况。

  一方面,地方政府这方面的实践能力不强。首先在這里必须肯定有客观原因的存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新时代的新语境,社会对它的认识普遍存在不足,地方政府在承担这方面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存在认识不足,导致实践落地能力不强也是客观情况的限制。为了弥补自身认识的短板,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展了一系列的业务培训。但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个新事物,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模板,所以只能进行简单的心理学、社会治理等理论培训。甚至对某些财政力量薄弱的基层政府,连做这些基础培训的能力和意识都不一定有。这就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并不具备开展此项工作的能力,很难建立完善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很难为人民提供满足需求的社会心理服务内容。

  另一方面,专业服务人员缺乏。国家在个体心理健康服务方面的人才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心理学学科在高校的设置本身不足,每年专业人员就不多,目前就业渠道也不算太通畅,所以有更多的专业人员毕业后选择了其他的行业,人才短缺情况非常突出。目前我国的数据表明每百万人中仅有不到30人能够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远远低于国际发达国家水平。这样的人才储备连提供社会心理服务的一个层面内容——心理健康服务都有困难,更何况是提供体系的、全面的、高层次的服务。这一情况也限制了相关服务机构的发展,机构资质鱼龙混杂,不仅扰乱了相关市场,也削弱了构筑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助力。除此之外,在专业人才方面还有一个情况,由于原来的从业资格证书——国家心理咨询师已经被国家取消了,并且没有建立新的资质认证,这也从一个层面限制了专业人员的数量。没有专业人才,建立完善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就不太可能,更谈不上为人民提供高层次、满足需求的服务。

篇九: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构建新时代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作者:任程远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2021年第3期

  任程远

  摘要:社会心理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决定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良好的社会心态是社会稳定、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加强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以及平安中国建设的压舱石。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心态的培育、社会心理服务、心理危机的干预,并作出了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重大战略部署,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由心而治”的新探索。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一、构建新时代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政治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变革加速,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高发态势,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民众心理健康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论断,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按照我国先后颁布制定的《精神卫生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法律条文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突出重点、问题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强化党委政府领导和部门协作,依靠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技术,加强对重点人群心理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服务,探索社会心理疏导、心理危机干预长效机制,为形成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积累经验,全面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心治”即“国治”,在社会层面上努力减少心理疾病、心理异常、心态失衡、行为异常等心理问题的产生,减少报负社会、危害社会等恶性案件的发生,防范突发性公共安全风险,努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和风险,切实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新时代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压力的激增,患有异常心理行为、精神障碍和精神疾病的人数逐年增加,民众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量逐年增加,但是心理健康服务资源配置严重缺乏,供给不均衡、服务模式单一、群众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异常凸显。

  (一)心理健康服务标准规范不完善

  笔者通过走访河南省心理服务体系试点研究发现,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在于对心理服务重视程度不够,行业服务标准制定的不够清晰明畅。国家已经出台的试点工作方案,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任务、目标、机制、流程、服务内容、工作人员职责等都有详细的安排和部署,但由于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仍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实施过程中对服务的效果、服务的水平、服务过程的规范、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第一,许多地市未将社会心理服务经费纳入常规的财政预算,难以维持正常的开支,很难吸引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持续稳定工作。第二,心理康复和心理建设过程复杂、持续周期较长,需要长期跟踪治疗,心理健康服务涉及的心理测评软件、心理治疗费用较高,最重要的在于国家没有将心理咨询费用和治疗费用纳入医保统筹,导致部分患者难以承受医疗开支。第三,我国心理咨询行业比较混乱,服

  务质量良莠不齐,心理咨询行业乱象丛生,心理咨询行业内准入机制与监管机制不到位引起了诸多问题。我国缺乏对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及人员规范管理的相关法律制约,导致开展监管工作的法律依据不足。

  (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网络不健全

  目前,我国精神卫生服务模式正从“精神疾病治疗”模式向心理健康大众普及转变。首先,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仍是以精神专科医院和开设精神心理科的综合性医院为主,此类机构的工作重心仍在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而非心理健康服务。涉及精神卫生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的团队需要进一步扩大。其次,由于社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工作机制不健全,在开展心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经费不足、场地狭小、服务能力有限、服务部专业等问题。最后,在当前公共卫生服务采购模式和财政资金预算中缺乏对精神卫生提供具体的财政支持,导致许多志愿者和社会工作团队无法继续工作,为大众提供最基本的社会心理服务的功能也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数量匮乏且专业水准不高

  心理服务专业人员匮乏的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心理健康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也是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从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心理健康服务需要多学科人才的通力合作,不同学科人才专注于不同的服务内容。我国目前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数量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尤其是治疗师、咨询师和社工师存在大量缺口。

  三、推进新时代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健全新时代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我国新时代应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各类慢性精神疾病问题的有效应对措施。因此,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需要各方协同,共同发力、共同联合,对多部门、多系统、多领域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资源优势互补,提高服务供给质量。

  (一)正确认识社会心理服务的理念

  公众对社会心理服务的认知仍停留在对心理健康或精神疾病治疗的认知中,没有正确认识到心理学知识对于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性。一方面,需要加大对民众的科普宣传,正确理解社会服务心理的含义。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相关的学术研究推广和普及心理学基本常识,使公众消除对心理学的误解,以便群众能卸下思想包袱,自觉接受心理服务和心理治疗,走出心理阴霾,回归正常生活。

  (二)明确行政主体责任,设立分工协调机制

  当前,与建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有关的部门包括政治法律委员会、综合治理办公室、宣传部门、社会工作委员会、卫生与计划委员会、民政部门以及其他服务部门等。例如,在北京,社会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系统,但在许多省份,并没有像社会工作委员会这样的部门。总体而言,中国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仍然缺乏自下而上的清晰、专门的行政体系和负责任的主体,这对工作的开展非常不利。此外,这项工作需要多部门协调,并且需要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随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地方政府应研究和确定负责建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具体部门的具体职责,并拿出具体的指导方针。

篇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工会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三年工作总结

  我社区进一步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围绕“致富职工群众,发展壮大团场”的工作目标,强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实工会工作基础,提高工会工作水平,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团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社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一年来,在师市工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广大会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大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全面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充分履行工会四项职能,努力培育“四有”职工队伍,积极开展系列文明创建活动,认真推行政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有效激发出广大会员的工作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为我社区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大全会以及师市文明行业创建会精神,持之以恒地抓好会员思想道德教育和以职业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

  1、紧紧围绕建设“四有”职工队伍,开展职工教育780余人次。一是组织全体会员把会员的思想统一到努力建设小康生活的奋斗目标上来,提高了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二是以遵纪守法、遵守公共生活准则、讲文明、树形象为目标,开展了社会公德教育;以敬业、乐业、勤业为目标,开展了职业道德教育,以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助、互让、互谅、互慰为目标,开展了家庭美德教育;三是以改革、发展、稳定为主题,开展了多形式、全方位的形势教育活动,使广大会员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发展的紧迫性和稳定的重要性,增强了风险、忧患意识,树立起改革、发展的观念。

  2、创造性地开展会员思想政治工作。是针对机构、人员调整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两项工作,组织工会委员深入到会员当中,根据不同部门和个人的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区分层次、对症下药,收到了良好效果;二是从会员最关心的机构改革、人员调整等问题入手,及时反映会员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党支部、行政决策,大力开展“金点子”和“送温暖”活动,在会员中树立起良好的威信;三是发挥典型、榜样的示范作用,大张旗鼓地培养、表彰奋战在施工一线的先进典型,用他们高尚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带动群众;四是充分掌握会员的思想动态,做好防范和化解工作,及时把问题和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二、大力加强工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履行工会四项职能作用。1、完善了工会组织一是按照《工会法》和《工会章程》的规定,及时补充调整了工会委员,加强了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从根本上转变了工会工作风和活动方式。二是根据会员工作性质的不同合理地组成四个工会小组,并分别选举出小组长,既组织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又指导他们因地制宜地独立开展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工会的领导作用。三是建立健全了职工之家,购置了图书,组织了业余篮球队、文艺表演队等小组,定期组织开展活动。2、严格按照全总重新颁发工会劳动保护三个条例的要求,加强了福利待遇和劳保用品的发放管理,加强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加强了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加强了女工工作和一线会员的劳动保护,有力地改善了会员的工作、生活环境。3、定期走访慰问一线会员和退休人员元旦、春节期间,组织人员分别到退休人员家中送温暖、献爱心,并把退休人员的要求和意见及时反馈给工会,切实帮助

  他们解决实际困难2016年社区工会工作总结工作总结。三、深入开展争先创优劳动竞赛,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社区工会为推动文

  明创建活动的全面开展。按照党支部和行政的统一部署,深入扎实地开展了以“争先创优劳动竞赛”为主题的系列文明创建活动。

  一是在农牧连队中,开展了“青年志愿者"、“青年突击队”活动;并开展了“学雷锋,送温暖”活动;

  二是在科室部门中,开展了争夺“先进集体”、“文明科室”等活动;三是在会员中开展了争创“先进工作者”、“优秀工会会员”、“岗位标兵”等活动;四是抓好群众性的技术比武、技术练兵和技术革新活动,大力培养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鼓励会员自学成才、岗位成才。通过深入开展系列创建活动,广大会员的思想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比、学、赶、帮、超蔚然成风。

篇十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P>  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探讨

  《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颁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立“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研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最基础特征、让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更好的表达中国特色的风格和优势需要怎样的建设方案,如何区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与其他的体系,始终是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在不久的将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将达到预期的成果,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基础就是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作为社会治理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别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其功能是其他体系无可替代的。

  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

  构建起以心理知识宣传普及为前端、心理问题检测预警为中端、高危人群精准干预为末端的“社会心理健康全程服务链”。主要工作指标包括:

  (一)村(社区)综合服务场所,普遍设立心理咨询室,为村(社区)群众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二)各级各类学校普遍设立心理辅导室,并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

  (三)各级各类党政机关和厂矿、企事业单位等通过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为员工提供方便、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务。

  (四)设立专业心理服务中心(门诊)。开展心理知识宣教工作,为群众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治疗服务。

  三、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

  (一)建设基层心理服务网络。

  建设心理服务中心(门诊)。广泛开展心理知识宣教工作,提高群众心理健康

  意识,为普通群众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治疗服务,收治严重抑郁、焦虑、失眠患者;指导各级心理咨询、辅导室开展业务;培训从事心理健康咨询的专业人员和

  社会工作者,组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建立镇、村(社区)心理服务站。组织心

  理服务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网格管理员、人民调解员、志愿者等,对居民摸排

  各类矛盾问题,及时疏导化解。

  (二)完善教育系统心理服务网络。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各级各类学校设置

  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心理

  支持。

  1.

  健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心理服务网络。鼓励规模较大、职工较多的党政机关

  和厂矿、企事业单位等设立心理辅导室,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团队,对员工提供心

  理健康服务,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四)建立司法、公安、信访等系统心理服务网络。公安、司法、信访等部

  门要根据行业特点,在公安监管场所、刑满释放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强戒所、

  司法所、社区矫正场所、救助管理站、信访接待场所等设立心理服务场所,配备

  一定数量的专兼职人员,成立危机干预专家组,对系统内人员和工作对象开展心

  理疏导服务(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信访局)。

  (五)提升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整合现有资源,提升县域医疗机构

  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加强临床医师对躯体疾病就诊患者提供心理健康评估,为

  有心理行为问题者提供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服务。县妇幼保健院要将心理健康

  服务融入孕前检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青春期保健、更年期保健等工作中。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要开展抑郁、焦虑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科普宣传,

  咨询治疗。

  (六)建立健全心理援助服务平台。开设心理健康服务热线,通过热线、网络、APP、公众号等建立提供公益服务的心理援助平台

  (七)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制定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在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时,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及时处理急性应激反应,预防和减少极端行为发生。

  (八)健全心理健康科普宣传网络。健全包括传统媒体、新媒体在内的科普宣传网络,运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互联网(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等,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科普知识。

  (九)加强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整合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社会工作者、健康管理师等专业人才,制定培训计划,提升专业能力。增加心理服务岗位吸引力,加大对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

  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工作方法

  1.心理监测。心理测量和评价主要通过心理测量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包括个人心理健康监测和社会群众心理监测。并找到出现心理问题、设计全面的解决问题策略。

  2.心理健康素养培养。运用发展心理学的专业技术培养个人和群体的心理倾向,使其得到自尊、自信和理性,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

  3.心理调整,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来进行调整以及解决个人心理上的偏差和问题,另外通过宣传心理知识,使群体的自我心理调整能力和心理素质提高。

  4.应对心理危机,为避免负面社会事件的产生,经常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和心理援助热线的活动,来解决心源性的风险,减少自身心理的危机,进而对自身身心、他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也减少了,促进了良好的社会治安。

  五、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理解

  1.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主要强调社会性、主要从社会情绪、社会心态着手,以

  解决社会矛盾,预防和控制社会危机,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等角度开始工作。

  2.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一个全域工作,它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需要全

  社会公民参与,从自我做起,提升心理健康素养。

  3.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和评价监督体系等

  范畴概念。

  六、如何做好社会心理服务工作

  我国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因此要深刻理解

  和把握以下两个特征。

  (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本质上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是由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其他服务的不同之处在于全

  体公民是平等享用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根据公共服务的定义来推断,社会心理服

  务体系的本质上应该是属于公共服务体系,具有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一是

  普惠性,二是公平性,三是动态性。更强调的是国家层面的社会心态培育问题,

  而且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采取的是以政府主导的形式,以“有偿”和“免费”相结

  合的方式,社会成员既可以选择自己购买心理服务,也可以通过在社区、学校、

  企事业单位等场所设立的心理咨询站或者由社区购买的心理机构服务等形式免费

  获得心理服务。

  (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制

  度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与科学化水平。社会心理服务

  体系建设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建设意义重大。

  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加强心理建设,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精细化的社会

  治理、构建社会信任、调处心理诉求和疏导社会心态都有助于缓解社会心理矛盾、及时干预易感问题和事件、促进和谐人际关系和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

  具体来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健全可以促进社会治理重心平稳下移,服务于社区治理体系的健全;可以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良好的社会心态可以让人为应激事件的产生频率下降,可以减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压力;可以丰富公共安全体系的保障措施;“由心而治”的策略本身就是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当然,其他三个体系的建立健全,可以帮助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更高效进行载体建设,更便捷的了解社会成员的心理状况,从而做出积极的应对。

  邮寄地址:1本包邮赵国太,137****8474,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华润云庭

篇十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P>  调研报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X年,XX区被列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单位。按照中央综治办相关部署,遵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的原则,充分运用综治中心和“雪亮工程”建设成果,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综治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格局,社会心理服务组织实现了区、乡镇(办、区)、社区(村)三级及重点行业领域的全覆盖。

  一年多来,XX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在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共为辖内群众提供心理服务7.35万人次,排解群众心理障碍6270余人次,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560起、信访积案24件,全区涉法涉诉案件下降83%,信访总量下降58.7%,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和“民转刑”案件同比分别下降31.3%、23.3%、10.4%,全区没有新增涉法涉诉案件,没有发生个人极端暴力事件和命案,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社会心理服务被辖内干部群众称为情绪的“理疗师”、生活的“减压阀”、社会的“稳压器”,全区50%的居民有了自己的心理健康档案。

  抓基础,构建网络化服务平台。该区按照“区、乡镇(办、区)、社区(村)和重点行业全覆盖”和“两个中心(综治中心和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同步建设”的思路,XX区在辖内7个乡镇(办、区)、27个社区(村)建立了社会心理服务站,在310个网格设立了社会心理服务点,在公安、信访、人民法院等5家重点单位设立了社会心理咨询室,在15所学校设立了学生心理咨询室,在3家企业设立了“爱心驿站”,在5家医院开设了心理门诊,全区形成了以综治中心为依托,以区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中心为骨干,以社区社会心理服务站为重点,以网格社会心理服务点和重点行业

  社会心理咨询室为触角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无死角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探索建立了各层级心理服务站(室)的建设运行标准体系。区委、区政府投资300万元,建成了湖北省设施最完备(设有热线电话及释压屋、沙盘室、心理测评室、研判室等7个功能室)、最大的(500平方米)公益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作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龙头,既承担心理咨询疏导服务,又负责组织规划、统筹协调全区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和运行。

  抓关键,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

  该区组建了以专家协会为支撑、以专业人士为骨干、以志愿者为补充的专业化社会心理服务队伍。一是成立心理服务专家协会。利用市太和医院、汉江师范学院等医院、高校的资源优势,成立了由60名专家、医师组成的十堰市心理健康专家协会,指导全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二是吸纳培养专业人才。引进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人才充实到教育、公安、信访等单位,以及乡镇(办、区)、社区(村)基层服务岗位;选派、鼓励政法干警、综治维稳干部参加心理专业培训,实施教师“心理咨询师培训工程”,为全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全面开展提供人才保障。三是组建心理咨询员队伍。组织培训500名社区干部、368名网格员参与心理服务工作,组建600人的大学生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鼓励辖内16家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参与志愿服务。

  抓重点,开展多样化心理服务。一是抓好大众宣教服务。通过干部讲坛、大众讲堂、报刊、网站、电视等平台普及心理知识的同时,采用综治视联网、热线电话、微信群、QQ群提供心理服务,依托各级社会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定期开展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入户走访等服务。二是抓好重点群体服务。把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戒毒人员、未成年人、精神疾病患者、信访户等作为心理疏导服务的关键人群,

  加强心理干预和风险评估工作,做好源头预防。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在信访工作中引入心理服务,制定信访人员心理质量表,将信访人员的心理状态量化为十个指标,对符合三个以下指标的纳入综治服务管理,符合三个以上五个以下指标的由心理专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符合五个以上指标的采取心理干预及稳控措施。

  抓联动,建立规范化工作流程。该区依托各级综治中心,有效整合各方力量,推行“排查—筛选—干预”工作流程,实现了工作的规范化和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一是全面排查。各级干部和网格员借助综治中心“三级联排”工作机制,定期对群众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排查和风险评估,及时掌握社会情绪、大众心态,精准开展心理预防教育。该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从经济收入、社会关系、健康情况、行为表现等方面设计群众社会心理服务状况调查表,分级分类建立15万份居民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录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实现与其他部门数据信息共享。二是定期筛选。该区心理服务中心定期组织医院、综治、公安、信访等单位开展群众心理情绪动态筛查研判,根据采集数据评估形成《社会心态研判报告》。区综治中心根据《报告》确定社会矛盾化解的重点领域和对象,开展综治维稳工作。三是联动化解。该区综治中心在化解社会矛盾时,视情况引入心理咨询服务,在解决当事人心理问题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化解矛盾,完善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联动化解体系。

  抓创新,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该区建立了“政府+市场”的社会心理服务组织运行保障机制。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把心理服务工作纳入综治工作部署、落实和考核。将每年300万元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设立100万元精神疾病治疗救助基金。社区(村)、学校、企业的心理服务

  机构原则上各自承担日常费用,每年底经检查考核后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资金支持。二是创新市场化运行机制。将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无偿提供给心理专家协会使用,由心理专家协会负责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的运行和管理。每年给心理专家协会100万元经费,由区综治办按日常工作和实际成效实行量化打分考核,根据得分拨付资金,进行奖惩。坚持市场运作建设队伍。实行政府购买服务,聘用50名心理咨询师在各心理咨询服务室坐班服务;将辖内16家专业心理服务机构纳入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协作单位,开发推出适宜社会组织参与的教育培训、课题研究、咨询服务等项目和内容,由社会组织承担,区综治办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给予一定补助;与高校、医院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共同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和危机干预工作

推荐访问: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社会心理 体系建设 试点工作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