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原文阅读(9篇)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原文阅读(9篇)

时间:2023-01-08 13:5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原文阅读(9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原文阅读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基础巩固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学,完成(1)~(3)题。“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原文阅读(9篇),供大家参考。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原文阅读(9篇)

篇一: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原文阅读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基础巩固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学,完成(1)~(3)题。“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

  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zhōng()。1937年12月13

  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lù()。

  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

  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1)给加点的汉字注音。

  公祭.()

  国殇.()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初zhōng()杀lù()

  (3)解释语段中画线的词语。

  惨绝人寰: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

  A.顽强B.顽固C.坚固D.牢固

  (2)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2017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

  却表示,要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

  A.解放B.解散C.解除D.解决

  3.下面各项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

  文章的标题。

  B.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

  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

  C.2017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

  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D.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

  4.下面各项中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

  B.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C.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D.漫步街头,我用相机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民俗风貌。5.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各自导师的指导下,使他们已成为科研项目中的生力军,是正在蓄力的科技“原动力”。B.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求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D.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

  课内精读①80年,沧海桑田。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

  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2017年9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弗雷德·寇兹指出,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②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6.第①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7.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

  8.结合南京城的历史变迁,作者要表达什么观点?

  9.第①段和第②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高效·拓展提升素养提升1.概括总结阅读下面的评论,请概括出作者的观点。

  不以民族情绪对抗民族情绪任正非实力圈粉

  5月21日,华为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回答了很多关于华为当下处境和未来发展的问题,其中不乏尖锐和敏感的内容。任正非长达2万字的采访实录公布以后,不少网民表达了对他的认同,他也因此在网络上“实力圈粉”。

  众所周知,面对美国政府的制裁,华为正在经历其发展史上极为重大的考验。作为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理性而充满自信的言论,无疑有着稳定人心、维护企业平稳运转的积极作用。从更大的意义讲,任正非以一位中国企业家的身份,身体力行地传播着现代企业精神,重申了一些人容易遗忘的常识,为中国企业面对外部压力如何保持定力树立了榜样。

  比如,面对爱国的问题,任正非鲜明地提出“不能说用华为产品就爱国,不用就是不爱国”;面对与美国在“山顶”相遇的问题,他明确“还是要在山顶上拥抱,一起为人类社会作贡献”。

  任正非的回答,体现了现代企业家应有的精神气质。企业家是实干家,在市场经济中,遵循市场规律、引领所属企业发展,是现代企业家的本质属性。任正非在很多场合都提到过“为用户创造最大价值”的观点。其实,为用户创造价值,就是为企业发展开辟空间,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程。无论在哪一个时代,无论企业经历怎样的变故、遭遇多大的风险,为用户创造价值都是企业的本分,也是企业和企业家在市场上安身立命的根本之道。

  (节选王钟《中国青年报》2019年05月23日02版)

  我的概括:

  2.综合性学习班级正在开展“热爱祖国,捍卫和平”的主题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1)【观点论述】活动中,大家阅读了班长给大家收集的一则素材:黄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赤胆忠心,殚精竭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推动了我国的“深探”(地球深层探测)事业,用5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年的道路,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研发实现弯道超车,完成了跨代飞跃,书写了在地球深层探测领域的传奇,展示了归国科学家至诚报国的风采。2017年1月,他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

  阅读结束后,“新时代如何热爱祖国”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请围绕话题,发表议论,写观点、理由及结论。(80字以内)。

篇二: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原文阅读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6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真阅读课文,积累并掌握本课生字词,把握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2.了解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特点,了解时评的结构和特点。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听读、自由读、默读、大声读、齐读等朗读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对和平的热爱。教学重点:认真阅读课文,积累并掌握本课生字词,把握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了解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特点,了解时评的结构和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多媒体播放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图片):同学们刚才看到的这些令人发指的图片,是拍摄于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时候。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20XX年12月13日,是

  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听课文朗读,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做法,具体说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可能被忘却。结构:承接上文,具体阐述全世界正义之士的表现,印证前文。

  3.当前,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他们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爱好和平的中国人应高度警惕,当前维护世界和平形势严峻。

  4.不能去掉。因为这一部分用两个事实具体说明了正义的力量对日本右翼势力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行为的反击,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的观点,使文章论证更有说服力。

  5.内容:介绍了南京命运的变迁,以及中国具有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和磅礴的力量。

  作用:表达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以及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深化中心,升华主题,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三)深入探究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更是最好的见证者。阅读本文后,你有怎样的体会?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交流点拨】(1)铭记历史,才能继往开来。遗忘历史的民族不可能有凝聚力,也不可能真正从灾难中吸取教训,并开启崭新的时代。在黑暗的南京大屠杀中,我们有30万同胞惨遭杀戮,只有铭记这样血的历史和教训,我们才能有志气不让历史重演。

  (2)和平才是人间正道。今天的繁荣不代表永久繁荣,今天的和平更不代表永久和平。面对日本右翼势力丑态百出的表演,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站在国家的高度,从灾难中吸取教训,积淀民族记忆,团结全世界维护和平的正义之士,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课堂小结:“礼有五经,莫重于祭”,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南京人不能忘却的历史,更是我们国人应该谨记的历史。南京大屠杀的伤痛记忆,不应该随着时空的变迁而淡出历史。今时今日,我们祭奠緬怀,为的是时刻提醒大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课后作业】1.选择一则时事写一篇时评,要求贴近生活,内容积极向上。2.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对和平的热爱。板书设计: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阐述现实铭记历史表达信念捍卫和平

篇三: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原文阅读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评论的文体特征,学习写作新闻评论。2.把握本文的语言特点。3.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增强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习过程一、巩固基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国殇.(shāng)②惨绝人寰.(huán)③篡.改(cuàn)④振聋发聩.(kuì)⑤遁.形(dùn)⑥杀戮.(lù)2.新闻评论与其他评论一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等性质,常见的形式有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和评述等。

  3.新闻评论具有引导作用、监督作用、表态作用、深化作用。

  二、内容梳理

  3.这篇文章共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篇文章一共可以分为三部分,第1段是第一部分,概括提出问题的时事背景;第2

  段至第5段是第二部分,分析事件对社会、对人们产生的影响;最后一段是第三部分,表达立场。4.新闻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作者的感情与思想往往隐含于字里行间。请从文中找出具体的例子,小组探讨,分析,交流。例:这篇课文引述大量的材料,翔实、客观地叙说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人士为和平所做的努力以及日本右翼分子的可耻行径,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呼吁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表达中国人民热爱和平、誓死捍卫和平的鲜明立场和坚强决心。三、个性探究

  5.“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这几句话出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请简单说一说这几句话的意思,然后思考,文章以这几句话开头,有什么深意?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国家设立公祭日,又通过立法的形式表明我们的民族意志,铸成

  这口宝鼎,祭奠那些死难的英灵。用这几句话开头,不仅引出本文的论述,更显得大气磅

  礴,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6.“《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这句话改为“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的长篇文章”可以不可以?为什么?

  不能修改。课文原文把标题提前,具有强调作用,能够唤起读者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相关记忆。

  四、写作练笔

  7.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然后试着就这则新闻写一段新闻短评,要注意新闻评论的写法。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

  12月13日是第五个国家公祭日。这一天,全国人民以国家之名,悼念在南京大屠杀中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深切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81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城,进行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记忆到共识,从共识到行动,公祭成为一种行动,一种宣誓,一种制度。今年11月23日,《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获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批准,于今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开始实施。

  真诚缅怀逝者凝聚和平共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确定后,国家公祭仪式受到全球瞩目,高规格的仪式活动呼唤一整套体系化、有针对性的保障。国家、省、市层面制定保障国家公祭的法律、行政法规或地方性法规及规章,有着强大的民意基础和现实需求。为了让立法更好地表达民意,满足公众的需求,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过程中广泛实行市区联动。11个区人大常委会共组织召开76场座谈会,征求72个街(镇)、227个社区(村)及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听取283名市人大代表、1347名区人大代表、16000余名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及社区基层群众等方面的意见,共收集立法建议400余条。“这份关于国家公祭日的条例是民意的表达。”南京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姚正陆表示,他们在条例制定前实地开展问卷调查,形成的《南京市公民“国家公祭”意识调查报告》显示,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出台保障公祭活动与场所的地方性法规。遭受侵华日军暴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是民族灾难的承受者,是重要的历史见证人。本次立法设计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关爱制度,其中提到: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提供生活帮助,鼓励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关爱幸存者。

  严惩“精日”分子加强爱国教育近年来,全国各地出现的“精日”事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今年3月,南京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上提交议案提案,呼吁立法严惩“精日”分子。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南京调研《英烈保护法》,建议南京人大对国家公祭保障工作进行必要的立法。

  “此前的法律缺乏专门针对‘精日’分子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实践中公安机关多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有关寻衅滋事的兜底条款予以惩戒。”南京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钟连勇告诉记者,现在条例对于“精日”行为划定了明确的法律红线。

  对于“精日”行为,《条例》明确,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歪曲、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侮辱、诽谤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幸存者,编造、传播含有上述内容的有损国家和民族尊严、伤害人民感情的言论或者信息。禁止在国家公祭设施、抗战遗址和抗战纪念馆等地使用具有日本军国主义象征意义的军服、旗帜、图标或者相关道具,拍照、录制视频或者通过网络对上述行为公开传播。对违反以上规定,侮辱、诽谤他人,寻衅滋事、扰乱公共秩序,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从一天到一年从一馆到一城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看来,南京制定国家公祭保障条例,在促进国家公祭活动保障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方面填补了立法空白,在我国地方立法史上前所未有。“从今年春季开始筹划到今年公祭日正式实施,该条例是落实2014年全国人大设立公祭日决定的重要地方实践,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和创新性。”张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其他各国很少将国家礼仪行为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下来,目前,《条例》是世界上对国家礼仪行为保障最为详尽的法律条例。《条例》中明确规定,举行国家公祭仪式鸣放警报时,除了正在执行紧急任务的特种车辆、正在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以外,其他人员就地默哀一分钟,其他机动车、火车、船舶等停驶鸣笛致哀一分钟。张建军认为,该《条例》最大的亮点和突破,就是将国家公祭这个概念真正超出了公祭日当天和遇难同胞纪念馆的范畴,不仅立足于国家公祭日当天的保障,还着眼于国家公祭场所全年的管理和保障。“从管理角度说,这部条例实现了公祭日从一天到一年,从一馆到一城的突破,建立了对国家礼仪活动的长效治理机制,也在很大程度上回应了人民的情感需求。”

  (选自2018年12月14日《光明日报》记者郑晋鸣通讯员孙好)自我评价:

篇四: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原文阅读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

  设计人:

  使用人:

  教学内容《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阅读教学

  教材位置13页/14页

  教知识、能

  1、结合本文了解新闻评论的特点和内容组成。2、梳理新闻内容,把握评论思路,了解本文通过举例和引述进行

  学力、情感评论的方法。

  目态度与标价值观

  3、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责任感和热爱和平的意识。4、学习新闻评论的语言及行文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梳理新闻内容,把握评论思路,了解本文通过举例和引述进行评论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新闻评论的语言及行文特点。

  1、教师认真分析学情,根据单元学习目标、本课内容特点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并对课堂做充分预设,积极寻找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2、学生利用早读,结合《绩优学案》上的有关内容,熟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了解基本内容。

  教学环节

  教师、学生双边活动

  添加栏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前面学习了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又是怎样的呢?

  二、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检查预习,了解常识。教师根据学生自读情况点拨词语。2、文体知识: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是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新闻评论是一种写作形式,一种传播力量,一种社会存在,以

  教学环节

  教师、学生双边活动

  添加栏

  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

  3、学生初读课文,围绕以下问题,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1)梳理这篇文章的论述思路,然后根据思路划分层次。

  第1段:报道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引导学生掌握新闻评论的特点(“新闻

  第2段:列举国际社会和组织为南京大屠杀正名的事+评论”的

  实。

  格式)

  第3段:揭露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美化战争的丑

  恶嘴脸。

  第4段:用日内瓦裁军会议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

  的建议直接驳斥了日本右翼分子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

  第5段:由“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的转变,彰

  显了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历史。

  第6段:点明写作评论的意义。

  第一部分(第1段):报道新闻,提出观点:中国人民

  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

  们共同维护和平

  第二部分(第2—4段):从正反两方面摆事实,讲道

  理,严正指出日本右翼分子的倒行逆施是在国际社会上站

  不住脚的。

  第三部分(第5、6段):由“恐怖之城”到“和平之

  城”的转变,点明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

  和平的真切愿望。

  (2)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这篇新闻评论以报道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国家公祭日”开头,然后从正面列举了诸多国家和群体为

  南京大屠杀正名的事实,又从反面列举了日本右翼分子的

  丑恶行径,接着援引联合国发出的声音,最后以“恐怖之

  城”变成“和平之城”的现实表明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愿望。

  (3)这篇新闻评论因何事而写?(用原文回答)

  明确:为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而写。

  (4)这篇新闻评论表达了中国人民怎样的心声?(用

  原文回答)

  三、对照梳理,积累运用

  明确: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1、本文都列举了哪些事实?这些事实都是从什么角度列举的?(正面或者反面)

  2、从以上的概括中总结出本文的论证方法。

  学生独立概括,然后同桌交流,组内梳理,班内展示。

  教学环节

  教师、学生双边活动

  添加栏

  四、小结

  同桌讨论,班内交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3、语言赏析:小组为单位,讨论下面语言的具体含义。(1)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把我国殇。(这句话的现代汉语是什么意思?)(2)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3)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板书

  1、《绩优学案》作业。

  与

  2、本课知能优化检测。(另拟)

  作业

  设计

  教学反思及教后记

篇五: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原文阅读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1.了解历史史实,把握本文观点。2.掌握新闻评论这一文学体裁的基础知识,理解其价值。3.坚定信念和立场,爱好和平与正义。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我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黑暗的一页。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牢记南京大屠杀给我们带来的伤痛,勿忘国耻!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史实关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你知道多少?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教师适当补充相关音、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史实;播放公祭视频,奠定情感基础)目标导学二:梳理内容,明确观点1.日军的罪行可谓罄竹难书,面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我国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其目的是什么呢?请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进行阐述。明确:文章开篇简要揭示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明确公祭的初衷是悼念死难同胞,让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二、三自然段,看看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明确:第二段主要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表明全世界正义之士对“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尊重和对正义的坚持。第三段主要列举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一系列做法。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颠倒黑白的丑态,与上文正义之士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对日本右翼分子的批判。【教学建议】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全世界正义之士用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和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音、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正义与邪恶的区别,进而明确思想立场。对日本右翼分子和日本民众可稍作解读,以免学生将二者混为一谈。3.结合第四自然段内容,说说人们对于日本顽固的右翼分子持怎样的态度,对日本有怎样的要求。明确:日本右翼分子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的高度警惕,人们不仅对日本右翼分子持强烈的批判态度,还要求日本“正视历史”,用实际行动维护和平与正义。4.南京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迁?这种变迁的意义是什么?明确:变迁: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变迁的意义:①有利于国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中汲取力量,珍爱和平、开创未来;②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③证明和平的珍贵,彰显中国保卫人民和平生活、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教学建议】教师需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最后两个自然段提炼观点,明确南京命运变迁的意义,培养学

  1

  生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品格,感受中国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目标导学三:掌握新闻评论知识,理解其价值

  本文的体裁也属于新闻,与本单元已学的几篇新闻相比,本文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

  知识链接: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

  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

  一种新闻文体。

  “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

  国际评论,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08年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以正面阐述中

  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

  明确:新闻报道传播事实信息,新闻评论发表意见信息;新闻报道以叙述为主,新闻评

  论以议论为主;新闻报道的主要作用是告知信息、传播信息,新闻评论则旨在针砭时弊、引

  导舆论。新闻评论具有引导、监督、表态、深化的作用。

  本文观点鲜明、议论精当、论证严谨,表明了中国对日本右翼分子强烈的批判态度,同

  时也表明了中国维护人民和平生活及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言辞透彻、稳重而蕴含磅礴的气

  势与力量,十分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

  【教学建议】

  学生初次接触新闻评论体裁,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

  看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本文议论性强,导向性强的特点。再进行知识链接,让学生

  对新闻评论的特点有更全面的认知。

  目标导学四:扩展延伸,针砭时弊

  通过这篇新闻评论,相信同学们对历史有了更深的思考,对和平与正义有了更多的热爱。

  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关注新闻时事,养成思考的习惯,拥有正确的思想立场。请同学们

  课下收集当前的某一个时事新闻及相关评论进行分享交流,再说说你对该事件的看法。

  【教学建议】

  教师需要适当引入当前时事,引导学生关注新闻及相关评论,形成自己的思考。在此过

  程中也更能体会新闻评论的特点,提升新闻阅读的能力。

  三、板书设计

  揭示史实表明公祭目的

  正义之士日本右翼(对比)

  南京命运变迁的意义

  (表态)

  铭记历史维护和平与正义

  可取之处不足之处

  1.教学目标明确,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史实,培养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品格。

  2.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教师关于新闻评论的相关知识储备有限,学生也较少关注新闻时事,因此学生对新闻评论的特点体会

  不深,对新闻时事的思考也不够深刻。

  2

篇六: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原文阅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导学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一、新课导入

  (可在网络搜集相关视频,再现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入

  侵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在第四个国家公祭日之

  际,人民日报刊登了新闻评论《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一文,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篇

  评论,谨记这段屈辱的岁月。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

  2.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3.掌握新闻评论中材料与观点的关系。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初衷.(zhōng)

  杀戮.(lù)

  呓.语(yì)

  篡.改(cuàn)

  磅.礴(páng)

  妄.图(wàng)

  辱没.(mò)

  铭.记(míng)

  彰.显(zhāng)

  惨绝人寰.(huán)振聋发聩.(kuì)无处遁.形(dùn)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这里泛指死难的军民。

  初衷:最初的心愿。

  呓语:梦话。

  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遁形:隐藏形体。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

  3.文体链接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所发表的言论的一种

  文体,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其特点有:一、与其他评论一样,由论点、论

  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二、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

  见解吸引读者;三、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四、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新闻界前辈邵华泽先生认为最常用的几种新闻评论的形式为:一、以中央和上级指示为

  内容写评论,这种评论能起到传达上级指示精神的作用,是报纸上很常见的评论样式;二、

  配合中心任务和重大决策写的指导性评论,这要要求作者要注意任务明确,道理要讲清;三、

  针对一种错误倾向、思想或者是模糊观点来写的评论,写这种评论,则需问题要抓准,说理

  要透彻;四、为突出新闻、通讯的思想性为其配发的评论,也就是在对问题作了事实的回答

  之后,再给予理论的、思想的回答;五、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的评论;六、有关节日、纪念日

  以及重大活动的新闻评论;七、对敌进行论战的批驳式的评论;八、对某个问题进行理论阐

  述的评论。

  四、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1.这则评论是针对什么新闻事件而写的?

  1/3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导学

  【交流点拨】针对在纪念南京大屠杀80周年的公祭日,即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以隆重仪式悼念死难者同胞的的新闻事件而写。

  2.理清写作思路,划分段落层次,并简要概括各层意思。【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提出观点——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历史,并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第二部分(2-5):从正反两面论述全世界人民珍爱和平与正义的事实。第三部分(6):呼吁全世界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并表明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3.请从文中圈画出表示作者观点的句子,并思考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交流点拨】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主要有:“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历史,不可能被忘却!”“日本右翼还有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等。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并一以贯之,坚决维护世界和平。4.文章第二、三段所写的事例分别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第二段列举大量事实论述全世界珍爱和平的人民正以不同的方式纪念南京大屠杀,是从正面论述;第三段写日本右翼分子的扭曲历史、美化战争是从反面论述他们的错误。论述的侧重点各不相同。5.文章第四段写“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等事例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从另一个角度论述了日本右翼分子不能正视历史,从而阐明日本在对待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性。进一步进行论述全世界人不会忘记历史,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的高度警惕。6.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特点?结合具体的语句简要分析。【交流点拨】本文用语精当且不乏文采。如第三段中“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企图、丑态百出”等词语,既准确地讽刺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极端错误的思想,又写出了他们歪曲历史、不能正视现实的种种丑态。7.读完了这篇评论,结合中国现今在全世界的地位,谈谈你的阅读感受。【交流点拨】如今的中国,已不再是任人欺凌与宰割的旧中国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人民重新站起来了,中国科技已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们的祖国已经腾飞,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我们青少年应珍惜当下幸福美好的环境,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五、课堂小结1.本文发表于《人民日报》,是著名新闻评论家钟声的作品,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再次带领国人审视历史,呼吁全世界人民正视历史、珍爱和平,并为新时代的世界和平不懈努力奋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铭记历史、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任,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斗。2.搜集资料,向学生展示新中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及强大的综合国力,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爱和平的思想感情。六、板书设计

  2/3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导学

  七、拓展延伸1.请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了解中美贸易战,了解我国面对贸易战的态度与做法。2.有人说,美国用全国之力打压中国一个民营企业——华为,但华为人从未胆怯,也从未退让,也从不害怕,这是为什么?谈谈你的理解。【交流】美国以世界大佬自居,不甘被他国超越,遂利用各种形式打压他国。2019年,美国更以荒谬的借口制约华为,企图像制约中兴公司一样,让华为受制。但华为公司早在多年前已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所以华为早有准备,原先打造的众多“备胎”,一夜“转正”。事实证明,中华有为,不受制于人,领跑科技新时代。

  3/3

篇七: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原文阅读

  宿迁现代实验学校导学案

  自主学习快乐成长

  学习内容学习目标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1.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2.了解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特点,了解新闻评论的结构和特点。

  学习重难点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培养

  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导学过程

  感悟

  一、自学:

  1.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

  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作者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

  出新的结论、观点。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

  者几件事情、几个问题。2.新闻评论一般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

  特点,也就是:①因时而评,新闻性强;

  ②缘事而发,寓理于事;

  ③内容贴近,题材广泛;

  ④大众视角,公民写作。

  3.写作背景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

  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人民日报》发表此文,

  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4.扫除文字障碍。

  初衷(

  )杀戮(

  )篡改(

  )

  抵赖(

  )妄图(

  )辱没(

  )

  呓语(

  )遁形(

  )铭记(

  )

  彰显(

  )惨绝人寰(

  )

  振聋发聩(

  )

  5.掌握下列词意。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这里泛指死难的军民。

  缅怀:怀念;追想(以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初衷:最初的心愿。杀戮:杀害(多指大量地)。

  悼念:怀念死者,表示哀痛。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抵赖:用谎言和狡辩否认所犯的过失或罪行。

  呓语:梦话。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

  点。人寰,人间。

  丑态百出:各种丑恶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

  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聩,聋。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很大。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

  主备人丁梦

  宿迁现代实验学校导学案

  一以贯之: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贯,贯穿。

  二、导学这篇文章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自主学习快乐成长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四、大组展示1.第一段“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一句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第二段“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四段交代日内瓦、联合国对待日本的态度有何用意?

  4.文章最后一段介绍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附:质疑或补充。

  教学反思: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

  主备人丁梦

  宿迁现代实验学校导学案

  自主学习快乐成长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

  主备人丁梦

篇八: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原文阅读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新闻评论的概念、形式,学习其写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铭记南京大屠杀的惨痛历史,深切悼念死难同胞;勿忘国耻,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幸福、安心地坐在教室里,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82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惨案——南京大屠

  杀。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本课的新闻评论,一起悼念死难同胞,一起祈愿世界和平。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国殇.(shānɡ)

  杀戮.(lù)

  篡.改(cuàn)呓.语(yì)

  遁.形(dùn)磅.礴.(bànɡbó)

  彰.显(zhānɡ)矢.志(shǐ)

  振聋发聩.(kuì)惨绝人寰.(huán)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快速浏览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写出每层的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交代事由: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纪念日暨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

  家公祭日。第二部分(2~4):回顾历史:对比世界正义力量和日本右翼对待南京大屠杀的不同态度,强烈谴责日

  右翼顽固派的无耻。第三部分(5~6):回顾南京80年的沧桑巨变,突出南京——中国面对苦难的不屈,珍爱和平

  的坚强。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层探究本文主要介绍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情况,为什么还要用大篇幅介绍当前的国际形势?

  【交流点拨】(1)让读者明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背景及必要性;(2)宣扬正义的力量,揭露日本右翼分子丑恶行

  径;(3)表明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能力、信心和决心。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课堂小结:

  这篇新闻简要报道了第四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情况,分析了当前国际形势,赞扬了世界各地和国际社会的正义之举,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的丑恶嘴脸,表达了中国人民捍卫和平的信心和决心。我们作为和平年代的中学生,也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铭记苦难、珍爱和平!

  2.拓展延伸:课外搜集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资料。3.布置作业:完成《名师测控》本节内容

篇九: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原文阅读

  主备教师教学题目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

  课型

  自读

  授课时间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1课时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1.把握文本,了解新闻评论的相关知识。2.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1.学习新闻评论的有关知识,了解新闻评论的特点;2.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了解作者的观点。

  难点:引导学生不忘历史,牢记使命,践行时代赋予青少年的责任。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①安排学生搜集作者资料,预习课文。②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城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

  在这里,他们进行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

  和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这场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

  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给

  整个中华民族都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

  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什么要设立公祭日?让我们走进人民日报的

  新闻评论《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寻找答案。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新闻评论:

  (1)定义: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阐述观点、发表议论、表达

  立场的评论性文章。

  (2)种类: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和专栏评论等。

  (3)特点:

  ①很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②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

  ③广泛的公众性。

  2.字词积累

  祀.(sì)

  国殇.(shāng)

  初衷.(zhōng)

  抵赖.(lài)辱没.(mò)铭.记(míng)

  杀戮.(lù)篡.改(cuàn)呓.语(yì)

  缅.怀(miǎn)彰.显(zhāng)磅.礴.(pángbó)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人世间事物文

  二次备课

  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3.通读全文,说说本文是针对什么事件发表的评论?本文针对“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

  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这一事件发表评论。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中国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是为了牢记南京大屠杀

  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梳理本文的思路(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标题“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准确、鲜明、生动,是对评

  论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主体的集中体现,是画龙点睛之笔。(2)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开头以新闻事件“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

  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的概括叙述,引出作者观点,为下文的分析论证作铺垫。

  (3)作者是如何论述观点的?举例论证:①第二段,列举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发表文章《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通过“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等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②第三段:到举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种种行为论证了“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③第四段:列举种种事实证明“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对比论证:全世界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与日本右翼分于否认历史的行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归纳论证结构引论:以南京大屠杀80周年国家公祭引出“国行公祭,是为了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的观点。本论:列举全世界的正义之士纪念南京大屠杀、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行为,并通过对比论证了南京大屠杀历史不可能被忘记。四、感悟语言1.简洁明了:(1)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语言简洁明了,高度概括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史实。(2)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日本右翼分子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丑态。

  2.准确严谨: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项固。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感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用词严谨,将日本右翼分子与有良知的日本国民区别开来。3.生动形象:(1)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用文言古语,恰当引用,为评论增添文采。(2)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把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现象用形象化的语言具体描述,使其栩栩如生,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3)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排比,高昂激越,使说理显得气势磅礴。五、归纳本文的艺术特色。1.就事论理,就实论虚,叙议结合。2.由情达理,情理交体。3.言之有文,峰达理举。六、布置作业根据以下二则材料写一篇新闻评论。1.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发表评论称:“没有所谓的南京大屠杀吧,中国说有30万市民惨遭虐杀,如果是真的,日本人应该都去南京下跪了吧。”2.广大国民讨伐的日本APA酒店,已经重新在旅游网站上架预定。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提出观点:国行公祭,牢记历史,共同维护和平。分析问题: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解决问题:总括全文,重中论点。

  安全提示:

推荐访问: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原文阅读 公祭 世界和平 原文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