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学校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20篇)

学校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20篇)

时间:2023-01-07 16:4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学校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20篇)学校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传统文化进校园  一、指导思想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领域内的一个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20篇),供大家参考。

学校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20篇)

篇一:学校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传统文化进校园

  一、指导思想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校依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决定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突破口,依托古城自然人文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基于古城风土人情和学校特色相融合的学校课程活动教育,以此带动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

  二、课程设计的创意

  (一)开发校本课程教育功能,充分挖掘古城风土人情教育活动的教育价值,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校本课程能营造校园良好的研究氛围,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以古城风土人情教育特色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三、课程目标设计

  (一)课程开发的学生发展目标

  课程开发的学生发展总目标:通过校本课程古城的风土人情的设计,引导学生走进古城浚县:用眼去观察;用耳去聆听;用脑去思索;用手去创作。使学生认识古城、熟悉古城、喜爱古城、保护古镇城。从而增强古城后人的自豪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具体目标有:

  1、了解水乡古城浓厚的文化底蕴,感受丰富的水乡文化,激发学生主动了解、探索家乡风俗的意识和实际行动。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在不断的探究性学习中,批判地继承古城民俗的优良传统,体现立志为家乡服务的伟大志向。

  3、培养自信乐观的生活意识,不断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逐渐认识本土文化资源的丰厚,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目标不能远离实际。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

  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四、校本课程研究内容和范围

  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主要指千年古城——包括独特的家乡风光,幽静的自然环境;也包括淳朴的民风,底蕴深厚的文化。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主要内容具体是:

  第一类环境文化(一)民间艺术-----杨纪屯的泥咕咕(二)人间社火-----主要有杂戏、杂耍、武术表演。(三)名胜古迹——文治阁、升仙塔、天宁寺等。第二类民俗文化(一)概述——地理环境、名优特产。(二)历史故事——隋末李密。(三)风俗习惯——祭神、祭祖、婚嫁等。(四)古庙会——庙会习俗、庙会上的拴娃娃、庙会音乐第三类传承文化(一)泥塑艺术——泥塑制作的过程、怎样制作成泥塑的技艺以及制作的技巧。第四类生态文化

  (一)关注环境、关注环保——针对身边的各种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班队活动、黑板报、知识竞赛、社区活动等)。

  (二)关注古城旅游事业——由学校少先队带领“雏鹰导游团”同学,利用节假日为游客做小向导;积极发动学生为古镇旅游出谋划策。

  五、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

  (一)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我校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及古城浚县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1、教师开发课程的过程

  (3)确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确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主题——“古城的风土人情”。古城的资源我们要好好利用,编写教材时我们一是将用学生的习作来介绍古城,激发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二是我们充分利用古城的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在教材编写时融入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如摄影、小导游、环保小卫士等。教材使用对象:中学。

  2、学生开发课程的过程

  (1)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宣传建设校园文化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对古城风土人情有初步的认识。

  (3)成立学校研究杨桥古城文化活动兴趣小组,将古城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范围。

  (二)课程的实施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2、成立编委会。古城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研究——《走进古城—浚县》3、课程开发的规划②拟定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③使用编写的教材,并征集意见。④完善、修改校本教材,并正式定稿。4、制定计划,确保课时。学校按照上级要求将校本课程的实施纳入了具体的课堂教学计划,每2周安排一课时,时间确定在周三下午的第三节课,要求课程活动与班队活动相结合,由班主任老师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学。5、探索课程评价机制。(1)教师评价。评价内容①对教师的备课笔记、教学研究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②对教师实施过程的中动态生成性资源及其创新行为进行激励评价③对教师完成课程计划的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办法①教师自我评价。②学生民主测评。(2)学生的评价

  评价内容①学生参与活动。②学生能力的提升情况③情感体验情况。④获得成果的情况,包括收集信息的数量、质量、创造性成果。

  评价办法①学生自评互评。②教师对学生评价,采用书面知识和实践活动成果相结合③家长助评,采用“家长助评表”,让学生家长根据各项内容对子女各方面表现进行星级评定,最后对如何教育孩子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或意见。

  六、课程开发的初步成效和发展预想

  1、构建校本课程。在充分挖掘古城资源基础上,学校发挥全体师生的智慧,大胆实践、探索,以“环境文化、民俗文化、传承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基本形成,并确立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实施内容和评价方法。

  2、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以“传承优秀古城文化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四位教师都参与了古城文化教育活动方案教材的编写任务,每位教师都承担了方案实践指导任务,“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师的头脑中逐步形成,教师的指导能力也在朝科学化方向发展。

  3、开阔学生视野,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校本课程的活动带来了学生多方面的变化:1、它充分引导学生

  与社会、社区接触,学生有了课堂上得不到的多种生活体验,各种能力也都得到和谐的发展,每逢节假日,小导游们活跃在古城的景点、街头,带领游客领略水乡的风貌神韵。他们用真诚的态度、生动的语言骄傲地向游客介绍古镇的景点和风土人情,述说一个个动人的故事。2、小记者的作品也充分展示了古城的自然环境.人文风情、、„„同时学校也准备出版

  了全部由学生作品汇集的《走进古城—浚县》一书。学校“小记者”、“小导游”队伍的发展,更是增强了宣传的古城文化的力度。

  4、发展预想:规范校本课程,创建学校特色。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把校本课程融入办学目标和工作思路,要让“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校本课程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中,立足于反映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才能开出娇艳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芳香。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中小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指导中小学开展传统美德教育、传统节日教育、传统经典诵读教育、地方名人民俗教育等系列主题活动,特制定本方案。一、活动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活动对象全区普通中小学在校学生三、活动内容(一)加强传统美德教育1.通过推进文明校园、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广泛掀起学习、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不断加强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教育。

  2.通过开展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等活动,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3.通过深入开展“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等推进文明礼仪教育。包括升旗礼仪、就餐礼仪、课堂礼仪、尊师礼仪、同学间交往礼仪、穿戴礼仪、借用物品礼仪、迎客礼仪等礼仪习惯养成,引导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

  4.通过推动书法教育健康和深入发展,激发培育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和欣赏书法的热情。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努力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5.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研学实践教育、冬夏令营等活动,加深学生对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感悟,传承红色基因。组织中小学生到革命历史遗址、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先辈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场所参观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

  (二)重视传统节日教育

  1.以忠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感恩老师、感恩长辈”等关爱师长的道德实践活动。

  2.利用元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经典知识、故事的普及教育。积极挖掘这些节日中的德育元素,培育学生民族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

  3.以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劳动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家公祭日、国庆节为契机,引导广大师生缅怀先烈,了解党和祖国的发展史,不断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三)抓好传统经典诵读教育

  1.构建国学经典诵读体系。各校每学期制定诵读计划,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原则,在各年级开展不同的国学教学内容;组织教师读《大学》、《道德经》等国学经典,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构建诵读体系。

  2.搭建国学经典诵读平台。丰富诵读形式,开展“诵经典、写经典、唱经典、演经典、展经典”等活动,即:每日开展“诵读经典一刻钟”活动;每星期开展一次“书写经典一刻钟”活动;每月的黑板报和橱窗要有一定的国学教育的内容;每年举行一次国学情景剧展演活动等,把国学教育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3.深化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借助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等载体,围绕孝父母、守诚信、善待人、好学习等话题,以诗文朗诵、快板、课本剧等新颖活泼的形式,把《弟子规》、《论语》等经典美文表现出来。成立国学兴趣小组,将传统体育项目、绘画、书法、剪纸等国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国学、热爱诵读。

  (四)开展地方名人民俗教育

  1.加强地方区域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工作。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将地方传统名人名事、文化遗迹、等资源有效整合,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校园。

  2.培育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德育教育基地。利用富有地方人文特色的重大纪念活动、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博物陈列馆等载体,进一步促进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结合学校原有项目为基础开展民间体育、泥塑、剪纸等国粹教育。

  四、活动要求

  1.加强宣传,营造舆论氛围。各学校要及时召开动员大会,明确本年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指导思想、方法步骤、具体要求,制定活动实施方案,适时做好档案建设。

  通过组织广大师生学习《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思想舆论氛围。

  2.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各校要统筹安排,有序推进阶段性重点目标与任务的落实,力争到2022年,全区中小学、幼儿园都实现“一校一特色”、“一校一精品”的传统文化品牌。

  3.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各学段的教学要点和教学任务中,力求做到三个“全覆盖”:学科课程全覆盖,课时主要从综合实践课中安排,也要将教育内容体现到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中去;教学环节全覆盖,包括课堂教学、课堂外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人群全覆盖,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4.坚持把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总结多年来我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深化我区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将传承优秀文化与打造办学特色相结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突出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资源,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教育氛围,让师生在审美中受到传统文化熏陶。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增进学生的“五个认同”意识,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青少年成长之路,传承文化基因,守护好中华优秀民族的“根”和“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青少年学生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树立文化自信,增进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打牢思想基础根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生活细节入手,注重实践养成,不断丰富展示弘扬中华文化载体,将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学校教育始终。

  二、活动主题

  “传承文化基因,守护民族根魂”

  三、基本原则

  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德育常规教育相结合;与“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相结合。

  四、活动内容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环境育人。设定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利用走廊、教室、办公室、橱窗等场所设立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片、警句、诗词歌赋等,创设传统文化环境,突出传统文化气息,让学生零距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把传统教育寓于校园环境、校园文化之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以说一口流畅的普通话、写一手规范的中国字为目标,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扎实、有序开展。各学校结合师生实际,通过开展“读、说、抄、写、评”等活动形式,提高师生读、说、写的能力和水平,传承中华文化,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让学生在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语音中感受汉字的魅力,在横平竖直、方正规范的书写中得到艺术的浸染。

  (三)抓好教学常规,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任课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实现,讲好“中国故事”。语文、历史等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的课程,应特别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数学、物理等科学学习领域的课程,要重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艺体类课程中,应注意加强审美情趣的陶冶、毅力意志的磨练和完善人格的培养。

  (四)和德育常规教育活动相结合。抓好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以及感恩教育等,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从懂礼貌、讲礼仪、尊敬师长、自觉排队、诚实守信、遵守秩序等学习、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培养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师生的一言一行中充分展现。

  (五)过好中国节日。中国节日包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日。利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传统节日,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增进各族师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利用重大纪念日“7.1”“8.1”“9.3”“9.18”“10.1”“12.13”等纪念日开展爱国、爱党和革命传统教育,让爱国主义教育在各族师生心中牢牢扎根。

  (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各学校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开展《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孝经》、唐宋诗词等经典诵读,在朗朗上口、简明轻快的节奏和简短意长的深刻内涵中,让学生感受经典传统文化的魅力。

  (七)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结合“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等课外实践活动,开辟剪纸、书法、国画、中国象棋、传统民乐、武术等传统文化艺术学习园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八)开展“向祖国报告”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成果展演活动。运用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各族青少年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成果,增进文化认同。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根据师生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设置有针对性活动内容,有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二)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育人先达己”,各学校首先要注重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积极为教职工的学习、提升创设环境和条件,鼓励教

  师多读书、读好书,提升知识修养和文化品味,用“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知识涵养和人格魅力做好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楷模,做学生敬重的好教师。

  (三)丰富形式,注重实效。各学校根据“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采取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突出活动广泛化、体验化、兴趣化的特点,引导学生实现从简单诵读到深刻理解,从领悟内涵到实践行动逐步推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广泛宣传,善于总结。各学校注重活动宣传,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善于总结和梳理好的经验和做法,以小结、简报、信息等形式报送思政办。

  要知道多少东西才能写出这么优秀的范文啊。

篇二:学校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导语:传统文化教育首先是教育,不能因为教育内容的特殊性而规避教育规律。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学校的责任所在!

  一、营造浓郁氛围,让经典育人“润物细无声”高尚的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塑造,具有无声的熏陶和感染的教育功能。学校要努力构建以传统文化为底色的学校文化,让学生时时处处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1、环境文化我们将“明礼、勤奋、活泼、进取”八个大字镌刻于外墙,点染出学校校园文化的主旨,并开辟传统经典文化专栏,涉及文学艺术、传统美德、传统节日、历史名人、科技发明、地方文化、名胜古迹、教育智慧八个方面的内容,营造出浓厚的传统经典文化氛围。漫步校园,如同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伟大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2、班级文化学校将圣贤的智慧、经典的名著、璀璨的艺术和传统节日文化等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营造了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学习园地中,学生的剪纸、书法、绘画作品,让我们在为孩子的才智竖起大拇指的同时,真切地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3、精神文化

  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风、校训,“做融汇东方智慧、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和“博纳、儒雅、蓄志、创新”成为师生思想的引领,也更加深入地诠释了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新内涵。

  二、躬身教育实践,让经典育人“潜移默化”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压力最小、记忆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与历史上的古圣先贤对话,学习先哲的风范,习得圣贤的智慧,就会将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存入心中,奠定自己一生融入社会、生活幸福、事业大成的基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播下希望的种子。要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心灵,首先要让传统文化走进教师的心田。学校注重引领教师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做传承传统文化的引路人。开展教师“读书富脑工程”,传统文化书籍是必读书目。寒暑假要求教师至少读一本传统文化书籍,并写出心得,开学后组织交流;筛选了自先秦至明清的100多篇优秀的古文,每学期组织一次测试,成绩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定期开展师生经典诗文诵读、赏析活动。在读书、交流、测试、赏析中,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每一位教师的心里扎下根。其次,重视学科渗透,将诵读活动引入课堂。开展课前三分钟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诵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孩子们感受了汉语言的魅力,培养了对文学的兴趣爱好;通过重温中华文

  化的源远流长,汲取了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为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开展实践活动,让经典育人“无处不在”学校积极探索学科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途径,要求全体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挖掘拓展学科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召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课例研讨会。开设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内容以校本教材的学习为主,课外拓展为辅。学校确定每周一课时的校本课程教学时间,诵读古典诗文,讲述经典故事。我们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让学生自发组成课题小组,在经典文学和民族艺术两个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学校先后召开了四次小课题研究展示、研讨会,三至六年级各个班级研究的子课题累计达200多个。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结合,课内外教学有机融合,拓展了课程资源,完善了素质教育的模式。学校以“让传统引领时尚,让经典铸就文化”为主题,开展了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引领学生牵手文化、感悟传统、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内容主要包括:玩转传统游戏,体验民族情趣;诵读千古美文,争做谦谦君子;秉承民族艺术,领略传统技艺;亲历传统节日,追寻文化之魂;走近历史名人,弘扬中华美德;采撷文化元素,创建班级特色。四、与养成教育结合,让经典育人“生根开花”

  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在家感父母养育之恩,在校感教师教育之恩,得到表扬感激励奋进之恩,受到批评感鞭策进步之恩……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如,学习品德与生活课关心父母等内容时,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有关孝的内容穿插其中,如“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座”等等。经典的活学活用,使经典从古代来到了今天,走到了学生的身边,走进了学生的心里,变成了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体现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之中……

篇三:学校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大学校内传统文化训练实施方案

  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推动我国历史前进的一种力气,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也是实现中华腾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动力。传统文化训练是我国整个思想训练的基本工程,也是学校思想训练的主旋律和永恒的主题。为了使我校更好地开展传统文化训练活动,特拟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通过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增加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通过深化校内文化内涵,创新学校文化,构建适宜同学成长的和谐校内;依据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使青少年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训练;通过青少年的实践体验,使青少年情感得以升华,行为得以内化,逐步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增加青少年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2、基本原则:一是贴近生活原则。这次训练活动要与学校生活,尤其要与同学的实际生活和已有的生活阅历相结合,贴近同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同学学会在生活中受到训练,在训练中学会生活。要依据未成年人身心特点,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二是继承创新原则。训练活动既要体现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要求,又要体

  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要求,在创新过程中形成学校特色,实现“一个年级一特色”,“—个年级一精品”。三是实践体验原则。主体活动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加强同学的道德实践环节,关心同学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达到在实践中认知,在实践中养成的目的。

  二、活动主题深化校内文化建设观念,创新校内文化建设,创设和谐校内环境,践行“忠、孝、礼、诚”主题训练活动。“忠”:以精忠报国、爱校爱班为主线,贯穿培育青少年政治素养方面的要求;“孝”:以孝敬父母、敬重师长为主线,贯穿培育青少年生活真情、情感亲()情等方面的要求;“礼”:以、谈吐儒雅、行为文静、为主线,贯穿培育青少年行为习惯以及情趣、志趣方面的要求;“诚”:以诚恳守信、以诚相待为主线,贯穿培育青少年道德品质修养方面的要求。

  三、活动内容和形式1、爱国爱校爱班训练(13日—17日)

  (1)利用板报、宣扬栏等宣扬爱国主义学问,校内广播站要经常性地播放爱国主义歌曲,努力在全校营造爱国主义训练氛围。各班要定期更新黑板报。内容以宣扬祖国的进展变化为主。

  (2)班主任负责开“我爱我班”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同学自我参与,自我接受训练。

  (3)利用升旗开展“爱国爱校爱班”训练。

  (4)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组织一次演讲竞赛。2、感恩训练(20日—24日)(1)利用板报、宣扬栏、校内广播站等宣扬孝道。(2)各班级召开《感恩从心开头让爱暖和彼此》的主题班会(3)各班级都要确立自己的“感恩老师”训练活动口号。上课前对上课的老师说声:您辛苦了。下课说声:感谢您老师。(4)利用升旗开展“感恩”训练3、礼仪训练(27日—31日)(1)各班组织开展“学礼仪、讲美德,做文明同学”主题班班会(2)开展“读百家箴言,摘礼仪佳句”的读书活动。组织同学网上或书报杂志等收集相关资料,各班整理并编写出简易读本,并总结本班的礼仪标语。(3)开展“礼仪之星”评比活动。(4)利用升旗开展“礼仪”训练4、诚信训练(11月3日—11月7日)(1)各班组织开展“诚信回归”主题班班会(2)结合实际开展一次“诚信伴我行”的征文竞赛。(3)开展“诚信”五个一活动:收集一个讲“诚信”的故事;收集一条讲“诚信”的格言;出一期“诚信”在身

  边的黑板报;写一封呼吁“诚信”的书信;召开一个“诚信回归”的班会。

  (4)利用升旗开展“诚信”训练四、活动要求1、加大宣扬力度,制造深厚的舆论氛围。通过倡议书、广播站、宣扬栏、班团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将主题宣扬训练实践活动宣扬到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同学,并争取家长的协作,形成训练合力。

  2、传统文化训练要长抓不懈,寓教于各项主题训练活动之中,寓教于课堂教学之中,抓好养成。各年级、各班肯定要强化同学传统文化训练练,让传统文化训练成为同学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3、加强师德建设,老师要学会“四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舞、一颗爱心相待。以身作则,做好同学的表率,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

  4、各年级、各班要依据学校实施方案,结合班情,拟定出自己班级实施的具体方案,因需而搞,形式多样,凸现特色。要作好记录,每阶段有一份主题活动设计及活动后的感想。

篇四:学校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开展传统文化学习教育活动规划方案

  南村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假设干意见?。通过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通过深化校园文化内涵,积极营造文明校园气氛,构建和谐校园;根据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以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学生的道德标准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确保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二、工作目标:通过“学国学,弘扬传统文化〞;“讲文明,养成文明礼仪〞;“争当礼仪标兵,构建和谐校园〞等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读〞、“诵〞、“唱〞、“讲〞、“画〞、“演〞等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全力打造“文明、高雅、健康、和谐〞的师生形象和关系,推动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文明环境,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校全方面和谐开展。三、工作重点1、标准校园、班级文化建设。2、标准学生语言,净化校园语言环境;3、标准学生行为,每周结合道德行为教育主题进行行为训练;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及课间活动,使校园活动平安、健康、雅致、和谐,促进学生的身心开展;4、加大力度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班级育人气氛。四、主要内容:深化校园文化建设观念,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和谐校园环境,全体师生积极参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1、校园文化建设气氛:用文化打造校园,以环境感染师生。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以“以块为主,以条为辅,条块结合〞形式。寓“传统文化〞和“行为习惯〞于校园的一砖一墙,一草一木,让校园成为师生共享文化魅力的乐园。2、教师活动主要内容:教师既是主题活动的推动者,更是活动的实践者和示范者,要以高尚的品行、人格魅力引领并推进主题教育活动。五、活动形式:分层次、分阶段、分部门落实主题教育的内容和任务。1、一年级以文明礼仪教育的“雅〞、“礼〞重点为主,对学生进行礼仪意识的启蒙教育。二、三年级以“忠〞、“孝〞、“诚〞为重点。2、结合文明班评比活动,加强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的检查力度,重点抓学生的礼貌、礼仪及课间追逐的现象,使得不文明现象无处藏身。并及时对表现得

  学校开展传统文化学习教育活动规划方案

  出色的队员和班级进行表扬。3、利用升旗仪式后,对全体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国旗下讲话将围绕“忠、

  孝、诚、雅、礼〞为主线,增强师生行为举止文明的自觉性和意志力,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携手创立和谐校园。

  4、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标准?、?学生礼仪?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确定每周的礼仪训练重点,每周着重训练一个方面,检查一个方面,稳固一个方面。

  5、以大队部“快乐书香〞读书活动为切入点,以多样化的辩论会、讨论会、社会实践、演讲、歌咏会、自编自演节目、手抄报、漫画、宣传画、礼仪活动竞赛、征集名人名言警句、口号等形式主题活动班队会为契机,认真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文明礼仪方面的书籍,指导学生积极参加读书征文活动。

  六、活动的过程:〔活动时间分为部署发动、实施推进、成果展示三个阶段。〕1、部署发动:利用师生大会做好宣传发开工作,让全体师生明确活动的内容与要求。2、实施推进:利用国旗下的讲话、班队会、播送站、校园网、校内外橱窗、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教育。3、成果展示:通过诵读比赛、文艺演出、书画展等形式展示活动成果,展现全校师生风采。七、保障措施加强领导,明确传统文化教育各类人员职责。校长挂帅亲自抓,书记全力抓,教导处、班主任具体抓落实,学校其他各部门、全体教职工配合抓,形成的良好格局,具体如下:

  领导小组组长:左延放副组长:丁寿山唐行李东武组员:郭银花耖锦王胥雷萍王苗张建王红妮

篇五:学校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

  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它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统称。中国的传统文化,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顺序,经历了史前时期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时代,到夏朝建立。之后绵延发展。

  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儒家、佛家、杂家、纵横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和阴阳家等文化意识形态,具体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以及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其中,儒家、佛家、道家思想,以及“三位一体”的合流思想对中国传统影响最为直接而深刻。

  为了确定活动的圆满进行,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可以对一个活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那么大家知道活动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通用1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增进学生的“五个认同”意识,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青少年成长之路,传承文化基因,守护好中华优秀民族的“根”和“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青少年学生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树立文化自信,增进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打牢思想基础根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生活细节入手,注重实践养成,不断丰富展示弘扬中华文化载体,将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学校教育始终。二、活动主题“传承文化基因,守护民族根魂”三、基本原则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德育常规教育相结合;与“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相结合。四、活动内容(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环境育人。设定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利用走廊、教室、办公室、橱窗等场所设立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片、警句、诗词歌赋等,创设传统文化环境,突出传统文化气息,让学生零距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把传统教育寓于校园环境、校园文化之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二)以说一口流畅的普通话、写一手规范的中国字为目标,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扎实、有序开展。各学校结合师生实际,通过开展“读、说、抄、写、评”等活动形式,提高师生读、说、写的能力和水平,传承中华文化,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让学生在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语音中感受汉字的魅力,在横平竖直、方正规范的书写中得到艺术的浸染。(三)抓好教学常规,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树人为核心,

  以立德为根本。任课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实现,讲好“中国故事”。语文、历史等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的课程,应特别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数学、物理等科学学习领域的课程,要重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艺体类课程中,应注意加强审美情趣的陶冶、毅力意志的磨练和完善人格的培养。

  (四)和德育常规教育活动相结合。抓好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以及感恩教育等,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从懂礼貌、讲礼仪、尊敬师长、自觉排队、诚实守信、遵守秩序等学习、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培养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师生的一言一行中充分展现。

  (五)过好中国节日。中国节日包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日。利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传统节日,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增进各族师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利用重大纪念日“7.1”“8.1”“9.3”“9.18”“10.1”“12.13”等纪念日开展爱国、爱党和革命传统教育,让爱国主义教育在各族师生心中牢牢扎根。

  (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各学校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开展《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孝经》、唐宋诗词等经典诵读,在朗朗上口、简明轻快的节奏和简短意长的深刻内涵中,让学生感受经典传统文化的魅力。

  (七)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结合“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等课外实践活动,开辟剪纸、书法、国画、中国象棋、传统民乐、武术等传统文化艺术学习园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八)开展“向祖国报告”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成果展演活动。运用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各族青少年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成果,增进文化认同。

  五、工作要求(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根据师生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设置有针对性活动内容,有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二)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育人先达己”,各学校首先要注重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积极为教职工的学习、提升创设环境和条件,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提升知识修养和文化品味,用“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知识涵养和人格魅力做好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楷模,做学生敬重的好教师。(三)丰富形式,注重实效。各学校根据“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采取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突出活动广泛化、体验化、兴趣化的特点,引导学生实现从简单诵读到深刻理解,从领悟内涵到实践行动逐步推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四)广泛宣传,善于总结。各学校注重活动宣传,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善于总结和梳理好的经验和做法,以小结、简报、信息等形式报送思政办。一、指导思想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德育体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调兵山市中小学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实施方案》,使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二、活动主题传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三、基本原则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育研发相结合;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四、活动内容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弟子规》的学习、践行活动。(1)计划在11月30日进行《弟子规》诵读班会。(2)12月5日举行《弟子规》背诵比赛。除了这两项活动,平时加强《弟子规》的学习活动,利用学校的广播在课间播放《弟子规》歌曲,利用班会时间诵读、学习《弟子规》,尤其加强低年级学生的学习。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1)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诵读国学经典。(2)每周设一节诵读课,每月召开一次以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3)利用校园多媒体网络和各种影响资料举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专题讲座,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交流。(4)结合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计划召开校园艺术节活动,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校园艺术生活,突出活动广泛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特点,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化魅力,热爱经典。3、推行孝信雅行教育活动(1)以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一道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以雅为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3)以信为本,开展诚信教育。以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引向学生家庭,并广泛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4、积极开展特长教育,推进艺术素养培育工程。(1)充分利用“体育、艺术2+1项目双技活动”的有效平台,弘扬太极拳,激发学生正确的人生理想,挖掘学生潜在的才能,培养他们文化、艺术、体育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2)展示开展好特长教育活动。通过开设阅读、硬软笔书法、剪纸、舞蹈等特长教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让学生能过学有所长,德识长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五、积极开展校园品位创建工程。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为学生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完善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利用板报、橱窗宣传、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营造“以人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浓郁氛围。六、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组长:闫丽娜副组长:朱亚杰张淼组员:徐秀华杜平郝岩史艳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XX年3月26日)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二、总体设计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三、意义(一)理论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德育内容民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二)实践意义1、抵制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的需要。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只要求孩子“成才”,而对孩子做人的教育却越来越淡漠。在功利化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教育环境存在着许多问题:影视、网吧演绎着“武侠加爱情”、“黄色加暴力”;成人思想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这些都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的侵害。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2、迎接全球化挑战的需要。人们在全球化中进一步误读东方,甚至走向西方中心主义。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没能占据应有的位置。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被集体遗忘的尴尬,其结果就是使学生对我们民族的历史,不仅没有深刻而较全面的了解,反而凭空多了一份蔑视,这对民族精神是巨大的伤害。而民族身份认同的问题,在全球化时代又显得尤为严峻。因此,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现代中国公民的需要。四、实施原则1、全面性原则: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要在每一名学生身上得到落实,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和谐发展。2、整体性原则: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要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体系。3、发展性原则: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不急功近利。五、建设目标1、近期目标:明确“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指导思想,达成共识,研讨细化具体操作方案。2、中期目标:通过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使学校形成良

  好的教风、学风、校风。3、远期目标:(1)通过诵读经典文化,使学生在中学阶段能够掌握1000条成语,300余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弟子规》、《大学》、《论语》等经典篇目。(2)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一生优美的人格奠

  定基础;通过社会反馈,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学生明确知道应做一个怎样的社会人。(3)培养和造就一批师德高尚,教学风格独特,具有人文素养的名教师。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精髓,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爱

  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陶然小学决定在本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落实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特色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质量校园、特色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的构建,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坚韧、乐观、豁达、包容和自强、自立、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通过开展系列化、项目化、立体化的优秀传统文化宣教活动,使传统精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育我校中小学生(幼儿)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二、活动主题传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三、基本原则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科研工作相结合;与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四、教育目标——全面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积极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了解铁岭和西丰的人文历史、地理风貌、民俗风情等地域文化,具有热爱家乡的情感,立志为家乡的未来发展努力;——学习在当今生活中,以宽广的胸怀和文化视野,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奠定和谐的人生基础。五、主要内容(一)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全面贯彻落实西丰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西教字[20XX]13号)基本要求,工作的重点方向:一是构建诵读体系。本着不给学生和教师增加课业和工作负担的原则,各学校(幼儿园)每学期要制定诵读计划,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推进诵读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二是搭建诵读平台。深入开展“清泉源头读书活动”,以《中华经典诵读100篇》(西丰县教育局编辑)为蓝本,做到早课前诵读20分钟、课余时间自由诵读、每周1节的诵读课、每月召开1次以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课内向课外延伸、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三是深化诵读活动。利用文化经典的各种声像资料,将视频讲座带进校园;根据实际需求,把名家、请进来,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面对面的交流;广泛开展如“三字经诵唱会”、“弟子规引我行”等倡导生活化、活动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诵读活动,借助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等载体,让学生感受文化、热爱经典。(二)孝信雅行教育工程。一是以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以元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幼儿)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注意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引导其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

  重阳节为契机,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

  二是以雅为标,开展礼仪教育。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结合“三姿”培养与训练要求,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以情趣高雅、谈吐儒雅、行为文雅为标准,贯穿培养青少年行为习惯以及审美情趣;着重引导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

  三是以信为本,开展诚信教育。以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广泛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等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逐渐改变“信任危机”的社会现状。

  (三)艺体素养培育工程。一是突显特色艺体教育。利用“体育、艺术2+1项目”和特色体育活动的有效平台,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在才能,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培育其文化、艺术、体育等多方面爱好,在提升其信心的基础上尽量让不同层次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平台展示多种才能。二是“经典诵读”与大课间操活动相结合,融为一体。大课间操活动可适时展现师生共同诵读经典诗文的壮观场面,编排有特色的自编操。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得到了经典文化的熏陶;在律动的音乐声和优美的动作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三是“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艺术节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比赛,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受到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熏陶,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四是构建魅力艺体教学。加强艺体课程建设,重视艺体教育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充分利用“二课”活动时间,通过开设阅读班、文学社、乐器培训班、书画班、体育特长班、舞蹈班等特色课程,安排专业艺体教师进行教学指导,使之逐渐形成规模,成为学校艺体教育的一个亮点。同时,重视艺体教育与相关学科的融合。五是探索特色的艺体教育。在我校继续创设“扇跳绳、毽球、剪纸、书法、绘画、声乐、乒乓球”等活动,巩固“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的良好局面,真正把优秀传统文化“种”进学生的心坎里。(四)校园品位创建工程。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图书室、班级图书角、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站等文化阵地,广泛开展校园、家庭阅读活动;利用宣传橱窗定期举办德育长廊、诗文图展、师生作品展;校园墙面张贴历代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文化符号,绿地与树木标牌、道路标识牌、印制《论语》等国学经典章句或自创箴言语录,做到“让每个景点培育人,让每条名言激励人”;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等活动,促进形成“一校一品”的区域教育特色,营造“以文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浓郁氛围。(五)地域文化寻根工程。一是对铁岭、西丰及本乡(镇)地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传统文化进校园需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组织得力人员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进行课题研究,专题编写《魅力铁岭》、《西丰文史资料》等类似的校本教材,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课表、进课堂、进头脑”;将地方传统文化遗迹、艺术、传播媒介等资源有效整合,发挥其文化本源、活动载体、资源宝库的作用,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二是将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改造成德育教育基地。利用富有地方人文特色的重大纪念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进我校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平岭村烈士陵园、少年宫、城子山、冰砬山等公共教育资源的活动力度,使其成为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校外实践基地。三是传承弘扬铁岭人文精神。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大力宣传“求实创新、崇文厚德、理性平和、追求卓越”的铁岭城市人文精神和“活力西丰、富庶西丰、生态西丰、幸福西丰”的“四力”西丰精神,激发广大师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陶然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导处,负责全校活动的协调、检查,定期组织各种教学交流和教学研讨活动。(二)确定实施对象。全县公办和民办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含职高),均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现全覆盖。(三)强化队伍建设。由班主任教师(或其他爱好国学、有一定国学基础的教师)担任主力推手;注意整合班主任(团队辅导员)、艺术科教师等师资力量,组建切合本地、本校实际的适合国学教学的师资队伍;采用集中和常态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高培训。(四)健全管理机制。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内容,从学校(幼儿园)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德育科研、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班团队活动、语文科教学等课程实施;充分考虑参与活动教师的工作量,其工作考核要与教师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选优、绩效工资等直接挂钩;并大力表彰在此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五)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及时反映工作进展和成效,充分发动师生和学生家长畅谈体会、感受和变化,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并把优秀稿件报送到《西丰教育》和《慧园》等杂志。一、活动背景和谐美好的校园给了我们一个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可是总有一些不文明的人做些不文明的事。我们的校园的各主要校道上的一些小广告(俗称牛皮脚廯)比比皆是,这大大的损坏了学校的环境,就是一名普通的学生也要对这有所为,更何况我们身为一名志愿者了。校园小广告的泛滥,直接影响着我校的校容,影响着我校师生的生活学习。二、活动主题文明校园,你我同行三、活动目的及意义彻底清除校园小广告,实践我班志愿服务宗旨。促进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树立当建设,立足身边小事,改善校园环境,力争为广大师生展示一个特色鲜明、环境优美校园环境。四、活动时间五、活动地点咸宁学院温泉校区宣传栏、寝室楼、教学楼、食堂及各条主要校道六、活动对象七、活动流程㈠活动前准备工作阶段1、安排两到三名同学到校园内了解小广告到处张贴的情况并拍下照片;2、利用多种宣传方法,先在班级内进行宣传,然后到学校各处进行宣传,统计好班上参与名单;3、对参加此次活动的成员进行分组,总负责人为每个小组划分工作区域,并在每一组中设立小组长,负责自己所在小组,小组负责人要准备好工具小刀,抹布,垃圾袋或垃圾桶;㈡活动进行阶段1、下午两点在西区食堂前集合,各个小组长负责清点好本组人数,确定人数到齐后,负责人强调有关注意事项和纪律;2、两点半活动正式开始,各个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出发前往划分好的清理区域进行清理;3、四点半活动结束,将垃圾全部带走,并到食堂门后集中,签到、交工具。㈢活动后期阶段1、负责人为此次活动写活动总结;2、参加活动的成员写心得或新闻稿,提出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和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八、注意事项1、在活动的过程所有的成员要服从指挥,要有纪律性、组织性;2、小组长要起到通讯员的'职责,及时汇报情况,好让负责人有所准备;3、所带工具要妥善保管好,认真清除小广告、乱涂乱画非法字迹,并把垃圾放在随身带的袋子里面;4、要注意形象,报名参加的不准直挂名在玩,负责人要严格要求,要以学校的形象为重,注意安全;5、活动的过程中所有的成员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明白自己代表的不仅是个人,更是10临床本二班这个大集体。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条主线,以提高市民素质为切入点,以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活动为着力点,大力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此带动城市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二、活动内容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以开展“城乡少年手拉手,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为总揽,以“感恩、励志、修德”为主题,每天利用早晨、中午课前20分钟左右时间,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经典竞赛活动,如学生赛、小组赛、班级赛、年级赛等,还可以通过诗文配画、小品剧、唱诗文歌曲等方式促进学生对传统优美诗文的学习和理解。开展“五个一”活动。学生做到每天自查一次不雅行为;每周向父母(或长辈)说一句体贴性的话;每月为父母(或长辈)做一件侍奉性的事;每学期给父母(或长辈、教师、帮助过自己的人)写一封信,向他们反映自己的学习、思想以及生活情况,交流感情;每年参加一次公益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学校、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自律能力;组织学生扶贫结对,引导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互帮互助,增进友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心。营造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以“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为带动,从解决干部职工在工作生活中不文明的行为入手,以“学经典、品人生、提素质”为主题,在全市党政机关、执法部门、窗口单位中开展“做文明公仆、创礼仪机关”活动。同时广泛开展促进公共文明志愿服务、公务员志愿者参与交通协管活动、便民服务等各类文明礼仪践行活动。在广大机关干部中开展读一本好书、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组织一次演讲比赛等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讲文明、知礼仪、热情好客、团结友善的传统美德,在参与和体验中自觉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打造文明机关、礼仪机关、书香机关、效率机关、廉洁机关。优秀传统文化进家庭。以家庭美德教育普及为重点,开展“与经典文化同行,与圣贤先哲为友”,“亲子读书共成长、经典文化进家庭”和“书香家庭”评选活动。通过读书知识竞赛、优秀读后感评选、“子女和父母、同读一本书”等特色载体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群众爱书、藏书、看书,自觉接受传统美德教育。年底前,层层推荐、评选全市十大“书香家庭”。引导家长学习传统文化,领悟传统文化的精华,并注重言传身教,提高家长利用传统文化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三、保障措施(一)建立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在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骨干作用,这是传统文化教育重要的保障。要尽快建立一支由各类志愿者组成,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熟悉教学方法的骨干教师队伍。(二)推荐优秀传统文化教材。本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推荐出一批优秀传统经典书目。

  四、工作要求营造浓厚氛围。开辟传统文化走廊、学习园地、专栏、专刊、网站、网页等阵地。在学校墙壁、走廊、教室、橱窗、寝室等地精心合理布置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画、警句、诗词歌赋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励师生奋发向上。在单位进出口墙面、走廊等醒目位置张贴悬挂传统典故成语、格言警句等。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挖掘地方资源。我市有很多文物古迹、历史人物以及典故,要充分利用丰厚的地方文化资源,充实和丰富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的内容。文化、民俗、文物、旅游、社科界等相关管理部门要组织专家挖掘、整理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精髓归类,形成本土化传统教育系列读本,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以通俗明了的方式,如童谣、画册、民间故事、卡通等,将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展现在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受众面前,使之得到熏陶、感染。利用传统节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活动中,要紧紧围绕节日主题,突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充分展现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并注重提升文化内涵,通过举办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民俗文化表演和民间艺术展示等活动,让人们在参与中亲身体验节日习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一、指导思想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校依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决定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突破口,依托古城自然人文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基于古城风土人情和学校特色相融合的学校课程活动教育,以此带动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二、课程设计的创意(一)开发校本课程教育功能,充分挖掘古城风土人情教育活动的教育价值,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二)校本课程能营造校园良好的`研究氛围,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三)以古城风土人情教育特色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三、课程目标设计(一)课程开发的学生发展目标课程开发的学生发展总目标:通过校本课程古城的风土人情的设计,引导学生走进古城浚县:用眼去观察;用耳去聆听;用脑去思索;用手去创作。使学生认识古城、熟悉古城、喜爱古城、保护古镇城。从而增强古城后人的自豪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具体目标有:1、了解水乡古城浓厚的文化底蕴,感受丰富的水乡文化,激发学生主动了解、探索家乡风俗的意识和实际行动。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在不断的探究性学习中,批判地继承古城民俗的优良传统,体现立志为家乡服务的伟大志向。3、培养自信乐观的生活意识,不断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逐渐认识本土文化资源的丰厚,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二)实施目标: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目标不能远离实际。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四、校本课程研究内容和范围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主要指千年古城——包括独特的家乡风光,幽静的自然环境;也包括淳朴的民风,底蕴深厚的文化。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主要内容具体是:第一类环境文化(一)民间艺术-----杨纪屯的泥咕咕(二)人间社火-----主要有杂戏、杂耍、武术表演。(三)名胜古迹——文治阁、升仙塔、天宁寺等。第二类民俗文化(一)概述——地理环境、名优特产。(二)历史故事——隋末李密。(三)风俗习惯——祭神、祭祖、婚嫁等。(四)古庙会——庙会习俗、庙会上的拴娃娃、庙会音乐第三类传承文化(一)泥塑艺术——泥塑制作的过程、怎样制作成泥塑的技艺以及制作的技巧。第四类生态文化(一)关注环境、关注环保——针对身边的各种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班队活动、黑板报、知识竞赛、社区活动等)。(二)关注古城旅游事业——由学校少先队带领“雏鹰导游团”同学,利用节假日为游客做小向导;积极发动学生为古镇旅游出谋划策。五、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一)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我校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及古城浚县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1、教师开发课程的过程(1)认真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关资料,统一认识,明确目标,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2)收集有关古城浚县文化方面的资料:古城自然环境、古城的名胜古迹、古城丰厚的文化、古城的人文风情、古城风俗习惯。(3)确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确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主题——“古城的风土人情”。古城的资源我们要好好利用,编写教材时我们一是将用学生的习作来介绍古城,激发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二是我们充分利用古城的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在教材编写时融入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如摄影、小导游、环保小卫士等。教材使用对象:中学。

  2、学生开发课程的过程(1)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宣传建设校园文化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对古城风土人情有初步的认识。(2)发动学生收集有关古城文化方面的资料,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理。(3)成立学校研究杨桥古城文化活动兴趣小组,将古城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范围。(二)课程的实施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2、成立编委会。古城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研究——《走进古城—浚县》3、课程开发的规划①准备阶段,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收集资料。②拟定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③使用编写的教材,并征集意见。④完善、修改校本教材,并正式定稿。4、制定计划,确保课时。学校按照上级要求将校本课程的实施纳入了具体的课堂教学计划,每2周安排一课时,时间确定在周三下午的第三节课,要求课程活动与班队活动相结合,由班主任老师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学。5、探索课程评价机制。(1)教师评价。评价内容:①对教师的备课笔记、教学研究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②对教师实施过程的中动态生成性资源及其创新行为进行激励评价。③对教师完成课程计划的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办法①教师自我评价。②学生民主测评。(2)学生的评价评价内容:①学生参与活动。②学生能力的提升情况。③情感体验情况。④获得成果的情况,包括收集信息的数量、质量、创造性成果。评价办法:①学生自评互评。②教师对学生评价,采用书面知识和实践活动成果相结合。③家长助评,采用“家长助评表”,让学生家长根据各项内容对子女各方面表现进行星级评定,最后对如何教育孩子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或意见。六、课程开发的初步成效和发展预想1、构建校本课程。在充分挖掘古城资源基础上,学校发挥全体师生的智慧,大胆实践、探索,以“环境文化、民俗文化、传承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基本形成,并确立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实施内容和评价方法。2、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以“传承优秀古城文化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四位教师都参与了古城文化教育活动方案教材的编写任务,每位教师都承担了方案实践指导任务,“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师的头脑中逐步形成,教师的指导能力也在朝科学化方向发展。

  3、开阔学生视野,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校本课程的活动带来了学生多方面的变化:1、它充分引导学生与社会、社区接触,学生有了课堂上得不到的多种生活体验,各种能力也都得到和谐的发展,每逢节假日,小导游们活跃在古城的景点、街头,带领游客领略水乡的风貌神韵。他们用真诚的态度、生动的语言骄傲地向游客介绍古镇的景点和风土人情,述说一个个动人的故事。2、小记者的作品也充分展示了古城的自然环境,人文风情。3、同时学校也准备出版了全部由学生作品汇集的《走进古城—浚县》一书。学校“小记者”、“小导游”队伍的发展,更是增强了宣传的古城文化的力度。4、发展预想:规范校本课程,创建学校特色。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把校本课程融入办学目标和工作思路,要让我们的校本课程能成为学校的亮点、品牌,得到学校每个人,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赞赏,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我们必须得规范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在“古城风土人情”上做足文章,让它能健康有序地成长。同时我们也期望得到各界、各部门更多的重视扶持,以求得更多的“古城人”共同关注我们的家园——古城的发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校本课程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中,立足于反映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才能开出娇艳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芳香。

篇六:学校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大学校园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推动我国历史前进的一种力量,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也是实现中华腾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动力。传统文化教育是我国整个思想教育的基本工程,也是学校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和永恒的主题。为了使我校更好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特拟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通过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通过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创新学校文化,构建适宜学生成长的和谐校园;根据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使青少年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青少年的实践体验,使青少年情感得以升华,行为得以内化,逐步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增强青少年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2、基本原则。一是贴近生活原则。这次教育活动要与学校生活,尤其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学会生活。要根据未成年人身心特点,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二是继承创新原则。教育活动既要体现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要求,又要体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要求,在创新过程中形成学校特色,实现“一个年级一特色”,“—个年级一精品”。三是实践体验原则。主体活动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环节,帮助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达到在实践中认知,在实践中养成的目的。二、活动主题深化校园文化建设观念,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和谐校园环境,践行“忠、孝、礼、诚”主题教育活动。“忠”:以精忠报国、爱校爱班为主线,贯穿培养青少年政治素质方面的要求;“孝”: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为主线,贯穿培养青少年生活真情、情感亲情等方面的要求;“礼”:以、谈吐儒雅、行为文雅、为主线,贯穿培养青少年行为习惯以及情趣、志趣方面的要求;

  “诚”:以诚实守信、以诚相待为主线,贯穿培养青少年道德品质修养方面的要求。

  三、活动内容和形式1、爱国爱校爱班教育(___日—___日)(1)利用板报、宣传栏等宣传爱国主义知识,校园广播站要经常性地播放爱国主义歌曲,努力在全校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各班要定期更新黑板报。内容以宣传祖国的发展变化为主。(2)班主任负责开“我爱我班”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接受教育。(3)利用升旗开展“爱国爱校爱班”教育。(4)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___一次演讲比赛。2、感恩教育(___日—___日)(1)利用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站等宣传孝道。(2)各班级召开《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的主题班会(3)各班级都要确立自己的“感恩老师”教育活动口号。上课前对上课的老师说声:您辛苦了。下课说声:谢谢您老师。(4)利用升旗开展“感恩”教育3、礼仪教育(___日—___日)(1)各班___开展“学礼仪、讲美德,做文明学生”主题班班会(2)开展“读百家箴言,摘礼仪佳句”的读书活动。___学生网上或书报杂志等收集相关资料,各班整理并编写出简易读本,并总结本班的礼仪标语。(3)开展“礼仪之星”评选活动。(4)利用升旗开展“礼仪”教育4、诚___育(___月___日—___月___日)(1)各班___开展“诚信回归”主题班班会(2)结合实际开展一次“诚信伴我行”的征文比赛。

  (3)开展“诚信”五个一活动。收集一个讲“诚信”的故事;收集一条讲“诚信”的格言;出一期“诚信”在身边的黑板报;写一封呼吁“诚信”的书信;召开一个“诚信回归”的班会。

  (4)利用升旗开展“诚信”教育四、活动要求1、加大宣传力度,创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倡议书、广播站、宣传栏、班团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将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到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2、传统文化教育要长抓不懈,寓教于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之中,寓教于课堂教学之中,抓好养成。各年级、各班一定要强化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练,让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3、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学会“四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4、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校实施方案,结合班情,拟定出自己班级实施的具体方案,因需而搞,形式多样,凸现特色。要作好记录,每阶段有一份主题活动设计及活动后的感想。第二篇: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坑东学校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更好地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结合现有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重点教育,引导他们品味、感知、接受优秀传统文化。二、传统文化进校园,推动学校内涵发展1、创设具有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我校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作为载体,让学生通晓礼___范、懂礼行礼、践礼并传播礼,让“美行成习”成为校园的风尚;开展“处处皆文化”活动,精心设计了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从室外空间和室内空间两个方面展开规划。室内空间主

  要由教室文化、楼道文化、走廊文化、办公室文化、会议室文化等建筑空间组成。室外空间主要由橱窗文化、板报文化、围墙文化组成,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2、开展诵读经典活动,营造书香校园开展“读经典文句、与圣贤为友”活动。利用每天晨读等时间,广泛开展经典文句诵读活动,并通过吟诵比赛、读书会、心得体会交流等,促进儿童对传统优美诗文的学习、理解和感悟。开展中高年级的学生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学习、并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3、开展读书活动,让书香浸润校园。开展“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以开拓学生视野,将读书活动渗透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制定详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创设阅读氛围,让学生乐于看书。一是鼓励学生节约零用钱用于购买课外读物,家里建立个人小书库。二是调查学生家中的藏书量和种类,特别是适合小学生的书籍,作出统计,绘制成表,要求每人每月选一至两本带到学校,建立班级图书库。学校根据班级小书库的图书数量、出借记录、管理制度等评比书香班级。4、弘扬传统文化,规范书写汉字。一是加强老师的培训。学校于开学初由优秀老师对全校老师进行培训,对全校教师进行汉字规范书写的培训,提高全体老师的指导能力。二是加强学生的训练。我校规定每天中午进行___分钟写字训练。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钢笔字训练(一、二年级进行铅笔字训练)。5、利用传统节日内涵,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利用节日的丰富内涵,开展以感受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教育活动,突出传统文化的内涵,讲解传统文化知识,举行特色活动,让广大学生在参与中亲身体验节日习俗,感受传统文化___力,并针对学生进行提高文化素质,维护社会公德,讲礼仪知孝道等方面的教育。如:以父亲节、母亲节为契机进行“爱”的教育,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第三篇: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

篇七:学校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导语:传统文化首先是,不能因为教育内容的特殊性而躲避教育规律。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学校的责任所在!

  高尚的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塑造,具有无声的熏陶和感染的教育功能。学校要努力构建以传统文化为底色的学校文化,让学生时时处处承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

  1、环境文化我们将“明礼、勤奋、活泼、进取”八个大字镌刻于外墙,点染出学校校园文化的主旨,并开辟传统经典文化专栏,涉及文学艺术、传统美德、传统节日、历史名人、科技创造、地方文化、名胜古迹、教育智慧八个方面的内容,营造出浓厚的传统经典文化气氛。漫步校园,如同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伟大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2、班级文化学校将圣贤的智慧、经典的名著、璀璨的艺术和传统节日文化等与班级文化建立有机融合,营造了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学习园地中,学生的剪纸、书法、绘画作品,让我们在为孩子的才智竖起大拇指的同时,真切地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3、精神文化在不断实践的根底上,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风、校训,“做融汇东方智慧、走向世界的”和“博纳、儒雅、蓄志、创新”成为师生思想的引领,也更加深入地诠释了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新内涵。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压力最小、记忆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与历史上的古圣先贤对话,学习先哲的风范,习得圣贤的智慧,就会将人类最珍贵的财富存入心中,奠定自己一生融入社会、生活幸福、事业大成的根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播下希望的种子。

  要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心灵,首先要让传统文化走进教师的心田。学校注重引领教师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做传承传统文化的引路人。开展教师“读书富脑工程”,传统文化书籍是必读书目。寒暑假要求教师至少读一本传统文化书籍,并写出心得,开学后组织交流;筛选了自先秦至明清的100多篇优秀的古文,每学期组织一次测试,成绩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定期开展师生经典诗文诵读、赏析活动。在读书、交流、测试、赏析中,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每一位教师的心里扎下根。

  其次,重视学科渗透,将诵读活动引入课堂。开展课前三分钟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诵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孩子们感受了汉语言的魅力,培养了对文学的兴趣爱好;通过重温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了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为终身开展奠定了根底。

  学校积极探索学科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途径,要求全体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挖掘拓展学科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召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课例研讨会。开设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内容以校本教材的学习为主,课外拓展为辅。学校确定每周一课时的校本课程教学时间,诵读古典诗文,讲述经典。我们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让学生自发组成课题小组,在经典文学和民族艺术两个领域进展深入的研究。学校先后召开了四次小课题研究展示、研讨

  会,三至六年级各个班级研究的子课题累计达200多个。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结合,课内外教学有机融合,拓展了课程资源,完善了素质教育的模式。学校以“让传统引领时尚,让经典铸就文化”为主题,开展了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引领学生牵手文化、感悟传统、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内容主要包括:玩转传统游戏,体验民族情趣;诵读千古美文,争做谦谦君子;秉承民族艺术,领略传统技艺;亲历传统节日,追寻文化之魂;走近历史名人,弘扬中华美德;采撷文化元素,创立班级特色。

  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在家感父母养育之恩,在校感教师教育之恩,得到表扬感谢励奋进之恩,受到批评感鞭策进步之恩……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谢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如,学习品德与生活课关心父母等内容时,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有关孝的内容穿插其中,如“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座”等等。经典的活学活用,使经典从古代来到了今天,走到了学生的身边,走进了学生的心里,变成了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表达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之中……

篇八:学校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极创新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形式和载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俗和文化娱乐活动、经典诵读和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动员和吸引干部职工参与,营造欢乐喜庆、祥和文明的节日氛围,努力发展健康向上的节庆文化,使民族传统节日成为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满足全局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努力把“我们的节日”办成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仁爱节和传承节,唱响主旋律,凝聚精气神,谱写新篇章,为持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富美新__做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安排

  (一)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内涵,广泛宣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充分利用局办公场所、LED显示屏、政务公开栏等工作生活场所,选取诗词、书法、剪纸等传统文化形式的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深入浅出地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时代价值,在浓厚的氛围中把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二)深化“互联网+我们的节日”的有机结合,多维度推介传统佳节。

  通过我局的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开展互动栏目,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深化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积极组织我局志愿者,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在走访慰问、扶危济困等领域针对结对扶贫困难群众、孤寡老人等群体,开展以欢度节日慰问帮扶的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好人好报的价值取向,传递互助友爱的精神。

  (四)深化群众性文化活动内涵,保持传统节日的生机和活力。

  要在多元化的节日形式中,注重“固本培元”,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我们的节日”的主旋律和音。要把党员干部作为重点,深入开展经典诵读、社会实践等活动,使他们在节日文化熏陶中接受传统美德教育。

  (五)深化“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促进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根据节日特点,设计策划“讲文明、树新风”公益活动,大力倡导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家庭、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服务、文明经营、文明执法等各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三下乡”活动、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让“讲文明、树新风”浸润到全体干部职工的节日生活。

  三、活动内容

  “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重点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期间,深化“互联网+”模式,弘扬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开展文体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推动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在常态化、群众化的活动中起到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效应。

  (一)春节、元宵节期间,以“辞旧迎新、喜庆和谐”为主题开展活动。

  以挂钩扶贫的困难群众、本局困难干部职工等为重点,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发动干部职工参与节日期间各类节日民俗活动,培育健康向上的节日文化;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三下乡”活动以及各项文化体育活动引导人们在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节日氛围中,培育优良家风,涵养家风文化。

  (二)清明节期间,以“纪念故人、缅怀先烈”为主题开展活动。

  通过开展宣传讲述革命先烈事迹、网上祭奠等活动表达对英烈的感恩和敬仰,引导人们慎终追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开展移风易俗、文明祭扫活动,引导干部职工用鲜花、植树等文明生态的方式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组织我局志愿者开展植树绿化、沐春踏青等活动,引导人们亲近自然、关爱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端午节期间,以“粽香传情,爱国端午”为主题开展主题活动。

  举办讲传统美德故事比赛活动,弘扬传统爱国精神,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端午节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围绕插柳枝艾叶、包粽子、划龙舟等传统习俗,组织开展包粽子比赛,让干部职工在参与中亲身体验节日习俗;开展端午节食品监管和慰问干部等文化活动。

  (四)七夕节期间,以“爱情忠贞、家庭幸福”为主题开展活动。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最美家庭”等家庭美德建设宣传活动;鼓励和支持青年干部参加鹊桥会、集体婚礼等活动,引导人们追求爱情美满、家庭和睦的幸福生活。(五)中秋节期间,以“感恩、团圆、庆丰收”为主题开展活动。组织开展灯迷竞猜、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广大干部职工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汲取精神营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中秋节食品监管等志愿服务活动。(六)重阳节期间,以“尊老敬老、厚德仁爱”为主题开展活动。开展以孝敬老人、尊重老人为内容的道德模范事迹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慰问退休老干部,积极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四、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紧紧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群众,不断创新节庆活动的形式和载体,按照局里制定的具体活动方案,并组织党员和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每一个节日主题,加强组织协调,确保活动取得成效。(二)营造舆论氛围。办公室要利用微博、微信、__市场监管公众号和文明网站等渠道,及时报道我局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情况(三)主动创造创新。

  各单位要提前策划各种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纪念日的活动,把握关键,找准着力点和落脚点,使教、学、宣传相结合,创新活动内容、方法、载体,使活动不断出新、出彩。

  (四)做好总结工作。

  活动各牵头负责单位要注重活动进程资料收集和新闻宣传报道,在节日活动结束后,将信息报道、实景图片、成效反馈及总结材料及时报送区局办公室。

篇九:学校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C

  二、总体设计

  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

  三、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德育内容民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二)实践意义

  1、抵制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的需要。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只要求孩子“成才”,而对孩子做人的教育却越来越淡漠。在功利化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教育环境存在着许多问题:影视、网吧演绎着“武侠加爱情”、“黄色加暴力”;成人思想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这些都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的侵害。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

  2、迎接全球化挑战的需要。人们在全球化中进一步误读东方,甚至走向西方中心主义。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没能占据应有的位置。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被集体遗忘的尴尬,其结果就是使学生对我们民族的历史,不仅没有深刻而较全面的了解,反而凭空多了一份蔑视,这对民族精神是巨大的伤害。而民族身份认同的问题,在全球化时代又显得尤为严峻。因此,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现代中国公民的需要。

  四、实施原则

  1、全面性原则: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要在每一名学生身上得到落实,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和谐发展。

  2、整体性原则: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要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

  面,形成体系。

  3、发展性原则: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不急功近利。

  五、建设目标

  1、近期目标:明确“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指导思想,达成共识,研讨细化具体操作方案。

  2、中期目标:通过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3、远期目标:

  (1)通过诵读经典文化,使学生在中学阶段能够掌握1000条成语,300余首古诗词,熟练背诵《弟子规》、《大学》、《论语》等经典篇目。

  (2)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一生优美的人格奠定基础;通过社会反馈,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学生明确知道应做一个怎样的社会人。

  (3)培养和造就一批师德高尚,教学风格独特,具有人文素养的名教师。

  (4)形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使学校在办学思想、学科教学、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得到社会的认可。

  六、主要内容

  1、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导读”活动,深化“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研究,形成理论体系。2、围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能更好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3、围绕特色校创建活动,逐步形成彰显学校人文特色和育人品位的校园文化。

  4、使教师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文性教育思想。6、创建人文性学生和教师评价机制。

  7、利用多种手段,围绕特色校创建开展系列配套活动,达到育人目的。

  七、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0年4月〜〜2010年9月)

  1、成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室”,开题论证,组织讨论,认清创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校的重要意义。

  2、组织学习《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通过学习,转变教育思想,为开展创建活动奠定思想基础。

  3、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创建方案,准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讲座并对全体师生进行培训。

  (二)创建阶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

  宣传落实,注重过程,进行阶段评估,提供实验报告,总结经验论文。

  各阶段具体安排如下:

  1、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导读”活动,初中部开始诵读《弟子规》,高中一年级开始诵读《大学》、《论语》、《老子庄子选》、《唐诗三百首》、《孟子》、《诗经》等,至中学毕业完成。

  2、校本课程开发:2010年9月以前完成《〈弟子规〉讲解》、《蒙学旨要》校本课程的开发;2010年底以前完成《国学纲领》这一校本教材的编写。

篇十:学校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一、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把经典诵读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让国学经典更好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人文素养。组织学生每天坚持阅读半小时国学经典,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扎实推进戏曲进校园工作

  传承戏曲文化精粹,充分挖掘本地戏曲资源,因校制宜、重点突破。从培养中小学生对戏曲兴趣爱好入手,普及戏曲基本知识,欣赏和学唱经典曲目唱段,逐步形成戏曲普及传承与学校美育教育相融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衔接的戏曲传承和发展的新机制。开设戏曲课程,把戏曲艺术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

  组织戏曲知识讲座,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主流价值追求、涵养学生道德品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培育校园特色文化中的独特作用。

  三、持续开展书法教育进校园活动

  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分年级段开足开齐软、硬笔书法课程,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使广大师生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把书法教学与写字课、美术课紧密结合,组建书法兴趣小组,开展书法比赛,形成良好的书法教学氛围;

  邀请本地书法家进校园对学生进行书法知识辅导讲解,组织开展“书法艺术周”“师生书法大赛”等主题教育,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爱好,培养一批具有书法特长的学生。

  四、积极推进传统体育项目进入校园

  加强体育教科研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让传统体育走进课堂,融入大课间活动,依托篮球、足球、武术、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创建为契机,推进传统体育项目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发展。以每天锻炼一小时为主导,课外训练为辅,传统与现代训练方式相结合,培养学生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形成篮球、足球、花样跳绳等传统校园体育文化特色,实现“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品牌效应,让传统体育成为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生活方式。

篇十一:学校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P>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现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他们不大了解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却熟悉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之类,开口便是流行歌,广告词,越来越远离了传统文化,这些现象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弥补传统文化缺失的教育,这一重任当仁不让地落在我们语文教师身上,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呢?

  一、扎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大力度对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的培养,为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深厚的基础。首先,要教会学生读准字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有许多的生僻字,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拼拼音等形式读准字音。其次是要识别一定数量的文字。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有许多古今不同义的字词,了解它的古今意思,能更好的理解古文。再次是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如谚语、俗语及成语等。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深入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二、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进行因材施教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典籍众多,或短小精悍,或长篇论著,或浅显易懂,或深奥晦涩。选择适合小学生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培养学生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教给学生做人做事之道理。根据学生年龄的差异安排诵读内容:如: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百家姓》;三年级学习《千字文》;四年级学习《弟子规》,背古诗词20首;五年级学习《孝经》,背古诗词20首;六年级学习《增广贤文》,背古诗词20首。而《老子》是经典中的经典,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它对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无法估量的作用。

  《老子》则适合各年级学生诵读。

  三、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

  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的魅力。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努力挖掘教材的文化内

  涵,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可以从课文注释、引语入手,挖掘有关民族文化信息;可以从故事情节人手,挖掘整篇(部)作品的文化内涵;可以从课文主题人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可以从课文词句人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还可以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人手,挖掘文化意趣。

  四、诵读xx,挖掘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之中,就方法而言,读”是第一大法,可谓犊”占鳌头。古训有犊书百遍,其义自见”之说;东坡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种读,不仅仅是默读,更注重于朗读。中国语文教学方法以诵读为本是由汉字、汉语的特点决定的,汉语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汉字一字一音、一形一义,独立性很强,其具体含义,得从上下文中体味。这种文字又具有声韵之美,只有读之于口,方能声与心通,声可求气,亦可传情工从而形成强烈的语感。可见,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唯其意”的诵读法”对汉语学习何等重要,自不待言。

  五、结合课文内容,xx中华优良传统文化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机会,适时给学生传授优良传统文化知识。抓住语文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优良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古代诗文是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载体,古代诗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们仔细地欣赏、品味。在我们小学阶段的课本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内涵,感受古诗文所凝结的文化精髓。

  六、加强习作指导,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得到升华

  古人云:文以载道。”道”就是主题,就是让学生在习作中认识、明白一些道理。通过习作,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会进一步得到升华与提高,从而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就是通过习作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具体指导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会得到许多信息。如,传统艺术中的戏曲、相声、民

  歌、民族舞蹈、地方小调,种类繁多、妙趣横生;传统工艺中的编织、刺绣、剪纸、陶瓷都是我国的古老工艺,门类众多,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我国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活动更是数不胜数,像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学生通过习作自然会萌发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由衷喜爱之情。

  七、通过传统节日和有关古诗教学感悟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他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果能在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并吟诵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中秋节时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诗篇,并收集有关月的古诗文,专门开一节专题课进行赏月品诗,进行一次诗文熏陶;在清明祭扫烈士墓和怀念亲人时引导学生诵读杜牧的《清明》等诗篇;在端午节时,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从而了解爱国诗人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八、借助先进的现代教学媒介,提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以我国传统的文化作为依托,必然会出现一些令孩子难以理解的生僻的词语。如果处理不当,会使孩子的学习兴趣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当前的科技,将国学内容制作成短片或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漫,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充分调动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国学学习。借此培养孩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效果。我国当代音乐家谷建芬老师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把国学经典用音乐的形式演绎,情真意切地再现古诗、古文的韵律美。既淡化了读诗时的枯燥无味,又增添了语言文字的意境美。这不失是用现代媒介,为国学经典的一种创新。

篇十二:学校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P>  而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要求就是解放学生即把学生从被束缚被压抑的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索精神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充分实现其主体地位解放他们的大脑让他们思考解放他们的双手让他们会做解放他们的眼睛让他们观察解放他们的嘴巴让他们表达当学生真正被解放出来的时候就会焕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调动出极大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学校如何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如何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进行有效的传承,学校责任重大。作为一所典型的乡镇农村初中学校,我认为首先是认清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缺失原因,然后对症采取措施,加以科学有效的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一、传统文化在教育系统中的缺失造成的价值取向紊乱在教育过程中传统文化对学生人格塑造、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增强社会主人翁意识、加强传统道德教育都有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从行为模式、思想倾向、心理倾向、心理素质、自我意识等多个方面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和行为。然而如此重要的教育手段却在我们的教育中经常被轻微式忽略。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口,过多的依赖家长,缺乏自立能力,欠缺劳动习惯;自私自利,不太合群,集体观念淡薄;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劳动成果;是非观念淡薄的意识。在任何地方都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没有任何民族意识、集体意识、国家意识。这样将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新时代的学生是一批没有自己正确价值取向的人。这样的人于国、于社会又有何益处呢?二、导致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1、市场经济的趋利性挤占传统优秀文化的地位,市场经济以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作为判断经济效益的标准。2、社会上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使传统文化教育在青少年心目中有越来越严重的淡化趋势。3、许多家长对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未能对孩子进行积极的灌输和有效的引导。4、尽管造成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很多,但教育作为基础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不少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没有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是文化的传

  播者,很多教师还没有真正地把传统文化作为己任,甚至自身传统文化的涵养就很缺乏,因此,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对学生施加较大的影响。

  三、如何再次将传统文化与教育契合1、人文素质教育。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先割除重理轻文或者只学、只考、只闻读书声的办学理念。将人文素质这个全方位的大课程融入到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学习传统文化的人文素养精髓,全面掌握传统文化中关于爱国、爱家、道德、伦理、尊老爱幼……一系列对塑造人文素质的重要思想。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植扶正驱邪,扬善惩恶的风气,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成为具有高度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水平、法制观念、敬业和奉献精神等高素质的建设人才。2、传统美德教育。中华传统美德包括孝敬父母、宽以待人、富有同情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等,我认为当今小学生应加强仁爱教育、礼貌教育、善心教育,这是立不容缓的。(1)仁爱教育。在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道德教育史上良曾因桥下为老叟拾鞋而得兵书,孔融曾因让梨而流芳千古,这些故事所蕴含的尊老爱幼、俭良谦让的美德,却在当今某些“小皇帝”的身上淡化了、失落了。如何让学生们再次学会中国传统美德,这就是学校仁爱教育的重要课题,我们可以通过“感恩教育”、“知荣明耻”教育,或在班会、集会上讲述尊老爱幼的典型来带动大家。(2)礼貌教育。不少独生子女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品行,同学之间不懂得温和谦让,缺乏谦恭友爱。为此我们要从学生们的礼貌问题着手。开展礼仪讲座、比赛、表演,让学生们在学校的大课堂中学会基本的礼貌,养成同学友爱、尊师重道,经常使用“”“对不起”“请”等字眼的习惯。(3)善心教育。现代中国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成为家庭的“重点保护对象”,受着周围家人的加倍呵护,沐浴着全家人的温暖。但是这却带来了不少学生占有欲较强,缺乏同情心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和快乐,甚至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

  之上。因此,我们学校教育应当引导学生善于体验他人的情感和需要,以避免做出有损他人的情感和需要的事情,让孩子从小接受体贴别人、关怀别人、理解别人的教育,让学生们真正意义上明白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尊重”“友爱”的意义。

  弹指一挥间,人生近四十,美好的青春年华即将一去不复返,而我却是一事无成。于是我就在想难道人的一辈子就这么不明不白的过吗?教书十七年来,真是有点越来越迷茫,不知忙于什么?有时竟然不知道怎么教学生,特别是在多年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上。想想长此以往也不是个事儿,看看身边的教师们,每天为教书育人的琐事忙的不亦乐乎,整天盯着学生的学习,从来没有考虑自己的学习,真是达到了”忘我“的无私境界。好多教师整年也不看一本书,很难想象,一个自己从来不看书的人,怎么能引导别人读书、读好书呢。想想自己也和所有教师一样,不看书,不写作,不思考,完全成了教书的机器。真是有点危险。于是,在堆满灰尘的书柜里去寻找,看看有没有可以让自己读的书籍,从中挑出几本,先读《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一本五年前参加中学校长培训时,培训机构所发的好多本书中的一本。原要求学员自己回家自学,不意一放就是五年。

  那就抓紧时间读书吧,快快的充实自己吧,是自己能有更好的能力去工作,去完成人生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所有世界各国中最丰富的,最连贯的。因为中国不仅是世界几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存留下来、有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所以作为中国人,作为中国的教师,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我必须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尽己所能的将其传扬。

  本书共分五章,分别是:绪论,中国传统伦理取向与德育,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教学,中国传统养生理论与体育,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与美育,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德、智、体、美的教育方面,结合中国的古代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容非常详实,几乎涵盖所有中国的各学派的理论,当然是以儒家文化为主要基点的。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离开儒家,将什么也不是了。

  同时,由于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良莠不齐,要求我们吸收传统文

  化中的精华,去除其中的糟粕。有选择的用于我们现在的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思考之一:中国的考试文化与郧西一中的办学方向中国考试制度历史悠久。中国的科举考试,自隋文帝开始,延续

  了1300余年,一直没有被其它制度替代,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它存在的“合理性”。因为科举制度是维护儒家意识形态和皇权正统地位的重要手段。同时,这种“学而优则仕”的精英选拔机制,开辟了一个平等竞争向上流动的社会通道。再加上“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金榜题名的刺激,对当时知识分子极具诱惑力。科举考试制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形态与知识分子的性格形象,也对当今中国社会的文化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亚洲其他国家的人才选拔制度和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都不同程度地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度。美国学者顾立雅认为,科举制是继“四大发明”之后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康有为曾评价说:“凡法虽美,经久必弊。”伴随着工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当西方有了小学、中学、大学等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有了数学、物理、化学等比较齐全的学科,如果中国还沿用八股取士,整天“子曰诗云”,如何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废科举、兴学校就成了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现在,虽然科举制度早已废止,但考试选才因其具有的开放性、客观公正性、普遍的可操作性,仍在继续沿用。

  重视考试是中国教育的一大传统,也是一大特色。金榜题名,是千古俊才的梦想;就读名校,是莘莘学子的心愿。在今天的中国,高考牵动着亿万人的心。一考定终身有其局限性,但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一种比考试更公平更便捷的人才选拔方式。再加上受文化背景、用人机制、就业形势的影响和制约,以选拔人才为目的的高考强化了它的功利色彩。

  对此,郧西一中如何应对?我们要关注考试,研究考试,但不唯考试。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考生”,而是培养“学生”;不是把课堂变为按工艺流程进行人才生产的梦工厂,而是把学生作为一个个特色鲜明的鲜活的人来造就,我们的办学方向不是应试教育而是素质

  教育。第一,应试教育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棍棒教育,一个是强行灌输。它是长期以来封建专制主义在教育上的一个反映。应试教育压抑了学生的精神,泯灭了学生的个性,禁锢了学生的大脑,剥夺了学生的独立性。应试教育造成的结果只能是学生麻木、呆板、消极、厌学,学生把学校看

  成是牢狱,把上学看成是服刑,一说放学如同大赦,高兴得不得了。应试教育破坏了学生的学习生态,破坏了学生学习的自然结构。而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要求就是解放学生,即把学生从被束缚、被压抑的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索精神,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充分实现其主体地位,解放他们的大脑让他们思考,解放他们的双手让他们会做,解放他们的眼睛让他们观察,解放他们的嘴巴让他们表达,当学生真正被解放出来的时候,就会焕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调动出极大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第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品德的冶,也主要是在课堂教学,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课堂教学,实现“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动手做、动耳听、动嘴说、动眼看、动口议、动脑思、动情读。然而,很多学校在课外对学生进行特长培养,有的让学生到农村去参加社会实践也有的组织学生搞文艺演出,建立各类兴趣小组等等。总之,把课堂之外的东西统统说成是素质教育,这些做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可能会有一些作用,但是它没有抓住素质教育最本质的东西,离开了课堂教学谈素质教育是舍本取末。第三,素质教育和升学率不矛盾。素质教育搞好了,不仅不会影响升学率,反而会大幅度提高升学率。采取加重学生负担、强行灌输应试练习的做法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考试成绩,但这些做法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压迫之上的,学生处于被动、屈从的地位,无法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靠应试教育提高升学率是极其有限的,应试教育只能把升学率提到一个有限的高度,再提高就上不去了,后边的任务要靠素质教育去完成,也就是

  说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思考之二:中国的人文精神与郧西一中的办学理念中国5000年兴衰更替的发展史,形成了其特有的注重“修身养

  性”、讲求“经世济国”、倡导“博学笃行”、崇尚“人文理性”的文化质。中国的人文精神,正是植根于这种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中。“兼爱”、“和合”的理念,“先忧后乐”、“兼容并包”的思想,“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也是广大知识分子的一种人文情怀。

  1、正德厚生中国古代文献《尚书》提出的“正德厚生”,在今天看来就是一种“人本”思想,一种关注民生、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郧西一中对这一理念的传承,要具体表现在对人的尊重上。既尊重那些志同道合者,弘扬团队协作精神,也尊重那些孤独的思考者,提倡兼容并包;既尊重那些虚心好学、谨言慎行的人,也宽容那些学术上的狂妄者,以宽广的胸怀容纳人。尊重人,就是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工作。我们对教师的要求要科学适度,有指标,但不压指标;有比较,但不盲目攀比;有紧迫感,但不浮躁。这样使得教师在郧西一中工作既有紧迫感,也有安全感,更有成就感。2、敬业乐群“敬业乐群”语出《礼记?学而》,指的是一种敬业精神和群体意识。郧西一中传承这种人文精神,具体做法就是要致力营造一种和谐环境和干事创业的氛围。像许多学校一样,郧西一中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习惯不同,脾气不同,性格不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潜心打造郧西一中的教育品牌。我们把这种工作环境比作“拔河赛”和“接力赛”。“拔河赛”反映了她具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赞扬了她的团队协作精神;“接力赛”概括了她百年来薪火传承、生生不息的发展规律。“拔河赛”和“接力赛”所折射出的郧西一中人的时空观是郧西一中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郧西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但郧西一中教师队伍稳定,特别是近几年孔雀并未东南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人文关怀所形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遵规守则中国先哲孔子讲到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是指一种思想和言行融合的道德境界。遵守道德规并不是勉强而为之,就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学校管理,既要尊重人、关心人,又要建章立制,确立行为规。管理,既具有柔性的一面,又具有刚性的一面。教职员工的淡泊之志、敬业之心、爱生之德从哪里来?除了自身素质以外,既要靠优良校风熏,人文关怀激发,又要靠制度来维护,来保障。在商品交换原则无处不在的今天,横流的物欲完全可能冲破思想道德的防线,冲击正常的教学秩序。要使学校教风越来越正,学风越来越浓,校风越来越纯,就是要坚持用人有用人的标准,议事有议事的规则,教师有教师的行为规,学生有学生的日常守则,全校师生共同养成一种遵从规则的习惯。4、严谨治学严谨治学是中国学者的优良传统,古人早就做出了榜样。唐朝诗人贾岛有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贾岛三年得到的两句诗现在不大为人所知,但他关于创作这两句诗的体会却流传甚广。“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两句诗竟然需要三年时间才完成,难怪诗句作成,禁不住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两句诗,连同他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其严谨治学的态度为后人作出了表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同样应具有这种严谨的态度。为此,我们对教师提出“三严”、“四优化”的要求,“三严”即“严格要求、严谨治学、严于律己”,“四优化”即“优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对青年教师,提倡理科教师做千题集,文科教师写千字文,建议青年教师写教学反思录,同时理科教师要增加一点人文素养。这些要求大家都能够做到的话,在郧西一中当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是很光荣,但也不容易;很艰辛,但也很愉快;很紧,但也很充实。思考之三:中国的教育创新与郧西一中的办学行为

  中国的教育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孔子办学,后来的汉朝太学、宋朝的书院、明朝的国子监和清朝的学府。中国现代中学,诞生于二十世纪初。郧西一中的前身,就是1941年成立的省国立郧西县初级中学。

  《诗经?大雅?文王》中有一精辟论断:“周虽旧都,其命维新”。意思是说,周朝虽然是个古老的邦国,但能“日新其德”,与时俱进。中国当今的教育,顺应社会发展,改革和发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旨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的教育振兴计划,已经成为共识并被付诸行动。教育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使受教育者既善于发现已知世界的客观真理,又能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旨在培养素质全面、创新能力突出的学生。

  1、观念转变——从培养知识青年到培养创新人才能否把学校领导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变为全校教师的认识,能否真正转变人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旧的教育观念是学校创新发展的关键。培养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学生,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我们要倡导学生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我们不能一概认为“谦虚的就是好学生”,一些学生成才的事例表明,年轻人不妨有点“狂”,豪气万丈方能干一番事业。不要横挑鼻子竖挑眼,将他们的棱角

篇十三:学校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P>  二工作目标二工作目标二工作目标按照教育现代化要求按照教育现代化要求按照教育现代化要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吸吸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学校的实际结合学校的实际结合学校的实际探索符合时探索符合时探索符合时代精神的德育教育的新路子代精神的德育教育的新路子代精神的德育教育的新路子改进和拓宽德育工作的内容与方式改进和拓宽德育工作的内容与方式改进和拓宽德育工作的内容与方式方法学典立德修身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与素质方法学典立德修身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与素质方法学典立德修身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与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形成健全的形成健全的形成健全的人格打造第四小学德育工作的特色

  沁阳市第四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打造书香校园,提高我校素质教育的水平,结合我校的实际,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厚于德、诚于信、敏与行”的广东精神,确立现代的教育理念,把传统的“仁、礼、信、孝”以及修身、立德、立志等思想融入到德育工作中,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按照教育现代化要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吸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学校的实际,探索符合时代精神的德育教育的新路子,改进和拓宽德育工作的内容与方式方法,学典立德,修身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与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形成健全的人格,打造第四小学德育工作的特色。三、组织机构

  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XXX四、具体实施

  利用学校的公共场所、广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宣传工作,使学生耳有所闻,心有所向,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

  1.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在教学楼、学校张贴名言警句等;2.在学校的公共橱窗张贴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以及宣传画;3.每班出一期以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板报4.在校园广播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每天利用校园广播进行宣传。5.在德育、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增加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并利用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使学生跟具体、深入地学习、理解、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继而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五、主题活动1.每学期各班出一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为主要内容的板报。2.举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活动。

篇十四:学校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P>  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如何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一直是我们大家关注的问题,这既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进一步要求。下面是为大家的传统文化实施方案,一起来看看吧!

  为全面提高我辖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特制定本方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开展观,全面落实党的精神,充分依托学校和优势,发挥广阔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相关课程、课外活动及校园文化建立为载体和平台,积极实施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使其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开展。

  通过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引领广阔师生更加广泛深入地感受领悟中华经典,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阅读、表达能力和诵读、书写能力。探索学校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为长期实施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积累经历,奠定坚实根底。

  成立社港中学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寻xx

  副组长:黄xx成员:张xx彭xx喻xx寻xx李xx周xx徐xx寻x四、教学内容四至六年级:《三字经》

  七至八年级:《弟子规》1.开设中华优秀文化经典阅读校本课程课,纳入正式课表,教学处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开展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诵读、书写、解读、欣赏、探究等学习活动。任课教师由语文老师担任,工作量按语文课程的五分之一计算。做到有方案、有检测、有总结。2.结合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学生会、文学社团、兴趣小组等平台拓展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的途径,以音频、视频、书画等形式及校园播送、校园网络、墙报、校刊(报)等载体宣传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记录和展示诵读、书写、解读、欣赏、探究的学习过程。通过经典诵读比赛、传统节日专题诵读活动、经典书写比赛、阅读经典征文比赛、阅读经典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展示和检阅学习成果。3.加强教师培训,建立具有过硬的经典诵读、书写、解读、鉴赏能力和经典教育能力的优秀师资队伍。1.本项工作从20xx年下学期开始在全辖区中小学正式启动。9月xx日举行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启动仪式。2.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纳入学校文化建立的整体规划之中。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案,营造浓郁的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工作气氛。3.中学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指标,考核采取到校检查课程教学和活动开展情况,抽查学生文化经典诵读、背诵、默写水平等方式。同时,通过综合考核评选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先进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4.中学根据教育局安排,进展中华优秀文化经典的诵读、默写、书法比赛或演讲、征文比赛。

  5.将文化经典纳入期末考试内容,作为检测学生阅读中华优秀文化经典的方式之一。

  6.学校在期末就此项工作开展情况写好总结材料上报中学。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推动我国历史前进的一种力量,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也是实现中华腾飞的思想根底和强大动力。传统文化教育是我国整个思想教育的根本工程,也是学校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和永恒的主题。为了使我校更好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特拟订本方案。1、指导思想:通过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通过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创新学校文化,构建适宜学生成长的和谐校园;根据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使青少年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青少年的实践体验,使青少年情感得以升华,行为得以内化,逐步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增强青少年的道德标准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2、根本原那么:一是贴近生活原那么。这次教育活动要与学校生活,尤其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已有的生活经历相结合,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学会生活。要根据未成年人身心特点,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二是继承创新原那么。教育活动既要表达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要求,又要表达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要求,在创新过程中形成学校特色,实现“一个年级一特色”,“—个年级一精品”。三是实践体验原那么。主体活动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

  那么,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环节,帮助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到达在实践中认知,在实践中养成的目的。

  深化校园文化建立观念,创新校园文化建立,创设和谐校园环境,践行“忠、孝、礼、诚”主题教育活动。“忠”:以精忠报国、爱校爱班为主线,贯穿培养青少年政治素质方面的要求;“孝”: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为主线,贯穿培养青少年生活真情、情感亲()情等方面的要求;“礼”:以、谈吐儒雅、行为文雅、为主线,贯穿培养青少年行为习惯以及情趣、志趣方面的要求;“诚”:以老实守信、以诚相待为主线,贯穿培养青少年道德品质修养方面的要求。

  1、爱国爱校爱班教育(xx日—17日)(1)利用板报、宣传栏等宣传爱国主义知识,校园播送站要经常性地播放爱国主义歌曲,努力在全校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气氛。各班要定期更新黑板报。内容以宣传祖国的开展变化为主。(2)班主任负责开“我爱我班”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承受教育。(3)利用升旗开展“爱国爱校爱班”教育。(4)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组织一次演讲比赛。2、感恩教育(20日—24日)(1)利用板报、宣传栏、校园播送站等宣传孝道。(2)各班级召开《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的主题班会(3)各班级都要确立自己的“感恩老师”教育活动口号。上课前对上课的老师说声:您辛苦了。下课说声:谢谢您老师。(4)利用升旗开展“感恩”教育3、礼仪教育(27日—31日)

篇十五:学校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P>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有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对小学生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关系着祖国未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学校如何创设传统文化教育的浓郁氛围,使小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工作。笔者认为,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营造浓郁氛围,让经典育人“润物细无声"高尚的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塑造,具有无声的熏陶和感染的教育功能。学校要努力构建以传统文化为底色的学校文化,让学生时时处处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1。环境文化我们将“明礼、勤奋、活泼、进取"八个大字镌刻于外墙,点染出学校校园文化的主旨,并开辟传统经典文化专栏,涉及文学艺术、传统美德、传统节日、历史名人、科技发明、地方文化、名胜古迹、教育智慧八个方面的内容,营造出浓厚的传统经典文化氛围。漫步校园,如同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伟大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2。班级文化学校将圣贤的智慧、经典的名著、璀璨的艺术和传统节日文化等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营造了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学习园地中,学生的剪纸、书法、绘画作品,让我们在为孩子的才智竖起大拇指的

  同时,真切地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3.精神文化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风、校训,“做融汇

  东方智慧、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和“博纳、儒雅、蓄志、创新"成为师生思想的引领,也更加深入地诠释了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新内涵。

  二躬身教育实践,让经典育人“潜移默化”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压力最小、记忆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与历史上的古圣先贤对话,学习先哲的风范,习得圣贤的智慧,就会将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存入心中,奠定自己一生融入社会、生活幸福、事业大成的基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播下希望的种子。要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心灵,首先要让传统文化走进教师的心田。学校注重引领教师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做传承传统文化的引路人.开展教师“读书富脑工程”,传统文化书籍是必读书目。寒暑假要求教师至少读一本传统文化书籍,并写出心得,开学后组织交流;筛选了自先秦至明清的100多篇优秀的古文,每学期组织一次测试,成绩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定期开展师生经典诗文诵读、赏析活动.在读书、交流、测试、赏析中,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每一位教师的心里扎下根。其次,重视学科渗透,将诵读活动引入课堂.开展课前三分钟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诵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孩子们感受了汉语言的魅力,培养了对文学的兴趣爱好;通过重温中华文化的源远流

  长,汲取了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为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三开展实践活动,让经典育人“无处不在"学校积极探索学科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途径,要求

  全体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挖掘拓展学科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召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课例研讨会。开设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内容以校本教材的学习为主,课外拓展为辅.学校确定每周一课时的校本课程教学时间,诵读古典诗文,讲述经典故事。我们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让学生自发组成课题小组,在经典文学和民族艺术两个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学校先后召开了四次小课题研究展示、研讨会,三至六年级各个班级研究的子课题累计达200多个。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结合,课内外教学有机融合,拓展了课程资源,完善了素质教育的模式。学校以“让传统引领时尚,让经典铸就文化"为主题,开展了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引领学生牵手文化、感悟传统、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内容主要包括:玩转传统游戏,体验民族情趣;诵读千古美文,争做谦谦君子;秉承民族艺术,领略传统技艺;亲历传统节日,追寻文化之魂;走近历史名人,弘扬中华美德;采撷文化元素,创建班级特色。

  四与养成教育结合,让经典育人“生根开花”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在家感父母养育之恩,在校感教师教育之恩,得到表扬感激励奋进之恩,受到批评感鞭策进步之恩……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

  人。如,学习品德与生活课关心父母等内容时,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有关孝的内容穿插其中,如“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座"等等。经典的活学活用,使经典从古代来到了今天,走到了学生的身边,走进了学生的心里,变成了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体现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之中……

  总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我们必须从小学教育入手,及早对学生进行弘扬和传承,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篇十六:学校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P>  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作者:程桂英来源:《未来英才》2017年第18期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不断地进行传承与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逐步塑造了中华民族厚德载物、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不断凝聚民族力量,作为教师责无旁贷。要适时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逐步培育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让他们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学;学生

  一、古诗词诵读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于古诗文学习与诵读贯穿于小学整个教材的全部,教材里针对学生的各年龄段特点,都会有不同古诗文学习,在学习掌握课本的古诗文的同时,我们学校进行了校本研发,出版了《古诗文经典诵读》这本书,这本书分低中高年级,编排不同的古诗词内容,老师根据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诵读背诵,每当清晨走进学校大门,就会听到琅琅的诵读声。学生的诵读积极性高涨,根据学生的诵读情况,学校定期举行竞赛活动,在活动中评出诵读之星,并进行物质奖励,这样的学习过程,既是学生是进行语言材料积累的过程,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的过程。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苦”,教育学生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诠释了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是诚信做人的原则;“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民族骨气和浩然正义的典型写照。“三更烟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感悟努力学习,勤奋读书的道理。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们先人智慧的结晶,是值得我们自豪的精神资源。我们应该把它输入到我们的思想中,融入到我们的生活里,使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

  二、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课堂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而语文教学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我们要结合工具书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比如在学习《孔融让梨》一课时,教育学生六岁的孔融懂得谦让哥哥,我们小学生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也要像孔融那样,学会礼让,为人要大度,要心胸宽阔,礼让是一种美德,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朋友,学习《黄继光》一课时,黄继光那种为了胜利不怕牺牲勇敢的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枪眼,最后战斗取得了胜利的英雄事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不怕牺牲,敢于面对困难,遇到困难不退缩;在讲《王羲之练字》一课时,教育学生要学习王羲之那种废寝忘食的练字精神[1],在学习时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才会有所成就。通过这样的引领,使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也受到了良好的品行教育。在平时的学习中,我还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书籍,了解古代名人轶事,并定期举办读书汇报会活动,让学生通过讲故事,谈体

  会,写心得,诗朗诵等形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学生的文化积淀,让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三、写字课中感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书法是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提高其文化修养的一种手段,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人写的字上通常可以考察出一个人在文化方面的悟性和修养。教学中,我除了教学生写字的同时,还让学生了解中国字具有的形体美的特点,教育学生写字如做人一样,要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在了解每个字间架结構,音形义的同时,更要注重写字习惯的养成,让他们更加热爱中国字,喜欢写中国字,我在进行读帖辅导、教师范写、个别指导之外,还介绍一些书法家的生平简历、趣事轶闻,相关碑帖的创作背景、经历过程和风格特色及其在传统艺术中的地位等。这一方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唤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另一方面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领悟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和丰富的内涵[2]。

  四、节日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近年来,西方的一些节日流入我国,像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外来节日越来越受到青睐,以至于现在的小学生过圣诞节比过中秋节还要开心。由于年复一年的外来节日和传统节日不断进行穿插,学生不了解节日的来源或典故,致使越来越多的小学生认为所过的节都是我们中国的节日。对于老师要对传统节日有足够的重视,并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教育活动。才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春节时,要求学生了解“年”的来由及各地过年的不同风俗习惯,懂得每逢过年家家户户为什么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清明时,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缅怀英烈,懂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端午节时,家家户户包粽子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中秋节时,吃月饼,预示人们盼望着与亲人团团圆圆等。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对祖国的节日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五、班队会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每学期都要定期举行几次班队会,我结合学校制定的班队会内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每次活动中每组学生相互分工,相互合作,查找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引起了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浓烈兴趣,在《你好,传统文化》班会中,学生们先观看《百家讲坛》中于丹老师讲《论语》的片段,通过观看让他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在诵读《弟子规》中,能真正体会到日常生活中怎样做才算懂规矩[3];在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的背景衬托下,几名学生吟诵诗词经典,同时有学生在剪纸;有学生在书法,有学生自创中秋诗,还有的学生在编中国结。通过这样的展示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演绎和升华,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中国文化。在《践行六德,做合格学生》的队会中,他们通过古诗词诵读,独唱,舞蹈,小品等形式多样的表演中,懂得了“爱,礼,信,义,孝,俭”六德的真正含义,与人为善,礼让他人,诚实守信,孝敬父母,生活俭朴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不但使他们受到了思想教育,也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发扬光大[4-5]。

  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我们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主阵地,抓住各种契机,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无时无刻地熏陶着学生的情感世界,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传统文化在我们的校园一定会绽放出更美丽的花朵,来装饰我们伟大的祖国!

  参考文献

  [1]黄静芬.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J].师道·教研,2013(12).

  [2]呼玄颖.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探究[J].新课程·中旬,2016(7):233-233.

  [3]伍庆成.职业院校数学课堂中如何对学生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6(35).

  [4]杨文清.如何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刊,2014(10):89-89.

  [5]刁万超.如何在小学体育课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3):61-61.

篇十七:学校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P>  文学生活多姿多彩

  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1一、指导思想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德育体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xx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调兵山市中小学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实施方案》,使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二、活动主题传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三、基本原则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育研发相结合;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四、活动内容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弟子规》的学习、践行活动。(1)计划在11月30日进行《弟子规》诵读班会。(2)12月5日举行《弟子规》背诵比赛。除了这两项活动,平时加强《弟子规》的学习活动,利用学校的广播在课间播放《弟子规》歌曲,利用班会时间诵读、学习《弟子规》,尤其加强低年级学生的学习。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1)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诵读国学经典。

  1

  文学生活多姿多彩

  (2)每周设一节诵读课,每月召开一次以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

  (3)利用校园多媒体网络和各种影响资料举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专题讲座,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交流。

  (4)结合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计划召开校园艺术节活动,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校园艺术生活,突出活动广泛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特点,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化魅力,热爱经典。

  3、推行孝信雅行教育活动

  (1)以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一道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以雅为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

  (3)以信为本,开展诚信教育。

  以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引向学生家庭,并广泛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

  4、积极开展特长教育,推进艺术素养培育工程。

  (1)充分利用“体育、艺术2+1项目双技活动”的有效平台,弘扬太极拳,激发学生正确的人生理想,

  2

  文学生活多姿多彩

  挖掘学生潜在的才能,培养他们文化、艺术、体育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2)展示开展好特长教育活动。通过开设阅读、硬软笔书法、剪纸、舞蹈等特长教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让学生能过学有所长,德识长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积极开展校园品位创建工程。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为学生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完善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利用板报、橱窗宣传、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营造“以人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浓郁氛围。

  六、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

  组长:闫丽娜

  副组长:朱亚杰张淼

  组员:徐xx杜平郝岩史艳丽

  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2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精髓,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xx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陶然小学决定在本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落实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质量校园、特色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的构建,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坚韧、乐观、豁达、包容和自强、自立、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通过开展系列化、项目化、立体化的优秀传统文化宣教活动,使传统精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育我校中小学生(幼儿)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活动主题

  传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3

  文学生活多姿多彩

  三、基本原则

  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科研工作相结合;与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教育目标

  ——全面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积极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了解铁岭和西丰的人文历史、地理风貌、民俗风情等地域文化,具有热爱家乡的情感,立志为家乡的未来发展努力;——学习在当今生活中,以宽广的胸怀和文化视野,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奠定和谐的人生基础。

  五、主要内容

  (一)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全面贯彻落实西丰县xx局《关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西教字[20__]13号)基本要求,工作的重点方向:一是构建诵读体系。本着不给学生和教师增加课业和工作负担的原则,各学校(幼儿园)每学期要制定诵读计划,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推进诵读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二是搭建诵读平台。深入开展“清泉源头读书活动”,以《中华经典诵读100篇》(西丰县xx局编辑)为蓝本,做到早课前诵读20分钟、课余时间自由诵读、每周1节的诵读课、每月召开1次以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课内向课外延伸、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三是深化诵读活动。利用文化经典的各种声像资料,将视频讲座带进校园;根据实际需求,把名家、名师请进来,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面对面的交流;广泛开展如“三字经诵唱会”、“弟子规引我行”等倡导生活化、活动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诵读活动,借助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等载体,让学生感受文化、热爱经典。

  (二)孝信雅行教育工程。一是以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以元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幼儿)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注意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引导其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二是以雅为标,开展礼仪教育。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结合“三姿”培养与训练要求,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赛”

  4

  文学生活多姿多彩

  等系列活动;以情趣高雅、谈吐儒雅、行为文雅为标准,贯穿培养青少年行为习惯以及审美情趣;着重引导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三是以信为本,开展诚信教育。以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广泛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等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逐渐改变“信任危机”的社会现状。

  (三)艺体素养培育工程。一是突显特色艺体教育。利用“体育、艺术2+1项目”和特色体育活动的有效平台,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在才能,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培育其文化、艺术、体育等多方面爱好,在提升其信心的基础上尽量让不同层次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平台展示多种才能。二是“经典诵读”与大课间操活动相结合,融为一体。大课间操活动可适时展现师生共同诵读经典诗文的壮观场面,编排有特色的自编操。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得到了经典文化的熏陶;在律动的音乐声和优美的动作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三是“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艺术节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比赛,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受到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熏陶,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四是构建魅力艺体教学。加强艺体课程建设,重视艺体教育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充分利用“二课”活动时间,通过开设阅读班、文学社、乐器培训班、书画班、体育特长班、舞蹈班等特色课程,安排专业艺体教师进行教学指导,使之逐渐形成规模,成为学校艺体教育的一个亮点。同时,重视艺体教育与相关学科的融合。五是探索特色的艺体教育。在我校继续创设“扇跳绳、毽球、剪纸、书法、绘画、声乐、乒乓球”等活动,巩固“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的良好局面,真正把优秀传统文化“种”进学生的心坎里。

  (四)校园品位创建工程。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图书室、班级图书角、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站等文化阵地,广泛开展校园、家庭阅读活动;利用宣传橱窗定期举办德育长廊、诗文图展、师生作品展;校园墙面张贴历代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文化符号,绿地与树木标牌、道路标识牌、印制《论语》等国学经典章句或自创箴言语录,做到“让每个景点培育人,让每条名言激励人”;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等活动,促进形成“一校一品”的区域教育特色,营造“以文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浓郁氛围。

  (五)地域文化寻根工程。一是对铁岭、西丰及本乡(镇)地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传统文化进校园需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组织得力人员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进行课题研究,专题编写《魅力铁岭》、《西丰文史资料》等类似的校本教材,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课表、进课堂、进头脑”;将地方传统文化遗迹、艺术、传播媒介等资源有效整合,发挥其文化本源、活动载体、资源宝库的作用,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二是将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改造成德育教育基地。利用富有地方人文特色的重大纪念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进我校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平岭村烈士陵园、少年宫、城子山、冰砬山等公共教育资源的活动力度,使其成为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校外实践基地。三是传承弘扬铁岭人文精神。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大力宣传“求实创新、崇文厚德、理性平和、追求卓越”的铁岭城市人文精神和“活力西丰、富庶西丰、

  5

  文学生活多姿多彩

  生态西丰、幸福西丰”的“四力”西丰精神,激发广大师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陶然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导处,负责全校活动的协调、检查,定期组织各种教学交流和教学研讨活动。

  (二)确定实施对象。全县公办和民办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含职高),均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现全覆盖。

  (三)强化队伍建设。由班主任教师(或其他爱好国学、有一定国学基础的教师)担任主力推手;注意整合班主任(团队辅导员)、艺术科教师等师资力量,组建切合本地、本校实际的适合国学教学的师资队伍;采用集中和常态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高培训。

  (四)健全管理机制。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内容,从学校(幼儿园)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德育科研、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班团队活动、语文科教学等课程实施;充分考虑参与活动教师的工作量,其工作考核要与教师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选优、绩效工资等直接挂钩;并大力表彰在此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

  (五)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及时反映工作进展和成效,充分发动师生和学生家长畅谈体会、感受和变化,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并把优秀稿件报送到《西丰教育》和《慧园》等杂志。

  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3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xx思想,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极创新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形式和载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俗和文化娱乐活动、经典诵读和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动员和吸引xx职工参与,营造欢乐喜庆、祥和文明的节日氛围,努力发展健康向上的节庆文化,使民族传统节日成为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满足全局xx职工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努力把“我们的节日”办成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仁爱节和传承节,唱响主旋律,凝聚精气神,谱写新篇章,为持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富美新__做出积极贡献。

  6

  二、活动安排

  文学生活多姿多彩

  (一)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内涵,广泛宣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充分利用局办公场所、LED显示屏、政务公开栏等工作生活场所,选取诗词、书法、剪纸等传统文化形式的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深入浅出地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时代价值,在浓厚的氛围中把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二)深化“互联网+我们的节日”的有机结合,多维度推介传统佳节。

  通过我局的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开展互动栏目,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深化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积极组织我局志愿者,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在走访慰问、扶危济困等领域针对结对扶贫困难群众、孤寡老人等群体,开展以欢度节日慰问帮扶的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好人好报的价值取向,传递互助友爱的精神。

  (四)深化群众性文化活动内涵,保持传统节日的生机和活力。

  要在多元化的节日形式中,注重“固本培元”,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我们的节日”的主旋律和音。要把党员xx作为重点,深入开展经典诵读、社会实践等活动,使他们在节日文化熏陶中接受传统美德教育。

  (五)深化“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促进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根据节日特点,设计策划“讲文明、树新风”公益活动,大力倡导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家庭、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服务、文明经营、文明执法等各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三下乡”活动、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让“讲文明、树新风”浸润到全体xx职工的节日生活。

  三、活动内容

  “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重点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期间,深化“互联网+”模式,弘扬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开展文体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讲文明、树新

  7

  文学生活多姿多彩

  风活动,推动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在常态化、群众化的活动中起到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效应。

  (一)春节、元宵节期间,以“辞旧迎新、喜庆和谐”为主题开展活动。

  以挂钩扶贫的困难群众、本局困难xx职工等为重点,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发动xx职工参与节日期间各类节日民俗活动,培育健康向上的节日文化;积极组织xx职工参加“三下乡”活动以及各项文化体育活动引导人们在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节日氛围中,培育优良家风,涵养家风文化。

  (二)清明节期间,以“纪念故人、缅怀先烈”为主题开展活动。

  通过开展宣传讲述革命先烈事迹、网上祭奠等活动表达对英烈的感恩和敬仰,引导人们慎终追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开展移风易俗、文明祭扫活动,引导xx职工用鲜花、植树等文明生态的方式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组织我局志愿者开展植树绿化、沐春踏青等活动,引导人们亲近自然、关爱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端午节期间,以“粽香传情,爱国端午”为主题开展主题活动。

  举办讲传统美德故事比赛活动,弘扬传统爱国精神,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端午节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围绕插柳枝艾叶、包粽子、划龙舟等传统习俗,组织开展包粽子比赛,让xx职工在参与中亲身体验节日习俗;开展端午节食品监管和慰问xx等文化活动。

  (四)七夕节期间,以“爱情忠贞、家庭幸福”为主题开展活动。

  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最美家庭”等家庭美德建设宣传活动;鼓励和支持青年xx参加鹊桥会、集体婚礼等活动,引导人们追求爱情美满、家庭和睦的幸福生活。

  (五)中秋节期间,以“感恩、团圆、庆丰收”为主题开展活动。

  组织开展灯迷竞猜、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广大xx职工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汲取精神营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中秋节食品监管等志愿服务活动。

  (六)重阳节期间,以“尊老敬老、厚德仁爱”为主题开展活动。

  开展以孝敬老人、尊重老人为内容的道德模范事迹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慰问退休老xx,积极倡导全社

  8

  文学生活多姿多彩

  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单位要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紧紧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群众,不断创新节庆活动的形式和载体,按照局里制定的具体活动方案,并组织党员和xx职工积极参与每一个节日主题,加强组织协调,确保活动取得成效。

  (二)营造舆论氛围。

  办公室要利用微博、微信、__市场监管公众号和文明网站等渠道,及时报道我局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情况

  (三)主动创造创新。

  各单位要提前策划各种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纪念日的活动,把握关键,找准着力点和落脚点,使教、学、宣传相结合,创新活动内容、方法、载体,使活动不断出新、出彩。

  (四)做好总结工作。

  活动各牵头负责单位要注重活动进程资料收集和新闻宣传报道,在节日活动结束后,将信息报道、实景图片、成效反馈及总结材料及时报送区局办公室。

  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4

  一、活动背景: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很丰富的,尤其是节日中各种民俗民风形成的丰富的节日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更是中华文明立身传承之本。因此,引导学生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并籍此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成了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活动目的

  9

  文学生活多姿多彩

  每年秋季开学没多久就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为了能让同学们对中华节庆文化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吸收节庆文化、民俗传统中的“营养”与“智慧”。激发他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关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要求,经同学们商量决定开展以“走近中秋”为主题的综合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实践调查中秋节的来历,人们的庆祝方式,由中秋节所想到的等问题,然后以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在全班上汇报调查结果。

  三、活动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开放性。所以我允许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允许学生在不同方面达到不同的目标。因此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2)搜集阅读与中秋、月亮相关的古诗、词、文、故事、对联等,感受古代文化。(3)能使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合理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汇报的能力。(2)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了解中秋文化。(3)通过亲手尝试做贺卡,提高劳动技能与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3.情感目标:(1)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制作美食的兴趣,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10

  文学生活多姿多彩

  (3).通过展示、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四、活动时间10月1日——7日五、活动地点社区、学生家中、图书馆、超市等六、活动内容与步骤(一)活动内容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确定《走进中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主题的内容如下:活动一调查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了解中秋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活动二了解中秋节的月饼1.搜集了有关月饼的资料2.感受月饼的香甜。3.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活动三品味中秋节的诗词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浏览,查阅有关中秋节的故事、诗歌和对联。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11

  文学生活多姿多彩

  活动四欣赏中秋节的美景中秋节的画面总让我们记忆犹新,拿起你的笔来记录一下中秋节的美景(二)活动步骤1.合作交流,落实任务可以个人单独完成,也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或居住位置自己成立小组共同完成。如果是小组合作就应该既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要合理又要注意整体协作,既要尽可能独立调查研究,但也要注意合作、交流,某些问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形成资源共享。2.分析整理,总结汇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单独完成等形式,利用中秋假期时间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分析整理,总结汇报,完成活动任务。3.活动总经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1)活动目的(2)活动内容(3)活动时间、地点(4)活动分工(5)活动步骤(6)活动过程(7)活动体会

  12

  4.成果展示,反思评价

  文学生活多姿多彩

  回到学校,进行成果展示评价。评价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信息的行为,可以评价动手操作的方式方法,重点应放在调查活动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多样性上。特别要评价在活动中是否应用适当的方法展开活动,比如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实地观察、整理材料、操作工具等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及交往与表达的能力。

  七、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1.调查态度要认真谨慎,采访笔记尽量记详细,及时做好笔记的整理的工作,并注意保持,为活动保留好第一手的资料。

  2.要亲善友好,尊重不同地区及个人的习俗习惯,包括饮食、服装、礼仪等。

  3..小组成员间保持联络,注意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有困难及时调整活动方案,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4.调查、汇报的准备时间是节假日、双修日以及每周综合实践活动课。

  5.需要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的可以与老师联系,由指导教师带入网吧或学校微机室,任何学生不能擅自个人出入网吧。

  6.调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可以邀请自己的父母共同参与调查研究和设计汇报形式。

  13

篇十八:学校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P>  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一为全面提高我辖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___理论和___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___大精神,充分依托学校教育资源和优势,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相关课程、课外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和平台,积极实施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使其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和树立___核心价值体系及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工作目标通过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引领广大师生更加广泛深入地感受领悟中华经典,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阅读、表达能力和诵读、书写能力。探索学校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为长期实施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积累经验,奠定坚实基础。三、___机构成立社港中学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寻景辉副组长:黄建新成员:张余愚寻民章彭___喻可畏寻梦雄李武安周大志徐益源寻辉四、教学内容四至六年级:《三字经》七至八年级:《弟子规》五、基本要求1.开设中华优秀文化经典阅读校本课程课,纳入正式课表,教学处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开展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诵读、书写、解读、欣赏、探究等学习活动。任课教师由语文老师担任,工作量按语文课程的五分之一计算。做到有计划、有检测、有总结。

  。利用班会、团队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学生会、文学社团、兴趣小组等平台拓展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的途径,以音频、视频、书画等形式及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墙报、校刊(报)等载体宣传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记录和展示诵读、书写、解读、欣赏、探究的学习过程。通过经典诵读比赛、传统节日专题诵读活动、经典书写比赛、阅读经典征文比赛、阅读经典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展示和检阅学习成果。

  3.加强教师培训,建设具有过硬的经典诵读、书写、解读、鉴赏能力和经典教育能力的优秀师资队伍。

  六、___实施。___月___日举行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启动仪式。2.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纳入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案,营造浓郁的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工作氛围。3.中学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指标,考核采取到校检查课程教学和活动开展情况,抽查学生文化经典诵读、背诵、默写水平等方式。同时,通过综合考核评选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先进单位,给予表彰奖励。4.中学根据教育局安排,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经典的诵读、默写、书法比赛或演讲、征文比赛。5.将文化经典纳入期末考试内容,作为检测学生阅读中华优秀文化经典的方式之一。社港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二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推动我国历史前进的一种力量,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也是实现中华腾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动力。传统文化教育是我国整个思想教育的基本工程,也是学校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和永恒的主题。为了使我校更好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特拟订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通过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通过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创新学校文化,构建适宜学生成长的和谐校园;根据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使青少年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青少年的实践体验,使青少年情感得以升华,行为得以内化,逐步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增强青少年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基本原则。一是贴近生活原则。这次教育活动要与学校生活,尤其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学会生活。要根据未成年人身心特点,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二是继承创新原则。教育活动既要体现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要求,又要体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要求,在创新过程中形成学校特色,实现一个年级一特色,—个年级一精品。三是实践体验原则。主体活动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环节,帮助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达到在实践中认知,在实践中养成的目的。

  二、活动主题深化校园文化建设观念,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和谐校园环境,践行忠、孝、礼、诚主题教育活动。忠:以精忠报国、爱校爱班为主线,贯穿培养青少年政治素质方面的要求;孝: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为主线,贯穿培养青少年生活真情、情感亲情等方面的要求;礼:以、谈吐儒雅、行为文雅、为主线,贯穿培养青少年行为习惯以及情趣、志趣方面的要求;诚:以诚实守信、以诚相待为主线,贯穿培养青少年道德品质修养方面的要求。三、活动内容和形式1、爱国爱校爱班教育(___日—___日)(1)利用板报、宣传栏等宣传爱国主义知识,校园广播站要经常性地播放爱国主义歌曲,努力在全校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各班要定期更新黑板报。内容以宣传祖国的发展变化为主。

  (2)班主任负责开我爱我班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接受教育。

  (3)利用升旗开展爱国爱校爱班教育。(4)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___一次演讲比赛。2、感恩教育(___日—___日)(1)利用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站等宣传孝道。(2)各班级召开《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的主题班会(3)各班级都要确立自己的感恩老师教育活动口号。上课前对上课的老师说声:您辛苦了。下课说声:谢谢您老师。(4)利用升旗开展感恩教育3、礼仪教育(___日—___日)(1)各班___开展学礼仪、讲美德,做文明学生主题班班会(2)开展读百家箴言,摘礼仪佳句的读书活动。___学生网上或书报杂志等收集相关资料,各班整理并编写出简易读本,并总结本班的礼仪标语。

篇十九:学校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P>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

  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深入开展,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二、活动主题

  传承传统文化精粹,培育诚信厚德少年,创建和谐文明校园。三、基本原则

  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育研发相结合;与日常行为习惯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四、活动内容

  (一)加强传统美德教育.1。开展“亮家风守家训"活动.家风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载体。通过开展征集家训好格言、讲述家风好故事、拍摄家庭好风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在“寻家训、讲家训、守家训”的过程中感觉到中华传统美德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和行动自觉。同时,通过学生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带到每个家庭和家族,带动家长和家庭培养起良好家风,进而改进家庭教育环境,实现“用家训育家风,用家风促校风",推动家训校训两相长,家风校风两提升。

  2、通过开展“倡美德做表率”活动,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引导儿童崇德向善,学习身边的榜样,从自身做起,从生活点滴入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通过深入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月等活动推进文明礼仪教育.包括升旗、就餐、课堂、尊师、同学间交往、穿戴、待人接物等礼仪习惯养成,引导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综合运用课程教学、主题活动、道德实践,把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学习生活全过程,让学生感受礼仪之美,养成“讲文明、懂礼貌、有道德”的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

  (二)重视传统节日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融入到“开学第一课"、“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或纪念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广泛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展演活动、团队活动,引导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教育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1、开展“孝父母知感恩"活动.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感恩师长、感恩长辈"等主题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2、开展“赏民俗忆传统"活动。利用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

  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经典知识、故事的普及教育。积极挖掘这些节日中的德育元素,培育学生民族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

  3、开展“爱祖国祭英烈”活动。以五一劳动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九月三十国家公祭日、十一国庆节为契机,引导广大师生缅怀先烈,了解党和祖国的发展史,不断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三)抓好经典诵读教育。1、构建国学经典诵读体系。各班每学期要制定诵读计划,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开展符合学情实际的国学教学内容,组织师生读《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构建诵读体系。2、搭建国学经典诵读平台.丰富诵读形式,开展“诵经典、写经典、唱经典、演经典、展经典"等活动,即:每日开展“诵经典”活动,保证诵读内容的落实;每星期开展一次“写经典”活动,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写字教学相结合;借助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等载体,围绕孝父母、守诚信、善待人、好学习等话题,以诗文朗诵、快板、课本剧、美文说唱等新颖活泼的形式,把《弟子规》、《论语》、《礼记》、《孝经》等经典美文表现出来.(四)开展地方文化教育。1、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

  校园、进师生头脑";将地方传统名人名事、文化遗迹、艺术、传播媒介等资源有效整合,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

  2、培育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德育教育基地。利用富有地方人文特色的重大纪念活动、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博物陈列馆、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等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3、做好地方国粹教育.以学校原有项目的基础上开展相关活动,如:民间艺术、泥塑、剪纸、戏曲、棋类、书法、刺绣、武术等传统文化精髓教育,将中华文化精华发扬光大.五、组织保障

  1、结合语文课开设书法课、利用早读、课前进行诗文、弟子规诵读;结合美术课开设美术欣赏绘画课.舞蹈、习作可以结合兴趣小组。

  2、传统文化融入各学科,利用语文、思品、综合实践课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3、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校园广播、板报进行宣传,利用好团队活动课,让学生从中发现乐趣,得到赞许,获得鼓励,提高教育效果.

  4、利用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教师知识能力。

篇二十:学校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P>  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推动我国历史前进的一种力量,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也是实现中华腾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动力。传统文化教育是我国整个思想教育的基本工程,也是学校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和永恒的主题。为了使我校更好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特拟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通过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通过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创新学校文化,构建适宜学生成长的和谐校园;根据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使青少年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青少年的实践体验,使青少年情感得以升华,行为得以内化,逐步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增强青少年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2、基本原则:一是贴近生活原则。这次教育活动要与学校生活,尤其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学会生活。要根据未成年人身心特点,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二是继承创新原则。教育活动既要体现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要求,又要体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要求,在创新过程中形成学校特色,实现“一个年级一特色”,“—个年级一精品”。三是实践体验原则。

  1

  主体活动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环节,帮助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达到在实践中认知,在实践中养成的目的。

  二、活动主题深化校园文化建设观念,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和谐校园环境,践行“忠、孝、礼、诚”主题教育活动。“忠”:以精忠报国、爱校爱班为主线,贯穿培养青少年政治素质方面的要求;“孝”: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为主线,贯穿培养青少年生活真情、情感亲()情等方面的要求;“礼”:以、谈吐儒雅、行为文雅、为主线,贯穿培养青少年行为习惯以及情趣、志趣方面的要求;“诚”:以诚实守信、以诚相待为主线,贯穿培养青少年道德品质修养方面的要求。三、活动内容和形式1、爱国爱校爱班教育(13日—17日)(1)利用板报、宣传栏等宣传爱国主义知识,校园广播站要经常性地播放爱国主义歌曲,努力在全校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各班要定期更新黑板报。内容以宣传祖国的发展变化为主。(2)班主任负责开“我爱我班”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接受教育。(3)利用升旗开展“爱国爱校爱班”教育。(4)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组织一次演讲比赛。2、感恩教育(20日—24日)(1)利用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站等宣传孝道。

  2

  (2)各班级召开《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的主题班会(3)各班级都要确立自己的“感恩老师”教育活动口号。上课前对上课的老师说声:您辛苦了。下课说声:谢谢您老师。(4)利用升旗开展“感恩”教育3、礼仪教育(27日—31日)(1)各班组织开展“学礼仪、讲美德,做文明学生”主题班班会(2)开展“读百家箴言,摘礼仪佳句”的读书活动。组织学生网上或书报杂志等收集相关资料,各班整理并编写出简易读本,并总结本班的礼仪标语。(3)开展“礼仪之星”评选活动。(4)利用升旗开展“礼仪”教育4、诚信教育(11月3日—11月7日)(1)各班组织开展“诚信回归”主题班班会(2)结合实际开展一次“诚信伴我行”的征文比赛。(3)开展“诚信”五个一活动:收集一个讲“诚信”的故()事;收集一条讲“诚信”的格言;出一期“诚信”在身边的黑板报;写一封呼吁“诚信”的书信;召开一个“诚信回归”的班会。(4)利用升旗开展“诚信”教育四、活动要求1、加大宣传力度,创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倡议书、广播站、宣传栏、班团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将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到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3

  2、传统文化教育要长抓不懈,寓教于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之中,寓教于课堂教学之中,抓好养成。各年级、各班一定要强化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练,让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3、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学会“四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

  4、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校实施方案,结合班情,拟定出自己班级实施的具体方案,因需而搞,形式多样,凸现特色。要作好记录,每阶段有一份主题活动设计及活动后的感想。

  4

推荐访问:学校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 传统 学校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