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扩大消费7篇

202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扩大消费7篇

时间:2023-01-06 15:3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202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扩大消费7篇202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扩大消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2  波澜壮阔的2022年即将拉下帷幕,充满希望的2022年正向我们走来。通过一年多来宏观调控的艰苦实践,人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扩大消费7篇,供大家参考。

202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扩大消费7篇

篇一:202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扩大消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2

  波澜壮阔的2022年即将拉下帷幕,充满希望的2022年正向我们走来。通过一年多来宏观调控的艰苦实践,人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充满坚定信心,对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保持更加清醒的认识。

  从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中国经济走势,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国宏观经济将保持又快又好发展态势,人民群众将从发展中获得更多实惠,社会主义社会也将更加和谐……

  宏观调控将继续加强和改善

  宏观调控明年是不是要结束,是一个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不乏各种议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说明了两点:_是从力度上讲,宏观调控是要加强的;二是根据经济运行的不同情况和问题,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会有所不同.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说,当前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是阶段性的。经济运行中一些矛盾虽有所缓解,但基础还不牢固。他特别提醒,各方面期盼土地管理等有关政策松动的呼声比较强烈,而且投资的摊子已经铺开,运行的惯性很大。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的任务还很艰巨,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反弹。如果不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就可能出现反复,我们的困难会更多,付出的代价也会更大。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电厂在建规模迅猛增长。不少经济学家开始担

  忧,电力有可能在﹁段时间后重现过剩的局面。经济专家刘树成说,电力项目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显示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必要和紧迫。中央提出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体现了对形势的冷静分析和全面把握。

  有专家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自始至终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两者不可或缺。只有正确处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才能使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自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一些地方的宏观调控中,确实存在着‘一刀切’‘行政化’的情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分体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很有针对性。”西部地区的一位地方干部说。

  人们注意到,在宏观调控政策中,变化最大的是财政政策。实施近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稳健的财政政策全新登场。这种变化,既是因为现在的经济形势与7年前大不相同,也体现了更多地发挥经济自主增长能力的原则。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这些精神中,我们可以看到,明年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市场经济的原则,也将更加管用、有效。

  “三农”: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2022年的“三农”,无疑是经济发展中最大的亮点之一。年终岁尾,有人担心,“三农”亮点会不会是昙花一现?一些农民也有顾虑:明年粮价会不会落下来,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是不是会变?

  有关专家指出,当前,粮食虽然增产,但供求缺口没有改变;粮价恢复性上涨,但种粮比较效益低状况没有改变;农民收入增速加快,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改变。巩固目前来之不易好形势,必须继续加强“三农”的扶持政策。

  “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要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一些专家认为,这些年农村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城市变化日新月异,农村面貌变化不大。扶持政策只能暂时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上更多地向农村倾斜,才能根本解决“三农”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全国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明年各项支农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随着国家财力物力的增强,还要逐步加大支农力度。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央对于“三农”问题的政策指向十分清晰,在力度不断加强的政策支持下,明年的“三农”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节约: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经济速度慢了不行,影响各项事业发展和上千万人口的就业;快了也不行,煤电油运紧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难以为继。在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调整结构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大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节约能源、资源是优化结构的重要目标。”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重为43%;人均原油储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重仅为11%。我国也是一个资源使用浪费比较严重的国家,能源利用率仅为美国的26.9%,日本的11.5%。以土地为例,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去年一年占补平衡后,还净损失耕地3806万亩。

篇二:202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扩大消费

  2022年度南京职称继续教育公需课参考答案

  202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文字版(可搜索)

  3学时适用于:2022年度

  题目汇总(详细答案见后文第5页答案汇总)

  单选题1、2021年1-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万人。

  A、1100B、1400C、900D、8002、2021年()月,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涨幅扩大至13.5%。A、8B、10C、6D、93、中国房地产的调控目标,价格上涨不超过(),下降幅度不高于()。A、5%,15%B、10%,25%C、15%,5%D、25%,10%4、目前,中国的市场主体总量已经突破()户。A、6000万B、1亿C、1.5亿D、2亿5、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要坚持()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A、开发

  B、生产C、利用D、节约6、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列选项中属于造成三重压力主观原因的是()。A、疫情B、汛情C、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上升D、各项政策叠加7、1987年,中共()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三届三中全会C、十三大D、十四大8、“新常态”的概念是在()年提出来的。A、2012B、2013C、2014D、20159、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A、核准制B、注册制C、审批制D、审核制10、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下列选项中,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说法错误的是()。A、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B、要搞好福利主义C、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

  D、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11、目前,中国的个体工商户已经突破()户。

  A、6000万B、1亿C、1.5亿D、2亿12、到()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A、2025B、2030C、2035D、2040

  多选题1、2021年,住宅用地实现“两集中”,具体是指()。

  A、集中发布出让公告,且2021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3次B、集中发布出让公告,且2021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2次C、集中组织营销活动D、集中组织出让活动E、集中发布出让公告,且2021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5次2、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具体包括()。A、提升效能B、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减缓支出进度C、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D、注重精准E、可持续3、下列选项中,属于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原因的有()。A、世界主要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宽松B、世界主要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紧缩C、疫情冲击了供应链产业链D、各国就业参与率提高,物价由需求拉动

  E、各国就业参与率下降,工资物价轮动4、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指出了一些()的问题。

  A、战略性B、细节性C、长期性D、全局性E、具体性5、造成经济领域风险的原因主要包括()。A、经济周期和波动B、经济没有周期性C、制度缺陷D、借债人野蛮行为E、腐败问题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富强B、民主C、文明D、和谐E、美丽7、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具体包括()。A、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B、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C、必须坚持高速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实现量的增长D、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稳打稳扎,把握政策和改革的时度效E、必须坚持统筹兼顾。防止顾此失彼,防止政策叠加的合成谬误和分解谬误8、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下列选项中,资本可以进入,但需要监管的领域包括()。A、文艺领域B、宣传、新闻、采编、播发领域

  C、教育领域D、国家安全E、医疗领域9、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通过降准、MLF等工具,支持()等。A、科技创新B、小微企业C、国有企业D、绿色发展E、区域协调发展10、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成绩包括()。A、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B、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C、产业链韧性提升D、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E、民生保障有力有效11、在我国出现房地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不大,其原因包括()。A、我国城市化率已经完成B、我国地方政府有决策权C、老百姓没有房价下跌预期D、老百姓有房价下跌的预期E、我国城市化率还没有完成12、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下列选项中,资本完全不可以进入的领域包括()。A、文艺领域B、宣传、新闻、采编、播发领域C、教育领域D、国家安全E、医疗领域

  判断题1、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

  正确错误2、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正确错误3、要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

  正确错误4、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虽然也提倡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但是更多地强调数量扩张。

  正确错误5、反垄断只针对平台和民营企业的垄断行为。

篇三:202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扩大消费

  四个重要会议

  摘要

  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正处于转向的重要时期。经济增长在告别高速增长后能否稳定在中高速水平,对今后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旨在解读新近宏观经济政策转向宽松以实现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意义,并分别分析短期和中长期经济政策的重点。

  今年3月初”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刻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宏观政策。其中释放的一个重要信息是,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正处于转向的重要时期。

  事实上,转向从去年底就已开始,体现在近半年来政府的四个重要会议中。第一个会议是去年12月的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二个会议是今年3月初的”两会”;第三个是3月16日的是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的专题会议;第四个为5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

  本文为对这四个重要会议关于宏观经济政策演变的解读。

  一、政策目标: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202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出现了三个重要信号:一是提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和“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二是提到“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三是把多年来“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的提法删掉了。

  这些信号意味着:1)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将重新定位于稳增长或促增长,前些年将经济增长与经济质量对立起来从而淡化甚至贬低经济增长的社会观念得到纠正;2)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将从前些年的从

  紧转向从松,或从偏紧转向偏松,中财办副主任韩文秀在解读会议精神时特地提道应“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3)不提“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了,就是放松对宏观杠杆率水平的要求,意味着宏观杠杆率不一定要再降,有需要可续升;其实,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3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就已删掉了“不搞大水漫灌”和“管好货币总闸门”的提法。

  今年3月初”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加强了政策转向的基调。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稳增长”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确定今年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即“稳”是第一位的,而且同时还要求“进”。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稳”和以前提了多年的“稳”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在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稳”大多是相对于经济增长的上行压力而言的,目的在于将经济增长速度“稳”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防止经济增长过快导致市场泡沫和增长后劲透支。而现在,“稳”是针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的,目的在于将经济增长速度“稳”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防止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过快从而低于当前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速。

  这一本质性的差别产生的背景是,经过了四十余年的高速增长期后,我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增速放缓的新发展阶段。经济高速增长时,主要风险是市场泡沫和增长后劲透支,所以要将经济增长速度“稳”下来至可持续水平;而在新发展阶段,主要风险是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放缓过快以至低速,因而要将经济增长速度“稳”上去至潜在增长水平。现阶段或今后20-30年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是中高速,即在4-6%区间(就经济增长速度而言,一般认为,6%以上为高速;4-6%为中高速;2-4%为中低速;2%以下为低速)。所以,今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将经济增长速度“稳”在中高速水平。

  1978年到2022年的41年间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年均增长速度高达9。4%。这是人类历史上时间最长、增长速度最高、稳定性最强的经济增长速度,因而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增长奇迹。但从2022年开始,我们就告别了这个高速增长时期,也就是说经济增长速度告别了6%以上的时代。具体来说,2022年经济增长6。1%,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后一年。由于新冠疫情,2022和2022两年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为5、1%。但即使没有新冠疫情,这两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也应该在6%以下,大概在5、5%左右或5、5%至6。0%之间。也就是说无论有没有疫情,中国经济都已告别了高速增长期。

  那高速增长期后中高速增长的前景究竟如何?

  首先是可能性问题,即经济增长能“稳“在中高速水平吗?对于这一点,从各国的历史经验来看,是有理由担心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历了高速经济增长的4个亚洲经济体,即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为例,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在高速增长期达到了9%左右,但高速期后都没有稳定在4-6%的中高速区间而是很快就放缓到了中低速区间,即24%,甚至是低速区间,如日本只有1%左右。因而就一国的经济增长而言,高速增长期后并不一定要经过中高速阶段再到中低速或低速阶段,很有可能直接就进入到中低速或低速阶段。但是,我国将是一个例外;由于历史、文化及地理等各方面的原因,大量研究表明,今后20-20年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中高速水平,因此我国经济增长在高速增长期后应该进入中高速阶段。

  第二是必要性的问题,应该看到,高速增长期后实现中高速增长对我国的发展目标来说是必须的和至关重要的。显然,如果今后20-30年我国经济实现不了中高速增长,则我国在2035年人均GDP再翻一番和在2050

  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目标就无从实现。从另一角度,要从当前人均GDP1、2万美元上升到发达国家人均GDP平均4万美元的水平,没有20-30年的中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

  因而,中高速增长的潜力是存在的,而潜力的实现又是必须的。但是,潜在增长率的实现是又有条件的,除了天时、地利之外还需要人和,在此可理解为人的努力,而现代经济下人的努力中很重要的一环是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

  4-6%的中高速增长,是对中长期或今后20-30年而言的。2022年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后一年,因而十四五规划期间(2022-2025)是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第一个5年。鉴于经济增长曲线的抛物线性质,今后20-30年的中高速增长曲线也必为前高后低,所以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即2022-2025年间经济增长速度应该争取位于5-6%之间。这就是为何”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我国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5%左右的背景和原因。

  这一增长目标,虽高于市场预期,是与我国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和“十四五”期间以致今后20-30年的增长目标要求相衔接的。政府对经济增长目标高于市场预期的情况并不多见;因为政府需要更全面的考虑,而市场上的声音往往容易更激进一些。但这次却高于,表明宏观经济政策宽松转向势在必然。同时,此次宽松转向是为与“十四五”期间和今后2030年的增长目标相衔接,意味着并不是短期、偶然和暂时的取态,而是中长期、必然和持续的政策选择。

  “两会”前,关于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在什么位置,业内也有讨论。一种观点是,经济增长不重要,经济质量和控制风险才重要。这是一种消极的观点,将经济增长和经济质量对立起来了,看似成熟但实际上没有正确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质量的关系。经济增长和经济质量,对立统一,两

  方面都不能偏废。没有经济质量,经济增长的意义就不大,而没有经济增长,则谈不上经济质量。尤其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质量的提高也实现不了。这一观点是时候退出了。

  二、政策内涵:“跨周期”和“逆周期”

  除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分别提出“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和“宏观政策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要兼顾好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加强统筹协调和系统观念的落实。特别是“跨周期”和“逆周期”两个调节放在一起,是一个新的提法。

  怎么理解?首先是“跨周期”,即不但考虑当前的周期,也考虑下一个周期或下几个周期,兼顾短期和中长期。“跨周期”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种表述,在2022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即“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这一提法与上述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向中高速转轨这一关键的历史时期密切相关。

  对经济学感兴趣的朋友应该知道,通常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其本质上是短期性的。通俗地说,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就是经济过热了冷却一下,经济过冷了刺激一下。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有长远经济规划的经济体来说,宏观经济政策不应是纯粹短期性的,要和中长期的可持续性结合起来考虑。因此,“跨周期”的含义是,经济增长短期应适应市场的供需变化,长期应有可持续性。这就要求经济政策不仅要着眼于当下的周期,也要顾及下一个或下几个周期。

  尤其是当下,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向中高速转轨的特殊历史时期,所以就更需要短期增长与今后20-30年的中高速增长目标的衔接。如果短

  期增速偏离中长期的中高速目标太远,就会衔接不上。在近5年保持经济增速在5-6%之间,就是为了与今后20-30年4-6%的中高速增长目标斜街。否则,如近5年增速下滑至5%以下,鉴于经济增长曲线逐步下行的抛物线性质,4-6%的中长期中高速增长目标就会落空。这正是当前特别提出“跨周期”的背景和意义所在。

  关于“逆周期”,宏观经济政策本质上就是逆周期政策。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核心就是削峰填谷。经济增长太快的时候,通过“削峰”来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太慢的时候,要“填谷”来提升经济增长速度,以防止经济增速偏离潜在增长率太多,也减小增速的波动,避免风险的积累。

  可以说“逆周期”是宏观经济政策中的一种常规提法。但为什么当前要强调“逆周期”呢?就是因为,相对于增长潜力,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面临着三重的下行压力,一是需求收缩,二是供给冲击,三是预期减弱,而新冠疫情的出现,更大大加重了这三重压力。疫情是全球性的天灾,我们不能控制,但压力再大也要克服,所以要求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而上,尽最大努力“稳”住经济增长,阻止经济增速不断下探。

  由提出“跨周期”调节也可以看出,此次宏观经济政策转向宽松不是短期、偶然和暂时性的,而是中长期、必然和持续性的。

  三、2022政策要点:宽松加码,稳健有效

  3月初的”两会”后,新冠疫情在我国显著恶化,导致本来强劲的经济复苏势头陡然减弱,大大增加了今年实现5、5%左右的增长目标的难度。于是,3月16日国务院召开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强调指出要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力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两会””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

  理区间,并要求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释放了宏观经济政策宽松加码的信号。

  至于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宽松加码,总的要求是“稳健有效”,意味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

  财政政策在新一轮宽松加码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是因为,第一,前些年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得不够,可能是考虑留有余地以到关键时再积极,但现在应该已到关键时刻了;二是我国的财政稳健度比货币稳健度更高,政府债务与GDP之比45%左右,加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也仅在60%左右,好于大部分其他国家。

  今年的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两会”上设定今年财政支出预算增长8。4%,远高于前年的2、8%和去年的0。3%,赤字率为2、8%,虽然低于去年的3、2%,但是调入资金和使用结转结余资金规模超过2、3万亿元,是去年的两倍,加上去年三季度末企业加计扣除政策的“提前享受”(减少了今年的减收项),与去年同口径相比,其实将达到赤字率4%的扩张效果。这还是3月初”两会”时的安排,因应3月后增长压力陡然增大的形势,财政支出将进一步增加,为此财政赤字率有可能上调。尤其是,收入方面,减税降费,特别是对受疫情严重影响的中小微企业、个人和新经济行业的定向减税降费将持续并加码;支出方面,前些年增长落后的基础设施投资应到发力的时候了,新、老基建都有扩张空间,尤其是新基建的发展潜力巨大

  货币政策也将更趋宽松。我国货币宽松也存在着较大的空间。首先是存款准备金率,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比其他国家仍高很多,即使再降五次,每次0。5个百分点,也是可以的;今年有可能再降两次或以上。其次是公开市场操作,

  包括常规性的逆回购、MLF(中期借贷便利)、SLF(常备借贷便利)等,会更加频繁并具更大力度,且在有紧急需要时不排除采取接近于现代货币理论(MMT)所主张的量化宽松操作。至于减息,鉴于美国将持续加息,降低银行基准利率的操作只会在紧急情况下实施,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有微步下行的空间。

  四、长远发展:“双创新”驱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与近来的一系列政府会议及文件都提到“创新驱动发展”,将创新驱动作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

  的确,经过了四十余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发展正在告别由劳动力和物质资本规模驱动的阶段,今后的发展将主要由创新驱动。这正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告诉我们的:经济起飞时期,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是劳动力和物质资本规模的扩大;经济起飞后,增长动力则取决于创新。我国经济的起飞时代,因而规模驱动时代已基本上过去了,今后是后起飞时代,所以必将是创新驱动的时代

  那什么是现代经济中的创新呢?应该认识到,现代意义上的创新可理解为“双创新”。

  “双创新”之一是科技创新,即科学技术的创新。这好理解,从18世纪末的蒸汽机发明到现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世界经济已经经历了五轮的科技创新,正是这五轮的科技创新将世界经济发展到了今天。从目前来看,两个方向上的科技创新将决定世界经济的未来,一是智能创新,二是绿色创新。

  今后的人类社会就是智能或智慧型社会,是通过互联网人人都可互联和通过亿万个传感器组成的物联网万物都可相联的社会,因而推动这一社会前进的智能创新是今后人类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绿色革命由气候变化引起,但并不像听起来那么简单,为了控制气温上升,要求绿色科技赋能经济的各个行业和部门,从而从更本上改造各行业和部门,以达到绿色社会的标准,所以推动这一社会前进的绿色创新也是今后人类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

  应该看到,我国在当今世界这两大科技创新方面都已提前布局和走在前列。智能创新方面,在纯技术层面,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有一些距离,但在应用层面已处于世界前沿,腾讯、阿里巴巴、华为等已经处于全球领先位置。绿色革命方面也是如此,我国是世界上积极发展绿色经济、推动绿色创新的国家之一、这将是我国经济保持全球前沿地位的重要保证,同时是今后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关键性引擎。

  “双创新”之二为组合创新,即源于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宏观经济要素的组合创新。熊彼特创新理论是关于企业发展的,观点是是企业生产要素的组合创新,即生产要素更为优化的重新组合,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个观点可推广至宏观经济的发展,成为宏观经济要素的组合创新,即经济要素更为优化的重新组合,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在我国,三大组合创新方兴正起。

  第一是城市群崛起,是经济要素在空间上的组合创新,即人口、资本、商品、消费、投资等经济要素在空间配置上进行优化性的重新组合。城市群崛起首先带来人口向城市群流动,包括城市群的主导城市和卫星城市,进而带来其他经济要素相应地流向这些城市。经济要素流动便产生经济增量;现代经济环境下的经济要素流动导致要素更为优化的重新组合,进而

  催生有效的经济增长。在我国,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为五大支柱的19大城市群正在形成或茁壮成长,将是今后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

  第二是经济结构升级,是经济要素在自身结构上的组合创新。我国有着全球第二大的经济规模和第一大的购买力,但与发达经济体比较经济结构水平较低,即中高端产业占比相对较低。这要求经济结构加快升级,同时也意味着有很大的升级空间。经济结构升级是经济要素自身的优化组合,必将推动经济更快增长;对我国而言,在结构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之前,经济结构升级将形成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

  第三是进一步开放,是经济要素在制度上的组合创新。我国的开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使命仍未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国有企业体制、金融体制、财政体制、投资体制、消费体制、贸易体制等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或完善。进一步的开放必将提升体制效率,而效率提升就意味着经济的更快增长。在当前语境下,进一步的就是搞好“内循环”,或今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搞好“内循环”,实际上就是要排除制度上的障碍让经济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循环”起来,或“统一”起来,从而得到更优化的重新组合。这里,“统一大市场”不是把市场统一管起来的计划经济,而是让市场更有效地循环起来的制度化组合创新。

  以上的两大科技创新和三大组合创新使得我国已经走在世界创新的前列,将成为今后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是中高速增长的根本性保障。

篇四:202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扩大消费

  202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内容

  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传递出中国经济发展清晰而鲜明的信号。

  2021年中国经济要干这50件大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1.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2.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挥好重要院所高校国家队作用,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3.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4.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5.要加快国内人才培养,使更多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6.要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7.要规范科技伦理,树立良好学风和作风,引导科研人员专心致志、扎实进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1

  8.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

  9.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10.要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11.要加强顶层设计、应用牵引、整机带动,强化共性技术供给,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12.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13.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14.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15.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16.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17.要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18.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19.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20.要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21.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2

  22.建设现代物流体系;23.要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统筹好产业布局,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全面推进改革开放24.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25.要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26.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27.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28.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29.要大力提升国内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安全审查机制;30.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31.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32.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33.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34.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35.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

  3

  36.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37.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38.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健全数字规则;39.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40.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41.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42.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43.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44.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45.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国有和民营企业都要发挥功能作用;46.要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4

  47.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48.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

  49.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50.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5

  202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新表述和新部署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部署了行动方案。会议对发展大势作出重要判断,对发展走向作出重大决策,勾勒出明年经济政策的“框架图”与实现目标的“施工图”。

  在5000余字的会议精神中,如下新表述和新部署: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需求侧管理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动态平衡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不急转弯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科技战略支撑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强大国内市场

  6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

  强化反垄断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行家里手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专业化能力,努力成为领导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

  7

篇五:202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扩大消费

  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平稳开局

  作者:

  来源:《小康》2022年第05期

  2022年中国经济已经启幕。对于今年经济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释放出鲜明的政策信号。从今年各部门的工作部署看,“稳”字成为核心关键词。

  当前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但不稳定、不确定、不平衡因素依然很多。世界银行近日发布报告,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下调至4.1%。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今年一季度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要做好应对更大困难和挑战的准备,既要爬坡过坎,更要行稳致远。

  起步决定后势,一季度经济对全年走势和市场预期具有“风向标”作用。要把“稳”的重点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以“开门稳”促进“全年稳”。

  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我国稳住经济有基础有条件,宏观政策有工具有空间。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成就显著,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经济增速位居主要经济体前列,综合国力继续显著提升。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推动“开门稳”,要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增強政策合力。针对经济波动,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提高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加强部门间政策的统筹协调,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要积极推进,有收缩效应的政策要慎重出台。

  推动“开门稳”,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要早出台、早落地、早见效,持续落实好已出台政策举措,努力稳定一季度、上半年乃至全年经济运行。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抓紧出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一系列政策举措,适当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快推进相关重大工程项目,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稳预期至关重要。在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种不确定条件下,要增强预判性,风险应对走在市场曲线前面,以更有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的政策满足市场主体需求。围绕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精准实施更大力度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

  面对困难挑战,既要坚持底线思维,主动担当作为,也要防止简单化、乱作为,避免盲目铺摊子、上规模。否则,即使速度暂时上去了,也不会持久。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用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篇六:202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扩大消费

  202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1987年,中共()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三届三中全会C.十三大D.十四大正确答案:[C]用户答案:[C]得分:10.00

  2.目前,中国的个体工商户已经突破()户。

  A.6000万B.1亿C.1.5亿D.2亿正确答案:[B]用户答案:[B]

  得分:10.00

  3.2021年1-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万人。

  A.1100B.1400C.900D.800正确答案:[A]用户答案:[A]

  得分:10.00

  4.“新常态”的概念是在()年提出来的。

  A.2012B.2013C.2014D.2015正确答案:[C]用户答案:[C]

  得分:1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在我国出现房地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不大,其原因包括()。

  A.我国城市化率已经完成B.我国地方政府有决策权C.老百姓没有房价下跌预期D.老百姓有房价下跌的预期E.我国城市化率还没有完成正确答案:[BCE]用户答案:[CE]得分:2.00

  2.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成绩包括()。

  A.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B.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C.产业链韧性提升D.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E.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正确答案:[ABCDE]用户答案:[ABCDE]得分:1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

  1.人们对于“黑天鹅”事件可以进行预测。

  Y.对N.错正确答案:[N]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2."我们可以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

  Y.对N.错正确答案:[N]用户答案:[Y]得分:0.00

  3.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

  和。

  Y.对N.错正确答案:[Y]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4.2021年下半年,我国出现了需求收缩的局面,真正使得经济下行的重要原因是疫情、汛情。

  Y.对N.错正确答案:[N]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篇七:202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扩大消费

  2022年西藏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202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上)

  判断题.根据本讲,稳定压倒一切,稳增长必须把稳就业放在第一位,这是当前阶段最可能产生重大风险的局部。A对B错我的答案:A.我国的经济开展潜能很大,消费、投资、企业竞争力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经济增长快但质量总体不高的原因就在于政府刺激缺乏。

  A对B错我的答案:B.根据本讲,202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六项重点工作与往年的经济工作部署并无区别。A对

  B错我的答案:A1.中国经济多年的探索与开展形成了稳增长、稳经济的一套良好思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开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这与我国经济治理能力显著提高息息相关。A对B错我的答案:A单项选择题

  1.根据本讲,以下不属于往年重点经济工作框架的组成局部的是()。A促就业B调结构C保民生D稳增长我的答案:C.根据本讲,中国经济多年的探索与开展形成了稳增长、稳经济的一套良好思路。据此总结的四条成功经验是2022年稳经济的重要保障。以下不属于这四条成功经验的是()。

  A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贯穿于宏观调控全过程B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C对经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放宽货币、大规模刺激经济开展D强化风险意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我的答案:C2.根据本讲,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2年的重点经济工作作出了部署,其特点是()。A整体局部兼顾,更加注重整体B国内国外兼顾,更加注重国内C市场计划兼顾,更加注重市场D长短兼顾,更加注重长期我的答案:D.根据本讲,2022年我国经济工作主要要实现两大重点任务,包括短期任务和长期任务。其中,短期任务是

  A稳经济B稳就业C推进高质量开展D保民生我的答案:A多项选择题

  1.根据本讲,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们仍有信心有能力保持宏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样的信心一方面来自于:党中央坚强集中统一领导,保持战略定力,始终坚持十八大以来确定的科学合理的政策框架。这里的政策框架构成包括()。

  A财政政策要积极B宏观政策要稳C微观政策要活D货币政策要宽松E社会政策要托底我的答案:ABCDE2.根据本讲,我国经济开展中的调结构主要指的是()。A.产业结构B.需求结构C.区域结构D.城乡结构E.供给结构我的答案:ABCD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显示:2022年是重要而关键的一年,原因在于()。A2022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国B2022年是化解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年份C2022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D2022年是从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的“承上启下”之年E2022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的答案:ACDE.根据本讲,完成2022年经济工作的任务,必须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包括()。

  A深化改革B乡村振兴

  C防范化解生大风险D精准脱贫

  E污染防治我的答案:CDE

推荐访问:202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扩大消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消费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