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当前为官不为的主要三种情况看法打算9篇

当前为官不为的主要三种情况看法打算9篇

时间:2023-01-02 21:00: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当前为官不为的主要三种情况看法打算9篇当前为官不为的主要三种情况看法打算  “为官不为”的现状、原由及其治理对策  为了深入研究“为官不为”问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课题组在省部级干部深化改革开放专题研讨班、中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前为官不为的主要三种情况看法打算9篇,供大家参考。

当前为官不为的主要三种情况看法打算9篇

篇一:当前为官不为的主要三种情况看法打算

  “为官不为”的现状、原由及其治理对策

  为了深入研究“为官不为”问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课题组在省部级干部深化改革开放专题研讨班、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专题研讨班、新疆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专题研讨班召开座谈会,对部分党政机关干部进行访谈,了解干部对“为官不为”现状、原由及治理对策的认识。在访谈研究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先后在宁夏开放型经济建设专题研讨班、内蒙古质监系统厅局级领导干部能力建设高级研修班进行“为官不为”的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现将研究成果简述如下:

  一、“为官不为”现状评估

  什么是“为官不为”?访谈中,有干部提及,“‘为官不为’就是‘不干活’”。也有干部谈到,“如果用创新作为、积极作为的标准来衡量,‘为官不为’人数还不少,这是官场潜规则”。据此,本研究认为,“为官不为”的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为官不为”是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行为。而广义“为官不为”是干部由于理解与认可程度、自身能力及受益程度等原因,不完全、不及时、不有效履职履责的现象,包含动因、行为及后果三个维度。

  在“‘为官不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的14个选项中,干部选择最多、排名第一的是“遇到重大、疑难或棘手事件,回避逃脱”;排名并列第二的是“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和“工作出现漏洞或失误时,推诿塞责”;排名并列第三的是“枪打出头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决策讨论时,有意不充分阐明自己观点和意见”和“对上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执行力不足”。“奉行‘多栽花,少栽刺’,宁可工作不干,也决不得罪人”、“缺乏敢闯精神,不能创造性开展工作”则紧随其后。

  新形势下,各地方、各部门的“为官不为”现状如何?访谈中,干部大体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为官不为”是局部现象。有干部提及,“多数干部还是有为的,主流还是干事的,少数、局部存在着‘为官不为’的现象”,“还有少数干部存在着‘不吃不要也不想干’的现象。”也有干部谈到,“县以下干部干事多,不为少;机关干部干事少,不为多”,而有的干部则认为,“‘为官不为’还是一个现象,并非问题,并非主流。当然,如果没有适合的政策加以引导,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二是认为“为官不为”已然成为一种潜在暗流。譬如,有干部指出,“不作为是很普遍、很严重的痼疾”,“‘为官不为’现象在八项规定之后特别突出,很是普遍”,或者认为“不少干部存在着‘新形势下不想干、不会干、不能干’的问题”。

  在“您对当前‘为官不为’现象如何评价”问题的调查中,47.30%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为官不为”现象非常严重或是比较严重;29.73%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为官不为”现象一般;20.27%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为官不为”现象不太严重或不严重;2.7%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太了解整体状况。从数据中可知,大部分干部认为“为官不为”比较严重,值得高度重视。而“‘为官不为’现象在哪个层级表现比较突出”的调查显示,认为县级、市级、省级层面比较突出的比例分别为37.84%、28.38%、18.92%。

  二、“为官不为”原因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为官不为”现象?访谈中,干部主要从如下三个视角来分析“为官不为”的内在根源。

  一是从干部自身角度进行诠释。有干部谈到,部分干部“为官不为”是由于主观上的政绩观出现偏差:“党性意识滑坡,责任意识下降”,“能力跟不上新的形势”,以及“部分干部为官动机不纯,有为是为自己而为,而不是为国家、为民族而为。没有自身利益就干脆不为,这样的干部还是为数不少的。”

  二是从干部管理体系角度加以剖析。有干部指出,“现在的干部管理机制太松懈,只能上,不能下,除非是违纪违法被抓”。还有干部谈到,“导向问题非常关键。我们是用改革创新的干部,还是要不出事情的干部”,“有的地方,做得好不如说得好,说得好不如跑得好。做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乱的”。也有干部谈到,“干部存在跳跃性使用的问题,今天做农业局长,明天可以做文化局局长,客观上存在岗位不适应的问题”。还有干部谈到,“干部激励机制跟不上,越到基层,越到边疆地区,收入越低”。也有干部谈及,“部门职责不清,相互扯皮,存在着体制上的障碍”。

  三是从严治党的背景加以探悉。有干部谈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逐步成为新常态,原来干部管理松懈,一下子严格起来,有些干部感觉不适应”;“部分干部仍用老的思维来谋划工作,推进创新工作感觉‘压力山大’,能力不足”;“老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有群众反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干部管理严格了,找他们办事,态度是好了,但事情不办了”;“现在提出要依法行政,问责力度加大,干部心存害怕,我不干事就不能问责了吧”。还有干部指出,“‘为官不易’导致‘为官不为’,实施严格的责任倒查机制,干部们害怕秋后算账。现在的倒查机制不尽合理,有些问题在当时看是合规的,搁置到现在来看又是不合规的”,“为官风险加大,甚至部分干部也要求提前退休”。

  本研究从干部个体、干部管理体系、政治生态与文化三个角度对“为官不为”的内在根源进行调研。调查结果表明,干部群体较为忽略干部个体因素、政治生态与文化因素,将干部管理体系视为“为官不为”现象产生的重要根源。在“‘为官不为’原因主要有哪些”的调查中,56.76%的被调查者选择“干部选用不够完善,没有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氛围和导向”;54.04%的被调查者选择“干部考评不够完善,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44.59%的被调查者选择“干部激励机制不足,缺乏足够上升空间”;40.54%的被调查者选择“部门权限不清,岗位责任模糊”,以及“干部工资待遇较低,工作压力较大,各种规矩多”。

  针对访谈中干部提到的“为官不为”与从严治党的问题,就“为官不为”与干部选用从严、惩治腐败从严、改进作风从严、落实责任从严、管理监督从严、纪律约束从严之间的关联进行问卷调查。62.16%的调查对象认为,“为官不为”与“对落实责任从严的恐惧,害怕问责而不为”存在关联。中央加大对责任主体的问责力度,部分党员干部害怕问责而选择“为官不为”。41.89%的调查对象认为,“为官不为”与“对纪律约束从严的疑惑,不清晰‘红线’‘底线’而不为”存有关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仍在路上,中央对于党的建设顶层设计、改革思路明晰,但是地方和部分新制度尚未完全建立,部分干部不清晰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没有胆量放手推动工作而选择不为。还有40.54%的调查对象认为,“为官不为”与“对惩治腐败从严的忧虑,将反腐倡廉与干事创业相对立”存在关联。在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反腐情形下,部分干部把反腐倡廉与干事创业相对立,把更多精力花在琢磨如何安全着陆,退休后如何生活上,缺乏推进工作的动力与愿望。面对全面从严治党,部分干部不是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更多虑及个人利益得失,对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产生认知与情绪偏差,害怕全面从严治党给自己带来潜在威胁,不同程度产生焦虑、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出现“为官不为”现象,并通过上下级权威服从、干部间关系认同机制不断扩散。

  三、治理“为官不为”对策建议

  如何治理“为官不为”呢?访谈中,有干部谈到,“要加强干部理想信念和能力教育”,“要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要把有所作为、不乱作为的干部用起来”,“要加强让干部想为、会为、能为的制度建设”。还有干部指出,“要加强绩效管理,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完善职级并轨制度,以激励基层干部”。同时,还要“建立一定的宽容机制,改革创新本身就是打破原有的游戏规则,对于失败要有一定的宽容度”。

  对于“怎样整治‘为官不为’”这一问题,干部建议中排名前八位的举措分别为:“实现‘为官不为’与干部考核选拔任用体系的有机结合”;“拓展职级晋升通道,改革薪酬制度,建立健全干部正向激励机制”;“落实‘为官不为’治理的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各级编办牵头建立干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以及负面清单”;“拟订‘为官不为’治理法规”;“健全包含述职报告、全面巡查、有力追究、试错免责等常态工作机制”;“构建‘为官不为’预警体系,采取谈话、整改、停职等举措加强监管”;“保障群众和媒体‘为官不为’治理的实质性参与”。

  在调研的基础之上,我们认为对“为官不为”的治理要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建立下管一级的分层级分领域治理体系。坚持“严”字当头,完善法规体系,健全激励约束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完善法规体系是从严治理的主要依据。

  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规章,使之与实际情况更为匹配,以法律形式规范“为官不为”。根据三定方案,各级编办牵头建立、公开干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以及负面清单,合理划分各级机关党与政、正与副、集体与个人、不同层级之间的职责,厘清责任边界,明确责任内容,形成科学有序、清晰无缝的可监察、可考核、可追责的干部责任链条,构建覆盖决策、执行与监督的责任规程。每年对责任清单进行修订,使其与中央最新精神要求相互衔接,确保中央精神要求贯彻落实。

  2.健全激励机制是从严治理的关键所在。

  一是实现“为官不为”与干部考核选拔任用体系的有机结合。把“敢于担当”标准贯穿于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全流程。在干部选用实践中引入“为官不为”的一票否决权,畅通“为官不为者下”的渠道。二是拓展职级晋升通道,健全职务职级并行制度。打破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职级与工资待遇挂钩,拓展干部职业发展通道,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引入平衡记分卡,加强绩效管理。借鉴企业从财务绩效、客户满意、内部管理及员工成长创新四维度进行关键绩效评价的做法,对干部薪资进行动态调整,以达成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增长目标和潜力目标、财务目标与非财务目标、外部目标和内部过程的平衡。四是建立干部试错的免责机制。及时出台规定鼓励干部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对创新工作中的失误建立特殊的免责机制,着力消除怕触红线的思想负担,明确只要是符合中央精神、符合改革方向、符合法律法规的就大胆去做,营造“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3.建立约束机制是从严治理的重要手段。

  一是建立重大决策的实录机制。对于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情况的决策过程如实记录,存档备案,以便有据可查。二是健全全面覆盖的巡查机制。适时开展“为官不为”专项巡查,核查群众举报、媒体曝光、督查考核及民主评议中反映的问题,将发现问题作为检验巡查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三是健全严肃有力的追究机制。制定“为官不为”追究实施细则,分清集体责任、个人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严重者依法依纪追究责任。违反工作纪律,由组织部门负责追责;违反组织纪律,由纪检部门负责追责。对出现普遍性“为官不为”现象的地方和单位,既要处理不作为干部,也要追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责任。四是建立全面动态的预警机制。广辟信息收集渠道,构筑包含党委政府、群众及同事在内的开放多元立体“为官不为”信息采集网络,采取明察暗访、交叉检查、重点抽查等方式对干部“为官不为”进行动态实时全面监测。结合预测推断法确定干部“为官不为”预警阈值,划分轻度、中度和重度预警区间。针对不同类型警情,采取告诫提醒、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整改、停职检查、党纪政纪处分等举措。

篇二:当前为官不为的主要三种情况看法打算

  “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省委、xx市委、xx市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深化作风建设的部署要求,在我局开展“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专项整治活动(以下简称“专项整治活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重点查找整治“庸懒散拖贪”等问题,进一步正作风、提效能、优环境,助推机关事务工作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治“庸”提能力。重点整治:精神不振,工作激情不够,自我标准不高,缺乏学比赶超的锐气;能力不强,解决难题缺乏办法;担当不够,干事怕担风险,遇到问题绕道走,遇到难题往上推,做“老好人”、“太平官”等问题。要结合组织需要和岗位要求,帮助干部把

  心思用在学习提高、干事创业上。

  (二)治“懒”振精神。重点整治:“心懒”,对工作不用心、不思考,懒于学习,懒于谋事,懒于向上争取;“身懒”,对工作不履职、不监管;“腿懒”,对工作不深入、不调研,只当上级“传声筒”,而不研究具体工作,下基层走马观花,不深入排摸实情等问题。要让全局干部扑下身来真抓实干成为常态;建立事权分工明确、问责机制健全的责任制度,树立奖勤罚懒的工作导向。

  (三)治“散”严规矩。重点整治:政治规矩涣散,信仰迷失,妄议上级,不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工作纪律涣散,上班迟到早退,擅自离岗、脱岗、缺岗,上班时间打游戏、炒股票,“住夜”执行不严;干部队伍涣散,大局意识差,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违规违纪行为不查不报等问题。要严格落实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严肃工作纪律,严格责任追究。

  (四)治“拖”增效率。重点整治:办事拖拉慢作为,办文拖拉,审批拖拉,办事讲人情、讲关系;故意拖办乱作为,吃拿卡要,执法不公,选择性执法、惰性执法;推诿扯皮不作为,工作“中梗阻”、“耍滑头”、“踢皮球”,对合情合理的事找着理由拖着不办,影响整体工作等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干部责任体系,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确保每一事项、每一环节都要有人担责,提高工作效率、提

  高执行力。

  (五)治“贪”清风气。重点整治:贪污腐败,权力未受有效监督,“科长当权”、“小鬼难缠”,“朋友圈”成“利益输送圈”;以权谋私,利用职权进行产品推销、行业垄断、为家属经商提供便利;小官大贪,违法侵占集体资产等问题。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加大农村基层作风巡查力度,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方法步骤

  专项整治活动自2015年8中旬开始,至2015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开展:

  (一)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查摆问题。(2015年8月中旬至8月底)

  1.全面部署动员。组织召开专项整治活动动员大会,下发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2.查摆具体问题。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等重要会议和领导讲话精神,并对照群众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全面梳理“庸懒散拖贪”现象,从领导班子、中层干部、一般干

  部等不同层面查问题、找差距,分类梳理“庸懒散拖贪”的具体表现,列出问题整改清单,明确任务书、时间表和责任人。

  3.收集意见建议。拓宽意见建议收集渠道,召开机关干部、服务对象座谈会,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并通过设立举报邮箱、电话等多种方式开门收集群众诉求,接受群众投诉,把问题收集全面、收集准确、收集具体。

  (二)第二阶段:集中整改,从严问责(2015年9月至11月底)

  1.集中整改落实。坚持严字当头,加强监督管理,把整治“庸懒散拖贪”问题作为专项整治活动重要抓手,常抓不放、一抓到底,合力打好专项整治攻坚战。领导班子对照单位整改清单,党员干部对照个人整改清单,采取领导批评、同事点醒、群众监督等方式,指出问题要害,点出思想根源,立即纠正不良行为。坚持开门抓整改,采取适当形式公开整改问题,及时公布整改成效,接受群众监督。

  2.加强监督检查。开展正风肃纪专项检查,以“破两难、纠四不”作风效能整治专项活动为载体,认真实施《局领导巡查制度》,对巡查中发现问题做到件件有处理结果。把监督重点从对上下班纪律等方面,转到对机关干部“不担责、不作为、不认真、不用心”问题上来,开展常态化的日常督查,凝聚专项整治的强大合力。开展市委、市政

  府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专项监督检查,重点督查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会议议定的落实事项,市委、市政府领导重要批示、交办事项,市领导要求督办事项。

  3.严格教育惩戒。坚持组织处理和纪律惩戒相结合,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集中曝光一批典型问题,形成警示效应。对长期得不到纠正、反映强烈的问题,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三)第三阶段:巩固提升,建章立制(2015年12月)

  1.建立健全常态化评议制度。进一步完善机关民主评议制度,采取电话抽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对管理和服务对象、下属单位和物业公司开展作风效能,并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

  2.建立健全立体化监督体系。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制度建设,推动形成科学有效的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监督体系。

  3.建立健全刚性化干部监管机制。构建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提高效能问责的刚性约束力。构建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严格执行中层干部交流、一般干部末位淘汰等制度,倒逼干部主动作为。构建

  科学有效的机关工作人员全员绩效考核机制,通过严督重考、奖勤罚懒、考绩结果运用,盘活干部资源、激发干部潜能。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建立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

  (二)狠抓典型,营造氛围。设立网站专栏及时报道活动进展情况,大力宣传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及时抓好投诉问题的查处,坚决曝光反面案例,强化舆论监督,营造浓厚氛围。

  (三)密切配合,确保实效。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活动开展,坚持动真格,求实效,确保活动在转变作风、提高效能、解决问题、服务发展、改善民生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篇三:当前为官不为的主要三种情况看法打算

  “两不”问题专项整治自查自纠报告

  信息工程学院潘胜寒

  按照校党《委关于开展“两不”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方案》要求,通过反复学习文件,围绕学校“转型提升、跨越发展”中心工作,结合岗位职责,我对照方案要求逐条自查自纠,同时认真听取了班子其他同志意见,征求了院办同志、辅导员和教师代表意见,全面查找自身在“为官不为”、“新官不理旧账”方面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力求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力求把问题找准、查深、挖透,现把自查自纠情况和整改措施报告如下:

  一、五个方面自查自纠存在的问题(一)推诿扯皮、拖延应付等方面问题。一是存在着干事创业理论学习投入不够的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学习调研、研究工作方面做的不够,近两年除了学校安排的学习活动外,个人没有主动外出学习相关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在推动本单位工作创新发展方面办法不多。二是有一些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之事交给别人代办现象。在工作中虽然对学校和职能部门安排的工作没有推诿,但是比如一些工作计划安排,一些总结撰写,本应自己完成的事情,有时候就交给了副书记、党政办同志去做,还自认为是压担子锻炼同志,其实也是一种变着法子绕道走,换个说法推出去减轻个人工作量的偷懒做法。三是在贯彻执行校党委、校行政要求方面,有些时候还存在执行不力,打折扣、搞变通、做选择的问题。比如在迎接省级省级文明单位复查时,虽然也多次对全体人员提要

  1

  求,并开展了督促检查等配合工作,从面上看没啥问题,但也存在侥幸心理,想着我们不是重点部门,英才校区也不是重点检查区域,应该不会检查到我们这,所以在落实过程中有时紧时松现象,没有做到严格按照学校要求长期坚持下去。这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对影响学校和部门改革发展稳定重要事项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对一些要求理解不够透彻、在行动上不够坚决的表现,特别是自己作为部门主要领导,更应该绷紧思想,做好监督,严格把关,绝对不应该有丝毫松懈思想。

  (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方面问题。一是存在着满足于守摊子,工作热情减弱,进取意识淡化的问题。有时候觉得自己部门这两年先后获得了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分工会、就业先进单位等一些荣誉,成绩还不错,和别的部门相比也不算差,有小富即安、自我满足的思想。另外也觉得自己资历浅,很多老同志都是自己的老领导、老前辈,有些事情没有必要和他们争,存在老好人思想。另外随着年轻增长、身体健康状况有所下滑,特别是在有朋友同事年龄不大出现大病甚至去世的时候,就会考虑健康问题,觉得别人说的“身体是自己的,工作是大家的”也很有道理,有尽量少吃苦受累注意健康的想法,客观上加班少了,拼劲不足了,求稳思想上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二是存在着遇到问题讲客观找借口的现象。我院近两年发展较快,连续新上了三个本科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建设等方面任务繁重,人员压力普遍较大,两年来先后有三位教研室主任辞职,而且我院客观上还面临着诸如教学秘书空缺、党务专职人员短缺、辅导员队伍不稳定、高层次人才引入困难、办公用房紧

  2

  张、实验室投入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院的党建、教学、科研和学科专业建设等工作,制约了我院的发展,虽然我们也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推进工作,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校企业合作和学生学风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一些工作进展不顺,与学校领导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如华为学院的申办、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等,在寻找新的产学合作结合点上也存在着迷惑。面对问题与困惑,在工作不顺利的时候就不由的总想找一些客观理由,比如学校资金紧张投入不足的原因、人事管理政策受限、学校名气不大层次不高名字不好等,从个人努力程度的角度去想问题找突破口寻求解决办法不够。

  (三)作风拖沓、工作平庸等问题。一是存在着对待工作马马虎虎、走过场的情况。比如在一些学习教育活动中,抓的不够具体,没有着眼长效,学习不深不透,存在马虎走过场的现象,在近期学校举办的新时代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中,在组织本部门的学习讨论上就不够严肃,对一些上交的学习心得不认真的现象没有及时进行批评纠正。二是工作业务素质有待提高、自我要求不高。面对新时期新的工作要求,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倒是不少,但在谋划长期工作、系统开展党建的方面能力有待提高,在一些工作上有时候觉得就是一般性工作,太麻烦,只要能够完成上级要求,过得去就行,勇争第一、争当表率思想劲头不足,不求过得硬。三是有时候有工作状态不佳、精力不集中的现象。比如在一些学习活动中,有时觉得所讲内容用处不大,人到心不到,记录不够认真。作风不够严谨,与同事或学生说话有时

  3

  比较随便,遵守劳动纪律不够严格,有因接送孩子上学放学迟到早退的现象,也有过在工作不太紧张的时候或者一看马上该下班了就玩电脑上网看视频的现象。

  (四)创新不够、有保守思想。一是在工作中创新意识不够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多,自己和组织本部门人员外出学习的少,上网研究学习兄弟院校好的工作经验少,存在着经验主义和惯性思维。二是对于学校布置的一些工作急于布署落实而缺乏细致研究,存在着以会议传达会议现象,存在着过度注重工作留痕现象,有些工作安排落实的措施不够具体,影响了落实效果。如在“两个一百年征文活动”中,只在学院全体会和工作群里提醒了几次,没有作硬性要求,结果只收到几篇征文,参与面不大。三是深入基层不够。工作中习惯于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遥控指挥,深入实际少。比如在学生宿舍卫生管理上,习惯于看网上通报的情况,然后对主管副书记或者辅导员等相关人员提要求,而没有带着他们一起实地察看具体情况,共同研究探讨解决办法。平时深入课堂和实验室听课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课堂纪律也不够。四是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有畏难情绪和老好人思想。特别是涉及人情况与纪律的抉择的时候,有矛盾心理,患得患失,不能果断决策,快速处理。(五)不理旧账、不敢担当等问题。经过自查,个人认为在这方面问题不明显。没有不理单位和前任遗留的工作和问题的现象,对于发现的以前的学生或工作问题能够认真对待,积极协助解决。在职务和岗位发

  4

  生变动后,能够积极做好工作交接,较好的保持了工作连续性,不存在人为设置障碍,损毁隐匿重要文件资料的问题,也没有过一问三不知等给工作带来严重危害的问题。

  二、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认真分析个人存在的问题,本着立行立改的工作原则,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改进:一是要认真开展政治和业务学习活动。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个人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站位,进一步强化党性修养,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创新开展工作、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二是要勇于担当,认真履行职责。科学分析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善于利用各种条件,化压力为动力,迎难而上,勇于开拓进取,克服精神懈怠和封闭保守思想,有困难要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做好部门各项工作,落实好上级各项任务,为基层同志解忧、解难。三是要强化服务观念。加强吃苦耐劳作风的锻炼,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认真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经常深入课堂食堂和宿舍,经常和普通教师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态和工作动态,诚心实意服务师生,营造良好工作和学习氛围,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四是科学管理。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真调查分析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各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善于利用群体智慧,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具体办法,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五是高标准严要求。一要在抓工作、抓落实上下工夫,做到工作标准要严,自我要求要高,查找问题要细,整改措施要实。二要在提高自身修养上下功夫。时时刻刻做到自警、

  5

  自省、自励,加强政治和道德修养,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决抵制歪风邪气。

  以上是本人在这次“为官不为”、“新官不理旧账”专项整治活动中的自查自纠情况及拟采取的整改措施。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将严格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认真学习有关要求,自觉抵制“两不”倾向,做好本职工作。

  6

  附、“为官不为”、“新官不理旧账”自查自纠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序号

  存在问题

  整改措施

  整改时限

  1政治和业务理论与实践学习投入不够。

  强化理论学习,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自身觉悟。

  即时整改长期坚持

  2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之事交给别人代办,推诿培养吃苦耐劳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自主工作习惯。即时整改

  偷懒。

  长期坚持

  3贯彻执行校党委、校行政要求执行不力,打折提高责任感,勇于担当,勇于负责,积极主动。

  即时整改

  扣、搞变通、做选择的问题

  长期坚持

  4创新意识不强、干事动力不足,工作热情减弱,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增强责任即时整改

  进取意识淡化的问题。

  感觉与荣誉感。

  长期坚持

  5工作马马虎虎、走过场,工作业务素质有待提工作上精益求精,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监督执行力度,即时整改

  高、自我要求不高。

  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严格监督。

  长期坚持

  6深入基层不够。工作中习惯于在办公室听汇报,加强与基层师生的联系,经常深入宿舍食堂和教室了解即时整改

  工作状态不佳。7有畏难情绪和老好人思想。

  8不理旧账、不敢担当。

  师生的生活学习情况,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严格按制度办事,坚持原则。

  认真对待工作,勇于担当,做好沟通。

  长期坚持即时整改长期坚持即时整改

  长期坚持

  7

篇四:当前为官不为的主要三种情况看法打算

  “为官不为”问题自查及整改措施

  个人自查及整改措施根据中心“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安排,本人认真学习关于干___伍作风建设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及要求,逐一对照八个方面突出问题进行自查,并明确整改措施如下:(一)“群众观念淡薄”方面。主动服务意识还不强,服务质量与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整改措施。自觉加强学习并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做到尊重群众、贴近群众、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切实增强履职尽责上的主动服务意识。(二)“工作执行不力”方面。对上级决策部署有时认识不够深刻到位,执行的时效性、实效性还有一定差距。整改措施。加强对各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具体内涵、现实意义的学习,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有效增强执行的内在动力。(三)“工作能力不强”方面。学习劲头不强,不能与时俱进地提高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整改措施。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深刻领会上级精神,清楚形势任务要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摸清基层情况,既要使用管用的老办法,又要探索管用的新办法,切实提高业务能力。(四)“工作标准不高”方面。进取精神有所懈怠,有时满足于现状,对中心的发展前景缺乏信心,感觉比较迷茫。整改措施。自觉破除临时思想,立足现状积极思考并提出既符合客观实际又有利于中心长远建设的意见建议,认真落实中心支部与领导的要求,抓好本科室业务工作落实与能力作风建设。(五)“工作不敢担当”方面。由于对当前形势认识不够到位,有时开展工作怕担政策风险,或多或少存在明哲保身思想,不愿较真碰硬。

  整改措施。在坚持党性原则与遵守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坚持从单位实际出发,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积极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处理好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六)“精神状态不佳”方面。事业心有所下降,工作上的拼劲和闯劲不足。

  整改措施。牢记党的宗旨,加强党性修养,讲奉献、守纪律、顾大局,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一致,努力做本科室中既守本份又求进取的带头者。

  (七)“工作作风漂浮”方面。囿于业务性质与范围,主动深入基层比较少,掌握实情不够综合、不够细致。

  整改措施。自觉克服___、___主义的影响与侵蚀,积极争取到基层、到一线的时机,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掌握第一手信息,为扎实细致地开展工作打牢实践基础。

  (八)“工作推诿扯皮”方面。习惯于处理事务性、周期性工作,对临时安排的工作任务,有时因需要多方协调的难度比较大而存在畏难情绪,不能及时完成。

  整改措施。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克服畏难情绪,主动与各科室加强沟通协调,认真完成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二篇:为官不为整改措施为官不为整改措施为官不为具体表现及整改措施为官不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是失去好处、士气低迷。自八项规定出台后,有的干部认为现在有人请吃饭喝酒也不能去了,公车也不能乱用了,发的福利也少了,相比以前罗刹打了,觉得实在是没劲。于是该管的事情也不管了,该负的责也不想负了,于是没有了干事创业的热情。二是缺乏钻研、黔驴技穷。少数领导干部对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新任务不熟悉、不学习、不钻研,开展工作不得要领、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在

  “擦边球”、“闯红灯”、搞规避变通、靠吃喝处感情、拉关系跑项目等传统打法不能用的情况下,工作思路不宽,新的方法不多,有的甚至束手无策。

  三是胆小怕事、裹足不前。有的干部在工作中怕担责任、冒风险,担心踩到红线、触犯规则,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他们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患得患失,心心念念的是自保,谈何维护群众利益。

  俗话说得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们的领导干部,绝大部分是由财政供养。这些钱从哪里来。都是老百姓上的税,是他们的血汗钱。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所以作为公职人员,身在其位,必谋其职。不然怎对得起自己领取的薪水。怎么担得起___对我们的信任。除了领导干部要提高自觉性,更需要___、人事、纪检等部门采取相关措施。

  一要加强思想教育。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以___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从而坚定干部理想信念,强化群众观念,牢固树立为民意识,增强党性意识和宗旨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奋斗___。

  二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出台严格的查处惩治制度,还要坚决逗硬惩处机制。抓典型、树案例,要让那些“为官不为”之人看到党和政府惩治“不为”的决心和行动,让他们知道,“不为”也是一种___,进而改变工作作风。

  三要加强督查问责。对占着位子不干事的,该教育的教育、该批评的批评,不能睁只眼闭只眼,姑息迁就、放任自流。让不为者受到惩戒,把为官动机不纯者坚决清理出干___伍,要让干部随时都不敢懈怠、不敢失职。

  学校关于“为官不为”问题的整改报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校深入贯彻落实___关于党的群众路线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干部思想工作作风实际,直面问题不回避,抓住症结不放手,在突出解决“四风”问题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不落实这一“顽症”,大力整治“为官不为”问题,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一、我校“为官不为”存在的问题。

  一是“不想为”。有些领导干部安于现状,工作热情减弱,进取意识淡化,精神状态低迷,总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愿再吃苦受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不主动,总是应付上级了事,办事拖拉,效率低下。

  二是“不会为”。面对轮番的课程改革,教育形势等,业务不熟悉,又不愿学习、不愿钻研,开展工作不得要领,无所适从。归根到底是由于能力水平欠缺,导致工作上力不从心。

  三是“不敢为”。主要表现在“二怕”。一怕工作失误,承担责任,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二怕触及利益、得罪人。担心引火烧身、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患得患失。

  四是“乱作为”。主要表现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弄虚作假,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不能和广大教师很好地进行沟通,遇事不思考、不商量,搞“一言堂”。

  二、我校“为官不为”问题的原因。“为官不为”是___、___主义的突出表现,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密切相关,是“四风”的综合反映。认真分析产生我校“为官不为”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理念信念不够坚定,党的宗旨意识淡化。无论哪种“为官不为”,归根结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三观”改造没有做到坚持不懈、深入持久,加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降低,对个人的荣辱得失看得重,对事业的兴衰成败看得淡。群众观念没有牢固树立起来,没有真正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2.责任担当意识不强,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一些干部觉得要求严了、“束缚”多了,感叹工作越来越不好干、负担越来越重,产生了明哲保身的错误思想,想当“老好人”“太平官”,不敢动真碰硬,遇到矛盾就绕,遇到问题就躲,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存在盲目攀比思想,比收入、比待遇,导致心理失衡、行为失准、工作失职,不仅助长了奢靡之风、违反了纪律规定,而且意志消退、贻误了学校教育事业发展。

篇五:当前为官不为的主要三种情况看法打算

  为官不为的具体表现

  为官不为的具体表现(一)

  为官不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是失去好处、士气低迷。自八项规定出台后,有的干部认为现在有人请吃饭喝酒也不能去了,公车也不能乱用了,发的福利也少了,相比以前罗刹打了,觉得实在是没劲。于是该管的事情也不管了,该负的责也不想负了,于是没有了干事创业的热情。二是缺乏钻研、黔驴技穷。少数领导干部对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新任务不熟悉、不学习、不钻研,开展工作不得要领、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在“擦边球”、“闯红灯”、搞规避变通、靠吃喝处感情、拉关系跑项目等传统打法不能用的情况下,工作思路不宽,新的方法不多,有的甚至束手无策。三是胆小怕事、裹足不前。有的干部在工作中怕担责任、冒风险,担心踩到红线、触犯规则,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他们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患得患失,心心念念的是自保,谈何维护群众利益?俗话说得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们的领导干部,绝大部分是由财政供养。这些钱从哪里来?都是老百姓上的税,是他们的血汗钱。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所以作为公职人员,身在其位,必谋其职。不然怎对得起自己领取的薪水?怎么担得起组织对我们的信任?除了领导干部要提高自觉性,更需要组织、人事、纪检等部门采取相关措施。一要加强思想教育。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从而坚定干部理想信念,强化群众观念,牢固树立为民意识,增强党性意识和宗旨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奋斗激情。二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出台严格的查处惩治制度,还要坚决逗硬惩处机制。抓典型、树案例,要让那些“为官不为”之人看到党和政府惩治“不为”的决心和行动,让他们知道,“不为”也是一种腐败,进而改变工作作风。三要加强督查问责。对占着位子不干事的,该教育的教育、该批评的批评,不能睁只眼闭只眼,姑息迁就、放任自流。让不为者受到惩戒,把为官动机不纯者坚决清理出干部队伍,要让干部随时都不敢懈怠、不敢失职。

  为官不为的具体表现(二)

  官,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作为个体,选择“为官”,就是运用合法的职位公权来服务公众、服务社会。从职业角度讲,“为官”必须尽官职所赋予的责任,如同当教师必须尽教书育人责任、当医生必须尽救死扶伤责任一样。“为官必为”就是必须安于自己的官职,勤守自己的官责;反之就是“为官不为”,就是放弃做官应尽的责任,这是

  渎职。这种行为一旦泛滥,就有可能使整个社会沦为“无责的社会”。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官业群体看成是“无私奉献”的特殊群体,以至于忽视了官业群体本身是一个“俸禄”群体,即当什么级别的官,就有对应标准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为官不为”的实质是只拿“俸禄”,不干实活儿;只讲报酬,不做付出,因此是一种“不劳而获”的“食利”行为。这种行为一旦合法化,就会破坏“按劳分配”制度,引发人们的不满。任何人不论从事任何职业,其享受多少权利、获得多少利益,就必须担当与之相对应的责任,付出相对应的劳动。对为官者来讲,国家给予某个职位的薪酬福利和对干部的选拔任用,是与该职位的为官者为人民尽了多少责任,办了多少好事实事相对等的。同等职位的人,为人民谋利越多,获得升迁的可能性就越大。“为官不为”既是在破坏权责对等的基本社会道德,也是在消解普遍平等、公正的社会价值导向。其实,“为官不为”现象一直存在,只是目前被反“四风”的“照妖镜”照出了原形,使一些官员备感“为官不易”。反“四风”不过是要求所有在职为官者遵守基本的职业要求。但反“四风”为何引发出某些公务员备感“为官不易”的反弹效应呢?唯一可以解释的是,在未反“四风”之前,当官太容易、太自由了,可以想干活儿就干,不想干活儿就不干。正因为如此,才有反“四风”。反“四风”,就是反“为官不为”,就是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坏风气。所以,“为官不为”的根本危害,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盛行,一些领导干部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官不为”何以会造成“四风”盛行?这是因为:第一,“为官不为”就是不干活儿,就是不干实事,但又要出政绩以谋求升迁,所以只能搞既应付上面、又应付下面的形式主义;第二,“为官不为”就是只追求权力,不担当责任,自然就会形成官僚主义,因为官僚主义本质上是权力主义:权力创造淫威,淫威逼迫服从。而淫威与服从,是当官既不作为,又有政绩的两种操作方式;第三,当官一旦放弃责任而追逐权力,其生活目的就是享乐。追求权力和谋取更大的权力,是为了保障享乐和提升享乐的水平,而享乐自然滋生出奢靡之风的盛行。“为官不为”不仅危害干部队伍,更祸害社会,破坏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阻碍社会的健康发展。因为良好的党群关系是建立在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基础上的,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是通过为人民群众解困解难而积淀形成的,因而,维护良好的党群关系,建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必以官员们“勤政为民”为己责;相反,“为官不为”完全违背了基本的为官之道,凡事以说为能,以装样子、摆架子、做形式为要,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基层,脱离问题本身,凡事拖延、应付。所以“为官不为”一旦泛滥,不仅破坏党群关系,损害政府形象,而且将从根本上损害人民利益,危害国家,阻碍社会健康发展。

  为官不为的具体表现(三)

  当前,随着刹“四风”的持续深入,一些不敢担当、不愿负责的“为官不为”现象有抬头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深入探究“为官不为”的表现和成因,提出有针对性

  的治理措施,对于深入整治“四风”、优化从政环境、形成良好政治生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一、望闻问切:深入查摆“为官不为”主要表现1、求稳怕乱,规避风险“做样子”。一是固步自封只求“过得去”。全面深化改革、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是当前推进科学发展的重大任务,必须要有股闯劲和拼劲。而少数干部不敢闯、不敢干,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凡事都要等着上面下指示、等着别人探路子、等着外地出经验。特别是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求稳怕乱,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愿再吃苦挨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二是明哲保身乐于“当好人”。有的为了所谓的“干净”、爱惜“羽毛”,认为不工作、少干活就能够防止出错,为“不干事”找借口。不愿意干“得罪人”的活儿,怕惹麻烦、招非议。有时疲于应付上面检查、糊弄下面搞形式,装样子、走过场,工作不务实。比如,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童名谦在官场以清流自诩,绝不多事,正是由于在任职期间“严重不负责任”,致使衡阳市选举湖南省人大代表时发生严重贿选案件。三是漠视机遇工作“不主动”。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难得机遇,“抢抓”发展的意识淡薄了。少数干部习惯于过去“跑部进京”送土特产争取政策、争取项目资金,现在不让请客送礼,缺少了“润滑剂”,正常的汇报也顾虑重重,生怕别人不给面子,跑的积极性也没有了。2、空喊>口号,不见行动“唱调子”。一是不尚实干尚空谈。有的在谋划思路上喜欢大手笔,发展前景上描绘得云遮雾罩,汇报工作时口若悬河,口号喊得震天响,就是“只打雷不下雨”,坐而论道,光说不练,不见实际行动。二是急功近利忙宣传。有的忙于自我设计“升迁图”,求显绩忽视潜绩,没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工作刚一开始,经验就总结出来了,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最后都是“败笔”。三是印发文件当落实。对于上级的决策部署,有的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文件印发就算贯彻,召开会议就算落实,不督办、不深入,最后工作要求都落空。3、安于现状,庸碌无为“混日子”。一是消极抵制不作为。表面上对“八项规定”高调拥护,行为也有所收敛,但是内心却产生“饭不能吃了、酒不能喝了、福利也少了,干脆什么也别干了”的错误思想。一些窗口单位“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就是事难办”,一句“业务已受理,请耐心等待”,随后便石沉大海。二是拖拖拉拉“打太极”。有的抱着拖一天算一天的态度,“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上级安排的任务不主动完成,能混过去就混过去。面对群众的诉求、企业的困难,别人急得如热锅蚂蚁,可他却总是打太极、踢皮球、慢腾腾、冷冰冰。比如,德阳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廖继敏,未履行一次性告知义务,导致办事人员往返数次,最后在强大舆论压力下,市人社局被迫向当事人道歉。三是不思进取图安逸。有的不学习>政治理论,热衷于“花边新闻”,上班时间浏览购物网页、炒股等,对工作不思考不研究,看上去坐在办公室,实际上“身在曹营心在汉”。4、回避矛盾,遇到问题“绕弯子”。一是瞻前顾后“躲猫猫”。有的因噎废食、怯步不前,怕影响关系,怕惹火烧身。还有的怕损害个人利益,怕丢选票,满脑子条条框框,对棘手的、得罪人的工作,一躲、二推、三拖,攻坚克难往后拖,棘手问题不敢碰,遇到问题绕着走。二是随波逐流“和稀泥”。有的信奉“中庸”之道,认为“羊跟大群不挨打,人随大流不挨罚”,认为事业心越强越容易被打压,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

  事不如与领导搞好关系,特别是在换届前后,宁做“温吞水”、不说过头话,不左不右随大流。三是见风使舵“两边倒”。有的选择性办事,上边说了就办,下边说了却不办;领导看得到的就做,领导看不到则不做;有人请托就干,没人请托则不为。更有少数身处关键岗位的干部,仍然不收敛、不收手,不给好处不办事,甚至把“不作为”作为勒索的“钓饵”,用来谋取更多的利益。5、不能担当,急难险重“撂挑子”。一是重大事件“离得远”。有的平时张口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旦面对急难险重任务,需要冲锋一线就找不着人,紧要时刻撂挑子、重要关头掉链子,怕吃亏、怕吃苦,主动为组织分忧的少,推脱责任的时候多。二是遗留问题“看不见”。有的对历史遗留的“包袱”和“麻烦”,“新官不理旧帐”,不愿面对陈年旧事,群众的问题一年一年往下拖,导致上访不断。比如,兴城市红崖子镇二道边村干部在小吃部吃饭打白条178张,累计欠款48800元,随着时间推移和人员的变迁,后来任职的村主任拒绝承认这些白条子,老板讨债3年无果。三是划清界限“我不管”。有的善于与上下左右搞“责任明确”,配合意识差,大局观念不够。有的招商引资项目,从引进到开工,要在部门之间“推”十几个来回,企业搞得晕头转向,苦不堪言。6、掩盖问题,欺上瞒下“捂盖子”。一是报喜不报忧。有的怕承担责任,不主动面对媒体、舆论,不主动向上报告,遇事总想捂着盖着,面对重大网络舆情、安全事故、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最后导致纸包不住火,事态失控,小问题拖大,大问题拖“炸”。二是抓钱不抓事。有的遇到有利可图的事就“抢过来”,一看是棘手的事就“推出去”。少数行政执法人员私利至上,收了好处就对违反党纪国法的人和事不管不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直到民怨沸腾、捂不住了才羞羞答答去处理。三是唯上不唯实。有的对上级的指示要求,照抄照搬,不结合实际落实,对群众的诉求置若罔闻,不关心群众的冷暖。为争取更多国家惠民政策资金搞多报、做假帐,为截留各类补偿款,欺上瞒下不落实政策,搞得民怨沸腾,群众意见很大。二、查清病根:深入探究“为官不为”现象成因1、“官本位”思想严重,惯性思维“作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少数领导干部习惯于“当官做老爷”,只看重“官位”,没有把自己当成人民公仆,怕担责,怕失去既得利益。工作热衷于听汇报、发指示,就是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群众。不善于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思维僵化,依法办事意识不强,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矛盾,跟不上时代,习惯于唯我是从,凭感觉决策,凭经验办事,依然沉浸在落后的官僚思维模式的泥沼里不能自拔。2、反“四风”力度加大,恐慌思想“作梗”。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到频出数十条禁令,权力逐渐被关进笼子。部分领导习惯了以前吃点喝点、送点收点、办公室大点、车配得好点等等,这些以前“习以为常”的事,现在都不能做了,一时觉得“不适应”,找不到“为官”的感觉,进而失去了干事的“动力”。特别是对上班迟到早退、网上炒股、玩小游戏、看无关视频等行为也被频频“暗访”曝光,这使得一些散漫惯了的公职人员感觉“极不习惯”。有的领导干部认为“现在管得这样严,干事越多,出错几率就越大,犯不着去冒险”,乃至“不出事”的思想“挂帅”,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出现“为官不为”现象。

  3、监管行为遭绑架,权钱交易“作怪”。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也是导致“为官不为”的重要原因。少数身处关键岗位、位高权重的公职人员,在行政执法、市场监管过程中,“收了别人的手软”、“吃了别人的嘴软”,腰板挺不直,面对存在的问题“装聋作哑”,听之任之,少数领导干部甚至被不法奸商所要挟和绑架,导致不能作为。也有极个别领导干部充当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和分享者,官商一体,用“懒政”来阻碍和延滞改革,不愿作为。4、绩效评价走形式,考核成为“作秀”。机关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特别是对干部个人的年度考核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管理效应,许多时候走了形式。一些单位存在“不干事就不会犯错误、少干事就会少得罪人,不得罪人考核评价就很好”的现象,导致“为官不为”的人占便宜。也有一些单位为加强干部管理,出台了形式多样的绩效考核方案,但行政机关平常上面文件下达的多,临时任务安排的多,对干部考核难以精准“画像”,导致考核、评议成为“作秀”,对“为官不为”干部难以形成有效考核压力。三、对症下药:有效治理干部“为官不为”的对策1、增强宗旨意识,坚定“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价值取向。强化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通过补足精神之“钙”,培育“为官有为”信念,坚持把“清廉为官、事业有为”作为自觉追求和价值取向,提升执政为民的“精气神”,增强担当为民之责。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当前,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变革时期,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横行,共产党人秉持的主流价值观受到很大冲击。要增强党员干部“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坚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信念,恪守甘当公仆的为民情怀,切不可被迷雾遮蔽了双眼,迷失了人生航向。加大“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宣传力度,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干事热情,为干事者撑腰,为敢闯者壮胆,为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干部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2、强化执纪监督,形成“不敢不为、不为追责”的硬性约束。进一步加大整治“四风”力度,对工作“不作为、慢作为、不落实、中梗阻”等“为官不为”现象开展专项整治,强化“治庸问责”。对一般干部的“不为”问题,要通过强化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的执行来保障。对领导干部“不为”问题,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形成“不为”就追责问责的约束机制。严查对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阳奉阴违者,严查对群众的诉求推三阻四者,对该作为却不作为的干部严肃处理,对群众不满意的干部坚决撤换。对那些为官不为、尸位素餐者,要敢于亮剑,立场坚定,态度坚决,果断查处。严格追究“不作为”行为责任,对玩忽职守、渎职失职,情节严重,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科学绩效考评,克服“干好干坏、优劣不分”的现实难题。考核评价,就是指挥棒和风向标。要充分发挥好考核工作促进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杠杆作用。要让“为官不为”者在考核中“现原形”,对一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绩效考核,要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办事公开、依法办事、规范办事和办事效率等纳入机关绩效管理的内容,坚持把“裁判权”交给群众,让管理服务对象来监督管理者,使“不作为”的人和事充分曝露出来,促进不断整改。要注重由上级考变为下级评,由年终考变为平时评,

  增加群众评价比重。同时,要坚持“有为才有位,有位就要有为,为官就要为民”的用人导向,对勇于担难担责的干部,重点培养、优先选用,鼓励创业,宽容失误,消除“恐惧症”,吃好“定心丸”,强化“为官敢为”的保障,真正让“为官有为”者受重用,“为官不为”者没市场。4、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在位有为、必须作为”的长效机制。根治“为官不为”,不仅要从干部思想层面解决不愿为、不想为问题,更需要从制度建设层面予以保障。建立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业绩台帐制度,推行多层面、立体化的工作评价办法。进一步完善《党政机关治庸问责暂行办法》,对“为官不为”的情形作更为具体的界定,对问责对象、方式、程序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建立开放式、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张开执纪监督与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检查这张大网,充分利用各方面力量,让“为官不为”干部无处遁形。对干部工作状态加强动态管理和日常监督,让“为官不为”者随时会被发现和问责,努力形成让“为官尽责者得升迁、让为官不为者难过关”的长效机制。

篇六:当前为官不为的主要三种情况看法打算

  为官不为专项整治总结报告

  为官不为专项整治总结报告(一)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关于深入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部署要求,消除干部工作作风中“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懈怠心态,切实解决“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慢作为”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防止干部职工“为官不为”,区委、区政府积极行动、周密部署,认真开展“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现将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由区纪委牵头,区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区委组织部、区效能办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工作步骤等。要求各乡镇(街)、各部门单位“一把手”认真履行

  状态不佳、工作作风漂浮、工作推诿扯皮等8个方面进行自查。自查过程中,以开展“六访六问”、“三进三服务”活动为契机,在广泛征求工作对象、服务对象及所属单位干部职工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采取个人自查、单位自查,召开党委(党组)会认真梳理,明确整改措施,建立工作台账等方式深入查找“为官不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工作台账,明确整治目标、完成时限、责任部门、责任人等,即知即改,切实抓好整改落实,真正做到了思想认识提高到位、活动内容把握到位、活动整治开展到位。三、明察暗访,正风肃纪为官不为专项整治总结报告(二)根据《宜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在全市系统开展对“为官不为”问题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宜质技监察〔__〕21号)精神,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和行风评议工作,当阳质监局党组积极行动,周密部署,认真开展了“为官不为”专项整治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领导重视,精心部署局领导班子对“为官不为”专项整治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柳青为组长,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为官不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并迅速召开会议传达贯彻落实开展“为官不为”专项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目的、端正作风、精心安排、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的

  工作格局。切实解决“为官不为”问题,在机关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勇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二、积极动员,提高认识我局组织召开“为官不为”问题监督检查工作动员会,下发了《当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开展对“为官不为”问题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大家在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改进工作作风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三、自查自纠,严格整治自查自纠工作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查是否存在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热衷于做样子、搞形式;二查是否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无改革措施、无创新方法,工作质量不高;三查是否在其位不谋其政,对依法依规应办理的事项或者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敢担当、不抓不管,或者无正当理由不办理,甚至互相推诿,不贪不占也不干;四查是否办事拖拉,效率低下,对依法依规应办理的事项或者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无正当理由不在规定时限内办结,敷衍应付或执行不力,贻误工作,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五查是否利用职务或工作上的便利,吃拿卡要,或提出其他不正当要求、谋取私利;六查是否存在思想散漫,纪律意识淡薄,迟到早退、脱岗串岗,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看视频、炒股、游戏、带彩娱乐等。我局组织党员干部结合党

  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过程中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和查摆出的问题,认真查找“为官不为”问题。通过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和建章立制、加强制度约束相结合的方式,我局的干部职工责任意识明显加强、精神状态显着提高、宗旨意识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精神风貌大为改观,全局意识、大局意识增强,工作上敢于担当,把工作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克服精神懈怠和封闭保守思想,认真履职尽责。不等不靠,积极主动,迎难而上,积极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机关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为官不为专项整治总结报告(三)为切实纠正全镇机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为官不为”问题,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根据《关于印发石城县开展“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通知》(石人社字〔__〕67号)要求,我镇结合工作实际,9月初启动了专项整治工作,至12月结束,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安排部署

  (一)认真学习文件精神。为确保此次“为官不为”专项整治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我镇迅速行动,及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系统学习了《石城县开展“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通过学习,全镇干部职工对专项整治工作的目标任务、时间安排、工作重点、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等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二)及时成立组织机构。我镇高度重视此次专

  项整治活动,把推进专项整治工作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效能石城建设的重要抓手。为了确保专项整治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切实把活动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我镇成立了由镇纪委书记任组长,抽调部分镇“活动办”、“三送”办、便民服务中心干部任成员的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任务分工,强化了工作措施,建立了主要领导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头抓、全体干部共参与的工作格局。(三)精心制定工作措施。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对开展此次专项整治工作的目标要求、方法措施和组织领导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对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领导分工和责任细化,并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全局把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效能风暴行动有效结合起来,确保“两不误、两促进”,切实推动当前各项工作全面落实。二、狠抓整改落实,创新制度机制一是查找整改突出问题。按照“为官不为”专项整治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镇将查找整改问题作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围绕“为官不为”等问题,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认真查找群众观念淡薄、工作执行不力、工作能力不强、工作标准不高、工作不敢担当、精神状态不佳、工作作风漂浮、工作推诿扯皮等问题,为了使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落到实处,进一步改进和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研究制

篇七:当前为官不为的主要三种情况看法打算

  作者:肖小华

  来源:《党政干部论坛》2016年第12期

  “为官不为”是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顽疾”,是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极端不负责任,严重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损害了党的形象。这一问题的滋生和蔓延,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因此,治理为官不为,既要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又要完善制度,强化日常管理,以铁的制度、严的措施,多管齐下,引导和促使干部“为官有为”。

  一、当前部分干部为官不为的原因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洗礼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的好转,但为官不为的现象仍然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客观原因

  1.“程序与规则边界不清晰”容易导致干部“不敢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进一步强化了顶层设计、加大了改革力度,各项各类政策相继出台。但具体到地方和部门,一些新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许多领域还处于“真空”“断档”状态,办事的程序、流程与规则的边界不清晰。一些干部觉得行动没有遵循,不是不想为,而是不知道怎么为、不敢为,担心踩到“红线”、触犯“规则”。于是把“不出事”作为最高原则,工作中畏首畏尾、缩手缩脚。

  2“.权力配置不合理、约束不到位”容易导致干部“乱作为”

  一是领导干部的权力分配原则和约束机制不尽合理,如“一把手”权力过大,上级监督不及时,同级和下级监督无力度,容易导致“一言堂”问题,出现乱作为。二是在制度执行过程中,由于制度执行主体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本位主义等思想的存在,致使制度执行出现偏差,从而出现乱作为、不作为等现象。

  3“.激励机制不健全”容易导致干部“不作为”

  一是干部考核标准表面化。一些领导干部整天看上去忙忙碌碌,实际上没做什么事。这种干部因表面上看是老黄牛,所以年终考核经常得优秀。二是干部考核弹性大。由于考核机制的主观性,导致一些善干不善说的干部与善说不善干的干部在考核结果上基本相同。三是现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缺乏“容错”机制,挫伤干部做事积极性。有些干部为了保住“乌纱帽”宁愿不做事,也不愿“出事”,甚至出现“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无错”的心态。与此相反的是,部分“不干事但也不出事”的干部还可能得到更快的晋升机会。

  (二)主观原因

  1.“能力不足”是部分干部“不敢为”“不善为”的根本原因

  一些干部或因对上级精神领悟不透彻,或因决策、驾驭能力不行,在面对复杂的工作局面时,遇事不愿作为,怕事、躲事,推诿扯皮,担当意识较差,不敢承担工作任务及责任,既不敢为,也无能为。

  2.“无利可图”是极少数干部“不愿为”的直接原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加大反腐倡廉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对整个干部队伍起到了很大的警示作用。在这种大背景下,极少数私心较重的干部认为无利可图,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以“要求严了,怕犯错误”为借口,项目不跑了,资金不争了,甚至一些准备立项的项目,也想法推掉。

  3.“前景有限”是部分年纪较大干部“不作为”的重要原因

  一些非领导职务或快退居二线的干部,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再怎么努力干,也是“夕阳无限好,可惜近黄昏”,于是工作上缺乏动力和进取心,对本要承担的工作任务不理不睬,无视组织纪律。加上有些地区和部门对这些干部缺乏刚性管理约束机制,致使这些干部游离于组织管理之外,思想懈怠,带坏一批年轻干部。

  4.“福利待遇低”是造成部分年轻干部和基层干部“无心为”的直接原因

  因薪酬水平不高,加上一些机关、事业单位进一步规范了津补贴,于是部分干部感到当公务员没什么意思,干多干少都一样,工作没激情、没干劲、没创新,一些年纪大的干部准备就此混一生,一些年轻干部则随时准备跳槽。

  二、综合施策,治理为官不为的对策建议

  (一)巧“补钙”,提升“愿为”的觉悟境界

  从干部自身因素讲,产生为官不为的根本原因在于淡化了宗旨意识,动摇了理想信念,没有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权力观。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补好干部的精神之“钙”,提升他们“愿为”的思想境界,是治理为官不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是要将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道德品德教育、社会主义法治教育融入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的全过程,引导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把干事创业作为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增强其工作的使命感、荣誉感。二是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作为干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通过正面引导、反面警示等办法,让干部明规矩、知敬畏、讲奉献,教育引导干部把心思用到工作上,把精力集中到事业上。三是加强人文关怀,把严格管理、日常教育与热情关心结合起来。各级组织领导要正视每个干部工作上、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尽可能满足他们正当的需求,着力提升他们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对事业的成就感、自豪感。同时,要了解掌握他们的职业发展目标,引导他们将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与社会需求和党的事业结合起来,在事业发展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二)明规矩,划清“可为”的权力边界

  明晰权力责任边界,让干部“大胆为、放心为”,是治理干部为官不为的一项前提性工作。一是尽可能细化和量化每个干部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使每个干部身上有压力、工作有方向、做事有准则、处处有遵循。二是加强调研,对当前干部为官不为的行为表现进行分类描述,细化各种具体表现,给为官不为者精准画像,明晰“敢闯敢干”与“乱闯乱干”、“遵纪守规”与“墨守成规”、“果断决策”与“独断专行”、“简政放权”与“放手不管”、“程序规则”与“被动应付”的边界。让干部明白,什么行为属于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乱作为;什么行为属于应作为、敢作为、善作为、巧作为。这样,干部就可以在纪律规矩允许范围内,放心地干、大胆地闯。三是健全指向明确、措施刚性、反应快速的行政问责体系,明确各种“不为”行为相应的惩处,从制度层面警醒干部,让干部心存敬畏、心中有戒,绷紧纪律和规矩之弦开展工作。

  (三)强监管,引领“德位”相配的从政取向

  一是拓宽信息渠道,加强日常监督。健全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为主体,群众参与的干部监督体系,通过群众反映、社会舆论曝光、各种考核评议等途径了解干部的现实表现,收集干部“不为”线索,查找发现干部日常工作中的问题。二是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党风、政风、行风民意度调查抽检活动,了解掌握干部的精神风貌、工作能力、工作作风、依法行政、廉洁勤政等情况,把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的好干部用起来,给“太平官”“逍遥官”戴上紧箍咒。三是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把大局意识、担当精神、工作作风、执行能力、经济发展情况作为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既要GDP,又不唯GDP原则,动态地考核干部的工作绩效,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看干部的工作绩效,把科学考核作为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指挥棒。四是提高考核结果利用效率。对现实表现和考核中反映好的干部,重点培养教育、提拔使用;对反映平庸、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早谈话早敲警钟早教育早纠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对因身体原因,导致“不能为”“不善为”的干部,实行转岗、内退;对作风懒散、执行不力、消极应付、推诿扯皮、纪律涣散、不敢担当、无所作为的干部公开亮剑,严格责任追究,给予免职等职务调整处理,从严治理,发挥震慑警示作用,教育广大干部。

篇八:当前为官不为的主要三种情况看法打算

  大力整治“为官不为”的几点对策建议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干部队伍中以往不太明显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如一些干部滋生了“为官不易”的思想,出现了不求有功但求无果过、能不做事就不做事、能少做事就少做事的“为官不为”的官僚作风。领导干部中出现的这些“新”情况表明,从严治党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政治生态环境的彻底改善还有待时日,党的作风建设仍“在路上”。

  “为官不为”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可谓五花八门,千差万别,但其最典型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领导干部能力不足,缺乏真本事、硬功夫,出现“本领恐慌”,导致工作上力不从心,“不会为”。二是在新常态下,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空前加大。驰而不息的作风建设和清风劲吹的政治生态成为少数人“为官不为”的新借口,一些干部由于长期习惯于“当官做老爷”,习惯于得“实惠”、捞“好处”,对日益扎紧的制度笼子、日益勒紧的纪律绳子感到很不适应,其结果是摊子不管,工作不推,经济上不去,矛盾不处理,甘当“太平官”,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领导干部中弥漫的“为官不为”等思想和行为不仅浪费国家资源,延误改革和发展战略机遇,而且危害干部队伍,贻害社会,破坏政治生态环境和党与人民群众的和谐关系,损害党的形象。尤其是在当前我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官员不作为导致政策难落地,严重掣肘新一轮改革发展进程。“为官不为”一旦在社会中形成气候,就会使干部群体逐渐把不作为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一种“正常行为”,使得非正式的潜规则在官场大行其道,引发更多干部的不作为现象的蔓延,久而久之使得整个政治生态环境恶化变异。

  下大力气整治“为官不为”是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基本要求和落实省委“三个一批”中调整退出一批不胜任、不作为干部的重要抓手,也是净化山西政治生态环境、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的应有之义。2015年3月,“为官不为”首次出现在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9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更加明确指出要把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与督查结果衔接,用问责利器祛除不作为的“病症”,让不作为的“太平官”混不下去。针对我省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现状,王儒林书记也多次提出整治不作为行为,指出要把整治“为官不为”作为刷新吏治的重点。治理“为官不为”这一官场顽疾,必须抓住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两个关键环节,两方面齐头并进,相互配合。

  (一)以“学讲话、学作风”活动与集中教育活动为抓手,最大限度发挥理想信念教育的积极作用,持续强化干部“为官有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为官不为”现象的存在从根本上讲是干部的思想认识这个“总开关”发生了扭曲、出了问题。所以,要挖掉“为官不为”的病根就必须解决好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使广大领导干部真正从内心深处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事业来追求和对待,树立、增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真正确立起与公职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操守。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要将“学讲话、学作风”作为各级党委部门

  1

  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政治任务来抓。领导干部自身应以身作则,积极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真抓实抓上下功夫,发挥好以上率下的关键作用。通过一级抓一级,一级学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率一级,最终实现各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作风优良,党群关系融洽的良好政治氛围。其次,各级党组织要以当前全党范围内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强化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教育,引导各级各类干部带头学习弘扬“三严三实”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正确认识和对待“权力”,积极干事创业,实实在在为民办事。把“三严三实”作为修身做人的基本遵循,作为为官用权的醒世恒言,作为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增强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干事创业的进取之心,唤起和强化官员为官有为的自觉意识,最终使领导干部树立“无功便是过,不为就是错”的积极理念,真正做到对党忠诚、自身干净、勇于担当,使“既严又实”、有为、善为成为干部常态化的自觉行动。

  (二)深入剖析违纪官员反面典型,对广大领导干部警钟长鸣,深刻认识“为官不为”的潜在风险。

  随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一大批严重违纪违法官员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惩处。不管是“大老虎”的落马还是数量众多的“苍蝇”被绳之以法,都给我们沉重的思考。从落马干部违纪违法案例可以看出,很多领导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时都能遵纪守法,恪尽职守,但随着环境的改变或职务调整、岗位的变动或受负面环境因素的影响,思想的总开关出现问题,对自己的党员身份逐渐模糊,党性原则发生动摇,工作中逐渐不作为,发展到乱作为,最后胡作非为,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之路。所以,必须加强违法违纪干部的反面典型案例教育,深入剖析每一位干部违法违纪的发展过程,让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许多干部出问题,是在“小问题”出现时没有及时警醒,逐渐小节不守,最终大节难保。通过汲取其中的经验教训,让在位官员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不作为与乱作为、胡作非为的内在联系,从党性原则的高度认识不作为的重大危害,及早悬崖勒马,端正思想认识,与庸官懒政划清界限。通过学习剖析违法违纪官员违纪典型案例,将违纪案例转化为教育资源和治本资源,使广大领导干部时刻牢记人情里面有度、交往有道,决不能搞关系圈子、进行权钱交易,始终做到以清廉之心从政、以清白之身做人、以清明之风服众;更加理性权衡“有为”与“有位”、“无为”与“无位”的辩证关系,从而增强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内生动力和思想积极性,尽快转变作风,实现为官有为,大有作为。

  (三)端正选人用人导向,优化晋升考核标准,确立“有为有位”风向标。当前,一些地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没能正真建立起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干部选任过程中人为主观因素占比较大,搞平衡、搞照顾,让很多踏实工作的干部觉得“低头干事”没有前途,“抬头找路”才有出路,把精力从真干实干转到拉关系、走后门等跑官要官上,难以全身心投入工作。选人用人价值导向的偏差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不作为现象扩散弥漫。要改变这一局面,首先要严格按照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形成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格局和导向,真正让有为者有位。一是要严格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精神,坚持“德才兼备、以德

  2

  为先、以廉为基”的原则,严格按照条例的原则、标准、条件、资格和程序选拔任用干部,切实将科学、民主选拔任用干部精神贯彻落实到组织人事工作当中,重点将党性强的干部、敢担当的干部、有本事的干部、有实绩的干部及时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逐步引导干部树立崇尚实干的作风。二是要针对碌碌无为的官员探索建立不胜任现职岗位干部的交流调整机制(或不胜任现职召回制度)。通过科学细化召回认定标准,严格规范召回的主体和流程,对那些能力低、没实绩、混日子、不适合继续担任现职的干部实行召回,进行集中学习培训考核,将学习考核结果作为以后重新任职的重要衡量标准,并在媒体上公开曝光。如果学习培训后效果不佳的要降级使用。三是要逐步畅通不称职干部退出渠道,探索建立不合格干部正常退出机制。科学合理设定具体认定标准和流程,通过降职、降级、待岗、免职、辞退、解聘等措施,实现干部“能上能下”。

  其次,要拓宽选用干部的渠道,实现干部来源的多元化。大面积、系统性、塌方式腐败问题的出现,使得我省大量干部职位空缺,如何选拔任用干部是摆在党委面前的紧要问题。这就须严把干部选用过程中的廉洁关和能力关,逐步改变过去主要从党政机关这一有限范围内选拔干部的传统,放宽干部选用的视野,拓宽干部选拔任用的渠道,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如从外围群团组织、事业单位中选拔优秀干部,通过多元化的严格选任干部,为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干部提供更多机会,让无为干部无位,也为降低存量问题干部负面影响开辟新途径。

  再次,要严格贯彻选人用人责任追究制。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全程备案制度,健全责任追究倒查机制,重点是强化党自身(纪检部门)对选人用人过程中的违纪违法行为查处的主动性和执行力。相关部门应增强主动查办案件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而不是主要靠举报线索来办案,提升主动执纪能力,为党内监督开辟新的动力源。凡是因人为主观故意或过错原因造成提名失误、考察失实、监督失灵,导致用人不当、“带病提拔”的,应一律实行责任倒查追究,依据党纪国法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成为相关部门及其领导的一项重要法定职责,而不是少数人手中的权力游戏,通过严惩滥用权力真正实现用制度约束权力的目标。

  (四)强化问责的制度建设和政策落实,对不为官员依党纪国法严肃处理,亮起“为官不为”警示牌。

  一段时期以来,党政机关对干部队伍的日常监管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导致日常监管效果不理想。对问题干部问责处理偏软,制度刚性不足、弹性有余,人情色彩浓重。尤其是我国党政体制对外(相对于社会)封闭性相对较强,具有较为明显的自保倾向。对干部不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组织上一般都会按照干部问责规定进行问责。但问责过程中存在诸如问责制度落实不力,问责力度不够,问而无责、考而无据,问不到痛处、责不到实处,达不到问责、纠错的目的。所以,当前必须加快制定整治不作为的相关制度建设,并在强化制度的执行力上下功夫,使干部的操守体现在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人上,使纪律真正成为权力的高压线。

  首先,应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或细则,加大专项整治和治庸问责力度,尝试制定《山西省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监督举报办法》。针对官员各种不作为,

  3

  尤其是身处基层一线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的不作为,畅通维权举报申诉渠道,鼓励群众、媒体等社会力量的广泛全面监督,对监督举报属实的,依据《办法》严肃处理。同时,通过明察暗访、民主评议、电视等媒体问政、公开曝光、通报批评等多种形式从严治理,对“为官不为”现象“对号入座”,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增强问责的威慑力和警示性。

  其次,加大问责执行力度。要逐步改变过去只要不严重违纪违法就平安无事的旧常态,对执行党纪政令不彻底、做选择、搞变通的一律问责;守位子,混日子,工作不担当,绩效差的一律问责;拉关系,乱班子,谋人不谋事,搞山头的一律问责;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推诿扯皮、态度恶劣,不忠于职守的一律问责;管理不严,对存在的纪律松驰、作风涣散问题不及时整改,当和事佬的一律问责。这样才能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危机感和担当意识,实现从严管理干部的常态化。

  再次,强化问责的惩处力度。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对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对构成违纪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存在问题的干部可以实施“四个一律”:问责决定书一律入档(存入个人档案),问责结果一律公开,被问责人当年度考核一律不得评优,被问责人在消除影响前一律不得晋升提拔。要有效地发挥问责的导向、激励、约束、惩治功能,让会干事的上去、不干事的下去、干坏事的进去,从而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提升党政机关办事效率。

  (五)开好党内民主生活会,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把利器,筑起“为官不为”防火墙。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关口前移,多些防患于未然,少一些亡羊补牢。党内民主生活会是党组织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批评与自我批评有利于把党员干部身上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也为不为者从思想深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党内纠错的途径和机会。各级党组织及其负责人必须把党内民主生活会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认识和看待,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首先,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形成有利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政治生态。要正确合理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利器,坚持出于公心,“治病救人”的目的,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坚持讲真理,不讲面子,给不为的同志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咬耳朵”“扯袖子”,及时提醒,防患未然;对问题较为严重又没有认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干部要“猛击一掌”,使之幡然悔悟;对组织提醒多次但无效果的,严肃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把党纪挺在前面,正真体现党纪严于国法。其次,通过常态化的党内民主生活会的开展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运用,逐步唤起广大党员干部的党员主体意识,切实行使党员基本权利,积极履行党员义务,推动全员化从严治党目标的实现。随着党员民主生活会的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的主体意识逐步确立、强化和提升,对全面从严治党逐步适应,这为全员化从严治党,解决实践中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包括不作为在内的各种作风问题奠定了基础。这种常态化的、积极有序的思想斗争和组织处理有利于清除党内各种错误思想,解决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各种作风顽疾,提高党的自我修复能力,进而提高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六)整合监督体系,加大工作效能督查力度,拧紧“为官不为”制动阀。

  4

  以往对党员干部和各级党委(党组)的日常监管存在监管主体职能交叉,职责不清,难以形成合力等问题,从而造成监管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这也是领导干部工作中慵懒懈怠的重要原因。在新形势下,首先要以《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等党纪党规为依据,统筹、整合监督资源,形成以纪委为核心的统一指挥、协调各方、齐抓共管的监督体系,实现合力监督权力,增强日常效能督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内加强组织部门监督工作力量,理顺优化纪检机构专有职能,把党纪挺在前面,从“防违法”转向“盯违纪”,切断从违纪走向违法的途径,彰显党内监督的实效性。对外建立完善多部门联合监督制度,与纪检、法院、检察院、审计等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职能作用。尤其要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要求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作用,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行为,应该督促其纠正。其次,要把党员领导干部依法依规行政做为干部督查的常态化内容,尤其对身处一线,与群众关系密切的基层工作人员工作效能的督查要加大力度,并将督查考核结果与干部综合业绩考核、职务晋升、收入待遇等直接挂钩,最大限度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要实现监督的重点与全面相结合,既要抓重点领域的日常监管,又要突出新形势下监督的全面性,把监督贯穿于干部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我省来讲,尤其要强化检察机关对工程项目、土地出让、矿产资源开发、生态保护、扶贫资金使用等领域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查办工作,增强查办渎职侵权案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不作为或者乱作为套上“法治笼头”,形成更强有力的监督和威慑。另外,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应注意着力打破地方固有关系网制约,防止监督对象圈子化对日常监管的掣肘,使得监管效果大打折扣,这也是现阶段反腐败斗争和整风肃纪过程中须解决的焦点问题。

  5

篇九:当前为官不为的主要三种情况看法打算

  新形势下“为官不为”问题的表现、成因及治理对策

  当前,随着刹“四风”的持续深入,一些不敢担当、不愿负责的“为官不为”现象有抬头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深入探究“为官不为”的表现和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对于深入整治“四风”、优化从政环境、形成良好政治生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一、望闻问切:深入查摆“为官不为”主要表现1.求稳怕乱,规避风险“做样子”。一是固步自封只求“过得去”。全面深化改革、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是当前推进科学发展的重大任务,必须要有股闯劲和拼劲。而少数干部不敢闯、不敢干,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凡事都要等着上面下指示、等着别人探路子、等着外地出经验。特别是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求稳怕乱,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愿再吃苦挨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二是明哲保身乐于“当好人”。有的为了所谓的“干净”、爱惜“羽毛”,认为不工作、少干活就能够防止出错,为“不干事”找借口。不愿意干“得罪人”的活儿,怕惹麻烦、招非议。有时疲于应付上面检查、糊弄下面搞形式,装样子、走过场,工作不务实。比如,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童名谦在官场以清流自诩,绝不多事,正是由于在任职期间“严重不负责任”,致使衡阳市选举湖南省人大代表时发生严重贿选案件。三是漠视机遇工作“不主动”。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难得机遇,“抢抓”发

  1

  展的意识淡薄了。少数干部习惯于过去“跑部进京”送土特产争取政策、争取项目资金,现在不让请客送礼,缺少了“润滑剂”,正常的汇报也顾虑重重,生怕别人不给面子,跑的积极性也没有了。2.空喊口号,不见行动“唱调子”。一是不尚实干尚空谈。有的在谋划思路上喜欢大手笔,发展前景上描绘得云遮雾罩,汇报工作时口若悬河,口号喊得震天响,就是“只打雷不下雨”,坐而论道,光说不练,不见实际行动。二是急功近利忙宣传。有的忙于自我设计“升迁图”,求显绩忽视潜绩,没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工作刚一开始,经验就总结出来了,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最后都是“败笔”。三是印发文件当落实。对于上级的决策部署,有的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文件印发就算贯彻,召开会议就算落实,不督办、不深入,最后工作要求都落空。3.安于现状,庸碌无为“混日子”。一是消极抵制不作为。表面上对“八项规定”高调拥护,行为也有所收敛,但是内心却产生“饭不能吃了、酒不能喝了、福利也少了,干脆什么也别干了”的错误思想。一些窗口单位“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就是事难办”,一句“业务已受理,请耐心等待”,随后便石沉大海。二是拖拖拉拉“打太极”。有的抱着拖一天算一天的态度,“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上级安排的任务不主动完成,能混过去就混过去。面对群众的诉求、企业的困难,别人急得如热锅蚂蚁,可

  2

  他却总是打太极、踢皮球、慢腾腾、冷冰冰。比如,德阳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廖继敏,未履行一次性告知义务,导致办事人员往返数次,最后在强大舆论压力下,市人社局被迫向当事人道歉。三是不思进取图安逸。有的不学习政治理论,热衷于“花边新闻”,上班时间浏览购物网页、炒股等,对工作不思考不研究,看上去坐在办公室,实际上“身在曹营心在汉”。4.回避矛盾,遇到问题“绕弯子”。一是瞻前顾后“躲猫猫”。有的因噎废食、怯步不前,怕影响关系,怕惹火烧身。还有的怕损害个人利益,怕丢选票,满脑子条条框框,对棘手的、得罪人的工作,一躲、二推、三拖,攻坚克难往后拖,棘手问题不敢碰,遇到问题绕着走。二是随波逐流“和稀泥”。有的信奉“中庸”之道,认为“羊跟大群不挨打,人随大流不挨罚”,认为事业心越强越容易被打压,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事不如与领导搞好关系,特别是在换届前后,宁做“温吞水”、不说过头话,不左不右随大流。三是见风使舵“两边倒”。有的选择性办事,上边说了就办,下边说了却不办;领导看得到的就做,领导看不到则不做;有人请托就干,没人请托则不为。更有少数身处关键岗位的干部,仍然不收敛、不收手,不给好处不办事,甚至把“不作为”作为勒索的“钓饵”,用来谋取更多的利益。5.不能担当,急难险重“撂挑子”。一是重大事件“离得远”。有的平时张口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旦面对急难险重任务,需要冲锋一线就找不着人,紧要时刻撂挑子、重要关头掉

  3

  链子,怕吃亏、怕吃苦,主动为组织分忧的少,推脱责任的时候多。二是遗留问题“看不见”。有的对历史遗留的“包袱”和“麻烦”,“新官不理旧帐”,不愿面对陈年旧事,群众的问题一年一年往下拖,导致上访不断。比如,兴城市红崖子镇二道边村干部在小吃部吃饭打白条178张,累计欠款48800元,随着时间推移和人员的变迁,后来任职的村主任拒绝承认这些白条子,老板讨债3年无果。三是划清界限“我不管”。有的善于与上下左右搞“责任明确”,配合意识差,大局观念不够。有的招商引资项目,从引进到开工,要在部门之间“推”十几个来回,企业搞得晕头转向,苦不堪言。6.掩盖问题,欺上瞒下“捂盖子”。一是报喜不报忧。有的怕承担责任,不主动面对媒体、舆论,不主动向上报告,遇事总想捂着盖着,面对重大网络舆情、安全事故、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最后导致纸包不住火,事态失控,小问题拖大,大问题拖“炸”。二是抓钱不抓事。有的遇到有利可图的事就“抢过来”,一看是棘手的事就“推出去”。少数行政执法人员私利至上,收了好处就对违反党纪国法的人和事不管不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直到民怨沸腾、捂不住了才羞羞答答去处理。三是唯上不唯实。有的对上级的指示要求,照抄照搬,不结合实际落实,对群众的诉求置若罔闻,不关心群众的冷暖。为争取更多国家惠民政策资金搞多报、做假帐,为截留各类补偿款,欺上瞒下不落实政策,搞得民怨沸腾,群众意见很大。

  4

  二、查清病根:深入探究“为官不为”现象成因1.“官本位”思想严重,惯性思维“作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少数领导干部习惯于“当官做老爷”,只看重“官位”,没有把自己当成人民公仆,怕担责,怕失去既得利益。工作热衷于听汇报、发指示,就是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群众。不善于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思维僵化,依法办事意识不强,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矛盾,跟不上时代,习惯于唯我是从,凭感觉决策,凭经验办事,依然沉浸在落后的官僚思维模式的泥沼里不能自拔。2.反“四风”力度加大,恐慌思想“作梗”。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到频出数十条禁令,权力逐渐被关进笼子。部分领导习惯了以前吃点喝点、送点收点、办公室大点、车配得好点等等,这些以前“习以为常”的事,现在都不能做了,一时觉得“不适应”,找不到“为官”的感觉,进而失去了干事的“动力”。特别是对上班迟到早退、网上炒股、玩小游戏、看无关视频等行为也被频频“暗访”曝光,这使得一些散漫惯了的公职人员感觉“极不习惯”。有的领导干部认为“现在管得这样严,干事越多,出错几率就越大,犯不着去冒险”,乃至“不出事”的思想“挂帅”,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出现“为官不为”现象。3.监管行为遭绑架,权钱交易“作怪”。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也是导致“为官不为”的重要原因。少数身处关键岗位、位高权重的公职人员,在行政执法、市场监管过程中,

  5

  “收了别人的手软”、“吃了别人的嘴软”,腰板挺不直,面对存在的问题“装聋作哑”,听之任之,少数领导干部甚至被不法奸商所要挟和绑架,导致不能作为。也有极个别领导干部充当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和分享者,官商一体,用“懒政”来阻碍和延滞改革,不愿作为。4.绩效评价走形式,考核成为“作秀”。机关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特别是对干部个人的年度考核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管理效应,许多时候走了形式。一些单位存在“不干事就不会犯错误、少干事就会少得罪人,不得罪人考核评价就很好”的现象,导致“为官不为”的人占便宜。也有一些单位为加强干部管理,出台了形式多样的绩效考核方案,但行政机关平常上面文件下达的多,临时任务安排的多,对干部考核难以精准“画像”,导致考核、评议成为“作秀”,对“为官不为”干部难以形成有效考核压力。三、对症下药:有效治理干部“为官不为”的对策1.增强宗旨意识,坚定“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价值取向。强化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通过补足精神之“钙”,培育“为官有为”信念,坚持把“清廉为官、事业有为”作为自觉追求和价值取向,提升执政为民的“精气神”,增强担当为民之责。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当前,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变革时期,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横行,共产党人秉持的主流价值观受到很大冲击。要增强党员干部“乱云飞

  6

  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坚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信念,恪守甘当公仆的为民情怀,切不可被迷雾遮蔽了双眼,迷失了人生航向。加大“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宣传力度,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干事热情,为干事者撑腰,为敢闯者壮胆,为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干部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2.强化执纪监督,形成“不敢不为、不为追责”的硬性约束。进一步加大整治“四风”力度,对工作“不作为、慢作为、不落实、中梗阻”等“为官不为”现象开展专项整治,强化“治庸问责”。对一般干部的“不为”问题,要通过强化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的执行来保障。对领导干部“不为”问题,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形成“不为”就追责问责的约束机制。严查对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阳奉阴违者,严查对群众的诉求推三阻四者,对该作为却不作为的干部严肃处理,对群众不满意的干部坚决撤换。对那些为官不为、尸位素餐者,要敢于亮剑,立场坚定,态度坚决,果断查处。严格追究“不作为”行为责任,对玩忽职守、渎职失职,情节严重,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科学绩效考评,克服“干好干坏、优劣不分”的现实难题。考核评价,就是指挥棒和风向标。要充分发挥好考核工作促进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杠杆作用。要让“为官不为”者在考核中“现原形”,对一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绩效考核,要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办事公开、依法办事、规范办事和办事

  7

  效率等纳入机关绩效管理的内容,坚持把“裁判权”交给群众,让管理服务对象来监督管理者,使“不作为”的人和事充分曝露出来,促进不断整改。要注重由上级考变为下级评,由年终考变为平时评,增加群众评价比重。同时,要坚持“有为才有位,有位就要有为,为官就要为民”的用人导向,对勇于担难担责的干部,重点培养、优先选用,鼓励创业,宽容失误,消除“恐惧症”,吃好“定心丸”,强化“为官敢为”的保障,真正让“为官有为”者受重用,“为官不为”者没市场。4.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在位有为、必须作为”的长效机制。根治“为官不为”,不仅要从干部思想层面解决不愿为、不想为问题,更需要从制度建设层面予以保障。建立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业绩台帐制度,推行多层面、立体化的工作评价办法。进一步完善《党政机关治庸问责暂行办法》,对“为官不为”的情形作更为具体的界定,对问责对象、方式、程序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建立开放式、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张开执纪监督与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检查这张大网,充分利用各方面力量,让“为官不为”干部无处遁形。对干部工作状态加强动态管理和日常监督,让“为官不为”者随时会被发现和问责,努力形成让“为官尽责者得升迁、让为官不为者难过关”的长效机制。

  8

  “为官不作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及问题措施建议“为官不作为”的根子出在干部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抛到一边,吃不起苦、受不住累,忍受不了寂寞、担不起责任,或当断不断、推诿扯皮,或欺上瞒下、敷衍塞责,或不思进取、碌碌无为。根治这一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好思想问题,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干部能够自觉对思想之垢、作风之弊进行大清扫、大检修,真正树立“为官有为”的决心,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和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时刻保持昂扬向上、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与此同时,认真落实正确用人导向,进一步完善切实可行的考核、监督机制,尤其是制定出与“乱作为”同样能够对号入座的认定,对埋头苦干、积极作为又有成效的干部要表彰奖励、提拔重用;对不谋事、不作为的干部,该追究责任的要追究责任,该警示的要警示,真正做到“廉者上、能者上”,真正形成“干事创业光荣,不干事耻辱”的良好氛围。

  9

推荐访问:当前为官不为的主要三种情况看法打算 为官 三种 不为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