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小学开设生态文明教育选修课3篇

小学开设生态文明教育选修课3篇

时间:2023-01-01 19:3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开设生态文明教育选修课3篇小学开设生态文明教育选修课  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方案  宣化镇中心小学关于全面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高台县委办公室高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开设生态文明教育选修课3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开设生态文明教育选修课3篇

篇一:小学开设生态文明教育选修课

  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方案

  宣化镇中心小学关于全面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高台县委办公室高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度高台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计划的通知》《高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高台县2018年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和《高台县教育系统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方案》精神,加强广大师生的生态文明教育,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中小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努力实现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的生态高台、美丽高台。使全体师生成为绿色社会的播种者、建设者,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实践者,环境保护的宣传者、监督者。

  二、目标任务1.生态文明教育全面加强。将生态文明教育摆上学校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行为的培养与训练。全校师生生态文明教育的

  -2-

  普及率达90%以上;每学年生态文明教育不少于6课时。在校园布局、建筑设计以及各类设施的配备上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理念和要求,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园生态文化,使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基色和城市的靓丽名片,充分彰显新一代高台人的气质魅力。

  2.生态文明宣传活动丰富多彩。多样化、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以绿色、环保、低碳为主题的校内外生态文明宣传活动,促进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生态文明行为习惯自然、生态文明风尚迅速形成。在学校新教学楼即将落成之际,坚持整体规划、共同参与、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扎实推进绿色学校创建;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学校行动”;扎实推进“无烟校园”创建活动,努力创建市、县级绿色学校。3.将生态文明教育系列活动到位大力开展以生态文明教育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教材为主要内容的“三走进”活动。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湿地日”、“世界无烟日”、“世界水日”、“植树节”、“中国水周”等纪念日深入开展宣传,深化活动成效。以生态文明教育为主题,组织全师生开展“双六个一”活动,即:学校开展一次“我为美丽高台献一策”征文、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团队会)、举办一次知识竞赛、举行一次演讲比赛、开展一次手抄报比赛、举办一次手工制作成果展“六个一”活动;个人开展多植一棵树、节省一粒粮、少扔一张纸、节约一滴水、少用一度电、家长少开一次

  -3-

  车“六个一”活动,坚持一月一主题,并将活动开展情况与学校评先评优、学生入队和雏鹰争章、评星定级有机结合,确保取得实效。

  三、推进措施注重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强大合力,确保实现预期效果。1.强化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生态文明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吴斌任组长,副校长闫康、后勤主任宋学斌同志任副组长,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各处室、各校区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桑有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建立健全以生态文明教育为主体的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机制,推动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强化督查考核,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学校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对各处室、教师绩效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完善考核办法,推动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2.造浓宣传氛围。学校主动联系镇村级媒体机构、校园网站等宣传平台,运用板报、橱窗、绘画、电子屏、微信、手抄报、微课、倡议书、升旗仪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活动开展及实际效果及各处室、班级、校区的经验做法和动态信息,不断造浓生态文明教育宣传氛围。3.健全课程体系。

  -4-

  根据《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的要求,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和教学规划。完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把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渗透进各学科的教学当中。分年级分学段制定出台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标准,鼓励年级因地制宜,精心编制生态文明教育校本教材,着力构建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的生态文明教育格局。学校将定期对校本教材进行展评、对教师的教案进行评选。各处室、校区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课题研究和学校师生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探索更加科学、更有成效的生态文明教育实施途径、教育方法、教学模式。进一步拓展学校社会实践基地的生态文明课程项目,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建设美好家园、校园的意识。

  4.打造特色亮点。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努力创造学校特色。全面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和谐画面,着力创建绿色学校、节水型学校,不断提升和扩大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影响力。

  2018年3月

  -5-

  

  

篇二:小学开设生态文明教育选修课

  宣化镇中心小学关于全面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

  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高台县委办公室高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2018年度高台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计划的通知》《咼台县人民

  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咼台县

  2018

  年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和《高台县教育系统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教

  育的实施方案》精神,加强广大师生的生态文明教育,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目标,把生

  态文明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融入中小学校教

  育的全过程,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努力实现天更

  蓝、山更青、水更绿的生态高台、美丽高台。使全体师生成为绿色社会的播种

  者、建设者,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实践者,环境保护的宣传者、监督者。

  二、目标任务

  1.生态文明教育全面加强。

  将生态文明教育摆上学校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生

  态文明行为的培养与训练。全校师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普及率达90%以上;每学

  年生态文明教育不少于6课时。在校园布局、建筑设计以及各类设施的配备上

  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理念和要求,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园生态文化,使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基色和城市的靓丽名片,充分彰显新一代高台人的气质魅力。

  2.生态文明宣传活动丰富多彩。多样化、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以绿色、环保、低碳为主题的校内外生态文明宣传活动,促进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生态文明行为习惯自然、生态文明风尚迅速形成。在学校新教学楼即将落成之际,坚持整体规划、共同参与、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扎实推进绿色学校创建;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学校行动”;扎实推进“无烟校园”创建活动,努力创建市、县级绿色学校。3.将生态文明教育系列活动到位大力开展以生态文明教育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教材为主要内容的“三走进”活动。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湿地日”、“世界无烟日”、“世界水日”、“植树节”、“中国水周”等纪念日深入开展宣传,深化活动成效。以生态文明教育为主题,组织全师生开展“双六个一”活动即:学校开展一次“我为美丽高台献一策”征文、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团队会)、举办一次知识竞赛、举行一次演讲比赛、开展一次手抄报比赛、举办一次手工制作成果展“六个一”活动;个人开展多植一棵树、节省一粒粮、少扔一张纸、节约一滴水、少用一度电、家长少开一次车“六个一”活动,坚持一月一主题,并将活动开展情况与学校评先评优、学生入队和雏鹰争章、评星定级有机结合,确保取得实效。三、推进措施注重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学校生态文

  明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强大合力,确保实现预期效果。1.强化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生态文明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吴斌任组长,副校

  长闫康、后勤主任宋学斌同志任副组长,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各处室、各校区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桑有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建立健全以生态文明教育为主体的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机制,推动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强化督查考核,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学校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对各处室、教师绩效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完善考核办法,推动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2.造浓宣传氛围。学校主动联系镇村级媒体机构、校园网站等宣传平台,运用板报、橱窗、绘画、电子屏、微信、手抄报、微课、倡议书、升旗仪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活动开展及实际效果及各处室、班级、校区的经验做法和动态信息,不断造浓生态文明教育宣传氛围。3.健全课程体系。根据《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的要求,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和教学规划。完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把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渗透进各学科的教学当中。分年级分学段制定出台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标准,鼓励年级因地制宜,精心编制生态文明教育校本教材,着力构建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的生态文明教育格局。学校将定期对校本教材进行展评、对教师的教案进行评选。各处室、校区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课题研究和学校师生生态文明教育教学

  能力培训,探索更加科学、更有成效的生态文明教育实施途径、教育方法、教学模式。进一步拓展学校社会实践基地的生态文明课程项目,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建设美好家园、校园的意识。

  4.打造特色亮点。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努力创造学校特色。全面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和谐画面,着力创建绿色学校、节水型学校,不断提升和扩大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影响力。

  2018年3月

  

  

篇三:小学开设生态文明教育选修课

  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研究

  刘经纬;张丹丹【摘要】教学资源是推进课程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也是保证课程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各学段衔接不完善,教学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大中小学生态文明课程的顺利开展.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的一体化建设,应遵循层次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通过课程、教材、网络、社会、人力资源等具体路径,大中小学生态文明课程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为大中小学生态文明课程有效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期刊名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17)003【总页数】5页(P49-53)【关键词】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一体化【作者】刘经纬;张丹丹【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0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从广义上来讲,教学资源可以指在教学过程中被教学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撑教学的、为教学服务的人、财、物、信息等。从狭义上

  来讲,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及教学后援系统。教学资源是推进生态文明课程有效教学的基础,然而目前我国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各学段衔接不完善,教学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生态文明课程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为生态文明课程有效实施的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既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措施,也是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现阶段,我国大中小学开设了生态文明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对生态文明教学资源的复杂多样与学生的可接受之间的矛盾,如果这个矛盾解决不好,会极大的降低生态文明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研究,尤其比较深入和系统地对生态文明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无论对提高生态文明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还是对提高生态文明课程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有利于提高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的利用率由于学校管理者思想观念落后,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等影响,对教学资源的运用和管理推崇封闭式管理,使得教学资源在大部分时间未能得到有效利用,甚至有些生态文明教学资源成为摆设。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首先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与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封闭模式,跨学科进行教材资源有机整合,积极联系语文、政治、地理、历史等相关学科知识,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实现教学延伸,更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校各部门之间开展生态文明学术交流活动,聘请知名专家、校友、企业家等人士来作报告,大家相互交流,实现了人力、物力等资源的优化与共享。其次,跨越课堂教学的时空制约,使传统的教科书资源扩展到现代信息媒介和广阔的社会资源中,通过网络、社会等

  零散的教学资源进行统筹和整合性规划,提高了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二)有利于实现大中小学生态文明课程的可持续发展2016年4月,环境保护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部门联合编制《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6—2020年)》(环宣教[2016]38号)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中小学相关课程中加强环境教育内容要求,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知识进课堂、进教材。提高高校环境课程教学水平,鼓励高校开设环境保护选修课,建设或选用环境保护在线开发课程来全方面推进学校环境教育,培养青少年生态意识。”[1]虽然我国大中小学开设了生态文明课程,但是没有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课程体系,大中小学生态文明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诸如:大中小学生态文明课程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缺乏层次性,系统性等问题,影响了大中小学生态文明课程的顺利开展。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打破原有教学资源存在的浅层化、单一化、封闭化等问题,通过建设一体化的教师队伍、教材、社会和网络等资源,保障了大中小学生态文明课程的有效实施,课程发展走上了科学规范化,实现了课程的可持续发展。(三)有利于增强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生态文明课程是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要素,教学资源是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生态文明课程可以普及学生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但是长期以来,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零散、各学段不衔接、缺乏严密的逻辑性等问题致使生态文明教育效果明显减弱。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加强了各学段生态文明教学资源梳理与整合,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了生态文明知识与技能。一方面,生态文明课程教材选择上根据学科的逻辑体系由浅入深、有简到繁组织起来,保证课程的顺序性和连续性。

  另一方面,大中小学生态文明课程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和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地设置各个学段生态文明课程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针对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及任务实际运用教学资源,凸显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大中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增强了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虽然丰富的教学资源能让生态文明课程教学更生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各学段的教学资源利用零散,缺乏整体构建。因此,为了各学段教学资源的有效衔接,形成一个有价值、有效率的整体,在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中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一)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是指将生态文明教学资源各要素按照符合大中小学生发展的身心规律和教育规律由浅入深地组织起来。大中小学教师要在生态文明教学资源利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自身的教学优势,对教学资源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灵活处理。例如,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较差,理解能力不强,教师在生态文明课程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故事性强,有情节、丰富变化的图片资源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初中阶段学生的注意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较长时间地注意与自己兴趣有关的事物,并能分配注意。教师在生态文明课程教学中应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思考各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高中阶段学生精力充沛、善于思考,无论是体力或是智力,都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所以在高中阶段的生态文明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发动学生积极参加和开展形式多样的绿色环保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深入街道、公园、社区、亲近大自然,培养他们的生态实践能力。大学阶段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对外界充满了热情与活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大大加强。教师在生态文明课程教学中应立足对生态文明的识别与分析,并鼓励学生参与决策,让他们尝试对某些生态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中,教师在授课中要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顺序

  性原则,让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兴趣、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学习逐步养成关注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的生态保护意识。(二)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将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通过各学段教学资源的有效衔接与配合,以确立一个贯穿大中小学始终的生态文明课程教育体系。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无论是自然还是人类社会,物质或是精神,无不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着,都是有着复杂结构与组织特征的系统,是有机的统一整体[2]。要有效实现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一体化构建就是要求教育者必须树立整体性的教学观。例如,在校内教学资源方面,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应构建应对大中小学生态文明课程教材进行统一的规划和修改编写。在校外教学资源方面,大中小学要充分利用校外科技馆、图书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虽然校外的生态文明教学资源总量巨大,但他也有先天不足。资源分散和资源参差不齐是影响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大中小学要改变对资源分散、低效利用的现状,促进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的整体性建设与共享。(三)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要符合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在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中,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些很好的教学资源,但这些好的教学资源不一定适应本学段生态文明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即在缺乏有效运用的可行性。因此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一体化构建,必须有科学态度和科学依据,同时在教学资源运用中要考虑到教育的规律和原则,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效益和最佳效果。具体要做到:第一,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要具有全局性。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要从教学活动的整体出发,将各种教学资源加以全面考虑和调控,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要具有有效性。教学资源必须服务于教学目的,在

  进行教学设计中到底采取哪种教学资源,要看这种教学资源对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不是越先进、越高端越好[3]。第三,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要具有真实性。相关各方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环境、教师的能力、学生的基础及可接受情况,在生态文明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资源。实现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需要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学段教学资源的有效衔接与共享机制,既要根据教学的进程和各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对生态文明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又要注重各学段之间的双向共赢,充分发挥大中小学之间的资源优势,实现各级学校之间生态文明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生态文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可以利用各种物质要素,具体包括课程资源、教材资源、网络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要素等等,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可紧紧围绕这几项要素探索路径。(一)课程资源的一体化建设路径课程资源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为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的研究提供了条件。一般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编制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了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课程结构,例如,小学低年级开设的语文、社会、自然,初中阶段开设的思想品德、语文、地理,高中阶段的语文、政治、地理、综合实践等课程。这些课程与大学阶段开设的一些环境课、生态文明选修课程教材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有很多,但是内容非常零散,学段不衔接影响了生态文明教育效果。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文件中提出要“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包括职业院校)。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自教育功能定位,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使其一次递进、有序过度。要避免有的学科存在的一些内容脱节、交叉、错位的现象,充分体现教育规律和人

  才培养规律。”[4]为了保证大中小学各学段课程的完整性,我们提供以下解决措施。小学阶段课程应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大自然,并掌握简单的环境保护行为,如不乱扔果皮、不乱丢垃圾、爱护花草等,形成不能破坏环境的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初中阶段课程应使学生了解社区和主要环境问题,掌握简单的环境保护行为习惯。高中阶段课程应让学生了解区域和全球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后果,如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安全等突出问题,思考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联系,自觉采取对环境友善的行动。大学阶段课程应让学生认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生态文明问题是关乎自身发展与社会长远利益的关键问题,使生态文明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二)教材资源的一体化建设路径尽管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它仍是生态文明教学实施的一种主体性文本资源,而且是最基本的教学载体。现行的大中小学生态文明课程教材复杂多样,尚未实现统一规划,教材各学段衔接重复、不连贯、内容倒置等问题依然存在,以至于生态文明课程的教育效果明显减弱。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6—2020年)》等相关指导性文件,教材编排时要充分考虑到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同时更要处理好大中小学生态文明课程教材的连续性和关联性。小学阶段(1~6年级)生态文明课程教材编写应该以感知为主,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环境保护行为规范。教材的语言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既富有感染力,又不失科学性。初中阶段(7~9年级)生态文明课程教材编写应以体验为主,教材编写应引领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体验到自己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系身边的环境问题。高中阶段(1~3年级)生态文明课程教材编写应以认知理解为主,目的在于能够综合分析和思考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积极主动地关注社会可持续发展,自觉形成环境友好的行为。教

  材编写既可以从实际问题中引出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展开学习。大学阶段(1~4年级)生态文明课程教材编写应以研究性学习为主,教材中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设计,立足生态问题的识别与分析,为学生提供参与决策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有关生态问题的价值观体系及其存在基础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三)网络资源的一体化建设路径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逐渐成为学校记录、处理和传播课程资源信息的重要工具[5]。由于学校网络资源库建设不完善、部分教师缺乏对数字媒体的重视不足以及大中小学没有建立生态文明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等一系列问题,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影响了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的实际效果。面对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应建设数字化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大中小学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采取慕课(MOOC)方式研发有关生态文明的精品课程,以各学段学生发展身心发展水平和兴趣为导向吸引学生在线学习交流,实现生态文明教学资源共享的最大化。其次,学校应制定教学资源政策和奖励制度,鼓励大中小学教师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以数据形式传到教学资源平台上,大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可以任意选择教学资源,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最后,我们应完善网络互连互通的程度。目前大学的校园网络覆盖面逐渐完善,但中小学校园网的覆盖相对滞后。中小学应提高校园网的覆盖面,将图书馆、办公室、宿舍等地点的计算机设备纳入校园网之中,以便于师生在课下研究与学习。(四)社会资源的一体化建设路径生态文明教学的社会资源主要包括我们生活的社区、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等。虽然在生态文明教学中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形式繁多,但是往往没有依据大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任务等特点进行合理利用,对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效果产生了消极影响。大中小学要应根据各学段课程需要,对各

  学段生态文明教学的社会资源进行有序安排。第一,大中小学可全面共享生态文明社会实践基地资源。大中小学可以互为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基地,同时可以共享自身的社会资源,尤其是大学与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合作紧密,能够为中小学提供丰富的生态文明社会实践资源。第二,加强社区和企业联动。社区是无数家庭细胞的承载体,也是培养大中小学生提高生态文明意识的抓手。我们可以通过社区来组织大中小学生开展日常的环境保护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社区的生态环保建设中,同时也促进大中小学生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在企业方面,一些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基地、企业为高校提供教学实践基地等,为生态文明科研成果提供实证和转化应用的机会。第三,大中小学应积极组织以环保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大中小学生参观有关环境保护的博物馆、科技馆和展览馆等,积极获取社会方方面面的生态文明教学资源,实现大中小学在生态文明教学资源上的有效衔接。(五)教师资源的一体化建设路径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成生态文明教学资源开发的主体,生态文明课程教学还要注重开发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人力资源,聚集各方面的积极力量,提高大中小学生态文明课程实施水平。从目前现状来看,大中小学教师虽然认识到了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一体化建设层次不深。大中小学教师教学资源开发阶段分离、团队独立、教学资源缺乏一体化的整体设计,可能导致生态文明课程在各阶段教学衔接中关联性和逻辑性不强、内容重复等问题。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生态文明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的顺利开展。一是加强大中小学生态文明课程教师队伍衔接的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大中小学生态文明课程教师的衔接工作,通过提出总体规划、制定年度计划、落实经常性经费、检查工作进度等方式,不断提高生态文明课程教师的衔接意识和衔接水平。二是加强中小学

  教师与大学教师团队互相的人力资源输出与共享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开发与利用大学资源,以大学本科教学团队建设为契机,加强中小学与大学专业教师团队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相对固定的专家师资团队[6]。大学教师也可以借鉴中小学教师在生态文明课程中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三是建立大中小学的生态文明课程教师协会,并在协会的指导下,大中小学教师可以定期开展日常性的课程经验交流、教研探讨、信息分享等座谈会。支持、鼓励大中小学生态文明课程教师以各种方式建立联系,互相听课、共同备课,说课,带动大中小学生态文明课程教师的衔接工作。

  【相关文献】

  [1]环境保护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环境宣传教育纲要(2016-2020年)[R].2016.[2]李定庆.系统论视角下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105-108.[3]李凡.大中小学德育资源一体化机制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校研究,2015(5):91-94.[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R].2014.[5]柳强.基于数字媒体的课程资源整合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5(36):36-38.[6]秦永芳.试论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05-108.

  

  

推荐访问:小学开设生态文明教育选修课 选修课 开设 生态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