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12篇

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12篇

时间:2022-12-31 14:3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12篇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  国内外新市场的开展还不足五日本文化产业发展一官民结合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二各业种互相推动良性循环三表彰文化产业的贡献者和优秀作品四发挥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12篇,供大家参考。

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12篇

篇一: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

  国内外新市场的开展还不足五日本文化产业发展一官民结合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二各业种互相推动良性循环三表彰文化产业的贡献者和优秀作品四发挥日本民族文化的优势吸取外国文化特点五重视与海外交流善于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六快捷方便的销售渠道认真研究消费者心理七注重人才培养正文据日本内阁府统计日本的经济活动与就业的中心正在开始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推移到2004年为止第三产业占日本总gdp80

  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启示

  据日本内阁府统计,日本的经济活动与就业的中心正在开始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推移,到2004年为止,第三产业占日本总GDP的80%。第三产业中一项重要的产业就是文化产业,现在日本文化产业已经对世界有着较为突出的影响。

  一、日本文化产业的概念

  日本对于文化产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定义。1998年版《日本现代用语基础知识》中对文化产业的概念是这样描述的:随着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的收入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其水平也有了迅速提高,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强调要使休闲的消费和就业的内容更加丰富,提出了建立生活大国的构想。日本在物质产业的高度发展基础上,出现了超工业化、服务经济化或者说第三产业化的阶段,人们需要一种能在精神上得到满足的文化性产业,如教育培训、旅行、音乐、时尚、演艺和传统工艺等以多种形式来提供休闲的商品和服务的产业。这就是文化产业。在日本,包括设备在内的、总额达到30兆日元之多的PACHINKO(弹子机)业也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通常得到由企业发起的慈善形式的捐助,在欧美国家,往往是企业用税前利润的1%来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日本也开始了类似的以利润1%来回报社会的活动。文化产业又称内容产业。日本内容产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影像业(电影业、电视业、动画业);2.音乐业;3.游戏业;4.出版业。

  近几年,随着科技网络业的不断发展,一种被称为数字内容产业(DIGITALCONTENTS)正在兴起。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日本文化产业的内容在不断丰富和不断发展,所以文化产业的概念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

  二、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

  日本的内容产业现已成为高成长产业。从1995年到2002年日本的GDP的增长率为6.7%,在此期间的内容产业增长率为5.8%。早在2000年,日本的内容产业市场规模就已达到ll兆日元,在海外的市场开拓规模达到3258亿日元,漫画、动画、游戏软件等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内容产业已在世界颇有影响,更有一些西方国家将现在的日本内容产业赞称之为“CoolJapan'’(酷的

  日本)。现在,世界的动画片中65%为日本动画片,在欧洲上映的动画片中日本动画片占80%,日本向美国出口的动画片金额是对美国出口钢铁总额的3倍。

  2004年世界的内容产业市场规模为136兆日元,日本的内容产业规模是14.0兆日元(美国的文化产业市场规模是34.1兆日元,中国的文化产业市场规模是2.1兆日元),约占世界市场10%,其市场规模之巨大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影像业占4.7兆日元(占构成比35.5%)、音乐业占1.9兆日元(13.9%)、游戏业占1.7兆日元(8.0%)、出版业占5.7兆日元(42.6%)。

  从20世纪70年代到2002年,日本的内容产业市场,包括放送、电影、音乐、游戏、出版、新闻、录像软件等的合计增长了6.763倍,与在这期间6.918倍的GDP增长倍数已经十分接近。

  2005年世界内容产业的增长率为5%。据日本政府及经济产业省预测,2006年的世界内容产业的增长率将达到6.5%,亚太地区的增长率为7.1%,将大大高于同年4.4%的GDP增长率。日本计划利用迅速扩大的世界文化市场,来发展日本自己的内容产业。

  (一)带动电影、音乐产业发展的日本动画片、动漫画片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国内常把日本的动画和动漫混为一谈,这是不准确的。在日本通常把由漫画改变的动画片称为动漫片,而动画片是指一开始就以动画形式上演的影片。

  1.日本国内的电影市场

  日本是世界第二位电影消费大国。近年来日本国内电影市场逐渐扩大,票房的收入从1995年的15.17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20.28亿美元,虽然2005年19.05亿美元的总票房收入并不如2004年好,但是同年日本国产影片的票房收入还是比上年高出O.26亿美元。

  与动画片和动漫片相比,日本故事片的业绩一直不好,2005年票房总收入

  排行榜第一、第二位均为动漫画影片。排名第一位的《哈尔的移动城堡》和排名第三位的社会影片《交涉人》的收入差悬殊,前者票房收人为1.8亿美元,后者只有0.4亿美元。日本动画片不仅推动的日本电影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日本音乐业的发展。

  2.日本电影业的海外发展

  在海外市场比较看好的日本电影作品大致为动画大片和掺杂着浓厚的日本民族特色元素的恐怖片。

  日本的动画电影业虽然没有欧美那样长的历史,却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1963年,《铁臂阿童木》是日本第一部走向世界的动画片,此后,1979年《机甲战士》系列动画片风靡世界,以片中机械人形象制作的玩具至今畅销不衰。1987年加州大学创刊的日本动画专门杂志《ANIMAG》,让日本动画的级别更上了一层楼。

  进入21世纪后,日本动画片的发展没有止步。2001年,日本电影录影带和光盘发行的年收人为780亿日元,其中仅《千与千寻》一片就创下了304亿日元的年收入

  纪录。

  (二)日本游戏产业渗透海外市场的实力

  与电影市场相同,日本同样也是游戏消费第二大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的街机,到70年代的家用游戏机,再到八九十年代的掌上游戏机,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日本游戏产业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GNP中占有1/5的重要地位。日本游戏业在最辉煌的1998年,曾经占领全球电子游戏市场硬件90%,软件50%以上。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资料表明,2001年日本的游戏软件生产为18480万件,其中的39%为供应国内市场,20%向欧秒H出口,37%向北美出口,美国的游戏软件市场中日本产的游戏软件占40%。2004年,硬软件的出口国主要以北美国家为主,出口量占总生产量的一半以上。

  高涨的软件制作费用和日本国内游戏业成熟化的严峻环境使日本游戏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大企业之间的合并和合作不仅让重新被编组的游戏公司更加活跃,同时推动了日本游戏业的发展。

  (三)出版业的业绩

  仅有1.2亿人口的日本是一个出版大国。据日本出版科学研究院统计,2003年,仅新刊图书的出版就有3.98亿册,加上其他书籍、周刊和月刊(创刊杂志除外),全年图书出版总和为55.3亿册。

  1.日本漫画的国际化连环漫画的出版发行是日本出版业的一项重要内容。1996年是漫画的鼎盛时期,当年出版物总销售额为2万多亿日元,其中漫画销售额达到5500亿日元。漫画杂志一期发行量最高的达600万册,每周连续发行超过100万册的漫画杂志有十几种。漫画在日本不分老少,是年龄层最广最受人们喜爱的读物,目前‘漫画杂志及单行本的发行量已占杂志和图书发行量的45%,其销售量占日本总图书销售量的20%。2.发达的报纸业日本的报纸业很十分发达。日本人喜欢看报,在巴士或电车上随处可以看到手拿几份报纸的人,不论清晨还是傍晚看报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从表1不难看出,不论是人均还是总和,日本都是世界报纸发行量最多的国家。快捷的情报和详细的内容也是日本新闻报刊的一大特征,几乎所有重要报纸都有早晚刊,它保证了人们可以在每天的第一时间里得到国内外的重大政治和经济信息。(四)数字内容产业数字内容产业是随着电脑、互联网及手机等数字化产品的普及而产生的一项新兴数字艺术产业,已经成为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数字内容产业是利用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对图像、影像、文字、语音等加以数字化并整合运用后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等,包括Maya、3Dmax、二维动画、平面视觉传达、影视特效制作、数字音乐等。

  原本资源贫乏的日本由于数字科技的发展,不仅影响和推动了其他的产业,更使日本的内容产业得到极大的发展。2004年数字内容产业达2.47兆日

  元,占内容产业总额的17%,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数字内容产业为动漫、游戏以及手机下载的动画和音乐等。

  三、日本文化产业的特点

  (一)与众不同

  日本文化产业的特点之一是与众不同。以日本动画片为例,它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主要是因为有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与其他国家的动画片不同,日本的动画片适合各种年龄阶段的观众。因为除了儿童动画外,成人动画也占动画片整体很大部分。

  第二,无国籍化的动画人物使不同国家的观众可以很容易地接受。

  第三,长篇的连续故事可以不知不觉地扣住观众的心弦。

  第四,日本的动画片不像迪斯尼动画片有太多的规制,略加的暴力等情节具有新鲜感,更受外国观众的欢迎。

  第五,许多动画片的原创较有历史性,这是其他国家的动画片,尤其是迪斯尼动画片很难与其媲美的。

  第六,现代动画通常是一秒钟使用24枚画面的技术来达到影像的逼真,但是日本的动画恰恰利用了少枚数的动画技术使日本的动画片更具有夸张陛,同时也弥补了由于日语不如英语具有国际性的缺点,起到了轻语言重表现的作用。

  当然,日本动画片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过激的内容和情节使日本动画在受到观众的欢迎的同时,对个别社会人士(尤其是青少年)的教育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二是,日本的动画制作人员的待遇低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天超出20小时的工作,收入却只有一般中底层白领的1/2。据专家分析,如果日本的动画工作人员的待遇不能得到及时改善,将很容易抑制那些在第一线制作人员的积极

  性,从而使日本的动画片停滞在现有的水平上,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互动效应

  日本内容产业中各个业种之间,无论是电影、漫画、游戏或是音乐,都是相互联系的,媒体的综合性和多元化使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作用,从而推动了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

  日本的动画片大多来源于连环漫画。一部连环漫画出版后,通过后期开

  发,可以产生出许多副产品,如拍摄动画影片、电视连续剧,在剧场演出,制作DVD节目,还可以与游戏和玩具业合作,制作网络游戏和玩具等。

  (三)电子网络化

  电子网络化也是日本内容产业的一大特点,根据《1999年通信白皮书》统计,日本的上网人数已达到1700万,网络的利用正在从企业向个人化发展。另外,同年网络上的内容情报比上年增加了三倍以上。认识到内容产业的重要性,为了促进日本内容产业的发展,1999年日本发布了《网络内容产业白皮书》,首次将最新的情报在广泛调查与编辑的基础上向外界公开。可以说现代的日本内容产业是一次高科技化产业的革命。

  四、日本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

  (一)官民并举,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对文化产业进行管理

  日本政府主管文化产业的部门主要有经济产业省、总务部(原邮政省)、文化科学省和内阁官房(负责各省厅间的协调机构)等,他们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对文化产业进行管理和强化。同时,日本的一些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如经团联、日本动画协会等也参与了文化产业管理,它们根据各业界的意见对文化产业政策提出建议。

  日本从20世纪90年中期开始致力于发展内容产业。1995年,日本文化政策推进会议在其重要报告——《新文化立国:关于振兴文化的几个重要策略》中,确立了日本在未来21世纪的文化大国方略。进入21世纪后,日本加快制定有关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2001年制定了《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使日本文化艺术在法律上得到了正式的保护,法律条文已明确地涉及到了电影、漫画以及动画的知识产权问题。

  (二)制定《知识产权基本法》,对文化产业从法律上进行保护

  2002年,《知识产权基本法》的制定是利用特许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从法律上给予了保护,为文化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其各项权利的保护期限为:①专利权有效期限为20年;②实用新型

  权有效期限为6年;③创意权有效期限为15年;④商标权有效期限为10年。除此之外,知识产权还包括其他一些权利,如企业秘密保护权等。

  在这个基础上日本内阁官房于2003年7月设立了知识产权战略本部,并制定了《知识产权推进计划》,以计划文化的创造、保护和流通等课题。

  2004年,由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的《新产业创造战略》中提出了发展七个新产业:燃料电池、情

  报家电、机器人、内容产业、健康福祉机械/服务、环境能源机械/服务和商务支援/服务。其中的一个就是内容产业,政府用于投人内容产业的市场规模将在2010年达到144.23亿美元。

  2004年5月通过日本国会议员立法制度《有关文化的创造、保护以及活用的促进的法律条文》(又称:内容产业促进法)正式发布。

  知识产权战略本部提出的《知识产权推进计划2004》的第四章“飞跃扩大内容产业商务”中,把技术性、培养人才、加强业界结构、筹措资金和调整内容产业流通市场等作为具体的项目进行了构想。

  2005年,由经团联推出了新的《知识产权推进计划2005》。新计划以《知识产权推进计划2004》为基础,在各文化产业有关部门的配合下提出来的。新计划为强化现有的知识产权,以使本国的产业更具有国际竞争力为目的,将今后的重点放在环境、市场以及国际知识产权问题三个方面上,力求日本文化产业在国际上处于有利竞争地位。

  (三)确立发展文化产业的三大课题和十项改革方案

  根据知识产权战略本部令(2003年第45号政令)第二条,为了对有关推进知识的创造、保护以及推广计划进行调查,设置了内容产业专门调查会。其主要任务是对有关内容产业的振兴课题进行调查和研究。

  内容产业专门调查会的报告《内容产业商务振兴政策:软件能量时代的国家战略》中将振兴内容

  产业定为国家战略支柱的基本方向,并提出了振兴内容产业的三大课题以及解决这三大课题的十项改革方案。其主要内容如下:

  1.对于一部分不透明、非合理性的资金管理、契约或劳动环境,需要进一步的现代化、合理化。改革之一:支援业界的现代化和合理化;改革之二:资金筹措方法的多样化;改革之三:奖励内容产业制作等的活动;改革之四:强化人才培养;改革之五:支援及普及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2.与其他文化产业先进国家相比,对内容产业界人士的社会与经济评价地

  位,以及对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今后要更加正视内容产业的重要性并努力将其提到社会的主导地位。改革之六:发掘和表彰人才;改革之七:充实教育和启发。

  3.国内外新市场的开展还不足,今后需要认真考虑对策,力求扩大发展更大的业务。改革之八:加强国际市场发展,强化反盗版对策;改革之九:推进宽带网络等的信息业务的发展;改革之十:保护及加强宣传有优势地区的内容产品。

  五、日本文化产业发展

  的几点启示

  日本文化产业的崛起是在日本经济结构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的影响下产生的,在第二产业逐渐衰退的情况下,作为第三产业核心之一的文化产业对日本经济发展起了重要支撑作用。

  日本文化产业的崛起是在日本经济结构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的影响下产生的,在第二产业逐渐衰退的情况下,作为第三产业核心之一的文化产业对日本经济发展起了重要支撑作用。

  以下是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我们的几点启示:

  (一)官民结合,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当今政治、经济和文化相互交融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使日本认识到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官民结合、互相协作,是日本内容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日本内容产业的发展不是单方面依靠政府,而是在政府的指导和民间的协调下发展起来的。例如,在动画片产业方面,日本政府把动画片当作一项重要的出口产品,同时更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式来培养。2002年5月,由经济产业省作为后援,自发组织“日本动画制作者联盟”获得法人资格,后又更名为“日本动画协会”,有27家公司加盟。日本动画协会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统计信息,了解动画产业的概况,成为推动日本动画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多年的经营已经使日本动画文化深入人心,动画俱乐部随处可

  见。

  (二)各业种互相推动,良性循环

  日本内容产业比较成功的一个原因是每一项业种的发展都不是单一的,而是相互影响与推动。正如《皮卡丘》的经济效应,从游戏软件的发行到电影、漫画、音乐的流行,在内容产业的每一项内容中都占有自己的位置。

  (三)表彰文化产业的贡献者和优秀作品

  为了表彰先进,为弘扬出版文化做贡献,日本讲谈社拨出资金设立了多种奖项,奖励那些漫画、非小说类文学界作品(传记、随笔等)、杂文、插图、写真、书籍装帧设计、画册、科学出版等各领域

  的优秀作品。

  (四)发挥日本民族文化的优势,吸取外国文化特点

  日本善于将本国的文化融人现代科技中,像风靡世界的日本游戏软件中常用日本传统的三弦和长笛作为背景音乐,而日本武士及古代日本战刀的频频出现更是颇得游戏爱好者,尤其是西方游戏爱好者的欢迎。另外,日本还擅长以动漫的方式,从自身的眼光运用一些传统的故事或人物来说明一个社会问题,例如众所周知的大型动漫片《幽灵公主》、《龙猫》和《千与千寻》等就是如此。

  在发挥民族文化的同时,日本也擅长用自己的文化表达方式向消费者介绍外国的文化。例如,曾在日本漫画界流行的《美食坊》、《三国志》和《西游记》等是日本人从老到少都喜爱的漫画杂志。

  (五)重视与海外交流,善于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

  此外,正视和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也是日本内容产业迅速发展的一个原因。日本内容产业虽已排名世界第二位,但是与第一位的美国相比差距甚大,所以日本经常检讨自己,并在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寻找自己优势与不足。在日本的出版业中,讲谈社最早开始与海外出版社进行交流,已有50年的历史,现在已与世界40多个国家的出版社建立了业务联系。通过交流等各种方式,借鉴欧美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这是日本内容产业获得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六)快捷方便的销售渠道,认真研究消费者心理

  几乎所有的日本内容产业都是

  和网络联系的。日本的企业正是利用了这种快捷方便的网络科技,使一般

  的出版业、音乐业和游戏业更迅速、更直接、更经济地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拉近了世界和消费者的距离。消费者上网订购的书籍、报纸、刊物、DVD或者CD都可以直接被送到自己家里,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

  为了了解消费者的意见和心态,许多企业对顾客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大多数的书籍或刊物都附有一张读者意见调查表,有些还准备了纪念品,以吸引读者向编辑部反馈阅读意见。读者的反馈意见是编辑部和主编的重要参考依据,只要读者反映不好的作品就马上中止连载,同时它也是起用新人新作品的重要数据。此外,他们还在杂志上广泛征集稿件,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并从中物色新的作者。

  (七)注重人才培养日本很重视内容产业人才的培养,《知识产权推进计划2005》中,CONTENTS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很重要的课题。近年来,许多的大学和职业学校都开始开设有关内容产业的专门学科,如形象造型学科、尖端艺术表现、数码艺术、动画学科、媒体、艺术学科和情报设计研究室科等都是近几年来新兴的文化学科。

  

  

篇二: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

  文化产业总体上进入了产业化转型与升级的新阶段文化产业创新与融合进程进一步加快2004年经济产业省推出新产业创造战略选定了7个产业其中包括文化产业在日本经济产业省制定的日本新经济增长战略中指出能将广义的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到什么样的高度是新增长中最重大的课题进行经营革新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服务业部门的高效化依靠研发提高技术水平商业模式革新及其产业化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结构的升级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等是其核心内容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影响

  摘要:日本是世界文化产业第二强国,文化产业是日本第二大

  支柱产业。日本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取得长足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持,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来自文化产业和企业集多重创新于一体的产业综合创新。而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日本的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日本文化产业历年和最新统计数据,主要分析了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对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影响。

  正文:日本文化发展对日本国家整个进步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现今已基本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认可。文化产业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层次和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早在1993年日本文化产业产值就已经超过汽车产业,仅次于制造业。日本逐渐成为世界文化产业第二大强国。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一)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日本进行了新一轮的发展战略调整,最终在20世纪末正式明确提出文化立国发展战略,文化产业借此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从1990年到1997年,日本对文化的年度财政预算投入增加了近1倍,由432亿日元增加到828亿日元,2003

  年首次突破千亿日元。文化产业总体上进入了产业化转型与升级的新阶段,文化产业创新与融合进程进一步加快2004年经济产业省推出新产业创造战略,选定了7个产业,其中包括文化产业在日本经济产业省制定的《日本新经济增长战略》中指出,能将广义的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到什么样的高度是新增长中最重大的课题。

  企业通过利用IT进行经营革新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服务业部门的高效化依靠研发提高技术水平商业模式革新及其产业化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结构的升级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等是其核心内容。根据这一战略,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双动力的发展引擎,提出要将强大制造业的高科技引入服务业,实现服务产业创新,通过发展文化产品和商业支持服务,进一步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两者相互促进融合,相得益彰,使其进化成混合产业变为可能。为使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服务业成为与制造业比肩的另一个发展引擎,日本提出建立产官学联合体制,广泛开展提高生产率的运动,最终使日本开创出一条不同于美国那样将重心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的路子。2007年,日本出台了文化产业战略,提出了促进创新环境的形成并传播其魅力,创造向海外传播日本魅力的基础。以海外展开视野强化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等六大政策措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在财政预算上不断增加对文化的投入2009年日本提出了日本品牌战略,加大力度将酷日本国家品牌推广和植入到日本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强化产业高依存度和产品形式多样化,向海外受众宣传日本文化,扩大日本软实力影响。2010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了面向文化产业立

  国白皮书,进一步提出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主打产业。

  (二)文化产业发展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影响

  根据日本总务省情报通信国际战略局的统计数据,包括广播业影视音像图书业信息服务业通信业等在内的信息产业总额整体上呈匀速上升趋势,生产总额已从1995年的329050亿日元上升到2008年的731970亿日元,生产指数由1995年的71.0%上升到2008年的157.9%(设2000年生产指数为100%)。文化产业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全球经济危机发生后,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推出挤压虚拟经济泡沫,促进经济发展重心回归实体经济的振兴计划和具体措施。日本政府汲取了以往采取以刺激短期需求为导向的措施的经验教训,力求以结构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取代通过扩大政府支持刺激经济成长的方法,为配合第四次经济刺激计划推出了新增长策略,把文化产业作为重要发展方向。

  从国际贸易情况看,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文化产业贸易体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统计报告,2000年世界文化产业市场(包括电影录像电视音乐因特网图书杂志报刊收音机室外广告主题公园游戏等)规模约为100万亿日元,日本市场份额约占1/10,仅次于美国2005年,日本文化产业市场规模为12.8243万亿日元,其中海外市场规模达到2599亿日元,位居世界第二,排名第一的美国市场规模为34.1万亿日元(按当年汇率折算)。

  在日本文化产业中,动漫和游戏业具有相当强的国际竞争力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公布的数据,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漫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4倍据不完全统计,日本游戏业占据全球电子游戏硬件市场的份额达90%,软件份额超过50%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统计,2001年,日本向世界出口的游戏软件数目达1.848亿个,其中供应国内市场的占39%,其余61%全部出口海外,其中北美市场占37%,欧洲市场占20%,出口总额达到2532亿日元,在美国市场上,日本产的游戏软件基本占据了40%的市场份额。所以,从广义动漫产业来看,日本堪称动漫王国,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

  总结:根据以上可得,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对日本国家经济整个

  进步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希望我们的政府也能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现代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姓名:谢东昌班级:生科1202学号:12110702039课题名称:现代日本经济发展概论指导老师:周锐

  

  

篇三: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

  从1999年到2001年的3年时间里,几乎是一夜之间,以韩国大众流行文化为代表的“韩流”一举进占中国文化娱乐市场。“韩流”文化出口主打产品为游戏、电视剧、电影。“韩流”文化产品出口不仅为韩国赚取了大笔外汇,更为国家形象的提升立下汗马功劳。

  “从流行音乐、电影到网游、电视剧,‘韩流’曾经席卷亚洲,但韩国现在很少提‘韩流’了,‘韩流’过后,韩国提出了打造亚洲文化的概念。”自从1997年韩国提出文化立国的战略以来,向勇先后近十次到韩国访学,据他介绍,韩国政府目前最大的文化工程是要在光州建立一个亚洲文化殿堂,工程时间是从2004年到2023年。这个大型文化产业园是韩国建国以来最大的文化项目,其规划是想成为亚洲某些原初文化的发祥地、各国文化的展示地、新兴文化的诞生地。

  重建国家形象

  为了推动文化产业,韩国成立文化产业专责机构,将文化资产转化为创意产业,并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1998年韩国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并从1999年至2002年先后颁布一系列扶持文化法律保障政策。韩国政府出面设立了文化产业研究生院;加强了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一些大型文化项目进行经济支援,成立管理投资资金的专门公司,做到专款专用;采取措施保护著作权;为缓解部分国家对“韩流”产生的排斥情绪,决定每年引进并上映部分亚洲国家的优秀影片。府积累和占有了最大量的文化资源,现在要向市场释放,这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巨大优势

  过去10年,韩国发展文化产业也是经历了几个步骤,但最初是尊重市场的,依托政府力量扶持企业主体。如网游行业,韩国政府制定的人才政策包括免服兵役、给予年轻人大学资助等。现在,在影视剧、网游等传统支点存在的同时,韩国冀望于通过文化的引领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同时在全世界塑造一个亚洲文化主战场的形象。对这点,中国应该关注、重视,也应该有忧患意识。但他同时强调,伴随中国经济崛起,中国文化产业也将获得与经济相匹配的地位,伴随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接下来还有“十二五”规划,文化产业可能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推广不遗余力韩国还设立了许多机构推广韩国文化,从组织上保证“韩流”的影响力。包括:在首尔建立“韩流发祥园地”;在北京、上海等地建设“韩流体验馆”;由民间专家学者组建“亚洲文化交流协会”,对出口的文化内容质量把关,防止因出口劣质文化产品而降低外界对“韩流”文化产品的信任度;对“韩流”文化盛行国家和地区的使领馆加派文化官员;成立“韩国文化振兴院”,在“韩流”影响大的国家和城市设驻外办事处;在韩国多个城市举办过多届“韩流商品博览会”等。通过将“韩流”输出到全世界,韩国不仅提升了本国形象,也使韩国文化在世界风行。而韩国制定的文化立国战略和一系列文化政策,更是带动了韩国各行业的发展,为其带来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收益。

  日本文化产业情况介绍

  政策给予鼓励法律提供保护

  日本文化产业经历了从行政到立法、从地方重视到国家重视、从个别产业到全面振兴的发展轨迹。近

  几年,尽管日本经济不景气,但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重要地位,2000年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曾达

  到85.057万亿日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

  大力支持和发展文化产业,为文化产业提供方便,制定相关鼓励政策,是日本文化产业得以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

  为促进民众进行文化消费,日本经常采用的做法有:动员文体界大腕明星加盟各种大型演出,聘请外国专业团体赴日演出,电影电视与音像出版以及图书出版联手经营,每当有电视或电影佳作问世,图书出版和录像带发行部门也闻风而动,相辅相成,以形成经营规模。引进外国先进文化设备,为文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也是重要一环。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是东京迪斯尼乐园和大阪好莱坞电影城的建造。在日本大型游乐园日益不景气的情况下,唯独这两大游乐园盈利保持连续增长势头。究其原因,主要是政策鼓励,选题新颖,设备先进。

  另一方面,政府鼓励报社以办报为主要经营业务的同时,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以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招徕更多的读者。报社举办文化活动,一般都有电视台的配合,因而具有规模大、文化含量高、观众多的特点。报社举办文化艺术活动,是日本独有的现象。

  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日本不仅在政策上予以鼓励,而且还制定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法律是1970年5月6日颁布的《著作权法》。该法经过20多次修改,于2001年10月1日更名为《著作权管理法》并开始实施。该法的作用是引导人们公正使用文化成果,有效维护作者的权利,使文化产业得以健康有序发展。

  1995年,日本文化政策推进会议在其发表的《新文化立国:关于振兴文化的几个重要策略》的报告中,确立了日本在未来21世纪的“文化立国”方略。

  2001年,日本内阁对中央省厅进行大规模改组后,为加强政府对振兴文化的立案职能,在文化厅内设置了文化审议会,并于2002年4月提出了“建造一个重视文化的社会构造,实现一个令每个人内心感到充实的社会”的口号,为文化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所应起的作用提出了全面建议。

  为满足日本民众不断高涨的振兴文化的愿望,日本国会在第153届临时国会上提出了《振兴文化艺术基本法》,经众参两院审议,该法于2001年11月30日获得通过,并于同年12月7日公布施行。

  针对文化市场的中介业务、中介组织、经纪人、经纪公司等,日本制定了《著作权中介业务法》。日本《振兴文化艺术基本法》明确规定了振兴构成文化核心的艺术、媒体艺术、传统技能、生活文化、大众娱乐、出版物、唱片、文化遗产等文化艺术的基本概念、国家及地方政府的责任,同时规定了有关振兴文化艺术的基本政策和方法。制定该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从事文化艺术活动的行为者自主地开展活动,全面推进有关振兴文化艺术的政策实施。

  按照《振兴文化艺术基本法》,日本内阁文化审议会于2002年12月5日制定了《有关振兴文化艺术的基本方针》,并在同年12月10日获得内阁批准。该方针确定了今后5年日本振兴文化艺术的基本方向和国家应当承担的责任。

  

篇四: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

  日本文化创意产业

  一、日本文化创意产业概述日本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数字软件技术为支撑、以数字硬件产品为载体、以文化为内

  涵的产业。日本文化创业产业分为4类:⑴声像(含广告)、⑵音乐和音响(含广告)、⑶游戏、⑷图书、报纸、图像、教材(含广告)。

  自从日本实施“文化立国”的战略以来,政府一直积极发展创意产业,以动漫、游戏、音乐等为主体的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不仅使国内经济发展迅猛,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日本是亚洲创意产业发展最为发达的国家。1.动漫产业

  在日本创意各式各样的创意产业中,动漫产业的地位最为显著,日本享有“世界动漫王国”的美誉,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动漫输出国。有统计显示,全球播放的动画节目有60%是日本制作的。从铁臂阿童木、花仙子到火影忍者、奥特曼、圣战士,从机器猫、樱桃小丸子到网球王子、HelloKitty,从《龙猫》到《千与千寻》,许多日本动漫作品和动漫形象为世界人民所熟识并喜爱。

  1996年,日本政府明确提出要从经济大国转变为文化输出大国,将动漫等文化产业确定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十几年来,动漫产业作为日本文化产业的代表,已经和日本电器、日本汽车并列,成为影响世界的三大日本制造。而与此同时,日本动漫产品也开始成功走向世界,成为最有价值的出口产品之一,在全球传播日本文化,彰显日本的影响力。

  近十年来,日本动漫产业平均每年的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日元,已经成为日本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实际上,加上动漫衍生品的销售收入,广义的动漫产业在日本GDP中的比例平均在6%以上。2.游戏产业

  游戏产业作为日本创意产业的传统强项,游戏业已成为日本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一直保持着二位数的增长势头,在GNP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汽车和家电两大传统行业形成了有力的冲击。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电子游戏市场硬件90%以上,软件50%以上,均牢牢控制日本厂商手中。调查显示,全球最受欢迎的游戏机是日本的品牌,销售量最大、拥有游戏迷最多的游戏软件,也出自日本游戏开发商之手。

  日本乃当今世界游戏业无可争议的霸主。日本游戏业的辉煌,为日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日本游戏产业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促进,在推动传统娱乐业变革的同时,也推动了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3.数字内容产业

  在日本内容产业国际战略研究会的报告中,对“内容产业”作了如下定义:所谓内容产业,就是可以给人的精神带来享受的信息,是可以进行经济经营的“财产”。日本广义的数字内容产业包括:娱乐性比较强的电影、电视、音乐、出版物、动漫、网络游戏等产业部分,也包括以信息服务为主的电子商务、手机通信、远程教学和远程医疗等非娱乐产业部分。新出版的日本数字内容产业白皮书2010则将日本数字内容产业分成图书报刊(图书、报纸、图片、文本等)、影像、音乐、游戏这样四大类。

  日本把数字内容产业定位为积极振兴的战略性产业,日本的数字内容产业产值已经超过了传统的汽车产业。根据日本数字内容产业白皮书2010的统计数据,2009年日本内容产业的产值达到了12万843亿日元,其中数字内容产业产二、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

  1.政府积极支持创意产业发展

  1996年,文化厅正式提出《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标志着日本“文化立国”的战略正式启动。2001年,日本政府全力打造知识产权立国战略,明确提出10年内把日本建成世界第一知识产权国。日本政府制定了具有较强灵活性的“政府指导体制”,避免采取强硬的法律约束,使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政府通过提供各种信息、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来引导和协助企业的发展,扮演企业的领航员、仲裁者、银行家及保护人的角色,给创意产业注入了巨大的活力。2.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创意产业有序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2004年制定“关于促进创造、保护及应用文化产业的法律案”(即“内容促进法”)以及《文化产品创造、保护及活用促进基本法》,该法规定了国家、地方政府、公共团体都有义务积极推动扶持创意产业的发展;2005年制定了《知识财产推进计划2005》,该计划体现了政府对创意产业的发展的大力支持。3.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日本政府不仅在资金上大力支持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也鼓励多元投资机制,支持非文化企业和境外资金投入创意产业。在创意产业的壮大过程中,民间企业投资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其所出资比例逐年增大。在日本,许多大型文化活动大多依赖企业、公司的投资与赞助。4.重视创意人才培养日本很重视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日本知识产权战略本部在2005年6公布的《知识产权推进计划2005}中,创意人才的培养就是一项很重要的课题。近年来,各大学府和职业学校都开始开设有关创意产业的专门学科。由“知识财富战略本部”设立的“文化产业调查会”于2004年提出了“文化产业的商务振兴政策一软件力量时代的国家战略”,其中就提到了表彰积极创意人才,开展具有社会导向意义的商务活动和奖励创意产业的先进者。这些公开的评奖活动大大调动了创意工作者的积极性,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势1、增加教师对文化创意事业及其对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与理解,同时多创设与创意事业有关的科系,以培育人才。2、奖励公营机关使用文化创意事业的成品,或是以资金赞助的方式鼓励企业进行开发,提高文化创意事业相关产品的消费量。3、协助地方产业商品营销海外,并增加国内与外国知名创作家之间异地文化的交流活动。4、以奖励方式带动地方企业积极参与文化创意产业活动。5、活用民间财团法人资源,让民间团体主导带动文化创意活动的推动,开创更丰富的活动内容,更能深入人心。6、积极进行各项调查,藉由调查挖掘出新的商品需要,同时透过调查结果的公布及宣传效果,加深民众的笪识度。7、对于新兴的文化创意事业,给予研发补助或租税减免,以扶植创意的发展空间。

  

篇五: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

  为了促进文化出口2002年日本的经产省与文部省支持建立了民间的内容产品海外流通促进机构并拨专款支持该机构在海外市场开展文化贸易与维权活动主要目的是促进日本文化产品的出口管理海外市场的反盗版活动代表日本文化产业界参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论坛参加海外市场的诉讼关联活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中日文化产业及文化产品出口现状

  作者:关晶来源:《对外经贸》2013年第07期

  [摘要]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需要政府的扶持和主导,日本政府把发展文化产业定位为国家战略,在日本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阐述中日文化产业及文化产品出口的现状,从战略角度来比较分析中日两国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差异,进而参考和借鉴日本的经验提出我国应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产业扶持力度,扩大我国文化产品出口。[关键词]文化产业;出口略战;比较分析[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7-0018-03一、中日文化产业及文化产品出口现状(一)中国文化产业及文化产品出口现状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10年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产业单位已经达到20多万个,娱乐行业、音像行业以及文化艺术行业等年纳税20多亿元,创收100多亿元,加上媒体、出版、培训和文化旅游等产业市场规模达1000多亿元,为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8400亿元,同比增长10%,约占GDP比重2.5%;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1052亿元,同比增长18%,约占GDP比重2.75%;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3479亿元,2012年有望达16000亿元,维持18%~20%的年均增速,预计未来五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黄金阶段。(二)日本文化产业及文化产品出口现状日本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业、信息传播业、休闲娱乐业以及旅游观光业,其中漫画和动画的制作是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动漫产业每年为日本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已经占日本GDP超过10%,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与此同时,日本动漫产业也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并以超过90亿美元的年营业额成为世界第一动漫大国。2002—2009年日本动漫贸易出口额逐年增加,为日本缩小贸易逆差发挥了重要作用。2002年日本动漫贸易出口额17.41亿美元,进口额14.7亿美元;到2007年,日本的动漫贸易出口额增至32.9亿美元,进口额增至30.82亿美元,进、出口额都几乎翻了一番。2010年动漫产品出口额占到日本出口总额的10%(参见表3)。目前,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有60%以上来自日本,在欧洲则高达80%以上。日本的戏剧、文艺演出、电影、美术展览等也已具有一定影响力,日本每年观看戏剧的观众约为1130万人次,市场规模为1230亿日元;音乐会和演唱会的观众约为2210万人次,市场规模为1890亿日元;观看其他演出的观众约为590万人次,市场规模为280亿日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元。此外,旅游业也已成为日本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2001年到日本旅游的海外游客创下了529万人次的历史最高记录,而到本国旅游的日本人更是数以亿人次计。二、中日文化产业出口战略的比较分析(一)中国文化产业出口战略1.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及规划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容,并被正式纳入“十五”规划纲要;在200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化产业”概念正式写入党和国家的政策性、法规性文件,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于2003年开始试点工作。2006年,颁布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将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其中。同年政府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为金融与文化产业深度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撑。2012年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走出去”战略。2013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2—2013)》。这些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以及文化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2.地方政策及规划在中央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布局和规划下,地方政府也根据自身特色发展文化产业,制定相应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深圳实行了“文化立市”战略,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并提升传统文化产业,打造世界品牌文化产品,加快实现“文化走出去”;河南省出台《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方案》提倡要根据河南自身的文化资源大力打造有特色的享誉中外的“中原文化”;安徽省文化龙头企业采取“借船出海”战略,即通过独资、合资、控股等多种形式在境外兴办实体,开展落地经营和整建制“走出去”;湖南省率先携手原音网共同签署了“中国湖南民族民间文化国际传播活动”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设立中国湖南民族民间文化国际传播活动委员会,进一步整合了湖南省多元化民族民间文化内容,内容统一由原音进行制作开发,从而实现以多种形式向世界传播湖南文化。此外,山东、唐山、乐山等省市都制定了发展文化产业和促进文化产品出口的政策规划。(二)日本文化产业出口战略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就确立了文化立国的国家战略。1995年日本文化政策推进会议在其重要报告《新文化立国:关于振兴文化的几个重要策略》中,确立了日本21世纪文化立国的新战略;2001年全力打造知识产权立国战略,明确提出10年内把日本建成知识产权强国。为把文化立国战略落到实处,日本政府还召开各种会议,研讨具体对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日本政府具体负责文化产业管理部门的是经济产业省和文部省。经济产业省是从经济的角度管理文化产业,其商务情报、政策局专设文化产业政策关联课,负责政策制定和研究等工作。2001年日本内阁对中央省厅进行改组时,在文化厅设立了文化审议会,以加强政府对文化的管理。2003年制定了观光立国战略。2004年6月4日,日本正式公布了《内容产业促进法》,同时内阁会议决定将内容产业划入《创造新产业战略》。而在2006年11月,日本政府又成立“亚洲前景战略会议”委员会,讨论日本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政策,将文化产业发展作为重心。至2007年5月,委员会正式通过《日本文化产业战略》(下称《战略》),成为日本文化产业的纲领性文件。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一是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能够享有研究投资和科学技术投资。二是作为对国民投资,政府享有文化投资的经费。为了扩大动漫国际市场并扩大日本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日本政府将动漫片作为重要的出口产品,同时又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式来培养,从政策、资金、组织和人才上都给予极大支持。三是政府通过信贷手段促进文化产业的出口,设立了日本进出口银行和日本开发银行,为文化出口企业提供低利率贷款。四是政府还出台低汇率政策来推动文化产品出口。在外汇管理方面实行外汇分配制度,外汇供给向一些重点文化产业倾斜。五是实行进口保护政策,对进口的文化产品实行限额或限制数量。六是政府协助文化企业争夺出口市场,放宽文化产品出口的审批权,简化出口手续。(三)中日文化产业出口战略比较中国和日本提出发展和振兴文化产业战略都是为了适应国内以及国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都是在认识到文化产业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的。从时间上来看,中国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比日本要晚。日本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战略;而我国在200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化产业”概念才正式写入党和国家的政策性、法规性文件,文化产业发展也才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之后两国所提出的发展文化产业的策略中,2004年日本的《内容产业促进法》和2009年中国国务院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都是两国比较重要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也都是为了适应文化产业新的国际发展形势而产生的,都是两国对文化产业支持的政策体现。但是通过具体的比较,日本的《内容产业促进法》重视从不同层面采取不同程度的措施,以保障政策的实施,而我国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侧重于对整个产业问题的宏观把握,把构架完整的目标体系放在首位,缺少具体性和实施性。两国地方政府都是在中央政府的政策指导下对文化产业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和战略,鼓励文化产品出口。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的主导作用较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提供了较完善的配套组织和机构,而中国在这一点上还不够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和政策仍不健全。为了促进文化出口,2002年日本的经产省与文部省支持建立了民间的“内容产品海外流通促进机构”,并拨专款支持该机构在海外市场开展文化贸易与维权活动,主要目的是促进日本文化产品的出口,管理海外市场的反盗版活动,代表日本文化产业界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参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论坛,参加海外市场的诉讼关联活动。与日本相比,中国则缺少这种专门组织机构来发展和扶持文化产业。三、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我国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对实现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基于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作为发展我国经济的重中之重。(二)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要促进文化产业以及贸易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政府应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并给予政策支持。日本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扶持力度非常高,这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文化产业及贸易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也应从法制和政策上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同时要建立一套包括文化贸易外汇管制、项目审批、商品结构调整以及税收优惠等政策在内的完善的法律法规,其对内可以维护市场秩序,提升从业者的信心,对外可以加快我国与国际文化贸易领域的融合,吸引国际投资。此外,政府应鼓励文化企业在贸易尤其是对外贸易中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利益。(三)扩大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要扩大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就应该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关部门应对出口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金融、保险、外汇、财税、人才、法律、信息服务、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为文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必要条件。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培养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较强的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对外交流的文化品牌,将我国优秀的艺术团体和高品质的艺术展览,特别是反映当代中国风貌的现代文化产品推介到国际市场。扩大加强与国外知名文化集团的交流与合作,加大对我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推介力度,在国际市场上扩大出口份额。[参考文献][1]李怀亮.国际文化贸易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赵广有,盛蓓蓓.中国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发展战略及其实施[J].国际贸易,2008(10).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3]商务部服务贸易司课题组.加快文化贸易发展,推动中国文化出口[J].国际贸易,2009(10).[4]魏婷.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现状分析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6(4).[5]李薇,于子涵.中日动漫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6)[6]赵政原.日本拓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5).[7]张剑,贺正楚,张蜜.日本文化产业贸易出口预测及其启示[J].文化产业研究,2012(7).[8]BernardC.BeaudreauIdentity[J].Entropyandculture,2006(2).[9]Freedman,Des.GATSandtheaudiovisualsector[J].Anupdate.GlobalMediaandCommunication,2009(1):124-128.(责任编辑:张彤彤)

  

  

篇六: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

  日本文化产业的特点的论文

  【摘要】日本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处于世界前列,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息息相关,并且与其历史背景与发展情况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对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阐述和分析,从五个方面总结了日本文化产业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日本;文化产业;文化软实力;特点

  日本是文化产业大国,与日本的文化产业发展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晚,系统不够完善,整体而言与日本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对日本文化产业进行分析,了解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总结其发展经验,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日本文化产业大国战略的发展理论依据和背景

  1.1文化软实力

  在国际关系学中,国家实力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作用的影响核心,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国际地位及其国际影响。在当今社会,尤其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之间所拥有的实力资源出现了转化困难的现象,若要提高国家实力就必须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在国家实力发展方向中,“软实力”作为一种集文化、意识形态和国际机制建立于一体的发展方面,因其对社会的广泛影响而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在软实力当中,文化软实力是其发展动力,因此学者也把软实力称为文化软实力。软实力的形成来自于国家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是通过吸引而非侵略来达到自身发展目的的一种能力,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水平。与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相比,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文化软实力具有以下特点:

  1.1.1文化软实力体现了国家的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更是反映了一国政治和外交政策的价值,同时也是“和谐文化”发展的基础。

  1.1.2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军事等密切相关。

  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是一个国家的“硬实力”,是保障一个国家发展和不受侵略的重要方面,而文化软实力具有影响社会发展基调的作用,因此对与文化相关的经济及军队建设有着极大的影响。

  1.1.3文化软实力是通过文化理念、

  科技和商业模式三者的共同支撑发展起来的。在文化软实力发展的过程中,文化理念是基础,科技是发展根本,商业模式是重点。从整体来看,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1.1.4文化软实力具有国际化发展倾向。

  文化软实力在一个国家提高国际影响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也因此收到了各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广泛关注,他们提出了很多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这表示文化软实力正在向着国际化发展。

  1.2日本的现实背景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日本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受到各个国家的关注,日本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方式受到了许多国家的不满,而要使得经济进一步发展,进行相应的文化交流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文化的广泛影响,日本的发展才能够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一定影响。在软实力开始发展之前,日本的硬实力十分发达,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这也使得人们对文化方面越来越关注。日本作为战败国,在一片废墟和狼藉中只用了短短七年就完成了恢复发展阶段,并且在之后的二十年中保持着每年百分之十的经济增长速率,这极大地影响着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然而,在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公害问题、环境问题、道德水平下降等,这些问题的出现给日本政府严重的打击,同时也刺激日本政府进行反思和思考。除此之外,二战之后美国文化大量渗入到日本文化中,日本政府面对这一境况并没有采取消极保护主义,而是通过体制和观念的更新发展致力于自身文化产业的发展。

  2.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2.1日本文化产业大国战略的政策内容

  日本在发展文化产业战略时,首先对自身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并且对日本魅力进行了重新评估。其次,日本通过经济利益和软实力发展吸引其他国家进行外交,使得日本的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日本文化产业大国战略政策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方面:

  2.1.1人才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本深深意识到若要进行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吸引国际性人才进行建设。首先,日本政府为外国创作者提供了临时居住资格,并且与周边国家协作,为年轻创作者提供了发展和提高的平台,通过作者和设计师之间的交流,建立了一个巨大的联系网络。其次,为了跨越语言障碍,日本在国外开设了很多日语教育机构,通过派遣国内教师教学和鼓励外国学生留学的方式使留学生成为日本与其他国家进行良好交流的桥梁。

  2.1.2国外项目的实施。

  日本在国外的项目范围十分广泛,在地域产品、流行、饮食、传统工艺品等领域均有所涉猎,并且通过现代企业和分销业的联手将这些产品进行打造和包装,使得这些产品逐渐成为日本开展海外项目的主要商品。这使得日本的产

  品及文化观念逐渐深入到周边各国的市场当中,并且通过独特创意的分享逐渐影响着各个国家对日本的看法。

  2.1.3相应机制的建立。

  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日本的文化产业市场,日本建立了相应的机制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首先,对文化产业进行广泛的宣传,以国外媒体为媒介向海外消费者介绍日本文化,并对日本文化进行了解和接受,创建一个具有日本特色的集时尚、食品、旅游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项目。其次,在日本当地建立一个完善的消费机制,通过对产品进行销售和相对完善的服务获得相应的利润。最后,建立国内的宣传机制,提高日本自身的吸引力,促进日本的追随者在国外进行消费。

  2.1.4提供足够的风险金。

  在日本文化产业当中,最受瞩目的当是漫画产业,而与漫画产业相关的电影、动画片、节目、游戏、书籍等也受到了国际的认可。但是与此同时,日本的出口率还不及美国文化产业的三分之一,并且出口产品中游戏软件占绝大多数。在此前提下,为了进入各国的电影市场,日本的产业革新机构为相关公司以百分之百出资的方式提供风险金。

  2.1.5国家的政府的战略部署。

  作为国家的领导机构,政府应当发挥应有的决策功能。对日本来说,若要进行海外的经济扩张就必须对各个阶层的部门进行统筹,通过战略合作的加强吸引游客并增加出口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其次,对日本的品牌、文化和生活方式进行全面的推广,通过建立全新的孵化体系,对中小企业和人力资源管理提供足够的风险货币。与此同时,制定相应的基础设施,促进文化的推广和经济的发展。

  

篇七: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

  90年代后期持续低迷的日本经济开始考虑新的经济增长途径在继续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的同时把战略重点转向扶持振兴文化产业1996月日本文化厅提出了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正式确立文化立国战略通过知识产权内容产品的创造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升国家形象打造国家软实力

  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及驱动因素分析摘要:日本是亚洲文化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国内外关于文化产业介绍和研究的文章和资料也在明显增加,但系统研究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及驱动因素的内容却不多。本文在以往理论研究基础上,基于日本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探讨促进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关键词: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发展效果驱动因素日本是亚洲文化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在全球各国播放的超过60%的动漫作品都来自日本,在西欧更是达到80%,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调查,目前,日本文化产业出口额达7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60亿元,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其国民总产值增长速度。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国内外关于文化产业介绍和研究的文章和资料也在明显增加,但其中系统研究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驱动因素的内容却不多。本文在以往理论研究基础上,基于日本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探讨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一、理论研究概述学界对日本文化产业的研究,多侧重对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和发展特点的研究,系统研究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发展效果和驱动因素的不多。例如:唐任伍、赵莉(2004)从文化艺术业、信息传播、体育与健身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和其政策优势;根据中村伊知哉(2006)的研究,日本学界将国际上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的典型模式分为三类,分别以美国、法国和韩国为代表,而日本的发展模式属于中间型,在领域选择和政策方向上尚不够明确;张胜冰等(2006)主要论述了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并以其内容产业的特点为典型进行分析和探讨;韩骏伟、胡晓明(2009)则着重从日本的政策支持、法律保障等制度层面解读日本的文化产业,强调了日本的“文化立国”战略在促进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以上研究,多侧重对日本文化产业现状、特点及发展政策的研究,鲜有涉及对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及驱动因素的分析。日本作为文化产业强国,深入、系统地研究其发展及驱动因素,不仅可以填补对日本文化产业研究的理论空白,具有理论创新价值,而且对大力发展中国特色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近现代日本的发展战略,依循着“军事立国—经济立国—文化立国”的沿革脉络。目前,正处于“文化立国”战略阶段,明确文化及知识产权在产业振兴中位置,以文化和创意为关键词,改造产业结构、推动都市再生。日本的文化产业又称为内容产业,从最初的萌芽阶段,经历了过渡、成熟和再发展,伴随着经济增长形成了持续的发展动力,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周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日本文化产业进入再发展阶段。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增长周期,日本文化产业在经历成熟期后,不是落入衰退期,而是迎来了新的战略提升,形成了再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

  今,日本文化产业进入再发展阶段。在数字技术和全球网络的推动下,日本兴起了电脑热、手机热和信息技术热,移动通讯技术日新月异,内容产业进入数字化时代。90年代后期,持续低迷的日本经济,开始考虑新的经济增长途径,在继续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的同时,把战略重点转向扶持、振兴文化产业,1996年7月,日本文化厅提出了“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正式确立“文化立国”战略,通过知识产权内容产品的创造,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升国家形象,打造国家软实力。日本文化产业凭借其强力的发展支持了新经济的复苏。

  近年来,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保持着健康、平衡、快速的发展势头,2010年日本内容产业的产值约为中国的两倍,约为韩国的四倍。即便在2003年至2007年日本经济的低迷期,2009年全球经济的低迷期,日本文化产业仍然保持着稳定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日本文化产业即内容产业主要是指电影、广播、音乐、书籍、艺术、动漫、游戏等与文化商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有关的产业。近年来,日本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即便在其经济低迷时期也表现出稳定增长态势,从2003年至2007年日本文化产业的影片、音乐、游戏、书刊报纸等的总收入情况,分别为132190亿日元、13525亿日元、138320亿日元、13818亿日元,在平稳中保持稳定增长。2004年-2007年的年增长率则分别为2.30%、2.30%、0.30%、0.30%,虽然2006年之后年增长率幅度变小,但仍然保持增长势头。

  (二)产值位居世界前列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09年各主要国家文化产业产值情况,如表1所示,美国雄踞榜首,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日本文化产业中各主要产业的产值情况为:电影产业达11061百万美元,广播产业为25834百万美元,音乐产业约5658百万美元,游戏产业为7366百万美元,总计为49919百元美元。而中国文化产业中各产业产值情况及相对于日本同类的比值分别为:电影产业约1206百万美元,为日本同类产值的10.9%;广播产业约13062百万美元,为日本同类产值的50.6%;音乐产业约153百万美元,为日本同类产值的2.7%;游戏产业为4520百万美元,为日本同类产值的61.4%。虽然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相对于同属亚洲国家的日本,仍有不小的差距。表12009年主要国家文化产业的产值情况单位:百万美元数据来源:2011年三菱ufj调查与指导,《日本促进内容产业的海外进展的基础调查》;统计方法:宽口径统计。(三)提升文化软实力,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软实力的提升,并非特指一种产业的成长,而是更侧重软实力对产业整体的海外发展与吸引海外顾客的推动作用。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时尚、创意、设计、食文化、动漫文化等将日本生活模式的魅力渗透在方方面面,加深消费者对日本的良好印象,由此带动了家电、汽车、日用品、化妆品等所有消费产品的外需。

  三、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日本文化产业的成绩有目共睹,中日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差距也是客观存在,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学习日本文化产业的先进经验,必须探寻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因和动力。所谓驱动因素是指影响组织和系统向着某个既定目标靠拢的力量因素,本文认为日本文化产业的驱动因素主要包含了引导其发展的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市场因素、科技人才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一)政治法律因素日本特别重视通过制定政策、法律来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内容产业的发展,其具体作用主要体现,一是基础面,政策法律中的基本措施,旨在夯实内容产业发展的基础;二是发展面,政策法律中振兴内容产业的必要措施,旨在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日本文化产业及其发展战略是国家知识财产战略有机的内在组成部分,日本将文化产业上升为国际战略,是基于对知识财产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战略性地位的自觉认识。不管人们对文化产业有着怎样不同的理解,但是,对知识产权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却是一致的。日本文化产业的政策和法律,很好地平衡了基础与发展间的关系,基础与发展并重,并使之相互促进,富有启发性和借鉴意义。2002年以来看,日本文化产业政策、法律沿革如表2所示。表22002-2011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及战略沿革(二)经济市场因素

  近年来,日本经济的发展,为日本文化产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另外,在日本文化产业国内市场基本饱和的情况下,日本经济产业省对各潜在市场的规模和竞争优势进行细分,分析了日本在各个国家(地区)具有的潜力,重点部署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各个国家(地区)的市场开拓,这也是成就日本文化产业的重要因素。第一,在时尚方面,主要开拓中国市场;在媒体创意方面,主要开拓西欧及美国市场;在食文化方面,主要开拓西欧、韩国和美国市场。再者,日本对文化产业实行科学的融资体系,除了增加政府预算,还结合民间的力量,设立“艺术文化振兴基金”,资助各领域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科技人才因素日本内容产业积极运用先进科技,数字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生产率。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日本内容产业在数字技术和全球网络的推动下,较早地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源泉在于人才的独创性和创新力,而优秀的创造者是从扎实的培育和高度竞争及异文化交流中诞生的,日本政府对此一直积极支持。一是,建立日本海外留学和研修制度;二是,打造接受海外高级人才的环境;三是,注重国内创意人才的培养,例如,日本2011年启动的cooljapan战略的重点之一,就是培养国内相关产业人才的战略计划,并在2011年拨出预算11.5亿日元用于培养人才。(四)社会人文因素

  首先,日本文化产业特别是动漫产业作品本身的娱乐性和故事性,饱含民族文化理念和人文精神。如日本漫画之父手冢治虫将多样的故事引入漫画,把朴实真诚的情感融入动漫作品,这种动漫文化使得日本的动漫作品达到老少皆宜的市场效果。其次,日本政府积极在海外普及日语,推广日本文化,也为其作品的市场渗透奠定了文化基础。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在2006年的调查显示,世界各国学习日语的人数:韩国在91万以上,中国在66万以上,澳大利亚在36万以上,美国在11万以上。日语在中国,是仅次于英语,人气排名第二的外语。日本政府还积极在推广日语的同时,还积极宣传日本文化,例如,2010年日本接受了印度政府的邀请,支援印度设立设计奖,那么印度当地设定优秀设计奖的过程中,自然会渗透日本文化标准。

  参考文献:[1]沈强.日韩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2010.12[2]日本财团法人数字内容产业协会.日中韩内容市场统计数据.[m].2012[3]山口广文.内容产业振兴的政策动向与课题.[j].2008(5)[4]贾旭东.日本文化产业促进法研究.[r].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9[5]日本财团法人数字内容产业协会.数字内容产业白皮书.[m].2011[6]日本经济产业省.產業機構審議會·產業競爭力部會報告

  書.[m].2010.6作者简介:孔德壮,男,山东巨野人,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专

  业方向:日语语言。

  

  

篇八: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

  根据日本数字内容产业白皮书2010的统计数2009年日本内容产业的产值达到了12万843亿日元其中数字内容产业产万272亿日元822亿元政府积极支持创意产业发展1996年文化厅正式提出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标志着日本文化立国的战略正式启动

  日本文化创意产业

  一、日本文化创意产业概述日本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数字软件技术为支撑、以数字硬件产品为载体、以文化为内

  涵的产业。日本文化创业产业分为4类:⑴声像(含广告)、⑵音乐和音响(含广告)、⑶游戏、⑷图书、报纸、图像、教材(含广告)。

  自从日本实施“文化立国”的战略以来,政府一直积极发展创意产业,以动漫、游戏、音乐等为主体的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不仅使国内经济发展迅猛,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日本是亚洲创意产业发展最为发达的国家。1.动漫产业

  在日本创意各式各样的创意产业中,动漫产业的地位最为显著,日本享有“世界动漫王国”的美誉,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动漫输出国。有统计显示,全球播放的动画节目有60%是日本制作的。从铁臂阿童木、花仙子到火影忍者、奥特曼、圣战士,从机器猫、樱桃小丸子到网球王子、HelloKitty,从《龙猫》到《千与千寻》,许多日本动漫作品和动漫形象为世界人民所熟识并喜爱。

  1996年,日本政府明确提出要从经济大国转变为文化输出大国,将动漫等文化产业确定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十几年来,动漫产业作为日本文化产业的代表,已经和日本电器、日本汽车并列,成为影响世界的三大日本制造。而与此同时,日本动漫产品也开始成功走向世界,成为最有价值的出口产品之一,在全球传播日本文化,彰显日本的影响力。

  近十年来,日本动漫产业平均每年的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日元,已经成为日本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实际上,加上动漫衍生品的销售收入,广义的动漫产业在日本GDP中的比例平均在6%以上。2.游戏产业

  游戏产业作为日本创意产业的传统强项,游戏业已成为日本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一直保持着二位数的增长势头,在GNP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汽车和家电两大传统行业形成了有力的冲击。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电子游戏市场硬件90%以上,软件50%以上,均牢牢控制日本厂商手中。调查显示,全球最受欢迎的游戏机是日本的品牌,销售量最大、拥有游戏迷最多的游戏软件,也出自日本游戏开发商之手。

  日本乃当今世界游戏业无可争议的霸主。日本游戏业的辉煌,为日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日本游戏产业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促进,在推动传统娱乐业变革的同时,也推动了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3.数字内容产业

  在日本内容产业国际战略研究会的报告中,对“内容产业”作了如下定义:所谓内容产业,就是可以给人的精神带来享受的信息,是可以进行经济经营的“财产”。日本广义的数字内容产业包括:娱乐性比较强的电影、电视、音乐、出版物、动漫、网络游戏等产业部分,也包括以信息服务为主的电子商务、手机通信、远程教学和远程医疗等非娱乐产业部分。新出版的日本数字内容产业白皮书2010则将日本数字内容产业分成图书报刊(图书、报纸、图片、文本等)、影像、音乐、游戏这样四大类。

  日本把数字内容产业定位为积极振兴的战略性产业,日本的数字内容产业产值已经超过了传统的汽车产业。根据日本数字内容产业白皮书2010的统计数据,2009年日本内容产业的产值达到了12万843亿日元,其中数字内容产业产二、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

  1.政府积极支持创意产业发展

  1996年,文化厅正式提出《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标志着日本“文化立国”的战略正式启动。2001年,日本政府全力打造知识产权立国战略,明确提出10年内把日本建成世界第一知识产权国。日本政府制定了具有较强灵活性的“政府指导体制”,避免采取强硬的法律约束,使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政府通过提供各种信息、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来引导和协助企业的发展,扮演企业的领航员、仲裁者、银行家及保护人的角色,给创意产业注入了巨大的活力。2.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创意产业有序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2004年制定“关于促进创造、保护及应用文化产业的法律案”(即“内容促进法”)以及《文化产品创造、保护及活用促进基本法》,该法规定了国家、地方政府、公共团体都有义务积极推动扶持创意产业的发展;2005年制定了《知识财产推进计划2005》,该计划体现了政府对创意产业的发展的大力支持。3.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日本政府不仅在资金上大力支持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也鼓励多元投资机制,支持非文化企业和境外资金投入创意产业。在创意产业的壮大过程中,民间企业投资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其所出资比例逐年增大。在日本,许多大型文化活动大多依赖企业、公司的投资与赞助。4.重视创意人才培养日本很重视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日本知识产权战略本部在2005年6公布的《知识产权推进计划2005}中,创意人才的培养就是一项很重要的课题。近年来,各大学府和职业学校都开始开设有关创意产业的专门学科。由“知识财富战略本部”设立的“文化产业调查会”于2004年提出了“文化产业的商务振兴政策一软件力量时代的国家战略”,其中就提到了表彰积极创意人才,开展具有社会导向意义的商务活动和奖励创意产业的先进者。这些公开的评奖活动大大调动了创意工作者的积极性,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势1、增加教师对文化创意事业及其对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与理解,同时多创设与创意事业有关的科系,以培育人才。2、奖励公营机关使用文化创意事业的成品,或是以资金赞助的方式鼓励企业进行开发,提高文化创意事业相关产品的消费量。3、协助地方产业商品营销海外,并增加国内与外国知名创作家之间异地文化的交流活动。4、以奖励方式带动地方企业积极参与文化创意产业活动。5、活用民间财团法人资源,让民间团体主导带动文化创意活动的推动,开创更丰富的活动内容,更能深入人心。6、积极进行各项调查,藉由调查挖掘出新的商品需要,同时透过调查结果的公布及宣传效果,加深民众的笪识度。7、对于新兴的文化创意事业,给予研发补助或租税减免,以扶植创意的发展空间。

  

  

篇九: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

  浅析日本文化产业开展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文化产业的开展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开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文化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文化产业的开展不仅能够带动本国软实力的快速提升,更能够优化本国产业结构,促进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开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及新世纪各国大力培育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日本文化产业开展迅猛,在日本文化产业体系中,政府、学术机构以及企业各司其职,共同致力于文化产业的长足开展,使文化产业成为仅次于制造业的支柱性产业。我国虽是文化古国,文化积淀深厚,但目前正面临着文化产业不够强的为难局面,文化产业开展水平与兴旺国家仍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学习和借鉴日本文化产业的开展经验,对于促进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日本文化产业开展国家启示经验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Industry,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效劳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再次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日本世界文化产业强国,把文化产业开展作为国家战略实施,不断完善立法,推进战略规划,各自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竞争优势。日本的文化输出给本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持续开展,社会有众多国民参与到文化产业产业链中,在文化产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促进本国国民的文化素质不断提升。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日本的文化输出,带着本国的文化标志和痕迹,一是在世界范围内宣传了本国良好的文化传统和国家形象,同时将国家文化价值观输出到其他各国,促进了更多国家对日本社会及国民价值观的认可和接纳。如日本文化产业以动画、动漫、游戏、出版等为主,特别是动画产业在全球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到达六成以上。日本和我国的文化产业的根底和背景不同,,日本文化产业属于市场导向型,以创新驱动,带动文化产业的整体进步,一代代西方政客甚至是看着日本动画片长大的,这些国家的人民对日本会产生天然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我国的文化产业开展要积极借鉴其开展经验,促进我国的文化产业尽快提升和开展。参考2021年日本的文化产业经济数据,文化产业GDP总值为0.39万亿美元,占比为10%。日本还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有一定的电视节目市场份额,掌握了全球8%以上的电视节目主导权。截至2021年年底,日本电影产品占有全球票房的6%,并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放映。而我国的文化产业经济数据那么相形见绌,尤其是文化对外输出的影响力,与岛国日本差距较大,日本文化产业开展的经验对我国相关产业开展可以从以下几点借鉴。一、重视政府指导和干预,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开展。日本在“文化立国〞战略指导下,建立健全行政指导体系,通过政府行为不仅仅通过法律的手段对文化产业进行指导和干预,同时以建议、指示、命令等渠道对文化产业部门进行行政指导和干预,加大文化市场的有效监管。日本政府认为,要建立政、企、民之间的良好信任关系,协调各方利益,激发开展潜力,集合优秀资源,效劳文化产业开展。首先,日本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行政指导以“规划〞为表现形式。日本政府对于包括文化在内的新兴产业开展

  进行动态监管,针对国内实际开展状况以及国际市场需求来逐步调整开展规划。政府利用信息、刺激性政策等方式对企业给予扶植,使企业能够按照政府的预期目标与自身开展规划来运行,但前提是企业仍拥有独立的自主权,并不受政府强制约束,从而为企业的良性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次,日本政府加大对文化产业开展的资金扶持力度。新型的产业开展很难有充足的经济力量和资金作为保障,该国政府向来注重对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的资金扶持,无论是作为政府投资还是国民投资,文化产业享有大量开展研究经费。充足的资金流,保障了行业的快速开展,激发了从业者的工作热情二、以市场为导向,促进文化创业产业做大做强从日本的文化产业规模,以及出口经济份额中,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看出,日本一直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规模。日本政府采用“产学研〞的联合运行体制,依靠统一的开展规划与政策指导,将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从而为加速创新科研成果转换并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开展提供了有效途径,不仅提高了文化产业研发的质量,同时也大大节省了经济本钱与时间本钱。文化产业产业盈利状况较好,以一些大公司集团及民间团体为主体,从事文化创业的相关从业主体取得了良好的盈利,以市场为导向的措施,受到国内广泛推崇和认可。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相关文化创业主体的优胜劣汰,形成一大批文化集群企业,有利于推进本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除去以上可以借鉴的经验之外,我国可以加强文化产业的顶层规划和设计,保证地方政府认真贯彻国家整体开展规划,促进各区域文化产业良性开展。要努力杜绝盲目跟风、盲目引进,减少资金浪费,不要搞千篇一律的低层次重复文化产业工程,只会劳民伤财,对经济开展带来负面效应。其次,要因地制宜,挖掘本地或者行业特色,打造品牌特色和工程,根据各地区文化产业的实际开展情况明确开展重点,积极培育优势企业;第三,要注重人才培养,吸引文化类创新人才,富集智慧,加大创新,同时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立法,激发创业积极性,努力促進我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开展。【参考文献】【1】王平中外文化产业的政府规制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1【2】陆祖鹤文化产业开展方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篇十: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

  此外住宅市场的开拓不仅是在中国等亚洲新兴市场展示样板房还要在软件上从住宅的工业化安全舒适节能的优良建材住宅的生产系统与科技到体验居住能源经济隔热窗隔热墙壁节水卫生间家具组合等方面展示整体居住生活空间

  21世纪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政策与战略

  引言经济产业大臣给日本人民的信

  2010年6月,日本经济产业大臣直嶋正行发表了《产业结构愿景2010——致日本人民》。[1]

  金融危机之后,日本人对当下的生活充满了困顿感,对将来也没有明朗的希望。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将来依靠什么赚钱、依靠什么去雇佣,成为严峻的课题。

  很多年来,关于日本产业结构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有人认为日本向来以高品质制造闻名世界;有人认为制造业已经很陈旧了,必须依靠金融与IT。有人认为今后必须以内需为主;有人则认为企业都迁到国外去了……诸如此类的日本礼赞论、悲观论等,其实正说明了日本产业结构处于困境之中。

  近年,日本产业附加价值的增加主要依靠了汽车等特定的全球制造业。然而,事实上日本的输出率在国际上属于低水平。这说明了除了特定的企业外,日本很多企业与世界正在成长的市场是没有直接关联的。尽管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得到了很大提高,然而20年来,工资水平几乎没有上升,个中主要原因就在于此。至于号称“日本技术世界第一”的液晶和DVD,其实也只是在最初的几年席卷世界而已。随着世界市场的急剧扩大,日本份额已急剧下跌。这不仅是特定产业的问题,也体现了日本产业界共通的经营模式弊端。

  虽然全球化造成了国内雇佣的空洞化,使得拉动内需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但是对于少子高龄化的日本来说,世界市场的扩大必然是向着新兴国家转移的。在地理方面,岛国日本不具有优势,很多日本企业和外国企业开始将据点从日本转移至亚洲其他国家。因此,如何积极参与全球化、如何增加附加价值而获得较高雇佣率,成为各国政府热议的论题。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能源匮乏和少子高龄化危机的日本,不能单纯为了提高企业效益才前瞻远景、制定政策。必须向着“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丰富生活”的目标,政府与民众共同努力。

  一日本产业结构的困境及其转换战略

  2010年6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了《产业机构审议会·产业竞争力部会报告书》,探讨日本产业在国际上所处的位置。这份长达300多页的报告书提示了世界主要推手、成长市场、决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彻底分析日本产业的现状与课题,整理各国政府应对世界市场巨大变化的政策。

  (一)什么样的困境?

  目前,日本经济及支撑经济的产业已经处于严重的困境之中。进入2000年以后,无论是人均GDP还是国际研究机构的国际竞争力评价,都显示了日本在世界市场的地位急剧下滑。曾经雄霸世界市场的半导体、液晶、DVD、导航仪等高新技术产品,逐渐丢失了世界份额。在亚洲市场迅速崛起之时,欧美企业的亚洲经营据点和研究开发据点、机场和港湾的物流、上市金融市场,纷纷从日本转移至亚洲其他国家。其原因除了亚洲其他国家相继崛起以外,还有日本经济产业本身存在重大弊端。这些弊端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产业机构整体的问题;第二,企业的经营模式问题;第三,国家经济基础建设的问题。

  要克服上述结构问题,不能单纯施以“对症疗法”,而需要政府与企业双方发挥所有智慧。

  (二)走出困境的“四个转换”

  1.调整产业结构

  主要有三条措施:第一,从依存汽车业的一条线转向多线发展;第二,附加价值的来源从高品质产品销售转向系统销售,向文化附加价值型发展;第三,针对环境能源与少子老龄化课题,发展“课题解决型产业”。

  针对上述措施,日本着力于:基础设施建设、系统输出(水、原子能、铁路);环境能源的课题解决型产业(如SmartCommunity绿色节能区域、新时代汽车等);文化产业(时尚、创意、饮食文化、旅游等);医疗、健康、护理、育儿服务;尖端领域(机器人等),以引领经济成长。

  2.支援企业经营模式转变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市场向新兴国家的转移,即便拥有技术优势的日本,也遇到了困境。这促使日本对技术和事业模式进行改革。首先,企业要在确定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明确哪一部分必须成为国际标准化的目标。政府则推进相应的国际标准化政策。其次,改变以往注重国内企业之间技术切磋的产业模式,根据世界竞争的“投资规模与速度”的关键因素去选择全球市场,由政府进行产业重组。

  3.调和“全球化”与“国内雇佣”

  随着市场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转移,拒绝全球化而闭门造车将使一国陷入贫困的局面。一国要想创造本国的附加价值、增加雇佣量,就必须提升国际竞争力。因此,不仅需要加强以国际水准为目标的法人税改革、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引进全球化的高级人才、培养本国的投资人才、支援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4.政府职能的转换

  在“企业选择国家”的时代,各国都争相创造更大的附加价值。同时,针对环境、能源等社会性课题,解决这些课题的产业成为世界发展的新领域。由此,政府需要扩大职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市场功能,构建新的政府与民众的协作关系,这是在全球化大竞争时代获得胜利的必要条件。

  二“文化产业立国”的国家战略

  迄今为止,日本经济主要以汽车、电子等一部分制造业为引领,这些制造业主要以欧美中产阶层为对象,具有高品质、高附加值。然而,当下,新兴国家市场成为大幅加快经济发展及扩大市场的中心,因此,日本着眼于架构“体现日本文化的产业群”,来助力发展经济与创造雇佣机会。

  (一)为什么是“文化产业”来“立国”?

  “文化”与“产业”的结合,早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以“文化”与“创造力”为关键词,改革产业结构、制定推动都市再生的都市政策,最早是由欧洲提出的,这是都市制造业衰退及空洞化背景下的产物。

  20世纪末,日本政府逐渐注重文化、知识产权与产业振兴之间的关联。1990年代,日本大众文化的产业化获得了很大发展,这是高消费社会中以个体为对象的文化产业。但是,这些产业并非依靠国家的重点支援而获得发展的,而是以内发的生活文化为基础。然而,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数字技术的革新带来了新市场的发展,以互联网为市场的经济逐渐扩大,各种创意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另外,日本进入了人口减少的时代,出现“二战”以来人员“集体”退休的局面,新时代的日本人对文化服务的需求也愈发强烈。

  因此,日本明确了文化及知识产权在产业振兴中的位置,并关注其他国家的产业振兴政策。韩国企业通过流行时尚与创意产业成为亚洲消费热潮的主要牵引力,这一动向波及了日本向来得意的汽车及电子工学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其实,日本文化和创意一直以来都很受世界各国的青睐,日本的既有文化资源不仅可以为相关商品及服务业出口作贡献,对吸引外国游客也是有利的资源。所以,如何将文化及生活方式融入新产品之中,通过设计唤起对感性及高附加值服务的追求便成为当下日本探讨的课题。

  1.未被充分利用的既有文化产业资源

  日本的文化潜力可归纳为以下方面:成熟的消费生活方式的多样性;高雅的日本审美意识;善于吸收与革新的日本文化传统;心灵手巧的日本人民的气质;具有开拓最尖端技术和新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在亚洲购买层中具有安全、清洁、精致等印象。2004年日本文化产业销

  售额约45兆日元,约占日本经济的7%;事业所约21万所,占全国的5%;从业人员约215万人,约占全国的5%[2]。从数值上看,这是可与汽车、电子工学产业并立的全球化产业,但是这些资源没有获得充分利用。

  2.文化产业软实力的提升

  所谓文化产业软实力的提升,并非特指一种产业的成长,而是更侧重其软实力对产业整体的海外发展与吸引海外顾客的推动作用。从海外发展来看,亚洲新兴国家的中产阶层将成为主要的消费人群。通过时尚、创意、设计、食文化等将日本生活模式的魅力渗透在方方面面,加深消费者对日本的良好印象,由此带动家电、汽车、日用品、化妆品等所有的消费产品的外需。同样,在国内,通过旅游、购物等方式拉动内需,可提升地域文化的活力。

  案例:新兴国家市场中的日本文化产业的潜力

  根据经济产业省“亚洲消费趋势研究会”的调查,“韩流”已经强烈地渗透到香港、曼谷、新加坡市场,充斥于CD、DVD、电视剧、时尚服饰、食品、家具等广大领域。然而对日本文化,曼谷还停留于“阿信”的时代,新加坡也没有日本最新的流行信息,日本的流行服饰仅仅在零星的日本制作的电视节目中有所展现。在印度的孟买,韩国企业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而全然没有日本企业的信息。然而,印度具有精致的审美意识,将成为日本文化致力于开拓的市场。

  再如,日本富山县电视台与中国电视台联合,播放日本制作的动漫旅游节目。大约6亿中国人收看了节目,旅游宣传的收益很大。

  对于日本产品,日本人自己、欧美人、亚洲人的评价并不尽同。比如日本人自认为“日本制造”的优势在于“高品质”,但这一点在欧美人的印象中并不深。综合下来,海外对日本产品最多的评价是“时髦”、“有个性”,这一点将成为改变附加价值的要素[3]。

  3.从不赚钱、赚人气的“日本文化”到以文化产业为“赚钱”支柱

  文化产业与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它必将成为拉动内需、创造雇佣机会的重要领域。另外,事实上日本文化在欧美具有很高的人气,具有全球化发展的潜力。然而,这样的人气却一直没有与“经济”挂上钩。如何将文化的人气与经营连接,培育发展海外商业的人才,从而为日本创造效益,成为重要课题。

  案例:不赚钱的日本文化

  2009年日本电影《入殓师》、《回忆积木小屋》获得了奥斯卡奖,2010年寺岛しのぶ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2010年妹岛和氏、西泽力卫获得了建筑设计“The

  PritzkerArchitecturePrize”奖。这证明了日本文化已被世界所认可。

  然而,这些受欢迎的文化作品并没有与商业挂钩。涩谷109、里原宿是女孩时尚的信息发源地,“卡哇伊”成为全世界时尚的通用语。在中国,VIVI、MINA、EF、GLAMROUS等日本时尚杂志也极为抢手。然而,日本纤维产业的输出与输入的比率极端低下,2009年仅为1∶50(韩国为1∶2,法国为1∶2,意大利为1∶0.67,德国1∶2)[4]。再如,在食文化方面,虽然日本餐厅在世界市场上急剧增多,但大部分都不由日本人经营。比如在美国大约有9000家经营日本料理的餐厅,其中由日本人经营的不到10%[5]。

  但是,海外利用日本文化的商业却获得了极大成功。比如巴黎每年都举办JapanEXPO(日本文化节),2009年有超过16万人入场,主办者是法国公司SEFAEVENT。基于日本作品改编的《TheRing》(《午夜凶铃》)的制作费高达45亿日元,但支付给日本的改编(remake)权费仅仅1亿日元。美国的梦工厂在全世界获得的放映、DVD销售额超过了316亿日元。

  4.使文化产业成为“人才”活跃的基地

  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技术,还必须有创造新价值体系的“构想力”。尤其是文化产业涉及时尚、动漫、创意、家具、建筑设计、食文化、土特产品等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日本如果能将其所具有的感性及创造性发挥出来的话,则在这些领域会对世界产生影响。一方面日本人才通过进军世界,与异文化接触,可发挥自我的创造性;另一方面日本可对来访日本的世界各地的人们展现地域文化的魅力,发挥地域的活力,这将会创造更多的雇佣机会。

  (二)今后文化产业的重点开拓市场

  针对今后文化产业的海外市场,日本经济产业省依据各潜在市场的规模及竞争优势,分析了日本在各个国家(地区)具有的潜力。

  调查显示:日本在时尚方面,主要开拓中国市场;在媒体创意方面,主要开拓西欧及美国市场;在食文化方面,主要开拓韩国、俄国、西欧和美国市场。另外,香港和新加坡虽然市场规模比较小,但是作为亚洲区域信息的转发器,是值得日本期待的地区。基于此分析,日本将以已经流行的大众文化为起点,继续实施各种文化产业战略。

  (三)以往文化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迄今,日本在向海外发展文化产业与向海外宣扬日本魅力两方面,可以说都没有充分发挥潜力。这是因为国家和企业双方存在没有规划好远景、缺乏战略、执行力薄弱的问题。具体而

  言,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缺乏一个总括日本文化各领域特点的“概念”;第二,文化产业各领域之间的合作薄弱,没有发挥联动作用;第三,缺乏横向支援文化产业各领域的共同平台。

  今后,日本企业方面将以10年为期限,制定世界市场攻略的远景规划,建构新战略,调整资源分配,推进企业内部的全球化。日本政府在今后10年内,勾勒“文化产业立国”的远景,明确举国努力的志向;建构国家统合战略,重点支援民间推手,而当务之急在于整合推进体制。

  三文化产业政策的方向

  (一)文化产业整体概念的确立与传播——“CoolJapan”

  通过传统文化与科技变革、现代动漫、时尚、“卡哇伊”,重新认识日本文化的优秀之处,日本就可以创造能够让人感受到“日本性”的新价值,增加世界人民与日本文化产业的接触机会。所以,日本要想唤起世界对它的兴趣,就要生产出日本独有的信息并将之传播于外。

  英国、韩国政府都制定了明确的战略,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日本也将制定以文化产业为“赚钱支柱”的战略目标。因此,日本确定了“CoolJapan”的概念,改善文化产业宣传、流通、创造的各条路径。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制定长期规划:一,战略考虑,集中支援;二,构建日本与海外市场地区的Win-Win关系;三,不只是个别物件销售,而是将“日本整体生活方式”推销出去。

  案例:构建与当地Win-Win关系的具体措施

  所谓“Win-Win”关系,即双方互惠的意思。单纯宣传本国文化是不能充分地融入海外市场的,还会受到当地各种各样的限制,而难以实现将日本文化产业卖给别人的愿望。“亚洲·创意战略合作”就是一个追求互惠的措施。例如,中国政府对电影院放映的电影有一定规定,且对外资有很多限制。那么,如果想要突破进入中国市场的障碍,就必须与其达成互惠的合作关系。缔结相互之间放映动漫、电影的国际共同制作协议;协助中国动漫投稿网站制定互联网侵害对策;为推进亚洲区域的合作,通过统计信息的共有化、创意教育合作,深入“文化”交流。

  文化产业想要获得国际开拓活动的成功,不能基于“将文化产业卖给新兴国家”的理念,而要基于“对新兴国家有利的市场整备”的长期视点。比如,呼应外国政府和产业界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互相合作,致力于当地市场的成熟化。这最终将为日本企业的进入提供良好的平台。“优秀设计奖”的海外开展就是其中一例。日本经济产业省接受泰国政府的要求,于

  2007年起支援在当地设立“设计奖”,确立了“优秀设计奖”和“共同制作制度”。于是,日本的建筑设计在泰国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2010年日本接受了印度政府的邀请,开始支援在印度设立设计奖。在制定当地“优秀设计奖”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渗透了日本文化的标准。

  (二)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合作

  日本加强时尚、创意、设计、旅游、食文化等领域之间的横向合作,打造相互提升利益的战略,各级政府与地方自治体、相关企业积极展开合作。例如提升重要都市的魅力,使之成为亚洲游客旅游的目的地,如“时尚与美食的东京”、“历史、神社寺庙与传统艺能的京都”、“雪世界的北海道”、“温泉的草津”等。还有,例如设置都市之间的“旅游动线”,扩大旅游面及提升附加价值。比如建设东京和关西之间的旅游动线;以濑户内为艺术据点,京都、奈良为“传统日本”据点,东京为时尚、动漫、美食、艺术据点。另外,还制作有关日本生活方式的电影及电视剧,支持地方电视台向海外播放。

  (三)日本文化的“产业化”——拉动内需、开拓海外市场

  1.以“文化”为关键词拉动内需

  日本面临着今后人口长期减少的局面,并且在现在的年轻一代中出现了“厌消费”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汽车、化妆品、电视机、信息产品等即便性能再优越,也不过像以往一样是单品销售,拉动内需的范围有限。然而,如果将“文化”所具有的“编辑力”发挥出来,将产品、服务与新居住形态、旅游形态融于一体销售,则将在衣、食、住、旅游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创造出新的内需及雇佣机会。例如“设计的再编辑”,就是通过别致的设计,将日本纸、金箔、编织、漆涂、照明等传统工艺融入摩登的宾馆的家具设计中。这样的事例目前已经取得很多成果,这显示日本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具有发展的潜力。日式家具结构简洁,将它与信息家电灵活组合后,可以形成适应每个人的居住样式,从而展示一种新生活方式。

  2.建设开拓海外市场的“实力团队”

  具备国际商业经验的制造者的不足,是日本文化产业在海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因此,日本既要与海外优秀制造者进行合作,同时也要为本国人才提供活跃的机会与场所。在创意、时尚、饮食文化、住宅、土特产品这五个可以发挥日本软实力的领域内,结成制造者、创造者、风险资金合作的“实力团队”,并且由国家为其海外发展提供支持。

  案例:住宅空间的海外综合提案

  虽然日本国内的住宅建设经济一直停滞不前,但是日本住宅相关产业(建材、住宅设备)具

  有耐震、节能的优点,有很大的海外市场开拓潜力。比如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长迅速,对此有很大的需求。2008年中国新住宅竣工面积约6亿平方米(大约是日本的6.4倍)。在其“十一五”规划中,预计2010年新住宅建设的节能率高于60%,减少10%的化工能源的消费量。今后,除了一般的都市住宅社区以外,高级别墅市场、都市高层住宅市场、新农村住宅市场都将扩大。所以日本首先会对这些市场的潜力进行调查。此外,住宅市场的开拓不仅是在中国等亚洲新兴市场展示样板房,还要在软件上,从住宅的工业化(安全、舒适、节能的优良建材,住宅的生产系统与科技)到体验居住、能源经济(隔热窗、隔热墙壁、节水卫生间)、家具组合等方面展示“整体居住生活空间”。

  (四)“创造性”的发挥

  1.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源泉在于个人的“独创性”与“创造力”。这并不只是一部分具有特殊才能的人群的能力,所谓“设计”就是“制造高品质生活方式的方法论”。日本人比较擅长将产品设计得更为完美,而优秀的创造者是从高度竞争及异文化交流之中诞生的,日本政府对此必须予以积极支持,一方面建立日本的海外留学与研修制度,另一方面打造接受海外高级人才的环境。

  2.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必须注意的是,时尚、创意等文化产业比起产品制造业来说更容易被模仿。现在亚洲出现了很多知识产权侵权案。然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海外提出商标专利登记、提起诉讼、调查盗版产品具有很大的困难。因此,日本企业应当携手制定对策,以降低整体费用。例如在创意产业界,使用共同商标CJ,可以有效防止版权侵害。对于时尚界等其他文化产业,日本政府、相关机构和业界也必须制订统一对策。

  3.技术开发的必要性

  技术开发是促进产业成长的动力。新技术所带来的潜力,成为促进新市场创造的转换点。近年,日本电子产业低迷,持续苦战,寄希望于尽快推进技术革新以获得在国际竞争环境中的平台。以3D技术为例,2010年被称为“3D产业革命”时代,3D电影《阿凡达》在世界放映的收益高达2000亿日元,位居史上第一。三星、松下开始销售3D录影带,Sony、夏普也预定销售。在这股潮流下,企业必然对3D音像制作系统的开发、标准化、商业程序自动化workflow、3D影像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安全性检测等手段的开发进行投资。再比如电子出版业,欧美市场上早就有亚马逊、苹果、Sony等企业销售电子书籍阅读器。在日本国内,国

  会图书馆和31家出版社积极致力于书籍电子化。对此,日本总务省、文部科学省、经济产业省召开研讨会,讨论著作权制度、技术格式标准化等问题,拟将出台电子出版相关政策。

  (五)推进体制的建构

  法国拥有“艺术与文化之都”巴黎,美国拥有“迪斯尼”、好莱坞电影艺术文化产业,英国宣扬“CoolBritannia”,韩国金大中发表“文化大总统宣言”,各国政府都以文化产业振兴为目标开始了长期奋斗。日本以“文化产业立国”为目标,积极推进相关政策。

  1.观光立国与“日本品牌”战略

  2004年11月小泉内阁召开“观光立国推进战略会议”,提出了“日本品牌”概念。例如,加强“东京发源·日本时尚周(JFW)”的海外宣传,设置“日本料理海外普及推进机构(JRO)”,在海外日本使馆开展日本食材的广告活动、设置食文化学科及讲座,支援各地区团体商标制度的实施与推广。2005年发表的《文化交流的和平国家》[6]确立了要在世界范围内培养“日本动漫世代”的目标,以此拓展世界对日本文化的关注。

  2.知识产权立国与“创意全球化”战略

  知识产权、创意产业的振兴策略与文化创意产业密切相关。2002年2月,日本小泉首相在施政方针演讲中提出了“知识产权立国”方针。正如“知识经济”所体现的那样,知识产生的独创性、革新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在各种各样的知识财产中,日本电影、动漫、游戏软件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声誉。日本经济产业省2004年5月出台《新产业创造战略》,2007年9月制定了《创意全球化战略》。

  3.“新日本样式”

  在制造业领域,同样也出现了与知识财产相关的动向。伴随着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日本通过确立“新日本样式”以提高设计上的附加价值。2005年5月,经济产业省召开了“新日本样式、品牌推进恳谈会”,重新评价日本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并使之与先进技术结合。2006年1月,由50家企业、19个团体、23名个人参与,由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等监督的“新日本样式协议会”成立。该会以开发先进技术与传统工艺结合的产品、开拓新市场为目标,2006年度选定100个产品,标以“J”商标进行销售。

  4.“亚洲关口战略”与“日本文化产业战略”

  2007年安倍晋三内阁提出“亚洲关口战略”,梳理了文化产业政策的方向。为了获取亚洲等海外市场的成长活力,在人力、物力、资金、文化、信息流动领域里,日本力图成为亚洲与世界之间的桥梁。会议决定了7项重点措施,其中第一项就是“人流、物流Big

  Bang”。这是基于使用者视角的航空、港湾、物流改革。比如推出开通国际航线的自由化协定、简化海关手续等措施,以加强国际物流功能。小结全球化下的“日本文化”产业群1878年日本从封建时代走进近代意义上的明治时代。其后的100多年间,日本为了成为西方诸国那样的国家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西方文明的引进,而忽略了日本固有文化的普及。最终,日本比较成功地实现了西方文明式的“文明开化”和产业化。这是日本经常受到批判的一个地方。而当全球化席卷世界,国家、民族、语言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的时候,曾经被埋没的固有传统“文化”凸显了它的价值与意义。文化是属于特定民族与国家的东西,在国际交流中或许会获得极大的发展,而且,它不会被中和掉本土的独创性,仍维持着与其他文化不同的特质。这种特质成为推动不同文化共生共存的原动力,成为竞争力的根源。正如前一时代的“世界都市”向今天的“创造都市”转变一样,充分发挥人民的创造力,可以丰富文化与产业的创造性,建构出非生产型的都市体系。这也是解决全球化环境问题和地域社会课题的重要手段。

  -全文完-

  

  

篇十一: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

 日本文化产业税收政策经验及启示--以捐赠税、遗产税为中心

  陈运奎

  【摘要】日本文化产业的发达离不开税收政策的支持,其税收政策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日本文化产业税收体制呈现出制定时间早、体系完备、新型税种的创设、适时补充和完善等特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我们应借鉴日本先进的文化产业税制体系,加快我国文化产业税制体系建设。%TaxpolicyisaninseparableandgreatlyconstructivefactorfortheprosperityofJapaneseculturalin-dustries.Japaneseculturalindustrytaxsystemhasthecharacteristicsofearlyestablishment,systematiccomplete-ness,establishingnewtaxes,aswellastimelyadditionandperfection.Inthenewhistoricalconditions,thedevel-opmentofculturalindustryhasbecomeanationalstrategy.WeshoulddrawuponJapan’sadvancedculturalindus-trytaxsystemtoacceleratetheconstructionofculturalindustryinourcountry.

  【期刊名称】《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11

  【总页数】5页(P100-104)

  【关键词】文化产业;税收体制;启示

  【作者】陈运奎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法学院,海南三亚57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0.42

  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不得不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战后日本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仅次于美国,但国际形象并不看好,一度被称为“经济强盗”,此时急于改变本国形象.发展经济、改变形象在文化产业上找到了契合点.发展文化产业迅即被上升为立国战略.自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开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法律完备、人才培养、精心合理的税制设计都是成功的原因.文化产业这一特定术语最初出现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文化产业概念较难界定,学界没有统一标准.个人认为,凡是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文化成果所形成的经济价值都可属于文化产业范围.日本把文化产业称为“内容产业”,指能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一种产业.我国文化产业内涵是指,在文化产品生产总过程中的各种社会行业,它的范围包括科学教育、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等[1].日本实行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征税体制,由中央征收的税种为国税,由都道府县征收的税种为地方税.我们大的范围也有国税、地税划分,具体还有各税种的划分,如增值税、营业税等.日本由国会统一制定各种税法,其主要税种管理权集中在中央,一些地方税的解释权或者减免权归地方政府.国税、地税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体系.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文化厅的相关资料,日本对国税、地税主要采取以下优惠制度:在国税方面,主要对特定公益法人、特定非盈利活动法人、特定公益信托、指定捐款、继承财产的捐助、转让重要文化财产所得、重要文化财产的继承、赠与等在法人税、所得税、继承税、赠与税方面有比较系统完整的规定.在地税方面,主要针对重要文化财产的固定资产税、都市计划税,实行税收减免政策.

  财税政策作为重要的经济调控手段,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促进作用.1.1国税之规定在日本,特定公益增进法人包括特定公益法人和独立行政法人.公益法人主要指以下法人:进行艺术普及相关业务的法人,进行文化财产保存活用相关业务的法人,进行登录博物馆业务的法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振兴博物馆业务的法人;而独立行政法人主要指国立美术馆、国立文化财产机构、国立科学博物馆、日本艺术文化振兴会.其对特定公益增进法人在所得税和法人税方面实行了非常优惠的政策.特定公益增进法人范围广,包括了文化产业的大部分,日本在税收优惠方面注重系统、全面的规定.日本对高盈利企业和高收入公民往往税收负担较高,而对于资助文化事业的企业和个人则承受较低的税负[2].对公益法人主要在所得税、法人税两方面进行了规定.在所得税方面,对扣除个人捐款40℅征收所得税.在法人税方面,征收方式与一般捐款有所区别,由受捐款的5℅加上受捐款法人基本金的0.25℅的一半来计算法人税.由个人捐赠的征收所得税,由法人捐赠的征收法人税,而且计算方式有所区别.对独立行政法人的捐赠也征收法人税和所得税,其计算方式和公益法人计算方式相同.日本属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文化产业艺术方面会有很多的捐赠,对捐赠所涉税进行优惠规定,具有超前性.我国经济在持续发展,在文化产业捐赠方面也会越来越多,我们应借鉴日本的长处,加快制定我国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方面的税制.另外,对认定特定活动非营利法人的捐赠也要征收所得税和法人税,其计算方式和上述公益法人的计算方式完全相同.根据日本文化厅的规定,所谓认定非营利法人主要指进行学术、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的法人.在指定公益信托中,也要征收所得税和法人税,对信托所募集的资金比照特定公益增进法人进行计算.信托乃融资的一种方式.是银行、券商、专业信托投资公司进行融资的一种方式.日本

  把信托方式引进文化产业领域是一种创新,其对公益信托的税收优惠更是走在我国前面,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立法空白.对于继承财产捐助给公益法人、独立行政法人、认定特定活动非营利法人的一律免征继承税.我国在继承税方面存在立法空白,而对继承财产捐助给文化艺术产业之规定,也没有相关规定.对重要文化财产的转让所得主要有不征收所得税、征收一半所得税、以2000万日元为最高减除额征收法人税三种形式.对国家、地方公共团体、独立行政法人的重要财产的转让免征所得税;而对国家、地方共同团体、独立行政法人的主要有形民俗文化财产的转让(包括动产和建筑物)征收一半的所得税;对国家、地方公共团体、独立行政法人作为重要文化财产、历史名胜天然纪念物载体的土地之转让以最高2000万日元为限免征法人税.还有对重要文化财产的继承、赠与在一定限度内免征继承税、赠与税.具体规定如下:对重要文化财产的家屋(包括土地),减掉资产评价额的70%加以征收继承税、赠与税;对登录有形文化财产的家屋(包括土地),减掉资产评价额的30%加以征收继承税、赠与税;对传统的建筑物(由文部科学大臣告示)包含土地,减掉资产评价额的30%加以征收继承税、赠与税.1.2地方税之规定地方税主要涉及到固定资产税、都市计划税、特别土地所有税、不动产取得税.其地方税制的规定主要涉及到重要文化财产的所有.第一,对于重要文化财产、重要有形民俗文化财产、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包括家屋及土地),一律不征收固定资产税、特别土地保有税、都市计划税;第二,对登录有形文化财产(包括家屋)、登录有形民俗文化财产(包括家屋)、登录纪念物(包括家屋及土地),一律减半征收固定资产税及都市计划税;第三,对形成重要文化景观的家屋(包括土地)减半征收固定资产税及都市计划税,对传统的建筑物群,一律免征任何地方税.

  对传统建筑物的免税程度要大于形成重要文化景观家屋的免税程度,此举措对传统建筑物的保护、发展起到了激励作用;第四,对传统建筑物群的土地适当的免除、减轻征收都市计划税及固定资产税;第五,对公益社团法人、财团法人所有的重要无形文化财产、进行演出的设施(包括家房),减半征收不动产所得税、固定资产税、都市计划税.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手段,一方面可以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促进经济的发展.借鉴日本文化产业税收经验,对于我国加快制定税收政策,进行文化产业税收立法大有好处.日本在税收政策制定方面主要有以下经验.2.1体系完备作为日本主要税收体系的国税和地税对文化产业都有规定.作为主要财政收入的国税规定比地税多,国税主要涉及八大方面,包括特定公益增进法人、认定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指定公益信托、继承财产的捐赠等;地税主要涉及重要文化财产的所有方面.国税及地税的规定,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文化产业.在对特定公益增进法人的规定上,包括公益法人和独立行政法人.而公益法人主要包括四方面:其一,进行艺术普及相关业务的法人;其二,进行文化财产的保存活用相关业务的法人;其三,进行登录博物馆设置运营相关业务的法人;其四,进行登录博物馆振兴相关业务的全国规模法人[3].对于认定非特定营利活动法人同样有着相同、惊人的规定.进行学术、艺术、文化、体育振兴活动的法人都是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对捐赠给这些法人的资金减免个人所得税、企业法人税.在对特定营利活动法人的规定里还直接出现了文化、艺术这样的词语,是对特定公益增进法人的补充.另外,在地方税规定里主要涉及到对重要文化财产征收都市计划税、特有土地保有税、固定资产税.在对重要文化财产的界定中同样使用了重要文化财产机构这样的概括性用语.对不同的文化

  产业征收不同的税种,在国税和地方税里对不同的文化产业又作了概括性的规定,这样形成的税制体系就相当的完备.2.2制定时间早在昭和年代(日本纪年)就有相当一批规范文化产业税收的法规出台.昭和45年(1971),首先出台了对重要文化财产、史迹天然名胜土地出让以2000万日元为最高减免额征收法人税或所得税.昭和47年(1973)又分别出台了对重要文化财产的转让不征收所得税及对重要民俗文化财产转让征收一半所得税的规定.昭和52(1977)年出台了对继承财产的捐赠不征收继承税的规定.昭和62年(1987)年出台了对指定公益信托减免征收所得税或法人税的规定.这些减免税收都是在日本提出文化产业立国发展战略之前加以制定的.进入90年代后,也有大批的法律出台,以平成13年(2001)年及平成15年(2003)为分界线相继.2.3新型税种的创设日本在国税里引进了公益信托的概念,信托是金融领域的融资手段.所谓信托是指信用委托,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法律行为,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同时又是一种金融制度.在现代社会里,信托更是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加以利用.日本有对进行文化产业业务的法人进行公益信托的制度,主要针对进行艺术普及、向上业务的法人,及进行文化财产的保存活用的法人.在文化产业领域,进行信托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筹集资金.当然,对信托行为筹集的资金捐赠给法人的行为也要进行征收所得税和法人税,但有所优惠,主要参照特定公益增进法人征收所得税和法人税[4].2.4适时补充、完善日本文化产业税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对公益法人的个人捐助及法人捐助征收所得税、法人税于昭和51年(1976)就已经出台,随着形势的变化仅仅对公益法人的规定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于平成13年(2001)又出台了对独立行政法人捐助如何征收所得税和法人税的规定.在时间上往后推进了近20年,在具体的优惠措施上仍然沿用昭和51年的规定.公益法人和独立行政法人构成日本的特定公益增进法人,对独立行政法人的补充完善了对特定公益增进法人的税收优惠规定.对指定捐款的规定也是一个适时补充、完善的过程.在昭和40年(1965),对指定捐款给公益法人征收所得税和法人税作了规定,此时只对公益法人作了规定,在平成13年(2001),又对指定捐款给独立行政法人征收所得税和法人税进行了规定.这样对整个指定捐款征收所得税和法人税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我们可以发现,对特定公益增进法人的捐助、指定捐款都于平成13年补充了对独立行政法人的规定,这样一个完整系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适时补充、完善的过程.另外,对继承财产的捐助也有类似的规定.针对公益法人继承财产的捐助,于昭和52年(1977)出台了免征继承税的规定,后来又于平成13年(2001)补充了继承财产对独立行政法人、认定非特定活动盈利法人捐助免征继承税的规定.完整、系统税制的形成是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的过程.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子系统的协调、配合.日本文化产业经历了发展、壮大过程.完整、系统的税制规定,全面、开发的税收优惠,适时、精准的法律修改,给了我们诸多启示.3.1强化意识,完善税制体系鉴于我国文化产业在政策层面上受关注程度不足的现状,为进一步挖掘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政府部门应统一认识,将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从制度层面确立文化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方向,以培养一批健康积极、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为目标,给文化产业提供长期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从日本建立的较为完善的文化产业税收体系来看,一般是通过政府减免税及相关的多种税收优惠手段联合使用,实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清理和完善业已执

  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起规范统一、目标明确且针对性强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制度体系.我们对文化产业的税收规定多是分散、零星、不成系统的.日本在国税与地税中对重要文化财产、重要有形登录民俗文化财产、史迹天然纪念物有系统的规定.国税是继承税、赠予税的规定;地税是固定资产税、都市计划税的规定.我们也应该对重要文化财产诸类建立起国税、地税的系统规定.另外日本对进行文化艺术的法人分为两大类,一是特定公益增进法人,二是认定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这两大类法人基本囊括了所有进行文化艺术的法人,对关系到法人资金来源捐赠的所得税、法人税进行了规定.我们是后发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日本有一定的差距,对这类法人资金来源的捐赠,在税法上如何进行处理没有任何规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这些法人的捐赠也会出现,我们应该借鉴日本的规定,加快制定我国对公益法人及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捐赠的有关税制规定.3.2降低税率,实现差别化日本对文化产品一般实行差别税率.在我国目前的税制环境下,文化产业主要涉及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从增值税方面看,我们应效仿日本,下调文化企业13%的增值税适用税率;从营业税方面看,可以顺应营业税税制改革的大趋势,以文化产业为试点,改征增值税;从企业所得税方面看,为体现国家对文化产业扶持的税收政策导向,可考虑对文化企业适用高新技术企业适用的15%的优惠税率.在降低税率情况下,制定行业差别税率政策.文化产业的行业差异较大,可以根据文化行业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区别对待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不同社会效益文化产品、不同性质的文化事业,采用不同的税率.以政府的文化导向为依据,采取差别税率,例如,在文化消费对象和文化产业布局上,对为农民及少年儿童服务的文化以及对扶持的老少边穷地区的文化,给予低税率优惠.在文化产业结构上,

  对低俗文化采用高税率,对高雅文化采用低税率.日本对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一般实现差别税率,对一般重要文化财产的转让所得免征任何税,而对重要有形民俗文化财产的转让所得征收一半的所得税.在同一层次的重要文化财产里,对不同的文化财产(有形民俗文化财产、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制定了不同的税率,只有指定公益信托和特定公益增进法人采取相同的税率,国税里其他税种,都指定了不同的税率.地税的规定与国税的规定如出一辙.3.3减免所得税实践证明,对文化产业人员税收优惠越高的国家,其文化创意产业对该国GDP贡献越大.日本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采取税收优惠政策,其文化创意产业也异常之发达.我国在对文化从业人员所得税规制上,首先可考虑设立高于社会平均起征点的应税所得额;其次,对于文化产业人员的特定收入所得免于计入应税所得或直接采取更高比例的费用扣除法;此外,鉴于创意产业偶然性的特点,允许数年平均所得作为应税所的计量方式,为进一步支持文化从业人员,我国可考虑将其周期适当延长.当然,对文化从业人员减免所得税也必须考虑主体身份和从事具体领域,当前我国一线娱乐业从业人员收入畸高,理应将其排除在税收减免范围之列.日本在减免所得税方面早在昭和47年(1971)就有规定,对地方公共团体、国立美术馆、国立文化财产机构、国立科学博物馆转让重要文化财产(包括动产及建筑物)一律免征所得税,另外这些机构对重要有形民俗文化财产的转让一律减半征收所得税.日本在这方面的立法早走在了我们的前列,我们至今尚无规定.不仅要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减征所得税,也要对涉及到文化产业本身的重要文化财产、有形民俗文化财产在转让过程中减征所得税.3.4激励本土文化开发日本采用各种税收优惠鼓励本土文化的发展.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构成了传统

  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刀.提到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马上会浮入我们脑海,这些本土文化的高度发达与日本优惠的税收支持是分不开的.本土文化的发展,也有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我们是一个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但在国际上良好形象还没有树立,国家软实力还没形成,众多本土文化还有待开发.发展本土文化,培育文化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税收优惠政策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日本对重要文化财产、登录有形民俗文化财产所采用的税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本土文化的开发与发展.文化产业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既可发展经济,也有助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在多次场合提到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都有代表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我们与之差距甚大.发达文化产业的形成是一个综合、系统的过程,仅仅依靠某一方面的努力不够,但又不可或缺.另外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大幅提高文化产业的经济总量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我国面临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也具有了现实的经济意义.税收一方面可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我国在其他产业方面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税种体系,但在文化产业方面基本是比照其他产业,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文化产业税收体系,我们应借鉴日本加快文化产业税制体系建设,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税收优惠方面,我们的优惠时间比较短,优惠的企业还没有全部涉及到,这样不利于整个文化产业链的发展,应加强税收优惠的力度,适当延长优惠的时间.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税收制度研究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我们仅仅对日本有关制度进行了探析,加以归纳、整理,为我国的文化

  产业税制建设提供建议.

  【相关文献】

  [1]王琪,张庆刚.中日文化产业发展之比较研究[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0(9):18.[2]兰湘杰,焦琳.文化产业财税支持政策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中国财政,2012(15):25.[3]韩书堂.日本文化产业制度[J].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102(2):32.[4]李永强,马应超.税收政策支持文化产业的国际经验探析[J].甘肃农业,2010(5):19.

  

  

篇十二: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作者:叶春涛来源:《消费导刊》2011年第17期

  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对一国的文化也有着重大影响。任何时候,它都具有战略意义。党和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实际上已经把文化产业提到战略高度。文化产业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

  “文化产业”引起人们的关注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专家学者对文化产业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其概念仍未得到严格、统一的界定。人们因研究的立场、角度、方法的不同而在广义或狭义上使用着这一概念,甚至没有形成统一的称谓。根据所涵盖的内容,“文化产业”在美国被称为版权产业,在英国、澳大利亚叫创意产业,在西班牙叫文化休闲产业,在中国、德国、荷兰、韩国等许多国家叫文化产业,在中国台湾地区叫创意文化产业,除此,还被一些国家或学者称为文化工业、内容产业等。20世纪70年代,西方部分经济学家开展跨学科研究,对经济和文化的关系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阐释了文化产业的兴起和特点。1999年10月世界银行提出,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世界经济运作方式与条件的重要因素。从此,文化产业研究迅速波及到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目前,我国尚没有形成“文化产业”的统一而权威的概念,但对基本涵义,学术界存在着比较一致的看法。《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认为:就所提供产品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被理解成“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就其经营过程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理解文化产业的关键在于“产业”。“产业”通常指大规模制造和市场化销售。制造具有技术性,销售具有商业性。产业本身具有技术性和商业性的所有特点。除此,文化产业还应具有文化的一些特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化产业所推销的产品(或服务)主要通过对原创文化符号大批地复制出来;二是文化产业市场营销活动的社会功能在于文化传播。

  因此,我们这样来定义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从事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和经营提供相关服务的产业群,是应用复制技术完成文化传播的商业活动的总和。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二、国外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美国是当今世界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是当今世界第一大文化产业强国。美国文化产业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国内产业结构中位居第二,在出口方面则是第一大产业。据统计,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2010年,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在短短的200多年时间里,美国由一个文化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的文化产业大国,在总体实力和竞争力优势上无人能及,其成功经验值得吸收和借鉴。

  1注重开放性和创新性。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得益于它的开放性和创新性。美国积极利用他国文化资源,利用现代高科技,进行大胆创新。从中国传统文化改编的电影《花木兰》在全球热卖,到好莱坞大片《哈里。波特》及其衍生品风靡世界,无不凸显出美国文化产业的巨大汲取能力。美国并不是进行简单复制,而是不囿于传统固有模式,进行美国式改造,以保持其文化产品的创新品质,适应市场需求。美国的文化产业吸纳了全球大量的精英,这些精英又将吸纳的全球优秀文化进行大胆的“美国式改造”,融入艺术想象和创新,使文化产品彰显出强劲的盈利能力,以创意为主要特征的文化产业也因此成为朝阳产业。在技术上,好莱坞大片对高科技成果的运用,赚足了世界的眼球;而将网络传输、数字化、通讯卫星等现代技术应用于文化产品的制作,更是架起了美国文化产业通向世界的桥梁。

  2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以经营性为主的文化产业是通过市场导向而发展壮大的。美国政府主张将文化艺术活动置于市场经济和民间社会中成长,一方面,文化产业依托于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和市场优胜劣汰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美国始终坚持在市场竞争机制下,依靠商业运作,为社会和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让最好的文化产品流行于市场,为媒体等社会潮流的引领者认知和接受,继而影响大众;另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等机制,将非文化部门投资和外来资金引入文化产业部门。至今,美国已成为当今文化投资最大的国家。美国的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一是政府投资,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会等给予资助,州和市镇政府以及联邦政府某些部门也提供资助;二是非文化部门和外来投资,主要来自于公司、基金会和个人的捐助等;三是形成了较完善的投融资体制。此外,美国政府还一方面为文化产业保驾护航,推动出口,另一方面采用贸易保护主义,限制国际竞争国内化,外国文化产品要打入美国市场,只能采取直接投资的方法,从而吸引大量国际资本投资美国文化产业。

  3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美国的迪斯尼、好莱坞以及时代华纳集团等都是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典范。迪斯尼原来是一个玩具品牌,沃尔特。迪斯尼创造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两个卡通形象,首先在影视中流行,然后依托于“创意+科技+资本”的经营理念,将迪斯尼品牌扩展到了音像、出版、服装、旅游等领域,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造就了庞大的跨国集团。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4注重科技和人才投入。美国注重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和应用,通讯卫星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文化产业拥有了向全世界扩展的强大力量。美国从世界各地吸收大量优秀文化艺术人才,给文化产业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

  (二)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韩国的文化产业崛起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短短几年内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最活跃、成长最快的行业,一时间“韩流”席卷了整个世界。韩国文化产业属后起之秀,但发展迅猛。2003-2008年间韩国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约25,7%。2010年,其文化产业在世界市场上占到6,5%的份额,成为世界第四大文化产业强国,其中网上游戏居世界第一,移动游戏世界第二。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措施和经验有:

  1定位准确。韩国认为短期内无法超越美国、日本等文化产业大国。因此在发展初期走模仿路线可事半功倍,但在政策上不能追随,而要发挥本国优势,形成特色。以韩剧为例,其成功最主要来自于准确的文化定位。

  2建设园区,集约化经营。韩国把制造业工业园区模式引入文化产业,创造了建设文化园区的成功经验。建设方针是地方政府为主,中央政府支持,动员民间参与。在政府扶持下,文化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优化了资源组合。

  3市场化运作。韩国一直以市场需求作为开发文化产品的原动力,并用市场化做法进行调研和生产。呈现两大特点:文化先行,文化输出先于商品输出;形成商业链条。

  4均衡发展。韩国政府于2000年在釜山、光州、大田,2001年在大邱、春川、富川、清州、金州,2002年在木浦、庆州和济州,分别建立文化产业支援中心,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文化产业管理运行机制,推动均衡发展。

  5,注重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发展文化产业,人才是关键。韩国能推出高水准的文化产品,并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原因在于拥有一大批高水准的编、导、演艺及专业制作人才和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

  6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韩国认识到本国市场规模的狭小,确立“利用国内市场收回制作成本,通过海外市场赢利”的方针,竭尽所能地开拓国际市场,把韩国文化产业推向世界。实施“先占战略”进军中国,进而以中国和日本为台阶,打入国际市场。主要采取在文化出口战略地区建立“前沿据点”、举办和参加国际性展销洽谈活动、构筑海外营销网络、积极开展跨国生产合作、设立出口奖励制度等措施,推行文化出口。此外,还采取由民间专家学者组建了“亚洲文化交流协会”、向“韩流”文化盛行国家和地区的使领馆加派文化官员、在韩国多个城市举办“韩流商品博览会”等措施,在推进韩国文化出口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7解开资金瓶颈。多渠道筹措产业发展资金,按照“集中与选择”的原则,有重点地实施资金支持。举措有:运作“文化产业专门投资组合”,以社会资金为主,官民共同融投资;建“共同制作室”,对中小文化企业进行综合扶持等,保证文化产业发展经费的供给。

  (三)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2010年日本文化产业规模占世界文化产业市场比重为10%,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日本的电影、音乐创收、CD销售和游戏软件的生产和销售都位居世界前列。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经验有:

  1文化和市场深入结合。凡是可市场化的文化,都通过市场运作方式发展,这是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经验。日本的文化产业不是由政府包办,项目都进入市场操作,即使是个性化的文化活动,也靠市场化运作。

  2中介组织作用明显。日本文化行业协会很多,行业协会都是社团法人,负责制定行业规则,维护会员合法权益,进行行业统计。文化行业协会的作用十分突出,文化产品的审查,通常由行业协会把关。

  3以设计提升产业附加值。2003年设置战略性设计活用研究会。同年10月开设日本设计与经济研究小组。还制订培育计划以培养专业人才,并推行促进设计交易正常化及保护设计的法律制度。

  4发挥本民族文化优势,吸收外国文化优点。日本善于将本国文化融入现代科技中,还擅长以动漫等方式,从自身眼光运用一些传统的故事或人物来说明社会问题。同时,擅长用自己的文化表达方式介绍外国文化。

  5销售方便快捷,深入研究消费者心理。利用快捷方便的网络,使出版业、音乐业等更迅速、经济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解消费者心态,许多企业对顾客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大多数书刊都附有读者意见调查表。

  6注重人才培养。在日本的《知识产权推进计划2005》中,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许多大学和职业学校都开设有关的专门学科,如数码艺术、动画学科、媒体、艺术学科等。

  三、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一)转变落后观念,强化文化产业意识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关注与研究已成为各界共识。这其中,异议同时存在:一部分人强调文化产品的公共性,认为文化产业需要政府从政策等方面给予扶助与支持,而不能将其完全推向市场,文化的产业化运作程度越来越高将对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文化造成严重冲击。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一部分大众文化在进行产业化运作的过程中,的确显现出平庸低俗的倾向,在世界观以及道德理念等方面具有消极影响,但依此而否定文化产业的合理性是不明智之举。应当认识到,经济的全球化和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已使文化的产业化趋势不可避免。结合以上情况,摆正文化产业在中国产业系统中的位置需要从树立以下三个观念着手:

  首先,应树立文化经济的观念。文化经济是指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成为人们重要的消费内容,文化成为物质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消费要素,精神文化领域成为生产增长的重要空间。对文化产品的属性认识,要从认识其单一的精神产品属性转变为认识其精神产品和商品两种属性;对文化功能的认识,要从强调单一的意识形态功能转变为强调意识形态功能和经济功能并存:对文化效益的认识,要从强调其单一的社会效益变为强调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最佳结合。其次,应树立文化的产业意识。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深刻转变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平台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总体框架内运行。繁荣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之一,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加强的战略产业之一,成为我国入世以后参与国际贸易服务的重要行业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强化文化的商品意识、产业意识,不将其简单地视为纯粹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再次,应树立文化企业自身的自主经营意识。中国文化产业内部经营管理理念的落后是限制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因。随着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化企业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应得到充分重视,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树立不断创新的思想观念,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文化企业体制改革的实质是推进文化企业的市场化经营模式,实行自主经营管理、自负盈亏。因而文化企业必须自觉摈弃过去依赖政府、避免竞争的观念,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利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的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同时亦不能完全脱离文化的社会价值,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还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文化产品不仅具有娱乐的功能,而且具有知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塑造公众的价值取向、情感取向和好恶标准于无形。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我们应当从战略的高度重新充分认识和估价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扶持国民文化产业的发展,坚决保障国民文化产业的主导地位不受国际竞争的损害。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市在经济总量上与苏南等地的差距逐步缩小,但是文化产业的差距却在不断的拉大。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情况下,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迫切要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二)创新文化管理,加快产业体制改革

  1实行公司制改造。我国的文化企业改革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要转制,其重点在于实行公司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文化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的主体。其一,对于国际文化产业逐步实行文化市场的适度准入原则,在不影响国家文化主权的前提下,有选择、有步骤地积极适度引进国际文化金融资本,输入境外文化商品。根据有关文化投资自由化的原则,应适当开放文化市场的经营权,使各种国际文化金融资本和跨国文化集团在中国宪法和法律规定所允许的范围内,在我国从事文化产业的合法经营。其二,市场准入不仅仅对外资而言,更重要的是放宽国内社会力量的市场准入尺度,使其从占领脚下的市场做起,进而提高国内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争取国际文化市场中获得更大份额。目前,我国文化市场还存在着阻碍其获得较大发展的四大壁垒,即部门壁垒、行业壁垒、地域壁垒和所有制壁垒。四大壁垒违反了市场平等进入、平等竞争的原则,形成了行业垄断、部门垄断、所有制歧视和地方保护等种种阻碍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障碍。为了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快拆除以上四大壁垒,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则决定文化市场的准入资格,以吸引社会资本和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加快文化市场的产业化进程。

  2区分文化性质。文化产业是文化中可以用产业方式运作的部分,可将其称之为经营性文化,主要包括影视业、出版业、演出业、娱乐业、网络业等。而义务教育、学术研究(人文科学研究和自然科学中的基础研究)以及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单位主要则属于非经营性文化或称公益性文化。

  因此,对不同性质的文化形式,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一是对政府兴办的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不完全通过产业方式经营,而主要依靠政府扶持,应给予经费保证。二是对反映国家和民族学术、艺术水平的精神产品,如表演团体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代表国家水平的艺术院校、有代表性的地方民族特色艺术团体等准公益性文化单位,则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争激励机制,通过产业方式进行经营,获取经济收益:同时由国家对其进行适当扶持和补偿。三是对经营性文化单位,完全通过市场化运作和产业方式经营,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协调。可采取以下供借鉴的措施: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取消一些对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投入文化产业领域的限制:对于创新型文化产业项目实行低息或贴息贷款;鼓励组建各级各类文化产业组织或文化投资公司,鼓励社会兴办文化事业的良性发展格局,实行多元化投资,促进文化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3打造精品品牌。文化精品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代表,对于发展文化产业,弘扬民族精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应当增强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在文化艺术业、艺术品制造业、教育业、电影业和演出业、新闻出版业、音像制品业、广播电视业,形成一批具有浓郁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并能在国际上产生良好影响的文化艺术的优秀品牌。在打造精品品牌方面,美国迪斯尼公司的巨大品牌形象的塑造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化探索中的重要学习对象之一。在我国辽阔广大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的土地上以及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每一个区域和时代都拥有各种各样独特的文化资源,这些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是我们创造品牌文化产品的灵感源泉和原始材料。要打造特色文化精品,首先要对本区域的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进行科学定位,突显其独一无二的特质,忌类同或边缘化:其次要对本区域的文化资源进行认真调研,进行全面摸底,作出具有可行性的开发规划,力求文化资源开发规划的科学合理。在区域文化资源的开发方面,有的省市已取得一定成就,凸现了其地方优势。例如:云南省近年来加快了文化体制改革,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建设民族文化大省。云南民族文化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其许多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这正是云南特有的文化资源优势。因此,在文化产业界形成了独特的“云南现象”。丽江的“丽江金沙”、杨丽萍的“云南映象”、大理的“风花雪月”歌舞演出等都是云南文化产业精心打造并在全国都颇具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行业,它不同于一般产业,而具有明显的社会教化功能,该属性决定了社会对文化产业的高标准要求,劣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仅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甚至会给社会风气等带来恶劣影响。因此,文化产业需要精工细作,不适合粗放式经营。我们要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要坚持走品牌化发展之路,走精品文化之路,才能赢得转型期中国文化产业的高度发展与品牌效应,才能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十分注重文化品牌的打造,美国好莱坞电影大片、日本动画、意大利歌剧、迪斯尼等都是响当当的文化品牌。走打造文化品牌之路,是国际文化产业集团壮大的必由之路。迪斯尼公司作为全球知名的娱乐文化业巨头,它的高速发展使其成为美国文化企业的一个成功样板。总结迪斯尼公司的发展历程,重点在于品牌意识。迪斯尼品牌在经过了多年经营后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家喻户晓,其在这个品牌基础上从一个手工动画作坊发展成为一个集影视制作、媒体网络、消费产品和主题公园开发于一体的庞大娱乐和商业帝国。从微观方面来讲,迪斯尼公司的成功经验可以归纳为精益求精打造品牌,在品牌基础上建立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通过多元化的商业经营模式来实现其品牌价值的最大化。打造文化品牌的过程是复杂的过程,要在广泛借鉴优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真正的精品品牌支撑产业发展之路。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主要代表,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别具魅力,与西方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而文化上的差异正是优势与特色所在,要以现代眼光来审视和认知我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并灵活捕捉国际文化消费市场的需求信息。根据市场需要打造具有民族文化独特性的文化品牌和具有人类共享性的文化品牌,拓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我市要自上而下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成立市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加大改革力度。针对我市的实际情况,可先从报业、广电等国有公共文化资源开始进行整合,组建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并从原有的行政体系中脱离,形成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集团公司化运作体制。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从宣传部、财政局等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建文化资产管理办公室,监督管理广电集团、报业集团等公司的国有资产流向及相关人员的使用。同时将文化企事业单位从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中彻底分离出来。文化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由“办文化”向“管办文化”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市委、市政府还应加大文化工作考核在全市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建立健全文化工作考核体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系和机制,统一各县(市)区市各部门的思想认识,真正把建立文化强市的方方面面纳入到经济发展的考核目标中去。

  (三)加强人才培养,打造专业人才队伍

  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文化产业作为知识和智力密集型产业,对人才能力结构有着很高要求,其发展的关键在于培养开拓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历史较短,所以在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都存在不足,为了保证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坚持走由人才支撑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是极为必要的。

  中国文化产业在人才工作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有规划地培养各类文化产业人才。文化产业是一个综合型的行业,由于其本身的行业分类很多,包括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艺术演出业、广告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等,因此它需要艺术、策划、技术、经营等各类人才。我国传统文化产业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等虽然有不少从业人员,但是原有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已经不能适应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这类人才的素质需要通过培训加以提高,同时还要加快培养一批高起点、高要求的文化产业人才充实到传统文化产业领域,主要包括新兴文化产业如动画业、网络游戏业、广告业等方面的人才,有计划地填补这些方面的人才空缺。其次,可以有计划及针对性地引进和配置一批海外优秀文化产业人才,充实和优化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众所周知,我国文化产业人才整体素质不高,而人才培养是长期工作,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尽快改善我国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结构,一个有效方法是尽快引进一批优秀海外文化产业领域的高端人才,配置到我国当前的文化产业队伍中。不仅可以发挥这类人才作为产业发展领军人物的作用,更能够以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管理理念、创意思路、运营模式等新鲜知识和观念来影响和带动现有的人才队伍,使我们的人才水平和素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提升起来。文化部出台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曾指出,要大力培养和引进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等文化产业急需的各类人才,吸引和聘用海外高级人才,实施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的人才战略。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部分海外人才是解决我国文化产业人才短缺紧迫现状的最快捷途径。第三,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的途径需要多元化发展。但要真正造就文化产业所急需的高端人才,必须有效地利用和发挥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优势。文化部出台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鼓励支持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以及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参与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目前,全国不少综合性大学以及艺术类院校已经开设了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和课程,有目的地培养文化产业市场所需人才。例如,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成立了国家级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一些综合性大学开设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以满足文化产业发展需求。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总之,作为智力密集型的文化产业,人才的因素在其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要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清醒地认识我国文化产业人才缺乏的严峻现实,有计划、分层次、有目的地培养和培训文化产业领域各行业所需人才。既立足我国,又放眼世界,准确把握世界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和世界文化市场流行潮流,以国际眼光、理念、模式和标准全面打造我国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平台。

  (四)完善融资渠道,实现产业资金优化

  在美国,文化产业的投资主体和融资渠道多元:首先是政府投资,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基金会对文化产业给予资助,州、市镇政府以及联邦政府某些部门也提供资助,美国政府对文化的直接投入较少,但通过立法来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进行捐赠。其次是非文化部门的投资,就特定的文化活动来说,私人捐赠者的捐献额是政府来源的2倍或3倍。再次,美国投资体制完善,融资方式多样,渠道多元,美国的不少财团都可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其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并且美国政府对于外资进入美国文化产业经营限制不多,文化产业依靠其强大的实力吸引了为数众多的外资进入。我国在文化产业的市场准入方面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中国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将面临严重的冲击和威胁,而单靠政府的力量又无法解决长期困扰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不足的问题。2005年,国务院专门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非常明确地规定了非公有资本可以进入的领域。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主要方式有:积极引进外资,实现文化产业资源配置的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充分调动民间资金,广开社会投资渠道,强化公众对参与文化产业建设的积极性,鼓励投资中小企业:设立文化发展基金,作为部分非盈利性质的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制定相关税收政策,并鼓励个人和团体对文化事业的捐赠,鼓励工商企业和社会人士对文化产业的赞助等。

  

  

推荐访问: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 日本 文化产业 经验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