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城市文化视角下的夏洛克形象

城市文化视角下的夏洛克形象

时间:2022-12-29 11:4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威尼斯商人》的故事背景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剧中的夏洛克形象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试图从城市研究的视角出发,探讨夏洛克形象和威尼斯城市纵横交错的关系。经研究发现,夏洛克的复杂性格正是十六世界威尼斯城律法不公正的产物,而威尼斯城也因着夏洛克们的存在促使律法进一步走向了公平正义。

【关键词】:边缘人;卑贱者;异教徒;律法;契约

莎士比亚剧作中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即莎剧中有不少故事的背景不是在本土英国而是意大利,这是有特定意味的。本文将以《威尼斯商人》为例,来探讨夏洛克形象和威尼斯城市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夏洛克性格的双重性

1、贪婪吝啬的残害者

剧中第三幕第一场在威尼斯的街道上,夏洛克听说了安东尼奥货船的倒霉事。他幸灾乐祸地说道:“他平常到市场上来,穿着得多么齐整,现在可变成一个叫化子。让他留心他的借约吧;他老是骂我盘剥取利;让他留心他的借约吧;他是本着基督教的精神,放债从来不取利息的;让他留心他的借约吧。”这里夏洛克一连说了三次“让他留心他的借约吧”,语气都是恶狠狠的。

当萨拉里诺说道:“我相信要是他不能按约偿还借款,你一定不会要他的肉的;那有什么用处呢?”夏洛克却回答说:“拿来钓鱼也好;即使他的肉不中吃,至少也可以出出我这一口气。”夏洛克竟然为了出口气而拿人的生命开玩笑,狠毒之相可见一斑。

尤其是在法庭上,夏洛克一直在鞋口上磨刀,还早预备好了称肉的天平,准备工作做得如此充分,这不禁又令人感叹其凶狠毒辣了。

2、弱小卑微的被压迫者

但是凶残吝啬、得理不饶人的夏洛克,同时还是个备受欺凌的犹太人。在安东尼奥为了给好朋友筹钱而向夏洛克借钱时,夏洛克提到“安东尼奥先生,好多次您在交易所里骂我,说我盘剥取利,我总是忍气吞声,耸耸肩膀,没有跟您争辩,因为忍受迫害本来是我们民族的特色。您骂我异教徒,杀人的狗,把唾沫吐在我的犹太长袍上,只因为我用给我自己的钱博取几个利息。”一句 “好多次”就把夏洛克所遭受的迫害表达出来。安东尼奥不仅在共和场合下谩骂夏洛克做放高利贷的生意,而且还加之以身体和人格上攻击,说他是“异教徒”“杀人的狗”。然而安东尼奥却反驳道:“我恨不得再这样骂你、唾你、踢你。”一个乞求债主的借债人竟然对债主说出如此大不敬的话来,不禁让人哑然。特别是在法庭上,不论公爵、安东尼奥、葛莱西安诺还是鲍西亚都称夏洛克为“犹太人”,甚至还叫他“万恶不赦的狗”,可见在威尼斯城中犹太人的身份成了他的标签,这些人不把他当人看,他被看作像牲畜一般。

在得知安东尼奥的货船在海上遭到了损失,萨拉里诺为安东尼奥求情时,夏洛克再一次表达了他对所遭受的侮辱的控诉:“他(安东尼奥)曾经羞辱过我,夺去我几十万块钱的生意,讥笑着我的亏蚀,挖苦着我的盈余,污蔑我的民族,破坏我的买卖,离间我的朋友,煽动我的仇敌;他的理由是什么?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要是一个犹太人欺侮了一个基督徒,那基督徒怎样表现他的谦和呢?报仇。要是一个基督徒欺侮了一个犹太人,那么照着基督徒的榜样,那犹太人应该怎样表现他的宽容?报仇。你们已经把残虐的手段教给我,我一定会照着你们的教训实行,而且还要加倍奉敬哩。”

夏洛克赚钱,安东尼奥就辱骂他“辛辛苦苦赚下来的钱”都是“盘剥得来的腌臜钱”;夏洛克赔钱,安东尼奥就讥笑他的亏损,但他的亏损正是由于安东尼奥“借钱不给人取利钱”,使得“在威尼斯城里干放债这一行的利息都压低了”。也因此夏洛克的一笔几十万块的生意被安东尼奥夺走了。除了生意上的针锋相对,安东尼奥还污蔑夏洛克的民族和宗教信仰。压迫者不仅是安东尼奥,而是无数个威尼斯城中的基督徒们;受压迫者也不单是夏洛克,而是千万个威尼斯城中的犹太教徒们。

夏洛克坚持要从安东尼奥胸口割下一磅肉,绝不仁慈,绝不妥协,不只是为了自己出一口而已,更多的是为了他的犹太民族,为了有朝一日犹太民族能够翻身做主人。

二、威尼斯城中的夏洛克

夏洛克出现在威尼斯城绝对不是偶然的,这样扭曲的双性格与这个城市息息相关。正如理查德·保罗·罗所说的那样“只要在威尼斯住上一天,拿着剧本到处走走,想重访安东尼奥、夏洛克或鲍西亚足迹的有心人,就很有可能为一两个场景找到真实的地名”[2]。即夏洛克们就生活在十六世纪的威尼斯城中。

1、政治的边缘人

十六世紀的威尼斯城是个城邦国,“具有国际性和多元文化,是海上贸易达成的典范”[2]。 莎士比亚时代的人对威尼斯的向往堪比现代人对纽约的向往,但即使是这样开放的威尼斯却仍旧是一个“等级社会”。传统的社会三等级的划分在威尼斯仍很受重视,而这里的“犹太人都不被算作威尼斯的公民”“他们的身份,是经威尼斯参议院默许而居住在城内的外国人”[3]。在地位与权力紧密相连的威尼斯,政治地位低下的犹太人在威尼斯城的各项重大事务中根本没有发言权,更不要提律法的公平了。文中有关夏洛克住所的描述“到下一个拐角右转,再下一个拐角往左转;再下一个转角,哪儿都不用转,只要弯弯曲曲地走下去就到了犹太人的家”,而葛莱西安诺他们在“屋檐下”(有的翻译为“棚屋”)等待的那个地方就是夏洛克的家。据考察,那个时候犹太人社区聚居的地方成为“盖托”,“人们最早在托马斯·科里亚特的《旅行杂谈》中见到它”。十六世纪的威尼斯,统治阶层把犹太人的住所与当地的市民的住所都隔离开,这足以见得他们在威尼斯的地位。

2、经济的卑微者

夏洛克十分在意安东尼奥夺走了自己的生意,尤其是怨恨他因为借钱不收利息,把威尼斯城放高利贷的利息都压低了,而且在法庭上失败后呼喊道“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可见,他非常看重自己的生意,甚至把它看得同生命一样重要,“养家活命的根本”这句话于夏洛克而言并非刻意地夸大。他注重自己的生意不仅与威尼斯是个商业贸易发达的城市有关,更是由于做这种生意是他们在威尼斯维持生活的唯一手段。其实,从十五世纪晚期开始,威尼斯的大部分行业犹太人都无法涉足,仅仅只剩下银行业。“他们几乎没有可将资本投入运作的地方,于是放债收取利息成了他们谋生的手段”[4]。经济权利受到排挤的犹太人想要在威尼斯生存下去的唯一职业就是放高利贷,尽管被世人所唾弃,所不齿,他们却也无可奈何。

3、宗教的异教徒

市民中的大部分都是基督徒,而信仰犹太教的犹太人无疑就成为了基督徒攻击的对象。基督教和犹太教在历史上本来就宿怨很深,再加上安东尼奥们对夏洛克们在经济地位上的不断侮辱,宗教信仰上的时常抨击,双方的积怨就更深了。所有这一切加起来就酿成了夏洛克要割安东尼奥一磅肉的结果。

三、夏洛克的反抗和失败

作为政治上的边缘人,经济上的卑贱者,宗教上的异教徒的夏洛克选择了他独特的反抗方式,即按照律法的理性精神来反抗,在剧中即表现为契约精神。在威尼斯城中,像夏洛克一样的犹太人最希望能够得到律法的支持,同时他们最欠缺的也是律法制度的保障,他们想依此争取自己的地位。安东尼奥曾说过“公爵不能变更法律的规定,

因为威尼斯的繁荣,完全倚赖着各国人民的来往通商,要是剥夺了异邦人应享的权利,一定会使人对威尼斯的法治精神发生重大的怀疑。”在法庭上,夏洛克说道“要是殿下不准许我的请求,那就是蔑视宪章,我要到京城里去上告,要求撤销贵邦的特权。”鲍西娅也说道“在威尼斯谁也没有权利变更既成的法律”。从三个人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律对威尼斯的重要性,整个威尼斯就靠着法律的公正在文艺复兴时期走向繁盛的。而夏洛克正想依此实现他对安东尼奥的报复。不仅如此,夏洛克还在法庭上不断地强调“我在这儿要求法律的裁判” “我只要求法律允许我照约执行处罚” “我现在但等着执行原约”等等。深重的怨恨并没有使得夏洛克走向不理性的疯狂,相反,他显得很理性,一切都按照法律,按照契约来进行就可以了。他以强化律法的形式来报复,而法律就是他唯一的屏障和保护伞。

然而,这一切在代表权力和地位的鲍西娅那里发生了大逆转。鲍西娅以律法的精确性打败了夏洛克,并且把夏洛克深深地踩在了脚底下。鲍西娅以“这约上并没有允许你取他的一滴血” “不准留一滴血,也不准割得超过或是不足一磅的重量”为由给了夏洛克“绝对的公道”。血肉是不可分离的,鲍西娅口中的“绝对的公道”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而她却利用契约的文字游戏给了夏洛克重重一击。当夏洛克妥协,意欲拿回本钱离开法庭时,鲍西娅却说“只能给他公道,让他履行原约”。并且还根据威尼斯的法律规定“凡是一个异邦人企图用直接或间接手段,谋害任何公民,查明确有实据者,他的财产的半数应当归受害的一方所有,其余半数没入公库,犯罪者的生命悉听公爵处置,他人不得过问”。要求律法公正的夏洛克,视契约为保护伞的夏洛克最终还是败在了法律上。因为法律本身就是那些统治阶层制定的,而保障的也更多的是他们的权力,这可以从对异邦人法律制裁的規定中看出来。最后,在安东尼奥们的仁慈之下,夏洛克不但钱没了,还要改信基督教。夏洛克大声疾呼“我不要你们的宽恕”,这哪里是宽恕呢?生存下去的方式没有了,连精神上的信仰也被剥夺了,这分明是要了他的命。至此,夏洛克在对律法的争夺上彻底败了,律法的主人实际上就是安东尼奥们。律法对夏洛克们本就是不公正的,所谓捍卫了法律的公平正义只是捍卫了权力的法定拥有者们。

威尼斯城律法的不公正造就了夏洛克这样复杂性格的人。同时,这些犹太人们遵守律法并主动争取律法的权力的做法,又促进着威尼斯律法的进一步公平和正义。威尼斯城不断产生着这样的人,这样的人也不断影响着威尼斯城。

注释:

[1]理查德·保罗·罗(著),韦春晓(译):寻找莎士比亚 探访莎剧中的意大利.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第132页

[2]尼尔·麦葛瑞格(著):莎士比亚变动的世界.网络舆书出版,2014年,第218页

[3]理查德·保罗·罗(著),韦春晓(译):寻找莎士比亚 探访莎剧中的意大利.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第133页

[4]理查德·保罗·罗(著),韦春晓(译):寻找莎士比亚 探访莎剧中的意大利.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第133页

参考文献:

[1]雅各布·布克哈特(著),何新(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2004年

[2]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威尼斯商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

[3]理查德·保罗·罗(著),韦春晓(译):寻找莎士比亚 探访莎剧中的意大利.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

[4]尼尔·麦葛瑞格(著):莎士比亚变动的世界.网络舆书出版,2014年

[5]彼得·克拉克(著),宋一然等(译):欧洲城镇史(400—2000年).商务印书馆,2015年

[6]伯高·帕特里奇(著),刘心勇等(译):狂欢史 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

[7]菲利普·丁·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著),林骧华(译):世界文明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

[8]彼得·伯克(著),刘君(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东方出版社,2007年

[9]彼得·伯克(著),刘君(译):威尼斯与阿姆斯特丹 十七世纪城市精英研究.商务印书馆,2014年

推荐访问:视角 形象 城市 文化 夏洛克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