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河南筝派的艺术风格及演奏特点

河南筝派的艺术风格及演奏特点

时间:2022-12-29 10:3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河南筝派是北方流派的代表之一,是中国传统古筝流派的重要纽河南筝派成部分。河南筝派的形成受到了地理、文化、人文、风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回顾历史,河南筝派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演奏冢,并且创作出了大量的具有浓郁的河南特色的优秀作品,无论从曲武结构,旋律特点,技法技巧等方面都形成了他的独特风格,作为北派发展基础的一部分,对中国筝乐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筝 河南筝派 风格特点 技巧特征

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弹拨乐器。两千多年前就流传于秦地(今陕西省),故有“秦筝”之称。在茫茫的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由东向南迁移,遍及到了祖国的各处。受到地区人民的语言、文化、政治、经济、风俗等诸多因素的主客影响,在与当地的戏曲、说唱、民间音乐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诸多各具特色的风格流派。

从《史记》、《汉书》中的文字来看,筝在秦汉两代已有了相当普遍的发展。早在东汉,汉光武帝建都洛阳,至北宋建都汴梁(今开封),都是河南地区,秦筝于是也随着传到了河南,早就流行着“郑卫之声”的河南,随着秦筝的传入,有了曹植的“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还有“笙声既没,筝色俱张”,“何以忘忧?弹筝酒歌”等咏筝诗。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原地区,在古代居九州之中,因此有中原之称:流传于河南地区,的筝乐又称“中州古调”,今天大多称之为“河南筝曲”。

流传的河南筝主要流传于河南的南阳,泌县以及邓县,多为1.2米长左右,弦是金属(钢丝)弦,一般为十六弦,没有倍低音一组,面板与背板均使用河南当地所产的桐木制作而成的。面板的弧度较大,上弦轴装置在码子的平行板左侧。演奏时,演奏者要戴上金属向内扣的指甲,因此音质铿锵有力,是当时民间弦索乐队中的主要乐器。

河南筝曲的渊源主要依托于“河南曲子”。据记载,早在明朝有一种当地的民间说咱音乐被称为“河南曲子”。到了清朝中叶以后,这种说唱形式仅在南阳地区十分兴旺,所以又称“南阳鼓子曲”或“大调曲子”。它是一种曲牌体的曲艺形式,山明、清两代流行于中原地区的小曲和民歌衍变而成。它的伴奏形式以弹拨乐器三弦、琵琶筝为主。有时还加上扬琴、月琴、胡琴等,这些乐器除了为声乐伴奏外,还有一种合奏形式,叫“板头曲”。被称为三大件的三弦、琵琶、古筝在合奏时既能默契配合,又能独具其趣,成为各具其自身特点的独奏乐器。因此,河南筝的曲目可分为唱腔牌子曲和板头曲两个部分。

唱腔牌子曲是由河南大调曲的唱腔曲牌逐渐演变为器乐曲的。它首先是为声歌伴奏,然后是自弹自唱,最后由于只弹不唱而转化形成纯器乐曲。这类乐曲有:《山坡羊》、《倒推船》、《扬调》、《银扭丝》、《剪锭花》等,这类乐曲的特点是短小、精干、活泼、地方风格突出。

板头曲,是明代河南民间流行的一种叫做“弦索”的民间乐器。它是以古筝儿重要的主奏乐器,并包括琵琶、三弦、月琴、二胡、软弓京胡等乐器的合奏曲。

它是开板之前,用乐器演奏的前奏曲。早期的板头曲旋律比较简单,一般都依附于说唱。既有前奏曲或开场曲的含义,又可以起到活动手指、调整琴弦的作用。

在演奏同一首乐曲时,筝和各乐器声部都是以同度或八度(三弦奏低音八度旋律)重叠演奏同一旋律、速度、力度、表情等,以齐取胜,音响丰富。由于筝和各乐器具有不同的演奏特点,因此会产生律音有细微的差别。但这种合奏突出了旋律的起伏,力度的强弱对比。当古筝的演奏脱离了这种板头曲合奏时,也必然带有起伏有致、刚柔相济的特征,进而也就逐渐演变成独立的河南筝曲。

由河南板头曲演变而来的筝曲现存的有50余首。按其板式又分为两大类为慢板,一板一眼,如《高山流水》、《苏武思乡》、《思情》、《闺中怨》等乐曲;为快板;山板无眼,如《小飞舞》、《大救驾》、《哭周瑜》、《叹颜回》等乐曲。

演奏河南筝曲,习惯上有将曲情相近的乐曲连缀,如《陈杏元和番》与《陈杏元落院》《上楼》与《下楼》,《哭周瑜》与《叹颜回》,《小飞舞》与《大救驾》,《征面》与《銮铃》《群鸟闹春光》与《鲤鱼闹莲花》《蝴蝶闹金瓜》与《野马闹涧》常相组合,由套曲的意味。

在河南筝派的发展中,无数的名家艺人不懈努力的发展。最早将河南筝介绍出去的是遂平魏子犹(1875—1936)。他的演奏古朴浑厚,传有《小刀:手》、《关雎》、《天下大同》等十余首。学生有娄树华,梁在平,固希文,史荫美等,可谓是门墙桃李,代有传人。对于传播中州古调做出了很大贡献,六十年代在国内有很大影响。近几十年来河南筝派的代表人物有曹东扶、王省吴、任清志等。值得一提的由曹东扶先生(1898—1970)创立的“曹派”艺术,以其鲜明的特色和独有的演奏技巧而著称于世。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在曹老精心培养下;造就了曹桂芳、曹桂芬、李婉芬、何室泉、邱大成、何成育、娄方、李汴等古筝名家,成为曹派艺术的第二代传人。之后,曹派的大批再传弟子纷纷活跃于筝坛。其中,曹老的外孙女冯彬彬就是第三代传人的佼佼者之一。可见,一个艺术流派在动态中发展,关键在于要一代一代的不断传承,这样才能体现出流派长流不息的生命力。而流派要得到持续发扬,其独具特色的曲目的传播则是一个重要因素。

河南具有代表性的曲目如《高山流水》,强调掌握大指密摇配合左手的揉、颤、按,滑向时进行,表现出“泉水出流,崖头砥石,渐入河江”的意境。再如《打雁》将就各种指法的运用与左右交替弹奏要极富表现力,通过叙事状物和抒情,将猎人打雁的情景及群雁受惊鸣叫和伤雁的挣扎,刻画的栩栩如生。此外还有,《陈杏元和番》、《陈杏元落院》、《苏武思乡》、《思情》、《思春》、《闺中怨》、《闹元宵》、《哭周瑜》、《汉颜回》、《汉江韵》等等。无论是曲式结构,旋律特点,还是技法技巧都形成了它特有的风格。

1、曲式结构

a 河南板头曲是河南筝曲的主体部分,是“八板体”的结构,即以每小节为一板,以八板为一个乐句,全曲共有八个乐句,且惟有第五乐句为十二板,全长六十八板。由么八板》曲牌演化而来的标题性器乐曲,这些乐曲在结构上与《八版》原型大体上是‘致的,但也有些“八板体”乐曲在全曲句数和总长度一致的情况下,变更部分乐曲的长度和落音。在旋律线上各“八板体”标题性乐曲可以说是“干变万化,各显神通”。

b 河南筝曲分为快板和慢板两类,均为2/4拍,慢板筝曲每小节一板一眼,快板筝曲有板无眼,全长为34小节,每小节两板。但无沦快板还是慢板,都有哀伤,抒情,欢快等不I司情绪的乐曲。

2、旋律节奏特征

a 许多河南筝曲都会使用密集的节奏型,如《高山流水》和《打雁》的前十六后三十二节奏型;《闺中怨》的前三十二后十六节奏型:《苏武思乡》连续使用三十二的节奏型。这些密集型节奏的使用,常常造成一利-紧迫感,表现出激动的情绪,突出了河南筝曲的叙事性特征。

b 在河南筝曲中,四、五、六、八度大跳音程很多。在四

度大跳中,凡是以25,51或25,21起始的音型多是悲哀情绪的乐曲,因为在中原一带常用这样的音调表现凄楚、悲怆的情绪。这是最具河南特色的音调。五、六、七、八度大跳音程也很多,有些已超过了八度。在悲哀乐曲中,下行大跳表现哀怨,忧伤:r行大跳表现悲愤,激昂;在欢乐的乐曲中,音程的上、下行大跳表现为情绪的波动。这些大跳音程中,八度音程呈现出律性,大部分筝曲第十六板和第十七板为八度大跳,有些也超过了八度。如《寒鹊争梅》中的六度、七度大跳, 《小飞舞》的第十六板与第十七板问的八度大跳,还有《苏武思乡》第{六板与第十七板问出现的九度大跳。

c 在乐曲《慢吟》中,前一部分三次使用长音,以八分的节奏型贯穿全曲,表现了古代文人吟诗的生动情景。

3、技法特征

河南筝曲的旋律常用密摇,游摇,滑音揉弹奏技法,奏出悠长连绵的拖腔乐句。这种乐句在乐曲中还往往以移位,问答等形式反复出现,突出了河南筝的歌唱性特征。

河南筝曲中的节奏型及旋律的大跳音程不像山东筝曲那样有规律,但第十六板与第十七板的大跳音程,可谓既典型又规律,绝大部分板头曲都遵循这样的一种结构模式。

综上所述,河南筝曲中的旋律起伏的大跳以及随筝曲情绪变化松紧张弛的节奏型,还有各利,揉、颤、按、滑等技巧,奏出悠长连绵的拖腔乐句,是旋律兼具歌唱性和叙事性。

在古筝演奏技法上面,河南筝派也有着突出的特点。在河南筝曲中,以大指为主,大指的“连托”和“托劈”指法运用得较多。还有就是“摇指”分为“密摇”和“游摇”两种。“密摇”是以腕部作为活动部位,带动整个大指关节连续快速“托劈:(指法顺序为先“托”后“劈”),其特点为音头重,密度大,连贯性强。在著名的河南派大师曹东扶先生的演奏中也能有所体现。他在摇指时,带有一个较强的音头,这种奏法可能同他在“大调曲子”的演唱中强调把字头咬实有关。他对表现河南地方特色的乐曲和增加乐曲的起伏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在右手摇指的同时总是配合左手的揉、颤、按、滑同时进行。强劲的音头犹如进发的火花,是长句一句呵成,并将乐曲的旋律一次次推向高潮。

游摇,这种奏法是曹东扶先生为弹奏一些悲伤的旋律而设计的。弹奏时右手从离筝柱较近处有弱至强逐渐向前梁移动。左手侧同时从按变音滑边颤地放回原音位。演奏时两手配合要协调,音色和力度要有明显的变化。“游摇”较大指“密摇”较疏,在由离筝柱较近处逐渐向前梁移动时,音色由朦胧逐渐变得明亮,力度由弱渐强。他可谓一种指法的综合应用,它表现乐曲的感情淋漓尽致,具有强烈的悲剧效应。在河南筝曲中,“花奏”也被称为区别于其他流派的标志。“花奏”又称为“拂”,有“上拂”(大指连续劈指上行)和“下拂”(大指连续托指下行)。曲巾的“拂”音不占时值,只做装饰,弹奏时称弧线状,音与音之间既连贯又清晰,并有音色和力度的变化。在中指运用中,除了“勾托”和“大撮”外,中指还常用“踢”指,这是河南筝派中一种特有的指法,曹先生特别重视他的运用。存演奏时,因为中指像踢脚时的动作那样迅速的向外弹出而得名:“踢指”同“勾指”相比更为强劲有力。在乐曲中,他常以的形式出现。在河南流派中,这种奏法电叫“倒踢正打”。在食指的运用中,相对于大指、中指较少,但在《上楼》与《下楼》巾,食指配合大指运用较多,另外,食指还有一种“连抹”奏法,若遇上行级进音级,用“连抹”技法。

至于说到右手按弦的特点,在河南筝曲中,左手揉弦的技巧非常独特,有大颤,小颤,揉弹问奏,速滑音,滑颤等等。1、大颤,这种颤音的幅度比一般颤音的幅度要大,通常要超出一个小二度。在乐曲中表现激励的情感时常用到它。小颤音,这是一种在表现极度悲痛的情绪时很有效的予法。2、小颤音的特点是细而密,幅度很小,它是利用左臂肌肉暂时的紧张形成的抖动而产生的。弹奏之后,左臂应立即恢复松弛状态。3、揉弹间奏,是与有手八度交替相配合,右大指掸弦左手按弦的余音再揉弦一次,使旋律一波一折。4、速滑音(14),这是曹先尘的流派中很有特色的一种左手技法,它对突出乐曲的河南地方风格有重要作用。弹奏时要求左手指先把弦按至需要的音高,弹奏后由于按指放松而降低小二度再滑至原音高,这过程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速滑音配以右手强劲的音头,使曲调铿锵有声,而颤音及滑颤则增强了乐曲的悲哀情绪,这正突出了河南筝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的情感特征。

在河南筝曲的颤音技法,对河南筝曲的特性音也有体现。如大颤音包括按颤,4、7音的演奏;滑颤,即在下滑过程中加颤,其音程为小二度,大二度和小三度;空颤,如2、3、6二音L不加按任何弦数的颤音演奏,2音奏出大二度的混合音响,3、6两音均奏出小三度的混合音响,三个颤音演奏时,右手播弦后,左手立即吟弦,在触弦的开始有一个爆发力。小颤多用在按变音上。颤音表现出细腻,酣畅的河南筝派的风格特色。

在河南筝曲中,无论是珠圆玉滑的长摇,错落有致的踢打,或是柔肠寸断的游摇,悲壮苍凉的重颤,以及缠绵悱恻的小颤,凄楚委婉的揉弹问奏,莫不和曲调、曲情浑然一体,描摹情态刻画入微。激昂处引吭长啸,声震林木,悲切处似呜咽微吟,哀转久艳。形成了河南筝曲的风格具有粗狂豪放的气氛,并兼有含蓄细腻的韵味。

河南筝派作为北派筝的主流,以其独特及丰富灿烂的多元化外延形成了自己文化内核的风格与技巧,对巾国占筝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把古筝的发展推向高潮,如今已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二个重要的传媒手段,古筝正在从中华华夏正声向世界性发展,展望未来,前途远大。

参考文献:

[1]《秦筝史话》焦文彬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2]《中国传统流派筝曲概述》(载《怎样提高古筝演奏水平》)林玲,华乐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3]《河南筝派》(载《中国古筝名曲荟萃》)丁承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第5版。

[4]《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异同比较》(载《怎样提高占筝演奏水平》)冯彬彬,华乐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5]“中国占筝网”——“秦筝国乐”——“筝乐论坛” (.cn)。

[6]《曹东扶筝曲集》中《曹东扶先生的几种独特技巧介绍》曹永安,李汴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第5版。

[7]《河南古筝曹派传人显风采》(载《怎样提高古筝演奏水平》)冯光华乐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推荐访问:河南 演奏 艺术风格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