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晋商的扬州迷踪

晋商的扬州迷踪

时间:2022-12-28 21:3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在南方,有一座城市与晋商有着极深的渊源,不仅见证了500余年晋商辉煌的开始,而且亲历了晋、徽两大商帮最激烈的交锋,这就是《新晋商》此次《出山西记》的重要一站:扬州。

对于晋人的从商历史,有史料记载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然而真正以商帮之名兴起却要从明朝时候的山西盐商开始。

“扬州繁华以盐盛”,明清时代的扬州是盐商们的舞台中心,一代又一代的老晋商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身影,被拓印在史料中,成为一段传奇。

亢家之谜

亢嗣鼎,人称“亢百万”,是晋商历史上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民间传说,亢家的发迹始于李自成遗留的宝藏,也有说法认为亢家是业盐世家,但不论如何,到亢嗣鼎这一代时,亢家已经是富可敌国,不仅是大盐商,还是大钱庄主、大地主。有记载提到亢氏老家临汾“宅第连云,苑如世家”,而在扬州,亢家不仅建有“亢园”,更在当时最繁华的小秦淮沿岸盖起了数量惊人的百间房。

然而这样一个在《山西通志》《扬州画舫录》等文献中均有记载的晋商家族,在今天不仅没有类似乔家大院的“亢家大院”留世,甚至在山西临汾的亢家庄 (据说是亢家的墓地所在),都没有一个亢姓。

于是我们将希望寄托扬州,这里曾是亢家的又一个大本营,或许能够找到亢家的踪迹。

瘦西湖,扬州的著名景点,据说,它的所在地就包括了原来亢园的一部分。

在瘦西湖中确实坐落着一些盐商住宅,多为徽派风格。可是询问了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亢家。

第二天我们专程去拜访了扬州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著名作家韦明铧老师,他曾写过数篇关于亢家的文章。然而提起亢家,他同样充满了迷惑。

“对于亢氏,在这个地方能找到的书,正史、野史我都找了,我感觉很奇怪。史书记载他们家族很厉害,盖了很多院子,小秦淮河岸还有上百间房子。康熙、乾隆年间是盐商如日中天的时候,清政府国库收入的一半来自盐,而盐税的四分之一来自扬州的盐商。那亢家无疑是纳税大户。可是到了乾隆中期的时候,他们家把房子卖掉了,部分房子变成茶馆,有一家茶馆卖烧饼,特别酥,扬州人特别喜欢,这个情况被清代记载的很详细了。不知道怎么一下子那么没落。”

后来,我们专程去了小秦淮河,记载中亢家盖了百间房的地方。这是一条很窄、但是很漂亮的河,盐商时代的“灯红酒绿”“风花雪月”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幽静的桃红柳绿。

或许只有这条河知道亢家的一切,它目睹过亢家的兴盛,叹息过亢家的衰落,如今,只是在默默地流淌中,把亢家的迷留在一群山西客的心中。

巷子里寻会馆

亢氏并不是扬州唯一的晋籍盐商,在现在扬州的东关街,有一座山陕会馆,属于清朝早期建筑,据说曾是山西祁县盐商长裕川的盐号,当年,“亢百万”就经常出入于此。

山陕会馆是扬州最早的盐商会馆。明朝中期开始,扬州晋商迎来了一个强劲的挑战者,那就是历史上同样赫赫有名的徽商。两大商帮短兵相接,没有人知道爆发了怎样激烈的商战。只知晋商在扬州的垄断地位受到了严重打击,而徽商从此进入黄金发展时代,但在接下来的百年中,却也始终未能将晋商彻底挤出盐商群体,甚至在明末清初,出现了可以像“亢百万”这样力压徽商的山西大盐商。

山西与陕西自古有“秦晋之好”,晋商为了对抗徽商,常与实力不俗的陕西商人携手。这座山陕会馆,正是当年“西商”亲密合作的象征。

还好,山陕会馆是存在的,在手机地图上都可以查询到它的位置。可是当我们真正来到门口时,失望又一次降临了。

如果不是那块山陕会馆的牌子,这个地方无论如何也看不出什么会馆的影子。想象中恢弘的门楼没有,而资料中记载的“占地十余亩,房纵有三路建筑并立,每路若干进,有门楼、福祠、厅堂、木楼、火巷、演戏神台等”更是杳无踪迹,满眼尽是拥挤的当代民居。

一位居住在这里的老大娘告诉我们,原来的山陕会馆很大,还有花园,但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都毁了。她依稀记得原来的山陕会馆那高高的门槛,以及大门口半人高的石鼓。

韦明铧老师说,最可惜的是山陕会馆的界碑,“原来我在山陕会馆的后墙下面看见过山陕会馆的东墙界碑。可是有一天人们要修厕所,敲墙的时候有一个大石头,其实就是东墙界碑,用大锤子打了,断成了三节,然后把它作为废砖头搬到车上搬走了。据说,后来有人发现上面有字,文物部门把那三块断石保存了起来……”

就在寻访山陕会馆的过程中,我们意外从一位老乡那里听到了这样一个信息:在南河下还有一个山西会馆!这个信息让我们立刻振奋起来,或许,在那里我们会有所收获,哪怕只是一堵残壁、几片破瓦,但最起码证明,晋商曾经在此活跃过。

于是,在一片烟雨蒙蒙中,我们穿梭在南河下又窄又深的巷子里,犹如行走于历史的迷宫中。这里留存有不少老宅子,当我们经过一所“廖可亭住宅”时,并未过多留意,后来拜访扬州著名古建筑专家,从事扬州民居建筑文化研究四十余年的赵立昌老师时,他告诉我们,这位江西大盐商的宅子有多处表现出北方建筑风格,可能最初为山西人所建。

一番细细寻找之后,一个颇有气势的会馆门楼出现在我们眼前,然而还来不及高兴就看到了上书的四个大字“湖南会馆”。之后,直到走出南河下,都没有找到老乡所说的山西会馆。不禁怀疑,难道老乡将湖南会馆与山西会馆混淆了吗?

向居住在南河下的老住户打听,有一位热情的大姐说,她曾听老人们讲,湖南会馆的旁边就是山西会馆——现在,那里是一片住宅小区。

出了南河下就是大运河,在运河岸边,我们找到了一个“扬州古迹图”的地面浮雕,显示南河下正是一片会馆聚集区。我们偶遇了扬州本地人老王,问起山西会馆,他说,在现在的何园北侧,曾经有过一座规模宏大的山西会馆,应该是扬州最大的,现在已经没有了,就是湖南会馆,也只是那个门楼保存得好,其实里面什么也没有了……

“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老王重复着这句话。

三义阁的叹息

明清时代,只要是山西人扎堆的地方,就一定有关帝庙。很多地方,山西商人虽然离去了,但是关帝庙依然在当地保存了下来。然而在扬州一路寻访,却没有人知道关帝庙,这让我们心中疑惑。

直到拜访韦明铧老师时,他告诉我们,扬州虽然没有关帝庙留下来,但在南河下一带有个三义阁还在,就在小巷子里,但是比周围的建筑都要高,依稀可见当年气势。

于是我们重返南河下——藏在那错综复杂的小巷里,若不是有韦明铧老师提醒,此次扬州之行我们可能就要留下一个大遗憾了。

在深巷里,我们先找到了一个“三义阁永宁泉浴室”,说明三义阁距离我们已经不远。而当三义阁出现在眼前时,我们的眼睛亮了——虽然只剩一个门楼,并且破旧不堪,但却是此次扬州之行见到的保存“最完整”的一个晋商建筑,尤其是“古三义阁”四字清晰可辨。

古三义阁初名关侯庙,为山西盐商于明代嘉靖年间建造。清康熙四十二年,僧深玉主持重修,增祀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张飞、关羽,更名为三义阁。

一位老太太从三义阁前经过,跟我们聊了起来,她精神矍铄,已经80多岁了。

“我六岁开蒙的时候,就在这里边,这是私塾。那时我还小,里面有关公啊什么的,小孩子怕啊,我就让姐姐陪着我……门外有石马,里边有和尚,有三进院子。对面的巷子里有皮货店,我父亲也在皮货店,这个地方都是卖漆器啊铜器啊……”

结语

扬州城的行程匆匆而满满,风尘仆仆而来,又风尘仆仆而去,留在扬州的,只有几位山西访客的一声叹息。在离开扬州的第二天,收到一条来自韦明铧老师的短信:

“忽然想到一事,晋商在扬州时,曾将家乡的梆子戏携来扬州演出,带动了扬州剧坛的繁荣。清朝中叶,扬州有梆子秦腔徽调,都是盐商带来的。”

在采访赵立昌老师时,他曾提到:“有人说扬州的建筑都是徽派的,实际上错了,我跟他们讲了两个问题,对于扬州来说,晋商来在前,徽商来在后,在建筑风格上,扬州的建筑其实与北方的建筑有一脉相承的地方,比如扬州的四望亭,是明代建筑,看它那个出鞘,显得比较短,比较平缓,不像南方的建筑,翘的很厉害。另外,北方的建筑属于青砖青瓦,不像南方的粉墙黛瓦,扬州就有很多青砖青瓦建筑……”

昔日的晋商盛景在扬州或许已经无迹可寻,然而当留下的痕迹几近湮灭时,我们又发现,时间并非磨灭了所有,那丝丝缕缕终究还是揉在了扬州的风、扬州的韵里。

推荐访问:扬州 晋商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