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晋官不难当:看看古代晋官的政治智慧

晋官不难当:看看古代晋官的政治智慧

时间:2022-12-28 19:1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主任石英就分析过于成龙“很会做官”:“假如他像前朝的海瑞公那样,既反贪官又‘骂皇帝’,肯定要招致‘龙心不悦’,而决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的。”

其实,于成龙和海瑞的不同,一共有两处,一是“以文吏而擅武略”,他绝非只是内省以洁身,而更有外攘以清境的“业绩”存。再有,就是一生低调。

于氏家族,在山西永宁属于大富之家。明朝中叶曾出过一名“大中丞”于坦,他在做了几十年的大官后,急流勇退,辞官回乡,过起了富裕乡绅的日子。祖上务实的家风,也影响着于氏的后代子孙。

于成龙本是明崇祯朝的秀才,明末战乱时,他一度在安国寺躲避战乱,隐居读书,长达6年。等到清顺治十二年江山初定,急需大批人才时才应招出山。作出这种人生选择,在当时是有很大阻力的,但45岁的于成龙没有顾忌各种阻挠。

类似狄公和于公的山西良吏很多,汉文帝的侍从宫郅都,西汉名吏尹翁归,都以铁面无私、为官清止、敢于直谏著称,但均在原则的要求下有尺度;北宋名相文彦博、司马光更是名垂千古,有意思的是,都流传下了他们两人童年时的机智故事——文彦博灌水浮球,司马光砸缸。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因为倾慕司马光,甚至不远千里步行从江苏走到山西的司马光墓旁,安心著述,最后陪葬在墓旁。

机智,但也讲原则,这便是古代山西清官们的秉性了。

受“打压”,但从未自暴自弃

太原是很多朝皇帝的“龙兴之地”,按过去的说法就是这里有龙脉。

于是,宋太宗赵光义在灭北汉国后,引汾、晋之水灌晋阳为废墟,降为“平晋县”,这倒没什么,改朝换代焚毁敌国都城本是常事。但赵先生为了割断所谓的龙脉,阻断太原的王气,把十字路口仝部堵死而改作了丁字路口就太小肚鸡肠了。

宋、明等封建王朝也很少给山两派来智官,因为在统治者看来,山西是财富的输出省,需要压制,但这并不妨碍一代又一代山两官员靠着自强不息而成长。

稍有政治常识的人都知道,想要在政界游刃有余,只有“硬”的一面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懂得“软”——想办法收拢人心。在这方向,山西人有着丰厚的政治经验。山西历史上的一大批贤臣名相,他们的经验智慧,直到今日,还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历朝历代很多人分析过山西裴氏家族经久兴隆的原因,顾炎武总结了三条,即联姻、世袭与自强不息。

裴氏家族历史上共出过驸马、皇后、太子妃、王妃、公主、荫袭95人。由联姻、世袭所结成的封建裙带关系,无疑是促成裴氏人物显露头角的优越条件,但并不足主要原因。

对于公侯将相数以百计的裴氏家族来说,起决定作用的在于他们即使拥有先天优势,却依然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如裴行俭由于父亲功绩被补为弘文生却以此为耻.执意自学考试,步入仕途,后成一代名將。

“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是裴氏家风的主要特征。裴氏曾有家规,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以裴氏家族为镜,也可窥这些优秀山两官员的特点。

有历史学家评价山西人武可安邦,文可治国,经国济世也正是历代读书人的最终价值体现。山西省委前书记袁纯清在刚刚履新山西时,曾向属下推荐过韩毓海教授的《五百年来谁著史》一书。书中称“山西是一个令人胸怀天下的所在”。古代山西百姓和官员们,合力孕育出了这种“胸怀天下”的气概。

摘自《廉政瞭望》

推荐访问:难当 古代 智慧 政治 晋官不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