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四季情结在日本汉诗文中的体现

浅谈四季情结在日本汉诗文中的体现

时间:2022-12-28 14:1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汉诗文是日本民族抒发自身情感、展现文学魅力的方式之一。日本诗人基于自身的情感体验去选取四季时令变化的景象作为写诗素材,通过吟咏“雪”“月”“风”“花”这几种常见的意象联结外在客观世界与内在主观情感,将人带入到情景交融的美学境界之中。这是日本这个情感上阴柔细腻的民族对四季特有的情结。

关键词:汉诗文;季语;雪月花;四季情结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5--02

前言:

日本汉诗文是日本诗人以汉字作为书写符号而创作的带有文学性质的诗文。诗人们用汉字描绘节序景观的自然美,用汉诗抒发骨子里就有的细腻阴柔的情感,让这种从海洋彼岸吸收过来的汉字文化鲜活地出现在日本文化圈中,成为日本民族文坛中的瑰宝。本文从情感体验、意象等方面出发,探讨日本汉诗人的四季情结,发掘日本汉诗的独特艺术魅力。

一、独特的四季感受

日本最著名的作家川端康成曾在《我在美丽的日本》中写到:“雪月花最怀友”,他认为“以、雪、月、花"几个字来表现四季时令变化的美,是日本人观念里对宇宙万物,大自然的一切,以至人的感情的美的概括。奈良、平安朝时期,上层贵族乐于吟咏季节性雪月花鸟的诗歌,并且用汉字记录下来。在日本古代文学作品中,《怀风藻》 所收117首汉诗里季节吟咏的诗歌不知凡几;平安朝时代的“敕撰三集”(《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经国集》)以及《和汉朗咏集》中描写季节景观的汉诗亦不计其数,当然,这是日本民族独特的季节气候及自然景观的特色决定的。编撰于平安时代的《和汉朗咏集》,就是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为上卷的编目,并且在其基础上加以细分,如春天有立春、早春、春兴、春夜等的分类。重视四季、天象以及动植物的分类意识,反映了日本人类书中的思维方式。实际上,以四季之名作为编书目录,唐朝类书中已有先例,即《艺文类聚》亦有相同的编排规律,上卷按四季时令编排,划分天部、岁部、山部等范围,只在《第三卷》岁时部上“初 夏 秋 冬”出现季节名称。由此可见,这种分类在古代中国虽然只是作为庞大的分类系统中的一个分支,但在该书中却以其构成整个上卷的纲目。原因在于,日本人对大自然季节变化极为敏感,作诗与表达对四季的感受密不可分。早春时,是“庭增氣色晴沙綠,林變容輝宿雪紅”(《草樹晴迎春》紀長谷雄),对早春生机勃勃的气象加以描绘;秋兴時,可以感怀,抒发愁情,如“由來感思在秋天,多被當時節物牽。第一傷心何處最,竹風鳴葉月明前。”(《秋日感懷》島田忠臣)。一年四季的轮回变化,使日本人对季节变化的感受非常敏锐细腻,对自然美有着独特的体验,他们能够敏锐地感受到周围环境随着四季变迁的变化,大自然里不同的素材、生活中的各种情境给诗人带来其妙的感受,这种对四季情感的独特体验也是创造汉诗文、编撰录取的灵感来源。这种意识使得中国诗歌也出现在其收录范围之中。如“冰消田地蘆錐短,春入枝條柳眼低”(《寄樂天》元稹)“相思夕上松台立,蛬思蟬聲滿耳秋”(《題李十一東亭》白居易)等都是与季节相生相应的诗。

日本诗人基于自身的情感体验去选取四季时令变化的景象作为写诗素材, 描绘一时一景,抒发一时之情,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特定的季节意象

平安朝时期,日本人崇尚自然,吟咏风花雪月、云雾霞露,题材偏爱以雪月风花为代表的四季自然风物,整体格调偏向悠闲、唯美,在创作的汉诗文中体现了属于它们的“风雅”性的审美标准。《和汉朗咏集》的编撰吸收了“雪月花”的创作理念,春有花、梅、柳,夏有亭、莲、萤、蝉,秋有茶、月、霜、露,冬有雪、灯、火。由此,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季语”。季语是日本俳句中要求必须出现恰好一个能代表季节的词语,是俳句的灵魂,而季语的概念在俳句这种诗型尚未确立前早已存在。春夏秋冬的四时风情,山川草木的自然风姿,花鸟虫鱼的千姿百态以及变化无常的气象世界给日本诗人带来微妙的心理变化,所以在日本人在诗句中运用季节术语恰好给诗句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给后人展现了森罗万象的大千世界。在《和汉朗咏集》中,我们便可以感受到诗人选取的四季的意象所带给人的感官、情理上的享受,如 山桃復野桃,日曝紅錦之幅,門柳復岸柳,風宛麹塵之絲” (《逐處花皆好序》紀齊名)写出了桃花粉红的绚丽、岸柳丝绦的柔细,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情趣和表达了丰富的主观情感;又如 “留春不用關城固,花落隨風鳥入雲。(《三月盡》尊敬)灵动地表达了惜春留春之心。这些“花”“桃”“柳”“风”“云”即后人所说的季语,亦如同中国古典文学意义上的意象,群体意象加深了诗歌的审美程度,因此也成为日本诗歌文学中宝贵的传统。

刘熙载《艺概》从意境的审美风格提出分类:“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诗不出此四境。”说明意象带给人不同的启发与联想,能够营造出不同的时空意境。日本诗人在季节性事物创造的氛围的感染下,在自然风物的熏陶下对意象的感知是主观与融情的统一,因此许多汉诗把人带入到情景交融的美学境界之中。

三、情感与自然的统一

一个民族对于生活、文化的理解传统植根于该民族的生活环境、风土习俗,换一句话来说,文学上的思维定势和审美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会在该民族的文学中有所体现。所以,情感与自然的统一又是在诗歌中较为显要的表达方式之一。

关于季节感观的审美体验慢慢成为日本文学的一种精神传统,它蕴含着日本民族独特细腻的心理精神,这是他们用来联结外在客观世界与内在主观情感的桥梁,具有鲜明的民族美学特征。自然万物是寄托审美情感的对象,也是日本人内心情感的依托。日夜更替、时空变迁,景物的四时变化,让日本诗人在欣赏应时之景的时候发出自身的感叹,这也就是所谓的季节感和景物观,基于季节感诱发而创作的汉诗在情感抒发上显得更主动。在日本诗人眼中,冬日的梅花如樱花般灿烂盛开到衰败凋零只有短短数日,这种现象与日本人传统心理上的生死观产生了契合点。如《咏庭梅》一首:“庭梅竞艳色,朝暮正芳菲。可怜春风下,苑花一乱飞。”(平城天皇)和 《梅花落》一首:“鹒鸣梅院援,落舞春风,历乱飘铺牠,佛徊扬满空。汪香熏枕席,散影度房栊,欲验伤离苦,应闻羌笛中。”(嵯峨天皇)两首都是叹落梅,在自然的变化中引发了对生命无常、时间变化的忧思,诗人在花落的刹那间领悟到永恒的美,获得极致的心理美感,也在一瞬间获得了自身情感与大自然统一的满足感。其实这种花朵零落现象是符合自然科学规律的,但正是这种自然变化激发了诗人创作的灵感。由此可以发现,在日本诗人吟咏景色、表达人生意趣之时,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出伤逝、徒劳的哀伤之感,并且是伴随着自然与情感的结合而一同出现的。

日本诗人对四季变化的感知度是先知先觉的,因此在创造诗歌上也显得较为主动。但是这种主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局限于当季景物的象征义,无法向外延伸,生成了固定的审美倾向。然而,无论是主动与被动,是缘情于景还是借景抒情,诗人将自身情感倾注于自然以达到统一,这是诗人情感宣泄、向世人表达自我的形式之一。

结语:

日本诗人能够领悟四季转化的自然之道,把自然风物随着季节变化的审美体验通过汉诗文字表露得淋漓尽致。能用欣赏的目光深切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并从其中体会到日本人根深蒂固的四季情结,是提高个人审美感受的途径。同时,诗歌是我们人类利用文字媒介表达对自然的崇尚之意的情感合集,是表露出人类亲近自然的、关注自然的内在心理的文学体裁,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从古至今滋润着人类的心灵。

参考文献:

[1]辛文. 《和汉朗咏集》研究[D].南开大学,2012.

[2]陆晓光.最早的双语诗歌集——《和汉朗咏集》跨文化特色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61-67+124.

[3] 臧运发.日本平安时代对中国文学的移植与创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01):80-83.

[4]林娟娟.从俳句中的季语解读日本民族的自然审美观[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38-43.

[5]川端康成.我在美丽的日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6]张莉娜. 论日本汉学界的唐诗意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7]严明.日本汉诗中的赏春[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52-57.

推荐访问:诗文 浅谈 情结 体现 在日本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