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思考

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思考

时间:2022-12-28 13:3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双语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民族地区双语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甘肃省甘南州双语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藏为主”和“以汉为主”两类:以藏为主类是指除汉语文课程外,其余课程都用藏语授课的教学模式,也称之为“一类模式”;以汉为主类是指除藏语文课程外,其余课程都用汉语授课的教学模式,也称之为“二类模式”。

目前,甘南州中小学及幼儿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和幼儿有109463名,其中藏族学生和幼儿77204名。开设藏文课的中小学143所,占全州中小学数的31%;实行藏汉双语教学的中小学生51363名,占全州中小学生数的37%。寄宿制学校175所,占全州中小学数的38%;寄宿学生98842名,占全州中小学学生数71%。

多年来,甘南州双语类小学“以汉为主”三科合格率不足50%,“以藏为主”三科合格率仅为20%左右;初中“以藏为主”类六科合格率仅为10%左右,“以汉为主”类合格率仅为15%左右,部分县、校六科合格率为零的局面依然难以突破。双语类中小学与普通类中小学之间的质量差距依然较大。提升双语教师的能力是缩小这种差距的关键。

一、影响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恶劣,长年缺氧

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决定了人的相应的行为模式。专家研究得出,由于高原吸氧量降低,人体机体组织缺氧,会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人的大脑皮层对缺氧最为敏感。每克脑组织每分钟的需氧量几乎是肌肉组织需氧量的20倍。进入机体的氧,约有1/4被大约占体重2.5%的大脑所耗用。因此,在高原缺氧的条件下,高级神经活动的改变出现较早。对动物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中等高度上就会出现高级神经活动的初期变化,表现在内抑制过程减弱。在海拔4000米的高度上,可观察到一时性神经活动暂停现象。

缺氧对人的植物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影响。轻度缺氧时,感受器神经紧张性增强,如眼皮颤抖、头痛、易怒等。严重缺氧时,出现副交感神经紧张力增强和迷走神经过敏症候群,如恶心、呕吐、头痛等。缺氧时,感官功能也发生改变。有些人在海拔5000米高度上味觉感受能力下降,以致难以分辨大葱和胡椒。从海拔2000米起,视觉功能开始改变。

甘南州大部分地区在海拔3000米以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长年处于高原缺氧状态,作为脑力劳动者,教师对缺氧更为敏感,这在他们的专业发展中形成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2.工作量大,专业学习时间严重不足

甘南州地广人稀,草原广袤,居住分散,寄宿制成为主要的办学形式,教师除了上好课之外,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都得照顾,周课时量一般都在16节左右,再加上班主任工作、早晚自习、批改作业、备写教案以及维稳等工作任务及政治学习,基本上没有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教师们基本都是清晨五六点钟起床,忙到晚上很晚才能休息。长年累月的辛劳,使许多老师积劳成疾,未老先衰,提前病休的很多。

时间和精力是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程度的关键性要素。问卷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中小学藏汉双语教师明确表示工作压力太大,没有精力、没有时间学习,直接原因是教师编制紧张,教师工作量大,精力不够。由于双语教师特别紧缺,学校几乎很难派出教师去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教师专业基础薄弱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改善。仅靠假期短短的几天培训根本无法完成专业知识更新,尤其是跨学科任教的教师更是低水平重复,如此恶性循环,致使甘南藏区教育质量常年难以提高。

3.学科结构性缺失普遍,学科专业再学习需求紧迫

专业教师学科结构性缺失是指教师总量基本足够的情况下,按照学校课程设置,有些学科没有或缺少本专业的教师,而有些学科则出现了教师过剩现象,学校为了开齐开足课程,只能将有些专业富余出来的教师调剂到那些没有专业教师的学科任教。在甘南藏区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原因是相对于双语类中小学的课程设置,民族类高等院校的专业门类不全,导致了双语类毕业生专业种类单一,因此,在双语类中小学,跨专业任教教师的比例达到60%以上。全国大学的专业设置中藏语方向极少设置生物、地理、化学等专业。这就造成了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双语教师学科结构性缺失现象。笔者在研究中发现,除了藏语文之外,其他学科课程普遍存在专业教师结构性缺失现象。例如,某藏族中学化学教师有11人,专业教师只有2人;物理教师6名,没有专业教师;政治教师8人,专业教师只有1人;历史教师9人,专业教师只有2人;其余的都是由藏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教师调剂任教,这些教师在岗前没有接受过任何学科专业知识培训,就凭一本教材、一本教参直接上岗。任教与藏语言文学同属文科类的政治、历史等课程,教师仅凭文字理解、向同行请教等方式,还勉强能应付教材内容,但任教偏理科性质的生物、物理、化学和地理等课程就感觉捉襟见肘。这是甘南藏区双语教师专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4.专业标准尚未建立,教师双语能力较弱

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教师专业标准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供了依据。藏汉双语教师与普通中小学教师的区别在于:除了要具有与普通中小学教师一样的职业素养外,还需要在语言上具有“藏汉兼通”的能力,通过良好的藏汉互译能力进行对译转换后,在课堂上用藏语全程讲授或辅助教学。由于目前没有制定出专门针对藏汉双语教师的专业标准,致使在双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方面标准参差不齊,目前甘南藏区能达到“藏汉兼通”的双语教师比例不足20%,双语能力较弱导致教师专业学习困难重重。

5.专业引领资源匮乏,专业水平提升空间受限

双语类学校缺乏高校研究者、教研员和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长期制约着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普通类学校和双语类学校教师素质差距较大的影响因素。一方面,双语类学校内部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导致内部专业引领资源匮乏。一是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较多,而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缺乏,大量的新任教师没有指导教师。二是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与普通类学校相比少很多,使得双语类学校缺乏专家型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各学校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均较少,多数学科没有高级职称教师,某校14个学科的116名教师中,仅化学和数学各有1名高级职称教师。另一方面,校外专业引领资源受交通、时间、经费、语言等制约收效甚微,致使校外专业引领很难实现。

二、提升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对策

1.制定《中小学藏汉双语教师专业标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专业准则

笔者认为,中小学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陷此窘境,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可参照的专业准则。因此,西藏自治区和四省(青海、四川、云南、甘肃)藏区应该统一协调,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教师专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藏汉双语教育教学的特点,制定《中小学藏汉双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藏汉双语教师从双语能力、双语文化素养、双语教育科学知识、双语学科专业知识、双语教育教学机制方面提出特殊的规定。这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能以《标准》作为藏汉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制定教师准入标准,严把教师入口关;从事藏汉双语教师教育的院校能以《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学校能以《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教师能以《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

2.统筹规划藏汉双语教师培养院校的专业设置,增强人才培养的适用性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培养藏汉双语人才的民族高等院校及民族高等师范院校共有11所,针对目前藏语言文学专业人才过剩而其他专业人才紧缺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全国一盘棋,统筹协调,统一规划这些院校的专业设置及培养规模,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减少过剩专业的招生数量,新增某些紧缺专业,或者在原有成熟专业的基础上设置某些专业方向,或者采取主辅修的办法(如藏语言+历史主辅修等),根据藏区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培养人才。

3.完善现有培训体系,加强中小学藏汉双语教师轮训

依托现有资源推进双语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实施定期轮训制度,提高师资队伍的双语教育能力;建立双语教师培训长效机制,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开展双语教师培训工作,采取赴高校培训或挂职学习等办法,争取用3年时间完成一轮双语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双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值得强调的是,教师轮训要一改往日的通识培训,严格按专业分类进行。同时对于跨专业任教的教师要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与高校藏汉双语类实习生进行岗位置换,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

4.补充双语教师编制,增加教师业余自学时间

建议甘肃省人社厅按照甘南州现有的学校规模、在校学生数、寄宿制学校的特殊性等情况重新核定教职工基本编制和附加编制,一次性完成增加的编制数额;甘南州政府对全州教育系统职工编制实行动态管理的方式,由甘南州教育局进行统一管理,在全州范围内统一调配。同时,由州教育局统一通过教师招考录用和“特岗计划”等途径,按学校专业需求补充合格教师,解决教师不足的矛盾。通过增加编制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使他们有更多的业余时间提升专业水平。

5.提高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保持双语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在全藏区内实行中小学藏汉双语教师统一工资标准,尽快使甘南州中小学双语教师工资水平能和西藏自治区及青海藏区保持一致;建立教师定期体检制度和老教师疗养制度,在气候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退休教职工安置房;建立中小学藏汉双语教师工作生活补助制度,每人每年获得一定数量的额外补助;适当放宽退休年龄限制。通过这些待遇保障,能让教师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安心工作。

6.开展贴近实际需要的专业支持,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加大省内中小学对甘南的支教帮扶力度,甘肃省应协调相关学校,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中小学骨干教师赴甘南支教,引進先进理念和教学手段,以便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为双语类高等院校研究者、各类培训机构人员、教研员提供智力援助,延伸当前双语教师集中培训战线,将教师培训的触角引向农牧区域,根据当地教师的切实需要,配备合适培训人员,做好“培训下乡”。先期着力培养“种子”教师,通过“种子”教师建立城乡之间、高校与农村学校之间、培训机构与农村教师之间稳定的联系网络。学校应完善图书馆及其藏书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书籍、杂志和报刊等学习资源,以校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效进行。

(作者单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推荐访问:双语 困境 现实 思考 教师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