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发现“夏骑”烙马印考及其他

新发现“夏骑”烙马印考及其他

时间:2022-12-28 08:3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uuu͵_wi}ii_}kZii޻ݸ]_iiin׎^?9n}?z]iuۮx]uۭviu~?;ơ总结出以下几点看法:(1)印文由“六字”——“四字”——“两字”转变,印文由多字向少字发展。(2)印文篆体由“大篆”——“小篆与汉篆之间”——“汉篆”演变,最后发展成为平正方直的典型汉印文字。(3)印面基本呈方形,印体硕大,均作朱文,印文深凹,纽中空可纳木柄(个别不排除有可能捆绑手柄)。从以上梳理明显看出烙马印随时代发展,字义“由繁化简”,印文结构出现了“省文”,应该说这种流变过程更趋向标准化,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综上所述,借助目前所见烙马印的实物遗存及其相关史料,以“常骑”、“夏丘”(地名大印)两印以及新发现“夏骑”烙马印的相关思考,简谈对早期官马用印的流变与探究。笔者认为“夏骑”烙马印印文中的“夏”应该是指“夏丘”(夏丘县);“骑”是指“骑马”(官职),属于烙马印流变后期所出现省文类型印。铸造的年代在“元朔三年”,即公元前126年以后数年,是在“夏丘侯”封侯建国时所颁用。文献中记载的西汉时期的夏丘县(国),即今安徽省泅水县东。

余言及其他

本文列举烙马印、大印八方,其时代由战国截止至西汉末年,而其后朝代的烙马印遗存所见稀少,这一现象费解。而笔者注意到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相继出现了与“骑”字关联的多种职官印(2.4厘米见方),于此例举如下。

西汉:骑司马印(天津艺术博物馆)、侵骑千人(上海博物馆)、骑千人印(故宫博物院)、骑千人丞(同前)、楚骑千人(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楚骑尉印(同前);新莽:西海羌骑司马(上海朵云轩供稿)、北地牧师骑丞(故宫博物院);东汉:骑部曲将(上海朵云轩供稿)、胡骑校尉(上海博物馆)、越骑校尉(上海朵云轩供稿)、前锋突骑司马(故宫博物院);三国:骑督之印(上海朵云轩供稿)、骑都尉印(同前)、豹骑都尉(故宫博物院)、越骑司马(上海博物馆)等。以上略举职官印不同称谓有十多种,其时代在两汉至魏晋南北朝。

这组与“骑”字相关的职官印又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与古代官职称谓组合有“司马”、“千人”、“部曲”、“校尉”、“都尉”或“督”;(2)与名词泛指地域、方位或地名组合的有,“楚”、“越”、“西海羌”、“北地牧师”;(3)与古代民族简称组合的有,“西海羌”、“胡”;(4)也还见有“侵”、“前锋”、“豹”等专用词组合的。以上这类带有“骑”字组合的职官印出现,在西汉或西汉以后,印文中“骑”字是否与西汉同期烙马印中的“骑”字存在某种联系,它的出现是否与秦朝“骑马”官制相关等等,笔者未作深入,提供于此供参考。

烙马用印产生了马的标识,其用印形体硕大,因其特殊属性而要求视觉效果明显,故此均作阳文,易于辨识。在古代诸侯国之间马的占有数量表明其国家的强弱,烙马用印是对官马的管理,属于马政制度,是备注马匹的身份与属地,可知其资历背景等。本文例举烙马印、大印共八方,其中(1)“日庚都萃车马”、(6)“道侯骑马”,以及新发现(8)“夏骑”,此三印代表了早期烙马印流变过程中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标准印式。于此特别指出的是此三印印纽属于中空可纳木柄的“烙印”,印面文字都“与马相关”,形制、性质可以确定。烙马印在早期战国时代至后来的西汉时期,在流变过程中印文由“多字”向“少字”演变,说明了烙马用印之发展在逐渐趋向简明而倾向于“标识化”效果。本文为以“夏骑”烙马用印作基点,对早期烙马印、大印的梳理,简谈相关看法。烙马用印时代高古,传世遗物所见稀少,都给研考带来困难。在实物印例介绍中见到的“曲革”、“邦胎”、“常骑”等大印,其时代也属于西汉中后期所出现,分析判断也应属于省文类型,其印文与用途有待进一步深入研考。拙文仅以目前所掌握的烙马用印,或与烙马印相关的大印展开讨论,肤浅看法,于此请教诸方家。

古玺印学专家叶其峰先生、孙慰祖先生以及相关友人都给予热情指导与帮助,于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推荐访问:新发现 及其他 夏骑 烙马印考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