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由新出文献重评顾颉刚先生的“层累说”

由新出文献重评顾颉刚先生的“层累说”

时间:2022-12-27 21:5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内容提要 顾颉刚先生著名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在中西方学界有很大的影响。此说的思想渊源比较广泛,所论问题也与今古文经学上的“公案”有关,受胡适的影响较深。仔细分析顾先生的“层累说”,其特别之处在于根据《诗经》中的史诗来分析古史,以禹为“截断众流”的关键点,而不采信传统的《尚书》等文献;其目的则是要从文献出发,构建系统的东周以来的信史。根据近来公布的竹简《子羔》篇、《容成氏》篇和公盨铭文、新蔡楚墓竹简等出土文献,可以发现顾先生的“层累说”中的许多观点存在问题;他对于《诗经》中所提及的禹之分析,也存在史料选择和解释上的疑问,故其“层累说”恐难成立。不过顾先生探索中国系统信史起点的这种学术自觉,仍然是很有学术意义的。

关键词 顾颉刚 古史辨 “层累说” 上博简 公盨 新蔡简

〔中图分类号〕K87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8)06-0136-10

1923年,顾颉刚先生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一文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由此引发了古史大讨论。不少学者曾指出“层累说”有许多问题,但是这并不妨碍“层累说”作为一个独创的理论或者说解释中国古代史的假说、模式,而近现代中国最缺乏的就是原创性的理论。不过,这个理论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合理性,还有待检验。裘锡圭先生曾借助新出土的古代文献材料,讨论了顾先生的“层累说”,这个研究方向非常有启发性。本文拟根据顾先生的“层累说”与具体经学问题的关系以及所受胡适的影响,再结合新出土材料和学界研究成果进一步讨论“层累说”。

一、“层累说”的建构

顾颉刚先生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一文中将层累说的基本思路,概括为根据古书篇章的年代先后,编排史料的先后,以之作为古史层累的先后顺序,这遵循的是胡适先生所谓“历史演进法”。其核心是,根据《诗经》所保留的商周史诗,探索商周史的开端。顾先生有商周不同源之意,同时又指出“禹”是商周的共祖。不过顾先生认为禹本来是神(西周中叶的《长发》),后来(鲁僖公时的《閟宫》)才成为有天神性的人,是商周共同追述者,是历史的开端,那时并没有黄帝、尧舜。这是一个很独特的观点!接下来,顾先生指出:“‘禹’和‘夏’并没有发生了什么关系”,“东周的初年只有禹是从《诗经》上可以推知的;东周的末年,更有尧舜,是从《论语》上可以看到的。”“从战国到西汉,伪史充分的创造,在尧舜之前更加了许多古皇帝。”(注:顾颉刚:《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古史辨》,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61—66页。)这里讲的主要就是“层累说”所说的古史层累,“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传说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

顾先生此文存在不少疑问,当时便有学者从立论证据和研究方法上提出了质疑(注:

张荫麟:《评近人对于古史辨之讨论》;陆懋德:《评顾颉刚〈古史辨〉》;绍来:《整理古史应注意之条件——质顾颉刚的〈古史辨〉》,均见《古史辨》第二册。)。值得注意的是,顾先生的“层累说”,包含着几个不同层面,我们需要加以区分。一是要将顾先生“层累说”的意图与“层累说”所牵涉的问题分开;二是要将顾先生“层累说”所牵涉的问题中,他自己的独特之处,与前人的成绩分开。

顾先生认为他辩论中国古史的意图,要比崔述更进一步,“单从书籍上入手”,整理出信史来。因为崔述谨守经学,也反受经学之限制,这令顾先生不满意。因此顾先生的意图,有着鲜明的学术自觉。

顾先生的“层累说”的核心是认为禹是商周共同追述的对象,是历史的开端,其时并无尧舜。尧舜禹契稷,本来在《尚书•尧典》等文献中存在传统的看法;顾先生则从《诗经》的禹入手将之打破,认为禹最古,尧舜是后来的伪史,如此一来,上古史就几乎被全盘推翻,需要重写。因此,认为禹是天神,尧舜在禹之后,这是顾先生的独创。

不过顾先生“单从书籍上入手”所整理出的信史,相当的晚。“禹”之成为人,是从鲁僖公时才开始的。既然商周不同源,商以禹为神,而周至鲁僖公时才以禹为人,则商初之历史和周初之历史没有可比性。又后稷之为周的始祖,顾先生认为“有无是人也不得而知”,则顾先生的古史所愿追述的只是鲁僖公以后的历史,这是受到了胡适“东周以上无史论”的影响。而他以禹为古史的开端,恐怕是学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的“截断众流”。顾先生从《诗经》中的商周史诗开始研究,置《尚书》于不顾,有违传统的学术路数,这也是受到了胡适的影响。胡适所熟悉的格罗特所著《希腊史》(注:胡适与格罗特《希腊史》之关系,可参胡适1911年10月25日日记所说:“下午在藏书楼读Grote:‘History of Greece’”,见《胡适留学日记》,岳麓书社,2000年,第55页。),正是把神话性的希腊史诗作为“传说时代”的资料,而将信史从公元前776年古代奥林匹克竞技会开始计算。所以胡适信商周史诗,而不信《尚书》,他甚至说:《尚书》“即二十八篇之‘真古文’,依我看来,也没有信史的价值”(注: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导言》,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中国哲学史》,中华书局,1991年,第23页。章太炎以为胡适以《尚书》非信史之说取于日本人,见1922年6月15日《致柳翼谋书》,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中华书局,1979年,第943页。)。他指示顾颉刚:“关于古史,最要紧的是重提《尚书》的公案,指出《今文尚书》的不可深信。”(注:《古史辨》第一册,第200页。)顾颉刚才有《论〈今文尚书〉著作时代书》一文,当时认为《吕刑》较早,但也只不过是周穆王时的作品(后来甚至怀疑《吕刑》成于吕灭于楚之后(注:顾颉刚:《顾颉刚读书笔记》卷9,台北:联经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第6753页。转引自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中华书局,2005年,第2090页。));而其它较早的《尚书》篇章,多不关涉古史。当然,胡适对于顾颉刚的影响,远不止这些地方。

认为商周不同源,这是清代今文经学的一个结论,则并非顾先生的创造。清末宗今文经学的皮锡瑞曾专门讨论《诗经》中的商周始祖问题,认为今文说的圣人无父、感天而生,教之古文说的圣人有父、父皆同祖之说更为可信(注:皮锡瑞:《经学通论》卷2,中华书局,1954年,第38—43页。)。皮锡瑞所引戴震的《诗生民解》之说值得注意:“《帝系》曰:‘帝喾上妃姜嫄’,本失实之词,徒以附会周人禘喾为其祖之所自出……使喾为周家祖之所自出,何雅、颂中言姜嫄、言后稷,竟无一语上溯及喾?且姜嫄有庙,而喾无庙。若曰履迹感生,不得属之喾,则喾明明非其祖所自出。”戴震虽然是从诗、礼这种经学角度来考察《生民》,但是所用的方法和“层累说”很接近。他据《诗经》本文未言喾,得出喾非周之始祖的结论,而顾颉刚则说《诗经》未言黄帝、尧舜,所以其时还没有这些人;又说《诗经》只谈到了禹,所以禹是古史的开端。顾颉刚虽然比戴震走得更远更大胆,但是二者的思维方式是相近的。这或许可以表明,中国传统的经学研究,也有可能衍生出顾颉刚式的史学结论。顾颉刚与崔述的思想关联,也能说明这个问题(注:参陆懋德:《评顾颉刚〈古史辨〉》,《古史辨》第二册。)。但是戴震和崔述都还难以完全疑经,尤其是疑今文《尚书》所述古史(如《吕刑》等),故只能有局部的质疑,只能破,未能立。顾先生之时代则具备了疑经、疑孔子的条件,他完全可以毫无顾忌地重起炉灶,破而后立,建立系统的上古史。所可商榷的,只在于他运用哪些史料,把信史的起点放在哪里。

推荐访问:新出 文献 层累说 重评顾颉刚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