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从战国《学记》看中国古代的教育教学观

从战国《学记》看中国古代的教育教学观

时间:2022-12-27 20:3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经验与教育思想的总结。是中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体系比较严整而又极有价值的一篇,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份极为珍贵的遗产;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学专著,据郭沫若考证,《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下面就其中的几个观点进行阐述。

一、《学记》的教学原则

(一)继志原则

《学记》认为:善于唱歌的人就让别人接续其音调,善于教人的人就让人继续其志向。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够做到言辞简约而意思通达,道理精微而说理完善,论证虽少却意旨明白,就能够让人领会其意图,从而让学生将自己的志向继承下去。

(二)长善救失原则

《学记》把人在学习上容易犯的毛病归纳为四种:贪多务得、孤陋寡闻、掉以轻心、遇难则退。教师如果能了解不同的人的毛病所在,就能够纠正他们的错误。教的基本目的,就是发挥学生的长处,改正他们的弱点。《学记》作者还向教师提出了研究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对具体学生作具体分析,采取灵活的教学措施和因材施教的要求,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这对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记》关于教学管理的观点

入学的时候,要举行祭祀先贤的典礼,目的是表示对“道”的崇敬之心。然后演习《诗经·小雅》中的《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诗,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学以做官为目的。进学之后,击鼓集合,开箧讲书,以让学生敬重其学业。用“夏楚”二物来惩罚违反学规的学生,以约束其行为。不到大祭的时候,天子不举行视学的典礼,以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来完善自己的学业。平时经常查访,但不告诉学生,以让学生专心于学业。年纪小的人只是听课而不向老师提问,以表示尊重长者。

三、《学记》关于求师与尊师的观点

《学记》指出:“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意思是: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也明白教育之所以衰落的道理,然后就可以为人师表了。即一个具有君子品德的人,只有掌握了教育的规律,了解教育成功的方法和教育失败的原因,方可成为合格的老师。因此,称职的教师不仅懂得教学的基本原则,还能根据这种原则而实施自己的教学。《学记》认为:治学的人知道追求最高学问的难易且知道所治学问的优劣,就具备了旁征博引的说理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才能够做教师。只有具备了做老师的能力,才有能力做官长。只有具备了做官长的能力,才能够做一方之君。因此,教师在本质上是为学习做君主做准备的,故选择教师,就不能不慎重。另一方面,治学的人最难做到的是尊重教师。只有真正尊重教师,“道”才能为人所尊信。也只有“道”为人所尊信之后,普通民众才知道治学。故此,贤明的国君是不把教师作为自己的臣下的。

四、关于教与学的关系

在《学记》中,尽管没有提出“教学过程”这样一个概念,但其中对教学过程却作了很深刻的论述,有些见解是很精辟的。比如“学学半”的命题,概括了教与学两方面的关系,说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了教学过程主体。教与学的联系是教学过程的本质联系,离开了教,就没有学;离开了学,也就没有教。因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所以,只有教与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才能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作为教师,不但要教学生,也要自己学习,不断补充知识,提高自身修养;作为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东西还不够,更需要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学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这就是《学记》作者所设想的合理的教与学的关系。作者在强调教学活动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教与学关系问题的同时,严厉地批评了在当时存在于实际教学中的五种缺点:一是“呻其占毕”,教师照本宣科,让学生机械背诵,缺乏理解。二是“多其讯言”,教师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不考虑学生的反应。三是“数进而不顾其安”,只顾往前赶,不照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四是“使人不由其诚”,不了解学生,不从学生的志趣爱好出发。五是“教人不尽其才”,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因材施教。出现这些问题,就是因为教师不能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而造成的。这样的教学违背了客观规律,因而也就达不到预定的目的,就是失败的。两千多年前就存在并已受到批评的那些缺点,直到今天还存在于我们的教学实际之中,这说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理论上认识了的问题,要在实践中得到解决,还需要作长期的努力。

《学记》作者表明,要真正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而不强迫学生被动地接受;要启发学生独立钻研,而不代替学生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精神轻松,心情愉快,开动脑筋,发展思维,才能使师生关系达到和谐融洽。

五、对学生的要求

(一)端正学习态度

《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总是感到自己的知识太少,需要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学记》还要求处理好三个关系:课内学习与课外作业配合好(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正课与课外活动结合好(不兴甚艺,不能乐学),工作与休息处理好(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正课与课外活动的结合是重要的。比如学音乐,课外不学一些杂曲,课内的音乐就学不好;学诗文,不从课外去开阔眼界,课内的诗文就学不好;学礼仪,课外不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的杂事,课内的礼仪就学不好(不学操绳,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只有课内课外结合,才能使学习步步深入。《学记》认为,课外活动得不到提倡,学生就不会乐意去学习功课。

(二)学习要注重方法

要求学生从小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着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善于比较分析(比物丑类)。在学习上能按照自己的志趣从容就学(游其志),自觉向学(存其心),安心学习(安其心),乐于学习(乐其学),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信其道)。最后,达到既掌握理论,又能用于实践,不仅明辨是非,还能够坚持原则(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做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作为学生,他在从事学习时也需要懂得学习的技巧。善于学习的人,老师教得轻松,却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善于学习的人则刚好相反。善于向老师求教的人,先问简单的问题,然后再问复杂的问题。善于回答老师提问的人,亦根据问题的大小进行回答。

参考文献

[1]孟宪承.中国古代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2]傅任敢.学记译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3]胡舒云.学记教育思想二则[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3).

[4]袁祖荣.学记论学及其现代启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8,(2).

[5]刘守钦.学记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学专著[J].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1).

(责任编辑刘红)

推荐访问:教育教学 战国 看中 古代 学记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