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世界近现代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比较研究教学模式的构建

“世界近现代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比较研究教学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2-12-27 16:1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为适应高等院校历史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对“世界近现代史”{1}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培养目标、史学理论与历史观、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将世界近现代史课程的史学理论和历史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内容之中,将“中国近现代纲要”的教学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世界近现代史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改变世界史和中国史教学内容的相互脱离、史学理论和思政教育的各自独立状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世界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比较研究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214-02

马克思说过,其实世界上只有一门最大的学科,这就是历史。历史对整个社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2011年2月,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正式通过了新的学科目录调整方案,世界史正式成为一级学科。世界近现代史课程是高校历史学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世界通史的一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则属于高校大学生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二者同为必修课程。但存在许多不同,前者重视史实和史观,后者重视史实和思政。在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将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学理论和历史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中,将中国近现代纲要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特征融入世界近现代史课程的教学之中,以改变世界史和中国史教学内容的相互脱离、史学理论和思政教育各自为政的状况。世界近现代史课程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比较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正是适应这一需要产生的。下面我们从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培养目标以及史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对比与比较。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培养目标的比较

世界近现代史课程是高等院校历史学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涉及16世纪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历史。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世界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世界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本学科的基本学术动态;培养学生从事历史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技能,初步掌握撰写史学研究论文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具有历史性特征的思想政治理论公共必修课,具有通过历史教育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功能。也就是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不仅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同时也具有其独特的历史教育功能,因此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历史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涵盖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现今170多年的历史,讲述了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积极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近代以来我国的历史和国情,理解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之发展而不懈努力。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发挥其历史与政治双重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史学理论与历史观的比较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史观是世界近现代史课程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指导理论,运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以唯物史观作为教学的指导原则。而近年来兴起的新的史学观念和理论,是我国学者依据马克思的史学理论,在借鉴西方的史学理念的基础上提出的宏观史学理论,即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近年来我们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也开始运用这三种史学理论,将中国近现代历史置于世界近现代史的视野和背景之下,并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深入研究和学习这三种理论,是任课老师和学生共同的任务。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近现代史的研究应更多地体现现代化理论和全球史观,并且把三种史观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的多元性。

首都师范大学齐世荣教授说过,世界历史内容虽然包括整个近代,但把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联系成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却是20世纪以后部分,因此说世界史就是现代史。全球史观冲破了殖民主义和欧洲中心论史观,把世界各国历史日益紧密联系的新体系,避免了将世界通史讲成国别史。文明史观则重视历史过程中人创造历史的过程及成果,突出不同地区和不同文明族群文明的特点,以及与其他文明的交流。现代化史观突破了革命中心史观,也突破了五种社会形态单线演进说,主要关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关注不同民族与国家的交流与互动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只有从全球历史观出发,将每个历史事件放到世界范围内去进行考察,才能全面客观地剖析人类的历史活动以及世界由分散演变为整体的全部过程,并揭示出演变的基本规律和趋向。文明史观涵盖全球化史观和现代化史观,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当中进行综合全面地考察研究,由此确定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并且在和其他文明的比较中探讨中华文明的特点。例如,关于中华文明与西方世界文明交流与互动的问题,这既属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内容,也属于”世界近现代史”内容。对此,需要明确的是,近代以来中华文明与西方世界文明的交流互动,起初不是自愿自发的,也不是平等对等的,它是在一系列暴力征服、野蛮战争和不屈的抵抗中完成的。可以从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批判的角度来理解世界史中的资本主义在改造世界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在当今全球化中力量对比和权力配置。近代以来中国是如何实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的转型以及与国际接轨的,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在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中的重要作用等,对于这些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说明,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融入其中。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道路的认识,弄清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拥护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坚定他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明辨历史是非的能力,使大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比较

“历史教学的责任,不尽在于历史知识的推广与普及,尤其是在于历史知识的提高与加深”。{2}我们在“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变学生被动知识接受者为主动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者。我们运用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可采取教师主讲式、学生主讲式、问题探究式、讨论式、演讲式、研讨式、影视说史、人物说史、考察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并且实行过程化考核。在教学内容上有针对性地深化和拓展,开展“世界近现代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内容的专题研究和比较研究,如对政治制度、经济制度、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的改革或变革、重要的革命或战争、重要的文明或文化等,都可以从中国史和世界史、从东方和西方、从国家和地区、从微观和宏观、从横向或纵向等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例如,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评价问题,首先使学生明确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角度,对中国抗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具体分析,从战争的性质、战争过程直至结束,以及其中有关重要历史事件、从东方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从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坚持斗争等的角度来进行比较研究,将中国抗战置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和视野之下,从宏观历史的角度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全面正确的分析和评价,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为适应高等院校历史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对“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培养目标等进行比较,将世界近现代史课程的史学理论和历史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内容之中,将“中国近现代纲要”的教学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世界近现代史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改变了世界史和中国史教学内容的相互脱离、史学理论和思政教育的各自独立状况,达到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的目的。

注 释:

{1}本文中世界近现代史课程是指《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两门历史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意在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时间断限相对应,故而在文中统一称为世界近现代史课程。

{2}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M].北京:三联书店,2001.168.

参考资料:

〔1〕王郑冰,陈忠.思想政治理论课整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整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为例[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1).

〔2〕张建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J].学习月刊,2010,(11).

〔3〕吴争春.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9,(01).

〔4〕辜庆志.《世界通史》课程改革探析[J].历史教学,2010,(04).

〔5〕祝中侠.《世界现当代史》教学改革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7,(09).

〔6〕胡浩.一级学科背景下的世界历史教学改革刍议[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02).

〔7〕王向阳,陈沛志.高校世界史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2011,(20).

〔8〕王久宇,于忠伟.世界历史教学改革构想[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1999,(04).

〔9〕郭学信.研究性学习与高校历史教学改革[J].历史教学,2008,(16).

(责任编辑 徐阳)

推荐访问:近现代史 纲要 中国 教学模式 构建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