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傅志伟:问题终结者

傅志伟:问题终结者

时间:2022-12-27 15:3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从技术封锁中,傅志伟重重突围,推动光刻领域的行业创新、概念创新、技术创新。

这是一个飞速改变进化的时代,改变来自那些不放过任何可能,勇于利用科技、创新、平台迭代等一切机会的推动者。

博康集团(下文简称博康)董事长傅志伟便是这样的推动者。曾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因为初心一直走到现在,从技术封锁中重重突围,推动光刻领域的行业创新、概念创新、技术创新。支撑他的是对核心、本质的坚持,确定方向后,不受干扰,日积月累地耕耘。他称得上是优秀的创新进化者,向人们展示的不是夸夸其谈的概念和关于未来的空想,而是单纯、坚定、向着正确方向一步一个脚印的匠心前行。

理性与非理性

或许是理科出生,又长期根植于研发,傅志伟对于事物的看法显得相当理性。他觉得世界上并不存在“困难”,只有“问题”——困难往往意味着逃避,而问题则不同,问题是需要去解决的,是需要在分析和研究基础上得出解决方案的。因此“困难”二字也成了博康的禁忌。“只要是问題就一定有解决方案。通过分析和研究,最后发现目前确实不具备继续深入的资源和条件,选择‘不做’也是一种方案。但连分析和研究都不做就直接放弃,肯定不允许发生。”在博康,永远只有解决或待解决的问题,而没有当作借口推脱的“困难”。

傅志伟解决问题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拗劲恰恰又是一种“非理性”的存在,甚至可以说是成就博康在光刻领域有所突破的起始点。

1998年,从南京大学生化专业毕业后,傅志伟先是进入了一家体制内的单位。朝九晚五的工作让傅志伟有些害怕——害怕日子就一直这样波澜不惊,也害怕自己所学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机缘巧合之下,一家知名大企业的董事长慧眼识珠将傅志伟招至麾下。严谨、理性的行事风格再加上的勇于尝试的闯劲让他争取到了公司框架下的创业机会——利用专业所长,创办了一家医药科研公司,主攻医药行业中有机合成中间体的研发。研发公司在傅志伟的带领下,不仅技术一流,也有着不俗的利润进账。他的科研技术能力以及经营能力在整个公司有目共睹。

年纪轻轻便事业有成,当时的傅志伟在很多人眼中已然是人生赢家,但他自己却对此有些后知后觉。于他而言,生命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生意也是一样。在傅志伟那里,没有所谓的天花板,只有永无止境的追求与探索。

当时,傅志伟要求对每一个询单做好资料收集工作。“必须搞清楚客户想要定制合成化合物的下游、下下游应用领域,目前发展的状况如何,处于哪个阶段。”有一段时间,公司经常收到来自日本客商的询单。询单中屡屡出现的化学结构引起了他的注意。

傅志伟和他的团队发现,在现有的文献中根本查不到该化学结构确切的下游应用领域,很难确定其应用范围。“类似的化学结构在中国的应用领域只是一款感冒药。”直觉告诉傅志伟,这个化学结构并非像其表面看上去的那样简单。

这事要是摆在别人身上,大概率只是职业生涯的一段小插曲,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就会被淡忘。但搁傅志伟身上,不把这个神秘的化学结构弄清楚,绝无可能。查了半年,傅志伟和团队终于知道这是一种高附加值电子化学品,名叫光刻胶。光刻是用头发丝千分之一粗细的光线作为刻刀,在晶圆上雕刻原子,形成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图像。而这些图像最终汇聚成各种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因而它也是很多领域的基础加工条件。

与此同时,傅志伟也发现,光刻是集成电路制造的关键环节,而集成电路被喻为国家的“工业粮食”,是所有整机设备的“心脏”,普遍应用于计算机、消费类电子、网络通信、汽车电子等几大领域。

集成电路已经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几十年前的手持半导体收音机大概需要手掌大的集成电路板,而如今,一块指甲盖大小的晶片上,就可以容纳上亿个具备这样功能的集成电路。这就如同用只有一根头发丝千分之一细的光,在几平方厘米的材料上刻出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晶体管,还要按照功能设计把它们流畅地连接起来,其中的技术难度可想而知。

由于集成电路在军事国防、航空航天、尖端科技以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了长期的技术封锁。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几乎每一个环节、每一种产品、每一个工艺都是空白,90%以上不得不依赖进口。

在傅志伟看来,这个全新的领域必定拥有着极为广阔的前景。直到今天,他都能回忆起当时内心的澎湃,“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

做好资料准备,傅志伟兴冲冲地向公司申请立项,做光刻胶的研发。但公司管理层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没有同意傅志伟的申请。“我理解公司,因为从商业理性角度来看到这个新项目,谁也不知道未来到底能不能做成,需要不断投入的研发,最后的回报是未知的,与现有的稳定利润相比,风险太大。”傅志伟回忆道。

一边是对什么问题都要一探到底找到解决方案的理性,另一边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非理性,在傅志伟身上相互碰撞,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这让他展现出一种微妙的平衡感。他愿意承担尝试一个新项目的风险,推动这个方向;同时他又宛如一位科学家,有自己长远的理想和想法。

低调与高调

2004年,傅志伟“单飞”下海。前几年,他的创业可以用一个字概括——熬。

虽然他坚信方向的正确性,觉得“成不成是早晚的事”,但他自己也不清楚,研发光刻胶到底需要多久。而研发恰恰又是一个只投入不产出的状态,没有资金做后盾,研发工作也无法正常进行。因为竞业禁止,傅志伟无法继续从事熟悉的医药中间体的事业,他需要另辟赚钱的业务,以此支撑光刻胶的研发。

那段时间,囿于成本,十几人的团队像打游击一样辗转在各处,但无论在哪,实验都不能停。与此同时,团队也找到能够养活自己、并可支撑起光刻胶研发的粗品业务。

2007年,傅志伟终于找到一块地方让自己和团队安顿下来。这里曾经是上海第六制药厂的实验室。制药厂搬迁后,这块地方基本被荒置。傅志伟用了极低的价格租下了原来的实验室,创办了上海博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废弃的厂区因为无人问津,杂草丛生,一副破败之相。博康最为核心的无尘实验室便身处其中,十足的“败絮其外,金玉其中”,低调得不像话。但就在这里,傅志伟和团队做了数千批次反应试验,忍耐了无数次的失败—重来—再失败—再重来的残酷过程,终于攻克了金属离子和纯化工艺等关键难题以及中高端光刻胶单体材料的研发和试验生产。

一次,几位日本客商意欲拜访博康,穿越断壁残垣,心中不断打鼓:“这里真的是能生产出光刻胶单体材料的博康?眼前的这位斯文有礼、戴着眼镜的年轻人莫不是骗子吧?”而当他们步入无尘实验室的那一刹那,顾虑消了一大半。亲眼看到光刻胶单体材料后,日本客商这才放下警觉,对傅志伟说:“你们真的是太了不起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居然能实现技术上的突破!”

成果得到市场认可,博康在业界崭露头角,如何将成果产业化、真正做大做强成为傅志伟面临的问题。正当此时,邳州市也在谋划新的产业发展宏图,并对傅志伟和他的光刻事业高度关注。作为土生土长的邳州人,傅志伟决意将生产基地设在家乡。2010年3月,徐州博康信息化学品有限公司在邳州经济开发区成立。

2012年,博康在邳州的第一批量产光刻胶单体下线,成功突破了世界最先进193nm(纳米单位)光刻胶单体研发和规模化生产,并开发出一系列光刻胶产品。2012年,193nm光刻胶单体通过权威机构上海计量院检测,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让国内光刻胶单体的研究、生产由248nm跃升到193nm节点。同时突破了我国在该领域的零出口,产品销往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博康通过各种资源和多方平台聚集了一批光刻领域顶尖人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如今,在光刻研发方面,博康使其金属离子含量由原来的100ppb(ppb是液体浓度的表示单位)下降到10ppb以下,使得光刻技术的研发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行事低调的傅志伟和技术高调的博康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直到现在,傅志伟都说自己和团队运气太好,科研技术一路走来没有太多的弯路。傅志伟笃信“一分耕耘,一分回报”,他总是担心如今获得的和付出的不匹配,担心自己付出的还不够多。

自尊与初心

有梦想在前,有目标在身,傅志伟永远都是公司里冲在最前面的人。他乐观、积极,他就像一台永动机,有着不竭的动力与冲力。虽说博康初期的日子是慢慢熬出来的,但傅志伟从未觉得那是一种苦或痛,反而他会觉得在每一次的问题解决中都能获得成就感。“这种感觉很好。”傅志伟不紧不慢地说。

然而,每个人的人生路上总会有一两件让人刻骨铭心的“大事件”,傅志伟同样不能免俗。这个“大事件”与自尊心有关。

2012年,技术上的突破为博康在业内博得一席之地,博康成为除日本之外,该领域唯一的供应商,因此应邀参与到光刻产品研发的项目中去。当时,博康和一家美国公司、一家日本公司进行三方合作。博康提供原材料,日本公司做下游产品,最后合成定制的产品供美国公司使用。

第一次能参与到代表着光刻领域顶级技术的项目中,傅志伟与团队成员踌躇满志。可让傅志伟没有想到的是,一次三方会议后,美国人在会议中直接来了一句“请中国人出去休息”,因为他们要进行下一阶段的技术讨论了。在日本人礼貌的言语中,傅志伟和团队退出会议室,他们坐在回廊上,相互之间,一言不发。

美國人的傲慢、日本人的礼貌,让傅志伟百感交集。他愤懑于合作伙伴在技术上的封锁,但又无计可施。

一刻钟后,日本人礼貌地请回傅志伟,因为在他们下一阶段的技术讨论中,有一个关键部分依旧与博康的技术有着密切联系。傅志伟和团队对这部分的技术做了阐述和讨论后,美国人再次“请中国人离开”。走出会议室的那一刻,一直平静的傅志伟再也无法掩饰心中的愤怒,握紧的拳头在茶歇桌上“咚”地敲了一下,犹如低沉的怒吼。明明博康所持有的技术在整个项目的研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如果三方都在场,必定会使技术讨论更为充分、透彻,但一直高居技术顶端的美国和日本公司依旧要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将博康这个技术合作伙伴拒之门外。

民族自尊心在那一刻爆发开来,突破被国外垄断和封锁的光刻领域,于己是一种拼搏;于国家,则是一项使命。傅志伟望着一同参加讨论的团队成员,说:“无论投入多少,这个技术博康一定要攻克!”

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当初傅志伟决定投身光刻行业之时,有着同样破釜沉舟的勇气。然而这一次,傅志伟不再是一个个体,他和一手创立的博康一同肩负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高精尖技术制造的希望与使命。

回国后,傅志伟积极筹备光刻设备领域的研发。短短3年时间,博康完成半导体纳米级制板光刻设备、封装及PCB激光直接成像设备两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为我国唯一能够制造半导体纳米级制板光刻设备的企业,产品交付国内研究所、军工企业及一线厂商,逐步挤压进口设备的市场空间,实现了我国半导体装备领域出口零的突破。

这一切与傅志伟第一天创立博康的初心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么多年来,寻求光刻领域技术突破的初心贯穿始终,从未动摇,哪怕是博康最艰难的时刻。

当年,博康为了能够持续投入光刻胶的研发,找到粗品业务时,公司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既然博康已经找到利润不错的业务,为什么还要做看不到未来的光刻胶研发?”对此,傅志伟的态度坚决得不容分辩。他曾经在内部的一次会议上说道:“还记得我们创业的初衷吗?就是追寻光刻胶的技术突破!那是我们的初心,永远不能忘的初心!”

在今年的江苏发展大会上,作为新生代企业家代表,傅志伟写下给30年后自己的信:“亲爱的老傅,你好。时间过得真快。青春,是一抹信仰的红色;信仰,是你和我共同前行的动力。打破封锁、自主创新,让中国成为世界光刻胶产业的领航者。即使我被国外技术垄断会议赶出了现场,即使我遭遇到各种谣言、非议、掣肘时,我始终坚信:我遇上了最好的时代。”

30年后,2049年的傅志伟,初心依旧,使命必达。

推荐访问:终结者 傅志伟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