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德州学院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德州学院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2-26 20:1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以德州学院为例,阐述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育学类专业在改革教学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方式及实践教学方面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了教学改革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指明了今后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改革

一、探索与实践

1.创新教学制度,为学生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

本着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的原则,我校对教育学类专业教学制度进行了创新性地系列改革。第一,实行主辅修专业、双专业和双学士学位制度的改革。实施该制度能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学习任务的同时,选择修读其他专业,这样能克服以往单一专业人才培养带来的弊端,利用学科专业交叉渗透的特点,优化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达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规格、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第二,全校实行教育学公共选修课制度。教育类专业教师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了家庭教育学、人际交往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健康保健与调适等15门公共选修课,以提升学生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素养,使他们学会学习,懂得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第三,实行创新学分制。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搭建科技文化创新竞赛平台。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课题研究。结合专业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带领、指导下参与科学研究,撰写研究提纲或研究论文。对此,教师给予相应的创新学分。第四,选课实行导师制。我们为新生实施教育学类专业学习导师制,针对入学新生对教育专业模糊上的认识,包括教育学专业学生对专业选择不理想等原因,教育学教师给予了引导。一般是4~5名学生配备一位责任感强、有爱心的教育专业教师任导师,帮助学生了解教育学类专业的学科性质、用途及特点,掌握教育学类专业课内容的必要性(可以说终生收益)、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合理选择选修课等。第五,实行暑期学制。教师针对一些求学欲强、个性发展要求的学生,提供了尝试性的培养和训练,实施了素质拓展教育、职业培训教育等。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利用暑假时间深入幼儿园实践,撰写“德州市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调查报告”。实践证明,我们实行的教学制度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好评。

2.改革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合理的知识结构

根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要求,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我们在教育学类专业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改革。第一,教材选用。我校教育学类专业设置较晚,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融通缺乏一定的驾驭力,为此,我们研究决定,教育学类专业基础理论课一律使用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及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十五”、“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等优秀教材,以确保专业基础理论的基础性、普适性与权威性。专业选修课也倡导选用或参考教师自编教材。一方面可以打破同专业同类教材千篇一律的讲授内容,也可以通过自编教材,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设想融入其中,再结合地域经济文化的特点,编写出适用于地方院校教育学类课程教学的内容,将其形成个性、特色。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教师加强科研的力度。如我们把“瑞吉欧”、“五指活动课程”等经典课程案例编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论”中,体现了课程教材的实效性与适应性特征;把当地广为流传、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乐陵打枣歌”与“鲁西北运河哨子歌”引入“音乐教育”教材,增加了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本土性。第二,加强基础教育新课改。我们认真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文件精神,带着思考,走进中小学教学第一线,亲身体验和研究课改:细心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髓,进幼儿园了解课程改革的现实问题;我们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现实问题带到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突破口,展开讨论和研究,寻求在理论指导下的基础教育新课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增强教学内容改革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第三,把专业讨论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注重跟踪专业领域的发展动向与前沿课题,及时了解学科研究新成果,将先进的科研成果引入专业课教学中,保证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如有的教师认真研究最新成果,把“英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政策及立法”引入学前管理学;把“儿童语言习得的认知观与双语教育”引入儿童语言教育,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和专业技能的发展目标要求。

3.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校教育学类专业十分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断改进,特别是对网络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既扩大了教学信息,又适应了教学改革中减少学时的要求,使教学更加灵活、有效和富有吸引力。如有的专业教师建立小型讨论班,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精神的养成:鼓励学生自行授课,教师把1门课程的1个章节、1个专题,分配给学生备课、讲课,主持课堂讨论;教师给学生制定参考书目,检查他们的备课情况,帮助他们总结讲课效果。有的教师引入现实案例进行教学,促使学生举一反三去思考、去琢磨,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去理解、消化和学习的专业知识。我们教育学系还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了教学资源库、专业教学网站等,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学习素材。教师借助网络开展了与学生直接交流的学习方式,网络讨论设有“课堂讲义”、“教学随笔”、“教学资源”等栏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要求设置“学习资源”、“学习感悟”等栏目,培养了学生善于质疑、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我们还为学生精心配备了各种专业视频,通过视频学习方式,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专业知识。

4.改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我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打破了单一、书本的传统方式,实施了集知识、素质、能力与个性于一体的过程性、综合性与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第一,评价主体多元化。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和教师给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具体和全面。学生的自我评价不是简单地拿出结论,而是总结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方式和方法,水平、能力、知识掌握的程度,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学生之间的评价是交流式、开放式、增进友谊和取长补短互动式的,负责任地给予评价,即各自从对方找出学习的长处、优势或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通过课堂、课下作业、网络论坛等。第二,评价方式多元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采取了开卷和闭卷结合、作业和课程设计结合、论文和答辩结合、展览或演出结合等多种评价形式。如幼儿教育研究专题采取论文研究或手工举办展览,声乐采取汇报演出等。第三,评价内容多元化。如“教学论”课,其评价内容包括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和其他方面的表现,所占比例分别是40%、40%、10%、10%。理论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教学论原理的掌握程度;实践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教学技能,

包括写教案、说课、讲课、评课四个环节,其所占比例分别为20%、20%、50%、10%;教学研究主要考察课外完成的日记、专题小论文。

5.强化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着重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1)构建与实施了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德州学院教育学类专业从2004年开始启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工作,将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分解研究,对原有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统筹整合,提出“一条主线、三个层次、四大模块”实践教学体系。贯穿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的一条主线,根据学生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三个层次由低到高的教学规律,实施教学实践模块:一是专业技能模块。如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音乐、美术、玩具制作等技能;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学生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等技能;二是实习教学模块。教育学类专业通过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三是课内实践模块。我们通过课堂启发、讨论和操练,培养了学生的基本能力;四是毕业论文模块。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确定选题,撰写论文,进行答辩,有效地培养了运用理论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2)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形成了长期合作的良性机制。学前教育专业建有德州市直机关幼儿园、妇幼中心幼儿园等五家教学实践基地;小学教育专业与德州市天衢中心小学、德州实验小学等四家教学实践基地建立了伙伴关系。实践基地建立以来,学院每年定期邀请实践基地负责人来校参加实践基地工作会议,研究双方合作事项,征询实习生实习意见,落实来年的实习计划,加强双方的合作关系。学前教育专业邀请基地人员来校承担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等课程的教学,举办专题讲座,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教育专业教师走出学校做专业专题报告,参与实践基地疑难问题的研讨,多数教师参与了教学实践基地的课题研究。我们和实习基地曾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大型活动。

德州学院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改革历经四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为:(1)稳定了生源,创建了优良学风。(2)适应了需求,培养了优秀人才。(3)锻炼了师资,发挥了专业效益。

二、问题与方向

德州学院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对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专业办学的资源整合问题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升本前的专科阶段,一般都举办过教师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学科积淀,但随着向综合性院校方向发展的趋势与学校招生专业的增多,非师范专业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师教育特色已被严重弱化。相比于这类院校仍然担负着为县、乡级中小学、幼儿园培养优秀师资的神圣使命,教育学类专业完全有责任有义务在学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统筹各个举办教师教育的院系,将学科教育教师调出,挂靠教育系,依托教育学类学科资源优势,组建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提高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水平,扭转教师教育的弱化趋势。另外,教育学类专业也可发挥学科优势,积极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联手,建立市级教师培训中心,对县、乡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师实施再培训。切实发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育学类专业的资源优势,加快当地中小学及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2.专业师资的学术提升问题

教师的学术素养是衡量师资队伍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石。我校教育学类专业教师的学术积淀较浅,与同类院校的同类专业水平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打造高水平师资、培养学术梯队、凝练学科方向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3.专业课程的合理选择问题

课程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才培养质量不是单门课程的结果,也不是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课程选择内容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整体效应。我校教育学类专业因经验缺乏导致了课程选择问题较为突出。一是重复设课。对课程选择内容要素缺乏深入认识,课程设置重复,造成资源浪费,如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史”与“教学论”中的知识、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课程论”与“幼儿园活动设计”中的内容都有重复现象。二是实用设课。从社会实用出发,选择有直接社会效用的课程,而舍弃那些虽不具有直接社会效用,但在构成课程体系整体性上不可或缺的课程,如“教育哲学”课被取消了。三是因人设课。根据师资情况来选择课程,有什么样的教师设什么样的课程,如学前教育专业的玩教具制作课无人胜任便开不了。

责任编辑:张冬梅

推荐访问:德州 教学改革 教育学 类专业 探索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