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感知价值、认知过程和行为意向:MOOC学习行为的构型分析

感知价值、认知过程和行为意向:MOOC学习行为的构型分析

时间:2022-12-26 18:4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香۲۲۲۲۲8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便为吸引更多的学习者、提高学习体验、改善学习效果提供对策建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BP)与技术接受模型(TAM),本研究构建了感知价值、认知过程和行为意向的关系模型,进而从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方面考察学习动机的形成机理。采用质性比较分析(QCA)方法对变量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提升学习动机的路径构型,并进一步明确关键要素。研究发现,学习行为的形成存在六条构型路径,验证了学习行为形成的殊途同归现象,其中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自我管理和学习資源作为关键要素对MOOC学习动机的产生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结论对于强化MOOC学习者学习动机以及MOOC平台的构建与优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MOOC;感知价值;认知过程;行为意向;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学习动机;构型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9)9-0072-11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丰富的学习资源、碎片化的学习时间、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吸引了大批的学习者,无边界学习正在深刻地影响当下的传统教育。慕课(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 MOOC)作为其中典型的代表,大有颠覆传统教育的趋势。虽然MOOC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学习者的青睐,然而学习受众参与积极性不高、课程结业率低、学习效果不理想等现实问题仍然困扰着MOOC教学的推广和使用。

国内学者对MOOC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OOC发展现状(赵宏, 等, 2017)、教学模式(曾明星, 等, 2015)、可持续发展(袁莉, 等, 2014)、MOOC课程建设(石磊, 等, 2018)以及MOOC课程评价(童小素, 等, 2017)五个方面。关于MOOC学习效果的相关研究显示,MOOC带来学习便利的同时并未形成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面超越。课程数量多但利用率低、学习者参与率低、结业率低等问题已经成为当前MOOC发展的掣肘。当前,关于MOOC的研究侧重于技术应用或课程设计相关领域,对于需求端的分析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而需求端的研究能够为MOOC的供给侧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回归学习者行为动机的研究或许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学习情境理论强调了环境对行为的深刻影响,布朗等(Brown, et al., 1989)认为学习者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来获取知识的,学习认知的本质具有情境性特征,当前的研究对于学习情境的忽视或许是导致研究困境的主要原因。在MOOC背景下,信息技术对传统受众的影响及其与计划行为理论形成的独特情境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学习行为表现需要从这一特定情境下深入研究,才能厘清MOOC学习行为不足的本质,而已有关于MOOC学习动机基本问题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基于学习受众的研究能够为上述问题提供有力支撑(王敏娟, 等, 2016),完善已有研究的不足,进而对当前MOOC教育的“三低问题”提供理论指导。进一步而言,针对学习动机的研究能够为MOOC学习效果不佳的现实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

回顾当前关于MOOC学习动机的研究可以发现,由于其忽略了情景差异,采用传统的回归分析难以有效区分不同前因条件构型下的学习行为,而遵循多元学习背景下的MOOC学习行为研究才能更加有力地解释学习效果差异的本质。近年来,鉴于传统计量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正视社会复杂现象,探寻系统问题的本质规律重新受到了关注,其中质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QCA)方法的出现为此带来了契机。质性比较研究遵循殊途同归原则,以布尔运算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具有完全等效性的因果链,能够有效解释社会现象的非对称本质规律,本文研究的学习行为正属于这一研究范畴。作为国内首次在教育领域采用该方法的学者,本文尝试对此开展探索性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和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将学习动机形成的需要和期待有机融合,探求学习行为背后的因果关系。具体而言从感知价值、认知过程和行为意向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学习行为背后的本质规律,寻找有效的MOOC平台建设管理对策。

本文以MOOC学习动机为对象,借鉴技术接受模型与计划行为理论有机地将心理学行为动机理论的内涵扩展到了信息技术领域。研究了感知价值、认知过程对学习行为的影响模型,从而有效揭示学习动机形成的内在机理。与传统的实证研究有别,本文遵循殊途同归原则,采用质性比较分析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变量的测度以及路径要素分析,挖掘学习动机形成的构型条件,进而为MOOC学习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资源配置提供科学思路。

二、MOOC学习动机的影响要素

(一)理论背景

学习动机是指能够引发并维持学习行为的倾向(孔田琳子, 等, 2017)。按照学习动机的基本构成,学习动机可以解构为“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学习需要体现为求知欲,学习期待体现为学习者对学习效果的预判。两者深刻地受到学习诱因的影响,即能够满足学习者需要的客观条件。不少学者对学习动机的形成进行了阐释。李曼丽等(2015)认为学习动机长期而言是学习行为的必要条件。关于如何形成有效的学习行为,张宇容(1996)认为认知过程发挥了更为直接的作用,认知过程是个体通过知觉、感觉、思维、记忆等反映外在客观实在的过程。李卫飞(2014)进一步指出认知过程遵循计划行为的基本逻辑,通过实践探索与实践回馈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认知体系。甘臣林等(2018)认为计划行为理论(TPB)分别从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自我管理的三步迭代中推动了认知过程的升级演化。

推荐访问:构型 感知 认知 意向 过程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