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谁是二战坦克的王者至尊

谁是二战坦克的王者至尊

时间:2022-12-26 08:4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编者按]本刊2005年第4期上刊登的《二战铁甲拳王争霸战》一文刊出后,引起广大读者的极大兴趣,纷纷致电致信杂志社,既有对文章观点的支持,也有读者提出异议。本期刊出的这篇冷静先生的文章代表了反对派的观点。这是一件好事,因为真理只会越辩越明。需要指出的是,《二战铁甲拳王争霸战》一文主要是外刊观点,作者也作了大量的删减和补充,仅供读者参考。我们希望每一篇文章都能引起读者的争鸣,是反驳也好,是支持也罢,这说明我们的文章引起了读者的思考,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坦克叱咤风云的时代,世界主要强国的各款坦克都纷纷在战争舞台上闪亮登场,各展风姿,演出了一幕幕气势恢宏、威武雄壮的活剧。二战中的两大坦克强国——苏联和德国分别在战争后期推出了自己的最强坦克——“斯大林”—3坦克和“虎王”坦克。它们谁的战斗力更猛,谁是二战坦克中真正的王者至尊?这是人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坦克装甲车辆》杂志2005年第4期刊登了《二战铁甲拳王争霸战》(下文简称《争霸战》)一文。该文将“虎王”和“斯大林”—3坦克的火力、机动性和防护力作了比较,认为二者基本是同一档次的战车,虽然“斯大林”—3坦克稍占优势,但总的来说双方旗鼓相当,难分上下。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虎王”坦克只有与“斯大林”—2坦克平起平坐的资格,而“斯大林”—3坦克作为公认的具有20世纪50年代水准的坦克,其战斗力无疑要大大超过“虎王”。笔者试在文中论述自己的观点,一与作者商榷,二也就教于广大读者。

火力对比

《争霸战》一文认为,从综合比较来看,“虎王”坦克的火力性能要优于“斯大林”—3坦克,这一点我也认同。虽然“虎王”坦克的火炮口径是88毫米,“斯大林”—3坦克采用了1门122毫米的大口径火炮,乍一看火力优势似乎在“斯大林”—3坦克一方,但情况并非如此。如果它们是在战场上执行掩护步兵突破敌军防御的任务,那么“斯大林”—3坦克的122毫米炮威力的确要大得多,因为它发射的122毫米榴弹,无论杀伤步兵还是破坏工事的威力,都不是“虎王”坦克的88毫米火炮能够相比的。但当它们执行对敌方坦克作战的任务时,则是另外一回事。火炮的穿甲能力不仅取决于火炮口径的大小,还与火炮初速和炮弹性能有关,而火炮初速又取决于火炮身管的长度和构造。火炮的身管越长,炮弹发射的初速越高,炮弹的穿甲威力也就越强。“虎王”坦克装备的是1门71倍口径的88毫米火炮,身管比“虎”式坦克的火炮更长,其穿甲能力在当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是名副其实的二战中最强的坦克炮。据测试,它发射的穿甲弹初速为1130米/秒,在2 000米距离上的垂直穿甲厚度为174毫米,足见其威力之骇人。

苏联方面由于不能采用加长火炮身管来对抗的方法,只好加大火炮的口径,于是出现了装备122毫米大口径火炮的“斯大林”—2坦克。该型坦克的D-25型122毫米火炮,其前身是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大显神威的陆军122毫米加农炮,身管长度为43倍口径,穿甲能力与“虎王”坦克的88毫米火炮相差无几。它发射穿甲弹时,在2000米距离上的垂直穿甲厚度是120毫米,在1000米距离上的垂直穿甲厚度是160毫米;而发射破甲弹时,则能够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200毫米厚度的垂直钢装甲。但是这种火炮也有显著缺点:首先是口径过大,使“斯大林”—2坦克的单车携弹量只有28发(通常为10发穿甲弹和18发榴弹),大大低于“虎王”坦克的84发;其次是炮弹采用分装式,使火炮射速明显低于“虎王”坦克的88毫米火炮,只有1.5~2发/分,而后者的射速要高于5发/分;第三是由于这种坦克炮系由陆军的野战加农炮改造而成,射击精度并不理想。“斯大林”—3坦克继承了“斯大林”-2坦克的D-25型1 22毫米火炮,这使它在火炮的射击速度和弹药储存量方面同“虎王”相比居于劣势,而且“斯大林”-3坦克为加大防护力度,将炮塔设计得十分低矮,造成火炮射击俯角小,这也进一步影响到火炮的射击精度。此外还必须考虑到,由于德国的光学仪器工业发达,因此德国坦克的火炮观瞄系统要比苏联坦克的先进。综合这些因素,可以认为“斯大林”—3坦克在综合火力性能上不如“虎王”坦克,但是差距并不十分大。

应当说明,“斯大林”—3坦克之所以采用这种射速慢且携弹少的大口径火炮,是由于重型坦克在战争中并不仅仅用来与敌军坦克作战,还经常担负突破敌军防御的任务,在这方面大口径火炮的作用更强。在“斯大林”-3坦克问世之前,苏联已经研制出专门用于坦克和自行火炮的D-10型100毫米火炮,它是由海军炮改进而来,初速高,弹丸轻,穿甲能力比D-25型122毫米火炮更强,发射穿甲弹时在2000米距离上的垂直穿甲厚度为125毫米,射速达到5~6发/分。“斯大林”—3坦克如果装上这种火炮,无疑会更有利于对德军坦克作战,但苏联坦克设计师们却为“斯大林”-3坦克配备了D-25型122毫米火炮,显然是将它更主要地作为突防兵器来使用,因为重型火炮在突破防御时效果更好。而D-10型100毫米火炮被安装在SU-100自行火炮上面。人们知道,自行火炮是不宜用来进行突破作战的,因为它只在正面有坚固装甲防护。这就说明,苏联设计师们赋予“斯大林”—3坦克的最主要任务是突破敌军防线,而不是与“虎王”、“虎”、“豹”等德军坦克较量,歼灭这些纳粹“猛兽”的职责主要由SU-100自行火炮等其他装甲战斗车辆来担当。“斯大林”-3坦克与SU-100自行火炮几乎是同时横空出世的,分别担负不同的使命,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它们到达前线之时,战争已经临近结束,因此,没有得到同“虎王”大干一场的机会。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斯大林”—3坦克的122毫米火炮的主要用途是突防而不是反坦克,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对“虎王”坦克的88毫米火炮毫无优势可言。任何一种坦克被“斯大林”—3坦克的大口径炮弹命中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即使炮弹没有穿透装甲,其强大动能也会导致坦克暂时失去战斗力,即使像“虎王”坦克这样将近700屯的庞然大物也难以承受122毫米炮弹的冲击。在二战后期东线的交战中,苏军“斯大林”—2坦克的122毫米火炮令德军的各型战车都闻风丧胆,它发射的大口径炮弹威势惊人,常常把德军坦克的主炮整个地打飞,即使是彪悍的“豹”、“虎”甚至“虎王”坦克也都害怕与“斯大林”—2坦克交锋。不仅德军对苏联重型坦克的122毫米火炮畏惧异常,就连西方盟军也对苏军坦克的这种大口径火炮惊叹不已,战后西方有关二战的军事史著,总是将“斯大林”—2坦克描绘成“装有

122毫米炮和厚厚铠甲的巨怪”。这些充分说明“斯大林”重型坦克的122毫米火炮在战场上的巨大威力。此外,“斯大林”—3坦克的122毫米炮对“虎王”坦克88毫米炮的优势之处并不仅仅限于这一点。战争末期苏德双方的坦克普遍采用倾斜装甲,这种装甲能使来袭炮弹产生跳弹,而大口径炮弹相对于中口径炮弹来说不易跳弹,因此作为大口径火炮的122毫米炮在对付倾斜装甲方面比88毫米火炮更为有效。

机动性对比

《争霸战》文中称,如果将“虎王”和“斯大林”-3坦克的机动性和通过性进行比较的话,后者要略胜一筹。按照作者的说法,这两种坦克的机动性能差距不大,“斯大林”—3坦克只是略占上风。如果仅就这两种坦克的最大速度、最大行程来看,情况确实如此。“虎王”坦克的最大速度是38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140千米;“斯大林”-3坦克的最大速度是37千米川、时,最大行程为185千米。两者的最大行驶速度相差无几,最大行程方面“斯大林”—3坦克占优势。但实际上,还有许多因素作者没有考虑到,如行驶中的故障率、维修的简便性等。总的来说,“斯大林”-3坦克在机动性、通过性和可靠性方面要大大强于“虎王”坦克。

二战中德国的“豹”式、“虎”式和“虎王”坦克,都是德军为了应付东线的“T—34危机”而赶制出来的,过短的研制周期使它们在技术上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最突出的共同特点就是机动性差,故障率奇高。这3种坦克与德军在战争初期使用的轻型和中型坦克相比,虽然在单车战斗能力方面显著增强,但是机动能力却大大降低,已不可能遂行德军得心应手的“闪击战”任务,只能用来进行防御作战或突破敌军防线。如果让它们实施德军在二战初期的那种大纵深高速度的“闪击战”,最后能够:中到目的地的不会有几辆,大都会因故障而趴在途中。这3种坦克吨位越重的机动性越差:重56吨的“虎”坦克的机动性比起45吨的“豹”坦克来就要糟糕得多,通常只能作为活动的装甲炮台使用,一旦进行远距离机动就故障叠出,麻烦无穷;而近70吨的“虎王”坦克更不必说,是二战所有坦克中有名的故障大王。还应当指出,“虎王”的吨位之重在二战坦克中无出其右,即使在公路高度发达的西欧,大多数道路和桥梁也很难承受这种庞然大物的重压,在公路质量较差的苏联更不必说,可以说它根本不适合在东线战场作战。许多德国军官在战后宣称,如果德军在1941年装备了“虎王”坦克,肯定能攻陷莫斯科。其实,倘若当时德军装备的不是灵活快速的川和~型坦克,而是蠢笨无比的“虎王”坦克的话,以其机动性能和苏联的道路状况,德军能够打到斯摩棱斯克已经谢天谢地了!

许多人在评价一种坦克的战斗性能时,往往只关注它的火力和防护力,而忽略其机动能力。实际上,机动性是坦克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试想,在装甲部队向战场急速开进的途中,以及展开战斗队形发起冲击的时刻,一辆恰在此时趴窝的坦克与死老虎何异?!德军在战争初期装备的坦克,论火力和防护性能远不及“豹”、“虎”和“虎王”,但德军依靠这些机动性极佳的轻型坦克横扫了波兰和西欧,在东线则长驱千里,一直打到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城下。而当德军装备了“豹”、“虎”和“虎王”坦克后,却被迫转入战略防御。这当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豹”、“虎”和“虎王”坦克就其机动性来说,无法进行高速度远距离的坦克“闪击战”。换句话说,“豹”、“虎”和“虎王”坦克虽然拥有令人生畏的名称和相当凶悍的单车作战能力,但实际上沦落到坦克歼击车的地位,更多时候是守势兵器而不是攻势兵器。同“虎王”坦克相比,“斯大林”—2坦克的战斗全重为45吨,仅与德军的“豹”式中型坦克相当,这使它在通过道路和桥梁时遇到的困难比“虎王”坦克少,从而大大有利于行军作战,这是它机动性能优于“虎王”的一个条件。“斯大林”—2坦克总的来说是一种攻势兵器,在战争后期苏军发动的许多威武雄壮的重大攻势中,都能看到“斯大林”—2重型坦克冲锋陷阵的雄姿。它不仅能在攻坚破阵中扮演主要角色,还能在坦克军团序列内跟随T—34坦克一起长驱冲杀。苏联著名作家尼·雅科夫列夫在介绍朱可夫的《传奇元帅的生活画面》一书里,曾这样生动地描写在1945年初苏军的壮观攻势中,作为突击先锋的近卫第2坦克集团军风驰电掣般地千里杀向柏林的情形:“风雪弥漫,巨型战车排成纵队向西驰去,大地颤抖着。疾驰而过的是‘斯大林’重型坦克和152毫米自行火炮……被超越的部队向这股钢铁洪流致敬……。”“斯大林”-3坦克是由“斯大林”—2坦克改进而来,底盘与“斯大林”-2坦克相同,坦克重量也相同,它的机动性和可靠性大大优于“虎王”是毫无疑问的。《争霸战》一文中也提到,“斯大林”—3坦克在战后的1968年参加了苏军对捷克发动的“红色闪击战”,充当了苏联对不听话的小兄弟大打出手的急先锋。试想如果“斯大林”-3坦克没有较佳的机动性能,而是像“虎王”坦克那样动辄趴窝的话,它如何能够发挥这一重要作用?

防护力对比

《争霸战》一文在列举“虎王”和“斯大林”-3坦克车体和炮塔的装甲厚度数据后认为,二者基本是一个档次的,但“斯大林”—3坦克由于防弹外形较好,要稍稍优于“虎王”坦克。作者在分析这两种坦克的防护性时,注重的是双方的装甲厚度数据。如果比较坦克的防护力主要看装甲厚度数据的话,那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苏德战争初期德军主力战车的防护性能要超过苏联T-34坦克,因为德国山型和~型坦克的前装甲厚度分别为55毫米和60毫米,而T-34坦克的前装甲厚度为45毫米。但是人们都知道,实际上T-34坦克的防护力更强,当时除KV坦克外没有任何坦克能与之匹敌。这是由于它的前装甲并非像德国坦克那样垂直,而是呈60度角的倾斜。试验表明,当倾角为60度时,30毫米厚度倾斜装甲的防护力要优于60毫米厚度的垂直装甲,而45毫米厚度倾斜装甲的防御力与70毫米厚度的垂直装甲相当。因此在实战中,T-34坦克的优良防护性能令德国装甲兵、炮兵和步兵都目瞪口呆,形成了弥漫德军的“T-34恐怖”。T-34坦克采用倾斜装甲是坦克设计史上的创举。二战时期,坦克设计方面这样的划时代创举只有2次,另一次就是“斯大林”—3坦克采用了龟壳形炮塔,因此在评价“斯大林”—3坦克的防护性能时,绝不能把苏联坦克设计师的这一重大发明轻轻带过,仅仅将它看成一项无足轻重的改进。应该说,采用龟壳形炮塔的“斯大林”—3坦克,在防护能力方面要显著超过“虎王”坦克。

二战后期,苏军的“斯大林”—2坦克已经拥有很强的战斗能力,成为一款令德军恐惧的重型战车,据说德军最

高统帅部曾下令不得与这种坦克进行遭遇战斗,只能从设伏和掩蔽工事内对其实施射击。“斯大林”-3坦克的战斗威力之所以能够比“斯大林”—2坦克更上一层楼,主要是安装了龟壳形炮塔。以科京为首的苏联第二坦克设计局在研制“斯大林”—3坦克时,充分吸收了前线反馈回来的经验,认识到坦克在交战中的主要中弹部位是炮塔,于是重点加强对炮塔的防护研究。天才的工程师库切琴设计出龟壳形炮塔,它能使敌方发射来的穿甲弹更容易发生跳弹,而且不论在炮塔前部、侧面和后部都是如此。显然,这种炮塔的防护性能与侧面垂直的炮塔相比要强得多。二战以后,苏联坦克都沿用这一设计而采用半球形炮塔,连美英坦克的炮塔设计也深受其启发和影响。“斯大林”-3坦克与以前的“斯大林”-2坦克相比,车体装甲厚度没有多大变化,但炮塔装甲厚度却大大增加,炮塔的正面装甲厚度达到220毫米,防盾及四周也高达110毫米厚。“斯大林”—3坦克的装甲车坦克战斗全重的比重,迄今仍然是世界上最高的。由此可见,“斯大林”-3坦克炮塔的防护性能是非常强的,尤其是正面最大装甲厚度与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T-62坦克相当。根据测算,220毫米厚度的弧形装甲相当于400毫米厚度的垂直装甲。即使是“虎王”坦克上的堪称威力无比的88毫米火炮,要想在1000米距离上从正面击穿“斯大林”-3坦克的炮塔,无异于天方夜谭。相比之下,“虎王”坦克的炮塔虽然正面装甲厚度也高达180毫米,但由于装甲几近垂直,因此防护力要差得多。

另外,“斯大林”-3坦克采用龟壳形炮塔和犁头式车体前装甲,增加了炮弹产生跳弹的概率。而且龟壳形炮塔可使坦克高度大为降低,虽然外观不如“斯大林”-2坦克那样威猛雄壮,却大大降低了中弹概率,同时也更容易隐蔽。而“虎王”坦克车体庞大,炮塔高耸,在战场上理所当然是敌方反坦克火炮的最佳靶子。综合这些因素,双方防护性的优劣是一目了然的。

《争霸战》认为,“斯大林”-3坦克的炮塔和车体正面装甲为铸钢件,其抗弹性能比“虎王”坦克的轧制均质钢装甲要低10%。确实,从抗弹性能来说,铸钢装甲不及轧制均质钢装甲,但这并不意味着“斯大林”—3坦克的装甲质量比“虎王”坦克低。1944年秋苏军在库宾卡试验场对德军第502号“虎王”坦克进行实弹射击时,发现同德军以前的“豹”、“虎”坦克相比,“虎王”坦克的装甲质量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第一发命中502号“虎王”坦克的炮弹,就导致其装甲出现裂纹和剥落,而几发炮弹的密集射击更造成其装甲板的大面积剥落及破裂。实弹射击还表明,“虎王”坦克车体和炮塔间的焊缝对炮弹的抗击能力也远不及以前的“虎”坦克。为揭开“虎王”坦克装甲质量下降之谜,苏联研究人员对“虎王”坦克的装甲进行了实验室分析,发现德国的“豹”式坦克与“虎”式坦克相比,装甲中的钼(钼元素可使装甲具有高延展性)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而“虎王”坦克装甲里面全然没有钼。后来得知,这是由于1942年11月7日美国陆军第8航空队出动158架远程轰炸机对德国钼矿石的主要来源地——挪威的克纳本矿区进行了猛烈轰炸,造成德国的钼矿石供应完全断绝。而苏联拥有丰富的钼矿(主要在哈萨克斯坦),这使苏联坦克的装甲具有高延展性,因此可以认为战争后期苏联坦克的装甲质量要优于德国坦克。这方面最有说服力的一个事实是:“斯大林”-2坦克的D-25型122毫米火炮在试验场上对苏联制造的均质钢装甲进行射击时,在1000米距离上的穿甲深度为160毫米,而在同等距离上对“虎王”坦克进行射击时,却竟然穿透了其厚度为180毫米的炮塔正面装甲。由此不难看出,二战后期德国坦克的装甲质量下降到何等程度。

在评价“虎王”坦克和“斯大林”—3坦克的战斗力时,我们还可以看看西方将领们的评论。这些西方将领们都是同德军打过仗的,对德国“虎王”坦克的威力如何十分清楚。他们虽然没有直接评比过这两种坦克的优劣,但是从他们在1945年9月柏林阅兵式上的表现不难知道其看法。在这次阅兵式上,当52辆苏军的“斯大林”—3重型坦克排成检阅队形,威风凛凛地通过检阅台前时,台上的所有美英将领都被震撼了。他们认为这种坦克领先西方整整十年。要知道,西方盟军当时已经拥有“潘兴”重型坦克,盟军将领们自豪地将它称之为“伏虎战车”。这说明在他们眼里,代表西方坦克最高水平的“潘兴”坦克与德军的“虎”和“虎王”坦克差距不大,能够一较长短。但是当他们看到“斯大林”—3坦克后,却认为这种坦克领先西方整整10年,那么在他们眼里“斯大林”-3坦克比起“虎王”坦克来如何,也就不言自明了。事实证明盟军将领们的看法没有错,“斯大林”-3坦克是一种具有20世纪50年代水平的坦克。埃及曾在战后的1956~1962年从苏联先后大批引进这种坦克,尽管那时西方已经研制出M103、M48、“征服者”等各型坦克来与“斯大林”-3对抗,但以剽悍闻名的以以色列国防部长达扬还是直言不讳地表示了对这种苏式重型坦克的畏惧。“斯大林”-3坦克直到问世20多年后还能在苏军侵捷的军事行动中披挂上阵,甚至在近年俄罗斯军队的军演中仍能看到它的威武身影,这些充分说明了其性能的先进。

通过上述对“虎王”和“斯大林”—3坦克的多方面比较后,完全有理由认为“斯大林”-3坦克是二战中无可争议的陆地钢铁霸主。

推荐访问:谁是 坦克 至尊 王者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