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春秋战争风云

春秋战争风云

时间:2022-12-25 21:4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春秋战国,“战”字当头,风起云涌,天下大乱。春秋战国与东周是两个互相重叠的历史概念,东周前期为春秋,后期为战国。春秋战国长达5 5 0年(前7 7 0—前2 2 1),发生的战事不计其数,只能先说春秋战争风云,再说战国军争大势。

即便是春秋战争风云,也是头绪纷繁复杂,打算切成三块来说:一,春秋中原战乱;二,春秋南北战争;三,春秋四方混战。

上篇:春秋中原战乱

司马迁的《史记· 十二诸侯年表序》描绘了一幅春秋初期的战略形势图: “ 晋阻三河, 齐负东海, 楚介江淮, 秦因雍州之固, 四海迭兴, 更为伯主。” 根据这一描述, 春秋之初真正的诸侯强国是四个, 三个在北方( 齐、晋、秦) , 一个在南方(楚)。北方齐、晋争雄,南方楚国独大,秦国尚未入局。当时的秦国虽然也进入了四强之列,但它偏于西北,地处关河之外,暂时闪在一旁观战。那时的秦国好比中国象棋棋盘上的一只车,偏居一隅,虎视眈眈,开局阶段尚未出动,一直要到这盘棋杀到残局阶段,这只车才会过河叫将,以席卷之势扫平山东六国,将中国归为一统,这是后话。

春秋五霸,各种历史书籍对比说法不一。古书中所说的春秋五霸, 最初指的是各国君主中五位有作为、有影响力的政治家,称“五伯”。但政治家与国家实力又不能截然分开,国不强,其君何以称霸?春秋时期长达三百来年( 前7 7 0 —前4 7 5 ) , 诸侯各国实力此消彼长,春秋五霸前后变化不足为奇。把各种说法综合起来看, 在春秋“ 五伯” 中, 有四个是“ 常数” ( 齐桓公、晋文公、楚成王、秦穆公) , 另一个是“ 变数” ( 宋襄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吴王夫差,这四个人在不同时期轮流占据春秋“五伯”中的另一个位置)。

乱自京师始

春秋战乱从何而起?司马迁的结论是“乱自京师始”,千真万确,乱源要从西周王朝走向灭亡说起。西周从周武王灭商立国,兴盛了二百多年后,从第十位天子周厉王开始走下坡路, 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动乱。司马迁甚至带着伤感的口吻说, 他“ 读春秋历谱谍, 至周厉王,未尝不废书而叹也”。西周时,住在京城里的人称“ 国人” , 住在乡下的人称“ 野人”。上古时代,大概一城就代表一“国”。象形字的“國”,就是四面筑起城墙,有人在里面称王称霸。城市出现后,商人百工都汇集到城内, 做工的做工, 经商的经商, 茶肆酒家,乞丐娼妓,熙熙攘攘,人来人往,这些人又都被官员们统治着、管辖着、鞭打着。周厉王一贪二暴,他身为周朝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还要去争什么钱财?可是周厉王枉为帝王之身,却长了一颗小人之心。他看到经商可以赚钱,便下令由王室专享山川河泽之利,这等于断了商人们的生意,引起“国人谤王”,对他的非议甚嚣尘上。周厉王在物质上搞“专利”,又在思想舆论上搞“止谤”。他让一名卫国巫师在京城内监控“ 国人” 言论, 发现“ 谤王” 者格杀勿论。终于引起矛盾激化,“国人”愤而起义,人人怒吼:“杀了他!”周厉王狼狈出逃,渡过黄河,逃到彘邑(今山西霍县)避难。太子静藏在召穆公家中,起义者将召穆公家包围起来,要他交出太子静,将他杀掉,以绝厉王之后。召穆公将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交出,被杀,保护太子静躲过劫难。周厉王逃亡后王室无主,由召穆公、周定公二人共掌天下,史称“共和”执政。周厉王在外避难十四年, 一直没有敢返回镐京, 死在彘邑。他死后, 召穆公、周定公扶持周厉王的儿子静继立, 也就是西周第十一位天子周宣王。周宣王接受了父亲的一些深刻教训,在位四十六年,执政相对平和,却无所作为,难挽颓势,西周进一步走向衰落。

西周灭亡,是亡在第十二位天子周幽王手里。他为了显示自己的无上权威,博取褒姒一笑,竟无故点燃烽火,假传战争警报,传令各路诸侯纷纷前来勤王,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而且不是一次,一连搞了几次。诸侯们遭到他这般戏弄,一个个心里的怨、恨、愤,不用提了。这还不算,周幽王宠幸褒姒,将申后及太子宜臼废掉,改立褒姒为后、褒姒所生之子伯服为太子。被废的宜臼逃到申国,向外公申侯“告状”。申侯上奏幽王,规劝之中对他的荒唐行为有所指责。周幽王大怒,兴兵伐申,欲杀宜臼。申侯情急之下,联合缯侯,向西北犬戎“借兵”,攻打镐京。这时周幽王向诸侯们发出了真正的战争警报, 但诸侯们却谁都不肯来救他了。结果,周幽王被犬戎军队射杀在骊山下,镐京陷落,西周覆灭。周幽王拿战争开玩笑,导致人亡政息,这个教训太深了。所以后来孙武同吴王阖闾讨论兵法时第一句话就说: “ 兵者, 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的意思是说,战争不是儿戏,关乎国家生死存亡,作为一国之君,对待军事谋划、战争动员这类国家顶级大事,来不得半点心血来潮。

犬戎军队攻入镐京后,烧杀抢掠,不肯离去。这时申侯感到“请神容易送神难”了。最终依靠卫、郑、秦、晋四国出兵将犬戎军队逐出了镐京。犬戎撤退时掠走了西周王室积聚了几百年的重宝,一把大火将镐京焚毁。申侯在卫武公的支持下,在军帐中为宜臼举行了简单的继位仪式,是为周平王。周平王继位后将都城“东迁于洛邑”,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对不断侵扰的西北犬戎部落采取回避政策;二是西周的姬姓宗亲封邑大多在东部,迁都洛阳也有投靠宗亲故旧的意思。这两条都表明,东周王室已是一个颓势政权。

王室衰微,诸侯蜂起,华夏之邦从此进入了诸侯纷争、群雄并起的春秋战国时代。

郑庄公率先挑衅周天子

春秋时期,中原战乱的挑起者是郑庄公。

自从周平王东迁洛阳后, 东周王室名义上仍然维持着天下“共主”的地位,实际上已被诸侯列强架空。中国古代诸侯之多,不可胜数。周武王“ 孟津观兵” 时不期而会的就有“八百诸侯”。西周立国之初,分封的诸侯更多达一千二百多个。东周初期,史籍中有记载的诸侯还有一百六十多个。经过纷争兼并,逐步形成一些“寡头”,春秋有五霸,战国有七雄。东周天子经常被诸侯列强呼来喝去,成了傀儡。“ 政由五伯, 诸侯恣行” , “ 兴师不请天子, 然挟王室之义, 以讨伐为会盟主”(《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某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在争霸战争中占了上风,他就会“挟天子以令天下”,召集其他诸侯前来会盟,以承认他的盟主地位。下一次,另一个诸侯强国在争霸战争中占了上风,也会照此办理。但有一条还一直维持着:诸侯们至少还承认周天子这块牌子。

但郑庄公却开了一个先例,他连周天子这块牌子也不认了。郑国虽然到西周末期才被封为诸侯,但郑国的第一代君主郑桓公是周宣王的同父异母弟弟,与周王室的关系很深。由于这层关系,郑国历代君主都在东周王室内担任卿士,握有重要权力。在犬戎攻灭周幽王的战争中,郑桓公效忠王室,在骊山下为周幽王战死。郑桓公的儿子郑武公继位后,和晋文侯一

推荐访问:春秋 战争 风云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