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小女人致敬大海军:《劝导》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小女人致敬大海军:《劝导》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时间:2022-12-25 19:3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内容摘要:由于奥斯丁作品较为狭窄的题材选择,学界传统观点一般认为,其作品缺乏对时代变革的直接呈现与描摹,在某种程度上,这其实是一种片面的误读。在本文看来,关于英国的社会问题,奥斯丁同样有着精妙的观察与评判。结合其个人信件与传记,重读《劝导》,就不难发现,这部小说集中了她对于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海军事务的思考与洞见,也侧面验证了萨义德揭示的文化与帝国的“共谋”关系。

关键词:《劝导》;拿破仑战争;英国海军

基金项目:本文为作者承担的国家社科项目“19世纪英国战争叙事与帝国构建研究”(编号:15BWW04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金凤,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英国文学与文化研究。

Title: A Little Woman Paying Respect to a Great Navy: A Post-colonial Interpretation of Persuasion

Abstract: Austen has been traditionally held to be a writer offering little delineation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s due to her limited choice of subject matter, which, to some degree, is a sort of misreading. As a matter of fact, Austen commented upon the social affairs of her age with rare acumen. Based upon a rereading of Persuasion, as well as her letters and biographical materials, this paper analyzes her ideas and insights into the British naval affairs during the Napoleonic Wars,thus confirming the complicity between culture and empire as revealed by Said.

Key words: Persuasion; Napoleonic Wars; British Navy

Author: Zhang Jinfeng is professor at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Her major academic interest is English literature and culture. E-mail: zhangjinfeng_ly@126.com

英国参与的拿破仑战争(1793-1815)是英帝国构建史上的关键性大战,正如史学家所言,这次战争的最终胜利“促进了英国对帝国的重新构想”(Darwin 22)。战争的胜利,使英国人称霸全球的信心暴增。战争持续的这二十多年,恰恰是简·奥斯丁(Jane Austen, 1775-1817)写作生涯的高峰。那么,战争在她的写作中留下了何种印迹?下文以其小说《劝导》为例,解读她对英国海军、对战争的书写,探讨这种书写背后的文化内涵及其与帝国扩张话语之间的(可能的)深层联系。

传统观点认为,像英国参与的拿破仑战争之类的大事,并未在奥斯丁的小说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伍尔夫(Virginia Woolf, 1882-1994)的论断较具有代表性:

拿破仑战争对大多数作家没有任何影响。证据可以在两个伟大小说家的作品中找到,简·奥斯丁和沃尔特·司各特。两人都生活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在战争期间写作,不过,虽然小说家通常都贴近自己的时代,这两位在自己的作品中却并没有提及战争。这表明,他们的人生观没有被战争打搅、震动或者改变。作家自身也未受到什么影响。……整个19世纪里,人们免于受到战争的影响。(Woolf, “The Leaning Tower” 130-131)

伍尔夫关于奥斯丁作品里没有“战争、革命、政治”的论断深入人心。当然,持类似观点的人,并非她一人。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一位即将进战壕的评论家将奥斯丁看做“没心没肺的愤世嫉俗者”:在拿破仑大肆征战、将全世界蹂躏得体无完肤、千万士兵死无葬身之地时,她却在享受著对邻居们的恣意讽刺(Johnson 33);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读完奥斯丁的小说后说,“他们的生活多么宁静……既不关心法国大革命,也不担心拿破仑战争中那些势如破竹的战役。只是尽量用礼仪控制自己的自然情感”(Southam 10)。

也许上述刻板印象的形成与奥斯丁本人的谦逊有一定关系,她在给侄女的信中建议,作家最好只写自己熟悉的题材,她本人便喜欢记录乡间三、四户家庭的故事。是啊,一个终生未婚、在家中受教育的乡间女子,如何能够指望她去浓墨重彩描摹外界的那些社会动荡、政治变革、甚至血腥的战争呢?

不过,没有哪位作家可以脱离时代进行创作。在奥斯丁的时代,英国同时参与了几场较大规模的战争:两次美国独立战争和拿破仑战争。战争构成她生命中一个漫长的时代背景,她的作品不可能完全远离此背景。她一生大多生活在信息相对隔绝的乡村,但她对国内外大事并非毫不知情。她有两个哥哥在海军服役,还有一个哥哥服役于民兵团,所以,她对于军队,尤其是海军和民兵的状况,并不缺乏了解。在留存下来的书信里,为数不少的信件提及哥哥的行踪及海军战况,如,“他们将在塞浦路斯补充给养,一两天后开发到亚历山大港,等待来自英国的指示,如何解救埃及”(Austen, Letters 52)。这说明她一直在密切关注着海军,尤其是亲人所在部队的换防。另外,她生活圈子里也并不缺少军人,这为她笔下的军人形象提供了原型。从她的小说中,细心的读者能够发现诸多有关部队、军务的记述,譬如,《傲慢与偏见》中,民兵驻防班尼特家所在的村子,军人维翰是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范妮来自军港朴茨茅斯,她弟弟参加了海军并获得升迁,父亲则是退役海军上尉;《诺桑觉寺》塑造了海军军官蒂尔尼将军及儿子蒂尔尼上尉等形象。不过,她用笔最多、用情最深的,无疑是《劝导》中的那些海军军官。

推荐访问:殖民主义 劝导 致敬 海军 解读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