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鸦片战争时期天津大沽口炮台的建设及其作用分析

鸦片战争时期天津大沽口炮台的建设及其作用分析

时间:2022-12-25 11:3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在我国鸦片战争中,建立大沽口主要将“炮台”作为海防体系。相较其他军事重镇,大沽口炮台的建立总结清军战败的教训,调整炮台的形状和战术战法,使其达到抵抗英军进攻效果。总结二次鸦片战争经历,佐证“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天津大沽口布防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完善海防体系,提升海防管理质量,从而诠释“战则渐振”的军事理念。

关键词:鸦片战争;大沽口炮台;建设作用

15世纪欧洲的火炮技术快速提升,到中世纪出现“棱堡形”炮台,进而有效促进防守与进攻达到平衡。17世纪将“棱堡形”炮台建设技术传入我国,但实际应用的数量较少。在鸦片战争前期,我国沿海炮台仍然始终沿袭城池筑法,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火炮进攻武器處在发展阶段,并没有完善成熟。天津大沽口炮台的建立,防御体系比较完善,大沽口炮台的建立代表当时我国的最高军事水平。

一、鸦片战争时期大沽口炮台的建设情况

天津自古以来就是海防重镇,大沽口炮台位于海河于渤海的交汇处,是扼守渤海湾进入北京的海上咽喉。明嘉靖年间,经常有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明朝开始加强沿海地区防务,大沽口炮台因此修建,有了简易的炮台。最初大沽口炮台的防务就是守卫大沽口。从早期高一丈二尺、木架、稻草结构的炮台,发展到在墩堠之间“每隔一里设轰雷炮二座,每座炮由六人操作,二人瞭望,二人司火,二人拽线”具有真正意义的炮台。

1816年,大沽炮台始建,清政府在大沽口南北两岸各建立一座炮台。炮台高一丈五尺,宽度为九尺,进深六尺,长二十七丈七尺五寸,炮台内用木材,外砌青砖,白灰灌浆,非常坚固。鸦片战争爆发后,大沽口炮台第一次重建,直隶总督讷尔经额在南炮台修筑防御工事,1841年3月动工兴建,同年7月基本完成,形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1858年,钦差大臣僧格林沁坚守大沽口,并且再次修建6座炮台,其中三座建设在南岸,三座建设在北岸。鸦片战争失败后,1871年直到1874年,李鸿章开始对大沽口炮台大规模的修整,增修护台、添筑炮台等工程“修筑甫俊”,无论是在布局、结构、用料以及配属火炮方面都比从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鸦片战争时期大沽口炮台建设作用

1.岸上防御。大沽口炮台建设作用中,岸上预防是其中一部分,主要是防止英法联军上岸作战。在东岸和南岸战场中,英法联军作战的方法没有任何差别,利用舰船利炮正面供给,同时压制炮台的火力,陆军趁机上岸,选择包抄。大沽口有良好的地理优势,因此需要做好岸防的准备。大沽口两岸为沼泽地,两岸的主炮台临海地段有土堡、壕沟等设施,可以起到阻止英军登岸的作用。从英军角度分析,登岸需要较多的人数,需要士兵之间相互配合,但是被兵船阻挡在入海口外,小型船只运行能力有限,并且没有火力的掩护,但是不能登岸作战。在武器装备方面,了解英军使用的武器是火枪,最大射程是1里,因此决定利用小炮对抗,放置在四轮的小车上,可以及时改变炮弹发射方向,小炮子弹并可以击中多个人。在1859年的第二次大沽口保卫战中,英军1000余人,法军60人,均遭到清军抬枪和小炮的攻击。

2.后路预防。后路预防主要是解决英法联军登岸后穿越炮台后方的防御问题。在鸦片战争后期,清朝命令沿海省份强化对后路的预防,但是实际情况是:只要英军占领炮台,清军则溃逃不进行抵抗。暴露出清军素质低下,并且没有完善的系统和组织筹划。大沽口在建设炮台后,对后路进行严密部署,主要是增加兵勇,设置关卡。但是根据英法联军使用的战术制定一系列新举措,例如为有效面对英法联军“声东击西”的惯技,首先要规定北塘和大沽两个地方的士兵不动,待英军决定舍此顾彼后,才进行攻击。火枪是抵抗英军作战的利器,坚持了“大小炮位为先”的配备原则。另外,我国还效仿英军的“连环施放火枪”和“散队行进”方法。

3.海口防御。海口预防主要是防止英军的军舰入侵到内河。主要措施有两个:一个是加大炮台的火力,第二个是在水中进行设障。在东南地区“赛诸炮台”并不是增大火力,设置重炮,但是要与英法联军的军舰相比,大沽口炮台挨打局面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这种情况是我国东南海防战败的主要原因。在水中设置障碍是一种辅助的手段,功能是延缓英国军舰行驶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清朝需要立即做出正确判断,明确在入海口地区阻拦是否可以有效地组织英国军舰进入。总结虎门和镇海的失败经验,清朝命令讷尔经额实地勘察海口水的走势,留意海口涨潮的情况,最终得出通过沙子阻拦在海口涨潮时利用沙子阻拦,可以阻挡英国军舰通行,并且不能靠近岸边,只有一桅和二桅小船可以在水浅的地方前行,后经过验证,这种方法是正确的。因此大沽口炮台应对的是英军的军舰和舢板,排除了英国的助力战船,有效缓解了防御压力。

三、结论

综上,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大沽口炮台的战法和工事属于传统的海防,但是在中英战争中,大沽口炮台已经向近代化方向转变,这生动体现我国大沽口炮台的进步和完善。有部分学者认为在鸦片战争中,清朝需要放弃抵抗,仿照日本与英国签订和平条约。我国军事家和思想家严复所说:兵虽乌合,战则日精,这句话中生动展示“战则渐振”核心内涵。

参考文献:

[1]唐立鹏.鸦片战争时期天津大沽口炮台的建设及其作用[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7,9(04):384-391.

[2]邢欣.天津市大沽口炮台遗址公园保护与利用探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上册)[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5.

[3]王令强.浅议李鸿章对大沽口炮台的近代化建设[J].军事历史研究,2014,25(03):97-102.

推荐访问:鸦片战争 炮台 天津 时期 作用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