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国内外职业资格制度对国内学会参与职业资格认证参考价值研究

国内外职业资格制度对国内学会参与职业资格认证参考价值研究

时间:2022-12-24 20:3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作为政府、企业外的第三种重要力量,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是目前国际上广为认可的专业技术人员选拔和管理制度,参考国内外相关组织和制度,借鉴其成功经验,可以有效发挥学会作用,探索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赢得各方广泛认可的职业资格认证道路。

[关键词]职业资格 认证 制度 学会 参考

作为政府职能转移的一个重要方面,职业资格认证正广受关注,尤其是对于已经开展或有能力开展该项工作的全国学会更是如此。在此背景下,研究职业资格认证的科学规律,明确学会参与职业资格认证的方向和方式就迫在眉睫。职业资格制度作为目前国际上广为认可的专业技术人员选拔和管理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职业资格制度作为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一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18~19世纪,为了适应工业高速发展的需要,促使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与能力的提高,西方发达国家相继以立法形式建立了职业资格制度。职业资格制度注重职业人的知识、能力、技能等因素,在产业、行业规范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对从业者适用的人才标准,对保证执业人员素质、促进市场经济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体系方面讲,职业资格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政策规定和实施办法。

一、发达国家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

国内外的职业资格制度一般都以职业资格证书的形式进行确认,职业资格证书是指劳动者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职业标准或从业资格条件,由政府认定的考核机构对其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评估和鉴定之后获得通过的凭证。建立完善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于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素质与工作方式,规范国内劳动者队伍,提高国内劳动者的国际竞争力都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当前,世界各国都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规范国内劳动者队伍,解决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相对薄弱的问题,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如英国1986年开始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NVQ),以教育和培训的产出更接近产业需要,创立真正与工作直接相联系的资格,并使之成为向全体劳动者开放的证书体系。1992年,又面向16~19岁青年推出了“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GNVQ)制度”,兼顾他们就业和升学的需要,覆盖广泛的职业领域,并且职业资格证书与普通学院教育文凭在地位上具有对能的关系,政府允许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学科教育之间相互转学。德国在职业教育中实施“双元制”培训,即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为期2~3年的教育过程中,在学校或培训机构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在企业里训练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各行业联合会组织的考试,考试合格后获得学校及联合会组织的双重证书。美国的职业资格制度,经过历史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庞大、复杂、普遍应用和行之有效的社会管理体系,在法律服务、医疗卫生及工程建设等法律规定的范围实行了从业资格准入政策,在法律规定以外的一些行业也形成了执证上岗的制度。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促使从业者为获得工作机会参加培训。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职业资格制度,建立了专业化水平较高的资格认证机构,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各个行业上岗工作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和依据。总结其成功经验:第一,政府层面的引导、推动。这些国家的法律法规不仅明确规定了职业资格认证的名称、注册条件、行为标准,还规定了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行业协会或者学会的成员资格、任期、补贴与开支,同时还明确雇主责任、职业中介的责任等,这就使职业资格的管理具备了强力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第二,政府在职业资格的认证过程中是以监管者的身份出现,主要以政令、法规对职业资格制度进行宏观调控,如不允许没有资格的人从事规定的职业等。第三,建立适合企业用人实际需要的,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证书制度,保障了在制度的标准在从业市场上的认可。职业资格的评估标准和评估程序都交由社会开展,如德国行业协会职业资格认证是其主要工作,国家只对认证制度提供法律上的合法性保障,资格认定的具体执行则是由雇员、雇主和学校三方代表共同组成的考试委员会负责执行。第四,国际互认制度的建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才的流动趋于常态化,各国的社会组织通过签订协议、成立联合会等形式对各国的从业资格证书予以认可,促进了从业人员的自由流动和广泛认可。第五,严格的质量保证是职业资格制度的根本保障。各国对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期限虽然一般都为终身,但都需要按期注册,并且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人取消其从业资格。

二、我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

(一)基本概况

我国职业资格制度的建立起步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在企业内部实施的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制度。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首次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列入法律条款。同年,颁发了《职业资格证书规定》,明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是对从事某一职业应具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业人员自愿考取的资格证书,表明证书持有者具有从业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国家规定必须的要求。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建立职业标准,实施执业准入制度,其目的是在建立我国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规范劳动力市场,维护秩序,保护社会公共利益。20年来,我国在职业资格标准的建立和职业考试或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现实的职业资格认证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全国统一实施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地方政府实施的地方职业资格认证、行业协会设立的行业资格培训认证等。同时,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机构,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行的“双证书”制度来控制职业教育质量,保证劳动者拥有合格的执业能力。

(二)我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存在的问题

1.认证权力归属不明,缺乏国家层面的宏观指导。目前,我国的职业资格认证市场呈现出多主管部门、多家机构、多条渠道共同进行认证与管理的局面。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热在校园和社会上流行起来,不仅增加了教育的负担,而且扰乱了就业市场的聘用标准。由于认证附带的巨大经济利益,促使各部门争权夺利,互相争夺市场,名义上国家人事部门的认证主体权利被各部门利用,争相制定各自的标准,排斥其他的认证资格。

2.培训市场混乱以及部门的利益化。在很多情况下,人事部门既是认证机构的监督机构,又是某些认证机构的上级机关,这种自我认证和自我监督,势必影响认证的客观公正性。目前,许多行业上岗前必须经过指定的培训和考试,而这些培训是颁证部门或其下属事业单位(利益关联机构)独家举办的,这种垄断性培训与关联性考试,又将“一 口价”的培训费、考试费不断推高,这样一个闭合的利益链条, 必然会把越来越多的权力部门吸附到资格证书制度中来。于是,在部门权力的不断自我扩张中,部门权力实现了利益化。

3.资格认证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书面考试、轻实际操作的倾向,与用人单位脱钩。当前,我国教育体制的形式下,职业教育中同样存在着重成绩、轻实操的情况,无论是学校还是培训机构,都存在着以获得证书为根本出发点的针对性教学,忽视了对参加培训人员的能力培养。同时,绝大部分的用人单位缺乏参与对职业人考评过程的机制,使得除部分由国家明确要求或国际认可度高的认证外,部分企业对国内的证书持不信任的模糊态度,影响了国内资格认证的范围。

4.现有资格认证中缺少对鉴定结果质量的保证体系。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一直是重审批、轻管理。因此,对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者只有名义上的管理,缺乏实际可操作的监督管理以及退出机制,影响了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5.国内认定的职业资格还不能在全世界得到广泛认可。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经济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并且与国际上的主要国家建立了多种交往关系,但是在职业资格方面,我们的步伐还不够大,目前只有国际的认证机构到中国开展业务,国内自己认定的职业资格还不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

三、学会参会职业资格认证的优势

第一,学会的宗旨就是为促进行业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普及和推广,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为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服务。因此,学会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是其实现宗旨的一种渠道。

第二,全国学会是由国内同行业科技工作者自愿结成的,在行业领域具有独特的位势优势,是不从属于其他行业主体的独立组织。学会、协会在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工作中具有跨行业、跨部门的公证客观优势,并且可以协调各界对职业资格认证的理解和要求,避免各部门之间的利益之争。

第三, 学会作为非营利组织,在政府和群众的公信力中要优于现有市场中的多数认证机构,并且可以通过高端人才向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申报,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第四,学会作为行业内科技领域的社会组织,可以利用行业自律和道德约束力,影响从业人员正确认识职业资格认证的内涵,通过制定合理的监督和退出机制,约束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遵守规定。

第五,学会本身就是专业技术人员聚集的社会组织,在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工作中具有强大的人才优势。现有的培训和认证机构多数以固定模式的考试形式进行,关注于通过率,因此考试的内容及形式简单、笼统,学会可以广泛发动专家和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相应的认证流程和内容。

第六,学会的组成包括产、学、研多个领域,对本行业内的技术水平具有相当贴近实际的认识。通过与国外的对比,可以发现我们在职业教育领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进而使全民族的职业资格体系出现各种问题。学会可以在人才培养方面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学会内部的会员之间交流,企业与培训教学有机结合,在适当的条件下还可以通过联合办学,有效地适应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就业方式的变化,满足企业对高质量劳动力和技术人才的需求,促使企业积极参与和支持学会制定或参与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第七,学会作为社会团体,与国际上相关社会组织具有对等的交流关系,一方面可以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以行为能力为导向来制定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标准,通过对职业标准的研究和更新,促进职业标准充分反映行业员工能力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与国外社会团体展开合作,开展职业资格互认。

四、国内有关社会团体开展职业资格认证的积极探索

(一)行业协会开展的从业资格认证

目前,在全国很多行业和地区,行业协会都是国家劳动技能鉴定中心以外的职业资格培训和认证主要管理组织者,在推动人才培养和准入管理中体现了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较为成熟且获得业界广泛认可的有医务从业人员资格、会计资格、律师资格、消防行业等以及部分较为专业的工程技术认证资格。在此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集中表现为“考试太乱、证书太滥”。有的部门、地方和机构随意设置职业资格,名目繁多、重复交叉;有些机构和个人,以职业资格为名随意举办考试、培训、认证活动,乱收费、滥发证,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就业“门槛”。主要原因在于,部分行业协会在人员组成上一般由该行业主管机关管理,即审批权限由协会领导掌握,各会员单位配合实行。

(二)中国科协系统有关学会的积极探索

中国图书馆学会从 2001年起就组织业内专家开展了图书馆馆员职业资格认证的研究工作,搜集了英、美、日、澳等国外同行的大量资料,从学术层面和实施层面进行了研究论证。通过文化部的审批,制定了多种实施方案和细则,并协助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本行业的职业标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在工作中坚持“在中国科协、学会理事会领导下,不以盈利为目的,坚持质量第一和为会员服务”的原则,在具体工作中实施“考试—认证—教育培训”三分立的原则,明确职责分工,强调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制定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实施细则》、《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职业资格认证暂行规定》、《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职业资格认证实施方案》,并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职业资格认证中心,下设职业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职业资格认证评审专家委员会。目前,科协领导下的全国学会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已经得到行业内的普遍认可,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中国航空学会开展失效分析从业资格认证的经验总结

中国航空学会根据自身学科领域和行业发展,对开展职业资格认证进行了积极探索。

为了做好失效分析专业人员的培训,中国航空学会在1994年失效分析分会成立后,由张栋、钟培道和陶春虎组成编写小组,着力编写失效分析专业人员培训教材的工作。1995年,《机械失效的实用分析》一书经失效分析专业培训班试用并征求了学员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后在1996年正式出版发行。为了适应失效分析专业不断发展的需求,2000年以后,在《机械失效的实用分析》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修改完善,出版了《失效分析》专著,一直作为分会的失效分析专业人员的培训教材。

在学会的大力支持和多方协调下,中国航空学会失效分析专业分会自2006年起,与行业失效分析专业机构一起,着力抓好失效分析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每年举办一次培训及资格认证工作。截止2014年7月,共成功举办了9期失效分析人员培训与资格认证培训班,培训人数最多达到220人次。由失效分析专业分会制定,中国航空学会审核通过了《失效分析专业人员培训与资格认可办法》。培训内容包括学习失效分析专业程序与方法、断口(定量)分析技术、表面痕迹分析、磨损与腐蚀失效、非金属失效分析专业、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专业和典型失效案例的学习和探讨,培训范围涉及航空、航天、民航、部队、兵器、汽车、冶金、机械、能源及电子等行业,在参加人数和涉及领域等方面开创了新局面,为航空航天及相关领域失效分析工作的开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学会开展职业资格认证的主要经验和存在的困难

(一)主要经验

1.找准定位和主要突破口。学会作为行业领域内的专业学术团体,先天在技术资源、专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通过调研本行业的具体情况,专注于学术层面和实施层面,在得到广大会员的大力支持下,在职业资格认证领域扎下根基,进而扩展到非会员组织。

2.制定了严格的规范和流程。国内外的相关成功经验表明,严格的规范和认证流程是学会开展职业资格认证的首要保证,只有通过行业内的广泛认可,才能保证认证工作不会沦为形式主义,才能保证学会宗旨的实现。在明确职责分工,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下开展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

3.形成合力、扩大影响。学会在开展职业教育认证方面得到了上级机关的大力支持,并且通过联合其他单位以及与上级机关的多种形式合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持续推广。

(二)存在的困难

一是学会的社会影响力还没有达到全社会认可的程度。当前,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认证单位,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打开局面,需要学会组织者进行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会员意见。

二是在新开展的业务领域,学会的经费不足问题将制约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是当前就业准入制度尚未完全落实,无证就业现象普遍存在。

四是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就业待遇不对等,不能互通。

五是全国的职业教育程度过低,影响工作的开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国诸多科技类学会、协会在中国科协的带领下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职业资格认证工作,为科技领域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坚信,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各有关部门和学会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赢得各方广泛认可的职业资格认证道路。

参考文献

[1]杜敏.国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9(7):53-54.

[2]张爱.国外职业资格体系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5(3):54-57.

[3]石峰.反对学术不端行为:学术团体和学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J].社会科学论坛,2005(9):86-88.

[4]王名,刘国翰.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王晓丽.第三部门在公共服务提供中扮演的角色分析[J].东南学术,2008(4):122-126.

[6]陈建国.我国学术团体发展方略刍议[J].学会,2005(10):10-15 .

[7]卢咏.第三种力量:美国非营利机构与民间外交[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8]张树中,等.美国非营利组织运作和管理的启示与思考——民政部2010年赴美国学习考察报告[J].社团管理研究,2011(3):19-25.

推荐访问:职业资格 职业资格认证 国内外 参与 学会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